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

什麼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

發布時間:2022-12-21 06:16:49

『壹』 中國各民族的地理位置

中國少數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國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上逐漸形成的。近代以來,其基本而貌大致穩定下來,從中可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1)在水平方向上,漢族基本上全分布於國土的東半部,少數民族在西半部;漢族在沿海和國土的中央,少數民族則分布於邊疆。圖6為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分布圖,可清楚地反映出以上特點。

據統計,在中國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中,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僅佔9%;而在中國22800公里國界線中,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卻佔到85%。考慮到即使在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也有大量漢人居住(平均比重達55%),則上述特點表現得更為典型。例如廣西是省一級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但總人口中少數民族比重不足40%,且絕大部分分布於西半部,而東半部包括沿海地區則是漢人的聚居區。

(2)在垂直方向上,漢族基本上全分布於平原和丘陵地區,少數民族則多分布於山地和高原。地理學上常把中國的地勢自西向東劃分為三大階梯: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一級,這里傳統的聚居民族是藏族。大興安嶺椞�猩綏巫山椦┓逕綏十萬大山連線以東,是地勢最低平的第三級階梯,海拔高程均在10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200米,除長白山地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漢族聚居區。以上連線向西直至青藏高原為第二階梯,高程多在1000~2000米之間,這里是漢族和中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混居的地方;大體上說,在第二階梯上,漢族仍分布於較低的部位,少數民族則分市於較高的部位。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過渡的斜坡上,少數民族種類最多,是中國民族和語言成分最復雜的地帶。但即使在這樣的地帶,民族分布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而言:以農耕為主、經濟文化水平較高的民族分布部位較低;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分布部位較高;尚以游耕游牧甚至刀耕火種方式為主,經濟文化最落後的民族分布部位則最高。例如在新疆,維吾爾、漢、回諸族分布部位最低,其他民族則較高,其中南疆的柯爾克孜族分布高程為2500~3000米,塔吉克族為3000~4500米;北疆的蒙古族在1500米上下,哈薩克族則達2000米上下。又如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勢海拔高程在500~2500米之間,傣族和漢族即分布於其中最低平的河谷平壩區,丘陵和半山區分布有布朗族、哈尼族和彝族,山頂則居住著拉祜族。在四川省,漢族主要聚居於海拔200~700米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及丘陵區,土家族、苗族在400~1000米,傣族、布依族在700~1500米,彝、羌、納西、僳僳等族在1500~2500來,藏族則分布在3000~4500米的高原上。

(3)少數民族聚居區相對地廣人稀,經濟、文化發展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90年底,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共包括5個省級、62個地級、71個市級、589個縣級行政區,總面積為61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64.3%,總人口為15295.7萬人,佔全國13.4%;人口密度僅每平方公里24.8人,既低於119人的全國平均數,比漢族地區的288.7人則相差更遠。從經濟、文化發展上看,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各少數民族不僅明顯低於漢族的水平,其內部差異也極大,在社會發展階段上已達到與漢族大體相似的封建制社會的,有壯、回、維吾爾、朝鮮、滿、布依、白、土家、侗、苗等30多個民族,以及蒙古、彝、黎、幾個民族的大部分和藏族的一小部分,共約3000萬人,占當時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84%。處於封建農(牧)奴制社會的,包括藏族的大部分,蒙古族的一小部分,以及傣族和哈尼族,共400餘萬人,佔11%。處於奴隸制社會的,主要是彝族的一部分,約100萬人,佔3%。尚處於原始公社制社會的有獨龍、怒、僳僳、景頗、佤、布朗、拉祜、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及黎族和高山族的一部分,計約60萬人,佔2%。新中國成立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速度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數,但總的說來迄今仍處於後進狀態。1990年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農業總產值和工業總產值分別佔全國6.2%和3.4%,大大低於其13.4%的人口比重。

(4)各民族人口的相互混居日趨廣泛。新中國成立以來這椞氐閿任�饗裕��蚓馱謨誥�謾⑽幕�饗釷亂檔姆⒄掛約吧偈�褡宓匚壞目漲疤岣擼�蟠蟠俳�巳絲誶ㄒ疲�煌�褡逯�淶耐ɑ楸裙�ヒ蠶災�齠唷P輪泄�閃⒑螅�泄�負趺懇桓齙厙�用竦拿褡宄煞侄既漲韝叢印H縞蝦J校琠1949年少數民族的族別僅12個,至1982和1990年已分別增至39個和44個。山東省的少數民族族別由1953年的16個增加到1990年的53個,同期內寧夏由10個增加到34個,北京市更由38個增加到55個,成為全國第一個民族成分齊全的一級行政區。1990年,分布遍及大陸全部30個省、市、區的民族有23個;遍及29和28個省、市、區的各5個;最少的塔吉克族也分布在9個省、市、區。

中國的少數民族由於人口規模、歷史發展特點以及經濟文化類型不同,在地理分布上也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表12)。大多數民族在分布上都相對集中,有的甚至高度集中。一些人數較多的民族,分布范圍很廣,其地域一般都是連續的。如藏族聚居區面積廣達200萬平方公里,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5省、區,連綿成片。蒙古族分布范圍近150萬平方公里,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新疆等省、區,也基本成片。情況類似的還有壯、維吾爾、土家、朝鮮、布依等族。一些人數較少的民族基本上集中在一個省或自治區內,即使在一個省、區內,也往往集中在有限的幾個縣,甚至幾個鄉內,典型的如基諾、羌、布朗、毛南、阿昌、德昂、怒、普米等族。此外,有幾個民族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如回、苗、滿、畲等族。其中回族是全國分布最廣泛的少數民族,遍及大陸97.5%的市、縣,滿族的比率也高達88%以上。在地理分布上表現得最為奇特的民族是錫伯族和達斡爾族,他們中的一部分在東北,另一部分卻在新疆,民族處在一分為二,相隔萬里的狀態,這是歷史人口遷移造成的獨特人文地理現象。

表12 1990年中國大陸各少數民族的分布

續表

說明:聚居區有部分重疊。

*表示零星、分散或極小。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占自治區總人口33.5%),其中西部尤為密集,此外,雲南省東南部與廣西毗鄰處人數也較多。壯族在這一地區歷史悠久,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秦、漢以後史書稱為「西甌」、「駱越」「烏滸」、「俚」、「僚」等,宋代後才有「撞」的名稱,新中國成立初期稱為僮族,1965年後改稱壯族。

滿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為重要的民族。其族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肅慎,1000多年前的挹婁、勿吉、靺鞨以及更晚些時的女真,他們都生活在東北三省。明朝時,女真族遷至目前遼寧省境內,到明末演變形成為滿族。滿族入主中原後,幾乎傾族入關,散布各地,人口分布之廣泛在中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回族。相對集中的聚居區主要為遼寧省東部,次為河北省東北部。全旅居住在長城以北的佔90%以上。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也是長城以南、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內最重要的少數民族。其相對集中的聚居區有兩大塊,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當地回族人口佔全自治區總人口32.8%),二是甘肅、青海兩省的毗鄰地區。在黃淮海大平原上,回族的絕對人數也不小,且城鎮人口比重很大(河南省的睢縣、寧陵、淮陽、太康、沈丘5縣的縣城均稱回族鎮)。回族的祖先是唐、宋的「回回」以及元代從中、西亞遷入中國的「色目人」,以後又吸收融合了一部分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至明代逐漸發展形成為中國的一個新民族,迄今已有約700年的歷史。

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古籍中提到的居住在江、淮一帶,後遷至洞庭湖地區的「三苗」,可能就是該族的祖先。以後由於漢人南遷的壓力,苗族不斷後移並逐漸分散。目前巳遍布西南、中南許多山區,以貴州省南半部最為集中。苗族一般以一到幾個村寨為單位,同其他民族交錯雜居,本民族則不甚連貫,形成地域分布上典型的大分散、小集中特點。由於長期分散,苗族各部分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比較顯著,這在其他少數民族中是不多見的。

維吾爾族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主體民族(占自治區總人口47.5%),主要分布於天山以南各地及伊犁河谷地,北疆則為數不多。其前身是戰國時期游牧於中國北部和西北部廣大地區的「丁零」,後因戰亂大部分遷至目前的南疆地區,吸收融合了當地的一些其他民族,整個歷史也十分悠久。

彝族集中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3省毗鄰地區,聚居區大致連成一片,其核心是四川省西南部著名的大、小涼山,以及有「雲南小涼山」之稱的滇北山區;此外,雲南省的中、南部分布也不少。在民族淵源上,彝族及在語言上同屬一個語支的哈尼、納西、僳僳、拉祜等族與中國西部的古民族氏、羌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秦、漢之際,彝族的祖先即已居住在川西南和滇中地區,後來分布范圍逐漸擴大,終於發展成為西南3省中人數最多、聚居區面積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

土家族很可能是古代巴人的後裔,大約在五代時期開始形成為單一民族。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地域鄰近或混居,土家族受漢族影響很大,許多人被其他民族視為漢族,直到1956年才確定了單一民族的性質。最近10餘年,由於民族成分的大量更改,土家族人口激增,躍為中國較大民族之一。土家族集中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3省毗鄰地區,其中湖南省的土家族確定民族成分時間較早,湖北、四川兩省則較晚。

蒙古族是又一個對中國歷史起過重要作用的少數民族。目前其分布范圍東起大興安嶺,南迄長城,西至天山南北,占據了中國北方草原地帶的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散布各地的蒙古族也不少,分布之廣在各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回、滿2族。這些屬散居性質的蒙古族有相當一部分同元、清兩代駐扎各地的蒙古軍有著淵源關系,典型的如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劉營村,過去是蒙古軍駐地,目前僅此一村即集中了全省蒙古族的近半數。

藏族最早居住在西藏的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後來逐漸向外擴展,目前聚居范圍已幾乎同整個青藏高原相當,面積之大在全國各少數民族中首屈一指。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中,藏族同胞養成了對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環境的獨特適應性,因此與其他民族混居的情況較少。相反,藏族對低地環境也不大適應,所以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外的不足0.3%。

布依族一般被認為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與壯族具有同源的關系。其聚居區一直位於貴州省的中南部和西南部,這一帶在西漢屬夜郎國,故有人認為布依族淵源於「夜郎」。

侗族也是古代「百越」的一支,與壯族也有密切關系。他們長期居住在貴州省東南部,及與之毗鄰的湘西、桂北山區。

瑤族可能起源於秦、漢時代的長沙「武陵蠻」。初期多分布在湖南省境內,以後逐漸向西、向南擴散,目前以廣西人數最多;聚居區不甚連續,也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各部分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比較明顯。

朝鮮族基本上不是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民族,而是從鄰國朝鮮遷來的。移民大約開始於17世紀末,至19世紀中後期達到高潮。其分布范圍主要集中於圖們江流域和鴨綠江流域,主體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00多年前這一大片地區基本上還處於原始狀態,朝鮮族的遷入為該地區的開發建設作出了貢獻。

白族歷來集中居住在雲南省著名的蒼山洱海地區,即目前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唐代和宋代,這里曾先後建立過包括白族在內的南詔和大理兩個地方政權,歷史也很悠久。

以上概述了中國14個人口在15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其他民族人數較少,聚居區范圍一般都不大,也比較集中,這里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中國各地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現象。盡管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口的遷移,許多地區的民族成分都在逐漸增多,但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成分中的大多數都屬於遠離其傳統聚居地的「散居民族」,這與邊疆地區那些土生土長、歷史悠久的「聚居民族」在人口規模及其集中度上是有顯著區別的。如黑龍江省1990年民族成分雖多達49個,但其中的佤、怒、珞巴、基諾4族均只有1人,拉祜、布朗、撒拉、烏孜別克4族各為2人,僳僳、塔塔爾兩族各為3人,這些就是典型的「散居民族」。

由於以上原因,中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盡管民族種類數相差不多(1990年最多的北京市為56個,最少的寧夏為34個),但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重卻相差懸殊(表13)。根據這一比重,可把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劃分為4種類型:

(1)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重不足1%,基本屬於純漢族聚居區,包括江蘇、江西、山西、上海、陝西、浙江、廣東、安徽、山東9省、市。

(2)少數民族比重為1~15%。漢族雖仍占絕對優勢,但少數民族也達到一定規模,並出現了少數民族占優勢的局部地區。包括河南、福建、天津、北京、河北、湖北、四川、黑龍江、湖南、甘肅、吉林等11個省、市。

(3)少數民族比重為15~50%。漢族在總人口中仍居多數,但少數民族已達到較大規模。包括遼寧、內蒙古、海南、寧夏、雲南、貴州、廣西、青海等8個省、區。

(4)少數民族在總人口中占絕對優勢,漢族則居少數,包括新疆、西藏兩個自治區。

中國台灣省1990年總人口中,漢族佔98.29%,所謂「原住民」即高山族佔1.65%,其他民族佔0.06%,漢族占據絕對優勢。

各民族人口在城鄉分布上差異也很大,特點有三:

首先,城市民族成分比鄉村復雜。如上海12個市區1990年民族成分最多的達35個,而9個郊縣最多的僅22個。從全國看,北京的市區民族成分有56個,已全部齊全;民族成分最單純的是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和藏北高原,其中的革吉、改則、聶榮、崗巴、謝通門、白朗6縣都僅有藏、漢兩個民族成分,是全國最少的。

其次,在漢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於城市,鄉村則較少。如北京的城區和近郊區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佔4.64%,而遠郊區和各縣僅為2.68%;上海的市區少數民族比重為0.71%,郊縣僅為0.07%。

第三,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漢族主要集中於城市,鄉村則較少。如新疆的16個市,總人口中漢族佔63.13%,而71個縣的總人口中,漢族僅佔25.59%。西藏兩個市的漢族比重為19.79%,76個縣僅為1.91%。這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也是普遍規律。漢族雖然主要集中於城市,但仍遍及少數民族聚居的每一個縣。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全國漢族比重最低的一個縣是西藏的謝通門縣,僅為1.35‰。西藏76個縣中有51個縣漢族比重小於1%。在新疆,漢族比重最低的是和田縣,為0.80%。在青海和寧夏分別是雜多縣(1.22%)和涇源縣(3.15%)。在四川省是石渠縣(2.59%)。此外,廣西的最西部,也是漢族比重特低的地區。由於人口遷移模式的變動,加上漢族相對於少數民族人口出生率較低,漢族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人口中的比重自六七十年代達到峰值後,正普遍趨於縮小。以第四次人口普查同第三次普查相比,在西藏各縣中漢族所佔的最低比重由1.45‰降至1.35‰,下降了0.1個千分點;該比重在新疆下降了0.3個百分點,在青海和四川下降了0.5個百分點,在寧夏下降了0.25個百分點,看來這一變化是個長期性的趨勢。表131990年中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的民族構成省市區與稱\民族數\少數民族比重(%)\1982~1990年增長率(%)\省市區名稱\民族數\少數民族比重(%)\1982~1990年增長率(%)

『貳』 geographically是什麼意思

geographically
[英][ˌdʒi:ə'ɡræfɪklɪ][美][dʒɪəˈɡræfɪkl:ɪ]

adv.地理學上,在地理上,地理方面;
例句:
雙語英語
1.
Attitudes toward home birth seem to vary geographically.
而對居家分娩的看法似乎也隨著地理環境改變。

『叄』 要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需具備的三個條件是什麼

1、要組成一個計算機網路,需具備的三個條件:

(1)至少需要2台計算機連接起來;

(2)一個共享傳輸介質或通信子網;

(3)一系列實現網路通信協議的軟體和硬體。(網路通信協議:為確保網路中的計算機相互之間能交換信息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例如,TCP/IP是目前網際網路使用的用於網路互聯的通信協議)。

2、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3)什麼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擴展閱讀:

1、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計算機網路的認證協議:

網路身份認證協議VIeID

全稱:(Virtual identity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通用賬戶協議,是俗稱的網路身份證。它是一種互聯網身份認證協議,其具有唯一性和信息不可否認性。其概念與OpenID相似,並具有開放、分散、自由等特性。

『肆』 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是什麼意思

偏:偏僻 地理位置又比較偏:所處的位置離中心很遠。 比如: 漠河在中國的最北,地理位置比較偏。

『伍』 回族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點

回族居住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從西北到東南,從歷史角度講,西北回族是沿著絲綢之路而來,東南的則是循著海上絲綢之路而來。我國回族這個民族的形成大概在元朝時候。回族的居住地多半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國其餘各地幾乎都有分布。回族人都是圍寺而居,哪裡有清真寺,哪裡就一定有回民,或者說只要有一定規模的回民聚居,就一定會建造清真寺。

『陸』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1、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TANE96]。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是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因為沒有第三台計算機,因此不存在交換的問題。
最龐大的計算機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它由非常多的計算機網路通過許多路由器互聯而成。因此網際網路也稱為「網路的網路」。
2、網上學習優勢要大一些,因為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在網上學習可以得到比單機上更多的內容。
3、所謂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4、計算機網路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確保有用的資源為你所用即可

『柒』 計算機網路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什麼遵循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7)什麼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功能

1、數據通信

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計算機和終端以及終端與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遞,是繼電報、電話業務之後的第三種最大的通信業務。數據通信中傳遞的信息均以二進制數據形式來表現,數據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程信息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式控制制、信息檢索等內容的廣義的信息處理。

2、資源共享

資源共享是人們建立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目的之一。計算機資源包括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硬體資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避免設備的重復投資,如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網路列印機;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減少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勞動,避免大型資料庫的重復建設。

3、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的辦公手段、經營管理等發生了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捌』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是: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我國的地理區域分為四個,分別為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特點:

1、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3、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草原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輸送到這里)。

4、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青藏高原太陽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由於空氣稀薄,氣溫低。有「日光城」之稱—拉薩市。

5、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三河羊,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玖』 高曉松、宋鴻兵等人經常提及的「地理決定論」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通過高曉松、宋鴻兵等大咖的視頻節目了解到「地理決定論」,但到底什麼是「地理決定論」,地理決定論適用於什麼情況,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還有不少誤解。冷歷史是「地理決定論」的忠實擁躉,但它也不是萬能的,本文帶您一起深入了解分析一下。

「地理決定論」並非今人創造,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哲學家希波克拉底提出這種理論的萌芽;戰國時期的荀子認為秦人「狹厄」勇猛的性格跟相對惡劣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拿地理環境因素來分析各國的民風和習俗;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 J.博丹、18世紀法國的孟德斯鳩等也均對此理論進行了進一步闡述;到了19世紀,該理論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的F·拉采爾;19世紀末20世紀初「地理決定論」還成為法西斯主義在鼓吹「優等民族」理論和對外擴張侵略的理論工具。「地理」從最初與個人智力、體力、性格等的聯系,發展到與社會制度、國家法律、民族精神等的聯系,「地理」因素被認為決定著各個國家的社會組織、經濟發展和歷史命運。

什麼是「地理決定論」

地理決定論,是用地理因素分析各種問題的一種角度和方法。

地理因素包含且不限於:

空間位置(熱帶還是寒帶、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地表地貌形態(內陸還是沿海、平原還是山地)、

地質結構(土壤層厚薄肥力、是否多火山地震)、

生態環境(動植物種類是否豐富、生態結構是否穩定)、

氣候天氣(乾旱還是多雨、寒冷還是溫暖)、

地緣關系(靠近哪些地方、接近哪些資源)、

地理變遷(地貌氣候變化、人口是否遷徙)等等。

人們常用「地理決定論」分析歷史、文化、經濟等方面的進程和結果,比如:民族性格、飲食結構、風俗習慣、建築樣式、藝術形式、戰爭因果、科技成就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地理決定論」並非置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更像是一個工具、一套方法論,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問題、判斷對錯、預測結果。這個理論可以與其他分析方法一起結合使用,而非唯一標准。

怎麼用「地理決定論」

但「地理決定論」絕非萬能的,地理決定論在分析事物的時候,時間尺度越長越准確,分析面越廣越准確。反之,時間尺度越短、分析面越窄則越不準確。

以印度尼西亞為例,為什麼這個國家民族多達100多個?顯然是由其國內分散、眾多的島嶼決定的(印尼共有約17508個大小島嶼),由於古時航海技術不發達,散落在各個島嶼的人千萬年間交流較少、互相影響融合的程度很小,形成風俗習慣完全不同的眾多民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這個分析的時間尺度有千年、萬年之長。

再如:為什麼印度尼西亞這么多的島嶼是怎麼統一成一個國家的?這個問題用狹義的「地理決定論」就不太好回答了,因為只從印尼的地理因素分析,如此分散而眾多的島嶼是不可能「自發」合並成為一個國家的。分析這個問題就要把視角放大了——促使印尼成為一個「萬島之國」的因素一定是外力的影響,即英國、荷蘭先後對此地的殖民統治。英國、荷蘭都曾經是海上第一強國,都擁有過世界上最強海軍,殖民足跡遍布全世界,印尼這種到處都是島嶼的地方,自然成為海軍殖民統治的最好去處。而殖民時代結束之後,原來被殖民的這一大片島嶼則具備了統一成一個國家的條件。而為什麼英國、荷蘭會發展出那麼強大的海軍,則和其地理位置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可以用「地理決定論」來分析的。

科技發展讓「地理決定論」不靈了嗎

有人認為著科學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地理因素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小。比如通過發達的交通運輸系統,冬季北方的人們也可以吃上南方的新鮮蔬果了,沒必要一車一車地囤大白菜過冬了,地理因素對人們飲食方面的限製得到了改變。

但科技並不能抹平所有的地理因素帶來的差異,畢竟同樣買熱帶蔬果,北方總比南方貴吧!飲食習慣也不可能變得和南方完全一樣吧。就算南方也還有七大菜系,不同地區還分辣、不辣、麻辣、甜等多種風格呢。

再比如:漢族可以餐餐以米飯青菜為主,而蒙古族卻是頓頓吃肉,這種差異肯定很難消除;日本人喜歡刺身(生吃)的生活習慣,到了中國也肯定會水土不服。

地理環境造就人們生活方面的巨大差異不可能短期消除,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習慣有著巨大的慣性,一方面是因為改變成本較高——這兩點恰恰都是由地理因素決定。

對「地理決定論」的誤解

很多人對「地理決定論」的誤解很多,冷歷史總結主要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對「地理」的概念定義太狹窄,認為就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僅用中學時學到的那些基礎地理知識來分析問題。但正如前文提到的,「地理決定論」還包括地緣、氣候、變遷等人、時間方面的因素,概念非常豐富。

●其次是用靜態的眼光看待地理,認為地理、地緣好像千萬年不變。其實地理環境是一直在變化的,比如:歷史上有各種大冰期、小冰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今天相對乾旱缺水的梁山地區宋代曾經是「八百里水泊」;而更早時中國北方氣候濕潤溫暖,曾經還生活過大象,河南的簡稱「豫」字里的「象」正來源於此。

●再次就是過於執著於單線思維,不能用多線思維分析一個問題。比如很多人會問,美洲大陸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印第安人沒有發展出強大國家,而歐洲白人到了這片大陸卻可以,這難道不是人種決定的嗎?實際上,印第安文明落後封閉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因為從遠古時代美洲大陸就長期與其他大陸沒有交流,不能學習其他地方先進的科技文明;而歐洲雖然與東亞文明相隔萬里,但總歸有「絲綢之路」等陸路交流,西方通過這種斷斷續續的交流,學到了馬鐙、火葯、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等先進技術,因此才能在發現美洲大陸後「吊打」當地落後的土著文明。而歐洲人能夠首先發現美洲也是由地理、地緣因素決定的,首先因為15、16世紀歐洲被奧斯曼帝國擋在與東方的交易路線上,歐洲人迫切需要從別的途徑開辟與東方的航線,向西航行時誤打誤撞發現了美洲大陸。而歐洲人為什麼那麼需要對外貿易而中國不需要?則同樣是由地理因素決定的。——環環相扣、多線並行地使用「地理決定論」,可以很好解釋很多問題。

學習和使用「地理決定論」,不僅可以解釋歷史性問題,還可以通過分析原因,找到一種規律和方法,再結合其他方法論和理論工具,多線程並行結合性思考,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比如冷歷史認為越南地理位置非常好,未來可能成為經濟發達國家)。

冷歷史非常喜歡用「地理決定論」分析問題,部分相關文章如下:

《 世界普遍北富南窮,為何中國截然相反? 》

《 資源的「詛咒」!為何熱帶的人比較「懶」,南邊的國家普遍落後? 》

《 同樣是島國,日本和菲律賓的差距為什麼這么大? 》

《 日本人的牙齒普遍不好看的歷史原因 》

《 地理決定歷史:為何中國容易統一而歐洲很難 》

《 為什麼歷史上的統一戰爭從北往南打贏的比較多呢 》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冷歷史,歡迎轉發、評論。

『拾』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各知1識點梳理:
⑴我的家在哪裡
①構成社區的要素:相對固定的區域、一定數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P6
②地圖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種。
「一般定向法」是地圖上普遍採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是在特定條件下所採用的方法,它的畫法有多種,但必須標注出正北方向。
「經緯網定向法」是最准確的定向方法。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與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B.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又叫做「縮尺」。地圖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種表示形式。
線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 。
數字式。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單位的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地圖上用作說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叫做注記。
③社區的主要功能: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種多樣的社區 P10-13
①社區的主要類型:功能社區、自然社區、行政社區。
②社區的差異:社區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規模不同;二是特色各異,包括城鄉之間及城市內部之間的差異。
③社區間的聯系:不同區域間的聯系不僅表現在物產方面,還表現在經濟、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
⑶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P14-17
①常見地圖:
政區圖:按制圖區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區圖、大洲政區圖、國家政區圖和地區政區圖等。
地形圖:常見的地形圖有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
旅遊圖:向人們提供旅遊項目、旅遊景點數量和特徵、交通線路、旅遊服務設施等信息。
②讀圖步驟:
首先看比例尺和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詳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然後概略地了解整個地區的一般特徵;
最後分要素、地區詳細閱讀。
2.具體事例點撥:
⑴請仔細觀察,然後完成下列表格。
數字式 線段式 文字式
1:250000

0 10 20千米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
⑵把下列社區與其相對應的類型用線連接起來
農村
生活小區 功能社區
街道
城市 自然社區
大學區
農場
高科技園
縣 行政社區
工業區
⑶請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地圖。
杭州的小光准備暑假到西安去旅遊 旅遊景區圖
小紅想找摩納哥的位置 世界政區圖
小靜向同學介紹黃山的主要景點 中國交通旅遊圖
第二單元復習
1、地球上海洋占據了71%,而陸地只佔據了29%。P20
2、地球中面積廣大的陸地是大陸,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是歐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是島嶼。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三面環水,一面與大陸相連的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請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積大小順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都在東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在東西半球各一半。亞洲、歐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在南半球。非洲則剛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請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積大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要求在紙上能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明確洋與洲之間的位置。如被歐洲、北美洲、亞洲所包圍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經度最廣的是北冰洋和南極洲。
5、請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峽名稱及它們的位置。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英吉利海峽、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台灣海峽、瓊州海峽、黑海海峽。
6、請掌握世界上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洋與洋之間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分界線。(閱讀課後圖冊)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之間。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亞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長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非洲)。
8、世界氣候 P25
緯度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大致在南北緯30ο之間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少雨,甚至幾年不下雨
大致在南、北緯30-40度之間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 夏季乾旱炎熱,冬季溫和多雨
南北緯40-60度之間 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變化大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小
南北極圈附近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極地附近 極地氣候 終年嚴寒,皆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氣候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
9、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圖中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島、中國和非洲、歐洲的氣候類型。P25-26
10、自然環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氣候兩個要素構成,組成了世界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11、氣候的主要兩個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植物和動物對當地的氣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氣候類型區中的動物)
12、請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區。P29
13、中國的位置是:位於北半球、東半球。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帶,小部分位於低緯度帶;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位於亞洲的東部,東西跨經度達62度,南北跨緯度達50度。瀕臨太平洋,背靠歐亞大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海陸兼備。這種地理位置的優點是:見書本P41頁。
14、世界三大人種是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是白色人種。南北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屬於黃色人種。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請掌握三大人種的特點)P30
15、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國旗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都位於歐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是梵蒂岡。
16、國界線范圍內的鄰陸、鄰水、鄰海和鄰空,總稱領土。世界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順序請掌握。P32
17、世界上可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其中整個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絕大部分的亞洲的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日本。P33
18、世界上國與國之間要互相聯系和交往,共同解決世界問題。採取的措施可從國際法律、經濟(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有關方面來回答。(請說出幾個世界組織的名稱及主要的情況)P33-34
19、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東經160度和西經20度來劃分的。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赤道來劃分。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的代號是E,西經的代號是W,北緯的代號是N,南緯的代號是S。經線和緯線是互相垂直的,經線的形狀是半圓,而緯線的形狀是圓或點。判斷經緯網中的東西經度的方法是從左到右,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西經,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東經。而南北緯線的判斷則是從下往上,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南緯,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北緯。
20、地球每轉10需要4分鍾,即轉150需要1小時,我國東西之間跨經度達62度,則東西之間時間相差4個小時多。其中0度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是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世界上又把西經7.5度——東經7.5度之間的地區叫零時區(中時區),向東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向西也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加起來正好是24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時間相差1個小時。英國倫敦為零時區,北京為東八區(中國時區相差4個時區)。東京為東九區。
21、高中低緯度帶的劃分和地球上五帶的劃分請掌握。由此來練習掌握地球上的某一個點的位置。(給出某一個點的經緯度,判斷它位於什麼半球,什麼緯度帶,什麼溫度帶)P36
第三單元復習
1、我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與歐洲面積最接近).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我國的四個端點是:最東端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P40
3、要求掌握中國的14個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六個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P40-41
4、我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我國的兩大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
5、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第二級是縣、市、區、自治縣等。第三級是鄉、鎮、街道。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有34個行政區劃。P42-43
6、要求熟記我國34個行政區劃的全稱、簡稱、省級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圖上的位置和它們的形狀。P42-43
7、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的省區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區是黑龍江,最西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東的省區是黑龍江。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個)。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和陝西省。浙江省的鄰省是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新疆。
8、2000年我國的人口已達12.9億,約佔世界的22%。我國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的3倍。P44
9、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是黑河——騰沖。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5
10、我國民族有56個,其中少數民族是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廣西壯族。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18個,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
11、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人口多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而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P45-46
12、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區是雲南省。少數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話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回族」。
13、五個自治區的少數民族要求掌握,並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節日、服裝、信仰的宗教。
14、我國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國地形的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逐級降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15、我國的氣候類型有五種: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各地氣候差異顯著。P50
16、請掌握我國主要的地形區及它們的特點。並明確它們在哪一級階梯中。P48-49
17、正由於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所以影響到我國的氣候東部降水量比西部豐富,東部氣溫比西要溫暖。也影響到我國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東流。
18、正由於我國的氣候復雜多樣,影響到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可以在我國種植。
19、請掌握我國氣候的分布。尤其是舟山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舟山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為主。
20、夏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夏季風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而且是氣溫較高的時期。所以季風區與世界同緯度相比,氣候比較濕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它會給我們帶來洪澇或乾旱這樣的自然災害。P51
21、掌握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性質、風向、發源地。P50
2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這線以東為季風區,以西為非季風區。
23、黃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徵
各段 范圍 水文特徵
上游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內蒙古河口鎮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緩2、峽谷段:水流急、峽谷多、水能豐富、水量大增3、河套段:水量減少、水利工程發達。
中游 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洶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
河南孟津——黃河入海口 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地上河。
24、如何治理黃河?關鍵在於治沙 P54
(1)、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修築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黃淤灌」。
(3)、在上、中游幹流上興建一系列如: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等水利樞紐工程,初步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等效益。
25、黃河、長江比較
項目 長 江 黃 河
源頭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入海 東海 渤海
幹流長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5400千米 第二長河
流經省區 青、川、藏、滇、渝、鄂、
湘、贛、皖、蘇、滬(11個) 青、川、甘、寧、內蒙古、
晉、陝、豫、魯(9個)
水系形狀 「之」字形 巨大的「幾」字
上、中、下各段劃分 源頭——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頭——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
中游:漢江、湘江、贛江 上游:洮河、湟水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灘、三峽、葛洲壩
中游:丹江口(漢水) 上游: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
中游:三門峽、小浪底
26、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是內河航運中運輸量最大的河流。有「黃金水道」之稱。P55
27、長江流經的主要地形單元有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P48
28、防洪是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樹木。
29、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有:黃河小浪底(黃河的中游),長江三峽工程(全國最大的),及長江的葛洲壩(兩個都位於長江的上游)
30、我國南方與北方的范圍: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
31、南、北方兩地的差異:P60-61
比較項目 南方 北方
一月均溫
(高於或低於0℃) 高於0℃ 低於0℃
年均降水量
(大於或小於800毫米) 大於800毫米 小於800毫米
土地類型 水田 旱地
主要農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小麥、玉米、甜菜、花生
人們的主食 米飯 麵食
建築風格 「人字形」屋頂,多敞口 平頂居多,多封閉、嚴實
32、我國東部和西部的范圍:西部地區為5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6個省。請掌握哪些省區屬於西部。P62
33、東部和西部各自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優勢:P63
東部: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經驗豐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4、游歷華夏(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
鐵路:運量大,速度較快,運費較低,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公路:機動靈活,速度較快,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水運:運量大,運費便宜,速度較慢,受天氣條件影響較大;
航空:運量小,速度快,運價高;
管道運輸:運量大,運費低,安全可靠,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35、請把南北差異的情況運用到具體的人們的生活生產中去。
特別要注意的知識點:
1、俄羅斯與印度同我們中國各有兩段邊界是相連的。
2、中國有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
3、在34個省級行政區中,新疆的面積最大,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是跨經度最多的省區;甘肅省鄰三個自治區(新疆,內蒙古、寧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國領土的最東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龍江省;長江和黃河都流經的省區是青海和四川;長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經的省是湖北省;
4、容易使我們記錯的幾個簡稱:山西省-晉-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閩-福州;江西省-贛-南昌;河南省-豫-鄭州;湖北省-鄂-武漢;湖南省-湘-長沙;廣東省-粵-廣州;貴州省-貴或黔-貴陽;雲南省-雲或滇-昆明;陝西省-陝或秦-西安;
5、我國的重要的幾條地理分界線:
中國的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風底斯山一線;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中國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中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6、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中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人口分布不均勻,東密西疏;中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7、沿北緯32度線,從西向東,我們能看到: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橫斷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這條線是我國最典型的地勢三階分布)。P49
8、造成中國氣候南北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的影響;造成中國降水東西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的影響。
9、造成同緯度的兩個地方(如中國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亞的阿拉伯半島)氣候、降水的差異是兩地海陸位置的不同及受季風的影響.P51
第四單元復習
1.各知識點梳理:
⑴家住平原P70-73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特點:
湄南河平原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氣候高溫多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水稻生產主要靠人力完成;村莊內傳統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為主,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人們崇尚」穀神」」稻母」等神靈,能夠團結互助,關愛弱者,以共度難關.
②美國中部平原農場的生活圖景:
A.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
B.勞動人手不多。
C.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
D.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平原的差異:
內容 泰國湄南河平原 美國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 北美洲中部
人口密度 密集 分散
主要農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大豆等
農業生產方式 精耕細作 機械化作業
生活水平 較低 較高
⑵與山為鄰P74-77
①天山山體從山麓到山頂不同的自然景觀:
從山麓到山頂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闊葉林——針葉林)、草地、雪山。P74
②元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
A.元陽縣位於哀牢山區,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騰升空,形成雲雨,常年不斷的雨水,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合理的引水渠道,使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灌溉了層層疊疊的梯田。
③盧卡索的旅遊業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
有利方面:A.人們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了外出打工的辛勞;B.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C.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不利方面:A.盲目和過度開發旅遊資源,造成旅遊區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B.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影響到該地區長遠的發展。
⑶傍水而居P78-83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發展情況:
農村百姓進行交易活動的場所、貨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頻繁、交易人數的增多、商品的豐富——出現店鋪、街道、簡單的手工作坊——出現以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為生的人——出現小城鎮。
②與過去相比,大魚島漁村的生產、生活變化情況:
生產方面的變化:A.由單一捕撈到人工養殖、耕海牧魚;B.由木製帆船到機動漁輪;C.由簡陋漁具到新式網具;D.由個體打魚到漁業集團公司的大規模生產;E.由對水產單一腌制到冷藏、加工多樣化;F.由只能在近海捕撈到中海、遠洋捕魚。
生產的變化帶來漁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面的變化:A.由低矮的平房到漁民新村;B.由生活的貧窮到幸福美滿。
③義大利如何因水而生、而興、而美、而危,如何因水再興。
⑷草原人家P83-86
①澳大利亞成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A.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乾旱、草原面積廣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前提條件。
B自流井多,地下水資源豐富,解決了牲畜的引用水。
C動物具有古老性,使羊群缺乏大型野獸的襲擊。
表現A.羊比人多。羊的數量多年來一直在1億只以上,澳大利亞全國人口只有1700萬,平均每人擁有羊6隻以上。
B羊毛量大質優。羊毛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②內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略)P84-85
⑸乾旱的寶地P87-89
①坎兒井的構造及優點:
坎兒井的構造:由豎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坎兒井的優點:
A.減少強烈的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
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證水質優良;
C.沒有陽光暴曬,水溫較低,是最佳的「清涼劑」;
D.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動力。
②絲綢之路的荒廢對現代綠洲農業的發展的啟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科技採用滴灌等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③絲路明珠和石油寶庫的異同
不同點 絲路明珠 石油寶庫
位置 中國西北部 阿拉伯半島
主要特點 綠洲農業帶來財富 石油資源帶來財富
解決水問題的措施 坎兒井 修建節水灌溉設備、海水淡化廠
農產品 葡萄、哈密瓜、小麥 椰棗、小麥、水稻
相同點 ①氣候乾旱、沙漠多、缺水 ②積極利用和改造環境,使其成為寶地
⑹文明中心——城市P90-95
①國際大都市應具備的條件
應該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交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經濟地位;科學技術比較發達;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和良好的國際形象。
②上海成為國際大都市已具備的條件:
上海位於長江的入海口,處在中國海岸線的中部,東臨太平洋,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對外貿易和交流極為方便,其遠洋運輸業連接著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上海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優越的先天條件;歷代上海人民的不懈努力,使上海這座城市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此設立辦事處,上海是中國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城市。上海證券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日益成熟,上海證券大廈成為我國金融業的標志性建築。
③築波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本,為人們的安全、便利著想,要讓人們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所以應該千方百計地改善城市的環境,充實城市的文化生活,營造和睦友善的社區氛圍等。
④巴黎獲得「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美譽的原因:
因為巴黎的藝術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的,漫遊巴黎的人隨時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無處不在的藝術氣息。正是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欣賞、接納、傳承,才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無論在何時,都能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
⑺來自家鄉的報告
①描述家鄉的基本點:
基本自然地理特點,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等。
經濟特點:如主要的物產及其分布。
人文特點:如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具體事例點撥:
事例一: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條件有很多相似之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橫卧在長江中下游的兩岸,是我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稻田魚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緩的山丘。由於地處亞熱帶,又深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這里的農民,你會選擇種植哪種農作物?為什麼?
(2)你認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湄南河平原地區的人們有哪些相似之處?
點撥:(1)選擇種植水稻。因為這里地處亞熱帶,又受季風影響,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分充足;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有利於灌溉和排澇;人口密集,有大量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的勞動力。所有這一切,都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
(2)都以精耕細作的水稻生產為核心;生產水平都普遍較低,靠人工勞作來完成,因而人口分布都比較密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能團結互助,互相幫助和協作勞動;民居中的屋頂都是「人」字結構;都以稻米為主食;都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