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完成從初中地理向高中地理的過渡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不是一個級別的.我認為如果有一點形象思維,地圖和地球運動根本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要勤看地圖冊和書本.
只要抓住書本 就簡單的很啦!
把書上的概念和例子--我強調例子!統統看進腦袋裡,對區域地理要象看故事書一樣記得.世界經緯網只要多看地圖冊,注意重要的結點就OK了!
加油哦!
一個地理高手,但高考失利的人的留言...
② 如何實現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效銜接與融合
自從地理再次成為高考科目之一以後,高中地理的教學就明顯受到重視。而初中地理作為非考試科目,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地理課往往遭受排擠,甚至被砍掉。即使正常開設地理課,教師、學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但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十分密切,而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知識嚴重缺乏,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將初、高中地理知識有機的糅合在一起呢?作者集思廣益,提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觀點與思路,與廣大地理教學同仁商榷、共勉。
③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
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正確處理好高中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部分高二文科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感到相當陌生,這無疑給高中地理教學出了個難題。如何抓住基礎,適時提升,重組教材內容,強化地理知識的融合,就成為高中地理教師探討的課題。 根據中學地理課程的安排和高考考綱的要求,一般文科班的地理課教學和總復習的安排都是分科後先復習初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知識,同時教學高中的選修(一)、選修(二)課程,高三第一學期開始高一必修課程的復習,一直安排到高三第二學期的全市模擬考試前結束(大約在三月下旬)。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於剛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高中第一單元的內容,許多同學認為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一到應用時、做題時就不會了。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知識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轉變學生對初中地理的看法及學法。 許多學生對於初中地理普遍認為,只要看一看書,背一背,記一記,在考試時臨時突擊過關就可以了。考試一結束可能等到上高中的時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對於學生可以說不重視,因此學習也就是應付了事。到了高中我們教師要轉變學生對地理是一門副科的看法和學法,介紹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學習之中。 二、在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或者課下找學生了解,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上交上來,老師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並記錄下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新課標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 。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教學大綱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 「知己知彼」後,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復習的起點和重點。 三、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重點突出必備知識。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並不是所有的內容一定要有銜接。根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復習的內容。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的掌握可以說是一個空白,學生不會看圖,不知道怎麼看圖,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有幾大洲,各大洲的具體位置更不用說了。因此,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畫圖的能力。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很重要,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了解地理學習的規律,地理的學習很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另外地理與其他學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數學上講球體知識的時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經度和緯度的知識來分析;英語上的許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識。 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培養學會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自己要學會應用規律,總結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學習地理,學好地理! 五、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 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一定程度上區域地理是試題的「門檻」。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就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地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 1、構建區域體系,培養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依據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區域地理內容,記憶重要區域的空間位置,構建「腦圖」,解決在地圖上定位和定向的知識,為地理學科後繼知識學習掃清空間分布的障礙。形成最基本的地圖基礎。 ①填圖,依託圖例和注記,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鞏固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 ②拆分普通地圖,突出主要地理事實,以中心事物為載體,在圖中提煉主題,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③疊加專題地圖,將相關聯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幅地圖上,養成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形成綜合能力。 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容,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分析區域特徵,形成區域綜合分析和空間思維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①從經緯網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位置入手,認識地理環境的水平結構。分析區域的氣候(包括熱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農業等具有地帶性特徵的地理要素。 ②從地形剖面圖著眼,掌握地理環境的垂直結構。根據對地形剖面圖的分析,理解一個地區的地勢、水文、交通線走向等非地帶性地理要素,全面地認識一個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 ③在准確掌握區域地理環境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的前提下,立足本區,向外延伸,比較區域差異。 ④尋找區域主題,在眾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區獨具特色或具有全球意義的問題,形成規范性的表述,聯系周邊地區,形成對主題的深刻思想。 3、案例教學 以某區域為載體分析其重要地理要素,如地形(山地、高原、盆地等)、氣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總結分析區域特徵的方法。
④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做好與高中的銜接
受當前中考模式局限性的影響,初中生的地理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高中地理老師應該了解初高中《課程標准》和教材,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上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特點. 關鍵詞: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當前的中考模式是只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六科,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很多學校對初中的地理教學重視不足,一些學校的地理課由其他科的老師兼任,甚至部分鎮區的初中根本不開地理課.這樣一來,初中畢業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高中地理與其它科目一樣同屬高考科目,難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學生初中的地理的知識嚴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門的最大困難,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與初中知識聯系的地方,教學難度較大,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非常重要.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問題,我從學生學習方法和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進入高中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歸納能力,都有所增強.而且,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 1.注重學法引導,減輕學習負擔: 高中教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在問題的設計上和知識的傳授上與初中都有很大的區別,如:初中教材在介紹氣候知識時,只要求掌握其最主要的分布地區即可.而高中教材對這部分內容要求很高,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氣候表格或降水柱狀圖等相關氣候資料,分析、判斷和推理是什麼氣候類型,如何形成、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這時候,如果教師對學生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會明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是剛進入高中不久的學生,他們對於地理的學習,還處於一種摸索階段,如果此時能對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進行適當的點撥,他們將很快的適應高中知識的學習,並可能會受益終生. 2.倡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初中的地理課堂多數以「師講生受」進行,而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應強調理解的質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變「一言堂」的傳統方法,倡導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要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與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要倡導學生之間為促進學習而進行的各種討論,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新課標強調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演繹與歸納的結合、知識傳播與獲得知識過程的統一;盡量從實際出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論證與抽象;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並得出結論,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各層次地理知識,同時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經驗. 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地理的教學方法由於受到初中生認知水平及初中地理僅作為「次科」的限制,較多的採用講授法.學生進入高中後,教師應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採取啟發式.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根據教學實踐中的嘗試,個人認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熟悉教材、課標,對學科知識體系要心中有數 高一地理教師不單要了解高中《課程標准》和教材,同時也要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准》和學生學情,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學科體系,高屋建瓴,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 近幾年我省初中地理所採用的教材版本多,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並作適當的記錄.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後,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帶領學生復習初中地理知識的起點和重點. 2.進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可採取課堂提問、問卷調查或進行針對性測驗等方式進行.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要記錄下來,隨時掌握的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素質狀況,才能對以後教學的深度、廣度處理做到應付自如. 3.精心設計教學銜接內容,重點突出必備知識 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學生的學習的情況後,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徹底解決,高中教材中將要涉及的內容重點復習.例如很多新生對《地球和地圖》內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這些重點問題,要徹底解決,特別是經緯線、經緯度知識.又如區域地理圖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在學生的頭腦中沒有形成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或者說這幅圖是用來干什麼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靈活的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在班上貼上中國政區圖和世界政區圖.平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圖文、時事資料,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時,也去了解該事物事件產生和發生的空間位置.這樣對於進行知識銜接時,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事半功倍,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用圖能力. 利用初、高中知識的內在聯系,拓寬延伸一些概念和規律,對容易忽視和薄弱問題應及時彌補.例如,學生對於初中區域地理掌握不好,高中接觸到的時候就感到突然和陌生.這些知識應在學習中注意彌補.根據高中教學需要,可適當拓寬世界大洲、國家和中國的區域地理知識.一些較高要求的計算(如地方時、區時、日期、氣溫、經度實地距離的計算等),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在高中習題中常常接觸到,這些內容要適當加深. 4.合理恰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化初中已有知識. 做好初中與高中知識的銜接,需要佔用高中的教學時間,如果在教學中能使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適當增加教學的容量,提高進行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的效率.同時,地理學科因其本身具有時間跨度大,空間范圍廣,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點,在教學中有一些復雜的、抽象的問題和現象,如果教師單純採用語言描述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如果教師能夠採用多媒體進行模擬演示,這樣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想像力,突破難點. 5.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是成功教學的關鍵的環.比如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多媒體教學、詩歌、趣事等,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身心愉快中學習.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引用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江淮准靜止峰的時候引用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讓學生發現自己熟知的詩句中原來還蘊藏了那麼多地理知識. 通過開設研究性學習,師生共同設計地理小實驗,如「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大氣熱力環流」,「檢查學校的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是否正確」,既讓學生重溫了課本知識,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生活現象和地理知識聯系的樂趣和成就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相關課本知識,多聯系社會實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如教師在講大氣逆輻射時候,可以結合早春的寒潮到來時,如何防止作物凍傷等實例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討論,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了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 總而言之,高一是初高中過渡的關鍵時期,學生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時期教師在對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能否做好銜接以及能否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因此,高一的地理教師要深刻思考、仔細研究,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特點.
⑤ 如何實現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地理教育,高中和初中地理不論是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還是學生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將初高中地理教育有機銜接起來,是提高中學地理教育質量的必要步驟和手段,也是中學地理教師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關鍵詞】初中地理高中地理銜接在近十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對於初上高中的同學來說,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較難學,特別是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內容,許多同學即使把教材上的內容看會了,可到應用、做題時還是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做好這個銜接呢?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將初中的地理知識冉拿到高中課堂上復習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制定精心的教學計劃,有目的、分步驟的滲透至l 『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學的銜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充分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首先。了解班級學生在初中課程的學習情況。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書面文字( 如問卷調查、開學測試) 的形式,或者課下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課標初中教材的變化,明確學習的目標。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材變化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課程標准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調查研究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做到「 知己知彼」 ,並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教學的起點和重點。二、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銜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為復習的重點。如初中學生對於地圖知識的掌握較薄弱,學生不知道怎麼看圖,在讀圖時沒有空間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區圖,不知道這是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不能靈活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進行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用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圖來分析和推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該讓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圖冊,平時培養學生讀圖、認圖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用圖能力。三、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呢?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的知識很貼近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事、身邊的現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識。在教學中如果能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融入教材中,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時,舉了大量身邊的自然現象來說明地理知識,如我們早晚看到的太陽為什麼又大又紅?交通信號燈為什麼用紅燈作為停止的信號?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子判斷方向?讓學生知道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四、拓展區域地理,實現初高中內容的融合地理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區域性和綜合性,而區域的問題又都是綜合的。區域地理既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起點,也是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歸宿,任何一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都發生在一定的區域。從近年來文科綜合考試命題看,試題以區域地理作為命題背景和切入點,利用高中地理知識和方法來加以分析和解釋。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復習並不是機械的重復一遍初中課本,更不是單純的記憶幾個區域名稱。而應該依據高考大綱要求,拓展區域危理內容,實現初高中地理內容的有機融合。五、抓住重點。採取多種形式補充初中地理新課程刪減或降低要求的知識內容初中地理新課程刪減或降低要求的知識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沒有必要一一補充,要抓住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重點內容展開補缺。同時,補缺形式要多樣:一是要堅持課前預習或課內自習,使學生自己找l 葉J 教學疑點、新點及難點,從中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二是結合教材內容,及時銜接初中地理知識。如講「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銜接東西半球劃分、時區、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知識;講「 水資源利用」 時,銜接初中地理的具體河流、跨流域t程等知識;講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時,銜接世界地理中的具體山脈、島嶼名稱等等。通過銜接可促進已忘知識的再現和鞏固。三是要講清相關學科知識內容,弄清這種知識在地理學中的應用范圍。四是要進行隨堂測試,及時了解信息反饋,掌握課堂教學效果。五是及時批改或課後輔導,可鞏固已學知識。
⑥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思考
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教學為主,目標是掌握地理現象並能對簡單的地理現象做成因分析,更多強調「地」而非「理」,這就決定了初中生必須識記大量的地理現象,學習方法以記憶為基礎。高中地理則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礎上更偏重於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決定了高中生必須具備理解、探索的基本學習技能。初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明顯差異,導致許多剛進高中的學生,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識跨度大、聯系難, 甚至逐漸對高中地理產生了畏懼感和疏遠感。為了幫助學生銜接初高地理的學習,高中階段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筆者從教初中地理多年,在這一問題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一、研讀初高中地理教材與課標。
地理教材與課標是指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最好依據,也是研究初高中地理異同的最佳素材。通過研讀教材與課標,初中老師能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知識框架及對學生知識能力要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能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高中地理知識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
二、培養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具有穩定以及持久的特性,興趣是學生的學習極為重要的內在驅動力。初中學生具有年紀較小,容易接受新鮮知識的身心特點,對於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式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生活體驗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手段,貼近生活的地理知識能讓初中學生體會到學習和探索的趣味,讓學生愛上地理。
如氣溫的日變化這個知識點中,初中階段只需要學生知道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00,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高中學生則不僅要知道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還需利用「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這個知識點來解釋原因。初中生知識儲備有限,初中階段也沒必要將高中知識下放,但對很多學生來說,難以解釋的東西無法深深印在腦海中,必須找到相關的生活體驗才能將知識消化。因此,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用生活體驗來加深印象,我是這么為初中學生解釋的:大多數學生都得在14:00左右離開家上學,能感受到中午的熱浪;下午太陽落下氣溫要開始下降了,而早晨太陽出來了氣溫就得開始升高了,一降一升畫個折線圖,學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天當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而不是想當然的午夜24:00。
不斷強化生活體驗與地理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只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就能積累起豐富的地理知識。
三、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
當代的初中生生活體驗很豐富,他們的信息來源廣,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有外出旅遊、探親的機會,還能從電視、網路上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與地理有關的知識。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當代中學生求學的動機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地理學科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識能直接服務於生活。當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獲取到各種其需要的地理信息,就會認識到地理對其「有用」。同時,初高中是學生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長變化的階段,學生普遍希望擺脫家庭「束縛」要求「獨立」,希望被人關注被人認可。
如201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直播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面對馬拉河湍急的流水、飢餓兇猛的鱷魚、脾氣暴躁的河馬,角馬們年復一年在塞倫蓋蒂草原和馬賽馬拉草原之間遷徙,很多人都會問這是為什麼?初中階段的學生就能用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在觀看直播的過程中簡單地為為親戚朋友解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角馬的遷徙。
讓學生掌握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勵學生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這種對學科的積極認知,將是整個初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不竭動力。
四、適當觸及高中重要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
很多高中階段的重難點知識,之所以成為了難點,不僅僅是學生缺少對地理現象的直觀認識,更重要是缺少對地理現象必要思考和關注。
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居住地——聚落一節中要求能分辨出鄉村和城市,為與高中知識相銜接,可將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現象引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在城市的發展變化談談鄉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簡單分析所在地城市化過程帶來的影響。同時明確告訴學生,這是高中的內容,甚至可以告訴學生,所講解的內容比較難,聽不懂沒關系,如果聽懂了則有利於未來的學習。好奇心會驅使初中生非常認真的參與課堂的討論,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城市化作鋪墊。
五、改變傳統初中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由於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同時中考分值小,日常課時少及部分老師對初中地理教學存在誤解,使得初中地理教學普遍陷入老師整理知識點,學生考前一個月死背知識點的尷尬境地。這不僅不利於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更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地理的學習方法就是背。
雖然初中地理教學更側重地理現象的闡述,但這並不意味初中地理的教與學僅停留在整理知識、記憶知識的層面。在初中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尤其是讀圖能力。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載體,貫穿於地理學習的每個階段。
如初中教材在介紹世界氣候的知識時不管是人教版還是粵人版教材都沒有完整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其實這幅圖有助於鍛煉學生的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理解氣候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該圖,選取一種氣候認真講解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歸納某種氣候的特點,再由學生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總結其他氣候的特點,反復進行,直到學生能獨立讀懂氣候類型圖,這樣這個知識點就會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也能掌握讀圖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驚奇地發現初三學生對圖表已經有較好的理解分析能力,這種讀圖能力的加強將非常有利於未來高中地理的學習。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而且有利於後繼課程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在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們將繼續認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的各種情況和主客觀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學銜接的具體方法和措施,使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服務於高中地理教學。
⑦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學科知識銜接學習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學科知識銜接學習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的學習任務一定要重視。
而初中地理作為非考試科目,
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
僅作為可有可無的「副科」
出現。
同學們也因它是「副科」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所以初中畢業生的地理
基礎知識普遍薄弱,
初、
高中地理學習嚴重脫節。
但初高中地理知識聯系較密切,
且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
難度上的跨度大,
同學們初中地理知識
缺乏,
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學習。
因此,
在學習過程中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
的銜接與融合非常重要。
一、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高中是同學們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這兩個階段跨度比較大。升入高中
的學生在思維方式、
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要有一個質的飛躍,
才能適
應高中學習要求。
(
1
)學習態度與方法的轉變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初中,
各初中地理教學情況不一,
但同學們要看到,
初、
高中地理知識的不同要求與不同學習方法。
如氣候知識,
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
氣候的主要的分布區域,
而高中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
成
因和分布規律,
還要根據文字描述或圖表等相關資料,
分析、
判斷和推理氣候類
型、形成原因、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所以要學習新的思想和學習方法,否則
同學們會漸漸感覺學習吃力。
(
2
)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學習和聽課時要充分利用
課本圖表、
地圖冊等,
還要注意地理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如在學習地形對氣候的
影響時,
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
「正午太陽高
度角測量」,
要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
「大氣熱力環流」,
又涉及到物理理論;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
這些都讓同學們發現,
原
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比起其他
學科,
地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經常是地理試題的切入點,而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
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因此,
在平時的地理課學習中,
要關注與
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
並切實將熱點、
焦點問題與所學地理教材相結合,
從
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
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學習內容的銜接
教學內容的銜接不是初、高中知識簡單的羅列與堆砌,而是把中國地理和世
界地理知識與高中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以及選修必修教材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
來,
因為地理事實的空間分布,
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和結構變化,
地理現象的產
生、發展、變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來呈現。初
中所涉及的區域地理是高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出發點和歸宿,
許多原理內容
的引入都要通過區域地理的具體案例來闡明。
原理掌握後,
也需要通過區域地理
的事實來印證,
所以在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
都離不開區域地理的地理事
實。因此在學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初高中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
在高中地理學習之初,
不一定非要先將初中知識重新蜻蜓點水般的重新再看
一遍,
因為初高中對地理教學要求有一定差距,
簡單的重復,
往往突出不了學科
重點,體現不出再學的必要性。
⑧ 高初中地理教學怎樣有效銜接
地理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以地理科學知識為基礎,結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於一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它與高中地理知識的聯系十分密切;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它與初中地理的要求明顯不同,難度上跨度大,而地理學習能力不強成了大部分學生高中地理入門的最大障礙,造成了初、高中地理教學的脫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初中與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與融合,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結合教材內容,找准銜接點,轉變教學思路
提高初高中地理學習能力的銜接,首先要從「教」開始,也就是轉變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思路。因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銜接,初中教師不僅要吃透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同時要對高中新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做到充分研究,直到精準地找到相關銜接點,做到因材施教,突出重難點。初中地理課程的目標,側重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進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高中地理則更側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學習,「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將新知納入舊知的結構而逐步演化提高的過程,因而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銜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可以為學生接受高中新知識鋪設一個台階,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二、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正確觀念,培養學習興趣
許多的初中學生和家長認為地理是「副科」、地理不重要,因此學習地理也就是應付了事。要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要切實轉變學生對地理學習不正確的看法,明確學習目的,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掛圖、詩歌、趣事等多種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藉助實驗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從感官上誘發學生興趣。
三、注重學法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初中生由於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學習地理的方法不得當;高中地理的學習對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自學能力等要求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實現從初中到高中的銜接與融合。
1.利用地圖,啟發引導,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
對初中學生而言,讀圖和析圖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初中學生對課本上的圖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靈活地運用地圖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高中地理對學生析圖的能力和利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要求則是考察的重點。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進行初高中知識銜接時,應該把重點放在圖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填圖、析圖甚至繪圖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第一,填圖,把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填在地圖上,為形成知識體系提供空間平台;第二,析圖,通過一圖多用、圖圖結合等方式分析地圖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分析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形成空間概念,形成空間思維能力;第三,繪圖,將一些地圖根據其輪廓特點,可以繪製成地理簡圖,把與其相關聯的地理事物繪制在同一幅地圖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形成空間知識體系。
2.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高中地理學習階段側重於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更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同時要使學生養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情感品質。如在探究黃河地上河的成因和治理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試分析黃河發洪水的原因,假如你是水利專家,你打算怎樣治理黃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各小組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認真傾聽,點評學生的發言,注意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梳理分析問題的思路並記錄主要觀點。這樣引導學生由現象看本質,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總之,要想學好初中地理,正確處理初、高中知識的關系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際中遵循初高中教學規律和特點,最大程度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從而實現初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