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山脊
地貌中的基本形態 盡管地面的高低起伏千變萬化,但仔細分析,它們都是由山頂、凹地、山脊、山谷、鞍部和坡面等基本形態組合而成。如果能識別這些基本形態的等高線圖形,就能比較容易地閱讀等高線所顯示的地貌特徵了。 1.山頂、凹地 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條環圈較小的閉合曲線。有時在閉合曲線外側繪有示坡線,指示地面傾斜下降的方向。山頂依其形狀分為圓頂的,尖頂的和平頂的三種。圓頂山等高線環圈較大,由頂部向下,等高線由稀逐漸變密;尖頂山等高線環圈小,由頂部向下,等高線由密逐漸變稀;平頂出等高線環圈大,呈現較寬闊的空白,由頂部向下等高線驟然變密。 凹地的等高線也是一條閉合曲線,與山頂不同之處,在於示坡線繪在等高線的內側。 2.山脊、山谷 山脊指的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線,由山頂向低處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山脊依其外形分為尖形山脊、圓形山脊和平齊山脊三種。尖形山脊,等高線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尖狀;圓形山脊,等高線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圓弧狀;平齊山脊等高線依山脊延伸方問呈平齊狀。 山谷是兩個山脊間的低凹部分。表示山谷的等高線正好與山脊相反,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由於山谷是集水地,所以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叫集水線。按橫斷面形狀,山谷分V形、U形和槽形三種。V形谷的橫斷面是上寬底窄,等高線圖形呈「V」形;U形谷的橫斷面上寬、底接近於圓弧狀,等高線圖形呈「U」形;槽形谷的橫斷面如同水槽,上寬下窄的梯形,等高級圖形呈「」形。 3..鞍部 鞍部是兩山頂間的低地,形狀似馬鞍。在地形圖上由一對表示山脊的等高線和表示山谷的等高線組成。有時繪有示坡線。 4.坡面 坡面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表面,又叫斜坡或山坡。山脊的兩個側面就是坡面。按坡面的形狀分為:均勻坡面、凸形坡面和凹形斜面。 均勻坡面,坡面的傾斜基本一致,表現在圖上是等高線的間隔大致相等,即疏密大體一致。等高線間隔的大小反映坡面的坡度陡緩,間隔大的表示坡度緩,間隔小的表示坡度陡。凸形坡面:坡面的傾斜為上緩下陡,等高線的間隔為上面大下面小,即上疏下密。 凹形坡面:坡面的傾斜為上陡下緩,等高線則上密下疏。 實際上有些坡面並不是單一種形態,而是幾種坡面的組合,成為組合斜坡,等高線的間隔大小依組合的形式而變。
⑵ 地理 山峰山脊的區別
山峰指獨座的高山塵,是山脈中突出的部位。
山脊是山脊是連成一排的山峰,山峰之間連成一條長線,好像動物的脊骨有一條突出的線條,是山的分水嶺。
⑶ 山脊的地理符號是什麼
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頂就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一般圖里會有一個三角形來表示,另外你會發現山頂處等高線是封閉的圓圈.
鞍部:兩山中間比較平緩的地方.(其實想想駱駝就知道了,凸起的兩個點就是山頂,凹下的就是鞍部)
陡崖:也稱斷崖.近於垂直的山坡.(懸崖絕壁)在地形圖上看就是N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也就是一條線上有很多短短打橫的線的那裡)
山谷: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
山脊:等高線 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
在地形圖上分辨山谷山脊的頂好方法:用尺子(一開始用後來熟了瞄一眼就知道了)放在凸起或凹下的等高線上的點上.發現點處等高線比兩旁高的是山脊,比兩旁低的是山谷
或
山頂:一個圓圈套一個圓圈,里邊的圓圈地勢高,外邊的地勢低.
山谷:也是一個圓圈套一個圓圈,有的是半圓,但它和山頂不同的是,里邊的地勢低,外邊高.
山脊:它和半圓圈相套的山谷正好相反,里邊的半圓圈地勢高,外邊的地勢低.
山峰:就是一個小三角.
鞍部:就是兩個靠的很近的山頂,看上去就像個奶罩.
陡崖:就是一個山頂從中間切去一半,那個切線就是陡崖.
⑷ 山脊是什麼
山脊是由兩個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組合而成條形脊狀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態。
山脊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斜坡的交線,叫做山脊線。
山脊線是由高處向低處凹出的部分,是水流的分水嶺。
山脊線兩側的等高線略呈平行狀,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呈反v字形。
⑸ 地理;山脊和山谷有什麼不同呢
山脊是分水嶺,就是將山坡的兩邊的水分別分向兩旁。山谷是集水處,就是兩邊山坡的水都匯向此處。山脊如同瓦房的房脊,猶如把手握緊拳頭頂部的四個指根部的關節。山谷就是每根手指間的縫隙。兩個指關節間的部位就是鞍部。所以說是山谷的最高處,山脊的最低處。把山脊中最高處的點連接起來就是山脊線,把山谷中最低的點連接起來就是山谷線。在等高線地圖中,向高值突出的為山谷,向低值突出的為山脊,即突高為低谷,突低為高脊。
⑹ 地理的山脊山谷怎麼區分
山脊:山地坡度最小的(等高線距離最遠,向外凸出)的點連線。
山谷:與山脊相反。等高線向內凹。
多年教學實踐顯示,
繪制剖面線是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題
圖1所示的等高線中,表示山谷的是
A.a線
B.b線
C.c線
D.d線
解析
在圖上中間那條等值線最彎曲處作切線與其他等值線相交,切點為B,與兩側等值線的交點分別為A、C。
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a線所在的左上圖,B點的海拔為200米,A點和C點的海拔均為100米,顯然地表起伏是中間高、兩側低,符合山脊的特徵,故A選項不正確。類似地,可以判定D選項也不正確。
b線所在的右上圖,B點的海拔為200米,A點和C點的海拔均為300米,顯然地表起伏是中間低、兩側高,符合山谷的特徵,故B選項正確。
c線所在的右下圖,沒有標注數值,所以無法判定是否為山谷。
總之,這種方法是,在中間那條等值線的最彎曲處作切線(繪制剖面線),再比較中間與兩側各點的海拔高低從而作出判斷。
⑺ 地理中怎樣分辨山脊(谷)和陡坡(緩坡)那是
1.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
3.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
4.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
⑻ 如何辨別地理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思路分析]
地貌的一般特點是:山地高,平地低;山頂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腳低。識別出地貌的各種基本形態,結合具體運動路線,地形起伏則一目瞭然。
[解題過程]
山的最高部位叫山頂。山頂依其形狀可分為尖頂、圓頂和平頂。圖上表示山頂的等高線是一個小環圈,環圈外通常繪有示坡線。
山頂與凹地
比周圍地面低下,且經常無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積的低地稱盆地,小面積的低地稱凹(窪)地。圖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線是用一個或數個小環圈,並在環圈內繪有示坡線。
②山背、山谷
山背,是從山頂到山腳的凸起部分。圖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線以山頂為准,等高線向外凸出,各等高線凸出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分水線。
山背和山谷
山谷,是相鄰山背、山脊之間的低凹部分。圖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線以山頂或鞍部為准,等高線向里凹入(或向高處凸出),各等高線凹入部分頂點的連線,就是合水線。
③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連兩山頂間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馬鞍狀,故稱鞍部。圖上是用一對表示山背的等高線和一對表示山谷的等高線顯示的。
山脊,是由數個山頂、山背、鞍部相連所形成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線叫山脊線。
④斜面
從山頂到山腳的傾斜面叫斜面,也叫斜坡或山坡。在地圖上明確斜面的具體形狀,對定向越野有一定價值。斜面按其形狀可分為:
1)等齊斜面。實地坡度基本一致的斜面叫等齊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基本相等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等齊斜面。
(2)凸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緩下陡的斜面叫凸形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稀、下面密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凸形斜面。
(3)凹形斜面。實地坡度為上陡下緩的斜面叫凹形斜面,全部斜面均可通視。地圖上,從山頂到山腳,間隔為上面密、下面稀的一組等高線,表示為凹形斜面。
(4)波狀斜面。實地坡度交*變換、陡緩不一、成波狀形的不規則斜面叫波狀斜面,若乾地段不能通視。地圖上,表示該狀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稀密不均,沒有規律。
3、圖上起伏的判定
判定起伏就是在地圖上判定哪是上坡,哪是下坡,哪是平地。判定起伏時,首先要對判定區域進行總的地勢分析,在該區域內,找出明顯的山頂,分析山頂間的聯系,找出山脊以及主要分水線、合水線的走向,然後結合河流、溪溝的具體位置,判定出總的升降方向。總的地勢分析之後,進行具體分析時要注意基本一點,即在地圖上,凡屬運動路線與某條等高線近似平行是平路外,其它現象(與某條等高線越來越近或越來越遠或相交)則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具體分析時,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②根據示坡線判定
示坡線與等高線連接的一端為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③根據河流符號判定
當一組等高線在河流一側,*近河流的等高線低,遠離河流的等高線高,即當離開河流一側作橫方向運動或成一定角度運動時,就是上坡,相反方向運動時則是下坡。當一組等高線橫穿河流,上游等高線高,下游等高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