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題怎麼判斷地層形成最晚是那層

地理題怎麼判斷地層形成最晚是那層

發布時間:2022-12-22 06:48:36

① 【高一地理】下圖為某地地層剖面示意圖 讀圖

下圖為某地地層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1~3題。

1.圖中岩層,最晚形成的是(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解析:選C。

通過地層剖面圖考查地層形成的先後順序,從圖中可知該區域發生過岩漿活動,岩漿上升時穿透破壞了⑥④③②地層,由此可知此處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層沉積岩(這幾個沉積岩形成時左右是相連的),其後發生了岩漿活動,使⑥④③②各層沉積岩發生斷裂,岩漿侵入岩層和噴出地表後冷卻凝固再形成岩漿岩①和變質岩⑤,因而最晚形成的應為與岩漿活動有關的①⑤。

② 自然界中一定是形成較早的地層在下形成較晚的地層在上嗎為什麼

一定。
依照沉積的先後,早形成的地層居下,晚形成的地層在上,這是地層層序關系的基本原理,稱為地層層序律。地層在形成以後,由於受到地殼劇烈運動的影響,改變原來的位置

③ 求助地層年代的先後順序

一,概念
按時代早晚順序表示地史時期的相對地質年代和同位素年齡值的表格。計算地質年齡的方法有兩種:①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岩石形成順序,將地殼歷史劃分為對應生物發展的一些自然階段,即相對地質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質事件發生的順序、地質歷史的自然分期和地殼發展的階段;②根據岩層中放射性同位素蛻變產物的含量,測定出地層形成和地質事件發生的年代,即絕對地質年代。據此可以編制出地質年代表。
二,中 國 地 質 年 代 表
-----------------------------------------------------------------------------------------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Qh 0.01 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 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 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
中生代 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
晚古生代 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 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 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
新元古代 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 薊縣紀 JX 1 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 滹沱紀 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
關於地質年代表的閱讀
解析:地理教學大綱中的「基本訓練要求」指出:「學會閱讀地質年代表,記住代、紀的名稱和序列。」同學們感到不好記,特別是感到「紀」的名稱不好記。
研究地殼歷史時,仿用了人類歷史研究中劃分社會發展階段的方法,把地史劃分為5個代,代以下再分紀、世等;與地質時代單位相應的地層單位稱界、系、統等。
地層單位分國際性地層單位、全國性或大區域性地層單位和地方性地層單位。
國際性地層單位適用於全世界,是根據生物演化階段劃分的。因為生物門類(綱、目、科)的演化階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據此劃分的地層單位必然適用於世界,稱國際性地層單位,包括界、系、統。
界——國際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層單位,包括一個代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系——界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二級單位,代表一個紀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系一般是根據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區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徵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白堊系等。
統——系的一部分,是國際地層表中的第三級單位,代表一個世的時間內所形成的地層。
全國性或大區域性地層單位有階、時帶,地方性地層單位有群、組、段、層。
地質時代單位有代、紀、世、期、時。
代——地質時代的最大單位,在代的時間內形成界的地層。代的名稱和界的名稱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紀——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個系的地層所佔的時間。紀的名稱和系的名稱符合,如寒武紀、奧陶紀等。
震旦紀——很早以前,在我國(特別在北方)就發現在古老變質岩系(即前震旦亞界)之上,含有豐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發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或變質程度很低的沉積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類化石外,很少發現其他生物遺跡,當初就把這套地層命名為震旦系,其時代稱震旦紀。震旦是中國的古稱。中國是震旦系發育最好的國家,地層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廣泛。因此,我國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國地質年代表中。
寒武紀——是因英國的寒武山脈(今譯坎布連山脈)而得名。
奧陶紀和志留紀——是根據英國威爾士一個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稱和古代民族名稱命名。
泥盆紀——是因英國西南部泥盆州(現譯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紀——因英格蘭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層而得名。
二疊紀——最初得名於烏拉爾山西坡的彼爾姆州,「二疊」則因該時代德國南部地層可以分為上下兩套而得名。
三疊紀——當初按德國南部地層的三分性特點而命名。
侏羅紀——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羅山(現譯為汝拉山)地層研究而命名。
白堊紀——按英吉利海峽兩岸主要由白堊土地層構成而命名。

地質年代表口訣記憶法
新生早晚三四紀 六千萬年喜山期
中生白堊侏疊三 燕山印支兩億年
古生二疊石炭泥 志留奧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薊長城 海西加東到晉寧
註:
1、新生代分第四紀和早第三紀、晚第三紀,構造動力屬喜 山期,時間從6500 萬年開始。
2、中生代從 2.5 億年開始,屬燕山、印支兩期,燕山期包括白 堊紀、侏羅紀和三疊紀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疊紀內。
3、古生代分為早晚,二疊紀、石炭紀、泥盆紀屬晚古生代,屬海西期;志留紀、奧陶紀、寒武紀在早古生代,屬加里東期;震旦紀、 青白口、薊縣、長城紀在元古代,震旦屬加里東期,其餘屬晉寧期。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ǒ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岩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 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於6 500萬年前,結束於2 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於2 300萬年前,結束於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附:第四紀名稱來歷。最初人們把地殼發展的歷史分為第一紀(大致相當前寒武紀,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紀(大致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紀3個大階段。相對應的地層分別稱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國學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繫上部的鬆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現第三紀已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故僅留有第四紀的名稱。

④ 高一地理 如何辨別地質岩石形成先後

先有沉積岩,比作一塊豆腐,從下向上插筷子,想像成岩漿,和岩漿接觸的岩石會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岩。岩漿冷卻形成岩漿岩。你可以再插一根筷子,研究一下。你會判斷更復雜的先後關系

⑤ 怎麼判斷斷層的早晚

壁有所錯動時,即稱為斷層。
斷層是野外常見的一種重要地質現象。
地質旅行時遇到斷層,應如何研究呢?首先要確定斷層的幾何要素,其內容包 括下列各點:
①斷層面。所謂斷層面,就是兩部分岩塊沿著滑動方向所產生的破裂 面。斷層面的空間位置也像地層的層面一樣,是由其走向和傾向而確定的。但斷層 面並非一個平整的面,往往是一個曲面,特別是向地下沿伸的那一部分,產狀可以 有較大的變化。此外,斷層面不是單獨存在的,往往是有好幾個平行地排列著,構 成所謂斷層帶,又由於斷層帶上兩壁岩層的位移錯動,使岩石發生破碎,因此又稱 為斷層破碎帶。其寬度達幾米、甚至幾十米。一般情況下,斷層的規模愈大,斷層 帶的寬度也愈大。
②斷盤。斷層面兩側相對移動的岩塊稱為斷盤。由於斷層面兩壁發生相對移動, 所以斷盤就有上升盤和下降盤之分。在野外識別時,按其位於斷層面之上者稱上盤 ;位於斷層面之下者稱下盤。當斷層面垂直時,就無上盤或下盤之分。
③斷層線。斷層面與地面相交之線,稱斷層線。
④位移。這是斷層面兩側岩塊相對移動的泛稱。在野外觀察斷層時,位移的方 向是必須當場解決的問題之一。特別遇到開礦時,一旦遇到礦脈(或礦層)中斷, 往往是斷層位移所致,需要立即追查。追查的辦法是運用兩側岩層的層序關系來判 斷或撫摸斷層面上的擦痕等來確定。

在地質旅行時,如何注意斷層?怎樣研究斷層?觀察什麼內容?此類問題必須 熟練掌握,現分述如下:先討論斷層的標志及兩盤相對位移問題。
①構造(線)不連續。各種地質體,諸如地層、礦層、礦脈、侵入體與圍岩的 接觸界線等都有一定的形狀和分布方向。一旦斷層發生,它們就會突然中斷、錯開, 即造成構造(線)的不連續現象,這是判斷斷層現象的直接標志。
②地層的重復或缺失。這是很重要的斷層證據。雖然褶皺構造也有地層的重復 現象,但它是對稱性的重復;而斷層的地層重復卻是單向性的。至於地層的缺失, 凡沉積間斷或不整合構造也可造成,但這兩類地層缺失都是區域性的,而斷層造成 的地層缺失則是局部性的。關鍵的問題,旅行者應對區域內的地層系統及其分布情 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備時查閱地層表、剖面、地層柱狀圖之類)。
利用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不僅是判斷斷層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斷斷層兩盤相對 動向的重要方法,藉此還可以確定斷層的性質——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基本上有六種情況,如圖所示。
③斷層面(帶)上的構造特徵。這是識別斷層的直觀證據,即在眼前「方寸」 之地內所能見到的若干構造現象,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斷層擦痕:就是斷層兩側 岩塊相互滑動和磨擦時留下的痕跡,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較為均勻的細密線條組 成,或為一系列相間排列的擦脊與擦槽構成。在堅脆岩石的斷層擦痕的表面,往往 平滑明亮,發光如鏡。並常覆以炭質、硅質、鐵質或碳酸鹽質的薄膜。有時,也在 斷層的擦面上見到不規則的階梯狀斷口,其上覆以纖維狀的礦物(如方解石之類) 晶體。
斷層擦痕對於決定兩盤位移方向頗有用處,如用手撫摸時,感到光滑的方向乃 是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細,自深而淺的方向乃示對盤活動位移的方向。 或者利用階梯狀斷口,階梯形陡坡之傾向指示對盤相對滑動的動向。
構造岩:當斷層兩壁相對移動之時,岩石發生破碎,在強大的壓力下,礦物出 現定向排列,並有重結晶作用。也就是說,由於動力作用而發生變質,形成一系列 新的岩石,即稱為構造岩。
構造岩的種類很多,如構造角礫石(角礫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碎裂岩 (破碎的程度比前者更高,主要是原岩中的礦物顆粒的破碎,常見於逆斷層或平移 斷層的斷裂帶中)。糜棱岩(破碎極細,用顯微鏡觀察)。更進一步的破碎即片理 化岩(具有片狀構造的構造岩)。
此外,還有牽引構造:是斷層帶中的一種伴生構造,它是由於斷層兩壁發生位 移時使地層造成弧形的彎曲現象,可以指示斷層的位移方向,如圖所示。
與斷層帶有關的,還有一種斷層的伴生構造,主要是斷層旁側的節理及拖曳褶 皺。這些節理常與斷層斜交,其銳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盤滑動的動向。
其他標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徵,不過,此種地質現象只能說明 有斷層存在,不易說明其兩盤的運動方向,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 的突然中斷,眾多的溫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體的入侵及其伴生的變 質作用、礦化現象及礦脈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斷層的存在,特別是從較大的地貌現 象所反映的斷層特徵,有時在航空照片甚至衛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認識斷層的證據、判斷斷層的存在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將斷層進行分類,這也 是野外觀察斷層時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般最常用的斷層分類法,是根據兩盤岩塊相對移動的性質而定,分為三種: 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如果斷層面的傾角小於30°,則又稱為逆 掩斷層。若規模很大的逆斷層(推移數千米以至數十千米者),又稱為推覆體。這 是「地槽區」常見的一種構造現象,如阿爾卑斯地區是世界上最聞名的推覆體所在 地。
不過,野外所見到的斷層,往往並非單個出現,而是以組合的形態出現居多, 比如有下列各類最為普通。
①階梯斷層。此類組合由一系列正斷層構成,多見於地殼塊斷運動上升地塊的 邊緣,地貌上的表現,是山脊與山谷的相間排列(圖4.24)。
②地塹與地壘。兩條大致平行的斷層,其間有一共同的下降盤,稱為地塹;其 中如有一共同的上升盤,則為地壘。一般形成地塹與地壘的斷層多為正斷層,也有 逆斷層,或為正、逆斷層的結合。許多由新生代地層組成的盆地,多被地塹構造所 控制,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地塹盆地。當然,也有視野所能及的小型 地塹與地壘構造。後者在地質旅行路線上亦有機會相遇。
③疊瓦狀構造。由若干條平行排列的逆斷層構成,其上盤在剖面上構成一個接 一個的疊瓦狀(或稱覆瓦狀)構造,我國四川龍門山地區有此種構造存在。
除三者比較常見外,在某些特殊場合還能見到以下幾種類型:環型斷層及放射 狀斷層,多見於火山活動區的火山錐附近或穹隆構造的周圍,也見於侵入體的周圍。 近年來,不少地質學家認為天體撞擊地球以後的隕擊坑周圍亦有此種斷裂構造,有 人認為太湖四周也能見到,故太湖也可能屬天體撞擊形成的。
旋扭斷層,多見於較大的斷裂之旁,是一種規模小的弧形斷層,好似主斷層派 生出來。
還有一種在地質旅行時不易見到而在研究板塊構造時大范圍內認識的轉換斷層, 特別在研究海底地質構造時十分重要,此處不再詳述了。
關於斷層的野外觀察,還有一類特大的斷層,屬於地殼上的深斷裂帶,也應注意。就目前所知的這些著名的深斷裂帶,如西太平洋海溝構成的「深斷裂帶」,北 起千島群島,向南經日本、琉球、我國的台灣至菲律賓,長達7000千米以上。又如 東非大裂谷,南自莫三比克向北經坦尚尼亞至烏干達以北,長達6000千米。我國東 部郯城(山東)至廬江(安徽)的大斷裂,呈東北方向延伸,長達2400千米。還有 一條,自浙江麗水至廣東海豐的大斷裂,長度亦可達500 千米以上。

這樣巨大而延伸遙遠的深而大的斷裂,能否在短距離的地質旅行中也能有所認 識呢?可以。
因為如此巨大的斷裂,並非一時發育起來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才形成的。 因此,在巨大斷裂的兩側的沉積岩層的特徵就明顯地反映出差異性。它們的沉積建造,幾乎從元古代到古生代這樣長的地質歷程中都不相同,其他如火成岩活動、成礦作用等也都反映出明顯的差異性。所以,當我們在地質旅行穿越剖面時,特別要 注意在近距離內,有如上述斷層的兩側沉積建造等方面的差異性。

在地質旅行時,除了認識和判斷斷層的存在、類型、性質等外,還要進一步查清斷層發生(或形成)的時間。其方法是根據地層的年代。總的來說,凡被斷層切 斷的地層,這些斷層的發生年代應在被切斷的最新地層之後,在未被切割的最老地 層之前。例如某斷層切穿三疊紀地層,而未斷及侏羅紀地層,則此斷層形成的時間 應在三疊紀末較妥。

斷層年代的確定,對於研究區域地質發展史、成礦作用的時期等都十分重要。 而年代問題的確定,主要是在野外解決。

⑥ 一道地理題 高手來解析

12 選M 判斷岩層的新老首先看岩層覆蓋的層次,上面新(也就是形成時間最晚),下面老(時間最早),這是一般情況。如果有侵入岩(岩漿岩,入侵),則侵入的岩體比被侵入的時間晚。
13 選C 首先從斷層兩側來看,先看大的斷層,即P和GF,P上升,GF下降;再看G和F,G下降,F上升。岩體的下降和上升都是相對的,要找到統一個岩層。

⑦ 如何根據岩層判斷岩石的形成的先後順序

沉積岩層下面老,上面新。所以沉積順序依次是ECFA。B侵入到A岩層,說明B晚於A,D侵入到B岩層,說明D比B晚。

⑧ 形成年代最晚的地層

圖中原有地層應早就形成,然後形成了褶皺,最後由於斷層將各岩層斷裂錯開(先褶皺後斷層); 圖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斷層,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地理題怎麼判斷地層形成最晚是那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