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影響中國文化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意思

影響中國文化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2-23 11:08:28

①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歷史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能給人類文化的創造提供物質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趨向和類型。

中國地處亞洲東部,是一塊半封閉的大陸。亞洲大陸以帕米爾高原為界,東部為我國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區,盡管漢代已經形成絲綢之路溝通西域,但中國和西亞的聯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約;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之間的交往受到橫斷山脈的大江大河與熱帶叢林的阻礙;北部地區從黑龍江沿海到東南沿海的海岸線長達兩萬余公里。中國盡管從唐宋以後形成了比較發達的海上交通,但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並沒有因此使中華民族向海洋縱深發展。總之,中國這種三面環陸、一面臨海的地理環境,造成了中華民族與外部世界的相對隔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首先,半封閉的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延續很重要。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是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也是從這里開始的,因此,中國很早就產生了農業文明,並形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人文哲學思想。由於相對封閉,再加上這塊土地的富饒,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中國人很少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奪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華民族相對溫和的性格和缺少競爭的性格。正如梁啟超所說:「以地理不便,故無交通,無交通故無競爭,無競爭故無進步。亞洲所以弱於歐洲,其大原在是。」①

梁啟超的看法盡管有失之偏頗的地方,但也說明了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多次出現過人類文明因異族入侵而中斷的情況。但綜觀中國的文明歷史,由於這種半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國文化幾乎沒有中斷過。相反,周邊的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後,常常被中原文明所融化。這也是中國文化歷經數千年、持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②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1
、地理環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三個方面。

2
、地理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嚴格區分越來越難。

3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意識或精神的基礎。

4
、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有四個方面:一是為人類的生產、生存、發展、消亡或離開這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二是決定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動,決定其產生、發展以至消亡的過程。三是在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物質和由物質產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只能是以各種形式轉化或傳遞。四是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順應這一環境的內在規律。

5
、盡管地理環境提供給人類的條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類的活動沒有超越這一限度,就能夠擁有相對無限的活動餘地。因為第一它沒有規定人類從產生到消亡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二它沒有確定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三,人類只要不違背它的內在規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利用這一環境,實現對自身有利的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

6 、同樣的地理環境,在不同的生產方式或生產力條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二是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不同的地區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對中國文化開放程度的影響。

8 、黃河中下游一帶是是中國歷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

9
、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特別是交通運輸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11、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首先,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13、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③ 中國地理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何影響

從文化歷史地理學的角度看,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這片廣表土地的鮮明特徵,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有多樣,獨特,封閉,延續等特性。

影響:
l、復雜的地形和多樣的氣候,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幅員遼闊,東西跨經度60度以上,南北跨緯度30度以上,加上地形復雜,形成多樣氣候,產生了不同的經濟圈。
我國自東北的黑河至西南的騰沖劃一條直線,把中國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個部分,直線東南為南方,佔地面積為42.9%,人口卻為全國總數的94.4%;直線西北為北方,佔地面積為57.1%,人口僅佔5.6%。
中國境內地理、氣候環境的區域性差異,客觀上構成了多民族共居、多種經濟成分互立、多種文化類型並存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由於中原地區環境相對優越,因此形成了各民族內聚,多文化類型融合的歷史趨勢。
2.三面壁障一面臨海的地勢,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對獨特性。
中國因地域縱深廣大,東瀕浩瀚無際的太平洋,北臨茫茫戈壁和原始森林,西方是萬里黃沙與高山雪峰,西南聳立著世界上最龐大而高峻的青藏高原,通行穿越困難,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因此中華民族
是一個頗具獨創性的民族,其文化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和自主性。
中國文化這種相對獨特性,雖不排除其他綜合因素的作用與影響,但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中國地貌復雜,通行穿越困難等造成的與其他文明區域相對隔絕狀態,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緣由。
3.遼闊的疆域和眾多的民族人口,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性。
中國有近千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黃河流域,面積也達8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延續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迴旋餘地,這從代表各朝代文明中心的古都遷移中可見一斑。中國僅著名的古都就有七個即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古都位置的更替遷移,是文化中心轉移的絕好地理表徵。
中國文化不僅因古都轉移而得以在廣闊的疆域內傳播延續,同樣隨著歷代王朝的開疆拓土,佔90%的大量漢族人口不斷從黃河流域遷往南方、西南、西北、東北各地,文化上的優勢和數量上的多數,使這些移民最終成為遷入地區的主體人口,他們所傳帶的文化自然也成為遷入地的主體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能輻射、傳播、延續在更為遼闊的疆域。
4、相對優越的地理環境,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對封閉性。
中國歷史上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除受地理障礙的阻隔外,最根本的原因則是中國的地理條件優越。在西方近代文明興起以前,中國的確是當時東亞乃至全世界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無求於人,這使得中國人逐漸形成了自我中心主義。由於中華古代文化始終保持著獨立的、一脈相承的發展系統,而且長久以來其文化的總體水平明顯高於周邊地區,這就使得中國人把地處中原,用黃河、長江水滋潤的這片沃土視作惟一擁有高度文明的「化內之區」,而把周邊及遠方看成是荒僻野蠻的「化外之地」。久而久之,這種觀念便升華為一種盲目自大的「世界中心」意識。

④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論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地理環境,通常指環繞在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資源等等,它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形成的影響
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早期文化形成更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國度有聲有色的文化表現比喻為一幕接一幕悲喜劇,那麼,這些民族、國度所處的地理環境便是這些戲劇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馮天瑜教授用生動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環境是中國文化產生的基礎。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較早地產生了文明。黃河和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人類的生命與水息息相關,決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環境下產生。中華民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
不光是中華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所有的中國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比如漢族的祖先崇拜文化,這種文化的由來是可以找到地理環境的因素的。漢文化起源於黃河、長江流域,土壤、氣候、水利等自然條件為發達的農業文化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基礎,「促成了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體(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為單位直接與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飯萬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對子孫來說已足夠應用,家族宗法觀念由此得到強化,引出了對祖先的莫大崇拜。」2無論是文學、思想、歷史學、經濟學、書畫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地理環境對文化形成的重要影響。
二、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延續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續性,這種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從中華文化產生開始,中國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從來沒有中斷過,具有明顯的延續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遼闊的地理環境。
在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流域,這片七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和沖積平原,地理環境良好,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底。從遠古時期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人等古人類化石中,我們知道,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東亞大陸的廣大地域。「長江乃至遼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嶺間,也有長達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3這些廣大的區域的總面積有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廣闊的,這就為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奠定了地理基礎。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它們的地理環境非常狹小,當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文明由此中斷了。中國則不同,中國文化在廣大的區域內發展,內部有廣闊的迴旋餘地。在歷史上,當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黃河流域時,還可以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為依託延續自己的文化。歷史上的東晉、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延續了中國文化。即使是少數民族統治的元、清兩朝,漢族文化也能對他們潛移默化,迫使他們不得不接受漢文化。正是因為中國擁有廣闊的迴旋餘地,中國才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得以延續下去,而不至於像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文化那樣在歷史上滅絕了。
三、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樣性,這種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環境的深深影響。中國文化從早期起源開始,就呈現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顯的多樣性,這不得不歸結於中國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性。
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復雜多樣的,「遼闊而多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4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泱泱大國,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內部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自然地理區域,表現出不同的地理特徵。中國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繁雜多樣。中國的南北跨越30個緯度,東西跨越60個經度,南北溫差相差近50度,東西年降水相差幾千毫米,山脈和河流都有各種走向的,這種自然特點把中國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國中之國」,從而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5
地理環境的復雜多樣性導致的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就是明證。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種區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以後又有關東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這些區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淵藪,博大精深;燕趙文化多慷慨悲歌;荊楚文化輕靈精奇;湖湘文化朴質蠻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環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很不一樣,衣食住行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樣的。但中國文化雖然存在巨大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又具有統一性,形成了中國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各種文化共存構成了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正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患」。

⑤ 中華文明形成的地理因素是什麼同時思考地理環境是否為文明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簡答)

第一是溫度,就整個中國大陸來說,東南氣溫較高,比較適合農作物的生長,這樣就比較適合農耕,從而為農耕文明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而西北溫度較低,不大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比較適合游牧,比較容易形成游牧文明。第二是降水,這當然和第一的氣溫有聯系,降水多了,大自然給人們帶來較好的生存條件,生活的成本相對低一些,對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好的條件,比較適合農耕文明的產生。而北方降水較少,那裡有水那裡就定居生存,適合游牧文明的產生。第三是高山和大河,我國的西南是喜馬拉雅山,西北是大沙漠,西北和東北也有大山和大河,整個中國大陸就像是面向東南太平洋的一個半包圍體,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大環境,這樣就比較容易形成保守封閉的文化,中國人的保守的性格,封建思想那麼的根深蒂固是和這有關的。第四就是大陸內部的地理環境也對不同區域的文明的形成有較大程度的影響,比如瀕臨渤海黃海的齊魯文明,往西較封閉的三秦文明,長江中下游德楚文明,五嶺南的嶺南文明,東南沿海的吳越文明等,正是廣袤的地域,不同的山川等條件才形成了較多的不同類型的文明。我認為主要就這幾種。

⑥ 中國的地理特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文化與地理環境、
黑格爾認為地理環境對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他將世界按地理特徵區分為三大類型:乾燥的同廣闊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過的平原流域;與海洋相連的海岸區域。所以,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它為活動在它的范圍內的人們提供了有別於其他地域的條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戰,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會產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試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於太行王烏二山嗎?

地理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當然會對人類文化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初期,可以說有著決定性影響。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斷提
高,地理環境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不再會有挖土搬山的當代愚公。但人作為自然體,決不會脫離自然,也不會完全不要地理環境,因此地理環境和人類始終關系密
切。象我們現在的生態平衡,就是如此。
2、中國的歷史地理環境

中國疆域遼闊,從最東的黑龍江流域與烏蘇里江會合處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間約有5200公里,從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約有5500公里。在這遼闊的土地上,呈現出西高東低的地形走勢,以明顯的階梯狀分布;同時又有很多東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國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區域。這些區域在歷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國的疆域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地理環境也發生著變遷。象「中國」一詞,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諸侯國家,隨後就以中原建立的國家政權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時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時還未出現。黃河是向東南入東海。

中國的地理位置優越,大部分處於中緯度,氣候溫和,又位於全球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遠,季風
氣候發達,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象河南古時氣候溫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為「豫」,同樣,蒙古高原上是「風吹草低見牛
羊」。沙塵暴、黃泛區只是以後的事情。
3、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1) 遼闊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向、穩定。

中國地理兩大特點:一、以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游為發祥地的中華文化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北有難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亞原始森林,西北萬里黃沙,西南是最高、險、峻的青藏高原,東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二、疆域內迴旋餘地大,跨緯度長。南北遷移的空間大,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社會動亂,都有著廣闊的緩沖迴旋餘地。這樣就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相對封閉的內陸區域使文化有著內向性特徵。中國古人喜歡山,對大海很少了解。哲學家很少有出海的經歷,水的概念僅限於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沒出過海。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還有人寫水「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帆一片日邊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相反,對山崇拜有加,拜五嶽。皇帝祭泰山。絲綢之路多為外國商人,唐宋對外貿易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為中心,四海為天下的天朝王國、中央帝國就是我們古人的中國形象,蠻夷是不屑與交往的,也就沒必要到外面去。迴旋餘地大,是中國文化相對穩定。

(2) 地理環境使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延續性。

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外部世界很難對中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我們很難出去,外面的也很難進來。絲綢之路之所以偉大就是它是中國古代通向外面的極少數通道,並且從這個通道上來的外人畢竟還是少數。外來民族的征服也是由於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難湊效。所以,中國文化沒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的厄運。這從客觀上保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連續發展。


中國地域遼闊,跨緯度大,氣候的波動一般隻影響農業區的南北界限,而不會減少它的面積,使中國的農業的到了相對穩定的發展,使中國文化的經濟基礎有了穩定保障,從而使文化發展呈現出穩定延續的特徵。中國至今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問題仍然重中之重。

(3) 地理環境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有著相對多樣性。

中國疆域遼闊,地形駁雜,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澤、森林而形成了內部相對不同的區域。地勢西高東低,山脈河流多東西走向,所以東西行易,南北行難。長江、黃河成為天險。大運河就是因此而鑿。三國鼎立就是劃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眾多不同的「小王國」,相對有別的區域文化。也就使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樣起來。秦國有虎狼之喻,荊楚有披發左衽之風,魯宋有禮樂之俗等。因此,長江流域,山東半島,四川盆地嶺南地區都形成了不同特徵的文化,也成為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⑦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一、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

1.由於土地、氣溫、雨水等條件較好,所以較早形成農業社會,使文化發展較早、較快.

2.盡管也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沖突和融匯,但由於農業人口始終佔有數量上的多數和文化上的優勢,所以農業文化始終佔主導地位.

3.由於疆域遼闊,跨緯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環境的變動,並不能影響總體的農業生產,使文化的延續有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4.由於受周圍的地理障礙的保護,文化得以獨立發展,長期延續.

二、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1、由於地形地貌繁復,地理特徵多樣,造成文化多樣.

2、有游牧文化和農業文化的不同.農業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區別.

3、各種文化區域之間經濟形態、生活方式、觀念形態不同,且接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不同.

三、對開放和封閉的影響

1、相對封閉的環境,使中國文化獨自完成文明發生期(與其他文明的比較).

2、形成中國獨特的表意文字、文學藝術、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結構,自成體系,與西方大異其趣.

3、使中華文化沒有斷層,保持鮮明的民族特色,具備前後遞進、陳陳相因的延續性.

4、長期隔離和文化發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識.

(7)影響中國文化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國周邊的地理環境較為封閉,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沒有一種外來力量能夠對中國文化形成挑戰。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滿族等雖然在軍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卻是被征服者。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均因為地理屏障,未能較深地影響到中國文明。反過來,同樣由於地理原因,中國也未能將自己的文化影響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認為古代中國的文化是全世界領先的,中華文明引領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開始落後,也有很多人喜歡拿同時期漢朝與羅馬帝國進行比較。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這樣的比較也沒有任何意義,原因就在於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范圍內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間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難比較羅馬帝國與漢王朝。此外,一種文化必需與相應的地理環境相適應。

自古以來北方的游牧民族與華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頻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華夏民族的先進文化,但中原對草原的影響始終不像對日本、朝鮮那麼大,原因就在於中原、日本、朝鮮都是農耕文化,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影響更加容易,而草原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對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全盤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鑒。明朝後期工業革命後的歐洲開始強大並逐漸加強最中國的文化影響和滲透,而由於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這樣的影響始終非常有限,防線最終被穿破是在鴉片戰爭以後。

雖然如前所說,中華文明由於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響較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是閉塞的。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從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東西,只不過這些東西都被漢化了。例如現在的凳子就是從游牧民族傳入的,在南北朝時被稱為「胡床」。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文化

閱讀全文

與影響中國文化形成的地理原因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