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初中地理新教師,第一節課該跟學生說點什麼怎樣讓自己既不失和藹又不失威嚴望各位指點,O(∩_∩)O
首先你應該讓學生感覺到你親切,樂意和你交往,和藹友善的和大家問好,讓大家對產生很深的印象,例如在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就要下功夫了,比如說,我初一的一個地理老師姓「凌」,她介紹自己的時候,就讓我們用她的姓氏來組詞,大家都說盛氣凌人,凌霄,凌晨等,她都一一點頭微笑,最後她說她最喜歡的是「凌雲之志」,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凌雲之志去拼搏,這個老師我到現在都印象非常深,而且給同學們的感覺也非常好,和氣,獨樹一幟,卻又關心每一個同學,知識淵博,大家都覺得可親可敬,我覺得這方面你可以借鑒一下
授課方面,第一節課不應該講太多的知識,那樣會讓大家覺得你教學死板,而且初一的學生大家彼此也比較陌生,所以我覺得應該搜集一些地里信息之最,或者有趣的地域風情風貌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讓大家踴躍發言,講一講自己經理的有關地理的趣事和對地理這一刻的理解
第一節課應該會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度過,當然,我覺得第一節課,你就應該努力的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同時,也留意幾個對地理有興趣且在班裡較為活躍的同學,以後的教學中,他們能給你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後我想說,對學生不能有所偏心,應該一視同仁,在學習,興趣或者生活方面真切的關愛你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你是一個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好老師,這樣不僅對於你的授課,你和學生的關系,你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對於以後你個人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
上了這么多年學,我一直學習都很好,而且一直都是班長,希望的我建議能給您提供小小的幫助
『貳』 如何提高對地理的興趣
第一、一定要學會看地圖。我們的地理無外乎考察的就是同學們的讀圖、析圖、繪圖和歸納總結能力,而地圖又是地理學科的第二門語言,一幅地圖中蘊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想學好地理這一學科,必須掌握看圖的技能。
第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地理思維,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就如我們商務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學習的都是世界區域地理,在學習這些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時我們首先都應明確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那這里所涉及的地理位置一般包含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第三、識記重要的知識點。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很反對死記硬背,但是對於有些重要的知識點我們還是必須得記牢。
第四、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嘗試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老師個人覺得地理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為什麼這么說呢?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每年寒暑假大家都會出去旅遊,在旅遊途中我們能夠見到許多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實這些都和地理學科密切相連。
第五、對地理這門學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在生活中,如果把地理、生物、歷史和語數外做比較,可能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都會一致認為語數外重要,所以導致很多人用「主科」形容語數外,而用「小科目」形容地理、生物和歷史等。
『叄』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對西安市臨潼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實施進行了訪談以及問卷調查,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有關的有效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地理科目在中學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被稱為「副科」,在大學里被稱為「小科」,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普遍對地理科目不重視,導致地理科目地位不高,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阻礙了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所以,筆者認為,實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對策就是要明確地理科目的社會價值。
1、向學生介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
中學地理學科是中學課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是各學科中唯一以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理解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成為「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從而使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參與國際交往、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素質。
2、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
向社會宣傳地理是依靠地理研究專業部門針對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人群按照社會分工的不同,通過各種媒體廣泛介紹地理,讓人們親身體驗地理。[1]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可以通過各類地理刊物向社會各界宣傳地理,例如,美國的《大眾科學》、《國家地理雜志》、《地球》;日本的《牛頓》;澳大利亞的《國家地理》;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我國的《中國國家地理》、《人與自然》等地理雜志都是很好的宣傳地理的工具資料,只是有的雜志價格太高,目前只是被少數的高收入人群所接受。此外,我國的地理雜志,如《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教育》、《地理科學》等指導地理教育教學的刊物比較多,學術性太強,很難讓社會其他非地理教育工作者接受。所以,建議地理研究專業部門多辦一些有關地理趣味性比較強的,又價格比較合適的地理雜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地理知識的需求。
3、嘗試現有考試制度的改革
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都知道,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只學習了兩年,初三沒有開設地理課,導致學生初中地理知識欠缺;高一沒有文理分科,所有的高中學生都學習地理,高二第一學期文理分科,只為理科學生開設一節地理課,到了第二學期,學業水平測試以後,只有文科學生學習地理,文科學生經過三年的地理學習,到了填報志願的時候卻不能報地理專業,地理專業在大學分屬於理科,只有理科學生才可以填報地理專業,這顯然可以看出我們現有的考試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這次新課改提出了地理是唯一一門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程,明確了地理學科的地位,但在課程安排、課時分配中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和語文、數學、英語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地理學科無論是對文科學生還是對理科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嘗試改革現有的考試制度,有效提升地理學科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
4、加大對地理教學的財政投入
在臨潼區的初高中學校中,地理教具普遍很少,而且是老化嚴重,很多教具是破爛不堪,不能再用,有的教具只是學校為了應付有關部們的檢查,臨時添設的,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有的有責任心的高中地理教師為了搞好地理教學,自己花錢去買地圖、地球儀等教學用具,由此可見,學校對高中地理的投資很少,不能滿足地理教學的需求。所以,筆者建議,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要加大對地理學科的財政投入,比如,建設地理教室、建設地理園地、建設地理實驗室、配備地理實驗儀器、購買新的地理教學用具等,滿足高中地理教學的需求,為更好的實施高中地理有效教學做好硬體上的保證。
二、提升地理教師的專業素質
1、有效研讀課標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該熟讀課程標准、研究課程標准,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對於我們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如何研讀課程標准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前言」,把握課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准在「前言」中提出了地理新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的思路。
(2) 注意「課程目標」,增強目標意識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提出課程目標首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課程目標直接指導著高中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確保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進行,必須熟讀熟記,向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學習,經常翻看課程標准。
(3) 注意「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地理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分別從教學、評價、教科書的編寫、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於我們高中地理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可以說是金玉良言,是我們教學行動的航標、教學的指南。
2、有效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師落實課程標准要求的最基礎的資料,是最根本的課程資源,是一個課程核心的教學材料,也是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資源。[4]關於如何有效地熟悉教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有效地把握好各個模塊之間的關系
西安市高中地理課程設置為必修課3個模塊,每個模塊36課時,2學分,共108學時,6學分。選修模塊7選3,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必修3個模塊分別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必修)》三本教材;選修選擇的是「旅遊地理」、 「自然災害與防治」、 「環境保護」這三個模塊,教材也採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關教材。
三個必修模塊之間是遞進的關系,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三個選修模塊之間是相互並列的,而且各模塊自成體系,彼此之間沒有先後順序。三個選修模塊作為高中地理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和三個必修模塊一樣共同承擔著高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在課時的設置上,給出了相同的教學課時,每個模塊都是36課時,2學分,體現了共同的教學價值。
(2)有效合理重組、優化地理教材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教師要遵循這一理念就要對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模塊內容」重新進行組合,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與學生年齡特徵相適應的地理問題、選擇對學生的發展有幫助的內容進行模塊內的重新組合。另外,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應該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重組課時內容,改變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切近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改組教材、拓展教材、為有效備課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3)有效呈現教材內容
教科書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地理教科書具有所有教科書的普遍屬性——可讀性、直觀性、實用性。只有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才是有效地,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提倡高中地理教師使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要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提倡多使用地圖;提倡在教學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地理教師只有有效地呈現地理教材內容,才能使有效的熟悉教材落到實處。
3、有效地備學生
備課時要備學生,就像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斯貝爾所說的,「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4]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如何有效地了解、分析學生呢?
(1)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對學科的認識特點,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尊重學生的特點,才能做到有效備學生。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對提高備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備課時,教師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見圖2)
問題
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預習,學生是否已經了解了有關新的知識結構
哪些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重點點撥
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興奮點
圖2 教師思考的問題[4]
對於上面幾個問題,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及時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組織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才能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使有效的備課落到實處。
(2)有效地把握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具有不同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以及學生對社會不同的認識觀點,都對學生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並不為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環境、人口與發展的觀念。
(3)有效地把握學生的能力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採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多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例如,可以考慮教材中什麼內容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標的,對於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理解、分析、歸納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少講或者是不講,給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而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不會分析的問題可以進行點撥並細細的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有效地為學困生提供特殊的服務
地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考慮到少部分的學困生,要為學困生的發展提供服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考慮以下的問題:[4](見圖3)
教師都要在備課的時候進行思考、設計。只有這樣,學困生才會逐漸地增強學習的信心,不斷地取得進步。
① 對於相同的一篇課文,學困生應該掌握哪些最基本的內容、掌握到什麼樣的程度、教師要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問題
② 對於同樣的練習,教師應該給予學困生怎樣的指導;
③ 課堂提問,哪些是針對學困生而提的問題;
④ 課堂教學,哪些時間是為學困生安排的。
圖3 備課時思考的問題
四、靈活實施課堂教學
1、有效地進行提問
曾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全在於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知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那麼,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提問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提問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
提問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心理准備。提問有很多的目的,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5](見圖4):
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提問的目的
引導學生深入掌握新知識
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檢查、評價學生的學習
圖4 提問的目的
(2)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
課堂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問題設計的難易要適度,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問題如果設計得太容易,那麼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而不用去認真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從而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問題如果設計得太難,學生就會不知道怎樣去解答,這樣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造成對地理科目恐懼害怕的心理,制約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進行。
(3)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問題的設計不宜過於簡單,要給學生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間,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設計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要能使學生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才能培養學生積極好學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避免單純判斷性的提問,多用疑問性的提問,注意運用開拓性的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思考,自己去探究。
(4)設計提問角度要新穎,要具有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問題,如果教師這樣問,就會出現「一石激起千重浪」,如果那樣問,則會是「一潭死水,微波不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設計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發,切記問題設計的太過於平淡,老調重彈。高中地理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自己設計的問題精巧、新穎,可以不妨試著採用一些曲問、逆問等方式,使學生頓時有了一種新鮮感,繼而會對本節課的地理學習產生很大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5)提問要注意適當的停頓
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作適當的停頓,並配以適當的引導語,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同學們請注意,下面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停頓)……」,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好回答問題的心理准備。如果教師在提問之前,沒有作任何的引導,也沒有任何的停頓,就有可能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聽清楚教師所提得問題,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2、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一個經過地理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導入是地理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那麼,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導入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巧用歌曲進行導入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將歌曲運用於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地理科學的情感。
例如,在講《大氣環境》一節中「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時候,可以通過師生合唱《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來導入「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個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巧用詩詞進行導入
我國文學寶庫中擁有很多豐富的、優秀的詩詞,其中有很多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上恰當地引用詩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地理審美能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這節課的時候,可以恰當地引用毛主席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
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導入,就是要求地理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地理現象,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地理知識,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設計課堂教學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在講「大氣的溫室效應」時,可這樣導入:「冬季,我們西安地區氣溫低,熱量不足,滿足不了花卉、蔬菜等作物生長對熱量的需求,當地很多農民採用了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種植花卉、蔬菜,這是利用了什麼原理?」
(4)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導入
現代社會,報刊、電視、網路等傳媒高度發達,能很快將國內、國際的各種新聞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人們生活的每個地方。新聞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對地理教學有用的新聞資料或新聞視頻導入新課,這樣做不僅能夠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對學生學習新的地理知識有利,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責任感。巧用地理新聞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導入,這不僅是地理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中「常見的天氣系統」這個內容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播放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導入新課的學習。
(5)巧用謎語進行導入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新學知識的興趣」。謎語是中國古代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如果能巧借謎語來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 在講必修一《大氣環境》第一課時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個謎語:「看不見來摸不到,不香不臭沒味道,動物植物全靠它,人沒有它就活不了」,打一自然物是什麼呢?學生回答:大氣。很自然就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6)巧用多媒體進行導入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所採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課件具有色彩鮮明、動態視覺效果很強的特點。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把教學材料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能夠使高中地理教學能在學生愉快的視覺享受中學習,使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成輕松愉快的試聽過程,使學生快樂的學習。
3、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效率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實施中,作為地理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試著從下面幾點去做:
(1)有效地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課堂導入就像一個故事的開端,如果一開始就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那麼學生很快就會對這節課產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課的導入上,地理教師可以採用歌曲、詩詞、生活實例、地理新聞、謎語、多媒體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有效利用地理圖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就需要將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地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地理圖畫表示出來,盡量使抽象難懂的地理原理形象化、直觀化,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地理圖畫教學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地理教師利用地理圖畫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3)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在地理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地理教師可以有效地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例如,可以採用談話法、辯論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游戲法、實踐活動法、直觀演示法、比較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地理學習動機。
(4)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採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變得形象、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為動、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化慢為快[7],這樣全方位、多感官調動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既加強了教師的講授效果,強化了課本知識,又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作用。
4、有效地布置作業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背景下,傳統單一的、封閉的作業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的課程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的作業。地理作業的布置也應該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學生的不同地理需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作業布置:地理探究性作業、地理繪圖作業、分層次的地理作業(見表2)、適量的地理作業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作業不僅能夠起到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能起到舉一反三、促進知識遷移的作用。
『肆』 如何開發地理校本課程
從這篇文章,結合你校的情況
我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初探
摘要:新課程管理的三級體制,賦予了廣大教師更廣闊的課程開發的天地。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即地理校本課程。本文主要是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校本課程 新課程標准 教學資源 課本資源
一 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根據新課程標准,國家課程分為三個管理體制,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又稱學校本位課程,是基於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完善和補充,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開發相關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基於這樣的條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據國家課程標准以及自身的條件設計了以下的課程:
表一 地理校本課程
地理校本課程 課程名稱 適用年級 總課時 課程類型
神秘的宇宙 高一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東莞市工業區位研究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本鎮城鄉規劃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高二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二、校本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建議
(一)制定目標、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的設計不能違背國家課程的要求,同時也不能隨意地開設。因此,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要明確課程的目標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夠讓學生「玩玩」就算。應該明確課程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素質,最後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麼成果。
1、制定目標
每個課程的開設都應該有一具體的目標。而地理課程的開設應該滿足四個目標:
第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協調發展的科學,任何有關地理的學習都應該從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出發,讓學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統協調發展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持續發展。
第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通常情況下地理課程是每星期兩節課,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因此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的,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操以及作為主人翁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學生對家鄉的情感源於對家鄉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認識,只有認識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責任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課程的設計時特別注重賦予校本課程的地方特色,圍繞家鄉的建設,讓學生出謀劃策。
第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動能力。中學生處於一個「能力發育」時期,他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卻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實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麼打擊而不感去實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的行動能力就被扼殺了,總是「敢想不敢做」,從而他們的創新能力也慢慢變弱。通過地理校本課程的學習,我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通過學習「東莞產業轉型」,讓每個學生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讓大家行動起來,把自己的觀點通過書信的形式告訴市長。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高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東莞人的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行動能力。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過對有關科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更多東西,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而通過觀測星座等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2、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的補充,通過這樣的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而作為一門課程,總不能學了就算,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要求。
首先,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到一定程度。校本課程也是一門課程,是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的課程,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要掌握課程的相關知識,掌握與該課程有關的一些原理,即並能口頭闡述相關內容。
其次,明確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即課程評價方式。校本課程跟我們平時的課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過考試來表現學習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評價學習和表現成果。而只有老師明確了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學生才會有學習目標,才能更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如學習了東莞市產業轉型後,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並且以小論文的形式表述出來。
(二)善於利用現場課程資源
1、立足課本資源,讓課程更貼近所學內容
目前學生的知識來源離不開書本,但是書本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又是不足夠的,因為課本的知識不可能將一個問題講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應用於實踐中。也正因為這樣,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立足於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同時也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擴充。
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都是源於課本,而又有別於課本知識的;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探討。例如城鄉規劃,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了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城市地域類型的分布等。在學生對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深入補充一些城鄉規劃的原則和過程等,讓學生了解到該過程後再開展調查本鎮城鄉規劃的情況,最後讓學生嘗試設計自己心中理想的家鄉規劃。這樣的課程設計,既運用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題材,讓學以至用
任何的知識只有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才是有用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往往是學了卻不會運用,不會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析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我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的出現。
如:很多同學都只是從書本上了解到工業布局的一般原則,但對於我們身邊的工業分布卻說不出其布局的優劣。因此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對城鄉規劃的進一步學習,可以了解更工業布局的原理,引導他們思考身邊工業布局的優劣以及改進措施等。
3、藉助各方教學資源,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很多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時候都會遇到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發了很多學生對探索宇宙的興趣以及對宇宙的好奇心,開設這樣的課程也是順應學生的要求的。可是很多學校卻苦於沒有望遠鏡而認為開設這課程沒有現實意義;大家都認為開設天文課程就必須要有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月球、觀察太陽黑子。也因為這樣,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雲以及千奇百態的恆星等等)被忽略了。但實際上在整個課程中真正用到望遠鏡的幾率並不多,使用的次數一般不會超過3次。
無疑,如果有天文望遠鏡的話,對開設這樣的課程來說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天文的范疇很廣,不一定非天文望遠鏡不可,我們也可以立足於本校的一些資源,對學生講述一些有關天文的其他部分。例如我校開設的天文課程主要是介紹一些有關宇宙的知識,比如說太陽系及其行星、美麗的星雲、銀河系、神州系列、中國的探月計劃等等。
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月球和知道望遠鏡的原理,我們可以藉助某老師自己擁有的望遠鏡或者組織學生到東莞科技館去參觀學習,以此解決望遠鏡資源缺乏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同樣可以了解到望遠鏡的構造和作用,也能夠了解到望遠鏡使用的知識。
(三)結合時事熱點,開發校本課程
時事問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時事熱點還是一個高考命題的熱點。因此作為學生群體,對時事的關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學生對時事熱點的了解往往是來自網路、報紙,而對於這些報道的內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礎上,要他們進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見、見解就顯得困難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對時事的了解不夠深入、全面。開設與時事有關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例如,近幾年來東莞乃至整個珠江三角洲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也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值得所有東莞人思考的問題。通過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東莞的產業發展歷史、知道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以及東莞目前產業的情況、並且引起同學的思考——東莞的出路應該如何?最後,可以通過「給市長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們對東莞產業轉型的建議。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相關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及能為家鄉出謀劃策的責任感。
(四)重視學生興趣,讓校本課程更具活力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選修該課程學生的多少則從另一方面反映該課程的成功程度。對於學生來說,對課程本身的興趣是決定其選課的重要原因。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心理學認為只有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生興趣與知識的結合,務求令到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對於浩瀚宇宙,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我們課本的知識我遠遠不足夠的,因此符合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條件。那麼這樣的課程老師應該設計那些內容呢?我們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宇宙的那些部分有興趣,然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分重點地設計課程的相關內容。
三、地理校本課程設計過程中的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
(一)現實性問題 我們設計的課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學生動手或者是實踐的。如天文課程,我們希望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實地觀測。但是由於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鎮區,光污染比較嚴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沒有雲的夜晚才能看到幾個比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觀測則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因此是否能實施觀測還需要很多現實的條件配合。
(二)資料收集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資料調查和收集的,這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有些資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資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三)時間問題 校本課程跟一般的課程不同,課程的課時不多,而在特定時間里是否能完成教學內容成了一個問題;另外由於有些內容是觀測實踐和資料收集,所以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內容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的一些見解,而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在課程的內容上還須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附表二: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神秘的宇宙 東莞工業區位研究 本鎮城鄉規劃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適用年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二級
總課時 16 8 8 16
課程目標 1、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相關信息;
2、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觀測能力,以及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3、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1、了解東莞工業的發展歷史、工業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區位選擇的原因等;
2、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操。 1、了解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調本鎮的城鄉規劃現狀;
2、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本鎮城鄉規劃的優劣,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3、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識以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1、讓學生了解產業轉型的原因和規律,並調查東莞目前的產業情況、存在問題等;
2、通過調查資料分析東莞產業轉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措施;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主題或活動安排 1、宇宙中的天體;2、太陽系的成員;3、四季星空和旋轉星圖;4、秋季或冬季星空觀測。5、中國航空航天的歷史(神州系列和中國的探月計劃等)。 1、工業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則;2、工業布局實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3、分析東莞市工業的類型及布局的特點;4、分析形成這種布局的原因,並形成論文。 1、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2、城鄉規劃案例分析;3、參觀鎮的規劃辦並收集相關資料;4、分析整理資料,形成論文。 1、產業轉型的形成的規律及其形成原因;2、產業轉型的發展史以及產業轉型成功的地區介紹;3、東莞目前的產業結構調查以及資料收集;4、東莞目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分析;5、討論:東莞市的產業出路;6、形成學習性論文。
評價方式 觀測感想 論文總結 「給規劃辦的建議」 論文「寫給市長的一封信」
參考文獻:
1、鍾啟泉 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吳剛平,《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譚振華,《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7-8月版;
4、常國維,《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學術論壇,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地理360社區網;
6、張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課程設計》;
7、東莞市地理教研網;
8、中國期刊網。
『伍』 如何上好地理課怎樣才能把課上得生動,讓學生愛聽
地理課嘛,會有點枯燥的,但是多拿點實物讓同學玩就會好很多。我的地理老師是一個特別博學的人,他在講課的時候會把所講區域的一些小風俗講給我們聽,因為對故事感興趣,所以大家都會仔細聽,就算聽得不仔細,也會順帶記住很多東西,你也可以嘗試一下,網上各地的風俗啊、特殊的事情都有,搜一下,然後上課的時候當個小插曲講給同學,很有效果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陸』 地理網課如何復習
地理課程是高中一門比較有意義的課程,地理學習好不僅可以提高學業成績,而且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去,因為地理課程中有許多是和我們生活密切關聯的,所以要認真學習好地理課程。具體怎麼學習,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方法/步驟
1
要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學起。
地理知識相對比較多,而且多是比較復雜的和關聯的知識,所以學習地理知識最好不要忽略任何基本的知識點。一定要系統性地進行學習,並且要經常進行復習。
2
充分利用地圖學習知識。
地圖是地理的眼睛,所以要充分利用地圖學習相關知識,尤其是學習一些地理框架和一些結合地圖進行分析的知識時,如全國商品棉的分布基地、北回歸線穿過的省份等等,最好是結合地圖記憶,這樣很容易記住知識點。
3
課堂上要認真聽講。
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點是必須要學的,而且老師會教給你一些記憶的方法,怎麼學習、如何學習等都是不錯的快速學習經驗。
4
做好地理課程練習題。
練習題可以有助於你記憶地理課程知識,多練習你可以加深記憶印象,而且還可以繼續學習一些新的知識點和做題的思路和技巧。
5
多看一些課外讀本。
地理知識涵蓋的內容很多,課余之外可以讀一些國家地理報刊,還可以關注一些地理相關網站。這樣不僅可以鞏固自己的學習知識,還可以增加學習一些其他知識點,有些考試可能就是從課外讀本中獲取的。
6
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進行檢驗。
課堂上以及自己學習的一些理論知識要結合生活實踐進行檢測。通過實踐和實驗,你可以發現其中的樂趣,以及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7
經常要識記地圖。
沒事就要經常抱著地圖看看,記憶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位置、河流分布的地理特徵、各氣候帶的分布、海峽的地理位置等。
END
注意事項
總之要認真、堅持、多方面進行認真學習。
『柒』 初一了,上地理課聽不太懂怎麼辦
一、地理不是光靠背記就能學好的
很多同學和家長存在一個觀念誤區:認為地理是可以背的,呆在家裡就能學好。其實,真正要學好地理,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利用假期外出旅遊時,要問問孩子,這個地方為什麼是這樣的風土人情,相關知識書本上都學過,孩子眼見為實,才會印象深刻。
平時有時間也要看看電視,關注時事,因為每年的地理會考,出題一定會有跟地理有關的時事內容。這些東西,不是孩子光靠背記能達到的,這需要知識的積累。
二、學會讀圖,是打開地理之門的鑰匙
讀圖是孩子學習地理最大的絆腳石。考試時,有些同學不看圖就直接做題。很多時候,地理不會考我們熟悉的內容,比如河流,就一般不會考長江或黃河,而會考一條我們從來沒見過的河流。
孩子使勁背記長江的長度,發源地在哪裡,意義不大。這些都不用考,因為書上有介紹,手機一搜索也能查到,不需要孩子掌握這些知識。地理考察的是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比如給一張圖上的河流,孩子們要能從圖中給出的信息,分析出河流的流向,河流從哪裡發源,流量有多大,等等,這些才是孩子們需要掌握的。
所以,從實際操作過程中,學好地理,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讀圖。家長在指導孩子地理功課時,要多問問,這張圖你讀懂了嗎?如果沒有讀懂,要鼓勵孩子去找老師面批。
三、學好地理,家長可以這樣做
1、監督孩子作業完成情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檢查孩子課堂筆記情況。如果孩子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全抄下來了,這是不對的。說明他只顧著抄筆記,沒有認真聽課,沒有動腦筋思考問題。要鼓勵孩子在聽課聽懂的基礎上,把一些關鍵詞記下來即可。全盤抄板書等於不會做筆記。
3、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雖說應對初二下期的地理會考是當務之急,但是,從長遠來講,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講,學好地理是有益的。
家長可以利用假期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平時和孩子共讀地理雜志(《環球人文地理》《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等),觀看紀錄片(《航拍中國》《超級工程》等),讓孩子愛上地理,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捌』 如何學好地理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政治、語文、歷史、數學、理化、生物等學科。例如,時區的計算、土壤的變化、氣候和天氣都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有關。在初中階段,我們必須為各種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更快地取得進步。學習地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學習內容。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使我們一目瞭然的遼闊地理環境。地圖也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對地圖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地理的特點、原理和成因,並找到利用和轉化地圖的方法。要學會閱讀和使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
2、要想知道學習區在哪裡,就必須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了解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學習使用教材不僅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工具,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礎。目錄顯示了整本書的要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你應該經常讀這本書,以便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了解。認真閱讀課文,深入思考,抓住要點,把問題寫下來,特別注意插圖和表格,用圖表說明問題。
3、我們應該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
重視地理觀測,就是認真思考、仔細觀察。看看當地的地理環境和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通過報紙、電視節目和圖片,我們可以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智力。
4、了解地理因素的影響。
只有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如果我們要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就離不開中國地理知識。
5、上課要認真聽講,這好像是正確的廢話,但對地理特別重要。
地理知識與地圖密切相關,上課聽講不看老師指圖,基本等於沒聽,空間位置和地理知識是密切相關的,不抬頭,聽不好地理課。大量的地圖和手勢、板畫,是地理教師傳遞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不抬頭聽講,丟失的信息特別多,地理不能僅憑耳朵學。
地理教材非常簡潔,許多問題僅僅提供了地圖和數據等資料,需要分析才能得出結論,課堂不聽講,不認真記錄,課後腦子一片空白,再看教材,也是懵里懵懂。
『玖』 中國八年級地理課程標準是什麼要求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一、背景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南北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發展中,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在我國,要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加速現代化進程。這些都給地理課程改革提出了挑戰和有待探索的新課題。關注全球性問題和我國新世紀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地理課程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對地觀測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數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為地理課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 "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
二、課程性質(7-9'GEO'1.2)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環境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類智慧圈等圈層所構成,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因此,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
三、基本理念(7-9'GEO'1.3)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7-9'GEO'1.3.1)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7-9'GEO'1.3.2)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7-9'GEO'1.3.3)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7-9'GEO'1.3.4)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7-9'GEO'1.3.5)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7-9'GEO'1.3.6)
四、設計思路(7-9'GEO'1.4)1.7~9年級地理課程是基礎教育地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7~9年級地理課程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7-9'GEO'1.4.1)2.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為了體現地理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課程標准對學習順序不作規定。教材編寫者和地理教師可以自行選擇教材編寫和授課的順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國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與地圖"的知識可以集中學習,也可以分散學習。(7-9'GEO'1.4.2)3.地理要素採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氣候,地形、自然資源等不再單獨列出,而是放在地區和國家的學習中,減少內容的層次和難度。無論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減少部門地理的內容,重點突出能夠說明地理問題和實現區域地理教學目標的內容。(7-9'GEO'1.4.3)4.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具體區域的劃分和選擇由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決定,以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例如,本《標准》規定,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可選擇非洲(洲)、南亞(地區)、英國(國家)等,也可選擇其他大洲、地區、國家。(7-9'GEO'1.4.4)5.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7-9'GEO'1.4.5)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7-9'GEO'2)
通過7~9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一、知識與技能(7-9'GEO'2.1)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7-9'GEO'2.1.1)2.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認識人口、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7-9'GEO'2.1.2)3.知道世界、中國和家鄉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初步學會根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地理特徵。(7-9'GEO'2.1.3)4.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7-9'GEO'2.1.4)
二、過程與方法(7-9'GEO'2.2)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7-9'GEO'2.2.1)2.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7-9'GEO'2.2.2)3.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7-9'GEO'2.2.3)4.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別人交流。(7-9'GEO'2.2.4)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7-9'GEO'2.3)1.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7-9'GEO'2.3.1)2.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7-9'GEO'2.3.2)3.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識。(7-9'GEO'2.3.3)4.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7-9'GEO'2.3.4)
第三部分內容目標(7-9'GEO'3)
內容標准總體結構的說明如下:(1)內容標准由標准、活動建議等部分組成。(2)"標准"是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以行為目標方式陳述。(3)"活動建議"是為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的參考性建議。(4)"說明"是對標准中某些問題的進一步解釋。地理課程(7~9年級)內容標準的基本結構如下圖所示:一、地球與地圖(7-9'GEO'3.1)(一) 地球和地球儀(7-9'GEO'3.1.1)
標准 活動建議
1.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7-9'GEO'3.1.1.1)
●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7-9'GEO'3.1.1.1.1)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7-9'GEO'3.1.1.1.2)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7-9'GEO'3.1.1.1.3)
2.地球儀(7-9'GEO'3.1.1.2)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7-9'GEO'3.1.1.2.1)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7-9'GEO'3.1.1.2.2)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製作簡易的地球儀模型。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說明:●"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一項,旨在通過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受到有關的科學史教育。
(二) 地圖(7-9'GEO'3.1.2)
標准 活動建議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7-9'GEO'3.1.2.1)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7-9'GEO'3.1.2.2)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7-9'GEO'3.1.2.3)
●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7-9'GEO'3.1.2.4)
●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7-9'GEO'3.1.2.5)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製作地形模型。
●實地踏勘並繪制校園、社區等小區域的平面草圖。
●組織一次使用地圖"尋寶"、定向行軍等活動。
●在地圖上查找地名,並選擇到達該地點的最佳交通路線。
說明:●"知道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一項,只要求學生知道電子地圖光碟、公共場所設置的電子查詢系統、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的衛星雲圖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世界地理(7-9'GEO'3.2)(一) 海洋與陸地(7-9'GEO'3.2.1)
標准 活動建議
1.海陸分布(7-9'GEO'3.2.1.1)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7-9'GEO'3.2.1.1.1)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7-9'GEO'3.2.1.1.2)
2.海陸變遷(7-9'GEO'3.2.1.2)
●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7-9'GEO'3.2.1.2.1)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7-9'GEO'3.2.1.2.2) ●填繪全球海陸輪廓略圖。
●開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圖游戲。
●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計算機軟體模擬演示"大陸漂移"。
●講述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故事
說明:●"知道板塊構造學說……"一項,側重於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的培養。
(二) 氣候(7-9'GEO'3.2.2)
標准 活動建議
1.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7-9'GEO'3.2.2.1)
●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並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7-9'GEO'3.2.2.1.1)
●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7-9'GEO'3.2.2.1.2)
●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7-9'GEO'3.2.2.1.3)
2.氣溫與降水的分布(7-9'GEO'3.2.2.2)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7-9'GEO'3.2.2.2.1)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7-9'GEO'3.2.2.2.2)
●使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7-9'GEO'3.2.2.2.3)
3.主要氣候類型(7-9'GEO'3.2.2.3)
●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7-9'GEO'3.2.2.3.1)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7-9'GEO'3.2.2.3.2)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7-9'GEO'3.2.2.3.3) ●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天氣預報節目,並做記錄,討論當地天氣情況,並根據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動。
●有條件的學校可參觀當地的氣象台站或大氣環境監測站。
●有條件的學校可建立氣象園地,使用常用的測量儀器進行氣溫、降水和風向等觀測;或將每天從廣播、電視節目中記錄的天氣資料繪製成圖表。
●如有條件,讓去過外地(或外國)的學生,描述對不同地區氣候的感受。
說明:●天氣符號和天氣圖,是指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中出現的常用天氣符號和簡單天氣圖。●要求學生從世界氣候分布圖上指出主要氣候類型,培養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三) 居民(7-9'GEO'3.2.3)
標准 活動建議
1.人口與人種(7-9'GEO'3.2.3.1)
●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7-9'GEO'3.2.3.1.1)
●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7-9'GEO'3.2.3.1.2)
●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7-9'GEO'3.2.3.1.3)
2. 語言和宗教(7-9'GEO'3.2.3.2)
●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7-9'GEO'3.2.3.2.1)
●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傳統。(7-9'GEO'3.2.3.2.2)
3.聚落(7-9'GEO'3.2.3.3)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7-9'GEO'3.2.3.3.1)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7-9'GEO'3.2.3.3.2)
●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7-9'GEO'3.2.3.3.3) ●組織有關人口問題的辯論會。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築的圖片資料,配合地圖進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觀圖片,辨別某一景觀及其與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關系。
(四) 地區發展差異(7-9'GEO'3.2.4)
標准 活動建議
1.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7-9'GEO'3.2.4.1)
●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7-9'GEO'3.2.4.1.1)
●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7-9'GEO'3.2.4.1.2)
2. 國際合作(7-9'GEO'3.2.4.2)
●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7-9'GEO'3.2.4.2.1)
●說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7-9'GEO'3.2.4.2.2)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資料,進行比較並開展討論。
●從報刊中剪輯有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信息,通過板報、小報、宣講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認識區域(7-9'GEO'3.2.5)
標准 活動建議
1. 認識大洲(7-9'GEO'3.2.5.1)
●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7-9'GEO'3.2.5.1.1)
●運用地圖和有關資料歸納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7-9'GEO'3.2.5.1.2)
●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7-9'GEO'3.2.5.1.3)
●通過實例說明某一大洲內部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平衡的。(7-9'GEO'3.2.5.1.4)
2.認識地區(7-9'GEO'3.2.5.2)
●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7-9'GEO'3.2.5.2.1)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7-9'GEO'3.2.5.2.2)
●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7-9'GEO'3.2.5.2.3)
●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主要河流概況,以及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7-9'GEO'3.2.5.2.4)
●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7-9'GEO'3.2.5.2.5)
●舉例說出某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優勢。(7-9'GEO'3.2.5.2.6)
●說出某一地區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7-9'GEO'3.2.5.2.7)
●運用資料描述某一地區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7-9'GEO'3.2.5.2.8)
●說出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7-9'GEO'3.2.5.2.9)
3.認識國家(7-9'GEO'3.2.5.3)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7-9'GEO'3.2.5.3.1)
●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並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7-9'GEO'3.2.5.3.2)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7-9'GEO'3.2.5.3.3)
●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7-9'GEO'3.2.5.3.4)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7-9'GEO'3.2.5.3.5)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7-9'GEO'3.2.5.3.6)
●根據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的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至少一個方面的概況。(7-9'GEO'3.2.5.3.7)
●用實例說明某一國家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7-9'GEO'3.2.5.3.8)
●舉例說出某一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7-9'GEO'3.2.5.3.9) ●分組准備某一大洲的資料,整理歸納後,選出代表向全班匯報。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資料,並與所學大洲進行對比。
●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
●模擬一次暑期出國旅行,選擇旅遊路線,說出經過的主要國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見到的景觀。
●以極地科學考察為主題,出一期牆報,或者舉辦一次科普報告會,或者觀看錄像片。
●結合歷史等課程,利用不同時期的世界地圖,探討國家名稱和版圖的變化。
●觀看介紹某一國家地理概況的錄像。
●討論某一國家特有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亞特有的野生動物袋鼠、樹袋熊、針鼴、鴨嘴獸等圖片,討論為什麼這些動物惟獨生活在澳大利亞。 ●進行一次針對某一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自救演習。
●通過角色模擬討論有關地理問題。例如扮演政府官員、熱帶叢林土著居民、世界環保組織成員、開發商等角色,討論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
●通過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華人與華僑對所在國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發展的貢獻。
●選擇某一主題,從互聯網上下載有關資料,製作計算機演示文稿,並在全班演講。
說明:●本單元通過從世界范圍內選學部分大洲、地區、國家,認識所學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必須從世界范圍內選擇至少一個大洲、五個地區(例如南亞)和五個國家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在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中,所選擇的"洲-地區-國家"的組合,其內容必須涵蓋所列各項"標准";就某一具體區域而言,可以選擇若干條"標准",合理組織材料;不一定是一個區域對應一條"標准"。●安排學習不同尺度的區域地理,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國地理(7-9'GEO'3.3)(一) 疆域與人口(7-9'GEO'3.3.1)
標准 活動建議
1.疆域與行政區劃(7-9'GEO'3.3.1.1)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7-9'GEO'3.3.1.1.1)
●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7-9'GEO'3.3.1.1.2)
●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7-9'GEO'3.3.1.1.3)
2.人口與民族(7-9'GEO'3.3.1.2)
●說出我國人口總數,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說出我國的人口國策。(7-9'GEO'3.3.1.2.1)
●運用人口分布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概況。(7-9'GEO'3.3.1.2.2)
●運用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特徵。(7-9'GEO'3.3.1.2.3) ●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差和南北緯度差,並以此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分析我國相對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具體位置。
●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收集、交流反映我國主要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的圖片、資料,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風土民情。
說明:●"在我國政區圖上准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一項,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要求學生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逐步記住,而不是在本節課中全部記住。
(二)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7-9'GEO'3.3.2)
標准 活動建議
1.自然環境(7-9'GEO'3.3.2.1)
●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7-9'GEO'3.3.2.1.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因素。(7-9'GEO'3.3.2.1.2)
●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河流,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7-9'GEO'3.3.2.1.3)
2.自然資源(7-9'GEO'3.3.2.2)
●舉例說出什麼是自然資源,它有哪些主要類型。(7-9'GEO'3.3.2.2.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7-9'GEO'3.3.2.2.2)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7-9'GEO'3.3.2.2.3)
●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7-9'GEO'3.3.2.2.4) ●聯系生活經驗並運用有關資料,討論季風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搜集有關土地資源方面的資料,與俄羅斯、美國、印度等國進行對比。
●調查當地的主要自然資源,列舉合理或不合理開發利用方面的事例,並撰寫簡要報告。
說明:●"標准"沒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講述各種類型的自然資源。教學中應注意以水、土資源為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人均少、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並滲透節約資源的教育。
(三) 經濟與文化(7-9'GEO'3.3.3)
標准 活動建議
1.經濟發展(7-9'GEO'3.3.3.1)
●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並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7-9'GEO'3.3.3.1.1)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作用。(7-9'GEO'3.3.3.1.2)
●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運用地圖說出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7-9'GEO'3.3.3.1.3)
2.文化特色(7-9'GEO'3.3.3.2)
●知道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並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7-9'GEO'3.3.3.2.1)
●結合有關資料,說明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7-9'GEO'3.3.3.2.2) ●觀看反映我國農業生產特色的錄像,搜集有關我國工業生產現狀的圖文資料,討論我國工農業發展的前景。
●參觀本地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工礦企業或車站、碼頭。
●搜集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觀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表演或錄像,談一談對地方文化特色的認識。
(四)地理差異(7-9'GEO'3.3.4)
標准 活動建議
●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7-9'GEO'3.3.4.1)
●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7-9'GEO'3.3.4.2)
●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7-9'GEO'3.3.4.3) ●圍繞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進行專題討論或知識競賽。
●觀看反映四大地理單元自然景觀特色的影像資料片。
●列表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區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