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第一本地理著作是什麼
我國第一本區域地理書《尚書.禹貢》。
我國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學》。
(請勿作弊,得不償失,會被扣分,還會封號。)
②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其作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2)中國第一本地理書是什麼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③ 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是哪一部
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是《漢書•地理志》。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疆域地理志,記載了西漢末年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演變,並以行政區為綱,記載山川、水澤等自然現象和水利、戶口、聚落、物產、關塞、名勝等人文現象。
④ 第一本地理書是誰創造的
中國第一部地理書 禹貢 《禹貢》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它僅用1100餘字,把我國主要的山川、土壤、物產、貢賦等描述清楚。
⑤ 第一部地理書是什麼
《禹貢》。
《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作者說法不一。
《禹貢》以地理為徑,分當時天下為九州,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區劃。此外兼載山脈、河流、土壤、田地、物產、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無不詳加論列。
《禹貢》全書1193字,以自然地理實體(山脈、河流等)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即「九州」),並對每區(州)的疆域、山脈、河流、植被、土壤、物產、貢賦、少數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
《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大概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統性地理觀念的著作。戰國秦漢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它是禹本人或禹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關於禹治水過程的一部記錄,同時穿插說明了與治水有關的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以及把貢品送往當時的帝都所在地冀州的貢道。經近人研究確認,《禹貢》大約成書於公元前5世紀前後,即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基本上是依據孔子時期所了解的地理范圍和地理知識編寫而成的。
⑥ 中國第一部地理書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地理書 是《禹貢》
《禹貢》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它僅用1100餘字,把我國主要的山川、土壤、物產、貢賦等描述清楚。歷代儒者奉為圭臬,即使以現代科學的眼光衡量,仍不失為最古老、最有價值的歷史地理學文獻。然而說它古老,它究竟成文於什麼時代呢?
傳統的記載,《禹貢》是大禹治水時所積累地理知識的總結,因此它成書於夏代。《尚書·禹貢》說大禹分九州,根據山川和不同的土壤制定貢物和賦稅,稱之為「禹貢」。《史記·夏本紀》更詳細記載了大禹治水時,—「左准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因當時食物短缺,禹為了「有餘相給,以均諸侯」,於是施行「相地宜所有以貢」的方法,,互通各地山川之便利,並說大禹治水劃九州,是從冀州開始的。因此,《尚書》的編定者把《禹貢》列入夏書,認為它成文於夏代。
顧頡剛《<禹貢>評注》打破這種傳統觀念,提出《禹貢》成文於戰國時代,認為《禹貢》的作者把落後制度(五服制)與先進的理想(九州的劃分)一齊記下,就顯出矛盾,尤其是九州的設想是戰國時代才出現,這樣《禹貢》的著作時代「明晃晃地顯現在人們的面前」。另外,《禹貢》中出現的「內方」、「外方」等,都是春秋時代才出現的地名;揚州就是越地,越國國境達到淮地,是在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後,可是《禹貢》說「淮、海惟揚州」;梁州正是蜀境,顯然是秦滅蜀(前316年)後所得的地理知識。再說鐵器時代始於春秋而盛於戰國.《禹貢》卻已記載梁州的貢物是鐵和鏤,鏤即鋼,不是虞夏時代所可能有的。鑒於上述理由,顧頡剛提出,《禹貢》成文於秦滅蜀(前316年)以後,至公元前280年的時期中,或者說是公元前第三世紀前期的作品。
《禹貢》是一篇言簡意賅的上古地理學文獻,盡管其著作時代存在疑問,仍不失其在我國地理學中經典的地位。
⑦ 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著作:《水經注》作者:酈道元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第一部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在後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許多資料。《水經注》與《三國志注》(裴松之),《世說新語注》(劉孝標),《文選注》(李善),並稱「四大名注」。
⑧ 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書是什麼
早在2000多年的戰國時代,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書《禹貢》中就有「岷山導江」之說。其後西漢、三國、北魏的古人也一直把嘉陵江或岷江當成長江的正源,漢代還有把金沙江當成長江之源的說法。到了唐代,人們了解到金沙江的上游還有一條通天河,文成公主進藏時就途經了通天河。後來的明清兩代政府,雖多次派人到青藏地區考察、測量,但終因條件所限,都沒能考察出長江准確的源頭。
⑨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性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自然地理: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的記載時也注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
人文地理:《山海經》部分大量記述了當時的一些區域的社會人文風俗、經濟發展、科技成果等。有許多關於先民對於疆域的開發等等,因此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中國的第一部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