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經》。《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它的學術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當時中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內容。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縱今之學,山海經是所有漢文化的源頭,無論自然科學、民俗科學、民族遷徙學、民族融合學、文學、地理學、動植物科學、礦物學等等,皆源自《山海經》。
民俗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文學
神話乃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系,就像《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系。神話說盤古死後,頭化為四岳,眼睛化為日月,脂膏化為江海,毛發化為草木。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轉換為其它文學形式以後,雖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神話卻在作為文學中藝術性的沖擊力量而活躍起來。(語見王著《神話與小說》)例如:先秦文學的南北兩大代表:《詩經》與《楚辭》,都有古神話的痕跡,尤其是《楚辭》,保存極大量的古神話。《老子》、《莊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話而加以哲理化。
『貳』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葯、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
兩大部分中,《山經》5篇是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海經》中的《海外經》5篇是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5篇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大荒經》4篇為一組,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海經》以上每組的組織結構,皆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除著錄地理方位外,還記載遠國異人的狀貌和風格。第18篇《海內經》是《山海經》地理狀況的總結,總結中國境內地理形勢分野、山系、水系、開拓區域分布;農作物生產;井的發明;樂器製作;民族遷徙;江域開發以及中國洲土安定發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性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首先,《山海經》有自然地理記述。這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的記載時也注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河流的經由雖不見記載,但是若乾乾流如黃河、渭水可以從許多支流流入其幹道的情況了解到它們的大致流經區域。《山海經》記載了伏流河和季節河。「潛行於下」的河即伏流河。
其次,《山海經》還有人文地理記述。《海經》部分大量記述了當時的一些區域的社會人文風俗、經濟發展、科技成果等。有許多關於先民對於疆域的開發。
因此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中國的第一部地理志。
『叄』 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
《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歷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賬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肆』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上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此外,這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這部書的作者沒有詳細記錄。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伍』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山海經》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陸』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山海經》地理學價值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性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
《山海經》還有人文地理記述,《海經》部分大量記述了當時的一些區域的社會人文風俗、經濟發展、科技成果等。有許多關於先民對於疆域的開發。
『柒』 世界最早的地理專著是哪本
《禹貢》,是中國儒家經典《尚書》中的一篇,共三部分七章,計1207字(另一說為1193字)。第一部分為總論,第二部分為專論,第三部分為「五服」,藉以宣傳作者的大一統思想。約成書於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後期,是世界最早的地理專著。
『捌』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成書於戰國時期至漢代初期,與《易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
《山海經》包含著關於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動物、植物、醫學、宗教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諸多內容,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山海經》展示的是遠古的文化,記錄的是大荒時期的生活狀況與人們的思想活動,勾勒出了上古時期的文明與文化狀態,為後世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信息。
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後世的《隋書經籍志》以及不少史書,也把它列入地理類。
『玖』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什麼
最早的地理學著作是《山海經》。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
(9)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地理著作是什麼擴展閱讀
《山海經》版本復雜,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
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拾』 世界上最早的地理著作是什麼
《山海經》
被譽為古代地理網路全書追問內容
回答《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初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陳盤從《周禮》疏中找到:「古山海經鄒(鄒衍)書」之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並表示「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趙樺從其說[4]。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明朝王崇慶的《山海經釋義》、楊慎的《山海經補注》、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清朝吳承志的《山海經地理今釋》、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民國以後以袁珂的《山海經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經》者必讀袁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6],《隋書·經籍志》里《山海經》列史部地理類,
《山海經》共有18卷,分為山經五卷及海經十三卷。
《山海經》共有18卷,分為山經五卷及海經十三卷。
[編輯] 山經第一卷 南山經
南山經
鵲山
招搖山
堂庭山
猿翼山
杻陽山
柢山
亶爰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南次二經
(木巨)山
長右山
堯光山
羽山
瞿父山
句余山
浮玉山
成山
會稽山
夷山
仆勾山
咸陰山
洵山
呼勺山
區吳山
鹿吳山
漆吳山
南次三經
天虞山
禱過山
丹穴山
發爽山
旄山
非山
陽夾山
灌湘山
雞山
令丘山
侖者山
禺稿山
南禺山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編輯] 海經第一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