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環境變化是什麼

地理環境變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7 20:02:04

❶ 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地理環境是由地球表層各種有機物、無機物和能量構成,具有本身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支配和控制的環境系統。

(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是由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多個自然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相互作用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明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整體性就是指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如果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影響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例如,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是歐亞大陸中心的一部分,由於離海洋遠,海洋潮濕氣流很難到達,又處於中緯度高空西風帶下沉氣流的控制之下,因此氣候乾旱、降水少、地表水嚴重缺乏、化學風化作用微弱,但是日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烈、風蝕作用盛行,因而岩石易崩解碎裂,形成大片的戈壁灘、岩漠和沙漠。由於降水少,蒸發強烈,促使地下鹽分通過毛細管作用而在地表積聚,導致動植物數量少、種類貧乏。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系統,其中一個要素的改變就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結果使環境整體發生變化。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並不等於均一性。整個地球的地理環境由無數個小的地理環境所組成,這樣就出現了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即差異性。出現差異性的原因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各組成要素在時空分布上的不均一性造成的,並由於組成要素的不均一而使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體在空間分布上也發生有規律的分異。例如,氣候要素分布的不均一,在赤道地區全年高溫多雨、植物生長茂盛、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形成熱帶雨林環境;而兩極地區終年低溫嚴寒,生物種類很少,形成凍原環境。

(二)地域分異的規律性

地域分異是指地球表層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即要素)或自然綜合體沿地理坐標方向或者其他一定方向,分異成相互有一定差別的不同等級單元的現象。自然綜合體是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有規律地結合成具有內部相對一致性的整體。

地域分異規律的根據是以太陽能為主的外動力分布的地帶性和與地球內動力作用的規律性。地域分異的空間區域具有四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全球規模的地理帶;二是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理帶;三是區域性的地理帶;四是地方性的地域分異。

1.全球性地域分異

全球性地域分異有兩種,即熱力分帶性和海陸對比性。由於太陽輻射強度隨緯度的改變而有規律地變化,因此,地球表層由赤道向兩極分異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這種熱力分帶性在大陸和海洋都有明顯表現。海陸對比性是海陸的分異造成的。地球表面分成四個大洋和六個大陸,構成陸地和海洋的兩種不同地理環境,海洋和陸地在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形成明顯不同的兩大自然綜合體。

2.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域分異

大陸的地域分異包括緯度地帶性分異和干濕度地帶性分異。緯度地帶性規律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大體按緯線方向延伸並按緯度方向有規律地變化。它是太陽能按緯度呈帶狀分布所引起的溫度、降水、蒸發、氣候、風化、成土過程和植被等呈帶狀分布的結果。干濕度地帶性是指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所形成的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和海岸植被類型以及地貌景觀(即自然綜合體)干濕度等方面的差異。在緯度地帶性和干濕度地帶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球大陸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平自然地帶。由於植被類型最能表現自然地帶性的特徵,因而陸地上的各個自然地帶常以植被類型命名。可以劃分出11個大陸水平自然地帶,即熱帶雨林地帶、熱帶稀樹草原地帶、熱帶及亞熱帶荒漠地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地帶、亞熱帶森林地帶、溫帶荒漠地帶、溫帶草原地帶、溫帶闊葉林地帶、亞寒帶針葉林地帶、苔原地帶和冰原地帶。

大洋的地域分異是貫穿整個大洋的,按形成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洋表層緯向自然帶,這主要是太陽能按緯度分布不均引起大洋的溫度、鹽度和含氧量不同,以致海洋生物也有相應的區別,從而引起大洋表層自然綜合體沿緯線延伸、按緯度有規律地變化。另一類是大洋底層自然區域,它是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接觸所形成的水下自然綜合體。水下自然綜合體隨海底地形、深度及距岸遠近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3.區域性地域分異

區域性地域分異主要包括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和垂直帶性分異。大地構造-地貌分異是指與一定大地構造單位相對應的區域地貌分異,表現為大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或者中小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的一定組合。垂直帶性分異是指達到一定高度的山體,隨著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水分狀況也發生變化,從而使自然環境及其成分如植被、土壤等發生變化。垂直帶隨高度的變化和更替很快,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在海拔1600 m以下為熱帶山地雨林帶,往上變為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寒帶、寒凍帶,至5500 m以上成為高山冰雪帶。

4.地方性地域分異

地方性地域分異是在自然地帶內部,由於地方地形、基岩和地面組成物質以及地方氣候的影響,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的局部分異現象。

(三)自然區劃

為了掌握自然條件的分布規律,分析地域間的一致性和差異性,通常需要根據地域分異規律對自然區域進行劃分。把具有顯著變化的界線確定出來,從而將地域劃分為內部自然條件相似性最大、差異性最小,而與外部相似性最小、差異性最大的區域,並按區域等級的從屬關系,得出一定的區劃等級系統,這項工作稱為自然區劃。簡單地說,自然區劃就是根據地理環境或其中某一成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將地域劃分為若干區域單位,並探討和研究其特徵及發生、發展、分布的規律,以便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地進行生產布局和採取適當的措施改造自然。

自然區劃有一定的等級系統。大陸內部綜合自然區劃較通用的等級系統由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主要有熱量帶和大自然區、地區及亞地區、地帶及亞地帶等。熱量帶主要與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關;大自然區為最大一級的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單位;地區、亞地區是熱量帶內的濕潤分異單位,主要根據乾燥度差異劃分;地帶、亞地帶是地區內的地帶性分異,主要根據土壤和植被類型的地帶性分異來劃分。例如,我國可劃分為三個大自然區:東部季風森林區、西北乾旱荒漠草原區和青藏高寒草甸草原區。其中,東部又可劃分為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和華南濕潤熱帶地區等。

❷ 地理環境各要素怎樣影響地理環境的形成和變化

展開全部
不同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環對三大圈層的改造作用
,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氣圈:
改變大氣成分(使原始大氣成為現代大氣)
水圈:
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風化;參與沉積岩的形成;促進

❸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知識點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通過水循環、大氣循環、生物循環和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2、生物循環: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並且釋放出氧,同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分解後,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周圍環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

生物循環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動、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產物,又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創造者。

(1)現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與的結果。大氣中的氧主要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氣中的氮也有一部分來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大氣本身不具備減緩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1、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時刻在演化(氣候變化、地貌變化)

2、地理環境各要素並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破壞森林與植樹種草引發不同的環境效應)

2、在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類活動比較容易導致生物發生變化。

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一、空間尺度劃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異: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

2、 區域性的地域分異: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

二、自然帶

1、概念:陸地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互不相同,水熱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不同的氣候類型,又對應了與之統一的植被類型和土壤類型。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2、自然帶的劃分(北半球為例)利用氣候圖對照分析自然帶的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帶(薩瓦納帶)(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荒漠帶(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季雨林帶(北緯10°—25°之間的亞洲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35°—50°之間的大陸東部和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

亞寒帶針葉林帶(北緯50°—70°之間)

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苔原帶、冰原帶

本章重難點

1、如何認識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

(1)所謂整體性,就是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它有兩種表現:①陸地環境各要素的關聯性。環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構成一個整體。各個要素都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的。②陸地環境各要素的制約性。整體性還表現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2)所謂地域差異,是指不同地區由於環境要素不同,分化成不同的地域單位。

①由於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不均勻,形成與緯線大體平行的熱量帶。

②受大氣環流和行星風系、海陸分布、地面起伏等因素影響,不同的地域單位分別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在地球表面形成有一定寬度的、呈條帶狀分布的自然帶,顯示出地理環境的地域特徵。各地的地理環境有相似的,而絕沒有相同的。

2、如何認識自然帶分布的規律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教案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知識點總結

★ 地理高中解題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總結

★ 高二自然地理知識點與學習方法

★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 2019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❹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同人類社會直接有關的地球自然環境部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之一。它既區別於作為地球存在條件的宇宙空間環境和地外環境,也區別於人們周圍的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而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這一位置上的地形、土壤、氣候、水系、礦藏、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生態條件等等,是一種社會物質前提的因素。

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和經常的物質條件,是人們活動的場所,它為社會物質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地理環境條件的優劣能夠加速或延緩社會的發展。但是,地理環境不能對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方向起決定作用。地理環境的變化極其緩慢,而社會的發展則比較迅速,對於極不相同的地理環境中同時存在著大體相同的社會制度,基本相同的地理環境中同時存在著很不相同的社會制度等現象,單從地理環境方面是無法說明的。把地理環境誇大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錯誤的。

地理環境和人類社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依賴於地理環境,同時又能動地改造它,使之成為人化自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以及人類征服自然的廣度和深度的不斷發展,地理環境的面貌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地理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相統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首先是生產實踐。

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❺ 熱帶雨林氣候處的自然植被受破壞,地理環境將發生哪些變化

熱帶雨林氣候處的自然植被受破壞,地理環境將發生哪些變化?
1、氣候變得乾旱,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氣候變暖,氣候異常;
2、河流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加大,易發生水旱災害;
3、地下水水量減少,水位下降;
4、地表侵蝕和退化加劇,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
5、生物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數量減少。

❻ 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的特點.差異性.整體性.層次性.變化性.分別是指什麼

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❼ 什麼是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是構成地表各種條件的地理要素的總稱。包括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地理因素。人工環境指經過人工改造的,包括經濟、交通、聚落、人口、政治等人文地理因素。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改變著地理環境。

❽ 一段時間後會有什麼地理環境的變化

陸地慢慢升高或者慢慢降低,河流下游沖擊平原由於泥沙沉澱漸漸出現沖積平原,河道漸漸變窄。
但是同時若全球變暖則兩極冰雪融化,全球整體海平面上升,部分大洋中的海島會被淹沒。部分沿海城市會出現海水倒灌進城區。最後北極熊因冰川融化沒有生存之地和食物來源……

❾ 引起地理環境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地理環境從長期來看是由自然過程形成的,因此大尺度的變化也是由於自然原因,例如太陽輻射的變化,地質活動,風化作用,成土作用等,而小尺度的變化通常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歸根究底是由於人類數量增加和不當的生產方式引起的。

閱讀全文

與地理環境變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