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有什麼地理名詞解釋

有什麼地理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2-12-27 21:44:49

1. 地理的名詞解釋

在日全食時,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

陽風
[1]
是從恆星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在不是太陽的情況下,這種帶電粒子流也常稱為「恆星風」。

當太陽表面活動旺盛,特別是在太陽黑子極大期時,太陽表面的閃焰爆發次數也會增加,閃焰爆發時會輻射出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及高能量的質子和電子束。其中的帶電粒子(質子、電子)形成的電流沖擊地球磁場,引發短波通訊所稱的磁暴。

太陽常數
[1]
(solar
constant),表徵的是到達大氣頂(大氣層上界)的總太陽能量(即包含整個太陽光譜)值。由於太陽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陽活動的緣故,太陽常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年當中的變化幅度在1%左右。

2. 地理名詞解釋!!!

30度到60度是中緯度地區
國家領土的邊緣是陸上國界線//但這個國家不一定整個大陸都是他的,這塊大陸的邊緣是海岸線,比如亞歐大陸
領水面積指一個國家境內的水域面積之和。包括內陸水域和海域。。包括內陸水域和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我國擁有的內海和領海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歸屬我國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和大 陸架面積近300萬平方千米。 這樣我國的領土、領海和管轄的區域面積已達1200萬平方千米.

領海是沿海國陸地及其內水以外鄰接的一定寬度過海域,在群島國的情況下則為群島水域以外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海域。根據《公約》的規定,一國的領海寬度不超過12海里。沿海對其領海、領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權。
中國水域面積為270,550 km²

3. 中國地理名詞解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4.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歷史方面的有:四大書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樓 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 貞觀之治 安史之亂 王安石變法 王叔文變法及八司馬 土木堡慘敗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節在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一種大范圍的降水氣候特徵.降水豐沛相對濕度大、雲量多、風力、大氣悶熱.
2.寒潮冬半年降溫幅度較大的大氣現象.標准日降溫高於10度溫度天距平高於10度溫度頁距平高5度.
3.伏旱發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過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的乾旱天氣現象.

4.干濕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差別大陸內部和東西兩岸各植被類型的差別以及景觀的干濕度差別這種差別常呈經度分異的方向變化故習稱為經度地帶性或稱為干濕度地帶性.
5.灘塗海陸之間的交接地帶其地貌沉積、土壤都與潮汐、海浪及泥沙來源密切相關.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延伸隧道高溫高鹽等特徵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藍遠看似黑色故謂黑潮.
7.冷島效應綠洲內部防護林和農作物使風速減速蒸散強烈使用相對濕度增加下墊面的改變使溫度變幅減小且平均值低於周圍荒漠.這些特點不僅有利於綠洲化過程持續進行還對綠洲邊附近的荒漠侵襲起著某種抑製作用.
8.土地資源從自然屬性看是指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其性質取決於土地要素的組合關系和綜合特點.從社會屬性看是具有可促使發展農業生產的具有經濟特徵的社會財富.
9.地域分異規律指整個景觀或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按確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空間分異現象.10.區域文化形成於一定地區的地理單元內的以一定地域概念為基礎的相對明確的地域范圍內形成的系統文化.
11.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5. 地理名詞解釋

1]日珥是在太陽的色球層上產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他是太陽磁場劇烈活動的結果,也是證明太陽磁場存在的證據。 rumen8.com-入門吧是最好的入門資料網站 日珥是突出日面邊緣的一種太陽活動現象。它們比太陽圓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況下被日暈(即地球大氣所散射的太陽光)淹沒,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必須使用太陽分光儀、單色光觀測鏡等儀器,或者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 rumen8.com-入門吧,投資者入門的好幫手 日珥像太陽突然長出來的朱紅色大耳朵。全日食時可以用肉眼觀看。日珥的爆發最為壯觀,爆發前是一團密密實實的「冷氣團」,溫度只有7000℃,懸浮在100萬℃的日冕中。日珥在大小、形狀和運動方面差別很大,而且有活動日珥和寧靜日珥兩種主要類型。活動日珥快速噴發,持續幾分鍾至幾小時。活動日珥和黑子群有關,而且同黑子群一樣,在數量和活動上都同太陽活動周期緊密相關。寧靜日珥噴發平緩,減退更慢,可延續幾個月。 2]太陽風[1]是從恆星上層大氣射出的超聲速等離子體(帶電粒子)流。在不是太陽的情況下,這種帶電粒子流也常稱為「恆星風」。太陽風是一種連續存在,來自太陽並以200-800km/s的速度運動的等離子體流。這種物質雖然與地球上的空氣不同,不是由氣體的分子組成,而是由更簡單的比原子還小一個層次的基本粒子——質子和電子等組成,但它們流動時所產生的效應與空氣流動十分相似,所以稱它為太陽風。當然,太陽風的密度與地球上的風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況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際空間中,每立方厘米有幾個到幾十個粒子。而地球上風的密度則為每立方厘米有2687億億個分子。太陽風雖然十分稀薄,但它颳起來的猛烈勁,卻遠遠勝過地球上的風。在地球上,12級台風的風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陽風的風速,在地球附近卻經常保持在每秒350~ 450千米,是地球風速的上萬倍,最猛烈時可達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陽風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氦粒子。太陽風有兩種:一種持續不斷地輻射出來,速度較小,粒子含量也較少,被稱為「持續太陽風」;另一種是在太陽活動時輻射出來,速度較大,粒子含量也較多,這種太陽風被稱為「擾動太陽風」。擾動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很大,當它抵達地球時,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與強烈的極光,同時也產生電離層騷擾。太陽風的存在,給我們研究太陽以及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提供了方便。 3]當太陽表面活動旺盛,特別是在太陽黑子極大期時,太陽表面的閃焰爆發次數也會增加,閃焰爆發時會輻射出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及高能量的質子和電子束。其中的帶電粒子(質子、電子)形成的電流沖擊地球磁場,引發短波通訊所稱的磁暴。所謂強烈是相對各種地磁擾動而言。其實地面地磁場變化量較其平靜值是很微小的。在中低緯度地區,地面地磁場變化量很少有超過幾百納特的(地面地磁場的寧靜值在全球絕大多數地區都超過 3萬納特)。一般的磁暴都需要在地磁台用專門儀器做系統觀測才能發現。
磁暴是常見現象。不發生磁暴的月份是很少的,當太陽活動增強時,可能一個月發生數次。有時一次磁暴發生27天(一個太陽自轉周期)後,又有磁暴發生。這類磁暴稱為重現性磁暴[1]。重現次數一般為一、二次。4]太陽常數[1](solar constant),表徵的是到達大氣頂(大氣層上界)的總太陽能量(即包含整個太陽光譜)值。由於太陽表面常有有黑子等太陽活動的緣故,太陽常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年當中的變化幅度在1%左右。
定義:
第1種:在日地平均距離(一天文單位)處,與太陽光束方向垂直的單位面積上,單位時間內所接受到的太陽總輻射能。所使用的單位為W/m2,或卡/平方厘米/分鍾(cal/cm2/min)。
第2種:在日地平均距離處,地球大氣外界垂直於太陽光束方向上接收到的太陽輻照度(在單位時間內,投射到單位面積上的輻射能,即觀到的瞬時值.),稱為太陽常數,用S0表示.
解釋:
太陽輻射通過星際空間到達地球,但由於地球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因此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是一個常數,而且一年裡每天的日地距離也不一樣。眾所周知,某一點的輻射強度與距輻射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意味著地球大氣上方的太陽輻射強度會隨日地間距離不同而異。然而,由於日地間距離太大(平均距離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氣層外的太陽輻射強度幾乎是一個常數。因此人們就採用「太陽常數」來描述地球大氣層上方的太陽輻射強度。
測定:
1881年,第一次試圖直接測定太陽常數的是法國物理學家Claude Pouillet(1790-1868)和英國天文學家John Herschel(1792-1871)。兩人分別獨立地設計了不同的測定裝置。但原理都一樣:利用已知質量的水在太陽光下放置一定時間,用溫度計測量升溫過程,水的比熱已知,則可以計算得出光照強度。(附圖為Pouillet日溫計)。他們推定的值是現在所用值1367(±4) w/m2的一半左右,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考慮地球大氣對光的吸收。
1875年,法國物理學家Jules Violle(Jules Louis Gabriel Violle)以在位於法國和瑞士交界的阿爾卑斯山Mont Blanc第一個開展高海拔區測定太陽常數而聞名.
1902-1957, 斯密森研究所的科學家C.G. Abbot(Charles Greeley Abbot)等人在根據多年高海拔地區觀測結果,基於地基法確定的數值為1322-1465W/m2。近年來通過各種先進手段,基於地基法測得的太陽常數的標准值為1353w/m2。
1976年,美國宇航局根據高空平台的觀測結果,發布的太陽常數值為1353(±21)W/m2(TheKaekara,1976);
根據1978-1998年6顆衛星上的觀測平台近20年連續不斷的觀測結果,得出的太陽常數值為1366.1 W/m2,標准差為425ppm, 0.37%的波動范圍(1363-1368 W/m2)(Lean and Rind,1998)。20年衛星數據也揭示了太陽常數也存在不同時間尺度的波動。
1957年國際地球物理年決定採用1380W/m2。
世界氣象組織 (WMO)1981年公布的太陽常數值是1368w/m2。
多數文獻上採用1367W/m2。
太陽常數也有周期性的變化,變化范圍在1%—2%,這可能與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有關。

6. 關於地理的名詞解釋....!! 會的進來看看

褶皺:強烈碰撞和水平擠壓,沉積岩發生彎曲
斷層:岩層受了達到一定的強度,發生斷裂,兩側的岩層斷裂面產生顯著地位移
岩漿岩:是熾熱的岩漿冷凝形成的
內力作用:來自地球內部,使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作用
外力作用:來自地球外部,使地表形態發生變化的作用
地壘:兩側陷落中間凸起部分
地:中間部分相對下沉的斷層

7. 世界地理名詞解釋

終於總結好了!

★盎格魯撒克遜美洲——
北美洲,就經濟政治地理而言,是指美國南部國界以北的美洲,即通常所說的盎格魯撒克遜美洲。美國和加拿大占據了北美洲的絕大部分,這兩個國家受英國殖民(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影響極大主要語言為英語,與主要受西、葡文化影響的拉丁美洲有顯著區別。

★欽諾克風——
春夏之交,在40°N以北,落基山以東的大平原地區,西風在翻越落基山脈後,氣流下沉,於落基山東麓形成的焚風叫做欽諾克風。(歐洲的焚風叫布拉風)

★陽光地帶——
美國的「陽光地帶」是七十年代出現的概念,一般指北緯37°以南地區,大致范圍是: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東到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羅來納州,北至密西西比河中游,南到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個區域。陽光地帶之意為:南部「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適宜人類居住地帶」,亦有「這一地帶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經濟日趨繁榮」之含義。這個昔日以貧困落後,種族歧視,人口外流著稱的地區,由於其低廉的房價吸引人口的大量遷入,隨著人口的遷移,以及當地豐富的能源、農業資源,吸引著美國的新興工業在南部的布局,從而形成了美國三大工業區之一的南部工業區。我們稱之為美國的「陽光地帶」。

★普列利亞群落——
是北美溫帶高草原植物群落。多分布於落基山脈以東,密西西比河以西。草被由1.5米高的禾本科植物組成,土壤肥沃,腐殖質多,春季開滿鮮花。適宜發展牧業。

★希列亞群落——
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稱為希列亞群落。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多南美特有種。樹高可達80—100m,有些樹種在樹干底部生有板狀根。

★沙巴拉群落——
在亞熱帶夏干氣候條件下,植物一般具有常綠、葉片硬、光滑等生態特徵,一般多為高於2米的落葉灌木。這種類型的植物在南美洲的40°—30°N的太平洋沿岸地帶,從不列顛哥倫比亞向下延伸到下加利福尼亞有典型分布,稱沙巴拉群落(歐洲稱馬基群落),與之相搭配的土壤是褐色土。

★坎普群落——
受熱帶干濕季氣候的影響下,分布於巴西亞馬遜河與巴拉那河間的巴西高原上的稀樹草原,稱為坎普群落。因排水良好,易受乾旱。多禾本科植物,雙子葉草本植物則以豆科和菊科占優勢。

★里雅諾群落——
受熱帶干濕季氣候的影響下,分布於奧里諾科平原的稀樹草原稱里雅諾群落,它的外貌和種類成分與坎普群落有一定差異。由於地勢較低,雨季遭受定期泛濫,土中水分較充足,草被生長非常茂盛,多為2m 以上的高草,以禾本科、莎草科以及菊科為主。

★潘帕斯群落——
占據著30°S 以南的大陸東岸地區,包括巴西高原南緣、烏拉圭、阿根廷的河間區南部以及潘帕斯東部。這里氣溫年較差不大、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的亞熱帶濕潤氣候,應該宜於森林發育,但實際上除了沿河兩岸有走廊林外,基本為無林草原,一般稱潘帕斯群落。草類中占優勢的是硬葉禾本科植物還有多種多樣的雙子葉植物,特別是菊科植物。豆科植物較少是該群落的一大特點。此外,由於植被發育歷史不長,所以特有種比較貧乏。

★嶺谷區、瀑布帶都市
阿巴拉契亞山脈大的西南區自動向西依次排列著山麓台地、藍嶺、嶺谷區和阿巴拉契亞高原幾個地貌單元。山麓台地和藍嶺岩性古老,與海岸的陡崖相銜接,河流至此陡落,形成著名的瀑布線,其間分布著眾多城市。藍嶺是崎嶇的山地。嶺谷區以上古生代沉積岩為主,有一系列平行褶皺和沖斷層,在地形上呈嶺谷相間的特徵,分布著縱橫交錯的水系。阿巴拉契亞高原包括阿勒格尼高原和坎伯蘭高原,地勢較為平緩。

★托納托風
因為大平原春季增溫較快,形成熱低壓中心,形成的陸龍卷風。美國境內落基山以東,五大湖以南,春夏皆有,春季最多。

★拉丁美洲
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因長期曾淪為拉丁語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現有國家中絕大多數通行的語言屬拉丁語族,故被稱為拉丁美洲。

★桑鮑人
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種人稱為桑鮑人

★中美地峽
即中美洲,位於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中部狹長地帶,東臨大西洋的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包括7個國家: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和貝里斯。

閱讀全文

與有什麼地理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