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大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大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8 01:13:51

⑴ 地理中關於洋流的

(引入)二戰時,地中海海域是德、意軍隊的控制區,而進出地中海的咽喉要道——直布羅陀海峽卻在英軍控制之中。為了控制德軍潛艇出入地中海,英軍用雷達、聲納設備監控直不羅陀海峽,控制德軍潛艇出入地中海,但監測站並未發現德國潛艇,而德軍潛艇卻自由出入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英國艦艇在地中海時遭德國潛艇的攻擊。英軍迷惑不解。德國到底用了什麼絕招呢?
一、 海水的運動表現為多種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洋流是海水的主要運動形式,風力是洋流的主要動力。地轉偏向力、海陸分布、海底起伏等主要影響洋流的方向。洋流的規模很大,墨西哥灣暖流的流量相當於世界陸地徑流總量的20多倍,是流量最大的洋流。洋流促使不同海區之間進行大規模的水量交換,伴隨著大規模的水量交換,還有熱量交換、鹽分交換和溶解氣體交換等。
(轉)根據洋流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二、洋流分類
(一)按成因
1、風海流
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吹拂著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並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沉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風海流。比如西風漂流,就是南北半球盛行西風的影響。
2、密度流
各個海域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同,引起海水的流動叫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地中海蒸發旺盛,周圍沒有大河注入,所以海水的鹽度較高,密度大,水面就要比鹽度低,密度小的大西洋低。於是大西洋表層海水便由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峽流回大西洋。
3、補償流
由於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回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做補償流。根據方向分為水平補償流和垂直補償流,垂直補償流又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強勁的離岸風,使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形成離岸流,附近海區的海水就會流來補償海水的缺失,形成沿岸補償流。同時下層海水上升到海面,來補償離岸流流出的海水,形成上升流。如果表層海流遇到海岸或者島嶼阻擋時,海流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便產生下降流和底層流。
上升流現象在大陸西海岸特別明顯,上升流把冷的高營養的下層海水帶到海洋表面,從而使這些海區的氣候和生物條件發生變化。
例如秘魯漁場的形成,受附近海區盛行的上升的影響,冷海水上泛,將深處的磷酸鹽,硅酸鹽帶到表層,給浮游生物提供養料,而浮游生物又可以做為魚類的餌料。
此外,洋流按性質,也就是本身與周圍海水溫度的差異,又可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是指本身水溫比周圍海水溫度高,一般情況下低緯流向高緯;寒流是指本身水溫比周圍海水水溫高,一般情況下由高緯流向低緯。
洋流按流經的地理位置又可分為赤道流、大洋流、極地流、沿岸流等。
按名稱又可分為: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秘魯寒流、千島寒流等。
請同學們看到「世界洋流模式」圖,假設地球表面是海陸分布是均勻的,赤道為低氣壓區,赤道南北兩側為信風帶,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促使赤道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半球的叫北赤道暖流,南半球的叫南赤道暖流。
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海岸時,被陸地阻擋了去路,其中一小股折回,向東形成赤道逆流,

⑵ 海水運動中洋流對地理環境的有什麼影響

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許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定向風的推動.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與風帶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洋流流動的方向和風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熱帶、副熱帶地區,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圍繞副熱帶高氣壓作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流動.在熱帶由於信風把表層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東西方向流動的洋流遇到大陸,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緯度流去的洋流為暖流,向低緯度流去的洋流為寒流.洋流是地球上熱量轉運的一個重要動力.據衛星觀測資料,在20°N地帶,洋流由低緯向高緯傳輸的熱量約佔地-氣系統總熱量傳輸的74%,在30°~35°N間洋流傳輸的熱量約占總傳輸量的47%.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在沿海地帶等溫線往往與海岸線平行就是這個緣故.暖流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交換時,失熱降溫,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氣得熱增濕.我們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灣流」每年供給北歐海岸的能量,大約相當於在每厘米長的海岸線上得到600噸煤燃燒的能量.這就使得歐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溫度比其它同緯度地區高出16~20℃,甚至北極圈內的海港冬季也不結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就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那裡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澤,港灣終年不凍,成為蘇聯北洋艦隊和漁業、海運基地.再如,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氣候影響重大的「黑潮」,是北太平洋中的一股巨大的、較活躍的暖性洋流.它在流經東海的一段時,夏季表層水溫常達30℃左右,比同緯度相鄰的海域高出2~6℃,比我國東部同緯度的陸地亦偏高2℃左右.黑潮不但給我國的沿海地區帶來了溫度,還為我國的夏季風增添了大量的水汽.根據觀測資料進行的計算和不同區域的比較都充分說明:氣溫相對低而且氣壓高的北太平洋海面吹向我國的夏季風,只有經過「黑潮」的增溫加濕作用以後,才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了豐沛的夏季降水和熱量,才導致了我國東部地區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形成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而冷洋在與周圍環境進行熱量交換時,得熱增溫,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氣失熱減濕.
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於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響,一年要封凍9個月之久.寒流經過的區域,大氣比較穩定,降水稀少.象秘魯西海岸、澳大利亞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於沿岸有寒流經過,致使那裡的氣候更加乾燥少雨,形成沙漠.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氣團活動而發生的間接影響.因為洋流是它上空氣團的下墊面,它能使氣團下部發生變性,氣團運動時便把這些特性帶到所經過的地區,使氣候發生變化.一般說,有暖洋流經過的沿岸,氣候比同緯度各地溫暖;有冷洋流經過的沿岸,氣候比同緯度各地寒冷.正因為有洋流的運動,南來北往,川流不息,對高低緯度間海洋熱能的輸送與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調節了地球上的氣候.

⑶ 洋流有什麼積極、消極的作用

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引起海流運動的因素可以是風,也可以是熱鹽效應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海水沿著一定的方向有規律的水平流動。洋流是地球表面熱環境的主要調節者。洋流可以分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溫比到達海區的水溫高,則稱為暖流;若洋流的水溫比到達海區的水溫低,則稱為寒流。一般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洋流為暖流,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為寒流。海輪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此外,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給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發生污染時,洋流會將其擴大,威脅其經過的地方。

⑷ 高二地理關於洋流的相關知識

洋流知識專題復習
一、洋流
1.定義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較穩定的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叫洋流。
2.性質分類:暖流(從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洋流);寒流(從較高緯流向較低緯的洋流)。
二、全球洋流分布規律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調節全球熱量平衡。

②對氣候的影響。例: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南北半球沙漠氣候的形成與寒流的關系;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卻終年不凍;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於43°N附近,卻有長達近半年的結冰期,這主要是分別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島寒流的影響所致;秘魯寒流與南美大陸西岸氣候的形成等寒流流經過的海區降溫減濕,如澳大利亞沙漠直逼西海岸;暖流流經過的海區增溫增濕,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北延伸。暖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高些,寒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低些。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例如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③影響航運。順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如哥倫布橫渡大西洋,1492年逆大西洋暖流而行花費37天,1493年順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僅花了20天。

④寒暖流交匯處形成漁場。在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北海道漁場。
⑤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但污染范圍擴大。
要點應用點撥

例1 讀右圖,A、B兩地位於同一緯度的不同海區,曲線代表等溫線,讀圖回答問題。

(1)該海區位於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A、B各受什麼性質的洋流影響,洋流流向怎要?

A.________,流向________B.________,流向________(3)如果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則流經A處洋流名稱是______,流徑B處洋流名稱是______。

[答案](1)北。(2)暖流,由南向北;寒流,由北向南。(3)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

[分析]讀圖分析:由於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可知其南方為低緯度,故為北半球。由於A處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可以判斷出A地比同緯度相鄰海區水溫高,故受暖流影響,同理,由於B處等溫線向低緯凸出,B應受寒流影響,由此也可推斷出暖流的流向由南向北,寒流的流向由北向南。由於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根據等溫線數值來判斷,由於海水溫度不低於20℃,因此位於中、低緯度,根據洋流分布規律,大西洋中、低緯度大洋西岸是墨西哥灣暖流,大西洋東岸是加那利寒流。

例2 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讀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 。為什麼: 。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 、B 、C 、D ,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 。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 B
[答案](1)合理整個航程基本都是順風順水的(2)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順時針大洋環流(3)補償流風海流。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洋流的分布、成因等知識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況。

1.由於緯線的度數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緯線為赤道,因此根據圖中的緯線可判斷出此圖為北半球上某地區海陸分布圖。
2.根據圖中的緯度,且該環流系統為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可知該環流為北半球上中低緯度海區的環流系統。
3.根據海陸輪廓可知該海域為北大西洋地區,結合洋流的分布規律可判斷出:A為加那利寒流,B為北赤道暖流,C為墨西哥灣暖流,D為北大西洋暖流。根據根據洋流成因可知:A洋流為補償流;B洋流為風海流。

⑸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總結

海洋表層的水,以巨大的規模、相對穩定的速度,緩慢地沿著一定的方向有規律地不斷的流動,稱為洋流,也叫海流。洋流是地球上熱量轉運的一個重要動力。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動的方向雖然很復雜,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洋流的分布規律

洋流按其性質可分暖流和寒流兩種。

(1)在赤道至南北緯40°或60°之間,形成一低緯度環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成逆時針方向。每個環流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屬於寒流。

(2)在北緯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緯環流。其環流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環流西部為寒流,東部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季風洋流。冬季吹東北季風,表層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夏季吹西南季風,表層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4)東西方向流動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質。

洋流對地理環境影響

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暖流(比流經地區溫度高)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經地區溫度低)有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沿岸荒漠的形成。

②影響海洋生物: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③影響航海:順流增速節能。但海霧影響能見度,影響航行安全。

④影響海洋污染:加快了凈化速度,擴大了污染范圍。

⑹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識點

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爭分奪秒,頑強拼搏腳踏實地,不驕不躁,長風破浪,直濟滄海,我們,註定成功!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高一地理 全球洋流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識點

全球洋流分布規律:

(1)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大洋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方向環流,大洋東岸暖流西岸寒流.

(3)南緯40度附近:西風漂流.

(4)北印度洋海區:季風環流,夏順冬逆.

全球洋流成因:

(1)盛行風(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並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這叫風海流)

(2)密度流(各個海域因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動,這叫密度流)

(3)補償流(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補償流).此外,洋流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陸地形狀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全球洋流影響:

(1)全球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洋流對沿岸氣候影響很大.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2)洋流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布有顯著影響.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於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兩種海水匯合還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得魚群集中,易於形成大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在秘魯附近海區,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漁場——秘魯漁場.

(3)洋流對航行也有影響.海輪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也會給航運帶來威脅.

(4)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速凈化速度,但也會使污染范圍擴大.

高一地理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時,洋流發生改變,對世界上很多地區的氣候都有影響,包括對我國.

2.影響海洋生物資源.有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養料,從而為魚類提供充足的餌料,有利於魚類大量繁.寒暖流交匯也能夠形成水障,使得魚群集中,往往形成較大的漁場(如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有上升補償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漁場(如秘魯漁場).

3.影響海洋航行的速度與安全.順著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節省燃料,節省時間;逆著洋流航行會減慢速度,浪費時間,浪費燃料.寒、暖流的交匯處容易形成海霧,從而不利於海上航行.從北極地區南下的洋流也會攜帶海冰,威脅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號撞冰山事件).

4.影響海洋環境.對於海洋污染來說,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5.影響全球的水熱平衡.洋流流動的過程中伴隨著水分和熱量的交換.

高一 地理 學習 方法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 讀書筆記 ,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 網路知識 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 總結 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如: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 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高一地理全球洋流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地理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義試卷及答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地球上的大氣)

★ 高一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宇宙環境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 中考地理洋流專題復習

★ 高一地理宇宙與地球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行星地球)

⑺ 影響洋流運動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洋流分為補償流,密度流,風海流。溫度對洋流影響是間接的,溫度一般多引起海風,然後引起洋流。 ①風海流。盛行風長期作用於海面所形成的穩定洋流叫風海流。風吹過海面時,風對海面的摩擦力以及風對海浪迎風面施加的壓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動。表面海水一旦開始流動,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馬上發生作用。表面海水在風力、地轉偏向力和下層海水的摩擦力以及風對海浪迎風面施加的壓力,迫使海水向前移動,便形成風海流。表面海水在風力、地轉偏向力和下層海水的摩擦力取得平衡時,海流處於穩定狀態,以相等的速度向前流動,此時的海流就是風海流. ②密度流。由於各海區海水的溫度、鹽度和壓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造成海水密度水平方向上不均勻分布引起等壓面傾斜而產生的海流,稱為密度流. ③補償流。海水具有連續性和不可壓縮性的特點,某一海區的海水因風力或密度差異等原因流走後,相鄰海區的海水就流來補充,稱為補償流。補償流有水平的與垂直的。垂直補償流又可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①在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這種大洋環流在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②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也有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③南極大陸的外圍,陸地很少,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區,由於受季風的影響,洋流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東北風,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盛行西南風,海水向東流,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對全球熱量平衡的影響。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熱量的輸送與交換,影響氣候的形成與分布。②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洋流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幼體和許多成長的個體。洋流的分布與漁場的分布關系密切。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洋流能帶走污染物,加快凈化速度;同時也污染了別的海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④對航海事業的影響:海輪順洋流流向航行速度快,可節省燃料。

⑻ 洋流的影響

A、對全球影響:調節全球熱量分布。
B、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
暖流(比流經地區溫度高)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不凍港摩爾曼斯克
寒流(比流經地區溫度低)有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沿岸荒漠的形成
C、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漁場分布:
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北海道、紐芬蘭、北海漁場等;
與上升流有關:秘魯漁場等
海洋污染:擴大了污染范圍,加快了凈化速度
目前最嚴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⑼ 地理必修一的水循環和洋流復習提要至少2000字

地理必修一的水循環和洋流復習提要

一、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寒、暖流的影響;

(2)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漁場的形成(四大漁場);

(3)對航海業的影響——省時、省燃料。

(4)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海洋污染;

2000字網路知道承受不起呀

⑽ 高中地理常識

高中地理(必修)學業水平測試內容解讀
地 理 1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1)了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體系統的結構:
地球
月球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恆星系
河外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陽由近到遠順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與其它行星的運動特徵相似,都按自西向東的方向繞太陽公轉;公轉的軌道都近似圓形;公轉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的特徵。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形成生命條件的原因
外部條件 太陽光照穩定 太陽從誕生至今沒有明顯的變化
運行軌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繞日公轉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的特徵,它們各行其道、互不幹擾。
自身條件 有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自轉周期不長不短,使地表平均氣溫約為150C,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年變化都較小。
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吸引氣體形成大氣層,並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為主的大氣
有液態的水 地球內部的水隨物質運動帶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了解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輻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維持生物的生存與發展;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的能量來源。
(2)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① 太陽活動主要表現為光球層上的黑子和色球層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陽黑子數的增減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其最明顯的變化周期約為11年。
②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引起電離層撓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產生極光現象;對地球氣候產生影響。
3、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黃赤交角的地理意義。

比較項目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示意圖

方向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周期 (1)自轉3600,23時56分4秒
(2)晝夜更替周期為24小時 (1)恆星年,公轉3600,365天6時9分10秒。
(2)回歸年,太陽直射點移動一個周期,365天5時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極點為0外,其它各點均為150/小時。
(2)線速度,自赤道向極點逐漸減小為0。 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慢。
黃赤交角是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為23026′,在數值上與地軸的傾角互余。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作周年回歸運動,移動情況如圖1—1所示:

(2)了解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能夠進行簡單的區時計算。
晝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因此有晝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見圖1-2);由於地球持續不停地自轉,因此晝半球、夜半球所處部分不停地變化,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晝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個太陽日,即24小時。
地方時的成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不同的經線有不同的時刻,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是早於西邊,這就產生了地方時,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
區時計算: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東西跨15個經度。劃分方法如圖1—3所示。按自西東的方向,從自西12區到東12區,每過一個時區,時間增加1個小時。東12區比西12區多24個小時,即1天。國際上規定,把東、西12區之間的180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自西向東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過日界線日期加一天。日界線並不與1800經線完全吻合,它是一條折線。
(3)結合實例,說明地球自轉偏向力對地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的影響。
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無偏向。地球自轉偏向力對風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運動都有影響,如北半球的河流對右岸沖刷顯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對左岸沖刷顯著。
(4)了解四季更替的現象,並理解其成因。
地球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變化的規律,從而產生了四季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為900,分別向南、向北逐漸遞減。
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春、秋分日全球晝夜相等;赤道上晝夜長短無變化,全年晝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晝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南極附近有極夜現象,北極附近有極晝現象,夏至日時極晝、極夜范圍最大,到達極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晝越來越短,夜越來越長,南極附近有極晝現象,北極附近有極夜現象,冬至日時極晝、極夜范圍最大,到達極圈。
4、地球的圈層結構及特點
(1)知道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地球的圈層結構比較表
地球的圈層結構 重要特點
外部圈層 大氣圈 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條件之一。從地面開始,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迅速下降。
水圈 水圈由液態水、固態水和氣態水組成,還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其中陸地水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廣泛分布於地殼、水圈和大氣圈中,是地球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
內部圈層 地殼 在橫向上,地殼可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其中大洋地殼遠比大陸地殼薄。在縱向上,地殼的上層為硅鋁層,下層為硅鎂層,硅鋁層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幔 地幔中有一軟流層,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被稱為岩石圈。
地核 地核由鐵和鎳組成,外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內核呈固態。

二、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地殼內部物質循環
(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類岩石,了解地殼內部物質的循環過程。
三大類岩石的比較表
分 類 形成過程 典型岩石
岩漿岩 侵入岩 岩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成。 花崗岩
噴出岩 岩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 玄武岩、流紋岩
沉積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風化成碎屑物質,再經風、流水等外力搬運、沉積,經過壓緊固結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徵是具有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
變質岩 原有岩石在地殼深處承受著高壓,並受到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產生的高溫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質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岩石。 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頁岩變質為板岩

地殼物質循環:地球內部的岩漿,經過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岩漿岩受流水、風、冰川、海浪等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岩。同時,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等作用下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岩。各類岩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岩漿。從岩漿形成各類岩石,再到新岩漿的過程,就是地殼內部的物質循環。請說明圖1-4中各個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含義。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1)了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其地表形態。
地質構造 成因 對地形的影響 實踐意義
褶皺
岩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力後,發生的彎曲變形。岩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彎曲的是向斜。 正態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頂部受到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物質不易被侵蝕反而成山嶺。 石油、天然氣多儲存於背斜構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斷層
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使岩層發生斷裂,並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錯動、位移。 大的斷層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隧道、水庫選址盡量要避開斷層
(2)結合實例,說明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分布區 外力作用形式 侵蝕地貌 沉積地貌
主要在濕潤、半濕潤地區 流水 溝谷、瀑布、峽谷,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沖積扇、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乾旱地區 風力 風蝕蘑菇、風蝕窪地 沙丘、沙壟
高緯度、高海拔地區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峰

3、大氣受熱過程
(1)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大氣的受熱過程可以用圖1-5或圖1-6表示,在此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進行吸收、反射、散射,從而使到達地面的能量大為減少。大氣的吸收具有選擇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而可見光的絕大部分可以到達地面。
(2)理解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面的長波輻射除少部分透過大氣返回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大氣同時向外輻射紅外線,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從而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3)理解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熱力環流是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如圖1-7所示,近地面空氣受熱引起氣流上升運動,近地面空氣冷卻引起氣流下沉運動。空氣上升使高空氣壓升高,等壓面向上凸起;空氣下沉使高空氣壓降低,等壓面向下凹陷。高空氣流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導致近地面氣流上升處氣壓下降,等壓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氣流下沉處氣壓升高,等壓面向上凸起。近地面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特別指出的是:高壓、低壓是同一水平面比原來受熱均勻時的增加或減小,而在同一地點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始終越低。
在自然界中,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有山谷風、海陸風、城市風等,如圖1-8所示。
4、全球氣壓帶、風帶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1)理解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
由於太陽輻射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如圖1-9所示。
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動規律如圖1-10所示。
(2)理解季風環流的形成原因。
季風環流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海陸分布的影響,實際的氣壓帶並不完全呈帶狀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陸分別隨季節變化形成高、低氣壓中心,並引起冬、夏季風向的變化。人們將盛行風向隨季節作有規律變化的風叫做季風,全球季風環流以亞洲東部和南部最為典型,如圖1-11和下表所示。
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成因、風向比較表
地區 季節 形成原因 風向 特徵
東亞 冬季 空氣由亞洲高壓吹向太平洋低壓 西北季風 寒冷乾燥
夏季 空氣由太平洋高壓吹向亞洲的印度低壓 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南亞 冬季 空氣由亞洲高壓吹向赤道低壓 東北季風 溫和乾燥
夏季 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風 西南季風 炎熱多雨

(3)結合實例,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一般地說,高氣壓帶氣流下沉,氣候乾燥,低氣壓帶氣流上升,降水較多;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風帶,氣流較濕潤,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風帶,氣流較乾燥。而由於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會使同一地區的氣候呈季節性變化規律。

氣候類型 大氣環流狀況 降水特徵
熱帶雨林氣候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年雨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溫帶大陸西海岸,常年受西風帶影響
地中海氣候 位於亞熱帶大陸西海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影響 冬雨型
熱帶草原氣候 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夏雨型
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盛行來自大陸內部的偏北風
熱帶沙漠氣候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5、主要天氣系統的特點
(1)理解鋒面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冷、暖鋒面與天氣
冷鋒

天氣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叫冷鋒。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下部,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卻過程中成雲致雨。冷鋒過境時,會出現大風,雲層增厚和雨、雪天氣。冷鋒過境後,冷氣團占據原來暖氣團位置,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好。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節的大風或沙暴天氣,以及冬季的寒潮,屬冷鋒天氣。

暖鋒

天氣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叫暖鋒。在暖鋒上,暖氣團沿冷氣團主動地徐徐爬升,冷卻凝結產生雲、雨。當暖鋒過境時,雲層加厚,形成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後,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雨過天晴。春季,長江以南和東北地區,常有暖鋒活動。
准靜止鋒與天氣 准靜止鋒是指移動幅度很小的鋒。其時,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擺動,造成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初,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就是准靜止鋒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靜止鋒使得昆明和貴陽天氣有很大差異。

(2)理解低壓、高壓系統的特點及對天氣的影響。
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氣流狀況的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氣壓狀況的描述。實際上氣旋就是低壓系統,反氣旋就是高壓系統。
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系統的特點與天氣
氣流(氣壓)狀況 氣流的水平運動方向 中心氣流及天氣狀況 實例
氣旋
(低壓中心) 北半球按逆時針方向、南半球按順時針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輻合 中心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 台風
反氣旋
(高壓中心) 北半球按順時針方向、南半球按逆時針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輻散 中心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 「伏旱」天氣

6、水循環及其地理意義
(1)知道水循環的概念。
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通過各個環節循環運動的過程。水循環按其發生的空間范圍不同,可分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
(2)了解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理解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如圖1-13所示,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台風登陸屬水汽輸送環節,江河入海屬地表徑流環節,跨流域調水是人類改變了地表徑流。外流河參與了海陸間循環,內流河(如塔里木河)只參與了陸上內循環。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促進水體更新;②促進物質遷移和能量傳輸;③流水作用改造著地表形態。
7、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類型(寒流、暖流)。
洋流是指海洋水沿相對穩定的方向作大規模運動的現象。
根據水溫狀況,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溫度較流經海區水溫高的是暖流,較流經海區水溫低的是寒流。如圖1-14所示。

(2)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並結合實例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洋流分布規律:①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南半球為逆時針;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低壓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流;③南緯40°附近海域形成環球性西風漂流。如圖1-15所示。
洋流對促進全球熱量平衡、氣候、漁場形成、海洋航運、海洋污染會產生影響,如下表所示。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影響對象 影 響 舉 例
氣候 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分布。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則起降溫減濕的作用。 歐洲西部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澳大利亞、秘魯西海岸荒漠環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響。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匯使海底營養鹽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將深層營養鹽帶到表層,魚類餌料豐富。 加拿大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歐洲北海漁場都形成於寒、暖流交匯處;秘魯漁場則受上升流的影響。
海洋航行 影響航行速度、時間及經濟效益。 順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污染 擴大污染范圍,加速污染物擴散。 油輪發生泄漏。

三、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1)知道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
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為例說明其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環對三大圈層的改造作用)
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大氣圈 改變大氣成分(使原始大氣成為現代大氣)
水圈 改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風化;參與沉積岩的形成;促進土壤的形成
綠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 山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乾旱地區-----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城市--------吸煙除塵,凈化空氣,減弱雜訊,美化環境
2、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通過地理環境要素的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過程說明理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關系: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等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彼此間發生著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如圖1-16所示。

(2)舉例說明某一地理環境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以致整體地理環境的改變,進一步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樹立地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
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如下
正常年份 厄爾尼諾發生的年份
圖示

洋流 秘魯寒流沿秘魯沿岸向西北流 溫暖海水從赤道向南流動,迫使秘魯寒流向西流動
生物 秘魯寒流上升流帶來豐富的誘餌,形成漁場 該海區水溫升高,營養物質減少,浮游生物和魚類、鳥類死亡
大氣環流 存在對流性環境,赤道太平洋西岸氣流上升,東岸氣流下沉 形成增強型對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氣流上升,西岸氣流下沉,東岸下沉氣流因水溫升高而減弱
天氣氣候 西岸降水較多;東岸降水較少,形成荒漠 西岸的澳大利亞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現嚴重旱災,東部荒漠地帶暴雨成災

3、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閱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和景觀圖了解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地域差異的含義:地理環境的整體及各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空間方向發生分化,以至形成多極自然區域現象。全球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球上不存在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
(2)歸納自然地理環境從赤道到兩極、從沿海向內陸及垂直地帶的地域分異規律。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如圖1-17)

A、自然帶變化規律:由南向北變化(沿緯度變化方向變化)
B、成因:太陽輻射從低緯向兩極遞減,導致熱量變化,也引起水分變化,是以熱量為基礎的水熱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C、分布明顯的地區:
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沿某南北向線路(海岸線、經線等)由赤道向兩極。
②、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如圖1-18)

A、自然帶變化規律:由東向西變化(沿經度變化方向變化)
B、成因:由於受海洋水汽影響的程度不同,水分條件從沿海向內陸遞減的結果。
C、分布明顯的地區:中緯度大陸地區,尤其是亞歐大陸。
③、山地垂直地域分異:(如圖1-19)

A、自然帶變化規律:沿垂直方向更替。
B、成因:高山地區,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熱狀況改變的影響。
C、分布明顯的地區:亞歐、美洲的高山地區。

四、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線路選線應考慮的自然因素。
聚落分布及交通線路選線應考慮的自然因素有:氣候、地形、水源、河流、土壤等。
(2)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制約作用。。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如圖1-20中的丙和丁聚落的形成);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如圖1-20中甲和已聚落的形成)。
②交通線路盡量選擇平原和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因素;
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一般需要迂迴前進。如圖1-20中的公路和鐵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響較大。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閱讀圖表資料,了解全球氣候的變化周期,並據此歸納各時期氣候變化特點。
時期 特點
地質時期 冰川廣布的冰期和相對溫暖的間冰期的交替
人類歷史時期 有顯著的變化
儀器觀測時期 呈現波動上升狀況

(2)閱讀圖表資料,了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①近百年來全球氣溫在呈波動上升趨勢,有人認為,地球氣候已經進入最近1000年以來最為溫暖的時期。
②影響:導致生態系統的調整;導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導致乾旱、洪澇、暴雨等災害事件的增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3)根據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變化會不同地程度影響到全球和各地區社會經濟地方方面面,如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的生產、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供需、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人類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
3、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並具有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屬性。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也離不開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自然資源的雙重屬性:
自然屬性----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
社會屬性-----人類通過生產活動,把自然資源變成有價值的社會物質財富
(2)結合實例,說明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以土地資源為例
①采獵文明階段
在人類社會早期,人類主要以狩獵動物和採集果實為生。這時土地數量的對於人類的影響不大,而土地的質量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影響較大。這一階段,人類主要是通過適應 來求得生存,總體上對自然環境的作用與影響較小。
②農業文明階段
農業文明階段,是以種植和養殖為標志的。這時土地的質量和數量都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一階段,人類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類不再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環境,而是開始主動地改變和改造自然環境。
③工業文明階段
由於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非農業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化肥、農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越來越嚴重。土地的質量和數量,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制約因素。
4、自然災害及其防治
(1)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災害是指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的事件。對人類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包括台風、洪水、乾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 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脅人類和的安全。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說明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並了解對該災害的監測和防治措施。
以洪災為例
①.洪災的形成原因
強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認為原因導致的堤壩潰決;流域的匯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類不確當的經濟活動等。
②.洪災的危害
直接損失:工業、農業的財產損失;人畜的傷亡;瘟疫和傳染病的暴發等
間接損失:水、電力、交通、能源等供應中斷;城鄉商業活動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亂等
③.洪災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修築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開辟分洪區,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強人們對災害問題的認識,提高人們防災減災的意識;嚴格控制濫砍亂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等。

閱讀全文

與大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