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比較台灣與日本自然地理特徵有哪些相同點

比較台灣與日本自然地理特徵有哪些相同點

發布時間:2022-12-28 10:00:23

① 台灣島的自然地理特徵

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自古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它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台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台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台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台灣除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外,其它自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產也較少,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

台灣60年代起注重發展工業,現已形成以加工外銷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濟。工業有紡織、電子、製糖、塑膠、電力等,開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區。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截止1998年8月,台灣省人口為2181萬多人,加金門、馬祖人口,總數為2186萬多人;人口年增長率約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東部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68.83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1萬人。

台灣居民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佔2%,約38萬人。根據語言、風俗的不同,台灣少數民族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曹、雅美和賽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在行政區劃上,台灣省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5個省轄市,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澎湖16個縣。台灣當局於1967年將台北市、於1979年將高雄市定為「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

寶島名勝有日月潭、阿里山、陽明山、北投溫泉、台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優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灣,自古有「扼台灣之要,為東南門戶」之稱。自宋代以來廈門與台灣同屬一個行政單位,大陸移民始從廈門移往台灣。相似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生活習性溝通了廈門與台灣人民的密切關系與往來,正如《台灣府志》所載:「台郡與廈門如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台,台即廈。」台灣人民70%的祖籍源於閩南地區,兩地人民情同手足。這種特定的地理與歷史淵源關系使廈門成為與台灣各項交流交往的中轉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經貿交往的集中地。

② 詳細的台灣與日本的地理關系

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國的台灣省位於東海大陸架的東南邊沿,位於北緯21°24′25〃-25°56′30〃,東經119°18′03〃-124°34′30〃之間,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北鄰接琉球群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台灣是中國通向太平洋的交通樞紐和重要戰略支點;是環中國海形成整體的樞紐。從政治經濟上看,台灣島關系中國能否通過海洋走向世界和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我國與世界的交往特別是經濟貿易關系日益加深,海洋及海上交通線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的四大海區(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是一個半封閉的海區,而台灣島的東海岸直接連通太平洋,是我國唯一通向太平洋的出口。台灣處於東海南海之間,恰居我國沿海島嶼中樞,關繫到環中國海能否形成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格局。台灣島以東洋域開闊而無明顯邊界,總面積約512萬平方公里,屬於我國的專署經濟區達幾十萬平方公里,可以為我們提供在太平上活動的廣闊場所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如果敵對勢力對我實施封鎖,藉助台灣島我們能夠打破封鎖。這些條件都能極大的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從而大大打破敵對勢力的遏制。相反,台灣又是日本通向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波斯灣這條「海上生命線」的必經之地,被日本稱之為「東方直布羅陀」。南亞和中東是日本重要的原料來源基地和產品市場,從歷史上看,日本基於其島國的特徵,特別重視原料來源之地和產品銷售市場,如何滿足本國對外資源和市場的需求,始終是日本關注的首要問題。日本為解決這一問題曾採取了軍國主義侵略擴張的極端方式。控制了台灣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其「生命線」的安全。
在軍事上,我國東海沿岸與台灣島連接形成一個伸向太平洋的弧線,是遏制西太平洋東北亞勢力南下的重要支撐點,對日本有一個重要的遏製作用,一旦失去,將形成相反之勢。中國歷代王朝無不高度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自1840年鴉片戰爭列強從海上頻繁侵擾中國以來,更加顯現出台灣之戰略價值。事實上,自明清以來,台灣定則大陸定,台灣危則國事不寧。「欲籌海防宜以力顧台灣,庶台灣無事而沿海可期安枕」(《丁日昌對台灣防務的貢獻》馬鼎盛)。對此,晚清政府也認識到:「台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其關系非輕」。「台灣一島,形勢雄勝,與福州、廈門相為犄角。東南俯瞰噶羅巴、呂宋,西南遙制越南、暹羅、緬甸、新加坡,北遏日本之路,東阻泰西之往來,宜為中國第一門戶。此倭人所以垂涎也。」(《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100)上面的論述充分說明了台灣島對大陸的屏障作用,其實從現在的作戰來講,一旦我大陸受到軍事威脅和打擊,台灣島可以為我海上艦艇、飛機提供駐屯、掩護和補給的良好條件,我可以台灣島為基地或支撐點,東出太平洋,跳出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封鎖,實現外線作戰,從翼側或後方打擊入侵之敵,並且對從洋上對我實施遠距離打擊的敵人,進行近距離作戰,擺脫戰略上的被動局面。相反,如果失去台灣島,日本島、琉球群島和台灣島連線形成的弧線,將我完全封閉在太平洋「第一島鏈」之內。在這種情況下,對在太平洋或日本列島上,對我實施遠距離打擊的敵人,我則完全處於戰略上內線作戰的被動局面。由此可見,台灣島的得失,是事關我主動與被動、制約與被制約的重大戰略問題。
總之,中國實現統一,對中國來說不但涉及到民族感情問題,而且,從地緣戰略上考慮意義重大,這一點對日本這個嚴重依賴南部資源和市場的國家,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台灣島是中日間制約與被制約的「砝碼」。

③ 台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礦產資源比日本多

台灣礦產並不多吧
礦業出版品

經濟部礦業司九十一年度委辦計畫進入WTO後東部及宜蘭地區礦業發展策略分析

背景說明:

我國礦產資源不豐富,金屬礦產與能源礦產生產亦不多,只在非金屬礦產有少數礦種可以自給自足,且其分布不均,依據「台灣地區經濟統計年報」之統計,我國非金屬礦產之蘊藏量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如大理石(宜蘭、蘇澳至台東成帶狀分布)、雲母(宜蘭南澳與東澳、台東利稻、向陽)、滑石(豐田、晴岡、玉理、西林、瑞穗)及白雲石(大濁水、清水、和仁、木瓜山、清昌山、玉里)等礦產,蘊藏量豐富。除此之外,尚有蛇紋岩、長石、輝長岩、輝綠岩及片麻岩等可供石材加工及作為工業原料使用之資源,因此,東部地區可說是我國非金屬礦產蘊藏量豐富之區域。
東部已開采之礦業種類,包括大理石、石灰石、蛇紋石、白雲石、雲母及寶石等礦產,其用途系作為石材加工、製造水泥、工業用原料及裝飾品。由於礦業產量尚不足以供應國內工業之需求,可供外銷比例不多,因此,本區礦業可說為內需型產業,且其發展深受國內下游產業之影響。但在政府藉由產業東移,以促進本區之發展,進而帶動工商業之發展下,本區礦業現今已略具成效。
以往我國礦產品產量由於規模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煤在政府之政策下,採取搭配方式銷售給公民營事業,部分則對礦產品採取進口數量之限制或課以關稅,以降低對我國礦產品之威脅,如我國對於中國大陸石材成品、半成品,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仍採取限量進口。然而,我國已是(WTO)之一員,在市場自由化政策下,政府勢必無法再以限制數量、關稅及搭配方式等手段控制國外礦產進口之數量。而我國東部礦產又以非金屬礦之石材礦為主,使得我國大理石、蛇紋石等石材加工業發達,業者多集中在東部地區,其相關就業人口約有一萬人,其切割及研磨技術水準與能力規模,僅次於義大利。因此,石材相關產業為東部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也是該區域最主要的就業市場,自民國91年(2002)年1月1日起,我國正或成為WTO第144個會員國家,此一產業市場勢必自由化與開放,區內礦業及相關製品產業均將因此遭受其影響或沖擊,主管當局宜隨時掌握研判此一變化,適時提供迅速正確資訊,進而予以必要之協助輔導,實為當務之急。而如何促使東部地區之產業及廠商積極面對WTO之挑戰,擬定前瞻性發展策略,則為本研究之重點課題。

日本礦產資源

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雖然其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但蘊藏量都很小,因而有人稱之為「金屬資源標本國」。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地面將近2/3為新生界及新期火成岩之噴出岩,地質構造運動激烈且斷層多,導致礦床小、礦層薄、礦石雜質含量高。

在日本的礦藏中,煤、石灰石、硫磺以及銅、鉍等的蘊藏量相對較大。煤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和九州。日本煤炭蘊藏量約為86億噸,已探明的可開采儲量僅為10億噸,這當中有2/3靠近海域,水份和瓦斯含量高,開采費用高。由於能源革命(從煤轉向石油等),日本的煤炭生產不斷萎縮,1990年日本約採煤800萬噸,是1970年的1/5,僅占當年消費量的7.1%。在金屬礦中,銅的蘊藏量和開采量都居前列。銅礦區達2000餘個,以本州島的櫪木、岩手、秋田、茨城等縣為主要產地。硫磺主要產自本州和北海道地區。

目前日本可以基本自給的礦產有硫化鐵、硫磺、石灰石和石膏等,鉛、鋅、銅和煤可以部分自給,其它主要依靠進口。鈾礦也靠進口。資源主要依靠進口,決定了日本工業發展和經濟結構中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方面必須大量進口資源、能源,另一方面又需要將大批量的工業製成品銷往海外市場。在大進大出的過程中,日本通過不斷開發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新的花色品種、加強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做法,取得了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功。

日本陽光計劃

日本政府為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制訂的國家計劃。1973年出現世界石油危機,對主要靠進口能源的日本影響較大。為了確保自身能源的穩定供給,日本政府於1974年7月公布了陽光計劃,旨在不斷擴大開發利用各種新能源,尋找可以替代石油的燃料,並緩解化石能源對於環境的污染。該計劃目標長遠,規模較大,主要包括太陽能、地熱能、氫能的利用,以及煤的氣化和液化。技術開發重點是針對上述能源的採集、輸送、利用和儲存。與此同時,也包括風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的轉換和利用。陽光計劃促進了日本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太陽能的熱利用和光電轉換技術均居世界前列,地熱發電、波浪發電、燃料電池進入商業性開發,還對褐煤液化和高熱值煤氣化進行了大規模試驗。1993年日本又開始實施新的陽光計劃,著重解決清潔能源問題,加速光電池、燃料電池、深層地熱、超導發電和氫能等開發利用。

④ 比較台灣和日本在地形、氣候、河流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都以山地地形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沿海分布。但日本由於山地較多,地形更為破碎復雜。
氣候:兩地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但日本由於緯度位置較高,同期氣溫比台灣低,特別是北海道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與我國北方相同。
河流:河流眾多且短小,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但是,日本由於更為復雜的山地地形,所以其河流分布較台灣更為密集。

⑤ 日本與台灣的地理差異

日本與台灣的地理差異是一個在北方,一個南方。日本人口主要在面向太平洋的地方與台灣人口主要在面向台灣海峽的地方。日本北海道已經瀕臨寒帶!

⑥ 日本的地理特徵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和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 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復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和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

⑦ 台灣自然環境特徵是什麼

台灣自然環境特徵: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地質結構

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有許多容易引發地震的地體斷層,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地區之一,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間中國共發生的3888起5級及以上地震就有35.9%發生在台灣。

地震比較頻繁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台灣西部、東部和東北部。西部地震次數雖少,但震源淺,人口密集,往往造成較大的災害。東部和東北部地震次數頻繁,但震源深,又多發生在海里,因此造成災害較輕。

1999年發生的里氏7.3級的9·21南投地震是二戰後台灣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大地震令全台掀起一股防震抗震的熱潮,2000年台立法機構通過「災害防救法」,並在此後的十餘年中多次修訂,不斷完善。

⑧ 日本與台灣的氣候、地形、地震、經濟特點及發展過程的共同點

氣候:都屬於季風氣候,降水豐沛,夏季有台風登陸,氣象災害嚴重
地形:都屬於島嶼,中間都有高大山脈,四周為第愛的小平原,島上河流湍急,由中部流向四周
地震:都處於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頻繁,不穩定
經濟:經濟發達,都重視第三產業發展,一二三產業分布佔gdp由高到低為第三二一產業
發展過程:上個世紀60年代,跟隨世界第三次工業革命,大力發展第二產業,迅速崛起,並在之後加大教育與科技的投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高新科技加速發展,但過熱的經濟在上個世紀90年出現泡沫經濟,時至今日,雖然經濟市場仍然低迷,但其經濟的貢獻仍影響著世界經濟。

⑨ 簡要描述台灣島的地理環境特徵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 台灣島
由於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氣候類型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由於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台灣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自然資源
台灣雖然自產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氣,金屬礦產也較少,金、銀、銅、鐵等主要儲藏於北部火山岩地區及中央山脈,但是台灣卻有豐富的水力、森林、漁業資源。 淡水資源 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耕地資源 台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 日月潭
;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森林資源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漁業資源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⑩ 台灣的自然環境特徵是什麼

氣候生態:

台灣橫跨北回歸線,終年受台灣暖流的影響。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台灣島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台灣省可說是長年如夏,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

年平均氣溫20~25℃(高山除外),1月平均氣溫13~20℃,7月平均氣溫24~29℃,南部較高,北部較低。

地形水文:

台灣島四面環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是中國海岸地貌類型最豐富、齊全、奇特的地方,可分為岬角與海灣相間的北部岩岸、海岸線平直單調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鄰的東部斷層海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台灣

閱讀全文

與比較台灣與日本自然地理特徵有哪些相同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