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圖的概念是什麼.
地圖(dì tú),是按一定的比例運用線條、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狀況的圖形。
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的概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將地圖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象、符號模型」,地圖是「空間信息的載體」、「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等。
古代地圖一般畫在羊皮紙或石板上,傳統地圖的載體多為紙張,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電子地圖等多種載體。
地圖是依據一定的繪製法則,使用制圖方法,通過制圖綜合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或其他天體)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繪制的圖形。
地圖是一個圖形或圖像, 根據某些定律, 以二維 (2D) 或多維形式 (3D) 和手段, 有選擇地代表地球 (或其他行星) 在平面或球體上的幾個現象, 並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 文本注釋, 以及用地圖概括原則的能力,科學地反映了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在這個階段, 地圖的定義是: 用一定的數學 (數學) 定律 (即程式化)、符號化、抽象反映了圖像符號模型或稱為圖形數學模型的客觀現實。
地圖是基於一定的數學規律, 地球 (或其他恆星) 對自然和人類現象, 使用地圖語言, 通過制圖合成, 減少反映在平面上, 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連接、數量和質量特徵及其及時發展。
(1)地圖是地理學的什麼擴展閱讀:
地圖特徵:
1、由特殊的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特殊的數學法則包含地圖投影、地圖比例尺和地圖定向三個方面。
2、由使用地圖語言表示事物所產生的直觀性。地圖上表示各種復雜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過地圖語言來實現的。地圖語言包括地圖符號和地圖注記兩部分。
3、由實施制圖綜合產生的一覽性。
4、地圖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法則。
地圖是繪制在平面上的,必須准確地反映它與客觀實體在位置、屬性等要素之間的關系。
5、地圖必須經過科學概括。
縮小了的地圖不可能容納地面所有的現象。
6、地圖具有完整的符號系統。
地圖表現的客體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數量極其龐大的,包括自然與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過完整的符號系統,才能准確的表達這種現象。
7、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
地圖容納和儲存了數量巨大的信息,而作為信息的載體,可以是傳統概念上的紙質地圖、實體模型、可以是各種可視化屏幕影像、聲像地圖,也可以是觸覺地圖。飾和注記的平面圖。
㈡ 為什麼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GIS是地理學第三語言
GIS是以一種技術,以空間數據為基礎通過地理建模分析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GIS採用的數據全部來源於地圖數據,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GIS是將地圖數據實現電子化,通過gIs技術使得傳統的地理數據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GIS離不開地圖,GIS最後的成果也是以地圖的形式展現的。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gIs是地理學第三語言的原因的,這僅僅是個人的理解,學習了四年的專業到現在才有點感覺。希望對你有幫助。另外:樓上說GIS是地球信息系統,我想知道這樣理解是原因,我一直都是理解為地理信息系統或者地理信息服務,對你的理解很好奇,希望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