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源於哪個朝代
早在《黃帝陰符經》裡面就有「天地」「文理」的說法。原文為:「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古人善於解字,於是有了「天文」,「地理」一說。關於天的知識稱為天文,相應的關於地的知識為地理。《漢書》中已有天文志、地理志的內容。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用於形容某個人的知識豐富。
『貳』 古代人對於天文的研究出神入化,沒有望遠鏡的他們,是如何達到的
在我們國家的神話和傳說中,古人對宇宙的猜測包括盤古對地球,因為嫦娥奔月創造,以及誇父的日益增長,雖然這些都是神話和傳說,但它也從側面說明了古代人對宇宙本質的認知,雖然這樣的神話都是古人的猜測,但也因為這些美麗的童話,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充滿了動力。
同時肉眼觀測唯一的優點是視場廣闊,因此古人雖沒有先進的觀測手段,但對天區的劃分、星圖的繪制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貢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古代天象學是非常發達的,可以說比西方更加有內涵,甚至還演化出了一種職位,就是欽天監,還有正六品的官爵,相當於古代的國家天文台。而且還給皇帝提供各種天象解釋,意義非常重大,甚至可以決定一個重大議題。
『叄』 古人的天文知識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世界上許多來歷不明的知識至今還靜靜地躺在一些古老的圖書館里,從
這些圖書館保存的古文獻中,我們讀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文明社會。
第一個提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觀點的是中世紀的天文學家柯帕爾尼克斯
他在向羅馬教皇提交自己的論文時,在序言中邊洋寫道。我是在讀了古代人
的書之後,才有了地球是運動的這種觀點。。如今我們無法知道柯帕爾尼克斯
講的是什麼書,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他讀的書比人類認識到地球是圍繞
太陽旋轉的觀點要早得多。
公元7世紀時,亞美尼亞著名學者A希拉卡奇也見到過同樣的古籍,這
些古籍記載說地球是個圓形的球體。另外,猶太人的經典《卡巴拉》也提到
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祥旋轉著。當地球的某一地區是白晝時,其他地
區是黑夜,當其居民有的在上面時,其他的人就在下面。當某一地區人們籠
罩在夜幕之下時,其他地區的人們則迎接黎明的到來。令人不解的是,《卡巴
拉》顯然不是這一觀點的發現者,那發現者又是誰呢?
眾所周知,中世紀的哥白尼以為地球是圍繞太陽旋轉的,第一次提出太
陽中心說。為了堅持這一科學發現,布魯諾被義大利教會以異端的罪名燒死
在百花廣場。然而上述提到的幾種文獻都比哥白尼早了幾百年,有的更長,
達數千年。這樣看來,布魯諾的死實在是命運開的一個黑色玩笑。
公元18世紀,有一位名叫斯維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獻。
在研究一些上古文獻時,他知道了火星有兩顆衛星,並把這一發現公布於眾。
叫弗波斯和蒂摩斯。而且觀察到的兩顆衛星運轉的周期和規律,竟然與斯維
伏特從古文獻中得到的結果十分接近。
遠古時期那些不知名的聖賢們不但給我們留下了與這個時代相似的文明資料。
而且還給我們留下了我們這個時代還無法詮釋的各種知識,上古的各種神話《山海經》、
《周易》、河圖、洛書、針灸、氣功、占星、天人感應、北美印第安人神秘的咒語、
西歐古老的巫術、印度的瑜伽等等。
這些知識又是誰創造的呢?
『肆』 古人一開始是如何區分星和日月的
古人是根據四時和星空來分辨星空和日月的,古人講求天文地理,所以古文的就是也有一些就是天文地理知識吧,但是古文的故人的天文地質相當多比較明顯。
『伍』 古人通過讀什麼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
最主要的是觀天像,總結氣像變化規律.
其次是藉助其它器具,如地動儀,天文台等.
天象記錄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連珠 太陽黑子 石刻紀錄
歷法 歷法成就 治歷方法 節氣 中西比較 《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儀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渾儀 渾天儀 地動儀 渾象 簡儀 仰儀 水運儀象台
著名天文學家 甘德 落下閎 張衡 祖沖之 張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靈憲》
著名地理學家 裴秀 酈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圖六體 風的觀測和儀器 降水的觀測和儀器 濕度的觀測和儀器 雲的觀測和雲圖集 《水經注》 《徐霞客游記》 《海國圖志》
『陸』 為什麼諸葛亮會通曉天文地理,他是怎麼學的
其實不光是諸葛亮通曉天文,另一些人也是可以通曉天文的,那就是天官。在古代,朝廷中就專設天官一職,專門負責觀天象。《漢書*藝文志》說:「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凶之象,聖王所以參政也。」古代人相信天人感應,人間的吉凶能夠在天像上反映出來,所以朝廷很關心天象,逢國家大事,都要先問一問天象的。但是在古代,除了農用的一般性的天文常識外,普通人是很少懂天文的,因為天學在古代是禁止在民間流傳的,只有朝廷設的天官才能接觸天學。諸葛亮可能是有某些背景或者生逢亂世使得他有機會學天問吧。個人建議這個問題你最好去問易中天哈,這方面他比較能忽悠。
『柒』 古人並沒有天文望遠鏡,他們是如何觀察到行星的運行情況的
『捌』 古人怎麼看太空也沒有天文望遠鏡,怎麼知道有金木水火土各行星
行星的位置變化相較於其他星星來說較大,所以叫「行」星,然後古人就區分出了這些星星和其他星星的不同.金木水火土這幾顆用肉眼還是看得到的,天王海王星他們就看不到了.而且古代沒什麼光污染星空比較清楚~
『玖』 古人怎麼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古往今來的一句名言,明朝的吳承恩把這句話寫進了《西遊記》的故事背景中,進一步促進了這句話的傳播,但是古人是怎麼得出天上有一天,地上有一年呢這個結論的呢?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在古代,各代的君主都對上天的「神「非常注重,歷代都建立了天文學家,他們住在寺廟的最高峰,他們唯一的職責就是每晚看星星。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人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當天觀測到的星空布局同上個月相比晚了兩個小時。
就是說6月8日晚上7點觀測到的星圖將出現在7月8日晚上9點。這些天文學家認為,在地球上的過去一個月里,天空中的恆星行走了一個小時,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那麼,在天上的一小時不等於在地球上的一個月。一天有十二個小時。天堂里的一天不是地球上的一年嗎?從當時的科技水平來看,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證明古人猜想的可能性。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速是恆定的,所有物體的運動時間必須與之對應,愛因斯坦提出時間不是恆定的,你可以理解宇宙中沒有統一的時間,人與人之間也有時間差。 慣性質量就是物體改變運動狀態時所受的力。例如,電梯上升所需的向上拉力、物體加速所需的功率以及重力質量是物體在天平上的重量。根據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等效原理,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等效的。運動速度越大,慣性質量越大,引力質量越大。將二者結合起來,可以得到時間擴展效應。也就是說,物體的質量越大,它附近的時間越長。
就比如當人們站在蹦床上時,人的質量越大,蹦床向下的凹陷就越大。當光線在凹面部分移動時,光線移動的最短距離是一條直線曲線,因此光線移動的距離增加。
古代中國在天文學方面長期領先於世界,這使得古人很早就開始猜測宇宙的奧秘,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幫助我們科學地理解這些猜想並應用到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