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主要研究哪些方面
地理學的性質 :地理學探索地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 研究地球是一項自然科學工作,研究社會是一項社會科學工作。 而地理學者最感興趣的是研究地球上人與地球環境的關系。這樣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地理學者在觀察空間聯系與相互作用時,提出下列問題: 什麼是地點? 它是怎樣的? 它為什麼在那裡? 它會在哪裡以及會是什麼樣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說明和解釋的是世界上各地方和區域的地理位置、處境,各地方、區域內部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解答當前處境的成因要聯繫到歷史和現狀,從中顯示出某種惡勢並為未來的發展提示思想和觀點。 地理研究的中心概念是地理位置、地方、空間、空間的相互作用區域 地理位置:地球上人和地方的絕對和相對地理位置均不相同。它們通過物資、人口和思想的流動而聯系起來。關於人和地方的地理位置的知識是理解這些區域、國家和全球相互依存關系的先決條件。 地方: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與人文特徵。自然特徵包括地形、土壤、氣候、水體、植被、動物和人類。人文特徵顯示出不同的文化、居住村落以及根據各地區人民的信仰和觀念決定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關於各地自然特徵和人類對環境的認知方面的知識是理解人類與其所處地方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基礎。 空間:人類對其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利用有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創造出不同的文化景觀,一方面受到其所處自然環境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人類亦將自然環境改造成不同的人造環境。 理解這些空間上復雜的相互作用,為承擔環境規劃管理和保護的責任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空間上的相互作用:地球上人類和資源的分布不均勻,由此導致全球的相互依存關系。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自給自足,交通運輸和通訊系統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地理位置的變化,改變了空間上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洞察這些空間的相互作用將有助於理解當前人們通過物資信息交流、人口遷移而進行的合作,同時意識到當前存在的問題,形成改進地區性、國家和全球相互作用的觀念。 區域:是一個根據特定標准劃分出的具有一定特徵的地區。例如,以政治標准劃分的國家和城市,自然標准劃分的氣候和植被區域,社會經濟標准劃分的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等。區域是學習和開發環境的基本管理單位。區域的綜合系統導致形成一個星球的生態系統概念。理解在全球系統中這些不同區域的結構和演化過程是確立地區和國家本體以及國際團結的基礎。 。。。。。。
Ⅱ 簡述中國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按照兩分法來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按照三分法來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主張區域地理學和部門地理學相結合,以地表復雜地理現象空間分布、時間演變規律和人地關系研究為核心.再細分下去就是從學科體繫上說了.
Ⅲ 什麼是區域地理學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研究某一特定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以及區域分異和區際聯 系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強調對人地關系的研究,不僅揭示地理環境本身的自然特徵,而且考慮社會、經濟、歷史因素,研究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其研究成果對於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解決區域生態環境、人口等問題有重要意義。
Ⅳ 地理區域性指什麼
區域學派認為,地理學是一門關於地域分異的科學,區域是自然與人文現象相互結合的具體體現。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異特徵,以區域為其研究核心。經過幾代地理學家的努力,本世紀中葉在西方出現了一個區域地理研究的黃金時代。早在50多年前,黃秉維在論述地理學的發展趨勢時,就指出地理學是研究全局的綜合科學。研究地表上區域之同異,可有兩種不同途徑,即系統地理學(又稱普通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又稱特殊地理學)。他認為「地理學當為地面區域之比較研究」,「研究地表上區域的差異之科學」,「地理學以研究世界事物所組成之復雜體之區域的差異為目的」,「區域地理為地理學之主體」,「研究區域地理不從系統地理入手,必至茫無端緒」等。區劃是地理學的傳統工作和重要研究內容。在30年代後期,黃秉維曾對組成中國自然環境的各要素作了全國性的區劃。50年代末他主編完成的《中國綜合自然區劃(初稿)》專著,揭示了中國自然地域分異的規律,在理論方法上有很大創新與突破,內容系統而詳盡,一直為各有關部門應用和研究的重要依據。80年代以來,他分析並指出1959年方案的不足和問題,如區劃系統過於繁雜,熱量帶應更正為溫度帶等,並提出了新的修訂方案。現代地理學既包括普通的系統地理學,又涵蓋傳統的區域地理學。其中區域地理研究對揭示地理規律,建立地理學基礎,表徵地理學特點,確立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方面均有重要意義。本世紀50年代以來,區域學派受到嚴重挑戰,面臨著不斷革新才能繼續存在和發展的現實。現代區域地理研究應在廣博基礎上綜合,既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又涉及社會文化特徵與經濟發展,並要體現於人地關系這一地理哲學命題的研究中。地理研究的區域性要求著重注意所研究區域的總體特徵,既研究區域內部的結構、功能,把握區域要素的相互作用規律,也要在揭示地域分異規律的同時,探討區際之間的聯系,為區域開發、區域協作和交流提供科學依據。
Ⅳ 中國地理的研究內容
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Ⅵ 區域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區域的基本特徵:
1、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
2、區域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
3、區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4、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會影響到周邊和相關的地區。
(6)區域地理研究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區域研究的內容
1、地理志
地理志是利用文字、表格、地圖等記述或總結區域地理環境情況的書冊。它反映區域各個地理要素和地理環境的特徵,是傳統區域地理學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表達形式。
地理志為研究歷史時期和現代區域的地理環境提供比較全面的資料,對區域經濟開發和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地理志按記述的區域范圍不同,可分為全國地理志和地方性地理志。
2、人地關系研究
把特定區域的人與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研究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和人對地理環境的適應、利用、改造。
3、景觀研究
研究區域地理景觀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
4、區域地理調查
對區域地理環境進行全面了解和考察,評述自然條件和資源基礎,利用地理調查資料,進行區域特徵和區域分異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劃和制定區域發展規劃。
5、專題性研究
研究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
6、區域綜合研究
對某一區域的各地理要素的聯系、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等進行綜合研究,並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等,提出區域開發、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徑,如熱帶地理、乾旱區地理、極地地理、山地地理以及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研究。
Ⅶ 什麼是區域地理
區域地理學(regional geography)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區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發展變化,以及區域分異和區際聯系的學科,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之一。不僅揭示特定區域的自然特徵,而且區域的社會、經濟、歷史等因素,研究人類活動對區域環境的影響。為人們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等提供理論依據。
區域地理研究內容:
人地研究:把特定區的人與地理環境看作的一整體,研究環境對人和人對環境的相互影響。
景觀研究:研究區域地理景觀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
區域地理調查、區劃和規劃:對區域的地理環境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評估自然條件和資源基礎,進行區域特徵和區域分異的研究。
專題性區域研究:研究某一區域的生態、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
區域綜合研究:對某一區域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進行綜合研究,結全實際情況,提出區域開發、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徑。
Ⅷ 區域地理是什麼
一般是指包含大區塊內容的地理相關資訊,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在此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
Ⅸ 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區域和國家進行描述.傳統上,地理學在描述不同地區及居民間的情形時,就和歷史學密切聯系(如希羅多德);在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區的位置時,就和天文學及哲學有聯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國博物學者及地理學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興起現代地理學的一位關鍵人物,因為他作出了精確的測量、細心的觀察記錄以及對人文與自然特徵的重要區域類型的制圖.
地理學以往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今天已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地球表面各種現象的任何空間變化類型都受到影響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許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地理學家必須熟悉生物學、社會學及地學等學科.例如,非洲的沙漠化經常歸咎於乾旱,但研究表明,是因過度放牧、農業過度擴展和毀林燒柴而加劇的.許多現象是由其他學科的專家研究的,但地理學家的特殊任務是調查研究其分布模式、地域配合、聯結各組成部分的網路,以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三個分支.自然地理學可再分為地貌學、氣候學、生物地理學和水文學.這一范疇特別注意沿岸地區、水資源及礦產資源(包括能源)和自然災害.人文地理學包括歷史地理學、文化與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包括對農業、工業、貿易和運輸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環境管理和資源保護介於上述兩大領域之間.區域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一個大陸、一個大文化區、一個國家、國家內一個區劃和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