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赤峰海拔高度是多少
赤峰海拔高度是300~2000米。赤峰市地處內蒙古東南部,位於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西拉木倫河南北與老哈河流域廣大地區,是內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遼寧平原的截接復合部位,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呈三面環山、西高東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徵。大體分為四個地形區:北部山地丘陵區、南部山地丘陵區、西部高平原區、東部平原區。
赤峰市:
蒙古自治區的9個地級市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遼寧省朝陽市接壤,西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東部與內蒙古通遼市相連,西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交界。市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市總面積90021平方公里,下轄3區7旗2縣。
『貳』 赤峰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赤峰市地處內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北部為大興安嶺南段山地,西南兩面為燕山山地與遼西山地的邊緣,中、東部為西遼河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多山,西部最高海拔2067米,東部海拔不足300米。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嶺,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坨沼沙地,又有廣袤無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中低山和丘陵約占土地總面積的73.3%,高平原佔13.5%,平原佔13.2%。七老圖山脈至億合公熔岩台地至克什克騰旗西部高平原至黃崗梁至北大山至小罕山至烏蘭壩至大罕山一線,構成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中游至努魯虎兒山脈一線,構成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地帶;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下游、烏爾吉木倫河中游,構成海拔280米至400米的平原地帶。綜合各地理因素,赤峰可分為四個地貌區,即北部大興安嶺西南段石質中低山丘陵區、南部燕山北麓山地丘陵區、東部西遼河上游平原區、西部高原區。赤峰市除周圍一些大山外,市內還有紅山、馬鞍山、罕山等,這些山有著著名的古跡、動人的傳說和秀麗的景色,現都已開發為旅遊區,各山之間均有隘口,可通四鄰。赤峰市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最高氣溫11.6℃,年平均最低氣溫-1.8℃,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0~7℃。全市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由西北向東南遞增,南北溫差為9℃。年日照時數為2800~3100小時,光能總輻射量為5700~6100焦耳/平方米;絕大部分地區有效積溫為1800~3000℃;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81毫米,蒸發量達2000~2300毫米;降水70%集中於6—7月份,雨熱同季;年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
『叄』 赤峰的特點
赤峰市地處內蒙古東南部,位於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西拉木倫河南北與老哈河流域廣大地區,是內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遼寧平原的截接復合部位,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呈三面環山、西高東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徵。赤峰市地形地貌情況復雜多樣,層巒疊嶂、丘陵起伏、峽谷相間、溝壑縱橫。
1、地形特點
赤峰市地處內蒙古東南部,位於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西拉木倫河南北與老哈河流域廣大地區,是內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遼寧平原的截接復合部位,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構造,呈三面環山、西高東低、多山多丘陵的地貌特徵。赤峰市地形地貌情況復雜多樣,層巒疊嶂,丘陵起伏,峽谷相間,溝壑縱橫,只有小塊山間平地和沿河沖積平原,結構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自然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川地、平地交錯分布。
2、氣候特點
赤峰市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0-7℃,全市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由西北向東南遞增。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381毫米,大部地區為350-450毫米。由於受地形和季風影響,降水量分布趨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全市各地日照時數多在2800-3100小時。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雪少風多。春季升溫快,乾旱多風。夏季短促,雨量集中。秋季氣溫下降快,霜凍來臨早,多晴朗天氣。
3、自然資源特點
赤峰市地形、氣候以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性決定了植被類型的多樣性,赤峰市處於華北、東北以及蒙古植物區系的交接地帶,各植物區系在市境內相互滲入,植被成分復雜,又具有一定的過渡性。主要植被類型可劃分森林、灌叢草原、草甸草原、乾草原、草甸、沼澤、沙生等植被。赤峰南部地區多華北植物種類,東部多東北植物種類,北部多為大興安嶺植物種類。由於赤峰地理位置獨特,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全市共有野生植物1863種,其中586種植物具有野生葯用價值、739種植物具有飼用價值。
『肆』 赤峰市屬於哪個省
赤峰市屬於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內蒙古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朝陽接壤,西南與承德毗鄰,東部與通遼相連,西北與錫林郭勒盟交界。赤峰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市總面積90021平方千米,下轄3區7旗2縣。
赤峰市的發展:
近年來,赤峰市率先探索公路建設市場化融資發展之路。不斷加大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中心城區「一環五射」,整體成網、區域成環的「六橫八縱」公路網主骨架已基本建成,打通了進京達海、連接周邊省市和資源富集區的快捷通道,基本實現了與東北、華北高速公路網的順暢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