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熱帶地理是什麼期刊

熱帶地理是什麼期刊

發布時間:2023-01-03 14:46:22

㈠ 華南師范大學里的地理系好嗎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現為地理科學學院)在該學科領域還算不錯,但是,地理學科多年來都是冷門。
一本。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概況
地理科學學院是1951年11月在廣東省國立文理學院地理系的基礎上組建的。廣東省國立文理學院地理系的前身是1933年的勷勤大學博地系,1952年全國高等院系調整時,南昌大學地理系、湖南大學經濟地理專業相繼並入,成立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至2004年12月成立地理科學學院。我院的發展傾注了以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輩學者的心血,他們在諸如「丹霞地貌」概念的提出、珠江三角洲發育的歷史過程、華南沿海風沙地貌的發育、珠三角海岸地貌、廣東農業區劃、中國區域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輝煌的成果。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院教師在環境及其演變、全球變化及其區域響應、海岸地貌的發育與管理、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植被生態等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究,發表了大量教學和科研論文與著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建國50多年以來,我院為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地區,培養了大量地理教育與科學研究人才,目前已累積畢業各種層次學生5000餘人,他們當中大多數目前都在各自戰線上成為業務骨幹。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現有教職工45人,專職教師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講師17人,高級實驗師1人,副研究館員1人。教師中獲博士學位的有15人,獲碩士學位有9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3人。我院有2人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自2002年以來,我院有2人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人獲得省、部級先進教師稱號,1人獲得「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出版教材及教學用書6部;在科學研究方面,我院教師共主持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研究專題)、教育部「霍英東」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研究課題達20餘項,各級橫向課題30餘項。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刊物收錄8篇,被EI收錄1篇,國內核心期刊60餘篇。出版著作近20部。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列第二)。在某些領域,如李保生教授、周尚哲教授在華南熱帶、亞熱帶風塵堆積環境意義、季風亞洲第四紀古冰川與環境演變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學院一直貫徹、實行多層次形式辦學和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培養了大量各種層次的地理學人才。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現擁有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點和自然地理專業、人文地理專業碩士點以及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3個本科專業和房地產經營與土地管理專科專業,同時在繼續教育如教育碩士、函授本科、夜大專科等方面,近年來也有較大發展。其中,地理科學本科專業2003年獲得「廣東省名牌專業」稱號;2003年「自然地理學」獲批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

地理科學(師范)專業主要側重於培養地理教育人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主要培養能在資源、環境、規劃、旅遊、交通等相關部門、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信息技術企業與軟體公司進行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工程、技術開發和決策與土地管理的綜合人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主要培養能在資源、環境、國土、經濟、旅遊、交通、房地產等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規劃管理、決策咨詢、相關政策法規研究工作的綜合型人才;房地產經營與土地管理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城市開發建設和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學院現有各類在冊學生近千名;擁有激光粒度儀、原子吸收元素分析儀、陰離子分析儀及全站儀、彩噴繪圖儀、掃描儀、數字經緯儀等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各類中英文藏書12萬冊,期刊220種。

我院建立有完整的教學和科研組織,確保教學、科研的順利進行。現設有三個系:地理科學系、地理信息科學系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系。另設有熱帶地貌研究室、旅遊研究所、區域和城鎮規劃研究中心、歷史地理研究室、港澳研究室和熱帶地理研究室等科研機構,以及自然地理、區域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地圖遙感函授教學法、地質地貌等5個教研室和導游培訓中心。本院主編、出版的專業學術期刊《熱帶地貌》面向全國發行。

我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專業課程全部達到了合格課程標准。其中中國經濟地理、中國自然地理被評為省級重點課程。在科研方面,突出地貌與環境變遷、自然災害防治對策、GIS研究、城市與區域經濟開發、城市生態與生態旅遊等方向的研究。在教學方面,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和師德教育,大力改善教學環境,增建新的多媒體教室,全系教學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應用地理方面,我院教師結合廣東省實際情況,為社會服務,先後在旅遊規劃、經濟發展戰略、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獲得了較多的橫向科研項目。此外,在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區域城市經濟開發等方面都有了開創性的研究,已積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已在茁壯成長。

具有悠久歷史的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正煥發著青春,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研究型地理學科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邁進。在未來歲月中,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會更加努力地將地理學教育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地理學人才。我們的目標是:立足廣東,面向華南;立足當前,面向未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發揮我院優勢,突出我院特色,把我院辦成國家在華南地區地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成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的地理教育與科研單位。新起點、新氣象、兼容並蓄、團結拼搏,全院教職員工願為我國地理科學事業添磚加瓦。

㈡ 求土地方面的期刊一覽表

好點的期刊鑒別方法就是:創刊歷史悠久,影響力大,晉升職稱的時候認可就可以了。

㈢ 《熱帶地理》期刊怎樣

刊物很好,氣象 地理 的專業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很高,對文章質量要求也高
刊名: 熱帶地理
Tropical Geography
主辦: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周期: 雙月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1-5221
CN: 44-1209/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熱帶地理
創刊時間:1980
復合影響因子:1.043
綜合影響因子:0.631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㈣ 熱帶地理的簡介

1980年創刊,2007年始為雙月刊(逢單月30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報道具有熱帶亞熱帶地域特色的地理學高水平原創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相鄰或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論文、前沿動態、研究進展、社會熱點等。
期刊信息
主編:黃光慶
主任:李小玲
地址: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大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㈤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學院簡介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的前身史地系伴隨西南師范大學建校而誕生,是學校開辦最早、培養人才最多的系科之一。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同意將原國立女子師范學院與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合並,更名為西南師范學院。這兩個學院的史地系合並為西南師范學院史地系,1952年10月13日,教育部批准將史地系分為歷史系和地理系。從此,西南地區高等院校第一個地理系在西南師范學院成立。1995年地理系經學校批准更名為「城鎮與資源環境科學系」,99年3月升格為學院,名稱定為「資源環境科學學院」。2005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西南師范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並成立西南大學,2006年3月「資源環境科學學院」更名為「地理科學學院」。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儀器先進,圖書資料齊全,是國家在西南地區培養高校、中學地理師資和從事自然地理、第四紀地質、區域地理、城鎮規劃、土地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開發與資源環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等方面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院教職工8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教授13名、雙聘教授2名,副教授27名,講師及助教21名、教輔行政人員2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6名(含2名雙聘教授),碩士生導師33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名、碩士學位的23名,博、碩士學位人數佔主講教師比例的92%。學院現有各類在讀學生1800餘人,其中博士生16人,碩士生313人;擁有同位素質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激光粒度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數字化儀、激光測距儀、數字經緯儀等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各類中英文藏書1.3萬冊、期刊330餘種。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下設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與工程、教師教育系四個系;已有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然地理學博士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第四紀地質學、區域經濟學、土地資源管理六個碩士點和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被列為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學科和地理學重慶市省級重點學科;現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擁有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岩溶環境三個實驗室以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亞熱帶生物地理、西亞地理、區域經濟、國土資源等研究所;我院科學研究涉及岩溶環境與石漠化治理、區域自然地理、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與規劃、自然區劃、亞熱帶地理、城市地理、災害防治、環境保護、地圖編制、志書編撰、西亞地理、地理教育改革等領域,為我院教學、學科建設、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㈥ 熱帶地理這個雜志是什麼級別

《熱帶地理》是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華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地理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㈦ 第一志願西南大學,不知道地理科學類專業怎麼樣

閆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副市長。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學任教。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地理科學》(英文版)、《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規劃師》、《現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等雜志編委。兼任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閆小培從事城市地理、地理專業英語和城市發展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任負責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被列為中山大學和廣東省重點建設課程。閆小培從事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香港合作項目2項,主持地方政府委託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自1990年以來,已在《地理學報》、《地理科學》、《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地理學報》英文版)、《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熱帶地理》、《中山大學學報》、《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城市研究》、《城市》、《UrbanGeography》(美國)、《GeoJournal》(德國)、《JournalofGeographyEcation》(韓國)等國內外主要地理和規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本。閆小培曾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中山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政協優秀提案獎、中山大學地學院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周介銘:男,1956年5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漢族,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校長。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1985年在蘭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西北民族學院民族貿易系任教師,1985-1990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97-2003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四川師范大學校長。周介銘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在國土規劃與整治,土地資源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擔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廳及各級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課題。他主持和承擔的《成都市國土總體規劃》項目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主持和承擔的《都江堰市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研究》項目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主持和承擔的《AUTOPLY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調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他主持和承擔的項目還多次獲得國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並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除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外,他還出版了3本專著,並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周介銘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先後兩次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是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的學術帶頭人,招收資源評價方向的研究生。周介銘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四川省地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土地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國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副會長,並於1998年起連續兩屆受聘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王一鳴:副院長,研究員,博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9年7月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和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歷任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院長助理。2001年1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兼任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所長。2005年2月任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院日常工作。主要著作: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研究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研究主要學術論文:西部大開發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先導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領導幹部宏觀經濟管理知識讀本「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許炯心: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8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1977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此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蘭國際地學與航測學院進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現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研究》編委,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編委、(IE索引刊物)編委。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蝕產沙和河流泥沙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科研業績:共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4部(含合著)。代表性學術著作:1.1996,中國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科學出版社。2.1997,河型對含沙量空間變異的響應及其臨界現象,中國科學,Vol.27,No.6,548-553.承擔項目情況: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973項目、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及領域前沿項目等共20餘項。獲獎情況: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錢樂祥,教授,博士,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7年於華東師大博士畢業,主要從事GIS與遙感應用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廣州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兼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通訊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兼職。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出版《地球信息科學引論》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各種獎勵20餘項,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發表的學術論文:1.QianLexiang,CuiHaishanandChangJie..Pedosphere,2006,16(6),SCI;2.錢樂祥,丁聖彥.珠江三角洲土地覆蓋變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地理學報,2005,60(5);3.錢樂祥等.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觀敏感性綜合評估.生態學報,2002,22(1);4.錢樂祥等.GIS支持的土壤貧瘠化區域分異研究.地理科學,2002,22(1);5.錢樂祥,丁聖彥,許叔明.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類型區的景觀空間結構對比分析.地理科學,2003,23(5)。邱道持:男,漢族,重慶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間,1985年至1987年曾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在校工作期間,先後擔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師范大學科技處處長、教育部西南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國土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常委。2001年10月調任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邱道持同志多年從事地理教育和國土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任務書編號:2001BA604A02)以及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重慶市土地定級估價等30多項科研課題。在《中國土地科學》、《自然資源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政治地理》、《綜合自然地理學》、《重慶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學》等專著。先後獲得教育部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以及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八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6年被西南師范大學聘為教授、2000年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評選為地理學學術帶頭人。王力:男,教授,人文地理專業碩士導師,生態學專業博士導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國家遙感中心參加ARC/INFO專業培訓。主要研究領域: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主持「重慶黔江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悅來鎮城鎮總體規劃」、「永川生態經濟綜合發展規劃」等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吳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廣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團達縣工作隊隊長。1992年1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1997年1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1997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1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書記、黨組書記。2003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任重慶市北碚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2005年任北碚區區長,2007年任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譚凈: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7月擔任助教,1991年7月任講師,1995年10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2004年6月調致公黨重慶市委,歷任副秘書長兼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副主委兼秘書長。在校期間,主講過《中國經濟地理》、《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土地估價理論》、《中國地理》、《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等本科專業課和《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區域經濟學》等研究生班課程。1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多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曾參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經濟地理」、「川南國土規劃」、「合江縣農業資源開發重點項目技術經濟研究」、「長江上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總體戰略研究」、「歇馬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長江水天城總體規劃和土地估價與預測」、「石柱縣悅來鎮、下路鎮城鎮總體規劃」、「九龍坡西部九鎮城鎮體系規劃」、「三峽移民與發展」等科研課題。其中1項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評為重慶市社科三等獎。參編的著作2部,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羅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於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同年就讀地理系區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1991年獲理學碩士。1998年韓國韓南大學進修宏觀經濟學;1999年重慶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先後任重慶市計委(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技術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兼任重慶市區縣經濟發展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2006年12月至今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分管發展規劃、財政金融、高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等方面工作,兼任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學會副理事長。實踐經驗豐富,是重慶市「十五」計劃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專題規劃的制定者之一,重慶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體功能區、川渝合作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理論功底扎實,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

㈧ 廣東財經大學旅遊學院導師劉少和介紹

【個人簡介】

劉少和,1970年01月生,湖南永州人,男,在讀暨南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商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研究興趣為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轉型與升級、旅遊戰略管理、體驗教育,主講《區域旅遊開發研究》、《旅遊業案例研究》(研究生),《旅遊管理專業導論》、《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旅遊規劃策劃》、《旅遊市場營銷》、《旅遊經濟學》、《旅遊文化學》、《嶺南文化地理》(本科)等課程,教學效果優良,教學評價均在90分以上,為學校旅遊管理省級重點扶持學科骨幹梯隊人員之一,A崗重點骨幹教師之一,第5批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之一。

1991年6月畢業於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獲學士學位;2001年6月畢業於廣西師范大學社會文化與旅遊學院,獲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文化與民俗旅遊;2002.9—2004.7,進修於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班;2007.9—2008.7,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10.9-?,就讀於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旅遊開發與管理。2002年9月晉升為旅遊管理專業講師;2005年12月晉升為旅遊管理專業副教授。

自2001年6月碩士畢業以來,本人以獨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旅遊學刊》、《人文地理》、《地域研究與開發》、《思想戰線》、《社會科學家》、《熱帶地理》、《旅遊論壇》、《商業研究》,以及《中國旅遊報.理論版》等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副主編教材2部(07、08年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參編教材5部;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1項、校級項目2項,參與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1項;主持橫向項目2項,參與橫向項目20多項;獲2007-2008年度省哲學社科三等獎1項(排名第2)。

【學習經歷】

1.2010.9—?,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讀博,研究方向:旅遊開發與管理,導師:梁明珠教授、系主任。

2.2007.9—2008.7,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旅遊社會學,導師:王寧教授。

3.2002.9—2004.7,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班。

4.1998.9—2001.6,廣西師范大學社會文化與旅遊學院讀碩,研究方向:文化與民俗旅遊,導師:周作明教授(現為福建武夷學院旅遊系主任、教授)。

5.1987.9—1991.6,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讀本,導師:左雙文教授(現為華南師大歷史系教授、副院長)。

一、科研與教研項目

(一)縱向

【國家級】

1.參與國家社科項目(No.09BSH040):《和諧休閑文化與文明生活風尚建設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2009.6-2011.6)。

2.主持國家社科項目(No.12BJY124):《城市休閑文化消費主導下旅遊轉型升級路徑及其綜合改革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2012.6-2014.6)。

【省部級】

1.第2參與廣東省社會發展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03C2851):《廣東山區生態旅遊資源信息系統及其關鍵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廳(2004.01—2008.9)。

2.第2參與廣東省社會發展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08B060600016):《嶺南水文化的演變、旅遊價值及其創新開發模式和關鍵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廳(2008.12-?)。

3.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GD10CGL02):《旅遊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動力機制及其綜合配套改革研究》,2010.11-2012.12,4萬。

【市級】

1.第2參與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Y08):《基於城市幸福指數提升的廣州市休閑遊憩業發展研究》,2011.6-2012.6,1萬。

【校級】

1.主持廣東商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04XB79009):《都市休閑文化及其建設對策——以珠三角為例》,廣東商學院(2004.12-2007.12)。

2.主持廣東商學院校級教研項目(JY2010178):《校地、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以旅遊管理專業為例》,廣東商學院(2011.3至2011.12)。

3.參與廣東商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03XB63001):《城市居民休閑生活方式及其管理對策研究》,廣東商學院(2003.12-2005.12)。

4.參與廣東商學院2006年度校級課題(06YB79007):《休閑產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機制研究——以廣州市為例》,廣東商學院(2007.1-2009.1)。

5.參與廣東商學院2006年度校級課題(06YB79008):《區域旅遊產業化及其支持政策體系研究》,廣東商學院(2007.1-2009.1)。

6.參與廣東商學院校級科研項目(07YB05):《基於亞運旅遊的嶺南文化展示與傳播研究》,廣東商學院(2007.12至2009.12)。

(二)橫向

【2012年】

1.參與主持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經貿學院《肇慶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肇慶市宣傳部(2012.3-6)。

2.參與暨南大學旅遊管理系《南沙濕地國際旅遊度假區概念規劃》,廣州南沙圍墾開發有限公司(2012.4-5)。

【2011年】

1.參與暨南大學旅遊管理系《中山市旅館業發展研究》,中山市旅遊局(2011.3-2011.12)。

2.參與主持暨南大學旅遊管理系《汕尾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5)》,汕尾市旅遊局(2011.10-2012.10)。

【2010年】

1.參與暨南大學旅遊管理系《廣佛肇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廣佛肇旅遊局(2010.8-2011.3)。

【2009年】

1.主持《梅州市客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規劃綱要(2009-2020)》,梅州市旅遊局(2009.3-2009.12),到位經費4萬。

2.主持《樂昌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9-2025)》與《樂昌峽景區旅遊開發總體規劃》,樂昌市旅遊局(2009.4-2010.12),到位經費20萬。

3.參與(第3)《梅州市梅江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9-2025)》,梅州市梅江區旅遊局(2009.5-2009.10),到位經費10萬。

4.參與(第3)《梅州市梅江區玉水村旅遊開發規劃(2009-2020)》,梅州市梅江區旅遊局(2009.6-2009.12),到位經費2萬。

5.參與(第3)《梅州市豐順縣黃花村旅遊開發規劃(2009-2020)》,梅州市豐順縣旅遊局(2009.6-2009.12),到位經費2萬。

6.參與(第3)《廣州番禺區「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修編》,廣州市番禺區旅遊局(2009.5-2009.12,到位經費10萬。

7.參與(第3)《珠海(拱北)中旅集團廣州新電視塔投標書》(2009.10-12,到位經費6萬)。

【2008年】

1.參與(第3)《廣東豐順縣富豪(音樂)溫泉度假村總體規劃》,廣東省豐順縣富豪溫泉度假村委託課題(2008.3-08.8)。

2.參與(第3)《廣州開發區會展中心運營研究》,廣州市東進新區開發區有限公司委託課題(2008.3-08.8)。

3.參與《2008年奧運效應與我國體育旅遊專業人才培養研究》,0.5萬,廣州市社會科學聯合(2006.6-2008.6)。

【2007年】

1.參與(第3)《廣東省梅縣王壽山風景區概念規劃》,廣東省梅縣旅遊局委託課題(2007.8-08.12)。

【2006年】

1.參與主持(第2)《廣東省蕉嶺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與《蕉嶺長潭旅遊區營銷策劃》,廣東蕉嶺縣旅遊局委託(2006.12-2007.12)。

【2005年】

1.參與主持(第2)《廣東省梅州市旅遊產業化發展規劃》,廣東省梅州市旅遊局委託(2005.5—2007.5),到位經費5萬。

2.參與主持(第2)《廣東省陽山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廣東省陽山縣旅遊局委託(2005.10—2006.3),到位經費8萬。

3.參與主持(第2)《廣東清新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其旅遊信息系統開發研究》,廣東省清新縣旅遊局委託(2004.12—2005.9),指導了廣東「旅遊強縣」(06年)、中國「旅遊強縣」(07年)的申報成功。

【2004年】

1.參與(第2)《廣東省九和、黃沙洞溫泉度假區開發戰略規劃》,廣東金鵝溫泉有限公司委託(2004.5-2004.8)。

2.參與(第3)《廣東省陽山縣神筆洞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廣東省陽山縣旅遊局委託(2004.5-2004.10)。

3.參與(第3)廣東省林業科技項目(粵林科函[2004]1號):《江門市林業高新技術園區旅遊總體規劃》,廣東省林業廳(2003.12—2005.06)。

【2003年】

1.參與(第4)《廣東省樂昌市三龍谷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廣東省樂昌市旅遊局委託(2002.10—2003.2)。

2.參與(第3)《廣東省韶關市十里湞江風景區總體規劃》,韶關市湞江區政府委託(2003.2—2003.5)。

二、專著與教材

(一)專著

(二)教材

1.副主編《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08年入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ISBN7-5623-2219-8),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9、10章,合計3章6萬字。

2.副主編《旅遊策劃學》(07年入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ISBN7-5623-2220-1),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08月,第6、7章,合計2章5萬字。

3.參編《休閑經營管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章,合計3萬字。

4.參編《旅遊學教程》,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08月,第8章,合計1章3萬字。

5.參編《中外民俗》第6章,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6.參編《中國民族民俗》第6章,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7.參編《旅遊應急管理》第3、6、9章,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三、獲獎

1.研究報告《廣東省梅州市旅遊產業化發展規劃(2005-2010)》獲2007-2008年度省哲學社科三等獎(排名第2)。

四、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與教研論文

【2012年】

1.劉少和,梁明珠《基於「宜居城市」建設的城市休閑遊憩系統優化升級研究》,《人文地理》(CSSCI),2012年8月8期(采稿)。

【2011年】

1.劉少和《基於休閑娛樂產業化發展的區域旅遊成長模式研究——廣東與中國「旅遊強縣」清新縣為例》,《地域研究與開發》(CSSCI),2011年4月2期。

2.LiuShao-he,LiuZhi-hong.,BasicsonResortHotel(Village)andItsservicemanagementideas

—.ManagementGuangzhou,China,June25-27,2011.TheAmericanScholarsPress.

【2010年】

1.秦學、劉少和《經濟發展是否促進休閑質量提高——以經濟發達的廣東省為例》,《旅遊學刊》(CSSCI),2010年3月3期。

2.桂拉旦、劉少和《「以旅助農」傳導機制及其政策建議》,《開發研究》(CSSCI擴張版),2010年2月1期。

3.秦學、劉少和《創新與包容:廣州市休閑發展考察》,《2010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中國首部休閑綠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5。

4.劉少和《深化旅遊綜合配套改革,促進旅遊轉型升級發展》,《中國旅遊報》2010年07月11日第11版「視野」。

5.劉少和、吳建華、桂拉旦《度假旅遊與觀光旅遊的差異及其服務主張》,第14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09.11.19-21)會議論文,論文集。

【2009年】

1.劉少和、李秀斌《大型節事的文化展示與文化傳播》,《旅遊學刊》(CSSCI),2009年3月3期。

2.劉少和《全球化、經濟社會轉型與旅遊轉型升級發展》,《旅遊學刊》(CSSCI),2009年8月8期。

3.劉少和、李秀斌《度假酒店(村)的健康體驗經營管理研究》,《旅遊論壇》(CSSCI擴張版),2009年6月3期。

4.劉少和、李秀斌《旅遊產品轉型與廣東休閑度假產品體系建設思考》,《現代鄉鎮》,2009年1-2月1期。

5.劉少和《休閑經濟:提升「軟實力」的有效途徑》,《中國旅遊報》,2009年3月27日第10版「視野」。

6.劉少和《廣東「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的制度創新思考》,《中國旅遊報》,2009年6月12日第11版「視野」。

7.劉少和《發展休閑旅遊,為城市居民減壓》,《中國旅遊報》,2009年9月4日第11版「視野」。

8.劉少和、李秀斌《基於休閑娛樂產業化的區域旅遊休閑化發展研究》,《旅遊論壇》(CSSCI擴張版),2009年10月5期。

【2008年】

1.劉少和《基於奧運旅遊平台的中華文化展示思考》,《中國旅遊報》,2008年1月25日10版「視野」。

2.劉少和《建設城市休閑文化,提升城市「軟勢力」》,《中國旅遊報》,2008年3月28日10版,2008年4月2日11版「視野」。

3.李秀斌、劉少和、張偉強《旅遊發展對縣域經濟的拉動效應分析》,《熱帶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6月3期。

4.劉少和、李秀斌、張偉強《廣東休閑度假旅遊發展模式探討》,《熱帶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7月4期。

5.劉少和、張偉強《旅遊資源的'組合評價及其結果應用》,《中國旅遊報》,2008年6月18日11版「視野」。

6.劉少和、桂拉旦《環城地理梯度背景下的旅遊休閑業空間布局結構分析—以粵港澳為例》,《社會科學家》(CSSCI),2008年05月05期。

7.劉少和、張偉強《中國區域旅遊轉型發展探討——以廣東區域旅遊轉型發展為例》,《旅遊業:推動產業升級與城市轉型—第13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8.25-29牡丹江第13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劉少和《旅遊轉型研究綜述及我國旅遊轉型發展探討》,《旅遊論壇》(CSSCI擴張版),2008年12月6期(《旅遊管理》人大復印資料轉載,2009年4期)。

9.劉少和《旅遊市場營銷需要關注旅遊消費行為研究》,《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年12月11期。

【2007年】

1.劉少和、張偉強、喬紀綱《廣東旅遊休閑業空間布局模式的構建》,《熱帶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3月2期。

2.張偉強、劉少和、李秀斌《文物建築保護和旅遊開發協調發展的實踐與思考》,《旅遊學研究》第2輯,2007年4月。

3.劉少和《奧運旅遊與文化展示》,《旅遊學刊》(CSSCI),2007年9月9期。

4.劉少和《環大珠三角城市群1-3小時遊憩圈探析》,《中國旅遊報》,2007年11月28日13版「視野」。

【2006年】

1.劉少和、桂拉旦《城鄉商旅互動發展研究》,《商業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8月15期。

2.劉少和《休閑發展趨勢及其管理對策》,《商業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9月18期。

3.劉少和《發展休閑娛樂業,創造旅遊吸引物》,《旅遊學刊》(CSSCI),2006年12月12期。

【2005年】

1.劉少和《粵港澳大珠三角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珠江經濟》,2005年02月02-03期。

2.劉少和《提高旅遊服務質量需要成熟的旅遊者》,《旅遊學刊》(CSSCI),2005年03月02期。

3.張偉強、劉少和《旅遊產品的品牌戰略研究初探》,《商業研究》(北大核心),2005年03月05期。

4.劉少和《「文化強旅」戰略構想》,《華夏文化》,2005年03月01期。

5.劉少和《「港澳游」對內地的文化效應》,《中國文化報》(2005年5月23日,文化旅遊版)。

6.劉少和《中國休閑教育發展初探》,《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7月14期。

【2004年】

1.劉少和《粵港澳大三角旅遊區建設的文化戰略》,《社會科學家》(CSSCI),2004年1月1期。

2.張偉強、陳玲、劉少和《文物建築保護與旅遊開發協調發展及其對策》,《熱帶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月2期。

3.劉少和、張偉強《廣東科技旅遊與文化旅遊的互動發展》,《廣東科技》,2004年4月4期。

4.劉少和、張偉強《文化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思想戰線》(CSSCI),2004年5月3期。

5.劉少和《現代酒店管理中的「服務鏈」模型探討》,《中外酒店》,2004年7月7期。

6.劉少和《略論「文化生態旅遊」》,《生態經濟》(CSSCI擴展版),2004年8月8期。

7.劉少和《我國農業民俗及其旅遊開發研究》,《生態旅遊理論與實踐》(論文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2003年】

1.劉少和《服務企業中「服務鏈」模型研究》,《商業研究》(北大核心期刊),2003年06月11期。

【聯系方式】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赤沙路21號(廣東商學院旅遊學院);郵編:510320

閱讀全文

與熱帶地理是什麼期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