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有些知識還可以用演示表現出來。平時練習或考試,有些知識課本上沒有明確說出,但是地圖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學生不能正確答出,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造成的。要彌補這個缺憾,就要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學的發展歷史看,是先有地圖然後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恰恰對地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調地圖的重要性,還要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減小。兩次對比觀察,引導學生得出:要治沙就得進行植被保護工作,如種草、種樹,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主動發現,所學的知識無疑是牢固難忘的。觀察一般要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先對認識事物的整體有個初步了解,並把它區分幾個組或幾個方面,然後再根據分出的各個部分進行細致的觀察,最後將各部分加以綜合,形成完整的,具體的直觀對象表象。如: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日本》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對這個國家的輪廓和范圍有一個初步的完整的認識(識圖:領土主要由四個大島及其周圍一些小島和海域組成,形狀如一張弓,而且最大的島——本州島也形如弓),然後再從緯度位置、海陸分布、鄰國等幾方面進行觀察,再得出對這個國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認識:東亞島國、我國近鄰。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講《中國行政區劃》時,著重講政區圖的用途和讀法,讓學生通過讀圖練習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和輪廓。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掛出《中國行政區》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各省區的名稱或簡稱,然後在地圖冊上,勾畫省區界線,填寫名稱,並塗上顏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將黑板上的圖片拿去讓一名學生在板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填寫各省區的名稱。通過板圖、圖片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並且能避免死記硬背,達到了練中學,學中練的目的。 地圖語言和文字語言比較,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動態變化,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基本表達方式在傳達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無法取代的。 在地圖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符號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地理規律。例如運用我國工業分布的變化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長說明我國工業的發展成就,運用我國鐵礦石、煤炭資源的分布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的布局情況及合理性,運用我國鐵路、公路、航空等的營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 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教學本身就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技能,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認識、理解、練習,再認識、再理解、再練習,最後達到熟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對每一節地理課,都要精心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四、培養繪圖能力,提高用圖水平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動手操作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引導學生繪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是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繪圖包括彩描黑白地圖的點、線、面,繪制各種分布略圖、示意圖、剖面圖、統計圖等等。自己動手繪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繪圖能力,記憶效果好,知識鞏固率高。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可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地圖知識、技能自己創繪地圖,以圖的形式表達所學的地理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為此,教師可採用以下方法加強此方面訓練。 1、「利用板圖教學」,在黑板上把本節課要出現的圖畫在黑板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圖示順序和講解同步進行,畫完講完,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上,黑板上的板圖要一目瞭然,要讓學生很快了解本節課的內容。2、「讓學生用白紙描圖」,簡單的輪廓圖、示意圖、分布圖等反應地理特徵的地圖可讓學生親手繪制。復雜的地圖可讓學生用白紙描下來,然後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業區等要素繪制在圖上。 學生是否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檢驗的標准應該是在實踐活動中是否會使用地圖。在讀圖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許多地圖實踐活動可以利用。 綜合讀圖對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綜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靈活應用圖表,形成知識體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圖,都是各種地理信息的綜合載體,從不同側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強調綜合讀圖,可以讓學生以地圖作為思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一幅圖,可以綜合體現出不同的知識點即一圖多用。在同一幅圖中,如把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高線等匯集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規律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圖來理解、記憶有關地理知識。反之,當此圖以多種角度來考查學生時,學生也能運用發散思維,舉一反三,應對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圖形表示法即一圖多變。將這些圖像結合起來,並加以轉換,可使學生全方位地獲得對地理事物的認識。讓學生熟悉日常生活用圖的內容特點和閱讀方法,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和用圖能力。五、教師的主導作用及讀圖教學的注意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想像把各種地圖形象化,再通過觀察和分析把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找出其間的相互關系,查明其他地理規律,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用圖水平。 在「讀圖法」教學中,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要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在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備圖,要精心准備好圖,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典型性強的地圖,並認真鑽研地圖的內容。2、講圖時,要善於聯系。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連貫性,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使新知識形成網路。3、在教學中,對學生正確「導讀」。「導讀」應包括:(1)識圖,掌握地圖內容;(2)設問,通過「讀圖」應思考理解的內容;(3)總結,找出圖上內容的規律性、內在聯系性等。4、一圖為主,適當選用「輔圖」,但不可喧賓奪主。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適時使用「輔圖」,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圖過多過濫,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地理教學圖像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讀圖基本程序,讀圖一般的步驟,培養學生讀圖技能。達到准確理解圖像的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目的。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並隨著讀圖能力的提高,由學生自己對這些圖像進行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從不同角度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過對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提煉出地理特徵、地理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學生逐漸轉變了學習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能力明顯提高。使由會讀一般的政區圖,到會分析比較抽象的地球運動圖、氣候圖等,讀圖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和發展。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當然,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時時注意,不斷努力,長期堅持,使學生形成看圖仔細觀察的習慣,那麼教師就可以省點心,而學生也會得到許多課本沒寫出來的知識。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的傳授融於地圖之中,使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經常化,使學生養成愛讀圖,會用圖的習慣,使地圖成為學生獲得鞏固地理知識和擴大知識面的源泉。
B. 怎樣提高學生地理教學中的讀圖識圖能力
地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內容摘要: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等各種能力的重要工具。而讀圖識圖是新課程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知識點,要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興趣,掌握讀圖識圖的基本知識,怎樣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尤為重要。
關鍵詞:培養 讀圖 識圖能力 地理教學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
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
在地理教學中
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往往表現得很差,在地圖分析、歸納地理事物方面則顯得力不從心。這也使得地理教學任務不能良好地完成。因此,教師要想教好地理,必須重視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好讀圖技能,使學生熟悉地看懂地圖,進而運用地圖。
那麼,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呢?我認為,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應貫穿在平時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結合」。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培養學生讀圖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老師要引導學生,促使他們喜愛地圖,對地圖產生興趣。為此,我適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同學閱讀地圖興趣的問題
,
如在緒言課上讓同學看地圖冊找出,亞洲在東西半
球中的哪個半球,中國在亞洲的哪一部分,中國的形狀象什麼,是否能夠找出
我們的家鄉——海南。這些簡單的查閱拉近了地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意在引
起同學們閱讀地圖的興趣。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一節後,我出示了一張等
高線地形圖,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在圖中標出爬山的路線、攀岩的路線、野炊
的地點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學生興致高漲。
此外,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
郊遊,觀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認識,促使學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圖描述聯系起來。
使同學們感到地圖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利工具,
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識和地圖結合起來,是學習地理的基
本方法之一。興趣的源泉在於知識的運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
把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
C. 教學隨筆 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它以圖象、符號、注記和色彩等形式,貯存和濃縮大量的空間、時間信息;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知識點,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它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特殊功能。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最實用同時也是不可缺少教具,如果教學中地圖運用的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鍛煉讀圖與識圖能力是地理教學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內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與識圖能力,本人談以下幾點體會和看法。 一、設計雙邊、互動的教學環節,把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 (1)以圖引文:教材中安排的「讀圖回答問題」欄目,以圖奪人,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把學生注意力引入最佳狀態,激發求知慾,啟發思維。學生在討論回答問題中,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新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如教師可以利用《我國年總太陽輻射能的分布》,引導學生分析影響地面接收太陽輻射能量強度的因素(緯度、海拔、氣候等等)。教學中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地圖外,還可以適當補充、繪制板圖,精心設計問題,巧妙地導入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圖文結合:教材上很多地圖旁邊都附有文字說明,地理圖像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圖像。圖像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掌握了圖像知識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內容,教學中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如講授礦產分布、工業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等都必須有相應的地圖,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掛圖、地圖冊、教材圖像或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像),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又如《地球的運動》中的地球公轉、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內容,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能力,而這些內容結合地圖來講或者邊講邊畫圖,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以圖替文:地理教材中有的地方直接用一幅圖來表現和說明一個問題,而不用文字敘述。如如講《中國行政區劃》時,著重講政區圖的用途和讀法,讓學生通過讀圖練習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位置和輪廓。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掛出《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各省區的名稱或簡稱,然後在地圖冊上,勾畫省區界線,填寫名稱,並塗上顏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將黑板上的圖片拿去讓一名學生在板圖中相應的位置上填寫各爭取的名稱。通過板圖、圖片的講解和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地理知識,進一步突出了地圖的重要性。 二、讀圖、填圖、繪圖、用圖訓練—-構建知識,強化能力 (1)讀圖訓練:讀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建立空間概念的重要一環。在學習地圖基礎知識之後,要將讀圖訓練貫穿圖像教學的始終,長期堅持,逐步提高。讀圖問題的設計,應緊扣主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後提示規律和成因。讀圖一般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認真讀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檢查讀圖結果,得出結論 識別圖像類型,明確讀圖目的 識別圖例,了解方向和比例尺 認真讀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檢查讀圖結果,得出結論 例如,講我國降水分布特徵,應以地圖為骨架,通過讀圖-分析-歸納的教學過程,找到答案。首先,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根據教材提出的讀圖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幾條等降水量線,用藍色筆描出後三條等降水量線。仔細觀察上述每一條線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圍,對特徵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明確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狀況及其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通過讀圖,學生不僅對我國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這種效果是文字敘述所不能比擬的。 (2)填圖訓練:對學生進行填圖訓練有利於地理知識的鞏固和地理技能的培養。因此,新大綱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填注地圖,填圖練習要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文字大小、書寫要規范,間距、位置要准確,不能隨心所欲,張冠李戴。要讓他們明白:圖上差之毫釐,實地謬以千里。 (3)繪圖訓練:繪圖訓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課堂訓練。學生要准備紙筆,根據學習內容動手動筆。學習區域地理,先畫出區域輪廓,例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國形似雄雞。然後,根據教師講授的內容,再分別把山脈、河流、礦產、鐵路等地理要素畫在輪廓圖上。講地理事物的運動和成因,如「地球的公轉」等則要求學生畫出示意圖。若能長期堅持,必將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提高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二是活動課訓練。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地理調查,收集地理素材,在教師的指導下編繪學校平面圖、家鄉交通圖、工農業生產增長(曲線或柱狀)圖或人口金字塔圖等等。 (4)用圖訓練:通過地理圖像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運用地圖、地理圖表的能力;能從地圖上查找課外閱讀、聽廣播、看電視接觸到的地名和國家並熟悉它們,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地理問題,解釋一些地理現象,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D. 如何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
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
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加強讀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閱讀地圖不僅要看清地圖上有什麼、在什麼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發現隱藏在地圖語言背後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不僅要靜態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點, 而且要動態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中的變化趨勢。這樣就充分挖掘了地圖語言的概括的、豐富的內涵。因此應不斷強化讀圖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逐步養成使用地圖的能力,使地理知識和讀圖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使學生看懂地圖,進一步分析地圖,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讀圖能力。教師也可用多圖並用的指導和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這樣能培養學生利用地圖找出各種地理對象之間相互聯系的能力。在教學時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圖,提高對各種地圖的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技能,反復練習,最終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
E.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策略
1. 重視地圖教學,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的學生對地圖很不熟悉,有些學生甚至不會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這就給其學習地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為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地理教學中,在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的同時,要向學生特別強調地圖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如何看圖,並養成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
在地圖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出表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圖的態度、用圖的技巧和藝術都會對學生形成用圖習慣和培養對地圖的興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重視教材插圖、地圖冊和教學掛圖的使用,多用圖、常用圖、用好圖,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即實現圖文轉化和文圖轉化,使學生對地圖和其他地理圖像逐漸熟悉起來。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帶好地圖,養成左圖右書、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堅持一看圖名、二看圖邊、三看圖中的順序;看地圖要有明確的目的,對於圖中的某種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延伸方向或輪廓形狀特徵,必須仔細查看並進行記憶。第三,教學中要強化填繪地圖的訓練,以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 「心理地圖」,最終在腦中分別形成一張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2. 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及析圖能力。讀圖能力的關鍵是完整而准確地獲取地理圖像中的有用地理信息,並調動相關知識對所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比,最終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或位置特徵)、變化規律、組成結構、形成原因或與其他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較順利地讀懂各種地理圖像,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有意識地設計出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讀圖,引領學生正確的讀圖方向,以免學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出現在讀圖過程中「胡思亂想」、偏離主題的現象。
F. 如何培養學生地理識圖能力實驗報告
主要是看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生都愛玩,不太喜歡死板的教學,對於地理空間想像力差,在自然地理方面,可以用地球儀來提高其想像力,多看地球儀,不但可以提高對地圖的立體感悟,還可以將很多的問題融入其中。例如:洋流、氣候、區時等等。
G. 如何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讀圖用圖能力訓練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位教育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才能激發他們 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上老師的「獨腳戲」收效甚微。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注意力不集中,還容易使學生疲憊,他們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看課外書、做小動作,甚至逃課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能力。
三、重視讀圖、識圖和填圖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大量的地理圖表,並配有地圖冊和填充圖冊。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表提出問題,分析圖表解決問題,讀圖填圖鞏固知識,養成學生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掌握地圖的「順序觀察」、「整體與局部結合觀察」、「抓住重點或特點觀察」等方法,讓學生圖文結合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採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直觀教學,就是利用掛圖、標本、模型、投影、幻燈、錄像、電影乃至電腦等媒體,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化教學媒體優化組合而成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其圖、形、聲、色吸引學生,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等優點,極大地活躍課堂教學活動,以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經過實際教學,發現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了更大的發揮,更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點,同時學生的興趣也得到極大的提升,並且在課堂上老師在解決地圖等方面更輕松更有效率。
H.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認識地圖,明確主題,科學運用
不同主題和種類的地圖有著不同的用途,初學地圖往往對此比較模糊,解決問題時常使用不正確主題或種類的地圖,例如學生在行政區圖上解決地形的問題,無法找到答案,失去學習和使用地圖的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地圖,明確地圖的主題、種類,做到合理篩選,科學運用。
中學地理學習中地圖的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1.地圖 是地表圖形的描繪,是地理信息的濃縮和直觀表達,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圖所起的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替代的。主要主題如地形圖、政區圖、山河與氣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圖、資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圖。
2.地理原理圖 用不同的符號,表達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及運動過程,如地球公轉圖、褶曲成因圖、地形雨示意圖、水循環示意圖、森林減小風速示意圖等主題地圖。
3.剖面圖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內部構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規律,如地形、地質、土壤、大氣剖面圖等。
4.地理模式圖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規律,是地理分布圖、原理圖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圖、太陽系的模式圖、風帶和氣壓帶圖、自然帶分布模式圖等。
5.地理統計圖 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與變化規律。主要形式有:柱狀圖、曲線圖、折線圖、扇形圖等幾種。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氣溫變化曲線圖、人口增長示意圖、氣溫的垂直分布圖、農業產值構成示意圖等。
6.自然景觀圖 有表示地表形態的景觀圖,如新月沙丘、風蝕蘑菇、火山等;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觀圖,如熱帶雨林的榕樹、熱帶草原的波巴布樹、合歡樹、紡錘樹等;有自然帶典型動物的景觀圖,如熱帶雨林的河馬,熱帶草原的斑馬和長頸鹿、澳大利亞的袋鼠,南美洲的大食蟻獸等;也有由自然環境、植物、動物構成的自然景觀圖;還有地質時代圖,典型生物或化石圖。
7.人文景觀圖 用以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動的圖畫,如客家民居圖、巴西狂歡節盛況圖、埃及、開羅風光圖,因紐特人生活圖,溫帶草原的蒙古包圖,坦尚尼亞的劍麻圖等。
8.地理漫畫 它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多以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為主題,提醒人們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正確處理人地關系。
二、正確讀圖,理性析圖,優化策略
(一)學生掌握讀圖與析圖的一般程序是培養識圖能力的基礎
1.弄清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
這是讀圖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的距離在腦海中產生實際概念;圖上方向的正確認識才能保證用圖的正確性;圖例注記的理解才能保證所讀的地理事物名稱的正確,也幫助在地圖上迅速找到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讀圖順利和正確。
2.明確要素,引導讀圖
一幅地圖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講述「北印度洋季風環流的成因」,先讓學生觀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亞地區冬、夏季風的風向,進一步引導分析兩要素之間的關系,季風環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確定目標,引發讀圖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重要一環。因此,制訂適當的讀圖目標,讓學生思索,能激發求知慾,調動積極性。如:「中國的交通業」中,主要鐵路干線及鐵路樞紐,名稱多,記憶難,可確定起點和目的地,讓學生設置幾條旅遊路線,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掌握讀圖與析圖的典型方法是提高識圖能力的保障
1.形狀觀察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形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徵,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徵把圖形記住。如黃河的幹流形狀象漢字「幾」字、義大利的輪廓象長筒靴……,這些方法能幫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有關圖形,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良好基礎。
2.重點突破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出圖中的重點與關鍵點,並把它牢記,這些關鍵點,往往成為今後讀圖析圖的「切入點」。
3.對比歸納法
某些地理圖有著明顯的相似性,如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等統計圖,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作比較,「同中求異、異中尋同」,歸納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大類圖的識圖技巧。
4.點、線、面結合法
有些圖必須從點(港口、礦產地、城市等)、線(山脈、河流、鐵路線等)、面(國家、省區、自然帶等)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幫助記憶和判讀。
5.暗示地圖填注法
讓學生在暗示地圖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脈、礦產、鐵路等名稱,是提高學生讀圖、填圖能力的良好方法,不僅可幫助學生記憶地理分布知識,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6.簡圖繪製法
引導學生繪制有關教學用圖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指導學生繪制有關簡圖,如世界海陸分布略圖、山河分布示意圖、地理成因圖、等壓線圖、統計圖等。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制簡圖,能加深對所繪圖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對掌握一些繪圖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實踐價值。
三、抓住關鍵,精心培養,提升能力
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圖能力,除了上述策略以外,在教學實踐中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應貫穿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即一方面用圖使文字具體化與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圖上內容規律化與系統化,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
2.要培養學生養成經常讀圖和用圖分析問題的習慣和對地圖的興趣。培養學生看圖用圖的習慣這是關鍵,而興趣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用圖的動力。教師的態度、技巧和藝術都對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3.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地圖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表達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時可先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很容易看出: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為什麼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呢?這時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響大?同學們各抒己見,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這時可讓學生回顧五帶分布圖,得出人口稠密區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回顧地形圖觀察出大部分位於平原廣闊的近海地區。也可與耕地分布圖比較,得出人口稠密區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區。各要素明了後再綜合總結不難得出:人口稠密區是自然條件好的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適時引導學生得出,這些地區農業發達,工業、交通、城市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區。這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地圖,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使用地圖努力學習。
4.正確認識學生初步利用地圖的困難性,注意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中學生學習地理又都是從整體開始的,學習難度大,地理知識難以在腦海里形成整體印象,不易整體把握。地圖就是表示一個區域內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側面,把地圖上標明的事物在大腦中復活成鮮明的形象較困難,學生不易整體把握。其次,地圖是對客觀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與繪畫不同,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圓圈表示等。再者學生在復雜的地圖上無法正確判讀注記,使地理事物無法迅速正確找到,或錯誤的讀取地理事物的注記。因此,地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地圖使用才能順利,地理課可才能學好。
5.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即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展。初一學生著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讀圖與填圖能力,初二學生還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繪圖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樹立起信心。
I.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讀圖能力
【熱點導讀】: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新形式下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 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 更多精品文章來源自 3 e 教育網 縱觀現在初中地理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革,在原有的文字敘述之上,加上了很多的圖表。這一改革表明在初中的教學中應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圖表是地理這門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圖可以作為一個媒介幫助我們理解初中地理知識。這包括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地理特徵以及人口、交通、資源等情況。但是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讀圖能力,圖表的展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們帶來幫助,反而理解地圖成為他們的負擔和壓力,導致他們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總結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對解決這一問題有所幫助。
一、循序漸進
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不斷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地圖,對於剛剛觸及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對於專業地圖(比如等高線圖)理解更為吃力。所以讀圖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對讀圖能力的訓練應當貫穿於每一節地理課堂當中,有耐心地從基礎開始教學。在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中最基本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地圖「三要素」。即地圖比例尺、方向坐標以及圖例。
在教學中學生清楚扎實掌握比例尺、方向、圖例的基礎後,方能繼續深入地理解地圖的內涵。在這一基本訓練之上,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幫助學生提高對地圖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清地圖的類型。這其中包括地圖、地理原理圖、剖面圖、統計圖、景觀圖等各種類型,經常展示不同種類的地圖,通過這種經常性的訓練,使學生慢慢地就能夠區別每種地圖不同的特點、性質以及各自不同的讀圖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二、引導看圖
初中生對於圖表有陌生感,很多學生拿到圖表之後甚至不知道從何入手,圖表繁雜的表現形式和數字經常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這是初中生普看圖的通病。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圖。比如教導學生在拿到地圖的時候先看圖表名稱,了解圖表所要展示的內容。在這基礎之上,利用地圖三要素找到圖表中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確他們的性質和概念,對他們進行分類。再結合所學知識把圖表中的事物所表達的信息進行文字化概括,最後依靠文字進行分析判斷。通過這種教學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讓學生面對地圖的時候不再感覺到無所適從,讓其明白了自己拿到地圖後,該干什麼,該想什麼,該做什麼。
三、培養感情
由於讀圖的復雜性,很多學生對此感到壓力很大。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圖表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所起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世界地圖》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感覺記憶各個大洲、大洋的輪廓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增加這節課的趣味性,可以展開一個繪畫競賽,主題就是描繪各大洲大洋的形狀,並要展開豐富聯想,利用大洲大洋的輪廓再進行創作性的繪畫。 比如中國的疆域輪廓可以指引學生記憶成一隻大公雞,或是一個穿著紗裙的美少女戰士。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會對這一知識點產生深刻的記憶,有助於學生利用世界地形地貌分析各大洲出現的各種地理現象的原因。
四、貫穿教學
對於讀圖能力訓練並不能脫離課堂,只要求學生一味地自我理解。教師應當把提高學生讀圖能力作為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貫穿於課堂教學當中。
一方面通過圖表的展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理解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做到圖文並茂,將地理知識轉化成形象的地理第二語言。
例如教師在講解《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一課時,在介紹當地地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先展示一部分當地居民生活的真實圖片或視頻,以及當地的自然景觀和地貌圖片,給學生一個形象化的認識,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起學生對這一地區的興趣。之後將這一地區的自然山川景觀圖片抽象化,向學生展示地形圖和農牧業分布圖等地理情況,這時候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結合書本知識,講解圖片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濃厚興趣。
五、補充訓練
在課堂教學和平時訓練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因為種種原因,影響讀圖、識圖能力。教師不能對這部分學生喪失耐心,對於這類學生,老師在積極鼓勵的基礎上要對其進行一系列的讀圖能力補充訓練。比如和他們一起用趣味形象的生動的圖形記憶法來區分各大洲、大洋的輪廓;進行一系列的填圖訓練,或是裁剪一些簡易地圖。
總之,地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視。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單純的背誦地理知識以應付考試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於學生地理學習,無法激發起學生興趣,又不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教師必須重視地理圖表的教學,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更多精品文章來源自 3 e 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