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中國古代地域劃分
河北,河南,淮南,江南,嶺南,山南,劍南,河東,關中,隴西。
㈡ 中國古代的地域劃分有哪些大的區域
我國傳說中上古行政區劃分是「九州」,相傳是夏禹根據山川形式所化分的。
根據《尚書*禹貢》中的記載,名稱是: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而後世說法不一,如《呂氏春秋》中的記載是: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
為冀,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
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把
九州的疆域區劃與當時的諸侯國境界對應起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鑒於東周諸侯混混亂局面,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最初設叄拾陸郡,後增至肆拾余縣。郡下設縣,一個郡管轄的縣數不等,或十幾個
縣或貳、叄十個縣。後漢承秦制,實行分封和郡縣並存的制度(郡國並行制)。國
是與郡平行的諸侯封地。郡國下又設有縣、邑、道等。漢武帝建立拾叄州制,由州
統郡國,但州只是監察區的劃分。後到東漢中期才演變為行政區劃。
三國時期基本上與東漢相同,分為益州、交州、幽州、 並州 、涼州 、青州 、
冀州、 兗州 、徐州、司州 、雍州 、豫州 、揚州 、荊州 、西域長史府 。
魏實行州、郡、縣叄級制。後西晉設貳拾壹州。南北朝後期州數猛增,轄區大為縮
小,郡如同虛設。隋初,有貳佰肆拾壹州,隋文帝撤消郡制,只保留州縣貳級,後
隋煬帝有以郡代州,實行郡縣制。唐初又恢復了州,後玄宗又改州為郡,後又跟改
回來。從此,郡不再作為行政區的建制存在。唐代在州縣上還設有監察性的道。太
宗時分為十道,玄宗十更改為拾伍道。
3
安史之亂以後,一個節渡使管幾個州,其轄區也叫道,由此演變為了個州縣以
上的行政單位。唐代還實行諸府制,邊疆設都護府,重要地設都督府,京都所在設
府尹。唐後期基本上是道、州府、縣叄級制。
北宋初期沿用唐制,分為拾叄道,後改名為路太宗時分為拾伍路:京東、京西、河
北、河東、淮西、淮南、江南、湖北、湖南、兩浙、福建、西川、陝西、廣東、廣
西;南宋時分為拾陸路。在路下面設州一級的建制,包括州、府、軍、監肆種。
4
元代實行中書省河行中書省的行政區體制。英宗時將全國劃分為相當於中央政
府的中書省和派出機構行中書省。中書省稱「腹里」,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共有十一個即:嶺北、遼陽、山西甘肅、河南江北、江浙、
江西、湖廣、雲南、四川、征東;下面設路、州、府、縣。明初沿用元的行省制,
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但性質上沒有差別。地方行政劃分為兩直隸,十三布證使司
,九變。在內地,布證使司下為府,府下為州,州下為縣。(兩直隸:北直隸為今
天的河北,北京;南直隸為今江蘇、安徽。十三布證使司:浙江、江西、湖廣、雲
南、四川、貴州、山東、山西、河南、福建、廣東、廣西、湖廣。九邊:遼東、薊
州、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寧夏、甘肅。)
5
清朝: 清朝初期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其餘沿用明制。康熙又時改為行省制度,
全國劃為十八省:四川、浙江、江西、江蘇、安徽、雲南、貴州、山東、山西、河
南、直隸、陝西、甘肅、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光緒時又增設新疆、奉
天、吉林、黑龍江、台灣。共有二十三省。省下面設府和直隸州,其下設廳、州、
縣。並在甘肅等五省少數民族地區設土司,相當於縣。內、外蒙古、青海、西藏設
四藩部。內、外蒙古下設盟,盟下設旗。
㈢ 中國古代分為的九州分別是現在的哪些地方,具體位置在哪
相傳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大地劃分為九州,並以九州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來象徵著中華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謂的九州分別指的是哪幾個州呢?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梁州包括重慶、成都、雲南和西藏等地。最後一個就是雍州,雍州是主要為位置是西北方,歷史上關於這里的記載比較少,不過這里的荒漠、沙場倒是引起了眾多文人騷客寫詩的素材,這里也是邊疆之地,有不少的將領也嚮往這里的沙場,肆意人生。
㈣ 古代的地理位置是誰先發現就屬於誰的嗎
先發現的具有先佔領權。
地理位置一般是用來描述地理事物時間和空間關系。
它根據人們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對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從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時空屬性和相關特徵。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對性和絕對性,一般分為絕對地理位置和相對地理位置。相對地理位置是以其參考點的周圍事物進行確定。而絕對地理位置是以整個地球為參考系,以經緯度為度量標准。地球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經緯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質來分,可劃分為經濟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㈤ 中國的南北方在古代是怎樣劃分的
區分中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在歷史上存在兩種說法:
1、以秦嶺、淮河為界分南北。這是因為淮河是中國境內最南的一條在冬天會凍結的河流。
2、明清時期,不少學者主張以長江作為區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兩個說法各有根據,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徵為重,後者以人文地理因素為重。從地理和一般意義上常指第一種分界方法。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即現在的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提出。「北嶺淮水」這條線,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一直到陝西安康,長約上千公里寬約數十公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條線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分界帶。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分界線兩邊的氣候差異大,主要意義是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當地民居建築起著參考作用。
從氣候特點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春秋》說明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以淮河一線為南北方分界線了。
㈥ 古代地域是怎麼劃分的 比如州 府 縣 郡 是怎麼排的 越詳細越好 寫的越多越好
州:西漢景帝時,郡守改稱為太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歷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時期,新增州漸多。郡之轄境縮小,郡守權為州刺史所奪,州郡區別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廢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土空前廣袤,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來,隨著邊境的開發和郡治調整,增至四十餘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
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務是治理民眾,管理政財、司法、獄訟和兵役。郡守通過每年的考核和平時的檢查,對縣令、縣長的工作進行考察。
府: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 州=郡>府>縣
㈦ 我國古代東西南北是怎麼劃分的
東西南北不過是一個方向的概念,你可以叫他東,也可以叫east,這只是一個稱呼,方便辨別位置的。
當然要確定方向,必須要有參照物,確定了一個方向,其他的方向就對應出現了。比如你生活在一個村子,你可以把村子前邊的一座山,確定為東,也可以把村子後邊的一條河確定為東,這都可以,這就是參照物的關系,但這樣的參照物,只是在小范圍內適用。你離開了村莊的范圍,看不到山河了,就找不到東西南北了。
所以要想在大范圍內找到東西南北,那麼必須要有一種在大范圍內都可以作為參照的參照物,這就是星相,比如太陽始終在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比如北極星一直在北方,確認這個就知道了,所以世界各地確定的大方向,東西南北雖然叫法不同,但大體都是一樣的,是因為大家選用的都是天體作為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