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是實證主義地理學

什麼是實證主義地理學

發布時間:2023-01-05 17:28:31

❶ 科學主義與實證主義的區別(從地理學角度)

當然是前者包括後者。學地理方面的知道,首先把地圖背下來,培養好興趣,象我哥一個記憶能力差的人只因愛好地理能把全世界的主要河,首都,主要城,山等等的全背下來。理論的學習是離不開對地圖的理解的。

❷ 在人文地理學中 請舉例說明,經驗主義與實證主義方法的異同

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傾右傾都是照搬蘇聯模式,屬於經驗主義
後期經歷改革開放之後,研究出了中國式的馬列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就屬於實證主義
相同點,都是參照原有的理論進行實踐
不同點,經驗主義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實證主義是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進後實施

❸ 什麼叫做實證主義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又稱實證哲學。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創始人為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國的J.S.密爾和H.斯賓塞。其形成標志為1830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實證哲學教程》。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稱為老實證主義,20世紀盛極一時的邏輯實證主義稱為新實證主義。實證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將哲學的任務歸結為現象研究,以現象論觀點為出發點,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處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並力圖將哲學溶解於科學之中。實證主義不僅對哲學而且對整個社會科學均發生了深刻影響,孔德所創立的實證主義社會學,在其後的一個半世紀是西方社會學的主流。

❹ 什麼是實證主義啊

實證主義(Positivism)一種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的西方哲學流派.實證主義作為經驗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在這之前,I.牛頓D.休謨的經驗論已涉及實證問題,而且19世紀初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H.聖西門最初使用「實證主義」一詞.但嚴格地講,實證主義的創始人是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A.孔德.從1830年開始,孔德陸續刊布其六卷本《實證哲學教程》,標志著實證主義的形成.
按照孔德的觀點,實證主義從廣義上說是由哲學和政治體系構成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一個龐大體系的目的;狹義地說,實證主義即是孔德創立的實證哲學.孔德認為,人類歷史經歷了從迷信或玄學到科學的過程.當社會由科學家管理時,人們進入了現實的階段.科學本身是關於描述、推論和控制和問題;科學家從觀察到的一些事件著手,通過描述,精確地推斷出自然規律的規則,一旦那些規則被掌握,便可以反過來推測這些事件.最後,當目標為描述和推斷所操縱時,科學規則便對自然的可能性作出了控制.所以,真正的科學家應該把可以觀察到的事件作為參考實體,而對那些無法觀察到的事件避免作出為什麼發生的解釋.如果對無法觀察到的事件進行解釋,那就可能使人回復到宗教或形而上學的迷信壽為,這是與實證主義背道而馳的.
後來,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對孔德的實證哲學加以修訂,剔除了一種認識論的教條,提倡一種新的科學哲學體系,出現了馬赫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E.馬赫認為,真正的科學是一種精細的現象學,即某人感覺的精確描述,包括這個人從那裡發現的一些規律.他反對把原子引入物理學和化學,並以一個實證主義者的口吻說:「你究竟看到了它嗎?」到了20世紀,實證主義與B.羅素和A.N.懷特海的基礎數學相結合,成為維也納邏輯實證主我學派.所以,歷史上把實證主義分為兩種:早期的實證主義稱為老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又稱新實證主義.自孔德時代以來,實證主義者已分級對各學科加以組織.從最古老和最基礎的物理學到社會科學,每門科學都被認為可以還原到次一級水平,這樣幾乎所有科學都是物理學的分支.
實證主義有下述幾種基本特徵:(1)以現象論的觀點為出發點.現象即實在,是有用的、確定的、精確的、有機的和相對的,與現象的這些屬性相對應,「實證」一詞也具有同樣的意義,一切知識都是對這些現象的共存和相繼的描述.實證主義者把現象當作一切認識的根源,要求科學知識是「實證的」.(2)對經驗進行現象主義解釋,主張從經驗出發,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強調經驗上的實證對科學理論的重要性.(3)把處理哲學和科學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帶有一定程度的科學至上和科學萬能傾向.實證主義者認為,唯有確實根據的知識者是科學的;科學即實證知識,它是人類認識發展的最高階段;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及社會大辯論況都要靠實證的科學方法;科學和科學方法使哲學也成為實證的.
在心理學領域,實證主義已影響到行為主義.C.赫爾和E.托爾曼把他們的行為主義看作與邏輯實證主義的行為法則相一致,而B.F.斯金納的操作性行為主義則受到馬赫主義的影響,他的一些行為主義術語和烏托邦社會的假設則重復了孔德的理論.一些激進的實證主義心理學家試圖從科學心理學體系中廢除對精神的參照,認為唯有這樣的心理學才能最終避免迷信行為.在他們看來,精神是不科學的,心理活動應該是那些可以被觀察到或測量出的事件,是那些可以被描述、推斷和控制的行為.

❺ 區域地理是實證主義嗎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區域地理學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其包括了適合的的方法把空界分界成為區域。

❻ 舉例說明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應用

西方社會學家大多在某種程度上堅持由孔德和迪爾凱姆所開創的實證主義方向,其中包括各種理論流派。盡管各派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張社會學應當成為一門科學。社會學不是探討「應該如何」,而只是客觀地闡明社會「究竟是如何」,它不關注於獨特的歷史事件,而主要關注於社會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他們堅持認為社會研究的邏輯方法是假設演繹法,科學假說的陳述必須由經驗事實來檢驗,理論僅當它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時才是可接受的。獲取經驗證據需要採用實驗、系統觀察、調查、訪問、文獻考察等方法。雖然社會科學在方法、技術的運用上有其特點,但它在理論構建、證據搜集、證據分析與評判、理論檢驗等方面所運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方法並無本質區別。實證主義者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把自然科學當作科學的範例,在他們看來,社會學是符合科學的邏輯的。
在實證主義方法論流派中,較極端的派別是定量主義和數理社會學派。定量主義受心理學的操作主義和生物測量學的影響,強調在任何科學中都必須使用測量和計量的方法。定量主義的倡導者、美國社會學家G.A.倫德伯格主張,任何概念都可以測量,由於定義不明確而無法測量的概念在科學研究中是沒有用處的。20世紀4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S.A.斯托福、P.F.拉扎斯菲爾德等人進一步發展了社會學的數量分析技術。他們嚴格遵循經驗實證主義的原則,主張用精心設計的方法從資料中推導出理論。數理學派是50~60年代開始發展的,主張以數學的概念、理論、方法和公式來描述和表示社會現象,並運用數學模型或數學符號的運算來模擬真實的社會過程。認為通過數學描述和計算機模擬就能夠發現社會規律並對社會發展作出預測。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H.M.布萊洛克和J.S.科爾曼等人。
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創立了社會學經驗研究的傳統,早期它側重對城市生態問題的實證研究,提出「科學的社會學研究」的口號,摒棄一切哲學思考和內省方法。後期它又受心理行為主義的影響,只注重對微觀社會現象的描述和統計資料的堆積,忽視對宏觀現象的把握。
作為20世紀中期社會學主流的結構功能主義,直接繼承了迪爾凱姆側重分析社會結構及文化要素的研究傳統。這一學派的創始人T.帕森斯在他的社會行動理論中將社會化決定論與因果關系論作為他的基本假設,認為由社會化而得到的社會規范、道德與價值觀,支配、影響著個人行為,強調社會結構與文化的制約性。他還指出,社會學研究應側重分析文化因素與社會行動之間的因果關系。
社會交換論受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影響,它借鑒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假設,將個人行為視為通過對不同利益與代價的衡量作出理性選擇與決策的產物,認為社會學研究的重點是:通過經驗與觀察來揭示個人接受報酬與付出代價的刺激而形成的行為或互動模式。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是美國社會學家G.C.霍曼斯。G.C.霍曼斯與社會學現代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P.M.布勞都主張以嚴格的邏輯演繹建立公理形式的理論體系。他們認為,科學理論應是一個概括程度不斷提高的命題等級系統,所有低層命題都是依據邏輯嚴格地從高層命題推演得到的。布勞的理論體系包括21個假設、34個主要定理和150個子定理或推論,用以考察和解釋社會行動的基本模式。現代功能主義者,如德國社會學家N.盧曼,在構建理論體系時也經常使用演繹方法,即從抽象的假設出發,演繹出一套命題,再從經驗世界中尋找驗證。

❼ 哲學地理文學有什麼區別

人文地理學哲學方法論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主要與四個哲學方法論流派有關,即經驗主義、實證主義、人本主義和結構主義。其中經驗主義是人文地理學最古老的方法論,也是傳統地理學的主流。實證主義、人本主義和結構主義方法論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引入地理學的,是當代人文地理學的重要方法論。

一、 經驗主義方法論
大多數學科都起源於經驗主義者的實踐,人文地理學也不例外。縱觀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從古典地理學發展時期包羅萬象的「科學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學知識的分化發展,地理學者們一直就在尋求關於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識和地理學的基本規律。由於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研究內容的龐雜是地理學帶有強烈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使其往往局限於對復雜現象的定性描述,建立的只是半科學、半文學的知識體系。
歸納法是經驗主義的方法論基礎。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基本途徑是通過調查,收集各地區的基礎資料,進行整理、歸納,採用地理學的研究思路進行表述,進而解釋各地區的差異,揭示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經驗注意方法的特徵,一方面觀察是重點,通過調查及實地研究,進行經驗判斷與評論,得出結論。人文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最為典型,由於每個地方都具有獨特性,因而區域研究的哲學基礎是例外論的,區域分異論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認為地理學解決獨特事件。另一方面,強調綜合和歸納的作用。人文地理學家常常從觀察人文現象的某個方面開始,通過分析研究資料,以求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模式。但是由於歸納是從個別推論一般,從已知推論未知,從過去推論未來,從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上看,它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個個有關的肯定和否定的經驗事實都搜集起來,很難提出假設,發展理論。
二、 實證主義方法論
當代科學哲學中,第一個比較完備的形態或學派叫輯經驗主義,它形成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面且至今仍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方法論,是西方科學哲學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哲學派別。邏輯實證主義認為,科學的兩大支柱是觀察和邏輯(或理性),換言之對任何事物合乎科學的理解必須有意義並且同實際觀察相符,兩者缺一不可。建立科學的理論描述世界萬物間的邏輯,並通過觀察進行證實是其方法論的核心。實證主義方法論在人文地理學中的反映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學的計量與理論革命。一方面,與地理學相近的一些學科的滲透,如產生於經濟學界的區位論引入了人文地理學,一些非地理學者嘗試用新方法應用到地理問題的解釋上,例如物理學者斯圖瓦特早在1947年在地理學評論上發表了關於人口分布與平衡的實驗數學規劃。另一方面,一些地理工作者開始尋求可以應用到地理問 題的定量方法,發展地理學的理論,以解決傳統地理學的諸多弊端。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謀求地理學的科學化與定量化的觀點和行動在歐美地理學界擴展開來。最早是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加里森領導的小組首開數量研究之風。60年代,計量地理研究的潮流傳遍西方地理學界。由於使用數學方法來處理的問題,經常是具有空間分布的間題,這些問題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數學模式,這就導致計量與理論運動的倡導者們把大量精力投人空間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點從原先的區域方面轉到空間分析和空間聯繫上。並尋求空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哈格特的《人文地理學的區位分析》(1965)為人文地理學的空間分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他把一個樞紐區分解為六個要素:相互作用、網路、樞紐、等級系列、面、擴散,建立了區位結構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維的地理學中的解釋一書,從邏輯實證主義哲學立場上總結了地理學計量革命的方法論,也是理論地理學發展史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學較之傳統人文地理學有了許多革命性變化。 首先,發展了人文地理學的理論。傳統地理學關注地區特點因而是獨特的,理論發展受到抑制。空間科學的地理學則尋求用空分布的普遍規律來解釋各地區的獨特事件。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引人,使地理學作為空間科學重建了研究內容和理論主體。例如人文地理學就確立了中心地理論、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空間相互作用理論等。建構人文地理學的科學理論,正切中了傳統地理學的要害。人文地理學者們把他們的注意力移到空間行為和空間分布的規律上,這種對規律的實證主義關注,加強了目前絕大多數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礎。
其次,在空間科學的理論框架內更多地採用了演繹邏輯,即從某些一般性規律出發,將其應用於特殊事件。提出理論的過程與歸納法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加強了人文地理學的科學化。實證研究所採用的數量化技術,意味著空間分析上的精確性,取代了傳統人文地理學的模糊化的推論。
應當承認,實證主義方法論在人文地理學應用中也有其不足之處。表現在:第一,經濟決定論的傾向。實證主義學派對人的看法類似於新古典經濟學中「經濟人」的概念。人的行為並非僅受經濟單一因素的影響,完全服從空間的支配。第二,實證主義模型含有強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個地方觀察到的行為被設想為所有行為的規范。第三,地理系統是開放的多變數系統,難以模擬實驗,無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繹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對性。這是因為實證主義認為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之間具有內在一致性,它們都是一種「物」,故而遵從同樣的科學法則。這樣,實證主義目前只是在區位理論、空間相互作用理論上表現出明顯效果,而在文化地理、社會地理與歷史地理等方面則需求助於人本主義方法。
三、 人本主義方法論
針對實證主義人文地理學忽視人這個主體的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學者受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加強了對人的研究,以人這個卞體為出發點,重視了人類行為的豐富意義和社會價值觀念體系中的非經濟成分。但總的說來,人本主義哲學及其方法論對人文地理學的影響都是潛在的和間接的,它們並沒有向人文地理學家提供一種直接的方法,只是從這兩種哲學中引進對人的經驗和人的主觀性的重視這樣的觀點,並作為武器來反對實證主義地理學那種忽視人的地位的觀點。
人本主義地理學研究內容大多涉及歷史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社會地理學等領域,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為方面的探討。
在人本主義地理學者看來,在歷史地理學領域,實證主義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歷史結論已存在,無需再通過分析歸納得出,故在這個領域只能依靠唯心主義方法。為了理解一個歷史上特殊區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觀或事件,人本地理學家必須思考位於人類活動背後的動機„„。這種思考是完全主觀的,主要根據自身或他人感應的環境來推知歷史上在多種因素下產生的機制。
文化地理學方面,重點是地方觀念的研究,即人與地點之間的聯系。這在人本主義地理學看來,人與其生活和經歷的地點之間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聯系,即人對地方的看法,如歸屬感、地方賦予人的安全感、地位等。人本主義地理學研究地方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在居住區研究等工作中有重大意義。
人本主義地理學還研究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體的人和客體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認為人的行為受制於主體的感知環境,而不是客觀環境,為了解釋人的行為,就要研究環境對於行為者的主觀意義。只有從個人所形成的環境感應以及由這種感應產生的映像和意境地圖出發。人們才能作出在空間中進行活動的選擇。
人本主義地理學彌補了實證主義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點則在於它的唯心主義傾向,把一切客觀存在看作為人的心理構造,事實上構成人的感應行為的基礎是客觀環境世界。
四、 結構主義方法論
結構主義思潮的興起,反映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繼自然科學的綜合趨向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綜合趨向。結構概念與系統、功能、元素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統中各要素的相互關系和相互聯系的方式,結構是由各個部分互相依存面構成的一個整體,而部分只能在整體上才有意義。因此,結構主義是根據諸因素之間的關系,而不是根據事物和社會事實來解釋現實。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觀察的事物,只有當把它用一個潛在結構或秩序聯系在一起時,才是有意義的。所以,解釋不可能單憑對現象的經驗主義研究就能完成,這與注重經驗、觀察的實證主義有很大的區別。
同時,在結構主義的模式和方法論中,人只是復雜的關系網路中的一個元素,它本身沒有獨特性,只是由結構決定的,因而是被動的,這與以唯主體性出發的人本主義有著原則上的分歧。
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最有影響的有兩點:①從結構的整體性去認識事物,這從地理學家強調研究區域的整體性和人地關系系統中可以看出。②試圖超越地理因素尋求深層結構來解釋地理現象。千差萬別的人文地理現象是表層結構,而要真正解釋則需把握人地系統中的深層結構。當前,結構主義人文地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社會組織的空間形式和本質結構。主要內容集中在對社會問題的關註上,如福利、財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離等,並把財富不均等歸因於社會制度等非地理因素。出現了所謂的「馬克思主義地理學」。但結構主義人文地理學不像實證主義研究在人文地理學中那樣完善、系統,影響力也較小。

綜上所述,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多樣的,不是某一種研究方法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現在還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適用於所有的情況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為主要研究對象,而人地關系是一種復雜現象,它涉及到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也就是說它涉及到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我們研究人地關系首先需要了解自然環境,這是研究的起點,也是研究工作的基礎。要了解自然環境,就要了解地貌、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的基本情況,也要了解這些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與其所形成的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這些現象都是受自然科學與自然地理學的基本規律所制約,這些自然科學與自然地理學的基本規律都是不受人們意識影響的。另一方面,這些基本規 律也不受空間的影響律本質有什麼變化,而只是各要素的強度不同,相互作用與影響也隨之變化,故各地自然地理綜合特點出現不同。
地理學中的人地關系的研究既涉及自然科學又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因此,與單純的自然科學研究和單純的社會科學研究有所不同。其中有些現象,如自然地理方面的地貌、氣候、水文、生物等現象,就應採用自然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某些具有區位規律性的經濟、社會現象,就可採用實證主義的思想方法。而人文地理學中那些文化歷史方面的人文現象就無法用實證主義思想方法,正是因為人的思維與行為主現性強。所以,只有採取人文主義方法論。可是,在人地關系的研究中,人與地是不能分的,而人與地又需採用兩種思想方法,那麼在一個系統中如何處理呢?這使人文地理學的人地關系研究又碰到了難題。目前,多採用結構主義思想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可是研究中的人的行為如是「任意」的就無法研究了,就需要強調其中的人受某種主導因素影響而趨向某類行為。因此,現在結構主義思想方法多應用於福利、財富分配、犯罪、居住等社會問題方面。
以上情況表明,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人地關系內容十分復雜,所以目前難以用一種研究方法全部解決,不得不採用多種研究方法。這可以說既是人文地理學的特點,也是其難點。每種研究方法只能適用某些方面,都有其局限性,正因如此,將來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網路全書. 地理學.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2]吳傳鈞主編.人文地理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李旭旦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地理卷·人文地理學.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4]楊吾揚.地理學思想簡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美]普雷斯頓.詹姆斯,傑弗雷.馬丁著.李旭旦譯,地理學思想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6]哈特向著.黎樵譯.地理學性質的透視. 北京:商務印書館 [7]吳傳鈞.國際地理學發展趨向述要. 地理研究 [8][英]約翰斯頓. 哲學與人文地理學. 商務印書館

❽ 什麼是實證主義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指要求任何科學必須以可感覺到的事實作為出發點,並限於描述這些可感覺的事實及其規律的哲學觀點。「實證」一詞(Positive)的意思,按孔德的解釋有四種意義:一是與虛幻相對立的真實,二是與無用相對立的有用,三是與猶疑相對立的肯定,四是與模糊相對立的精確。據說,「實證」一詞直接來自聖西門的著作。孔德稱自己的哲學為「實證哲學」,其目的在於表示他的哲學是依據近代實證科學為基礎的一種「科學的」哲學。「實證」一詞,無非就是要為他的哲學增加一些科學色彩。

孔德認為,一切科學知識必須建立在來自觀察和實驗的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這本來是正確的。但是孔德卻由此出發,進而認為一切科學知識必須局限在經驗的范圍內,而且否定規律的客觀性,認為規律只不過是感覺與感覺之間的某種「不變的先後關系和相似關系」,科學的任務就在於從經驗中發現這種先後關系和相似關系。他以傅立葉為例,認為他只研究熱擴散的現象,而且得出許多最重要的嚴格的定律,但他從不探討熱的本質,不像他的先輩那樣在關於產生熱的物質上爭論不休,這就是按照實證的方法去處理自己的課題。所以,從表面上看,孔德是在堅持知識的實證性和科學性,實際上他反對去研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和原因,他認為這些問題應交給形而上學家,也就是哲學家或神學家去論證,這就完全把科學的真正任務搞錯了。科學的任務不僅要總結出現象與現象之間的規律,更重要的是要發現現象後面的本質,也就是事物之間的必然的聯系,從而反過來指導實踐。

孔德自認為他的這種實證方法是處理問題的有效的方法,它不僅能處理物理現象,而且能處理社會現象和政治現象。他的這種方法,可以用他的一句明確的陳述來表示,即:任何不能最終還原成特殊或一般事實的簡要闡述的命題是沒有實際或理智上的意義的。他認為除了現象以外,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沒有知識,現象的規律就是我們關於現象所知的一切,現象的本質和最終原因不論是有效的還是最終的,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可知和不可思議的。這就是孔德及其追隨者所說的實證方法的相對主義和懷疑論的實質。這種思想在西方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反對理論思維、反「形而上學」的思潮,實際上是打著科學的旗號反對真正的科學的理論思維,宣揚不可知論。

孔德自稱發現了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也就是人類智力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的發展通過三個階段:①神學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現象被解釋成是神的力量造成的;②是形而上學階段,在這階段上,神的似人的概念由非人和抽象的力量所代替;③是實證主義的或科學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只考慮現象之間的連續的關系,所有想用超出經驗的存在來解釋事物的企圖都被放棄了。

孔德認為這種進化三階段的規律,在思想中是如此,在科學中也是如此,甚至對社會政治秩序的發展也有效。如思想開始是宗教神學觀念的統治,然後讓位於一些抽象的實體如動力因、目的因之類的形而上學概念,實證主義階段則是他的實證哲學統治人們的思想,放棄一切對終極原因和現象本質的徒勞探索而專心致志於現象間定律的發現。

科學在神學階段,天文學表現為占星術,化學表現為煉金術,中期受形而上學支配,力求尋找現象背後的本質,近期進入實證時期,則力學、物理學、化學相繼成為實驗科學。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也是如此,早期是神權社會,中期科學知識形而上學化,政治上則由「民主、平等、自由」等抽象的原則所取代,未來的社會則是一個實證的社會,應按孔德擬定的實證政治的原則來辦事,如「人人平等」的抽象原則要由明確的事實,即人是不平等的所取代,要有效地處理這些政治秩序就需要在社會學方面進行細心的工作。所以孔德著手創造社會學。與此三階段相適應,在宗教上是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在哲學上則是神學哲學、形而上學哲學和實證哲學,處處把實證哲學放在最高位置。

孔德這套三階段發展模式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其實,早在古希臘,那時就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形而上學也相當發達。到了中世紀,隨著神權的統治,各種神學式的經院哲學才發展起來。孔德把他的實證主義作為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只能說明他的不自量力而已。有人指出,聖西門就曾說過類似三個階段的話,認為古代是宗教神學統治的時代,後來是「假設體系」或「自然神論」的時代,近代則是實證的時代。孔德的三階段發展模式不過是將其實證主義的方法硬塞進去,並把它擴展應用到所有的方面。

孔德關於科學分類的思想是比較有名的,將科學分成五類:①天文學;②物理學;③化學;④生物學;⑤社會學。基本上是把學科按發展的時間先後來排列。他有機械論的觀點,並用生物學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現象。至於數學,則被認為只是一種工具,可以放在第一,也可以放在最後。其實,在聖西門的著作中也有類似的思想。他的這種分類法曾經影響了許多人。

❾ 實證主義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實證主義(positivism)是定量型社會科學研究的哲學基礎。許多人們熟悉的社會科學理論和流派與實證主義一脈相承,如邏輯經驗主義(logical empiricism)、自然主義和行為主義等,有人乾脆認為它們是實證主義的代名詞。 實證主義起源於十九世紀初葉奧古斯特·康德(Auguste Comte)創建的哲學流派。康德的《實證哲學教程》一書奠定了實證主義的理論基礎,其中的許多原則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干(Emile Durkheim)在他的《社會學方法准則》一書中更為詳細地演繹了實證主義的原則和方法。(Durkheim, 1938) 該書被實證主義者奉為經典。 實證主義崇尚「客觀的」研究,主張多用實驗、調查、統計等技術和手段,用數字說話。他們積極尋找新的測量方法、建立新的測量工具,以便獲取有關人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數據和信息,用以檢驗假說、建立理論,或為實踐服務。 在西方,實證研究的實用性很強。它在行政管理、計劃、市場研究、項目評估等各個應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實證主義認為,「科學的邏輯只有一種,一切有意成為科學的知識性活動都應遵循這一邏輯。」這就是說,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必須使用同樣的方法。根據這一觀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目前的差別不僅在於研究對象不同,還由於社會科學不夠成熟因而不能使用同樣的研究方法。然而所有稱為科學的學科,除了研究對象的差異之外,最終都應遵循共同的原則和邏輯。 實證主義的主要內容可從八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是科學究的目的。實證主義主張,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自然法則,以便人們預測事件的發生、控制物質和社會環境。科學知識用來為人類服務,如改善人際關系,創造新的工作方法,預測新事物對社會的影響,等等。舉例來說,人們可系統地探討促進學生學習的種種因素(班級大小、教學形式、教師素質等),用理論指導研究,從實踐中獲取數據驗證理論,然後再指導實踐。實證主義者認為,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 第二是有關社會現實的本質。實證主義認為,社會現實穩定有序,原本就存在模式和規律。這些模式和規律有待人們去發現。從社會現象中發現規律和法則就如同發現美洲新大陸。如果不承認這一假定、認為社會現實混亂無序、無規律可尋,那麼預測和控制就不可能做到。 社會發展的總模式和總規律不會隨時間而變化。雖然目前人們對它們還未全部認識,但科學家們正在對社會現實的各個方面逐個研究,逐步認識,最終將形成有關知識的整體畫面。 第三是有關人的本性。實證主義認為,人受自我利益的驅使,追求快樂,但具有理性;人為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同一外因對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效果。了解人的恰當方式是通過觀察人的外部行為,而不是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這種觀點把人當作物,與行為主義的思想毫無二致。 實證主義認為,人的行為和社會習俗由外部的社會力量使然,並非由於個人的喜好。所謂自由意志只是神話。人世間的事物同樣可用因果法則來解釋。社會科學研究者象探索自然科學法則一樣,正在努力尋找影響人們行為的社會力量。 必須指出,實證主義和極端的決定論(determinism)有區別,後者把人看作機器,完全由外力主宰。以實證主義的觀點,有關人的因果法則是或然的,即對大多數人適用,或在許多情景中常見。研究者可以估算有關行為預期出現的概率。雖然社會科學的因果法則無法預測在某個情景中某個人具體的行為,但這類法則可以指出,在某某條件下,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把握可以認定,有一半人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舉例來說,研究者不能確定張三會買什麼樣的空調,但是,通過了解張三的其他消費習慣以及對空調市場的觀察,研究者可按已知的法則推斷,張三(以及類似張三的消費者)在百分之八十五(或九十、七十五等)的情況下會購買什麼檔次的空調。這就是說,人群中的消費模式是有定的。 第四個問題是科學和常理的關系。實證主義者認為科學和非科學之間有明顯的界限。追求知識有許多途徑,但科學顯然優於其他途徑。常理與科學接近,然而常理不嚴謹、不系統、邏輯性不強、還可能帶有偏見。科學群體有特定的規范、嚴謹的態度和成熟的技術,因而能產生真正的知識,常理做不到這一點。

❿ 什麼是邏輯實證主義

邏輯實證主義是近代科學的一個普遍特徵 , 新地理學也毫無例外 地球作為 一 個統一整體 而人類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注重探討相互關聯的不同事 象 的差異性 而 ,這些事象共存於地球的空間 區域 中;研究 特定 的 自然要 素時如植 物、動物 地形 、土壤 氣候時 ,首先應注意到其同周圍的關系。特別強調野外實地考察在地理研究上 的重 要性 。在事前要有充分准備 ,學會使用各種科學儀器 ,在考察中收集資料 ,再加以分析 整理。他採取的野外調查研究步驟 「 觀察 、收集 、核對 、驗證 、推論」。 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及其 方法論對歷史地理學 的影響 作為地理學研究 的主要工具 ,將資料展現在地圖上用作分析 、判斷 、推求結論 ,可 以說所取得的一切就,均基於他大量的實地考察 。 近代人文地理學鼻祖李特爾受當時的實證哲學和科學思潮的影響,堅持地理學應 該是實驗科學 ,應從 觀察開始 ,再去比較事象異 同,最後則是建立法則。李特爾強 調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頂點和核心 ,力圖把地理 自然科學 和其他社會學科結合起來 ,親 自觀察或利用別人的觀察結果 ,採用 歸結方法和演繹法 ,力 圖建立 人地關 系的一般 體 系、原理和定律 。同時李特爾對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和 目的持有機整體性觀念。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實證主義地理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