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淺談如何加強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

淺談如何加強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3-01-07 06:26:00

⑴ 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任務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任務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的設置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激起學生的興趣,誘發其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探索中增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使他們准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努力培養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感知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營造氛圍,使其樂於傾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需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擁有真正寬松自由的表達環境。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討論等平等、民主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樂意傾聽、學會傾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大家都能自由表達的「群言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開放心靈,創設平等對話的自由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良好氛圍,激勵自主學習;提供自主形式,關注自主過程;鼓勵「人自為學」,培養自主精神。教師應組織、幫助、激勵、指導學生去學習,發掘、發展學生的潛能,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願望、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方法,以達到自主學習的有效性,這對地理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⑵ 如何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地理素養是指一個人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地理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是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

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繫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而且關繫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②、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做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③、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④、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呢?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地理學習興趣,就沒有地理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起地理學習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吸引學生,進而由興趣帶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由被動式學習逐漸改變為主動式學習,可能時間較長,所以老師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

其次,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體驗。人類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源於生活,創造鮮活而生動的地理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第三,深入實踐,感受理解地理的價值。

第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拓視野,注重學科間的整合。隨著地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過程必然要信託現代信息技術平台實施教學。通過讓學生處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有助於正確審視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學會地理思維,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擴展知識視野,增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多以地理學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問題。

第六,改革傳統的地理測評機制,促進知能情的協調和人的全面發展。

⑶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一、地理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1.加強學生對基本地理知識、技能的掌握 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 也關注學生對基本地理知識、技能的掌握.如我國地勢、 地形對我國河流、氣候有什麼影響?學生必須對我國地形、地勢、 氣候等特點有清晰的認識,這有利於學生進行良好的思維活動. 這種探究過程伴隨著思維活動的進行. 探究的過程就是思維活動的過程. 思維活動就必須藉助自身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識來完成. 2.讓學生對觀察對象獲得足夠的認識 初中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有一定局限, 對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結構、 空間分布和空間聯系沒有足夠的認識, 因為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去認識它們.我們設置一些問題, 引導學生去觀察,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 為學生順利地進行思維活動提供了思維素材, 並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形成認識上質的飛躍. 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 不妨讓學生觀察平原與高原景觀圖片再作比較. 學生發現平原上綠油油的,水好像要滲出來,感到地勢(海拔) 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雲彩,感到地勢(海拔)很高, 因而從直覺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異. 3.注意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 教師提出的問題新穎、獨特,並具有挑戰性, 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 如我國北方水資源缺乏,教學中教師藉助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漫畫, 請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這樣的問題不可能有統一標準的答案, 但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習慣,教師要給以正確地引導. 教師通過語言傳遞的信息盡量是一種程序性知識(為什麼), 減少陳述性知識(是什麼)的描述.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並有表述自己見解的機會.如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裡, 為什麼?讓學生回答,而不必直接講述地理事實.通過這種途徑, 我們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 適度對教學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 二、地理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1.從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相互聯系進行思維 各種地理事物或現象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 弄清了他們的聯系,才能沿著他們聯系的脈絡進行思維. 知道了結果,可追溯原因;知道了原因,可推知結果. 如我國洞庭湖的面積日益萎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們從其與地形、位置、人類活動等的聯系來分析: 洞庭湖位於長江支流湘江與長江幹流交會處, 支流與幹流中上游的植被不斷地被砍伐、破壞,降水較多, 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湖泊不斷地被泥沙淤積;同時,填湖造陸造田, 使洞庭湖面積退縮得很快.那麼洞庭湖的退縮或消亡, 會對這里環境、氣候有什麼影響?我們從湖泊及其環境、 人類生活狀況的變化等聯系來分析, 顯然這對我們生態環境有極大的危害. 2.按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發展規律進行思維 物質的運動和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地理事物或現象也是如此,我們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認識這種規律. 如有人對我國「北大荒」變為「北大倉」持贊成意見, 有人持反對觀點,我們該做出怎樣正確的判斷呢? 從現實事物發展規律看,五六十年代我國對「北大荒」 的開發使它變成了「北大倉」,為我國提供了大量的糧食等農產品. 可這里原始濕地﹑林地被破壞了,野生動物失去了理想的棲息場所, 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氣候也不斷惡化,水土流失加劇, 終於在1998年發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災害.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保護原始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 還濕地. 3.運用邏輯思維方法進行思維 邏輯思維,也就是對地理事物或現象進行比較﹑分析綜合﹑ 歸納演繹等方法.比較法是地理思維教學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 可以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或現象的橫向比較, 也可以是同一事物或現象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縱向比較.通過比較, 我們獲得了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發展規律.如我們對尼羅河、 亞馬孫河、長江、 密西西比河等世界四大河流的水文特徵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 可以得知影響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氣候(降水), 其次是地形. 三、構建地理思維訓練素材庫 1.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維素材 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思維素材,讓學生得到思維的鍛煉和發展, 並掌握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思維技巧與方法,為今後學習打好基礎. 如在暗室里,將手電筒的光照射在牆上, 垂直照射時光束集中而明亮;傾斜照射時光束分散而暗淡,為什麼( 湘教版地理教材中提供)? 我們可以藉此來說明太陽輻射對氣溫的影響. 2.利用日常生活、生產中事物構建思維素材 只有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思維的興趣. 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常是進行獨立創造思維的, 他們有很大的創造思維的潛力,有待於我們挖掘和培養. 如我們這里是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都下雨, 可為什麼書上說降水集中於夏秋季呢?學生通過討論、 觀察教材中降水量柱狀圖,才明白這主要從降水量上來區別. 3.從各種媒體信息中搜集思維素材 社會發展的問題,無非就是我們如何生存得更好的問題, 這種問題人人關心.學生也是如此, 我們應該利用這種問題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 使他們思維能力得到充足的發展.如媒體報道: 2005年9月中下旬,颶風連續三次在美國東南沿海登陸, 給新奧爾良、佛羅里達州等城市造成150億美元以上巨大的損失. 我們可以藉此讓學生探討:怎樣預防颶風帶來的危害並加以利用、 使其為人類造福? 4.注意跨學科思維素材的整合 地理教學中涉及到眾多跨學科知識,如化學的、歷史的等. 我們通過利用跨學科知識的思維方式來探究地理問題, 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科學的結論的習慣. 如學習《非洲》時,教材中提到了「水能資源」, 這里蘊涵了物理學中動能與勢能原理,學生還沒有足夠的、 也不習慣用相關的物理知識來探究、分析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的. 怎麼辦呢?我們不妨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觀察: 把同樣一杯水從不同高度在軟軟的沙地上(教具模型), 結果不一樣,為什麼?經過一翻思維探究,學生便很快做出了答案. 這就幫助學生構造了一種思維模式,啟發他們大膽創新.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是我們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被動學習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質的回歸。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我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和積極狀態。新課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協作下通過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自我實踐等學習方式,去獲取知識和認知總結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新教材無論從知識的編排上,還是從插圖的設計上、活動安排順序及活動方式上都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學法指導、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視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全力激發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
重要原因,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二、動手畫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因素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看圖、填圖、畫圖、用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像力,使地理課更加充滿「地理味」。所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看到現象來自己畫示意圖,實際上就是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把所閱讀的東西變成表象,然後將頭腦中的表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學生要把語言描述變成表象,就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種加工,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記憶信息,而是要改動對這些信息的知覺,把自己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產生一個理解。很顯然,學生畫圖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畫出的示意圖,就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例如,在講《地球公轉與季節》一課時,我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再根據多媒體演示地球公轉的現象,在白紙上畫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側視圖和極地俯視圖。然後用視頻展示儀展示學生的作圖,找出錯誤,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能力,加深了印象。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地圖中往往包藏了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規律,地理圖片在地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採用繪圖訓練教學法,從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與繪圖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在讀圖時挖掘地圖中所包含的知識點,通過繪圖練習來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如學會提煉規律。在高中地理有關地理規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日變化、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規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地質演變規律、城市演變規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律提煉,則有助於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如學會學法總結。要善於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四、啟發思維方式
在地理學習中,常有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雖然具備了解決某一問題的知識,但由於思維過程條理不清,違反了某些邏輯規則,結果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如對熱力環流,有的學生沒有充分認識由冷熱不均引起的各個環節的先後順序,而導致對高低氣壓的產生原因分辨不清,從而產生大氣垂直運動是由低壓流向高壓的錯誤結論。又比如在一幅經緯網的地圖上,由於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地球自轉方向和判斷某地點准確的經緯度。
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教師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必須得加強啟發誘導,調動學生一切可以利用的頭腦中的知識,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於學生的思考。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如果還能夠對地理思維能力和各種地理思維方式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並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則能夠促使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分析問題,在這種思維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發現思維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夠得到很快得提高,進而還有助於學生逐步擺脫僵化的思維模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⑸ 淺談如何提升學生的初中地理綜合能力

初中地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地理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學科、諸葛)合集。

⑹ 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地理觀察的能力。因為觀察是能力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並且觀察還能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而地理觀察也是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的感知、考察和研究。地理教學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特別是野外觀察,不但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而且增強了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從而保證了地理教學的質量。地理教學中的野外觀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也增大了地理教學的開放性,如:在初一學習地形圖的判斷和氣溫的分布時,教師就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到附近去登山,當學生們登上山頂後,教師就要指出地形圖上表示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形態,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感覺山上與山下的氣溫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看、想,使學生逐步學會觀察事物或現象的方法和養成善於觀察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快地提高學生觀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它涉及到復雜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許多地理事物和現象存在於遙遠的地方和寬闊的空間,地貌的形成有著久遠的年代和漫長的時間。所以針對地理對象的復雜性、廣闊性、漫長性和認識的間接性,使學生不可能全部親身經歷或一一進行觀察,這就給學生們認識,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帶來很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閱讀和運用地理圖表的能力。雖然現在的學生藉助電視、電影等現代技術,看到親身不易接觸到的許多地理事物,但地圖表依然是地理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載體。掌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地理分布,探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徵,分析地理事物或顯現的形成原因,都需要學生具有閱讀地理圖表的能力。而現行地理新教材眾多的地理圖表為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讀表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條件。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地理圖表,去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讀圖、讀表獲得地理知識,使學生逐步養成運用地理圖表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想像能力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能力。而地理想像的方法一般有內比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運用上述方法,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想像活動,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象、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理表象。如:利用同學們在夏季海里游泳或河裡游泳的親身體驗,講解海洋和陸地氣溫分布的不同特點,進而讓學生明白沿海和內地的氣候為什麼不同的原因。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把已有的各種地理形象加以取捨,重新組合,使學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運用學生看過的各種河流的形象,經過取捨和從新組合,形成尚未見過的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等河流的形象。 地理學科的實踐場所包括校內校外,活動方式有地理考察、調查、參觀、勞動、競賽、演出、集會等。教師尤其要重視在人文環境中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以加強學生對人與地理關系的深刻理解。不論哪一種形式的實踐活動,都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和自主性相統一的原則,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活動的設計,組織以及活動的總結工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人類生存環境。 總之,知識是金子,能力是點金術。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能力訓練貫穿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與概念的同時,具備解釋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既給了學生地理金子,又給了學生點金術,也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地理的能力。 (作者單位:敦煌市第二中學)

⑺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所有地理知識都可以在地圖上表示出來,有些知識還可以用演示表現出來。平時練習或考試,有些知識課本上沒有明確說出,但是地圖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學生不能正確答出,是因為學生沒有仔細觀察造成的。要彌補這個缺憾,就要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地圖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地理學的發展歷史看,是先有地圖然後才有系統的地理學理論知識。地圖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還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中學階段的學生,恰恰對地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調地圖的重要性,還要教會學生閱讀各類地圖。「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分布的信息載體,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信息源泉,是表達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重視讀圖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學好地理的鑰匙——讀圖技能,使學生由熟悉地圖法到看懂地圖,進而能分析、運用地圖,並逐步建立起有確切空間概念的知識系統。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重視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把地圖與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至關重要。一、熟悉圖表語言,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 要學會讀圖、用圖,首先應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圖表語言,明確有關概念。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准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其中,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讓學生懂得地圖是用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是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學生通過熟悉圖例、聯系地圖上的符號,最終達到能夠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和空間結構。 同時,要考慮看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各種圖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在觀察每一幅地圖時,應注意先看清圖名,直到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再閱讀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知道地圖的表現方法;最後,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關注具體的內容和信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讀圖效率。然而,看圖順序也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有時可根據需要及學習情況可以靈活變通。二、誘導啟發學生,培養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學生經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後,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形狀,課後我布置學生製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圖的活動。經過製作行政區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在過後做練習和考試中有關這方面的題基本上。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讓學生親自觀察直觀對象。以前常見教師在課堂上指著教學掛圖或投影圖、投影片,把觀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麼山脈,那是什麼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學生不用觀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學生識圖能力低下:翻開地圖時找不到,找不準。所以在提出問題後,盡量讓學生獨立觀察,教師認真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程序、方法,然後讓學生在觀察中去發現「結果」。例如在講地球自轉運動時,先讓學生用一物(如課本、文具盒等)充當太陽,假想它們是圓的球體,並能自身發光,然後一手托地球儀離開「太陽」一定距離,另一手自西向東撥轉地球儀,學生會發現地球儀上的各個地方,有時候會背向太陽(黑夜),有時候會面向太陽(白晝),於是很快得出,由於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同樣,改變和附加一定條件也可讓學生演示地球公轉運動,從而得出由於地球公轉產生了一年四季現象並能看到演示過程中,哪裡做得不到位,也有利於學生在做練習指出圖中地球公轉圖中的錯誤能正確迅速地指出來。再如:「根治黃河」的關鍵——治沙這個問題,我製作了一個上表面傾斜的小木箱,裡面裝滿沙土,然後讓學生向上面澆水,發現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鋪一層草皮再澆水,學生會發現沙土流失現象

⑻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地理學習興趣,就沒有地理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起地理學習的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吸引學生,進而由興趣帶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由被動式學習逐漸改變為主動式學習,可能時間較長,所以老師要循序漸進,慢慢引導。
其次,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與體驗。人類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源於生活,創造鮮活而生動的地理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第三,深入實踐,感受理解地理的價值。
第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拓視野,注重學科間的整合。隨著地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地理教學過程必然要信託現代信息技術平台實施教學。通過讓學生處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有助於正確審視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學會地理思維,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擴展知識視野,增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多以地理學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問題。
第六,改革傳統的地理測評機制,促進知能情的協調和人的全面發展。

⑼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學生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個人發展所需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落腳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應充分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具體還要落實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會調查和地理模擬實驗等各項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學生對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直接觀察,一般包括地質地貌、氣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專項觀察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觀察;還包括農業、工業、環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綜合觀察[1]。通過地理野外考察,可促進學生地理觀察觀測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學生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對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關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解釋;能夠觀察比較不同區域的特點,掌握歸納區域特點的方法;能夠在野外觀察、測量和分析地質地貌基本形態,推斷其形成過程。
2.提升社會調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會即學校」,突出體現地理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社會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展開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動。社會調查能力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三峽庫區移民」問題調查中,學生自主合作性設計方案,搜尋該區域統計信息及發展規劃,進而參與調查,並對相關問題及成因作出簡要解釋,有理有據提出可行性策略。調查結束後,撰寫調查報告並展開交流評價。
3.提升地理模擬實驗能力
地理模擬實驗即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地理實驗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能夠設計和實施地理模擬實驗並作出解釋;能夠解決高考地理試題中相關問題。如模擬實驗「模擬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利用白紙和細沙等實驗材料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理解其中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提升,發展地理實踐力。

閱讀全文

與淺談如何加強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