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學與我們密切相關 請說一說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很急啊!!
知識源於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 因此李老師說提倡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這個觀點非常實際,也具有指導意義。
實際上在地里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注意了這個問題,經常引導學生觀察我們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比如,現在的學生大都在早晨五點半上早自習,我會問學生冬天時起來上早自習天亮沒亮,夏天時呢?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就會知道冬天天亮的晚,夏天天亮的早;下午六點學生吃晚飯,冬天時天已經很黑了,夏天時太陽還很高,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夏天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從而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還其他的一些現象,如日出日落的方位冬夏不同讓學生注意觀察,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時候在排水口處往往會形成逆時針的漩渦,從而了解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
總之與生活有關的地理現象有很多,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識,而是缺少發現,現在的學生低頭思考的多了,抬頭看路的少了,近視眼多了,對周圍的環境觀察觀察的少了,因此多聯系一下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地理的規律和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Ⅱ 地理是干什麼的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1、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
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
2、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
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2)地理學與生活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分支學科有:
1、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2、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Ⅲ 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可以看下《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起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
《地理學與生活》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全書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第四篇,通過相互參照的方式對前三種傳統和主題進行綜合。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並涉及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可讀性強,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Ⅳ 地理與生活 論文
【摘 要】:若用脫離社會生活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會使學生將來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感到「學習無用」。藉助地理科學的特徵,則可實現「學生到生活中學習」這一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學習方式。到生活中學習,並非將學生交與課堂之外即可,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藉助鄉土地理教學這一理想平台去實施。同時,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也為學生走進生活中學習提供保證。【關鍵詞】:與生活接軌 依據 平台 保證【正 文】: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這種教育會使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那麼,如果讓在校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接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則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對於地理科學而言,它除了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外,還具有開放性特徵。認識地理事物,學習地理知識,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鄉校園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廣闊的空間范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學科的教學則更容易實現學習與學生生活的接軌。所以,地理學習過程不提倡將學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生活,去探究發現現代社會中各種生活現象的地理原因。並以這種方式來檢驗自己書本上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是「有用的學習」。而且他們還可在走入生活、關注社會過程中嘗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於此,本文就影響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相接軌的因素方面,作簡要分析:一、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接軌提供了理論依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課程標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鮮明地提出了本學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點。「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對改變以往地理課程中知識與生活相悖離、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缺乏有機聯系的現象,指導構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相統一的理論課程,意義重大。同時,也為課程內容編制、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地理學習的組織形式指明了方向。「轉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學習方式,主要依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可見《課程標准》中強調現代學習過程要求不單單呈現給學生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更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深入實際,親身感受,獲取直接經驗。而這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學習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二、鄉土地理教材的開設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搭建了理想平台首先這是由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決定的。1、鄉土地理教材編寫注重了人地協調發展教育。鄉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注重關注身邊的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的現狀,正確認識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2、它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整與轉變。鄉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實施過程,可有效地改變以往的教條化、單一化、靜態化的陳舊教學模式,建立以探究為主導,合作式、體驗式、問題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3、注重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不是寫在書本上現成的,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探索、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並在此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書本上所學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規律的應用能力,用我所學,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其次是由教材編寫的特點決定的。鄉土教材編寫為了體現這些理念,已經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具有了以下特徵:1、將促進學生地理科學能力的發展、正確的地理觀念的形成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教學中所要培養的學生的能力重點放在了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信息能力。如教材中編寫的測量當地的地理經緯線,繪制校園平面圖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的產生過程。再如根據已有的相關資料或通過對家鄉某類資源的調查研究,分析我國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而且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等,建立國情意識。2、將因地制宜思想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是關注家鄉的經濟發展,了解成就及存在問題。而鄉土地理內容編制時則遵循了這樣的線索:區域不同——資源和條件存在差異——發展潛力和存在問題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另外,教材中還應用了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相結合編寫形式,體現了因地制宜思想。正面案例有助於使學生懂得什麼是因地制宜,應當怎樣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條件差異進行生產建設,即怎樣揚長避短。反面案例則讓學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的危害及後果,增強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認識,這正是為其將來投身到經濟建設中時能真正「用我所學」作鋪墊。3、將案例教學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內容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生活,它把地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以案例形式寫進教材,如:地理與衣食住行,地理與當地工農業生產等。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白地理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地理與生產生活之間密切的聯系,了解其中的地理背景。三、教師教學能力不斷的提升為學生到生活中學習地理提供有力的保證以揚州市教研員朱雪梅老師主編的鄉土地理教材試用本為藍本,各地鄉土地理教材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廣大一線地理教師在鄉土地理教材實施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已經初步具備了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1、新理念促使教師構建了更加完備的知識結構。鄉土地理教材的實施使地理課程知識的覆蓋面更加寬廣。教師已經意識到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成為駕馭地理教學的瓶頸,他們已不再象以前一樣,把自己定位在書本、學科、成績、校園這幾點一線的狹小空間,而是向書外,向其它學科、社會生活擴展,構建了更完備的知識結構,不僅是原有結構的重組,更是吸收了先進的理念、其它學科的知識,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識,來完善、充實自己,新舊知識相融合,以滿足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需求。2、調整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選擇了讓學生走向知識的教學理念,教師們都知道要從內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內而外地去認識周圍世界,鄉土地理教學實施的這幾年中已完全體現出來。鄉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對於學生來說大都是來源於身邊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師這時則會把自己的位置從居高臨下的權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實現了平等交流、平等對話,彼此間真正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更充分允許學生質疑,並不斷地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內心的「地理科學世界」聯系起來,實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目的。3、教師仍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課改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鄉土地理教學的實施,教師除了從常規教學能力的提高外,更加註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師不僅具有了獨立獲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強了指導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為鄉土地理的信息並非主要來自書本,而是來源於社會生活。其次是具備了從多種渠道對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能力,具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地理課程資源以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在強化自身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師已能通過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動計劃,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場所、活動內容及方法,能夠正確指導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與動手實踐能力。總之,新課程的改革,實現了從全方位引領學生將學習活動從課堂「主陣地」 延伸到課外、到社會生活,使現代教育與現代社會聯系更為密切,從學校教育過程入手,為學生將來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Ⅳ 地理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
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分支學科
自然地理學
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
人文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等。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Ⅵ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科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交互關系與作用的科學,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上至大氣圈對流層的頂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時間和空間是地理科學研究的兩個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學研究事物或現象的時空變化。
地理科學是一門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和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計量學乃至心理學等許多學科都有關系。
綜合部分高校的情況,地理科學較為典型的課程包括: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測繪學、地圖學、遙感學、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區域地理、計量地理學、人口地理學、地質學與地貌學、水文學、地貌學、植物學、氣象學、土壤學等。師范類院校還開設有地理教學論等師范類課程。
前景
地理科學專業前景逐漸在變好,隨著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紛紛涌現,如環境地理學、城市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醫學地理學等,其科學價值也越來越高。可以說,隨著經濟開發以及環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學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蘊,地理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日益受到關注。
Ⅶ 地理無處不在——《地理學與生活》讀後感
我在高中時代對地理科目的狂熱,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因為地理無處不在 。在那個學習與快樂被割裂,學習和生活難以融合的時代,地理於我而言是唯一一個我能真實觸碰的學科,無論是天氣,氣候,植被還是地形,甚至於是日升月落的規則,世界上每個國家所在地區和他們的風格,我們國家內部的區域差別,都在我身邊,在我生活的每一天。我那時還著迷於與地理題各種斗爭,對高中生來說最難的時區區時地球運動,對我而言不過是玩轉地球的各種方式而已,只要地球在我腦海里轉起來,我便會被戳中嗨點,玩得不亦樂乎,如此一來,地理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二十多年學生時代中唯一一門考過滿分的學科,至今念念不忘。 今年五月,我從青海和甘肅旅遊回來之後,便下定決心把買來後擱置兩年多的《地理學與生活》提上閱讀日程 ,主要目的在於繼續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一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的生活的環境,發現旅遊之美,獲得知識和眼界的全方位更新。
以上,便是閱讀本書的初衷。
本書作為美國大學地理學的入門級通識教材,比起我們的高中課本,其所涵蓋的知識點的范圍和深度都深入一些,每一章節都加入了生活中與地理相關的專欄,並在專欄基礎之上提供了相應問題的討論和思考的方向 。回想當年自己在學習地理這一學科時,基於年紀、眼界和教材要求的不同,我所掌握的知識是片段的,不連貫的,也不流動,常常不能為我所用。本書以豐富的實例來闡述相對應的歸納過的概念,並且把地理研究的內容是始終變化的這一觀點貫穿全書始終,整個學習的框架和感覺就不一樣了。然而,略有遺憾的是,由於它是一本美國教材,許多實例引用來自於美國本土,而我對美國本土的了解又有限,因此讀得比較粗略;此外,因為我買的實體書和電子書都是黑白版,讀圖的效果很差,尤其是區分深色淺色的區域,看上去就只有兩種區別,那就是黑和白,揪心。
下面我來談談書的內容。
首先,關於地圖,以前我對地圖的投影完全不了解,雖然讀過很多不同類型的投影地圖,但並不知道它們的用意和差別,書中很多的篇幅來介紹每一種投影方式的用意和缺點,比如等距投影能以任何地點為中心,有助於校正從一點到所有其他地點距離的測量 。以地圖製作為中心,引出了當代地理信息技術,闡述了遙感,GIS等等,從而討論衛星影像和隱私,衛星影像和國土安全,社會穩定等問題。(ps:我特別喜歡這種討論和思考方式,感覺特別有收獲)
關於地球科學傳統,即地球地貌,氣候,自然資源,這內容高中地理幾乎全部涵蓋了,我在讀這一章的時候發現我高中時候的地理是真的學懂了,即便是馬上就要畢業十年,那些東西仍然穩固地紮根在我的腦海,絲毫沒有褪色。 這章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不同區域所形成的地理特色,比如旅遊時候最直觀的感覺:天氣,氣候,地貌,植被,自然資源。在此篇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討論築壩的問題,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資源消耗,燃油政策,海嘯,地震、核能利用,雨林管理 。這一章節里的地球神秘多樣,生機勃勃,隱藏著豐富的寶藏,還有恰到好處近乎完美的自然規則,與此同時,這章中的地球同樣顯得殘酷、恐怖、危機重重,土地鹽鹼化,海嘯突襲,濕地退化,無一不引人深思。
關於文化—環境傳統一篇,即人口變化,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隨著交通改善而逐步滲透的空間作用,空間滲透作用之上形成的現代國家。在此篇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討論世界人口變化帶來的影響,女性在世界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區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它們各自的特色,包括音樂,服飾,語言,宗教等等,還可以討論現代國家的形成,空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甚至於難民問題,恐怖主義問題,以巴沖突問題等等 。本篇對於幫助我們理解現代國家,理解這個世界一直以來存在的差異與變化作用很大。
關於區位傳統,此篇在前兩篇介紹不同地方區位差別的基礎之上,介紹人類活動在各自區位里所表現出來的特色和原因,比如不同類型的經濟活動的發展過程,各種產業類型的形成和變化,具體到農業的類型,工業的類型,現代第三產業,第四產業的類型,城市的形成,發展類型和特徵,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這些分析方法,我們都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幫助分析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在這篇中, 我想著重提一下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這一章讀著真是太沉重了,它從水污染,空氣污染,對地貌的破壞,對動植物的破壞,固體廢物的處理這幾個方便闡述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以及對動植物、人類自身所造成的傷害,看著真是觸目驚心,深感遺憾。 想一想最近生活中頻繁爆出的北極高溫,歐洲高溫,垃圾山坍塌埋人,中國拒絕垃圾進口,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等事情,不由得深深嘆息。環境保護由來已久,然而由於經濟至上,人類自我感覺良好,對自然缺乏敬畏,破壞性的短視的發展方式依然屢禁不止,像是無數環保主義者死在偷獵者的槍口之下,巴西認為雨林保護只是為了阻止巴西經濟的發展等等,環保的路到底走了多遠?關於區位分析傳統,本篇是一個結合全書的總體分析展示,不再具體論述。
由上所有的篇章也可以看出, 地理學有很強的交叉學科的特徵, 在地球傳統科學的研究當中,數學,物理學,化學的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都涵蓋其中,在文化—環境傳統一篇的研究中,統計學,經濟學,人文學、政治學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又都涵蓋其中,區位傳統中甚至還包含生物學的部分內容,我在閱讀本書過程中也不能保證對所有的概念和內容全部都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原因,地理在高中的科學分類中屬於文科,而在大學的學科分類中卻屬於理科??(純屬猜測,沒有研究過,結論不嚴謹)
此外, 本書從結構和內容安排上都展現了美國通識教育一大特點,那就是邏輯,體系,全面,分析,思考,陳述,我很喜歡,它對於一個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習慣 ,學科體系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我很喜歡!
綜上,之所以說地理無處不在,是因為它研究的每一個內容都在我們身邊,大多數都是我們觸手可及的,能夠理解的 。我想,正是因為如此,它才在我短暫的學生生涯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於我畢業至今仍對它念念不忘。地理無處不在,地理所帶來的快樂與思考便也無處不在。如果你想要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這本書是一個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