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雁南飛是什麼意思
雁南飛的意思:大雁是候鳥,秋天時飛往南方去越冬。大意含有追求溫暖、幸福、追求事業的成功。有時候也被比喻北方的人往南方流動或者說某個人志向遠大。
雁是隨著季節冷暖而南北遷徙的鳥類,冬去春來它們按時往返,給人以誠信之感。而且雁在秋日高空成隊飛翔時隊形一絲不苟,襯以秋日肅殺氣氛,愈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壯美。
Ⅱ 「雁南飛」的原因是什麼
大雁是候鳥。大雁南飛是長期進化才形成的。這種現象的形成不僅受氣溫影響,還受到光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用復雜,其中光的影響作用更突出。
Ⅲ 雁南飛是什麼季節
雁南飛是秋冬季節發生的。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後飛往南方越冬。
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盪盪地飛到我國的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里,幾千公里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
(3)雁南飛是什麼地理現象擴展閱讀
大雁南飛的特徵有:
1、排成「人」字型: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伍組織得十分嚴密,它們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一邊飛著,還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起到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的信號作用。
2、保持隊伍的秩序:大雁保持嚴格的整齊的隊形,因為它們整天地飛,單靠一隻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飛得快飛得遠。有勁的大雁在撲翅膀飛的時候,翅膀尖扇起一陣風,從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輕輕地抬起來,長途跋涉的小雁就不會掉隊。
3、頭雁是有經驗者:飛行時一般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經驗的。頭雁飛行的過程中在其身後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後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的阻力。有利於整個群體的持續飛行能力。
4、雁群分工明確:雁群是由許多有著共同目標的大雁組成,在組織中,它們有明確的分工合作,當隊伍中途飛累了停下休息時,有負責覓食﹑照顧年幼或老弱的青壯型大雁;有負責雁群安全放哨的大雁;有負責安靜休息﹑調整體力的領頭雁。
Ⅳ 我國在不同時期出現闖關東和雁南飛的主要原因是
闖關東原因:我國東北地區有遼闊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史稱「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吸引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口向這里遷移和流動。明清時期,更多農民來此開荒種地並定居下來。移民主要來自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東人最多。山東地少人稠,是近代有名的災害多發區。在清代,山東曾出現旱災233年次,澇災245年次,潮災45年次,各種自然災害之嚴重超過全國其他各省。不僅天災,人禍也接踵而至。咸豐年間,「魯捻」、長槍會軍、文賢教軍等起義烈火燒得山東「大半糜爛」。在天災和戰亂的沖擊下,山東人的生存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於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了主流。19世紀中期,面對沉重的人口壓力,清政府被迫開放長期封禁的東北山林、草原,由此引發了更大規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東北地區人口由570多萬猛增到1800多萬,年平均增長率高達7.5%。到1933年,該地區人口已達2 910萬,成為當時全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雁南飛原因:自古以來,經濟差距是吸引山東人「闖關東」的基本動因。直到1978年,黑龍江省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還比山東省高出2/3。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以其東部沿海的區位優勢,成為改革開放的首批獲益省份之一,經濟增長迅速,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黑龍江省,由此導致了兩地之間人口遷移方向的完全反轉,出現了「雁南飛」現象
望給個好評
Ⅳ 北雁南飛體現了什麼對生物的影響
北雁南飛體現了氣候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大雁南飛半途捕食
在路上他們會成群結隊的,冬天數百隻一起覓食、棲息,大雁適應性強,屬雜食性水禽,常棲息在水生植物叢生的水邊或沼澤地,採食一些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牧草、谷類及螺、蝦等。
一直飛飛停停,直到溫度有所上升,且出現大量山丘樹林,則在樹林里扎窩,還會儲存過冬的食物,因為正值秋天農作物大豐收,魚貨較多的時候,可以在南方很好的延續到第二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