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學地理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學地理

發布時間:2023-01-10 10:24:08

① 當年愛因斯坦很多門科目都不及格,為何還能讀大學

這里糾正下題主的一個小錯誤,就是愛因斯坦不是在升學考試時成績不及格,而是在大學里經常掛科。書歸正傳,愛因斯坦在很多科目不及格的情況下還沒有被開除,補救是關鍵。另外,愛因斯坦的故事中,掛科勸退還不是最精彩的,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愛因斯坦的偉大毋庸置疑,但是他也是個人,是人就會有缺陷,也會有趣事。讀者們閱讀此問答就權當休息了一把吧,沒有干貨非常報歉。既然大家在這里賺不到知識,就多積攢點笑聲吧。

② 除了物理,牛頓還是能和高斯齊名的數學家,為何愛因斯坦不行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物理學領域的大家,可以說他們都開創了自己的體系,但是他們偏重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表現也不一樣,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並沒有開創自己的體系,物理學方面很優秀,牛頓在數學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

總的來說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研究物理的方向自然就是不同的,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最早的時候沒有想自己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只不過他在研究力學萬有引力等方面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只是去表達其中的一些現象,所以他發生了微積分。而愛因斯坦所進行的大多數是一些理論性的研究,它雖然有計算,但是並不為主,而且當時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數學體系,足以滿足他研究的需要。

③ 愛因斯坦的成長經歷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他的父親海爾曼?愛因斯坦很有數學天賦,但父母沒錢供他上學,只好棄學經商,愛因斯坦的母親保里諾?愛因斯坦是富有糧商的女兒,很有音樂天賦。

年幼時,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音樂,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幾乎成了愛因斯坦的"第二職業",小提琴終身陪伴著他。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

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並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裡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

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後,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3)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學地理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在「奧林匹亞科學院」時期大衛·休謨(David Hume)對因果律的普遍有效性產生的懷疑,對愛因斯坦產生了影響。

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卻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

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

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建立以來,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它經受住了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是人們普遍承認的真理。相對論對於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和現代人類思想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相對論從邏輯思想上統一了經典物理學,使經典物理學成為一個完美的科學體系。

狹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性原理的基礎上統一了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動力學兩個體系,指出它們都服從狹義相對性原理,都是對洛倫茲變換協變的,牛頓力學只不過是物體在低速運動下很好的近似規律。

廣義相對論又在廣義協變的基礎上,通過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慣性長與普遍參照系數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規律的廣義協變形式,並建立了廣義協變的引力理論,而牛頓引力理論只是它的一級近似。

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物理學只限於慣性系的問題,從邏輯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對論嚴格地考察了時間、空間、物質和運動這些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和物質觀,從而使物理學在邏輯上成為完美的科學體系。

④ 愛因斯坦是自學成才的嗎

從某種意義講"愛因斯坦"就是自學成材的。

原因是愛因斯坦僅僅完成一般教育系統一般性教育(他學的可不是理論物理。更沒得到當時世界最頂級理論物理學者的指導,甚至成名前。
想見那些超級學者都不可能!!)

而愛因斯坦基本上完全靠個人努力,達到了世界理論物理學領域的最高峰。 (對他的成就提供最大幫助的應該是圖書館)。

既然圖書館是他成就來源的最大源泉。
那麼說他是自學成材的完全不過分!!!

另外就是要說的就是。
他畢業的學院,畢業的優秀學生數量眾多。更別還有眾多教授級別的人物。可那些人幾乎無一取得類似愛因斯坦的成果。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很快小愛因斯坦的數學程度超過了讀大學的麥克斯,比他大十一歲的醫科大學生再也跟不上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了。為了以後有共同談話的話題,麥克斯開始借哲學書給他看,愛因斯坦在十三歲就能看懂康德的《純理性批判》。這是一本對許多成人來說都算是枯燥艱深的書。這時候愛因斯坦閱讀的書就是數學、物理和許多哲學家的書。他不看小說,唯一的消遣就是拉小提琴。

⑤ 愛因斯坦到底有沒有學過習

有的。
愛因攝於1882年,4歲時的愛因斯坦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意志帝國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 他的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是一名商人。他的母親寶琳·柯克(Pauline Koch)是一位音樂家。愛因斯坦一家是不遵循猶太教規的猶太人。[2]
愛因斯坦出生後不久,便於1880年舉家遷往慕尼黑,同年10月愛因斯坦的父親與叔叔在新居住地創建了一間電機工程公司,專門設計與製造電機機器。
愛因斯坦在其幼年時代並沒有展現很大的天賦。有故事說他直到三歲才開始說話。但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檔案館駁斥這一說法。他在他上的第一所學校里成績很好,是一個思維敏捷、聰明,有時甚至十分叛逆的學生。他的成績在優(sehr gut,1分)良(gut,2分)間徘徊。在語言方面不是十分出色,但在自然科學方面卻表現十分出眾。
愛因斯坦常讀科普書籍,並總是設法獲得有關當下科研水平概況的書。特別是亞龍·貝恩斯坦(Aaron Bernstein)所著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Naturwissenschaftlichen Volksbücher)對他興趣的形成及其今後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他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並開始受訓於私人學拉小提琴。1888年,進入路易博德文理中學( Luitpold-Gymnasium,校址此後幾番變遷,1965年改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文理中學)。1894年,全家又遷至義大利米蘭。十五歲的愛因斯坦本當留在學校,考完德國大學資格入學考試(Abitur)才離開,但由於常遭老師訓斥以及常觸犯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學校的紀律與秩序,愛因斯坦因此固執決定肄業,隨其父母同往米蘭。為了逃避服軍役,十七歲的愛因斯坦決定放棄德國國籍,他遠離猶太宗教團體。
大學時代 成績優異折疊
攝於1893年,14歲時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並未依照其父親的意願讀電機工程學,而是依他家一好友的建議於1895年申請了瑞士蘇黎世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由於沒有德國大學資格入學考試成績,愛因斯坦需要當年夏天參加該校入學考試,不過愛因斯坦並未在考前抓緊復習,而是選擇去了北義大利遊玩,因此,十六歲的他——身為當時最小的參考者,沒有通過此次考試。他的自然科學考得很不錯,但法語沒考好。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十分愉快,這所學校的的理念是「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觀』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十月,愛因斯坦參考瑞士大學入學考試(Matura),10月3日的成績單上顯示他有五次科目皆取得最好的成績(瑞士,6分)。
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范系學習物理學,該校物理教授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韋伯(Heinrich Friedrich Weber)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他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為此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馬里奇時常與韋伯教授沖突,指責這是對愛因斯坦的不公。1899年6月,愛因斯坦在實驗室的一場爆炸中手部嚴重燒傷。

⑥ 愛因斯坦腦袋的秘密

愛因斯坦腦袋的秘密

身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大腦一直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愛因斯坦腦袋的秘密吧!

愛因斯坦那顆不平凡的大腦究竟隱藏了什麼

1955年,4月18日,凌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醫院。

一位老人在病床上發出異樣的聲音,守夜的護士艾伯塔連忙走來探視。老人喃喃地說著她無法聽懂的語言。兩聲沉重的喘息後,他靜靜地去世了。後來人們推測,老人臨死前說的是他的母語德語——七十六年前,他出生在德國南部小城烏爾姆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的名字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作為人類歷史上珍貴的寶物之一,愛因斯坦的大腦卻跟隨一個被解職的醫生一起顛沛流離,直到五十年後才又回到普林斯頓醫院安頓下來。但在這段傳奇背後,科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正如愛因斯坦以他著名的公式捕捉到能量和物質的精髓,我們則在試圖捕捉天才的精髓……

誰拿走了愛因斯坦大腦?

愛因斯坦去世的當夜,病理醫師托馬斯·哈維打開了愛因斯坦的頭骨,往腦動脈中注入防腐劑,把大腦泡進固定葯水,這顆堪稱歷史上最聰明的大腦被保存起來。雖然哈維醫生許諾將愛因斯坦的大腦用於科學研究,並得到了愛因斯坦家人的許可,但這一舉動還是引發了無窮爭議。甚至有幾位著名的神經病理學家強烈建議哈維放棄這些樣品,可是哈維拒絕了。很快,他被普林斯頓醫院解職。

隨後的時間里,天才的大腦一直伴隨著哈維,帶給他厄運也帶給他短暫的盛名。他經歷了離婚、長途搬家、失業和吊銷行醫執照。他後來成為堪薩斯州的一名塑料廠組裝工人,與“垮掉的一代”中的著名頹廢詩人威廉·伯羅斯為鄰,兩人經常稱兄道弟,小酌痛飲……雖然伯羅斯曾常常吹噓“我想什麼時候搞到一塊愛因斯坦的大腦都行”,哈維卻對這些樣品視若生命。

1997年,哈維帶著大腦樣品與記者麥克·帕德尼提一起橫穿美國去加州拜訪愛因斯坦的孫女。哈維曾經計劃把這些樣品送給科學家的後人,但是他最後改變了主意,迅速地離開了她家。在帕德尼提的描寫中,哈維是個怪異的老人,充滿了唐吉訶德式的幻想,時時爆發出莫名其妙的大笑。

沉默的三十年

公允地說,哈維對愛因斯坦大腦如此固執而熱衷,並不完全為了名氣,更不為金錢——他曾經多次拒絕高價購買這些大腦樣品的要求。哈維一直恪守對愛因斯坦一家的承諾,在自己後半生里盡了最大努力,希望能用科學的方法解讀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智慧密碼。大腦一被固定,哈維就對它進行了仔細的測量,還從各個不同角度拍了許多照片。根據哈維的測定,愛因斯坦的大腦重為1230克。與人們對天才的期望不同,這個重量在七十多歲的老年男性里,也不過是一個較低的數值。

在哈維被解職後不久,他就將大腦帶到費城醫院,在那裡,經過嚴格訓練的技術員遵照權威的大腦解剖圖譜,把這團珍貴的中樞神經組織小心翼翼地切成了兩百四十塊。某些腦塊又被進而切成薄片,固定在玻璃片上。哈維一共製作出十二套這樣的腦片標本,隨後,他把這些標本寄給當年神經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希望他們能夠得出驚人的發現。剩下的組織被包裹在透明的火棉膠里,懸浮在充滿甲醛固定液的大玻璃瓶中,靜默在哈維家的地下室或辦公室的紙板盒裡。

在最初的三十年間,除了偶爾被科學家宣布無論是大體形態還是神經細胞的數量都“與普通人的大腦沒有什麼區別”以外,這些獨一無二的神經組織,沒引爆任何科學發現。

甚至,其間唯一的新聞轟動,只來自於愛因斯坦本身的名氣。1978年8月,《新澤西月刊》的記者史蒂夫·利維輾轉找到哈維,當裝有愛因斯坦大腦的玻璃瓶出現在利維面前時,他“完全失去了語言”,充滿震撼和崇拜地望著那些在清澈的固定液中上下起伏的“花生糖棒”般大小的腦組織塊——“那彷彿是宗教般的經歷”,史蒂夫後來寫道。他的文章立刻將新聞界推向癲狂,許多記者在哈維的辦公室外安營紮寨,把他的生活攪動得沸反盈天。當然,隨著時間的過去,獵奇的狂熱也漸漸平淡。而那些不平凡的組織塊,依然寂寞地在玻璃瓶中沉浮。

玩玩具的老鼠和愛因斯坦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教授瑪麗安·戴蒙德坐在丈夫的辦公室里,無所事事,“只能獨自思考”。近二十年前她發現,如果把小鼠養在有各種玩具的環境中,它們腦中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比例,將比那些飼養在普通環境里的老鼠要高。她認為,神經膠質細胞為神經元提供養料,它們的比例增高正暗示著,養在內容豐富的環境中的小鼠神經活動更為活躍,需要更多的營養。

在這個無聊的下午,戴蒙德想到了實驗室牆壁上不知哪個研究生貼上去的對哈維的報道,突然意識到,她也許可以向哈維索取一些樣品,也許這顆不同尋常的大腦里,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也比常人高呢?

據戴蒙德說,她每隔六個月就要打電話騷擾哈維一次,堅持了三年之後,哈維終於寄給她四塊“方糖大小”的腦組織。她的實驗結果在1985年發表在《實驗神經病學》上,她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十一位普通人的大腦進行對比以後,發現位於左側頂葉的那塊標本里,愛因斯坦大腦中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確實比其他人要高上一倍。

“這一現象顯示了愛因斯坦在展示他非同尋常的理性思考能力時,這一腦區的活動得到增強。”她據此推論說。

哈維渴盼已久的科學發現姍姍來遲,媒體掀起新一輪愛因斯坦狂潮。可是,這份研究報告在科學界飽受爭議。

日本大阪生物科學所的堪沙博士,對戴蒙德所用的十一位“普通人”大腦提出質疑:這是些什麼樣的普通人?怎麼死的?愛因斯坦終年七十六歲,為什麼選取的這十一人平均壽命只有六十四歲?較高的膠質細胞比例是不是只是因為愛因斯坦的神經細胞在衰老過程中死亡更多?

紐約佩斯大學的海因教授更直言不諱地說:“這項研究充滿了謬誤,其結果根本不可相信。”

第一個真正的驚人發現

又是一個十年過去了,一紙傳真出現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教授桑德拉·維特森的面前,上面是一個簡潔的問題:您願意和我合作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嗎?落款是托馬斯·哈維。

維特森並不認識哈維,但也許是由於愛因斯坦這四個字的魔力,她抄起一張白紙,寫上“Yes”,傳真回去。

維特森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腦標本——從1977年到1987年間她設法說服了120位癌症晚期病人捐獻他們的大腦。她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許多高水平的學術雜志上。最出名的,也最富爭議的,大約是她對男女大腦結構的比較。譬如,她發現在大腦顳葉里一塊主管語言的區域,女性的神經元密度平均比男性要高出12%,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通常女性更善於交流。

於是,在1995年,當84歲的哈維讀到維特森的文章時,他想,自己也許終於等來了那個能解開謎底的人。得到維特森的肯定答復後,年邁的他小心翼翼地把裝有愛因斯坦大腦的玻璃瓶放在他破舊的道奇車里,一路向北,駛過美加邊境,親自將它帶到了維特森的面前。

維特森最後挑選了十四塊樣品,哈維還從來沒有給過別人這么多的大腦樣品。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最重要的發現卻不是來自於對這些樣品的直接觀察,而是源於1955年哈維給這顆大腦拍攝的照片。

維特森發現,愛因斯坦的頂葉下部的區域比一般人寬。而且,一般人的大腦里有一條叫做“外側裂”的腦溝穿過這里,溝的尾稍劈入一塊名為“緣上回”區域,而在愛因斯坦的大腦照片上則顯示,他的外側裂在進入頂葉下部區域之前就與另一條腦溝合並,緣上回也顯得更為完整。

維特森認為,一般情況下,大腦中神經連接密集的地方形成凸起的腦回,而神經連接比較稀少的地方則凹下變成腦溝,愛因斯坦戛然而止的外側溝,正反應了他頂葉下部區域比一般人神經連接密集。

維特森的研究顯然比戴蒙德的更受禮遇,1999年,她的結果發表在《柳葉刀》上。

直到今日,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依然不時浮出水面。就在今年5月4號,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人類學系的教授迪安·法爾克在《進化神經科學前沿》上發表了他的最新研究結果。他宣稱這顆大腦的結構中含有許多不對稱的成分,而很可能正是這些變化多端的溝回,造就了愛因斯坦與眾不同的天才。此外,他在愛因斯坦的右側運動皮層里發現了一個特殊球狀的結構,這在其他音樂家的大腦中也有發現,很可能與愛因斯坦從小接受的小提琴訓練有關。

“頂葉天才”的智慧究竟來自何方

由於這些實驗都指向愛因斯坦與眾不同的頂葉,“頂葉天才”這樣的名號開始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上。那到底頂葉在哪裡,有什麼作用呢?

舉起你的雙手,分別放在左右上耳廓的後部,貼著頭皮將手移向後腦勺,在頂部最突起的地方匯合。你的雙手剛才觸摸過的頭骨之下的這片區域,差不多就是頂葉之所在。

而維特森所發現的愛因斯坦大腦中比常人更寬的下頂葉,在這片區域的後部偏下的地方。這里是視覺、聽覺、體覺(來自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和前庭器官的神經通路的交匯處,被許多科學家認為是人體綜合各種感覺,產生更高等的神經、認知活動的地方。這片腦區主管著視覺空間認知、數學能力和運動想像能力。如果頂葉受傷,病人將無法完成一些復雜的會話、閱讀和定位活動。

作為史上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超凡的抽象能力無可置疑。而他曾經說過,自己幾乎不以語言文字的方式思考,而是像放電影一樣用圖畫般的想像力來思考問題,這與下頂葉的想像與空間認知功能遙遙呼應。進而,維特森等科學家推論,由於愛因斯坦的下頂葉擴大,影響了領近主管語言的區域發展。而愛因斯坦三歲才會說話的事實,大約已經家喻戶曉了吧?

可是,這塊不過三指寬的區域真能解釋愛因斯坦的傳奇成就嗎?科學家們紛紛質疑。有人指出愛因斯坦中學時在畫圖和地理課上成績平平,與有一片發達頂葉的事實相左。而且,頂葉寬大者大有人在,最明顯的莫過於早年失明者。因為他們不再能接受視覺信號,所以頂葉的功能區域一直延伸到通常用來處理視覺信息的枕葉。如果頂葉擴大就能成就愛因斯坦,盲人學校早就成了諾獎基地了。

另外,新英格蘭醫學院的教授弗德里克·萊波雷(Frederick Lepore)指出,人不會一成不變,對一顆七十六歲的老齡大腦的研究,是否能解釋二十六歲以相對論震撼世界的那位年輕人的非凡神經活動,實在令人懷疑。實際上,即便我們能窺探到青年愛因斯坦的大腦溝回形狀,就一定能從中分析出他的智慧能力嗎?

2005年,哈維終於交出了自己珍藏的樣品。愛因斯坦的大腦又回到了它被取出的地方——普林斯頓醫院。

2007年4月5日,九十五歲的哈維在普林斯頓去世,在同一座城市裡,愛因斯坦的大腦依舊儲存在病理學實驗室的地下室中。五十二年前,當他親手取出的那塊傳奇的大腦時,他希望能藉此窺探偉大的智慧緣自何方;而在他去世的時候,神經科學的發展已經遠遠突破了他當年所能想像的一切。然而,他所等待的開啟天書的那把鑰匙,卻始終不曾出現。

;

⑦ 愛因斯坦數學成績不好世界級的學神不僅成績爆棚,而且情懷更甚

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雖然逝世距今已經65年了,但絲毫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偉大的形象。他在物理學領域開創的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四個領域,至今以及未來,都將深深地影響著人類未來的 科技 走向。

毫不誇張地說,愛因斯坦把一生都貢獻給了人類科學,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他對現代物理學的貢獻,會不會有後來者不知道,但絕對是做到了前無古人。

然而,牛叉如愛因斯坦這樣的人,也一度被謠傳其高中時數學成績不好。如果愛因斯坦在世的話,他一定不屑於為此證明什麼,但為了還原這個最牛的學神畫像,近日諾貝爾獎官方還是公布了他1896年在瑞士阿勞市高中就讀期間的成績單。

成績單顯示,愛因斯坦在代數、幾何、投影幾何、物理、 歷史 這5科全部得滿分6分,德語語言文學、義大利語語言文學、自然 歷史 、化學等科目得5分,即使是地理、繪畫、工業繪圖也取得了4分,最差的是法語語言文學,只有3分。



不知大家看了這份成績單有什麼想法,我倒是有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從成績單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在高中時就文理成績皆佳,尤其以理科中的數學最為突出,那些質疑他數學成績不好的謠言至此不攻自破。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愛因斯坦從小就狂熱地喜愛數學,他12歲開始自學歐幾里德幾何,16歲就自學完了微積分,是一個真正的學神,而且還是世界級的。

但學神終歸不是神,而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愛因斯坦的成長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1895年,當他學完微積分後,想報考著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但最後卻在入學考試中而失敗。(看到這里,像你這樣的學習大眾臉,是不是也找到了一絲安慰呢?呵呵……)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在阿勞州立中學繼續努力學習,終於在順利畢業後,如願考上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很多人好奇:愛因斯坦的成功秘訣是什麼?他是一個毫不保留的人,曾大方地與世界分享心得: 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它的效率卻是個變數,單獨追求學習時間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習效率。

他認為,學生不能死讀書,應該多參加文體活動,才能獲得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愛因斯坦還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一個公式,即: 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正確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說廢話。他把這個公式的內容概括成兩句話: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階梯,珍惜時間是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

看到這里,不知道有沒有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呢?


愛因斯坦雖出生於德國,但他的父母均為猶太人,所以他也是一名血脈純正的猶太後裔。

在 歷史 上,猶太民族一直居無定所,曾在不同時期寄居於不同的國家,如:埃及、波蘭等,直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才在將近2000年的時間里,擁有了第一個猶太人國家。即便如此,今天全球1400萬的猶太人中,在以色列也只有700多萬,有600多萬都居住在美國,還有部分散居在其他國家。

猶太人雖然人口不多,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但他們產出的知名人士卻很多。僅1901年到2004年間,諾貝爾獎獲得者就多達167人,占據諾獎總數的22%。

除了愛因斯坦以外,猶太民族在其它領域也有很多世界知名的人士,如: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卡爾·馬克思、「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電磁學之父——海因里希·赫茲(頻率的國際單位以赫茲命名)、直升飛機的發明人——亨利·斐納、美國女演員瑪麗蓮·夢露……不要看特朗普之流平時那麼囂張,其實美國背後的真正執掌者,都是猶太人控制的大財閥。

愛因斯坦雖然沒有生在以色列、長在以色列,但根據其遺囑,在他1955年逝世後,家人將其生前所有信件和手稿的最終貯藏所定在了以色列的最高學府——希伯來大學。

他的舉動惹怒了法西斯。1933年,德國納粹政府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毀其書籍,沒收其財產,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幸好,他當時因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而逃過此劫,但也從此被迫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了支持反法西斯戰爭,愛因斯坦還於1944年以600萬美元拍賣了1905年狹義相對論的手稿。

二戰期間,全世界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1939年8月2日,愛因斯坦致信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說美國不要再「中立」了,應該抓緊研製原子彈,以防止納粹德國搶先掌握為世界帶來災難。他的建議被採納了,這也直接促成了著名的美國曼哈頓計劃得以啟動。

愛因斯坦當初建議美國放棄中立,鼓勵其研究原子彈,其出發點是為了遏制德國法西斯,哪知道卻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看到今天的美國到處耍橫,不知愛因斯坦九泉之下又會作何感想?

上個世紀初的中國,雖然到處千瘡百孔,而且 科技 發展嚴重滯後,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是在1919年就已經傳播到中國,尤其是1920年,他的好朋友、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後,更是讓這一偉大理論在中國學術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22年冬天,愛因斯坦應邀到日本講學,期間他兩次經過上海,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的現狀。他在旅行日記中寫道:「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

1938年,抗日戰爭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幫助中國抗日,他和羅斯福的長子一同成立了「援助中國委員會」,並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援華募捐活動,為中國人民抗日提供了寶貴的支持。


1940年,愛因斯坦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我不信仰一個人格化的神》中說道:「我信仰史賓諾莎(荷蘭哲學家),他以宇宙的秩序與和諧來示現,而不是那個會干涉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在2012年愛因斯坦被拍賣的一封價值300萬美元的親筆信中,也能證明這點。在信中,他明確表示,自己不信仰聖經或基督教教義中的上帝:「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自身脆弱性的表現和產物,聖經不過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傳說集。沒有任何一種解讀,不管它多麼奧妙,能改變這一點……」

面對如此直接的表述,我只想說: 偉大的人,從來都不相信神,因為他們就是人們心中的神。

愛因斯坦雖然先後擁有過德國、美國和瑞士的國籍,但他卻是一名沒有國界的世界公民。無論是在人類 科技 上做出的卓越貢獻,還是在反對全球戰爭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他的情懷都是建立在人類共存的理念和強烈的人道主義之上的,不帶任何政治與功利色彩。

逝世之前,愛因斯坦立下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更不建紀念館。他的遺體被火化後,骨灰撒在了永遠保密的地方,其目的是不讓埋葬他的地方成為聖地。 他一生不崇拜人格化的神,也不希望以後的人把他當作神來崇拜。

偉人,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其為全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更在於其不為名利所累的超然。然而,這世界就是如此奇怪:不想讓後人記住他的人,卻永遠留在了人類史冊;而想名垂千史的人,卻……

閱讀全文

與愛因斯坦為什麼不學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