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年級上冊地理 簡述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和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
短缺的原因:1、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4、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
解決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措施:1、加強對水資源的綜合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護水資源;2、加強水利工程和生態工程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是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不足的根本途徑;修建水庫是解決降水季節變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強生態工程建設,提高地表植被的覆蓋率。3、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主要途徑包括積極推廣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術,如實行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
❷ 高中地理: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宏觀角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解決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應體現在:控制人口數量,減少用水規模;發展節水農業;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減少污水的排放,運用保護水體的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站在自己個人角度:一水多用:洗臉水用後可以洗腳,然後沖廁所;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作沖廁、拖地等,如此,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用洗米水、煮麵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潔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用養魚的水澆花,還能促進花木生長。
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沖洗幾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鹽浸泡消毒,只沖洗一遍就夠了。
覺得廁所的水箱過大,可以在水箱里豎放一塊磚頭或一隻裝滿水的大可樂瓶,以減少每一次的沖水量。但須注意,磚頭或可樂瓶放得不要妨礙水箱部件的運動。但是,這些填充物體有時會阻礙實物沖凈、沖遠,或導致水管堵塞,產生安全隱患。尤其6升以下的馬桶,就沒必要安放這些東西。
馬桶或洗手盆釉面的質量會影響到用水量,釉面細膩平滑,釉色均勻一致,吸水率小的產品,沖洗時可以省水,一次就沖洗干凈。可以通過實驗驗證,例如在釉面滴上紅色液體數滴,數秒鍾後用濕布擦乾,釉面無臟斑點的為佳。
在水箱中滴入幾滴食用色素,等20分鍾(要確定這段時間內沒人使用馬桶),如果有顏色的水流入馬桶,就表示這水箱在漏水。
將所有水龍頭關緊並確定這段時間無人用水而水表仍在動,就表示屋內或地下水管在漏水;水龍頭關緊後仍滴水,要速換橡皮墊。
將全轉式水龍頭換裝成1/4轉水龍頭,縮短水龍頭開閉的時間就能減少水的流失量;
冬季要特別注意檢查水管和預防水管破裂:雨季洪水沖刷掉的覆蓋沙土,冬季之前要補填上,以防土層過淺凍害水管;屋外的水龍頭和水管要安裝防凍設備(防凍栓、防凍木箱等);屋內有結冰的地方,也應當裹破麻袋片、纏繞草繩;一旦水管凍結了,不要用火烤或開水燙,那樣會使水管、水龍頭因突然膨脹受到損害,應當用熱毛巾裹住水龍頭幫助化凍。
淋浴時用低流量蓮蓬頭,或加裝緩流水龍頭氣化器。
洗澡改盆浴為淋浴,並使用低流量蓮蓬頭,避免長時間沖淋;多人洗澡時,一個接一個連接不要間斷,可節省等待時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流失量。
洗車使用有栓塞管嘴的水管或用水桶及海綿抹布擦洗。
控制適量的洗滌物,避免洗衣機及洗碗機中洗滌物過多或過少;選擇有自動調節水量的洗衣機,洗衣清洗前先脫水一次,可節省用水及清洗時間;如果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至40升清水。
求贊
❸ 地理主觀題:1,如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如何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可持續發展:
1、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給予重點支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許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2、健全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制定水權轉讓、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推行階梯水價,引導節約用水。建立農業碳匯交易制度,促進低碳發展。
培育從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化企業和組織,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實現市場化有償服務。
3、樹立節能減排理念。引導全社會樹立勤儉節約、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改變不合理的消費和生活方式。發展低碳經濟,踐行科學發展。
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科學健康的膳食結構,減少食物浪費。鼓勵企業和農戶增強節能減排意識,按照減量化和資源化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自覺履行綠色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責任。
4、建立社會監督機制。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和監督作用,保障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動員公眾、非政府組織參與保護與監督。逐步推行農業生態環境公告制度,健全農業環境污染舉報制度,廣泛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3)地理如何發展節水農業擴展閱讀
在智慧農業的建設框架中,移動終端系統(如無人機、噴葯飛機、溫度控制器、濕度控制器等)、感測器、 定位系統、大數據、通信網技術、雲計算是最重要的五種技術力量,大數據扮演著核心大腦作用。
各式各樣的感測器負責收集信息及數據,比如位置信息、視頻信息、植物蟲害信息、植物光照信息等關於植物的全方面的信息通過感測器收集匯總,大數據則處理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智能決策,通過控制中心對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系統發號施令,做出相應的反應,以確保整個農業生產系統分工協作、有條不紊的運行。
❹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總結
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八年級 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1
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
一、地理位置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二、地形特徵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三、 氣候
1、氣候類型: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2、氣候特徵: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屬於半濕潤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於夏季。
四、 黑土地和黃土地
1、東北平原在冷濕的環境下,發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2、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形成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3、「黑土地」與「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五、 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一)自然條件
1、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 種植 小麥、玉米、穀子等。
2、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災害
災害及成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於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1、解決 措施 :採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展節水農業。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2
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一、位置、氣候、地形
1.稱謂:「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A黑龍江省,B吉林省和C遼寧省
3.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山河大勢。
4山環:由D大興安嶺E長白山F小興安嶺如馬蹄形分布著K東北平原,
5.水繞:1黑龍江2.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為臨,3.圖門江4.鴨綠江與朝鮮為臨,5遼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龍江
6.東北三省氣候冷濕,由於緯度較高,又緊鄰著冬季風源地,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商品糧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1)東北三省由於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東北平原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3、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問題
(1)在春秋季節,由於經常受寒潮的影響,容易發生低溫凍害。
(2)由於大面積開荒,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
三、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1、重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
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
2、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依託豐富的資源,東北三省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20世紀90年代,由於資源枯竭、設備老化、產業結構單一等原因,東北重工業基地出現經濟發展滯後的現象。國家明確提出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3
第三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 稱謂:文明的搖籃 黃土風情: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
2.黃土高原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范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梁(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遊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4
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
一、區域全貌
二、現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區:主要包括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
2、北京的交通網路
(1)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
(2)北京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
(3)城市軌道交通也很發達,並且已初步建設成網。
(4)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歷史 文化 建築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目前,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八年級下地理第六章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下冊地理第六章知識點復習
★ 八年級地理下冊重要知識點總結
★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 八年級下冊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識點歸納
★ 8年級下學期地理第六章教案
★ 八年級地理思維導圖
★ 八年級下冊地理第五章主要知識點整理
★ 中國地理初二下冊知識點
★ 8年級地理會考主要知識點
❺ 地理方面有關節約水資源的措施
從地理學來講的話,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從大環境來講。水資源問題主要就是一個開源節流的問題,在開源方面,我想首先合理的開發水資源和制定相應的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是必須的,同時從水土保持來講也要注意整個水資源存在環境的保護,至於節流的話,首先是不能再水資源地大肆破壞,其次在水資源的使用上,可以對水資源的使用採用大地域分割法,嚴禁污染。
第二,從中尺度來講。對於區域水資源問題,要採用科技手段,適當的調節水平衡,比如我國的南水北調;同時,在區域水資源的使用上,可以採用配給制,這種方法在西歐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效果明顯,措施的話主要也是分為開源和節流來說,開不足之源,節多餘之流,這其中科技手段很重要。
第三,從小尺度上講。就要針對不同的行業產業和水資源使用渠道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如農業用水,除了適當的科技使用外,在適當的地域種植適當的作物也是必須的,因為作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其次要嚴禁浪費,杜絕污染。
如果樓主是要寫小論文的話,建議採用上面三個方面來寫,主要採用開源節流來作為邏輯連續,這樣的話比較有系統性。
希望樓主成功
❻ (二)膠東半島節水農業的發展模式
膠東半島按地形大致可分為濱海平原區、低山丘陵區、山前平原區。各區地形、水利工程、作物種植差別較大。在濱海平原區,城市集中,經濟發達,農業種植以設施農業、高效經濟作物為主。工業、農業、生活爭水問題突出,地表攔蓄工程少,地表水資源匱乏,地下水超采嚴重,形成了1000多km2的海水入侵區;低山丘陵區山川、丘陵、河谷交錯,以水庫、塘壩攔蓄地表水為主,大中型水庫也轉向城市供水,灌區渠系工程標准低,老化退化,在丘陵地帶主要作物多為果樹;山前沖積平原區流域面積小,攔蓄工程少,地表水可利用率低,主要水源為淺機井、大口井、小塘壩及河道攔蓄地表水,農業用水只能依靠分散水源,作物以糧食、蔬菜、設施農業為主。膠東半島的自然地理,經濟條件決定了膠東半島必須發展高新農業,高標准節水工程,實施規模化種植,現代化管理,其節水農業發展模式可總結如下。
1)充分利用地表水,實現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控,水資源優化配置。在青島大沽河、煙台大沽夾河、龍口黃水河、萊州王河等下游修建地下攔水壩,形成地下水庫,在河道兩側布置滲井,加大向兩側補給地下水的力度,補源效果明顯,地下水位明顯提高,形成了以井保豐,引河補源的井渠結合的工程模式;在山前平原區,在河道上建小型攔蓄工程,將分散的小水源實施聯網工程,從而達到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控的目的,威海市環翠區羊亭示範區,將分散水源聯網集中控制,水源之間實現了合理調控,擴大了灌溉面積;在低山丘陵區充分利用水庫、塘壩,建設自流灌溉工程,利用自然水頭按不同分區壓力發展噴灌、微灌。
2)發展高效農業,實施節水工程的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在山地丘陵區,果樹採用微噴、滴灌,沿海平原區設施農業、花卉等高效作物逐漸替代傳統的分散的糧田種植方式,實現工廠化生產。目前膠東半島各市區都相繼建成了農業科技示範園和現代化節水示範區,使規模化種植與節水工程的規模化、標准化建設形成了良好的結合,高效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節水工程標準的提高。在威海市國家「863」計劃示範區,原有的糧田已被承包大戶改種果樹。6.7hm2以上的溫室蔬菜大棚,3.3hm2以上的溫室花卉,龍口市67hm2以上柿子園等產業化種植大戶,採用了標准化的滴灌工程、微噴工程,實現了自動化管理,根據作物生長環境,實施精準灌溉,為該地區大面積發展「兩高一優」型節水農業提供了示範樣板,促進了該地區高效農業的迅速發展。
3)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推廣農藝節水技術。在濱海平原,防止地下水超採的措施:一是要限制地下水開采,二是要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力度,選擇優良耐旱品種。萊州市、龍口市等海水入侵區減少了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推廣了耐旱耐鹽鹼品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花生全部採用地膜覆蓋,果樹則採用秸稈覆蓋,對於蔬菜等作物,噴施了生物抗旱劑,改變了傳統的灌溉制度,減少了灌水次數。農藝節水措施減少了作物蒸騰和棵間蒸發量,在沿海地區效果尤其明顯。
4)轉變運行管理機制,提高農業節水管理水平,實現現代化管理。節水農業能否穩固發展,效益能否發揮,其運行管理機制與管理水平是決定因素,對於一個高效農業地區,僅有高標準的節水工程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相應的運行機制與管理水平。以往的節水管理僅限於一般粗放的管理水平,節水工程無人維修,不能長期發揮作用。近年來。半島各地區在節水工程建設前,就明確了工程產權,使工程建設與管理統一起來。如承包大戶內的節水工程所有設施、水源全部明確為承包戶產權,由承包戶運行管理,工程建設中承包戶按照比例進行投入。對於以村為集體的節水工程,明確由村管理。村之間的聯戶工程由鄉鎮組織農民用水協會。在管理中,隨著現代化的自控技術應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做到了因地制宜,根據不同作物需水量按照設定的灌水量進行控制,達到了精準灌溉的目的。
綜上所述,膠東半島節水農業發展模式可概括為:針對當地可利用水資源匱乏的特點,以充分開發利用地表水,建造河道梯級攔蓄工程及地下水回灌補源工程,多灌溉水源聯網工程,形成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控,優化配置集成應用節水農業的前沿技術,發展規模化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等高效農業,建設與高效農業相適應的微噴、滴灌、噴灌等標准化節水工程和自動化控制工程,使節水工程向規模化、標准化、現代化目標發展。充分重視調整農業結構,在沿海地區大力推廣耐旱品種,秸稈覆蓋技術,生物抗旱技術等農藝節水技術,加大運行管理機制的改變,明確節水工程的產權,合理確定水價,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管理隊伍,充分利用自動化技術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實現半島地區水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