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一年級地理學的是世界地理么
人教版的最新的課本是這樣的:七年級上學的是地球和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
七年級下學的是世界地理,亞洲,我們臨近的國家,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西半球的國家。
B. 什麼是地理地理課是講什麼的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課是講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C. 初中一年級地理上冊的復習資料
第一節 地球和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 最大周長4萬千米 表面積5.1億
3.地球是球體的證據:⑴
P2 ⑵
⑶輪船由遠駛近,先見船桿後見船身P4 ⑷
照片 ⑸
等
4.經線和
的區別(見P5—P7)
(
) 緯度
劃分起點
(
) 0°緯線(赤道)
劃分方法
以東為東經(E)以西為西經(W 0°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數值由
向東向西同時增大 數值由0°緯線向南向北同時增大
數值范圍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極) 90°S(南極))
度數+W或E 數值+N或S
變化
半球劃分 20°W以
160°E以西為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20°W-0°-160°E) 赤道以南為
20°W以西至160°E以東為
(20°W-180°-160°E) 另:經線圈——兩條相對的經線(即
差為180°的兩條經線)組成的圓圈
1.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運動 自轉 公轉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繞轉中心
太陽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365或366天)
產生現象 晝夜更替時間差異 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
產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體和自轉 繞日公轉
與公轉軌道呈66. 5°夾角
註:時間差異-位置越向東去,時間越早
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仰視地球的自轉為
,即北逆
2.一年中
的變化
一年中
長短的變化
3.四季知識歸納(見下左圖)
日期 太陽光直射的緯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 節氣 北半球季節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晝長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晝短夜長
冬季12、1、2
4.五帶的劃分(見下右圖)
范圍 氣候特點 特殊
熱帶
間(23.5°S—23.5°N) 終年炎熱 太陽直射
與
間(23.5°S—66.5°S) 四季分明 無
與
間(23.5°N—66.5°N) 四季分明 無
與
間(66.5°S—90°S) 終年嚴寒
與
間(66.5°N—90°N) 終年嚴寒
5.高、中、低緯的劃分:0°-30°為低緯,30°-60°為中緯,60°-90°為
。 第三節 地圖
1 地圖:把大范圍的地區如一個省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在平面上表示出來
2. 地圖的三要素:
、方向、
⑴
a公式:
=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個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畫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較詳細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畫實地范圍較大,內容較簡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40km
數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線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個0,千米化厘
5個0)
⑵方向:a一般情況下,採用
定向
b
定向:箭頭所指方向為正北 方法是將
平移到參照點再確定方向
c經緯網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⑶
與注記:
-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牢記P14常用圖例)
注記-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和說明山高水深的數字
3.
⑴
:用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⑵
:能一目瞭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起伏狀況
⑶
: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
陡緩
4.海拔:地面某點高出
的垂直距離
: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
5.
: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6.
的判斷(見P16、P17)
山地 a.山頂:
呈閉合曲線,數值內高外低
b.
:等
向低處凸出
c.山谷:等
向高出凸出
d.
:一對數值相等的等
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合處
f.等高線分布密集,
陡峻;等高線分布稀疏,
平緩
高原:海拔較高>500m邊緣陡峻,內部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丘陵:海拔較低,有起伏,坡和緩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3.61億km2)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佔29%(1.49億km2)。概括地說,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
分布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2.無論我們怎樣將地球平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3.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
面積從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水溫最高、水體最深);
(形狀如同「S」);印度洋;
(面積最小、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
5.
、
、
6.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並分割成大大小小許多塊,其中面積廣大的叫大陸(共六塊大陸:
、
大陸、北美洲大陸、
、
、
大陸),面積較小的是島嶼。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半島則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
,最小的大陸是
,最大的島嶼是北美洲的
,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大的半島是
7.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由大到小排列)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州;
最高的是
,
最低的是歐洲;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
和
,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
和北美洲;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都是
;
8.大洲的分界: 亞歐的分界是
、
、
、
;亞非的分界是
;南、北美的分界是
;亞、北美的分界是
;北美、歐的分界是
;南美、南極的分界是
;歐、非的分界是
第二節
的變遷
1.地殼的變動和
的升降是造成
的主要原因。
,例如
造陸等,也會引起
的變化(
的實例舉證:
中方向
化石;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荷蘭的圍海大堤)
2.德國
提出了
的假說。其觀點是: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
。後來,
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的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
、
的分布狀況
3.
的觀點:a地表岩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
拼合而成(圖P37)
b各大板塊處於不斷的運動中。
c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註:每個板塊都是由陸地和海洋共同組成,其中
幾乎全部由海洋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世界上的兩大火山、
是:
(最大) 和
—
火山、
5.板塊的運動可以分為張裂和碰撞擠壓兩種運動。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產生
、出現新的海洋,如:
、
面積擴大將成為新的海洋;板塊發生擠壓碰撞時地表會形成山脈、海洋面積縮小甚至消失如:
面積不斷縮小(
和
發生擠壓運動)、
(
和
發生碰撞擠壓運動)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對比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地短時間的風雨、陰晴、冷熱等大氣狀況 一地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特點 短時間;經常變化
同一時間不同地
氣差異可能很大 長時間;變化不大
描述內容 陰晴、
、風向、風力大小、氣溫 氣溫、降水、氣壓、風
註:
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
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為0,表示肯定「無雨」。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風向是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為「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0-12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詞語判斷:夜裡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天氣)
岳陽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長冬無夏(氣候)
,飛砂走石,
、陰雨綿綿(天氣)
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氣)
人間四月
,山寺桃花始盛開(氣候)
春色歸來遲,二月
來掛絲(氣候)
2.在
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
越厚,
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3.熟悉
圖中常用的
(見P46圖3.6)
有時一個城市名稱旁邊會出現兩個
,表示天氣將從某種天氣狀況轉變成另一種天氣狀況
4.
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
的數量有關,可以用
來表示。清新的空氣,
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
大,對人體健康有害。(見P48圖3.9
級別和污染指數、
狀況的對應關系)空氣質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受
影響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測量是用放在
里的
測得的。
放置的高度,離地面1.5米。單位:℃(攝氏度)。
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
2.氣溫的變化:(見P51圖3.12、3.13,會做活動題1.2)
⑴日變化指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⑵年變化指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最
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分布規律:(見P53圖3.17)
⑴世界氣溫由低緯向
逐漸降低(不同緯度)
⑵同緯度相比,夏季陸
溫高
,冬季相反(同緯不同海陸)
⑶同緯度相比,海拔越高氣溫越低-0.6攝氏度/100米(同緯同陸)
⑷世界最低氣溫分布在南極地區,最高氣溫在西亞
4.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即
。在同一條
上的各點氣溫相等
5.
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反過來就是高溫中心
6.等溫線判斷:⑴等溫線密,溫差大;等溫線稀,溫差小
⑵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
⑶等溫線與
平行,說明氣溫受海陸影響顯著
⑷等溫線呈封閉曲線,氣溫內高外低為盆地,低地;反之為高原、山地
⑸等溫線向北數值增大為南半球,向南增為北半球
⑹等溫線向
凸起說明該
溫比同緯高;向低緯凸起氣溫比同緯低(若為夏季,等溫線向高緯凸起處為陸地,向低緯凸起處為海洋;
若為冬季,等溫線向低緯凸起處為陸地,向高緯凸起處緯海洋)
7.兩地溫差=兩地
/100×0.6℃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
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
2.
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
,單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時和20時各測量一次,測量結果之和為日
。(註:
取四時刻的平均值,日
取兩時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
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用
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少雨;
附近,大陸西岸少雨、東岸多雨;
中緯地帶沿海多雨,內陸少雨;
山地
多雨,
少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
2.氣候的兩大因素:氣溫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
及分布和氣候特徵(見P58圖3.23)
世界主要
分布模式圖(以北半球為例)
大陸西岸 內陸 大陸東岸
極地
(全年少雨)
極地
(全年少雨)
(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常年濕潤)
`溫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冬季多雨區 (全年少雨區) 亞熱帶季風(夏季多雨區)
(全年少雨區)
(夏季多雨區)
熱帶草原(夏季多雨區)
熱帶雨林(全年多雨) 4.影響氣候的因素
⑴緯度: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低緯降水多、高緯降水少
⑵海陸:距海近多雨、距海遠少雨;距海近溫差小、距海遠,溫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
多雨,
少雨
⑷
:
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⑸
:植樹造林、修水庫則
旱澇災害少;二氧化
增多形成
,冰雪融化、水溫上升,引發
氣候也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5.能通過氣溫降水圖判斷氣候
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
①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②判斷所屬
最
平均氣溫 最
均溫>15℃
最
均溫在0-15℃之間
、
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
最熱月<5℃
氣候
③確定具體的
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2000mm
溫帶
700-1000mm
型 熱帶
750-1000mm
1500-2000mm
亞熱帶
>1000mm
溫帶
<300mm
500-600mm
型 亞熱帶
300-1000mm
少雨型 熱帶
<200mm
、
<250mm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1.
增長規律:18世紀前緩慢之後迅速,特別是20世紀以來增長速度大大加快
2.人口增長速度由
(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和死亡率(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決定。從全球看,隨著
事業的發展,現在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大大多於死亡的人數,使得人口總數得以不斷增長。
3.
=
-死亡率(>0人口增長;=0人口不增不減;<0人口減少,
)
一般經濟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慢,經濟落後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快
=出生嬰兒數/總人數 死亡率=死亡人數/總人數
4. 1
10月12日,
總數達60億,現在世界每年增加人口近8000萬
5.
指平均每
面積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
一個國家或地取區的
=人口總數/總面積
6.亞洲東部和南部(主要原因: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歷史上人口密集)、歐洲及北美洲東部(主要原因: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是人口稠密地區(圖P66)
7.人口稀少區:乾旱沙漠地區、過於潮濕的雨
區、高緯地區、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8.
:人口過多導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
、就有困難、飢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人口過少導致
源不足、勞動力減少
等問題
9.
對策控制人口數量(人口過多的國家進行計劃生育,人口過少的國家鼓勵生育),提高
,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10.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農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難;城市裡有較好的醫療、教育條件,較多的發展機會等。過多人口向城市遷移導致
:住房擁擠、
、垃圾
等
1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人類可以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人類早期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深受環境的影響,身體逐漸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徵,大體上從高緯度向低緯度,人的膚色和
逐漸變深。
12.人種的分布(見P72圖4.11)
人種 分布地區 包括人群 特徵
白種人 歐北美洲
白皮膚
亞洲東部
、
黑頭發
非洲
以南
膚
黑而卷的頭發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見P75圖4.13) 世界主要語言(也是
)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
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北美洲、亞洲南部
法語 法國以及前殖民地
俄語 俄羅斯
西班牙語 西班牙、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2.
(
圖冊P30)
宗教 發源地 信奉的神和教主 經典
分布
基督教
(第一大)
上帝和耶穌 聖經 教堂、十字架 歐美、美洲、
(第二大)
(
)和
、
形標志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第三大) 南亞(
)
、寺廟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3.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
、
等多信仰
,藏族、
多信仰
(佛教中的一派)。中國的本土宗教為道教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分為鄉村和城市兩種形式。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
等不同類型,這里的居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生產活動
2.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點。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或沒有聚落
聚落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地形、氣候、水源、土壤、
、交通及經濟狀況等等(P80)
3.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聚落的建築外貌、
等因環境而異。如:東南亞高架屋、
冰屋、
、
的
、西亞小窗厚牆的村莊等等
4.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但是,隨著聚落的發展,傳統民居在逐步消失,我們該如何處理好聚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呢?如
的改造:對
進行既符合現代居住要求又不破壞原有風貌的合理改造。
5.
可分為文化遺產、
和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目前,列入《
》的文化遺產有300多處。傳統聚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的「巴黎
岸」、義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國山西的
、雲南省的
等已被列入該名錄之中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國界是一國與鄰國或
之間的界線。它是
范圍的邊界。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流、海洋、
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3.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
,總稱領土P88
4.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1707平方千米、最小的是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下來印度、印度
、美國(北美洲)、巴西(
)、巴基斯坦、俄羅斯
6.世界各國
也不一樣,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中國為
7.世界各國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中國一貫主張「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
,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五項原則,以求得世界各國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8.根據經濟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北美、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
9.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受帝國主義和
的侵略與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導致經濟發展滯後。
10.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重要的
:
WTO 瑞士的
OEA 美國的華盛頓
非盟 AU
的
LAS 埃及的
1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是聯合國。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
」。聯合國有6個主要機構,是
、
、經濟及社會
、託管
、
和
。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
和10個非
組
D.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
地球上許多自然現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間位置,特別是同太陽的空間位置分不開。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一
教學設計 個性化審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知道五帶界線、范圍及光照情況。
2.過程與 方法 :
通過運用地球運動儀演示,說明地球自轉公轉特點,及產生的地理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與地球運動有關,從而樹立唯物論和無神論觀點。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徵。
教學難點
1.由於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儀若干、手電筒若干、地圖冊、自製地球自轉儀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2~3課時。
建議第1課時講地球的自轉及地理意義、公轉的方向和周期;
第2課時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第3課時復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講五帶的劃分。
教學設計
第1課時
(新課導入)
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那麼大家知道這些現象的形成原因嗎?學習本節內容後,同學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板書)
活動1 請一名同學讀教材P9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
問:這段材料說明了什麼?請談談你的感想?(同學回答)
教師:請同學們記住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哥白尼,學習他勇敢的科學精神
活動2 (布置自學內容)請同學自讀教材關於地球自轉內容,完成下列內容(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板書以下內容)
(說明:自轉相關概念簡單,學生可以自行歸納,橫線不板書)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二
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七年級第一章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作者及工作單位 江西省德興市實驗學校:應站吉 教材分析 1.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本節課的地球的運動則體現了事物是運動的哲學原理,更是第三章中的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的基本地理原理之一;
2.本節的知識點有二個:地球的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地球的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學情分析 1.學生讀圖能力、綜合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強,空間 想像力 也不夠豐富。
2.通過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總結 出地球運動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符合學生由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3.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地關系學生很難分析全面。 教學目標 1、掌握地球運動兩種形式的概念及特點;
2、理解地球自運動分別產生的地理現象;
3、初形成對地球運動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徵
難點:由於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和晝夜更替;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的差異;四季的形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引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知道地球的形狀,那麼地球的運動狀態如何?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導入 顯示誇父逐日的圖片
引導學生讀出北半球中的季節差異及太陽的東升落 1、講 神話 故事
2、認識誇父逐日中體現出來的地球運動現象 神話故事提高學習興趣,並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自學 出示地球運動兩種形式的表格 閱讀課本第11——14頁,完成地球的兩種運動形式對比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地球的自轉 出示地球的自轉及晨昏線圖,引導分析地球自轉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提醒:晨昏線不一定經過南北兩極 觀察地球自轉,歸納出自轉的定義及其性質;
觀察晨昏線,小組探討出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意識 理論歸納 歸納由上兩個環節中觀察得出的理論 做筆記 提升理論素質 能力拓展一 出示南、北兩極的俯視圖 辨別南、北兩極的地球自轉情況
歸納:南順北逆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過度:地球除了繞地軸自轉外,還會與 其它 七個行星一起繞著太陽公轉 地球的公轉 出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及二分二至直射點圖,引導分析地球公轉的性質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日心說」的意義 觀察地球公轉得出公轉的性質;
觀察二分二至圖,完成太陽直射點位置表格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意識 理論歸納 歸納由上兩個環節中觀察得出的理論 做筆記 提升理論素質 能力拓展二 引導學生分析太陽直射的移動規律及各時間段北半球的晝夜分布情況 觀察四季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小組合作得出各時間段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觀察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 南北回歸線 展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引導南北回歸線的地理意義 觀察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總結南北回歸線的意義 觀察能力及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五帶的劃分 引導學生分析熱量的分布 觀察得出地球的五個溫度帶 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結 利用表格,完成對本課的小結;引導學生分析誇父逐日故事中的地理現象發生的地理原理 准確地完成表格內容;
分析神話故事中的地理現象:季節變化和太陽的東升西落 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課堂鞏固 公轉方向及二分二至的標注;二分二至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在實際生活中的判定 標注公轉方向
標注二分二至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三
教學准備
1. 教學目標
1.運用自製教具演示地球公轉,獲得對公轉特點的認識。
2.在正確演示地球公轉中觀察,並結合公轉示意圖和生活體驗,比較分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時的晝夜長短、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理解四季的變化。
3.了解地球五帶的劃分依據、范圍及地理特徵。
2.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會模擬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在參與演示工程中認識並理解地球的公轉。
2.能夠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緯度地區熱量的差異等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公轉。
難點:
能使用自製學具模擬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並列表說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當地的晝夜長短狀況,感悟當地不同季節獲得熱量多少的不同。
3. 教學用具
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課件展示:視頻(鄒城四季景觀)
講述:短短的視頻讓我們感受到了鄒城春夏秋冬不一樣的美麗,四季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麼產生四季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地理課堂探討地球公轉的奧秘。
新授課:
第一模塊:觀察與發現—地球公轉的基本特點
1、觀察地球的公轉運動,結合課本16頁文字,快速完成多媒體展示的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以上問題。教師強調: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公轉姿態:地軸傾斜,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方向保持不變。(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2、用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第一步:介紹教具;第二步:擺位置;第三步:學生自主演示;第四步:糾錯;第五步:學生示範演示。
?第二模塊:演示與記錄---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時陽光直射點的差異
1、地球在公轉時,它總是傾斜著身子,這就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發生移動,那麼它會在哪個范圍內移動呢?同學們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轉,讓地球儀停在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的位置,注意觀察太陽分別直射哪條緯線?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學生匯報演示觀察結果。教師完整演示一遍地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時陽光的直射點。教師邊演示邊講解。講述:北半球春分時,陽光直射赤道;過了春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到夏至日,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這一天陽光直射點到達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北界限(23.5°N)因為過了這一天,太陽就該回頭向南移動,所以我們把23.5°N稱為北回歸線;秋分時,陽光再次直射赤道;過了秋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到冬至日,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這一天陽光直射點到達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南界限(23.5°S)因為過了這一天,太陽就該回頭向北移動,所以我們把23.5°S稱為南回歸線;第二年的春分時陽光又直射赤道,地球公轉一周就結束了。
3、隨著地球公轉一周,你能發現太陽直射點在哪兩條緯線之間往返移動呢?(生答)
?第三模塊:探索與發現---明白四季產生的原因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移動,使地球上產生了很多地理現象;比如貝貝發現自己的影子在夏季、冬季時不一樣,為什麼呢?影子的長短與什麼有關系呢?我們聯系一下我們的生活,一天中,你的影子什麼時候最長(早晨、正午)?(生答);什麼時候最短(早晨、正午)?(生答);一天中,什麼時候太陽高度最高(早晨、正午)?(生答);什麼時候太陽高度最低(早晨、正午)?(生答);結合圖片,說出影子的長短與什麼有關系?(生答);
?2、同理,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是如何變化的?咱們以北半球的A地為例,這次的觀察點是:A地正午太陽高度隨陽光直射點移動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演示動畫,學生觀察,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整理: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太陽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影子最長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四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第2課時)
個案設計 個性化修改 教學設計
第2課時
復習導入
(復習自轉的相關知識,內容略)
講授新課
教師: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板書)
活動1請同學自讀教材關於地球公轉內容,完成下列內容
(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板書以下內容)
二、地球的公轉(板書)
1.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
2.周期:一年
3.公轉中心之一:太陽
4.軌道:近似圓形的橢圓
結合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
教師演示1:地球的公轉(充分利用地球儀、電筒等材料。演示時務必注意地軸的傾斜方向),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並思考:
1.地球繞什麼在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麼?(太陽。自西向東)(學生回答,教師略作歸納,並講述公轉的周期)
2.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生了變化?(傾斜的。沒有)
(板書)5.特徵:a、地軸與公轉軌道夾角66.5度
b、地軸的北極總指向北極星附近
教師演示2:教師在講台上擺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個位置,將自製的十字光源放在四個地球位置中間,觀察太陽直射情況。
學生與老師一起畫出地球公轉示意圖,邊討論邊填表格。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的緯度
北半球晝夜長短
獲得太陽光熱
冬至
12.22前後
23.5°S
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最少
春分
3.21前後
0°
一樣長
一樣多
夏至
6.22前後
23.5°N
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最多
秋分
9.23前後
0°
一樣長
一樣多
(板書)6.產生現象:四季變化
(說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學生時的難點,教師演示時一定注意地軸傾斜角度及方向,並邊演示邊畫圖,注意分解難點)
活動2請2名學生上講台,用自己的腦袋當太陽和地球,根據自己的理解演示「地球公轉」。
(設計說明: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地球公轉的真實狀態,為理解地球公轉特徵打基礎。歷屆教學證明,這個活動學生非常喜歡,記憶深刻。哈……這絕對是本節課的亮點。)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設計大全相關 文章 :
1. 7年級地理教案:地球的運動
2. 初中一年級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
3.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
4. 初一地理地球的運動及答案
5. 初一地理地球運動知識點總結
6.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學計劃
7. 2020初一地理學課上冊的教學工作計劃
8. 2020初一地理的教學工作計劃5篇
9. 地球運動的知識點總結 地理地球運動的知識點
E. 初中一年級的地理是怎樣的!!誰能給我講講!~
初中地理我到現在還深深記得,那時候新接觸,根本就是不知東南西北。
你知道我初一時的地理成績嗎?連合格都沒有,更可笑的事,居然還得了個單科獎。真是笑死人了!
可是初二時候卻大大不同了,我的地理上了九十四分,得了年級第一。可是很多人還是五六十分,他們不知道怎麼。
因為地理不是別的課程,不是死記硬背就能了事的,學地理必須得學會看地圖。特別到了初二地理,你如果不學會看地圖,你想考高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看圖背地理是一條真理,我學地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羨慕,我試過得過九十八分(另外兩分還是粗心錯在選擇題的)
我看地理書快得讓人發呆,倒有點那個一目十行的感覺。不過我不是有一目十行的本事,而是我懂方法,我只要把相關的知識結合起來,那書本很多內容就沒必要看就知道了!
就不多說了,你要自己體會一下,不過這種對於地理來說真的很好!(以上內容只供參考)
F. 美國小學一年級地理課學些什麼
課堂教學:地球圈層(Layers of the Earth) 自我寫了美國小學一年級學些什麼?一文後,有網友指出美國的那套叫作《你的N年級孩子應該知道什麼》的書不是課本,也有網友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美國小學都會講那麼多。我在一開始就說明了,這是給家長的參考書,老師不一定完全按照它上面的內容講授。但是我發現實際上小東升的學校講的內容甚至比那本書還多呢。我後來專門到他的教室里去把他們教室里貼的材料拍照了,拿來給朋友們看,這些內容講的是地理方面的知識,有岩石的分類和地球的內殼。需要說明,這些內容在美國是歸到科學 (Science) 課程里的,他們一年級的地理課講七大洲、四大洋、赤道、南北半球之類的東西。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我還是把它們都算到地理課里。從照片上看,岩石包括岩漿岩,又名火成岩 (igneous rocks)、沉積岩,又名水成岩 (sedimentary rocks)和變質岩 (metamorphic rocks)。作業:火山和岩漿 作業:岩石的形成 課堂練習:地球科學 課堂練習:岩石的形成 教學材料:岩石部分 以上只是地理方面的東西。除了《你的一年級孩子應該知道什麼》書中提到的知識,小東升所在學校還有體育、西班牙語、手語和計算機課。那計算機上的許多用法我都不知道。最讓我們父母愛莫能助的是那個西班牙語,我們既無法幫助也無法檢查他的進展。哈哈,如果算上手語的話,我家小東升「會」四種語言了!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位網友的留言:「我們的大學生也不見得懂」。恐怕是這樣吧?有人可能會問,一年級的孩子們能記住這些東西嗎?我的回答是,肯定不會全記住。
G. 初中一年級地理知識要點
1初步認識地球2學用地圖3學氣候與氣溫4認識分布人口5認識信教6認識分布語言
H. 怎麼對一年級孩子講東南西北
一年級的孩子一般不懂地理高深的玩意,可以跟他講「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上的意思是前,下的意思是後,可以這樣講。 下面一個例子,可以進行參考。 我家寶寶在三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教他了解如何辨別東南西北。前提是寶寶先要知道區別左右手。 首先第一步是先讓他背誦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樣每天問他幾次:東南西北是怎麼樣的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沒幾天他就背出來了,可是接下來問題來了,怎麼教他在實際生活中辨別方向呢。其實人站在一個位置應該是前北後南左西右東,我也不想讓他記不正確的口訣,所以先要讓寶寶接受上北就是前北。 我先把家裡的城市地圖拿出來,讓他跟著我一邊用手指方向,一邊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說了幾遍以後,我就開始問他,北在哪裡啊?「上」,那麼上在哪裡啊,他就指著地圖上面。西在哪裡啊?「左」,那麼你的左手是哪個啊,寶寶先舉起左手,然後指了指地圖的左邊。這么反復的練,過了幾天寶寶在地圖上指方向已經很熟練了。 又過了幾天,我決定讓他正式去辨別了。我讓他面朝北面站好,拉著他的手指著前面說上北,然後拉著他的手指背後說下南,一開始,寶寶似乎有些猶豫,似乎感覺這不是上下。我告訴他這個上不是天上的上,下也不是地下的下,這個上說的是地圖的上,在實際的情況上就是你臉朝的方向,下就是你的北面,左右是沒問題了,上下還是有時候會指到天上,指錯我就提醒他一下,這樣練了幾天,寶寶終於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訣竅了。 幾天後我想了個方法,可以讓他辨別方向能力更近一步。我指了指東邊的窗,對寶寶說這個是東面,你可以告訴我其他三個方向在哪裡。寶寶想了下,搖了搖頭。我提醒他,東是什麼啊?「右東」,這個寶寶已經很熟練了。我說:對了,那你把你的右手舉起來,寶寶照做了,我說你把你的右邊就對著東邊,寶寶轉了下身,對好方向,我說你可以開始讀口訣了,於是寶寶把四個方向按口訣都讀了出來。我表揚了他一下,繼續指著南邊陽台說,這個是南面,你可以告訴我其他幾個方向嗎?我還沒提醒,寶寶就說,下南,接下去這么樣就不知道了。我說那麼你應該把什麼對著南邊啊,寶寶想了一下說,背後,我說太對了。寶寶轉過身把後背對著南邊又把口訣讀了一下。這樣過了沒多久,寶寶就學會如何在知道一個方向的情況下可以說出其他幾個方向了。 接下去讓他怎麼找到初始參照的方向就是後話了,比如太陽升起,落下的方向,等等,這個方法很多,可以自行去網上查。
I. 初中一年級地理下冊知識要點背誦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東與亞洲相連,南與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三大特徵:1.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3.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異:
亞洲 歐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對高對 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側
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徵顯著;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大河眾多的亞洲: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內流區面積廣大
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總人口達36.7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
§1.2 非洲
國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長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有54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國家。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大,被稱為「高原大陸」。
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約佔全洲面積的。
炎熱的氣候:非洲是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
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
氣候特點:氣溫高;乾旱地區廣;氣候類型成南北對稱分布。
豐饒的資源: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富饒大陸」。
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等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發展的經濟:
§1.3 美洲: 「新大陸」: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移民與經濟:
第二章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進國家
§3.1 日本(Japan):東亞島國: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通用語言:日語。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國土的3/4為山地丘陵。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為日本最高峰。
濕潤的氣候:日本主要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東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國影響。在近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品:壽司
發達的經濟:二戰後,日本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和海上運輸優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科技,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工製作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都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主要工作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造船、鋼鐵、化學、紡織、精密機械等。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但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漁業生產大國。日本的交通運輸也相當發達。主要城市:東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1200多萬。
§3.2 埃及(Egypt):地跨兩洲: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簡稱,絕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埃及領土面積逾100萬平方千米。
宗教:伊斯蘭;首都:開羅(千年古都)。 沙漠廣布: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少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埃及人稱之為母親河,中國的母親河是黃河。 文明古國: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雄偉的獅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嚴的神廟、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埃及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秦皇陵的兵馬俑也是七大奇跡之一。 發展中的工農業:農業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這里是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以生產長絨棉著稱,長絨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3.3 俄羅斯(Russia):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令圖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個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
平原廣大: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呈偉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線。俄羅斯領土中,有70%是曠闊的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豐富的資源:西伯利亞的貝加爾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羅斯的石油開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黃金產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經濟: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能源、鋼鐵、機械、化學、航空航天等部門地位突出。俄羅斯主要的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亞麻和乳肉製品。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的農業區。俄羅斯在1991年由蘇聯解體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西伯利亞的開發:
§3.4 法國(France):
歐洲的經濟大國:國土:面積55萬平方千米。人口:5889萬人。首都:巴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和丘陵佔全國的4/5。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變化小,全年將水分平均勻。生產:小麥產量居世界前列。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概述:法國的工業也很發達。重要工業資源煤、鐵等礦產比較豐富。
文化與旅遊: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浪漫多情的民風民俗,高雅的藝術,新潮的時裝……法國在1999年的外國遊客接待量是世界首位。旅遊業也是法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3.5 美國(United States):美國的領土: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國旗:星條旗。 高度發達地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後,他的工業總產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具有許多優勢。美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既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人口與城市:人口在2000年為2.82億;人種絕大多數為歐洲遷移的白種人,也有美國原來的少部分黑人。美國人口分布不均。美國人口稠密地區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聖弗朗西斯科由名舊金山、三藩市,是美國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貿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亞馬遜(孫)平原與亞馬孫(遜)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國家,國土面積854.7萬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亞馬遜平原部分約佔全境的1/3,其餘部分基本上屬巴西高原。這里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林中幽暗濕潤,人煙稀少,通行苦難。亞馬遜河支流眾多、水流平緩,航運便利。河口為喇叭形海灣,寬達300多千米,洪水季節一片汪洋,號稱「河海」。 發展迅速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巴西農業機械化程序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的鐵礦儲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鐵礦。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在國內供電量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人口與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總人口達1.70億人。巴西的最大城市聖保羅城市。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
§3.7 澳大利亞(Australia):擁有一個大陸: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語言是英語。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區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25%;東部山地北起的約克角半島。 古老的動物:
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和適宜發展農牧業。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