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或者意義。優秀的活動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中國地理)的學習掌握。
2、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地理學習興趣、地理思維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帶動地理教學。
3、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間凝聚力,增強教師的向心力,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
4、通過「當你迷失野外,你該如何來辨別方向」這一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他們對地理這門課程的興趣。
5、培養學生發現生活,體會生活,學會從生活中總結經驗的習慣。
二、活動內容:
1、開展我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比賽。
2、設想: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其實用性很強,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地理知識,如氣象、水文、建築等。方位的辨別也是地理知識的范疇、同時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基本常識和技能。當迷失野外該如何來辨別方向呢?
三、參加對象:
初二年級學生
四、組織方案:
1、由每班有興趣愛好的學生自願報名參加。
2、報名的同學分四大組,每組推薦一名組長來負責個成員任務。
4、每組組長先安排一位選手代表本小組來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競爭,時間最短的加五分,依次為四分、三分、兩份。(第一組成員記錄第四組選手所用的時間,第四組成員記錄第一組選手所用的時間,第二組和第三組相互記錄選手所用的時間)
5、然後由小組合作公共完成五幅中國政區地圖的拼合,時間最短的加五分,依此類推加分。
6、各小組代表回答「當迷失野外該如何來辨別方向」每次回答合理的加兩分,每次小組只要說出一種方法,然後輪到其他小組,輪到的小組每次思考的時
間為1分鍾。如果未能答出,則接著由下一小組回答。(可以適當考慮賽前讓學生查找相關信息,但是任何資料都不可以帶入活動現場)
7、最後活動結束後組長寫一份活動心得體會。
五、活動要求:
1、報名參加的同學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准時到場參加此次活動。
2、全體成員必須到場,不得擅自離開活動場所。
3、根據各組實際情況,各小組長要定好活動計劃活動內容。
4、各小組活動確保四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場地、落實時間、落實任務。
5、各組計劃要切實可行、具體,不能放任自流,小組長必須臨場安排指導。
6、各小組要記好組員承擔的任務,活動結束後把參加本次活動的記錄作為成長記錄存檔。
六、活動需要的器材:
1、中國政區地圖(20個)
2、秒錶(5個)
3、口哨
4、稿紙
七、活動時間:
本學期5月份中旬的課外活動時間。
八、活動地點:
多媒體教室
九、指導老師:
如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地理作為高中學科中的一門課程,在面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得會被家長、學生認為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學科並被忽視,而這將會造成地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無助與困難。所以,為了改變學生的「地理無用論」觀念,開展地理第二課堂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第二課堂,即是相對於平時正常上課而言的課堂。它是第一課堂的延續,是教師發揮自我地理知識與素養的場所。教師能否在第二課堂中改變學生心目中平時枯燥無味的地理課堂形象,培養出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在我們身邊,學習地理很重要的感悟,這將對教師以後更進一步的地理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據上述目標,結合高一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以及初中地理知識,我設計了以下地理第二課堂方案。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
3、懂得多渠道收集課外資料。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准備時間較長,暫定九月,匯報時間另訂。
三、活動方式:
根據課室座位安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每兩排組成一組,共分為四大組。以「野外考察員的困難」為主要內容,展開幾個階段的小組間的地理知識競賽。
四、參與人員:
全體同學
五、活動流程:
活動剛開始,教師以一名「地理野外考察員」的`身份登場,講述他一天所遇到的困難。
困難一:迷失了方向
1、活動准備
在活動前的地理課,向學生提出「當你迷失野外,你該如何來辨別方向」這一問題,讓學生課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等各類方式收集有關方法,並以作業形式上交。
2、活動過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組成員上交一份解決方法,教師當場逐一宣讀,答對1個得1分,答錯不得分。
3、活動小結
教師講解野外辨別方向常用的幾種方法。
附:
1)平時參考地圖和指南針,同時積極觀察周圍的地形以及身邊的植物來判斷正確位置。
2)利用太陽
①冬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東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後,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②只要有太陽,就可以使用手錶來辨別方向。按24小時制讀出當時的時刻,將小時數除以二,將得到一個小時數。把手錶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讓手錶的這
個時刻對准太陽所在的方位,這時手錶表面12點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點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③立竿見影,在地上垂直樹立一根桿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東北,影子最短時是正中午,這時影子指向正北方。
3)利用星星
以北極星為目標。首先找勺狀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兩顆星的間隔延長5倍,就能再此直線上找到北極星,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斷方位。
①獨立的大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北面樹枝稀疏樹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濕,長有青苔。
②建築物和土堆等,北面積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則相反。
③中國北方較大的廟宇,寶塔的正門和農村獨立的房屋的門窗多向南開放。④森林中空地的北部邊緣青草較茂密。樹樁斷面的年輪,一般南面間隔大,北面間隔小。
⑤在中國北方草原,沙漠地區西北風較多,在草叢附近常形成許多雪龍,沙龍,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⑥草原上蒙古包的門多向南開放。
困難二:天氣驟變,如何判斷天氣情況
1、活動准備
課前已學習大氣章節,要求學生積極收集關於氣候氣象諺語的資料以及其判斷的原因,越多越好,比賽時所在小組進行篩選統計。
2、活動過程
教師講述自己遇到了天氣驟變,為了確定能否繼續進行野外考察,所以將遇到的情況向學生描述並講述自己所認為的判斷原因。而描述主要以諺語形式進行,其中有正確的和錯誤的。小組間進行搶答判斷教師講錯的地方以及為什麼不能這么判斷天氣的原因,答對得3分,答得不全得2分,答錯或將正確的判斷為錯誤扣1分。
七、活動小結
教師針對大家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和教學。結合課本部分知識點,在講述的同時,鞏固課本知識。教會學生判斷和講解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由於最後一個環節的問題教師並沒有要求學生課前一定要准備,所以預計會出現小組間答案懸殊,對錯較為明顯的情況。主要目的就是在於希望提高學生對於地理課堂的關注。而對於學生所選位置,教師的講解也將使學生更加認識到地理在我們身邊,生活處處有地理。
八、獎勵
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優勝獎。頒發獎狀。一等獎的小組將獲得豐厚獎品。
——庫車縣氣象站考察
地理第二課堂即地理課外活動,是與地理課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的,它是第一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兩者相輔相成,不能互相代替。沒有第一課堂,就不能保證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沒有第二課堂,就會使「因材施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受到影響。我們應「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興趣,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學好地理這門科學。
依據上述精神,結合高二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初步學習了《地球上的大氣》,我設計了以下的第二課堂。
一、活動目的
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懂得多渠道收集課外資料,懂得展示美的事物,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也越來越強,因此計劃到庫車縣氣象站參觀和學習。
二、活動方式
以班級為單位,根據學生自願組合的原則,8-10人為一組,組內選擇主要負責人。內容有兩個,一是地理教具DIY,二是爭當天氣預報員。每一組只能選做其一。
三、活動內容
1、地理教具DIY
1)目的: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製作關於地理方面的教具,既能感受DIY的樂趣,又可以在製作過程中了解地理知識、原理,在學習中享受樂趣。
學習完「地球上的大氣」一章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掛圖。在製作過程中,使學生充分的理解並掌握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與高、低壓、地轉偏向力的關系,效果應該不錯。
2)工具:剪刀、鉛筆、鋼筆、彩色筆、顏料、硬性紙張等。學生可以自由創意,自由選取工具進行創作,版面美觀、立意新穎的隊伍
取勝。
3)要求:圍繞南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為主題,設計相關的掛圖。自由創作。
4)獎勵: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其餘為優勝獎。頒發獎狀。一等獎的作品將掛在教室展覽。
2、爭當天氣預報員
1)目的: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聯系實際鞏固學到的氣象氣候方面的基礎知識,又可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同時,也培養鍛煉了學生的氣象觀察能力。
2)形式:參賽的小組稱呼為氣象觀測小組,根據當地氣候氣象諺語:讓小組成員觀察預報當地的氣候、天氣,如氣候預報,「雷打清明後,窪地能種豆」。「春雨漸暖,秋雨漸寒」。氣象預報:「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要來到」等等,
3)要求:各小組積極搜集氣候氣象諺語的資料,越多越好。資料統一交給組長進行參賽。(參賽前資料要注意保密哦)以搜集的資料豐富度,參賽者對諺語的解釋清晰度為主要評判標准,最重要的還是看誰說的諺語最多者取勝。
4)獎勵
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其餘為優勝獎。頒發獎狀。
四、活動時間
Ⅱ 高一地理第二課堂活動,想弄些關於地理的知識競賽,弄些什麼呢最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一、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采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系; 2、改造自然——農業文明
Ⅲ 地理第二課堂活動總結
地理第二課堂活動總結
地理第二課堂是地理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只有把課堂教育和第二課堂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完成地理教學任務。通過第二課堂活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地理課本知識的理解、消化,幫助解決一些課本上疑難問題,鞏固課本知識,而且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做好地理第二課堂的准備工作
1、要向學生做好動員工作。如介世界之最等課題,經過動員很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報名要求參加的學生就會很多。
2、對報名要求參加的學生,要進行選拔。經選拔錄取後公布名單,使學生有一種榮譽感,也就形成了地理第二課堂上的骨幹力量。
3、要鼓勵同學參加地理知識競賽。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地理知識競賽,可使課外活動有一種特殊的原動力,並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
4、要宣傳成績。宣傳過去地理第二課堂所取得的成績,對參加地理第二課堂的同學是很大的鼓舞,也推動了地理課堂教學。
二、授之以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於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入門和獲得成功之間的“牽引力”與“粘合劑”,如果我們地理教師善於寓教於樂,使教學活潑生動,情趣橫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痴”情“迷”勁,使之欲罷不能,樂於探索,那麼,不僅大大有益於提高當前地理第二課堂的效果,而且可能在學生心中埋下終生為之探索的種子。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參加地理第二課堂,並把這種興趣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力。
三、“教人以漁”,培養學生的自我提高能力
我國古代早有“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至理名言,這就告誡我們,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教學大綱規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給學生獨立探求,索取知識的.方法。地理第二課堂就可以成為實現這目標的重要形式。
學習地理,掌握內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觸類旁通是其二,後者就是一種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就會善於從教師的講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問題,就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去掉教師的“拐棍”也能夠“走路”。因此,地理第二課堂活動,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等方法傳授給學生,並在活動中作出示範,讓學生根據課題要求自己讀書讀圖,查找資料,並展開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斷和推論,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這樣,學生通過參加地理第二課堂活動,經過自己努力,主動地參與發現知識的過程。如果我們地理教師都能把金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開啟知識的大門,發掘知識的寶藏,那麼學生的積極性將會空前高漲,也體會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的真諦。
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Ⅳ 淺談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一、結合課文,滲透環保理念
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京津冀地區每年春季的霧霾頻率越來越高,折射出我國霧霾問題的嚴重性。眾所周知,地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環境的自然學科。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並將環保理念適當的融入課堂教學中,將環保理念與課文知識進行結合。如在上到有關我國自然資源的內容時,地理教師可通過利用教師的多媒體工具,播放有關現實生活中浪費資源、污染水源、濫砍濫伐的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能深刻了解我國環境面臨的種種危機,並讓其產生觸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實踐表明,地理學教學需要課本,但不能僅囿於課本,必須將文中的內容與現實進行結合,以豐富課堂學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的質量,從而實現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的目的。
二、滲透環保理念,引發危機感
環境保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不僅要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還必須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們了解我國目前的環境現狀,體驗到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給我們生存與發展帶來的危害,以激發其危機感。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如身邊常遇到的破壞環境的行為,應採取何種措施保護我們的家園等,讓其充分感受到環境問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已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此外,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如各地頻發的滑坡、泥石流現象,並深入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是人類的亂砍濫伐導致的,從而給予學生心靈啟示,讓其能對自然產生敬畏之心,進而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並付諸與實際行動中,如在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不浪費食物、多植樹等。
三、完善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基礎,但地理本身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需要對生活進行觀察與體驗,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時,大自然課堂的感知教育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到大自然中感悟我們生活環境的現狀。在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之前,地理教師可事先安排一些課題,並要求學生根據課題去尋找結論。如我市的水資源有無污染的現象?污染主要是哪些原因導致的?我市工業生產是否存在超標排放的情況?相關部門如何解釋我市環境存在的問題等等。課題的明確有利於學生有方向地進行社會調查,在目睹我們身邊大量污染環境、破壞環境的現象後,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更深的觸動,並能以身作則,自覺擔負起維護環境和諧與生態平衡的重任,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四、轉變學習方式,實現開放性教學
環境教育是一項具有感知性的教育活動,且強化了環境、教育與學生三者的聯系。地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適時創設第二課堂,實現開放性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取得更多的收獲。第二課堂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出發,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與熱情,深刻了解地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逐步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第二課堂可有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當前,我國水體污染與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許多江河湖泊出現富營養化,水體污染物在不斷增多,如洱海、太湖等,且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用水困難。由此,教師可布置課後作業,讓學生調查家中每個月的用水量與費用情況,學生根據調查結果算出家中每個人的月人均用水量,檢查是否存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並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尋找合適的節水措施。在講到「土地資源」相關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課外實際調查一下學校周邊的土地整體利用情況,如周邊的土地主要種植何種農作物?種植面積大概有多少?是否存在宅基地佔用耕地的現象等。通過實地調查,能讓學生們能切實感受到我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並有助於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總而言之,於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理念絕非朝夕之事,地理教師必須要具有全局觀念,理清教育、環保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並不斷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與環保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以身作則,利用實際的行動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此之外,教師可通過實踐教學、開放性教學等方式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環保理念,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將其作為自己的一項責任與義務。
Ⅳ 怎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地理教學的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感興趣的事物,人們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正如一位教育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只是一種手段,學生的「學」才是真正的目的,那麼,在地理教學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且從中體驗快樂呢?這需要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通過幾年來的課堂實踐,
我積累了以下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一、巧用故事,激發情趣。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容,而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老師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在教學設計時能用故事導入的盡量用故事導入,適當的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真實、生動、形象而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寓故事於地理教學之中,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又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
如講阿根廷的大牧場放牧業時,通過阿根廷牛肉肉質鮮美這一知識點,我給學生引入了咱們威寧的火腿,因高原地形和放養的生產方式使豬腿肌肉發達而美名四揚;在學到澳大利亞混合農業時,藉助其發達的牧羊業引入這樣一個故事:幾十年前,澳大利亞草原十分廣闊,牛羊成群,畜牧業非常發達,光是牛糞每年就有幾百萬塊堆在那裡。由於當地沒有吃牛糞的屎殼郎,那裡的牛糞堆積在草場上,風干硬化,使得被遮壓的牧草枯死,草場上出現了塊塊禿斑。牛糞還孳生蒼蠅,使得那裡的蒼蠅猖獗。外國生物學家到澳大利亞考察,看到交通警察的手臂不停地揮動,還以為是當地的禮節,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在驅趕臉前的蒼蠅。經過多年的探索以後,澳大利亞決定從國外進口屎殼郎,在草場上大批放養。於是,我國的屎殼郎便應邀而去,解決了那裡的生態難題。
通過這樣的故事導入,使本來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巧用諺語輔助教學。諺語是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深刻的道理。所以諺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教學中適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既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可以起到「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效果,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在講「地下水」時,運用諺語提問:「井水不犯河水嗎?」這平常無奇直接了當的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於是趁機給學生講解地下水的來源、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和地下水的類型等知識,最後再聯繫到地表水的知識,不需說明,學生自然已經體會到井水其實是「犯」了河水的。這種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直通主題的方式,引起學生很濃的學習興趣。
學習「大氣的散射作用」時,運用「雨後青山分外青」設問,學生的地理思維一下被激活,他們通過討論、爭論、歸納,很快掌握了散射原理並且認識到散射作用有兩種:一是散射質點較大,如塵埃微粒等,對各種波長的太陽光都能散射,陰天天空呈灰白色就是這種散射的結果;二是質點較小,太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成蔚藍色,尤其雨過天晴,大雨將空氣中塵埃帶落,散射質點自然小了,雨水洗過的山上植物生機勃勃,一片蔥綠,與蔚藍色的天空交相輝映,青上加青。
三、運用歌訣,巧妙記憶。地理歌訣以其精煉簡潔、琅琅上口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中可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訣,學生頗感興趣,記憶較快。
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內蒙古高原用「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種教學既使地理課堂變得詩情畫意,又調動了學生的想像力。
再如長江一節要求記憶的東西特別多,有長江的源頭、長度、流經的1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編成順口溜即: 長江源頭沱沱河,流自各拉丹東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贛皖蘇滬入東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黃金水道六千三。我國海運條件優越,沿海多優良港灣,需要記的開放海港城市有十四個,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藉助歌訣:江海連波通三州,秦皇雲煙上青天。記憶效果顯著。
運用歌訣記憶地理事物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激發了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躍躍欲試進行地理歌訣創作的熱情。
四、巧用謎語,解決疑難,活躍課堂。謎語是一種文字游戲,它曲折有致,變化多端,寓意奧妙,耐人尋味,而且能啟迪智慧,陶冶性情,培養思維和推斷能力。在教學中恰當引入地理謎語,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劑學習情緒,並幫助學生突破和解決課文中的難點。
「地圖上的方向」這節內容中,在經緯線畫成圓弧形的情況下,南、北兩極點如何確定方向是一大難點。這時可用謎語開路。首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趣題:「要蓋一座樓房,四面都開窗,要求每扇窗戶都朝南,請問該在哪裡好?」起先,學生會覺得興奮但又有些莫名其妙。這時通過一則謎語來提示學生:「哪洲不連,哪國也不沾,蓋房不用磚瓦,地皮也不出錢(打一地名)」學生對照地圖邊找邊思考,很快猜出謎底「北極點」,然後根據經緯網、地球儀的演示,讓學生找到北極點,這正是樓房要蓋的地方。學生從而悟出北極點這一位置的與眾不同來。同時,反之,也懂得一個人如果是站在南極點,他的前後左右便都是同一個方向——北方。
在學習「昆明准靜止鋒」時,除畫圖深入淺出講解外,通過以下謎語讓學生加以聯想:天無三日晴;久雨初晴;一寸光陰一寸金(同猜一地名)。學生通過分析:貴陽鋒面控制之下,多陰雨天氣,因此晴天少,太陽寶貴,這樣一來,對昆明准靜止鋒的概念及成因,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五、引用詩詞成語,使教學生動形象。要上好一堂課,離開生動精煉的語言是辦不到的。教學中對於內容比較抽象,而無掛圖、插圖表示的內容,利用生動的語言、傳情的教態和板圖結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目的。
如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描述黃河奔騰咆哮,滾滾東去的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講解長江時,為描述三峽灘險、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誦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短短四句,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情景交融,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生動有趣、富於啟發、和諧動聽、節奏明快的語言,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地理知識。
短小精悍的成語也會使教學過程增輝添彩。如「滄海桑田」描述了地殼的運動;冷鋒過境時,形容天氣用「風雨交加」;講地球運動時用「星移斗轉」;講海陸間循環用「百川歸海」。引用這些成語准確、生動、形象,既具有科學性,又客觀地反映了地理現象,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六、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引伸和輔助,積極開闢地理課第二課堂的活動,這是目前深入開展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將學生帶出教室,可把室內課堂轉化為室外課堂,使理論知識鮮活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刺激學生的探知慾望,培養實踐能力。
如藉助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安排學生對鄉土地理進行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鄉土地理的調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也助於學生加深對其它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的理解與記憶;組織地理課外活動小組,參觀氣象站,進行天氣預測;到學校天文台看星空,觀月相;還可以利用班內組織的春遊活動,在野外開展對家鄉的地質地貌研究等,力求把課本知識寓於各種活動之中,把知識結構轉化為能力結構。這樣,地理課的教學就會變得有聲有色,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從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品德。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通過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並感受到地理學科的奇妙無窮,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Ⅵ 高中地理課如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高中地理是中學新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它的知識面廣,實踐性強,綜合了文理多種學科的基礎知識。為了探索教學改革的路子,在認真進行課堂改革的同時,我組織了高一地學課外活動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其具體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組織天文觀測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涉及許多天文基礎知識。學生對此既感新奇又很神秘。我便組織地學小組開展認星觀天象活動。我們以課本中提到的「九月的星空」為基礎,先從秋季星空中常見星座及主要恆星認起,同時輔以「星座與神話傳說」的專題講座,學生邊認星邊回味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興趣十分濃厚。以後發展到認識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星空,我滿足了學生的要求,繼續開展這一活動
Ⅶ 如何開展地理第二課堂
1適當的輔助教化,例如顏色搭配,色彩情感,線條運用是必然的
2盡量讓孩子們拓展思維,繪畫出自己腦海的東西,天馬行空的,子虛烏有的都是好的。挖掘出來的想像是很珍貴的,不要因為那些不符合現實的東西而否定他們,多出一些話題
3盡量讓孩子們對每個色彩有感情
4適當的寫生,盡管沒有任何訓練,但是我們還是想然他們寫生,因為9歲孩子的眼睛裡所有的東西都是9歲的
5鼓勵他們,鼓勵他們任何淘氣的想像和創造
Ⅷ 我要主持地理第二課堂活動,怎樣的開場白比較好
人活著離不開周圍環境,無論自然還是人文。地理便是這般知識。地理不如大家理所當然想像的那麼枯燥乏味,也有許多樂趣可言(第二課堂講的是拓展的吧)。風系洋流,深入盡是自然奧妙;人文環境,猶如環游世界一般多彩;地理的科技技術,讓你跟上先進的步伐...(自己再添加要講的內容,寫的不好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