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高一下冊地理學什麼地理

高一下冊地理學什麼地理

發布時間:2023-01-11 19:41:49

⑴ 高一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必修二)

高一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必修二)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湘教版地理必修二,這部分內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礎,選取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幾方面社會經濟活動,探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特點及與社會因素、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逐步樹立起「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掌握地理問題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對「城市與環境」「區域產業活動」中涉及到現實生產、生活中地理現象、地理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做到學有價值、學以致用。

二、教學措施

為更好落實學校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我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兩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教學。

(1)強調學習過程,培養良好習慣。

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落實基本的學習過程及課前預習,課堂高效聽講,課後復習整理三個基本環節。

①課前通讀教材,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礎知識梳理。發現問題,標記問題為課堂有針對性的「解惑」做好准備。

②上課時,活躍思考,認真聽講,踴躍發言,使「疑惑」在45分鍾內真正排除,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③課後再次通讀教材,整理課堂筆記,特別是對預習過程出現的問題要細致的做好記錄。獨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測自評試題。

(2)落實活動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湘教版教材的特點和我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大力推進教材活動實踐。為此,將公布本學期的地理活動安排。學生分組做好活動項目的選擇、准備、實施,特別是學生活動的指導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層面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合作探究,積極思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使興趣更濃厚。

(3)注重知識小結和單元測試的講練,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每單元結束後,將引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重難點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單元知識的網路化體系,並鼓勵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精選單元測試題,結合學生學情反饋,做好試題的講解和薄弱知識點的講練。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資源,不是必須嚴格遵循的標尺。立足課標,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動」、「閱讀」的針對性,合理選「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學生現有的知識體驗層次,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資源,從學生生活體驗中尋找資源,有效補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與學生在學習和認識過程中達到共鳴。本學期我會通過網路學習,同行交流,師生討論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課時安排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2課時

第二節:人口合理容量:2課時

第三節:人口遷移:2課時

第四節:地域文化與人口:1課時

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城市空間結構:4課時

第二節:城市化過程與特點:2課時

第三節: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課時

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節: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地域聯系:3課時

第二節: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2課時

第三節: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3課時

第四節: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課時

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1課時

第二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1課時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1課時

第四節: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1課時

高一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必修二)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愛好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學班6個,6個班分為二個層次,1班和2班還有12班是實驗班,其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年級的優秀學生,但他們明確今後的發展方向是學理科,其餘的3個班的學生為平行班,計劃外的比例大,學生成績懸殊大,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在09年上學期期未考試中,就有一批學生沒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臨的高一年級模塊考試將會有相當大的困難。根據教研組計劃制定的整體目標,力求一次性合格率為95%以上。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為主,包括: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材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研究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從這一點看,在地理教學中參透環境教育應該是教學重點之一。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於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五、教學措施: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廣泛運用上,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另外,做好後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時安排:全期總課時大約40課時,第五單元12課時,第六單元5課時,第七單元7課時,第八單單元4課時,會考復習12課時。

高一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必修二)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高中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下冊教學。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下冊主要是人文地理內容,主要從人類活動的角度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投入要素、區位選擇、地域類型等,從而認識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

第二單元「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主要讓學生了解鄉村的形成,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區位與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等的關系,城市化及其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合理的城市化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城市化必須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第三單元「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主要讓學生了解交通、通信以及商業貿易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第四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是本學期最後一個單元也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最後一個單元,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人類作用於環境的同時,環境也會把它所受到的影響,反過來作用於人類本身。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寫好教案。

2、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運用生產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插圖、閱讀材料、活動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主要是《基礎訓練》),並及時批閱、講解作業。

4、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⑵ 地理好學嗎高中地理分為幾類

地理主要是要看圖 理解各種現象的成因 因人而異吧 高考考地理的內容主要包含八本書,初中四本,高中四本。具體分的話:
高一必須上屬於自然地理
高一必須下屬於人文地理
初中地理屬於區域地理
選修一和選修二我們把它稱為選修地理
當然選修一中有屬於人文地理的內容。
選修二里很多是在初中區域地理的內容上加深的。還有一部分屬於中國國土整治。
當然在高考中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把這兩部分內容學好的,高考地理就不影響你上一本了。尤其是自然地理中的時間的計算,晨昏線的應用。氣候類型的判斷,形成原因,分布地區,氣候特點,還有洋流部分。09年高考中還要注意自然災害的有關內容。
區域地理的學習,首先要從這個地區的經緯度,地形,氣候,經濟,人文,城市的分布等方面復習。

⑶ 有誰能告訴我高一地理學什麼

總共五本書
必修有三本,必修一(自然地理)是高一上期學,必修二(人文地理)是高一下期學,必修三(區域整治與開發)是高二上期學.高二下期開始復習區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以及選修教材.選修一般選兩本,四川選的的是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和選修6(環境保護),各個省選修內容不一.之後就是高三的三輪復習.
自然地理主要是指自然方面:地球、大氣、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態、自然環境的整體與差異性.人文地理主要是指人文方面: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人地協調發展
區域地理就是在一個區域內對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進行分析,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達到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內容包括:位置、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資源、農業、工業、人口、交通、勞動力、政策、宗教等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

⑷ 高一下學期。快學習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該怎麼學

個人認為人文地理的學習要宏觀和微觀結合來學。
1、首先,人文地理知識點比自然地理繁瑣,大大小小的層次非常多。針對這一點,你可以先從區域人文地理再到國家人文地理再到某一特定省份人文地理等來逐漸細化,這樣你對該地區的了解就是系統化的,你考慮問題也會比較系統,這就是所謂的宏觀,即由面及點。

2、其次,人文地理的知識點也比自然地理多很多。而針對此,你可以從微觀來看。比如你從鐵礦在某個省份的分布來分析其區位優勢;再看其他礦產的分布省份來分析各自的區位優勢;接著再分析相同礦產在不同分布地區的共同區位因素和不同因素,以及優劣勢;再然後你可以從國家角度來看,也可以從世界角度來看。這樣就是由點及面了。

3、另外,人文地理的學習同自然地理一樣,也都需要「死記硬背」,因為這是一個知識積累必須要走的過程。當然如果你對地理感興趣你就不會覺得記知識點很枯燥,這因人而異。

4、地圖冊,這是重點,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都需要重視。地圖可以使你的記憶更加形象深刻。

5、最後我覺得上課認真聽,跟著老師的思路,下課找細心的同學借筆記總結這是學好地理的通用公式。記住,上課筆記可以不要急著記,一定要全身心地跟著老師的思路,下課總結筆記的時候再一邊總結一邊回憶老師上課內容,效果倍棒。

PS:如果還有什麼地理學習上的疑問,可以加這個群:202465993,我將盡力為你解答。

⑸ 高中地理學什麼內容

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必修科目: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選修科目: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⑹ 高一下學期地理全知識點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特點及成因 今後變化趨勢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受生育觀念、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增長緩慢 今後幾十年,人口數量將比較穩定,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由於政治獨立,民族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 採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長速度將趨緩,但人口數量還將增加
中國 水平較低 增長緩慢 人口基數大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5、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 人口問題
歷 原始低增長階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長過快
史 加速增長階段———「高低高」模式——傳統型——————兒童比重過大
軌 增長減緩階段—— 人口增長緩慢
跡 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
6、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社會福利、文化觀念
7、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會制度。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一、 人口的遷移
1、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
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以集團型、大批量移民為主 舊大陸(亞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布不均
3、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
4、 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
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時代 影響因素 遷移特點 流向
古代 深受統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縛;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大批遷入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
當代 性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受國家政治政策影響大
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 東部——西北和東北
沿海——內陸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 (改革開放政策) 遷移流量大,流向改變 西部——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
農村——城市
5、 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6、 人口遷移效應
對遷入地區 積極 提供廉價勞動力,節約教育費用,促進遷入地經濟發展
消極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劇人地矛盾
對遷出地區 積極 緩解人地矛盾,改善環境,增加收入(外匯),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
消極 人才外流
其它效應 改變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人口群體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經濟因素、生態環境、政治因素、社會變革、宗教、個人動機和需求
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2、美國
1)促使美國成為移民國家的因素:
①新大陸為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
②15—16世紀,歐洲圈地運動,失業工人和破產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待遇遷往美洲
③新航線開辟,為人們順利遷移掃清障礙
④殖民擴張,掠奪美洲資源財富
2)美國國內人口遷移
時期 遷移的原因 遷移流量
19世紀中期 南北戰爭——政治 人口大規模西移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經濟 由鄉村流入城市
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 農業危機、自然災害——經濟、生態環境 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新資源、新興工業的陽光地帶——經濟、生態環境、個人動機需求 由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後 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重建(經濟、生態環境) 人口向老工業區和城市迴流
第三節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力
1、 環境承載力,只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華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系,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
4、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俄人口數量。——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又總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3、對整個世界來說
(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良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 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 團塊狀 組團狀 條帶狀或放射狀
影響因素 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區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規劃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 沿交通線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區
地域形態 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 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生活,各片互不相連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線或地形區延伸
主要優點 便於集中設置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種設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於管理,節省投資 便於城市擴大規模,有利於保護城市環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主要缺點 易造成城市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聯系不方便,市政建設投資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於一方向,且運距長
城市距離 成都、合肥、華盛頓 重慶、上海浦東新區 洛陽、西寧、宜昌、蘭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城市各項經濟活動相互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中。
2、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和倉儲區、風景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中心商務區(紐約的CBD——曼哈頓)特徵: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 ③建築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5、 三種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 形態 特徵 位置
商業區 佔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分區 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並趨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線 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住宅區 佔地面積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區,工業化後出現分化 建築質量上,高級於低級住宅分化;位置上,高於於低級住宅分區背向發展 高級 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聯系
低級 內城與低地、工業區聯系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 特點 成因 舉例
同心圓模式 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功能區為少市中心呈同心圓狀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侵入和遷移,沖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 成都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區呈扇狀向外擴展 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 沈陽
多核心模式 城市並非依託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等多功能區,並由他們共同組成城市地域 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 淄博
3、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經濟因素——取決於各功能分區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達度、距市中心遠近)
歷史文化(北京市)、種族宗教(黑人區)、建築設計(歐洲中世紀城市繞教堂布局)、自然條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第二節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 城市的不同等級
1、 城市等級劃分標准:以城市人口規模來劃分
特大城市——100萬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萬人口 中等城市——20-50萬人口 小城市——20萬人口以下
2、 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和種類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3、 影響城市服務范圍的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 表現
資源條件 位於資源豐富地區的城市,能夠獲得支撐城市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條件 為城市提供豐富物質條件、豐富勞動力條件、豐富城市用地
交通條件 位於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夠通過便利的交通為更遠的居民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條件 城市為服務區內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服務人口要達到一定規模 位於人口稠密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小;相反,位於人口稀少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
1、同一區域內,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夠成立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體系。
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
3、不同等級城市數目、相互距離、服務范圍、城市職能的關系:「高少遠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級高,城市樹木燒,相互距離遠,服務范圍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級低,城市數目多,相互距離近,服務范圍小,城市職能少。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層層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論:
(1)一個中心地的服務范圍圍繞中心地呈六邊形。
(2)是市場原則的作用
(3)高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相當三個低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

第三節 城市化
一、 什麼是城市化
1、 人口向城鎮聚集和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就是城市化。
2、 城市化的標志:
①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持續上升
② 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
③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3、 城市發展的動力:社會經濟發展——主要動力
(1) 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開向村的因素。(農村人口增長快,對土地壓力大;農村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農村受自然災害影響大)
(2) 拉力:吸引人群來城市的因素。(城市就業機會多;城市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城市交通便捷。
4、 一個國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標: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表示,它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5、 城市化的意義:人口轉變、產業結構變化、工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縮小城市與鄉村距離,文化、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漸趨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1、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城市化發展階段 特徵 出現問題 發展新趨勢 出現的國家和地區
初期階段 城市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問題極少,處於城市化低水平時期 發展中國家
加速階段 人口和產業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進很快 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 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後期階段 城市化水平比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 中心區表現出衰落跡象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達國家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國家類型 起步時間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所處階段 原因
發達國家 早
(英國最早18世紀中葉)
趨緩(停滯)

高(70%以上)
後期成熟階段 資本主義發展較早,農業現代化發展,大批農業勞動力向城市移動
發展中國家 晚
(20世紀中葉) 速度加快 低 低(不到40%) 初期和中期加速階段 民族獨立運動勝利經濟迅速發展
4、 郊區城市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和產業向郊區擴散的過程。
逆城市化:由於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導致市區過度擁擠、環境惡化、用地緊張、生活質量下降
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影響的表現: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質量下降;對水循環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主要措施:1)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新區和衛星城,努力推進郊區城市化,以緩解城市中心區的壓力;2)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對城市的管理,妥善處理好城市個功能分區的關系。
4、降低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的途徑: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中,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各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觀盡可能與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

⑺ 高一下冊地理知識點

以自信、寬容的心態,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適應新校園環境、適應與初中迥異的紀律制度。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一下冊地理知識點,以供大家參考!

高一下冊地理知識點

(1)褶皺的概念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

(2)褶曲的基本形態

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即褶皺的一個彎曲。

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層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層一般向下彎曲。從岩層的新老關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

在地貌上,有時候背斜發育成山嶺,向斜發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皺構造背斜的頂部因受到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由於軸部岩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3)褶皺山

由背斜或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褶皺山。

褶皺山的規模有大有小。大規模的褶皺山系可以綿延數千千米,如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等。小規模的褶皺山只有幾十米。

褶曲形態岩層形態岩層新老關系地形形態

未侵蝕地形侵蝕後地形

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層老,

兩翼岩層新山嶺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向下彎曲中心部分岩層新,

兩翼岩層老谷地向斜軸部受擠壓,物質堅硬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識點 總結

世界各大區域經濟狀況:

一、東亞:

1、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快,人口稠密區,四個新興工業區(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台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汶萊);

4、工業發展迅速;

三、中亞:

1、灌溉農業,畜牧業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積大;

b.光照充足;

c.溫差大;

(2)不利因素:水資源缺乏;

2、小麥,棉花,畜產品——主要出口物資;

3、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

4、工業:采礦業,冶金業,軍事工業(重工業為主);

四、西亞和北非:

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

註: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於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六、西歐:

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為發達國家;

2、工業中心多,形成工業密集帶;

3、旅遊業發達;

4、農業發達:荷蘭,乳蓄業佔65%,挪威:石油業;瑞典:森林業;

七、北美:

1、農業-高度機械

2、工業-現代化程度高,部門齊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

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1、地球運動規律

(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2)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極星的仰角等於當地緯度。

(3)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東。

(4)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 冬至 日(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與 夏至 日(6月22日)的區別。

2、正午太陽高度

(5)注意區別正午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特殊時刻(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與物影長度的關系: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長。

(6)任意一天,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相等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相等;正午太陽高度數值相同的兩條緯線關於直射點所在緯線對稱。

(7)注意極晝區極點的太陽高度的日變化特徵:太陽高度無日變化,其數值等於當日太陽直射點緯度。

(8)判讀光照圖和統計圖時,要注意利用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光照圖中的晨線和昏線、太陽直射的緯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統計圖中的橫坐標名稱和縱坐標名稱、數值的正負、線條的升降等。

3、時間計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時刻、日落時刻、正午時刻、晝長、夜長等則為地方時的計算;凡沒有特別說明的都為計算區時。

(10)北京所在的時區(東八區)、倫敦所在的時區(零時區或中時區)要當常數記憶。

(11)北京時間是我國全國通用的時間標准。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E的地方時,所以北京時間不等於北京(116°E)的地方時。

(12)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時間早晚區分開。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早晚往往是針對同一地點來說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小時間越早;而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是針對不同的地點來說的,一般來說是根據同一緯線上看到日出的早晚來區分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大地方時越早。

(13)在進行新舊一天的計算時,新舊一天可結合地方時的早晚來判斷,建議畫出極點俯視圖來輔助計算,以避免混亂。在計算區時時,直接按照區時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可,不需要考慮日界線。

4、晝夜長短與時間判斷

(14)要明確季節與節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節永遠相反,但是節氣是相同的,審題和答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15)在利用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計算晝夜長短時,一定要注意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間隔是多少,不能習慣性地以為是30°或者45°。

(16)掌握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北半球,夏半年時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時晝最長夜最短,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半年時相反。南半球反之。兩分日時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17)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動密切相關,所以,要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空間分布規律。

(18)任意地點,其一年中的最長晝長與最短晝長之和恆為24小時;任意一天,分別位於南北半球且緯度相同的甲、乙兩地,甲地晝長=乙地夜長。

(19)由於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帶來的季節變化是地球最重要的變化規律,許多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要注意總結具有季節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及其形成原因。


高一下冊地理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地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下學期知識點

★ 高一中國地理知識點

★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 高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人教版)

★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 最全高中地理知識點匯總

★ 高一地理總復習必考知識點歸納

⑻ 高中地理學什麼

高中地理學習內容:必修科目: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選修科目: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理解重於記憶,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⑼ 高一地理學什麼期中期末考試還會和初中一樣開卷么謝謝o(∩_∩)o...

高一地理分為兩本必修:(其實不同版本鎖涉及的內容都差不多)

必修1關於自然地理。
初步學習有關地球的運動與結構,地球上的物質組成與物質循環,大氣環流,水循環與洋流,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差異性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必修2有關人文地理。
初步學習有關人口與環境的問題,人口遷移,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化過程,工業與農業的區位因素以及其類型,交通運輸布局,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與發展。

區域地理啊,GPS,GIS,遙感,數字地球等是必修3的內容,高二才會學到。

高中地理不可能開卷的啦~~總的來說必修1要難一些,必修2要簡單一些,總之加油啦!o(∩_∩)o...

閱讀全文

與高一下冊地理學什麼地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