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總之你上課引導得多,用圖用得多,學生也容易養成讀圖的習慣,他們讀不好圖的關鍵還是很少看地圖。
『貳』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地理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地圖在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考試試題中,地圖佔有突出的地位;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涵蓋的內容也很多。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認識地圖習慣,掌握讀圖的方法、培養用圖的意識是地理讀圖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
1. 掌握讀圖程序,培養讀圖技能
讀圖要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以確定地圖的類型、范圍等內容。對地圖圖像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多角度地對圖像進行有效分析,提煉出地理事物的規律、特徵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來龍去脈,准確把握內涵,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讀圖貫穿始終,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使學生牢固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加強檢查與督促,使圖植根於學生的腦海,有利於學生准確快速地儲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
2. 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歸納性思維
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准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每一副圖都可以提出「是什麼?」、「在哪裡?」,直至解決「為什麼?」,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對同一地圖從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這副圖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但把它作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在這一副圖上也可以歸納出世界人口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3. 繪制地理圖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繪制圖表」要求學生能夠模仿、記憶、想像,做到眼、手、腦並用,有利於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動內容中,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出某地降水柱狀圖,明白氣溫圖與降水圖的區別,氣溫圖是不斷變化的曲線,降水是高度的表示。通過學生的繪制,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 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主要是數據表格與圖形之間的變換,通過變換培養讀圖能力,如針對人口、資源、氣象、工農業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5. 既注意規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地圖反映的是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有時需要將其中某些組成成分分割開來,以突出某一空間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在讀圖時要求學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圖的概貌,還須對圖中局部地區、個別地理事物有所認識、分析、了解。
二、 地圖教學措施
1、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圖採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區圖、地形圖,最好能結合空白輪廓圖,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脈、河流、島嶼、主要國家和首都、我國省級行政單位。
2、 熟練運用一些模式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陸分布簡圖」、「我國主要地形分布簡圖」、「大洲分界線簡圖」等等。能夠熟練並快速地繪制這些簡圖去分析遇到的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張冠李戴。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提高了學習質量。例如,講解中國地形分布、黃河和長江等大江大河等內容時,用邊講邊繪板圖的方式,將諸多的知識匯總到一張簡略的板圖上,不但便於記憶,還在記憶過程中強化了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3、對地理課本中出現的一些示意圖,學生難以理解的可通過演示。如在講解地球自轉、公轉產生的意義時可轉動地球儀或圍繞講台轉動,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具體。此外,讀示意圖、剖面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此類圖像旨在用直觀、形象、簡潔的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演變規律及產生的原因,是用來解釋地理教學中「為什麼這樣?」 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注意採用觀察法、分解法、動態法等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有關地理概念的關鍵點或要素,並加以識別、理解,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深刻、准確理解圖像所表達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第43頁讀圖題,讀「圖3.14六大板塊分布圖」,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圖中板塊塊運動的方向是擠壓還是,推測可能的發生的位置變化。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板塊張裂凹陷形成裂谷和海洋的過程,擠壓褶皺形成斷裂,山脈,高原等;並明確地殼運動帶來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
4、學習地理,地理教師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為本,展開師生雙邊活動。把講新課讀地圖讀課文做練習融為一體,對於塊狀特徵突出的政區圖湖泊圖等我們可以裁剪地圖,採取以技能帶知識,以活動帶技能的方法可以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例如,在東南亞政區教學中,我用一張白紙套畫一副亞洲政區空白圖,海洋部分著藍色。東南亞國家形狀另外用硬紙按照比例裁剪,課堂上讓學生把國家拼貼到相應位置去。在教學「中國行政區劃」一節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片裁剪製作特殊的省級行政單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加以識別。凡此種種,均已取得不錯的效果。
5、一幫一,一對紅,小組合作共進步。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好學生代替老師督促學生,檢查學生的作業,講解不會的知識,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對每個小組進行定期考核打分,對表現最優秀,進步最快的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對表現不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懲罰,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學習的有動力、有激情、有干勁。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願我們都能夠以此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己任,保證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左圖右書,學習地理,不離地圖的習慣; 掌握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會運用地圖查找地理信息,養成從地圖上獲得信息的習慣。通過閱讀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叄』 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策略
1. 重視地圖教學,教會學生如何看圖。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的學生對地圖很不熟悉,有些學生甚至不會看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這就給其學習地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為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地理教學中,在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的同時,要向學生特別強調地圖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如何看圖,並養成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
在地圖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出表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圖的態度、用圖的技巧和藝術都會對學生形成用圖習慣和培養對地圖的興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重視教材插圖、地圖冊和教學掛圖的使用,多用圖、常用圖、用好圖,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即實現圖文轉化和文圖轉化,使學生對地圖和其他地理圖像逐漸熟悉起來。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帶好地圖,養成左圖右書、經常查看地圖的習慣,堅持一看圖名、二看圖邊、三看圖中的順序;看地圖要有明確的目的,對於圖中的某種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延伸方向或輪廓形狀特徵,必須仔細查看並進行記憶。第三,教學中要強化填繪地圖的訓練,以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形成 「心理地圖」,最終在腦中分別形成一張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2. 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及析圖能力。讀圖能力的關鍵是完整而准確地獲取地理圖像中的有用地理信息,並調動相關知識對所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比,最終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或位置特徵)、變化規律、組成結構、形成原因或與其他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較順利地讀懂各種地理圖像,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地理圖像,有意識地設計出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讀圖,引領學生正確的讀圖方向,以免學生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出現在讀圖過程中「胡思亂想」、偏離主題的現象。
『肆』 如何培養高中生地理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地理學科表達各種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在歷年地理高考試題中,幾乎是無圖不成題,圖表占整張卷的篇幅越來越大,且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如果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能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對圖表數據進行正確分析與繪制,並能從圖表數據中歸納總結地理規律,對解答高考地理試題就迎刃而解。地理讀圖能力也是地理新課程標准中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但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呢?
一、養成良好讀圖習慣,訓練讀圖與繪圖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教師在上課就應有意識地多用地圖,布置作業也如此。我們應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重點引導他們如何閱讀地圖和分析地圖,可從以下幾個步驟做起:一是示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掛圖,或在黑板上多畫地理簡圖,然後讓學生自己在掛圖上或板圖上指出某些所學的地理事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二是繪圖。在學生學會了看圖後,還要要求學生做一些必要的填圖、繪圖訓練,以便讀圖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進行填圖、繪圖訓練有利於地理知識的鞏固和地理技能的培養,因此,新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正確填注地圖、繪制示意圖和地理圖表。填圖練習過程,我注意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文字的大小、書寫要規范,間距、位置要准確,不能隨心所欲,張冠李戴。要使他們明白:圖上相差毫釐,實地失之千里。繪圖訓練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課堂訓練。首先我要求學生要准備紙和筆,然後根據學習內容動手、動筆。學習區域地理,先畫出區域輪廓,例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國形似雄雞。然後,根據教師講授的內容,再分別把山脈、河流、礦產、鐵路等地理事物畫在輪廓圖上。比如在講「中國主要山脈」時,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繪中國主要山脈示意圖,這樣能使學生深刻地記住我國的主要山脈,在腦海中可以浮現出主要山脈的大概地理位置。2.活動課訓練。在課後,我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地理調查,收集地理素材,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編繪學習平面圖、家鄉交通圖、工農業生產增長(曲線或柱狀)圖等。
二、重視基礎,構建知識框架
1.重視基礎積累,熟記基本地理事物。學生對於初中的基本地理知識掌握得很不扎實,有些學生甚至連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都不會看,因此,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熟記一些基本的地理事物,例如一些重要的大江大河大山的名稱、地理位置等,還有一些重要國家、城市及其工業部門或農產品名稱等。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於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2.構建知識框架,形成基本知識體系。在各章節內部,章節與章節之間,人文與自然之間,區域與洲際之間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識體系與知識網,使學生建立起地理基礎知識庫,必要時可以隨時到腦海中提取已有的儲備知識,盡快地解決問題。
三、加強圖文互換和圖圖轉換能力的培養
學生習慣文字的表達方式,不習慣利用圖來表達地理現象,更不用說在這兩者之間轉換。有時候文字的表述過於累贅,用圖形來表示會清晰很多,有時候圖的表達不夠詳細,要文字的補充說明。有時候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要進行圖圖轉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訓練學生的圖文和圖圖轉換能力。把握圖與圖、圖與文的轉換,迅速准確地解題,試題常常會考查學生圖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如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成立體圖、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表格轉換成曲線圖、扇形圖與柱狀圖的轉換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讀圖分析能力,才能順利地獲取相關信息,迅速解題。另外,很多題目都盡可能地將課本中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考查學生,要求學生理解與掌握,不要憑空去記、去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圖與文之間的轉換。例如一幅等高線圖,就要求學生能從圖中等高線的走向、密度、遞變規律中讀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發展農業的方向等;又如:太陽光照圖中側視圖和極地圖的轉換,抽象圖和平面圖的轉換。
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藉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好的經驗來,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地理學習成績。
『伍』 地理讀圖能力方法有哪些
發揮地圖輔助教學作用,培養學生讀圖興趣
注重地圖基本知識講解,強化學生對圖例記憶
強化讀圖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陸』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
一、強化讀圖表步驟的課堂教學訓練,養成讀圖好習慣。
這就要求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學生拿到一幅圖,要做到「讀圖四步走」:一讀圖名,即這是幅什麼圖?二讀圖例和注記,即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三讀有無坐標軸,若有坐標軸,要看清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什麼?四讀取圖表中表達了哪些地理信息?「讀圖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這是提高讀圖能力的基礎和關鍵。在地理高考中因讀圖習慣不良,漏讀、誤讀圖名或漏讀、誤讀圖例而導致失分的事例不勝枚舉,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途徑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做到「讀圖四步走」。
二、強化教材中圖表的閱讀與識記,是認識其他圖表的基礎
地理教材中匯集了大量圖表,只有對教材中圖表做到熟記於心,才能有助於認識出現的變式圖、大比例尺的區域圖等難度較大的圖。
例如對變式圖處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體恢復,回歸基本。如有關晨昏線的讀圖題同學們普遍感覺較難,就是因為變式圖特別多(約有20種)。但最基本的形式卻只有兩種,即側視圖和俯視圖。在復習時我們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圖形,再重點弄清每一種變式圖與基本圖形是什麼關系,是如何「變」的。解題時先將局部圖恢復為整體圖,將變式力回歸為基本圖,可以使此類題大大簡化。同時,在平時復習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讀圖「法則」。
再如要認識小范圍、大比例區域圖,除了要根據經緯線進行空是定位外,還要求學生識記一些地面上點狀的重要標志以及線狀的輪廓,點狀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礦產地、城市等,線狀的如河流、島嶼、海陸、行政區等,只有從教材上識記,才能有助於認識區域圖。
三、強化圖表歸類的教學訓練,培養對不同圖表的閱讀方法
經過閱讀步驟和對教材中圖表的閱讀和識記,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和基本的讀圖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就必須將圖表歸類,了解不同圖表的特點,指導學生總結各類圖表的讀圖方法和關鍵注意點。在近年的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部分出現較多的圖形類型有:「變式圖」、「疊加圖」、「等值線圖」、「統計圖」和「區域圖」,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紹一下這些常見圖形的特點和閱讀方法。
1、「變式圖」,就是從教材中的圖演變而來。這類圖形雖然看上去沒有見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尋根導源」,並非無從讀起。如:光照變式圖、地球公轉變式圖、氣候類型變式圖等。下面主要介紹光照圖的閱讀技巧:光照圖的種類比較多,此類圖的解題關鍵要求學生牢記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讀圖的技巧和方法。當解題的已知條件不夠時,要充分發掘圖形中隱含的條件。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處,其經線的地方時時為6點,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其經線的地方時為18點,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正午時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利用地球的自轉方向確定「東」和「西」等。
2、「疊加圖」,就是幾種地理要素的內容疊加在一幅圖上。雖然讀起來相互之間有些干擾,但只要採取「分而治之」並注意其交叉點的辦法還是不難解決的。如中國和美國的版圖疊加在一起,我們只有分開讀,再進行疊加對比,找出其相同和不同處。若不會讀圖,自然就無從答起。
3、「等值線圖」,包括等溫線圖、等壓線圖、等高線圖、等深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震線圖、等太陽輻射量線圖。這類圖都遵循「等值線原理」即:凸向高(指數值)處反而低。(如山谷、低壓槽、寒流等),凸向低處(指數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壓脊、暖流等)。具體含義是:若為等高線,凸向高處為山谷,凸向低處為山脊;若為等壓線,凸高處為低槽,凸向你處為高壓脊;若為海洋表面等溫線,凸向高處為寒流,凸向低處為暖流。
4、「統計圖」,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折線統計圖、扇狀統計圖、餅狀統計圖、三角狀統計圖等。這類圖表讀圖的關鍵,是要讀懂、讀通坐標的含義,尤其是要注意坐標軸上數字的單位。
5、「區域圖」,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域的圖形。這類圖又可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分為區域地形圖、氣候圖、洋流圖、資源圖、農業地域圖、工業分布圖、交通圖等。讀區域圖,重要的是正確識別圖示地區是什麼地方?這就要根據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面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等去加以識別。如: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圖。要提高讀此類圖的能力,就要在平時要求學生對重要經緯線(如0經線180經線,30E,120E,赤道、23 26 N,23 26S,66 34N等)所經過的區域加以關注,再加上各類圖表歸類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網路狀的地球,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相互位置,在復習大洲、大洋的基礎上,讓學生記住重要經緯線穿過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氣候區;在復習高中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豐富這些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工業區、農業區、重要國家、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點等,經過以上訓練,當給你地球上一點或線時,學生腦海中涌現的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
『柒』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一、「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問題提出的原因
1.問題的發現
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在認識上有誤區。他們認為地理屬於文科,考前記一記就行了,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同時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根據近年的試卷分析來看,學生的讀圖能力是非常差的,有的學生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地形圖、輪廓圖都看不懂,更別說用圖來分析地理問題了。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七~九年級的學生能讀圖、析圖並運用地圖解決一些問題。然而,現在的初中生對地圖缺乏興趣,我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未能足夠重視地圖的教學,特別是實行學案導學以來,課堂上畫簡圖更是少了。要求學生畫圖時,很多學生極不情願,出於應付作業,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2.解決「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這一問題的意義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也是學習最有效的工具,許多地理知識通過讀圖、析圖可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對學習地理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弱」的原因
1.教師方面
(1)教師本身重視程度不夠,認為課堂上畫圖會影響整個教學進程,對讀圖、析圖的指導不到位。
(2)教師沒確切認識到,要提高讀圖能力,必須以動手畫圖為基礎。
2.學生方面
(1)學生思想上對圖形還不夠重視,並認為考試時不會考到畫圖,所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上。
(2)通過調查了解、與學生談話等方式,發現許多學生對地圖不夠重視,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沒有清醒地認識到,總以為考前背背書就行了,不注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了地圖的重要性,但基礎知識欠缺,使他們對地圖「一知半解」,不知讀圖的方法,當然也就談不上讀圖分析問題了。
三、針對「讀圖」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1.強調地圖的重要性
每節課向學生說明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並舉實例分析,並且在班級選地理學習成績好的、對地圖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體會,引起學生對地圖的重視。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讀圖技能
看一幅圖首先要想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圖例,再就是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觀察,並分析其地理特徵及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而得出結論,使學生養成用圖習慣,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3.努力培養學生觀察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
「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地圖、動手畫圖的興趣。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各個國家時,課下學生畫一幅該國的地形圖,學生完成後由小組長選出優秀的,各組將優秀作品放到一起,我們再選出十幅優秀作品,在班內進行展覽;然後各班再選出優秀的在全校展覽,並將其評為「星級小畫家」,從而激發學生動手畫圖的積極性。
4.訓練學生繪制地理圖表
讓學生動手繪制一幅圖,其價值遠遠大於讀十幅圖。而氣溫變化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是初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製作,各班選出優秀作品,在全校進行展覽。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特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5.學會圖文轉換,強化學生一圖多思,著重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平時注意把課本中、練習中出現的地理數據轉換成圖形,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幅地圖進行發散思維、多圖綜合。如,學習巴西時人口城市分布在東南沿海,從而想到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也是這樣分布的。
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做到經常讀圖、繪圖、制圖、用圖就會進步,學習地理會變得輕松而有趣味,各方面的能力也一定會逐步提高的,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捌』 如何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一. 重視地圖 學習地理必須重視地圖。這是地理學科研究以對象的特殊性決定的。地圖是許多地理知識地理信息的載體。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每一課以圖象圖表為主,文字表述更為精簡,在凸現地理知識的同時,更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以前用文字直接敘述由教師直接講授的地理知識,現在大多是負載於色彩斑斕的圖片之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地圖的教學是地理教師最根本的職責。而每一位地理教師都應該在學生初學地理是就把這一思想灌輸給學生,學生對地圖掌握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地理空間能力的提高。讀圖能力較強的學生,他的地理空間能力就比讀圖能力差的學生好,而且讀圖能力強的學生對知識掌握得准確、扎實、永久,反之,地理空間能力的提高,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快速、准確的解答各種地理問題。 二. 養成善於讀圖的習慣 七年級學生對地理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小學自然的認識水平,因此,對剛進學校的學生,在開頭兩周,我著重培養他們的地理學習習慣。通常採用課前兩分鍾預習地圖——課堂運用——課後翻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凡學地理必用地圖的習慣。用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地圖,運用地圖,地圖冊是學習地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上課必須帶來的教材之一。 三.重視讀圖方法的指導。 課文中色彩繽紛的地圖,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讀圖的興趣,但大多隻是看個新鮮,怎樣閱讀地圖?怎樣從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此時,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為重要。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三步讀圖法」 第一步:讀圖表標題。標題指明此圖表的所屬,直接表明圖表內容的指向,這是讀圖的前提。 第二步:讀圖例。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圖上的顏色、線條、形狀等表示什麼意思,表示什麼地理事物,一般都在圖例中交代得很清楚,這一步是學生讀懂地圖的基礎。 第三步:結合「讀圖思考題」,讀圖表內容。新教材在圖表後都配合有「讀圖·思考」這一內容。思考題以問題的形式,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進而找出各要素的內在聯系,歸納出基本規律。這一步是讀圖的關鍵,是落實本課課程目標重要的一環。這一步實施得好,就能讓學生不僅能觀其「圖」而知其「地」,更能知其「地」而求其「理」。 四、重視運用地圖能力培養。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學生讀圖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運用地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在教學中,我常隨學習內容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嘗試運用地圖。如在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時,讓學生自己繪制校園平面圖,並評選出最好的一幅張貼在校門口,來解決家長找人、找班難的問題。在教學《中國的交通》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旅遊路線、選擇交通方式。這樣就把知識鞏固在地圖上,活學活用,更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重視地圖,用好地圖,用活地圖,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玖』 如何提高學生 的讀圖能力
析圖是讀圖的提高
繪圖是讀圖的關鍵
記圖是讀圖的鞏固
填圖是讀圖的強化
素質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基本教育的最大課題。在傳統的自然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擔心學生不能全面具體掌握知識點,就採取填鴨的方式,而忽略了學生主體注的發揮,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我國目前獨生子女多,大多數學生缺乏協作能力,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多,大多數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改變以上不符合素質教育,不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這種教學方式,就必須盡快更新觀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在地理教學中嘗試著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看圖是讀圖的基礎
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為了讓學生正確讀圖,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觀察地圖,但學生在看圖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學生缺乏地圖基礎知識,分不清圖上的東西南北,不了解各種地圖的意義;有的學生看圖沒有按一定的順序,沒有重點,沒有目的,眉毛鬍子一把抓;有的學生孤立地觀察地圖,忽視了地理環境的整體少於;有的學生不善於多角度觀察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學生讀圖的有效性和准確性。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考慮讀圖的有序性,看圖不能雜亂無章,而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如有一幅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此圖內容豐富,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分布是否均勻?是分布在北斗球,還是南半球?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第三步,看石油的輸出和輸入,有哪些重要輸出路線?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和地區?
其次,觀察地圖要有整體性。在看地圖時,特別是看區域性地圖,不能孤立地看一條線,或者一個點,而要進行綜合觀察,擴大到一個塊,或者一個面。如看中國鐵路分布圖,要沿線觀察途徑哪些地形區,交通樞紐、主要河流、省市、礦產地、工農業基地等;看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顧及到它左鄰右舍的相對位置。這樣整體看圖,有助於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正確觀念。
再次,看圖時要注意多變換幾個不同的角度。看圖一般總要觀察幾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細的,應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圖解、勾勒,使主要地理事物更加突出明顯,加深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印象,這樣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一幅世界政區圖上,可以沿回歸線、赤道等有意義的線去找這些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還可以沿北半球中續度帶,由東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國等,這種變換角度的方法,會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析圖是讀圖的深化
分析地圖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時也要提倡團結合作,共同分析地圖;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各種地理現象之間是有聯系的,彼此之間是有規律的。這些互相關聯,被一定規律所支配的各種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都畫在地圖上面。如果認真分析地圖,就可以發現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這種聯系和規律,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分析地圖,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可以弄清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就不會出現張冠李戴一類的問題。如拿到一幅四川省的地形圖,從出脈的分布和地勢的高低,就可以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因為水往低處流。四川北有岷山、大巴山,西有南北走向的邛崍山,大雪山,南有大、小涼山及鄰近雲貴境內的大婁山、烏蒙山,這種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地形,決定了嘉陵江、沱江、泯江、大渡河、烏江等都向盆地中央的長匯合。由高山環繞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氣候現象。四川的大中城市如成都、宜賓、瀘州、南充等都是分布在江、河為城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條件。分析地圖是使用地圖、學好地理,使地與理統一起來的重要一步,應在地理學習中,不斷提高分析地圖的能力。
三、繪圖是讀圖的關鍵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能加強整幅地圖中細微特徵的認讀,在教學中往往被忽略,這在教學中應是一個重點,是我們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除了要求學會用方格法縮放地圖外,還要積極鼓勵、引導示範學生描繪一些大陸、國家、地區的輪廓圖,導高線、等壓線圖,氣溫、河流流量的曲線圖,降水量的柱狀圖等,學生通過親手繪制,既使學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圖的基本技能技巧,又能加深學生對所繪圖中地理概念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採用兩種方法,具體的做法是:
一是彩繪。即利用課本插圖與空白的暗射圖,用彩筆勾畫出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如復習長江水系,可以先把幹流用彩色勾勒出來,一般來說,第一,要突出重點,目的明確,不要全面兼顧,描得琳琅滿目,而要有所側重。第二,要運用不同線條、顏色與表達方式。不同性質的地理界限可採用精細不同的線條,不同的地理事物可採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如有的可以打點,有的可以劃斜線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第三,彩繪也應配以適當的注記。
二是畫簡圖。這是熟練掌握地理知識的一種行為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文字知識轉化為簡圖。如新疆的地形可概況為三山夾兩盆,可以用簡圖表達出來。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分類簡化,以突出一種地理要素。第一,要做到簡圖輪廓盡量簡便,最好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組成。以降低作圖難度,要使每個學會都能適應,第二,圖中內容不宜過多、過繁,要突出主要地理事物,並以這些事物為基點,加以聯系和記憶。第三,一幅地圖中有時可能出現幾種地理要素,為加強知識間的聯系,我們可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先後主次的順序逐次畫出,使學生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四、記圖是讀圖的鞏固
記圖是對讀圖中出現的重要信息再現的過程。地理課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識,要求學生准確掌握,把這些知識體現在地圖中,可以利用地理讀圖直觀的特點,採用默記、默畫的方法。事實證明:利用圖像進行記憶,印象深刻,容易形成空間概念,到需要回憶時,眼前似乎就會浮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這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心理圖像的再現。通常我們採用默繪法,教師可利用地理信息的頒布規律,把講授中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引導學生按圖索記。如我國鐵礦資源分布圖,可沿長江幹流找出安徽的馬鞍山、湖北的大冶、四川的攀枝花等三大鐵礦,沿渤海沿岸串成遼寧的本溪、鞍山,河北的遷安三大鐵礦。這樣我國主要大型鐵礦在地圖上,就可以串聯成兩個系列,這樣學過以後,學生可以不看課本、地圖,自己就可以簡單給出了,使較為繁雜的地理知識,由難於記憶變成了易於掌握的圖像知識表現出來。
五、填圖是讀圖的強化
填圖是再現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有效手段,讓學生逐漸養成動手操作的好習慣,師生互動合作共同完成填圖任務。具體做法是: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教師可利用邊講邊繪的方式,指導學生邊讀、邊填,要利用教材中配備的空白填充圖和填充圖冊,把課堂上的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使學生所學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在復習地理過程中,能自覺地使圖文結合,便於知識記憶,加深對地理事物概念的理解。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教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少無效勞動,在教學中緊抓地圖,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使地理課堂變得活躍、民主。既改善了師生關系,又提高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活潑地學習,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