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二至日
二至日即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稱,它是反映太陽直射點周年運動的節氣。
每年3月21日前後,當太陽直射在赤道並向北回歸線移動時為春分;每年9月23日前後,當太陽直射赤道並向南回歸線移動時為秋分;每年6月21日前後,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為夏至;每年12月21日前後,當太陽到直射南回歸線時為冬至。
相關信息:
在廿四節氣中,有兩個帶有「分」字的節氣,春分和秋分。春分平分春季,秋分平分秋季,日夜等長。在天文位置上,春分日時太陽達黃經0°,秋分日時太陽達黃經180°,春分日和秋分日都可以看到日夜等長的現象。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
從冬至開始白天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天比晚上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天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Ⅱ 地理,什麼叫二分二至日
二分二至其實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合稱,南北半球的這四個點日期不一致,但可以這樣來認識:
如果在北半球,
3/19,20,21,春分----當太陽直射在赤道並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時,就是每年的3月21日,是為中國農歷的春分;
6/22,夏至----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並開始向赤道回歸時,就是每年6月22日,是為中國農歷的夏至日,這一天北半球進入盛夏;
9/22或23,秋分----當太陽從北回歸線回歸,直射赤道,並向南回歸線移動時,就是每年9月22日或23日,是為中國農歷的秋分,北半球因為太陽照射時間變短(天黑得早),照射角度越來越大,逐漸轉涼;
12/22,冬至----當太陽到達其最南端的直射點——南回歸線時,就是每年的12月22日,是為中國農歷的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氣變得寒冷。
在南半球剛好相反!
Ⅲ 七年級地理太陽照射二分二至是什麼意思
二分二至其實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合稱,南北半球的這四個點日期不一致,但可以這樣來認識:
如果在北半球,
3/19,20,21,春分----當太陽直射在赤道並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時,就是每年的3月21日,是為中國農歷的春分;
6/22,夏至----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並開始向赤道回歸時,就是每年6月22日,是為中國農歷的夏至日,這一天北半球進入盛夏;
9/22或23,秋分----當太陽從北回歸線回歸,直射赤道,並向南回歸線移動時,就是每年9月22日或23日,是為中國農歷的秋分,北半球因為太陽照射時間變短(天黑得早),照射角度越來越大,逐漸轉涼;
12/22,冬至----當太陽到達其最南端的直射點——南回歸線時,就是每年的12月22日,是為中國農歷的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氣變得寒冷。
在南半球剛好相反!
Ⅳ 高中地理什麼是二分二至日時
「二分二至」是指四個時刻,「二分二至點」則是黃道上的四個節點,至於「二分二至日」則是「二分二至」這四個節氣分別所在的那一天了。
關於上述三個概念的關系可以這樣表述:在「二分二至日」里的「二分二至」時,太陽位於黃道上的「二分二至點」。
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為二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夏至(6月22日)和冬至(12月22日)為二至,此時太陽直射回歸線,極晝、極夜達到最大范圍。
(4)地理二分二至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我國四季劃分的傳統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
如春季以立春(斗指東北,後天八卦艮位)為始點,春分(斗指東)為中點,立夏(斗指東南)為終點。
西方四季劃分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
西方國家所處的緯度較高,離黃赤相交點較遠,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點比「四立」更能實際反映當地氣候。西方這種以「二分二至」劃分的四季比我國傳統「四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Ⅳ 高中地理什麼是二分二至日時
二分日是指春分日和秋分日,二至日是指夏至日和冬至日。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叫「黃道面」,由於地球的自轉軸並不是垂直於黃道面,而是有一個23°26′的傾角,使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有一個23°26′的夾角。由於有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公轉到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位置也就不同了。在二分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而在二至日前後,太陽就會分別直射南北回歸線。
地球自轉軸傾角的存在,是形成四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