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學生活動有哪些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
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
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
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
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2.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分為六類。
(1)觀察。有氣象觀測、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等。
(2)閱讀。有時事地圖、地理牆報、地理課外閱讀等。
(3)集會。有地理專題報告會、討論會、地理晚會、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游戲等。
(4)製作。有地圖、圖表、模型及教具的製作。
(5)參觀。有天文台、氣象台、博物館、展覽會及工廠、農場、市場的參觀和調查。
(6)研究。有鄉土研究等。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愛好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全體或部分學生參加一種或幾種。
地理課外活動是指學生從事的與地理學科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也可在教室內或其他場所進行。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利於學生擴大和加深地理知識領域,鍛煉實際技能,激發對地理的愛好以及培養優良的品德等。
(2)哪些活動與地理知識有關擴展閱讀
地理實習,地理教學活動形式之一。旨在鞏固地理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應用地理知識的實際技能和能力。包括氣象觀測、天象觀測、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及地理調查等。氣象觀測包括將當地每天的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力、雲量、濕度及其他天氣特殊現象記錄下來,結合氣象台(站)的天氣廣播進行分析,作出當地每天的補充天氣預報。
天象觀測包括記錄北極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變化,月相的變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測報包括對地下水變化、動植物異象及其他自然界異象(如氣溫及降水的異常、地聲、地光等)的觀察;記錄、分析和試作地震預報。環境監測包括對水、空氣雜訊、固體廢棄物、農葯等污染環境程度的監視、測算、分析和採取的對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實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課外活動
3. 高中有哪些與地理有關的社團主要從事什麼活動
可以取名叫做天文社、旅遊與中國地理、地球協會以及地理考察社等。
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一、天文社
在社團活動時舉辦一些有關天文知識的課,同時結合圖片更直觀,也更容易被了解。
二、旅遊與中國地理
社團活動是看影片,介紹各種名勝,然後組織郊遊考察,這個其實都是跟學校外出活動掛鉤的,因為想要去稍微遠點的地方學校都是要批的,當然也有純粹的旅遊地理講座,而且是專門請資深老師來講的,全校都可以聽課。
三、地球協會
主要是搜集一些有關地理的新聞,資料然後公布,還有就是大家拿出一張地圖(中國或者世界)隨便指出一個地點讓大家用地理語言來交流這個地方比如氣候,地形,特產,也可以和政治軍事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地理考察社
可以是學校附近的地理考察,辦一個地理考察社,以此聯系全國各個地區的區位條件,那就聯繫上了課本內容更有助於學生學習。
4. 在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動要用到地理知識
很多活動都要用到地理知識,例如:衣,要看天氣情況,選擇穿什麼衣服;食,各地的飲食習慣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影響,如北方人喜食麵食,南方人喜食米食;住,傳統民居各地是不同的,其特點也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是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而建的。
如果沒有地理常識生活中常會出現「南轅北轍」,這是中國古人已經總結出來的事。因為「地理常識」中最基本的就是兩地之間的位置關系。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人要去楚國。他駕著馬車在太行道上急馳。
路上,他遇到一個同路人,二人攀談起來,當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國時大吃一驚,問他:「楚國在南方,你怎麼朝北走啊?這樣走,什麼時候能到楚國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國。」同路人提醒他:「這樣走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
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說:「我帶的路費、干糧很多,能用好多天,路遠不要緊。「同路人著急地說:「你走錯了,這樣走你到不了楚國的。」那人很自信地說:「我的車夫駕車技術非常好,不用擔心。」同路人見這人如此糊塗,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
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是魏國大臣季梁講給魏安厘王的。當時魏安厘王准備攻打趙國,季梁用這個故事勸諫魏安厘王放棄這個打算。季梁認為成就霸業,是通過誠信樹立威望,取得天下人的擁護。如果用武力成就霸業,恰恰就像去楚國向北走的人一樣,條件越好,離目標越遠。
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
5. 在你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活動要用地理知識
要用地理知識的活動有:
1、衣服穿著,在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都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對應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與女士的連衣裙,春秋季的休閑裝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夾克等。
2、購買食物,北方,蔬菜少且貴,肉多且便宜。南方,肉少且貴,蔬菜多且便宜。臨海水產多且便宜。
3、出門看天氣,要了解發布的天氣預報,能識別天氣符號,熟悉冷鋒、暖鋒、高氣壓、低氣壓、氣旋、反氣旋和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
4、每天出行,需要合理選擇出行的時間、交通方式和線路。
5、迷路時,根據路牌、附近的建築物進行定位。
6. 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請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實例
1.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些旅店把床鋪安在屋頂上。
2.日本人愛吃生魚片,市場上海產品琳琅滿目。
3.來自東非高原上的一些選手,在國際長跑比賽中總能取得好成績。
4.我國江浙一帶地區是世絲綢的主要產區。
5.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6.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7.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8.我國的西南地區食物口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9.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地理
7. 日常生活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實例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一門學科。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服飾的材料、樣式、飲食習慣和方式,住房的式樣與特點等,都與地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一、服飾與地理
1、人類服飾的材料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森林裡,披掛的樹葉、獸皮就成為衣服。後來,人類慢慢懂得了以植物纖維與動物皮毛為原料,紡織各種布匹,出現了原始的服裝。絲、麻、棉就是人類利用最早的纖維材料。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養蠶織綢了。但由於北方環境惡化、氣候變得乾燥,蠶絲的生產逐漸向南方移動。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
2、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徵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乾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是冬季,人們喜歡深色的皮製品服裝;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藏袍」。
3、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准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
二、飲食與地理
1、菜餚方面。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魯、川、粵、閩、浙、蘇、湘、皖等「八大菜餚」。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地方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味偏辣,江浙一帶偏甜,北方菜味濃香並喜歡放蔥蒜,而廣東菜偏鮮偏淡。飲食和各地方的氣候與地形等因素有關,如西南地區較濕,尤其冬季更加陰濕,吃辣是為了驅寒去濕。
2、主食方面。由於地域差異,水熱條件不同,農作物的種植也不同。我國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甜菜為主;南方雨量充沛,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了「北方麵食為主,南方米飯為主」的格局。
3、茶、酒方面。我國的茶葉品種繁多,如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菊花茶等,由於各地在品茶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江南一帶喝綠茶居多,寒冷地區喝紅茶偏多。喝茶受地區的影響特別大,如氣候、地理條件、地勢差異等。酒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制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起伏與自然災害的程度。由於地區氣候、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飲酒習慣,酒的品種也不同,如寒冷地區的烈性白酒、少數民族地區的米酒等。
三、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的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根據降雨的特點,北方農村以平房、土房為主,南方以斜面瓦房為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竹樓為主。現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城裡購買商品房時,更需要綜合考慮地理因素。例如,居住區的交通、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質量狀況、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以及房子的朝向、採光、通風、層高、間隔等因素。
四、出行與地理
人們的出行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在高山峽谷中,人們用峽谷的急流乘皮筏漂流;在冰天雪地的高原地區,人們有時坐雪撬出行;在茫茫沙海中駱駝成為「沙漠之舟」。無論是旅遊還是出差,都要天氣與環境情況,決定出發的時間或交通方式。如雷雨天一般不宜乘坐飛機,可選擇乘坐火車;易發泥石流的地方,適逢雨季,就不能到這樣的地區去旅遊。外出要會閱讀地圖,通過讀圖迅速了解與熟悉新的環境,從而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
8. 除農業生產外,還有哪些生產活動與地理有關
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都與地理有關——農業大多是靠天吃飯,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基本決定了農業的生產。能源產業離不開能源基地、采礦業離不開礦床、製造業離不開本地的工業基礎與市場……各行各業都需要與資源、交通、消費市場的自然地理、經濟地理、政治地理、人文地理等要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