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一本地理名著讀後感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儒勒•凡爾納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但是凡爾納自幼熱愛海洋,嚮往遠航探險。11歲時,他曾志願上船當見習生,遠航印度,結果被家人發現接回了家。為此凡爾納挨了一頓狠揍,並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保證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許正是由於這一童年的經歷,客觀上促使凡爾納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如此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秘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
故事起與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了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誰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
寫到這里,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就我個人而言),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說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銳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之所以屹立是因為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面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在《海》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實是進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為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呀!
《海》贊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裡有數不清的珊瑚,海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贊美或形容它. 諾第斯號不管在那個年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示了海洋中無限神秘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說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種人,對於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㈡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讀後感450字。
《設計的覺醒》讀後感1000字 田中一光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書中的文章都不長,大多數介紹設計作品的書或文字,都採取直線式的介紹方式。某位設計師一步步走下來,然後有了最後的設計作品。但凡寫過簡短的作品介紹的人都清楚,這種介紹方式,看似是條理清晰…
㈢ 讀《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有感
無意中拿起的是這本《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它漂亮的外殼(買給七歲侄女的書),當然最主要的是我喜歡旅遊。我對這地球、對世界各地的風俗人情非常著迷。
打開書本第一章,標題大概是「童書店在哪家4s店裡」,文章一開始,以小朋友和爸爸媽媽玩游戲開始。排排坐,小朋友坐中間,爸媽坐兩邊,讓小朋友記好左邊是誰,右邊是誰。之後,小朋友換個方向坐下,再次用筆記下自己的左右邊分別是誰。這樣小朋友會發現,左右的人物變了。很有趣的小游戲,讓我忍不住想把我家侄女帶來一起玩下。通過游戲,作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給別人指路時喜歡用左右這個概念。但是對於左右,必須要確定參照物,不然左右指代不明,就像游戲里,左邊一會是媽媽一會是爸爸,容易鬧笑話。
之後,作者用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做出更詳細的說明。一個朋友要去他的書店,他把位置發給他,當朋友說他在一個有很多4s店的十字路口時,作者告訴他,快到了,左轉300米就到。可是等了很久都沒看見朋友來,原來他說的左邊跟朋友來時的左邊不是同一個方向,他當時感慨到,要是說個參照物,比如說:如果你的右前方是廣本4s店,你左轉……
看完這個我才意識到,生活中,給別人指路時我也只喜歡用左右,第一是因為自己分不清東南西北,其次是覺得「東南西北」這詞是北方人人用的。但給別人指路時,我從來沒想過要用一個參照物,就覺得告訴別人在哪左轉在哪右轉,我說的很清楚了,別人一定知道。原來這一次都是理所當然,思考問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在今後的教學中,學到指路這一單元時,我得把這個故事跟學生說說,並在教學中插入些游戲。
㈣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33個小故事,地理也可以很有趣
「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傘;天冷穿棉襖,天熱扇扇子。 智慧就是 ,這么簡單。
為什麼會打雷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不知道的奧秘萬萬千千,智慧簡單,又不簡單。」
這是《海爾兄弟》的主題曲,打雷下雨、冬夏交替,是地理的一部分。說起地理,我們可能會想到經度緯度、自轉公轉等等很龐大的部分,其實地理就在身邊,也可以很簡單。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就是一本「講地理的故事書」。全書分為3個部分,共33章。每一章用一個小故事講述一個地理知識。
作者鄭利強2005年創立步印文化,2008年創立步印童書館。 他受希利爾啟發,用好玩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一些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常識。段虹是一個熱愛畫畫的北京姑娘,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她設計了一系列頑皮小青蛙的形象,配合書中的文字,更顯得生動有趣。
開篇第一個小故事就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小知識——指路。
有很多「路痴」的朋友,方向感非常差,跟他們說東南西北會直接把他們繞暈。如果說前後左右,也有可能出現圖上這種情況,他們從不同的方向過來,還是走錯路。
所以,當你用左右來指方向是,一定要記得說明參照物。比如:往前走,看到黃色牌子的餐館,往右轉。
在身邊的地理這一章,作者還告訴孩子們:比例尺、平面圖等小知識。其中還有互動,讓孩子們自己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加深理解。
知識在自己運用的情況下,才記憶深刻。
地理,其實也包含在名字種,比如說:廣東和廣西、湖北和湖南、河北和河南,還有山東和山西。中國歷史悠久,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給子孫後代留下了數不完的故事,很多故事就藏在地名中。
說到地理,不得不講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我們圓滾滾的家。作者把地球比喻成刺蝟,地球表面有山峰、平原、河流,不是光溜溜的,而是像小刺蝟那樣。
我們知道公轉和自轉,上學的時候很難理解這兩個概念。《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通過轉圈圈的比喻,將地球比作一個陀螺,讓孩子們容易理解自轉。又通過「畫橢圓」的方法,讓孩子們動手,理解地球的公轉。講解了公轉和自轉後,講解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以及南北回歸線等地理概念。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不是一本專門講地理知識的教科書,它只是一本地理知識啟蒙讀本。它的主旨就是告訴孩子們:地理原來有那麼好玩!所以也不必糾結讀這本書能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啟發孩子自己去探索。
有什麼比在玩中去學習更快樂呢?又有什麼比孩子自己動手去尋找的答案,更讓他們印象深刻呢?
所以,請帶著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帶上地圖,去辨認東西南北,去尋找目的地,去陌生的地方旅行,去探尋這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傳說故事……
凡此種種,都是地理!
㈤ 關於地理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講給孩子的世界地理》這套書一共有四本!,裡面是分卷,不可能有人能看完,或是寫這個讀後感。
關於地理類的書籍寫法,和一般的讀後感沒什麼兩樣。相對於地理類的一般都是摘抄寫法....
給你一篇文章吧!如果有問你你網路Hi我
《世界100文明奇跡》——讀後感
不管是現代也是好,還是上古文明也好,《世界100文明奇跡》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動人的詩篇。以靈動的文字勾勒出中國人的山水長卷,以煥彩的圖片講述東西方的地理象徵。1500多個絢麗多彩的地理景觀,4000餘幅美輪美奐的攝影圖片,260萬字10卷本的人文地理巨著,讓我們彷彿置身於一次穿越時空的夢幻旅程。
罕見的山水奇景與獨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與珍貴的文明遺存,懸念重重的地球之謎與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種極致之美在這里匯聚、碰撞出一首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
古文明遺跡總帶有一種強烈的特殊的浪漫意味,它們以飽經風霜的面容向世人展示著曾經的故事:戰爭,信仰、權力、財富、愛恨、情仇等交織出一幅幅畫面,演繹出歷史記憶。散落在荒草間的片片瓦礫,夕陽下的斷壁殘坦……它們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某種不失為深刻的感嘆,還應該有啟迪、鼓舞,它會激起現代人重新創造的勇氣。人類是可以驕傲的,曾有無數的奇跡不可復得地煙消雲散,然後,又有奇跡在廢墟上拔地而起。歷史的奇跡從過去走向現在,通過我們,向未來彼此用雙手相握,一起珍重這些偉大的饋贈。
書中選取世界100處文明奇跡進行了全方位、深入淺出的介紹,發掘它們所蘊藏的文化和歷史意義,真實地再現了人類在各個發展階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此外,還講述了與這些奇跡相關的種種趣聞軼事,解答了一個個令人費解的歷史之迷。這些種種都促成了《世界100文明奇跡》成為閱讀性強的原因。
如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曠世傑作——尚博爾城堡,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盧亞爾河城堡群中最龐大、最宏偉的建築。圖文的配置讓我們彷彿親眼見到了弗朗索瓦一世建造的白色建築。440間房間,主樓梯13座,小樓梯70座,窗戶365扇,裝飾精美的煙囪365座。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是何等壯觀,而又美麗的城堡,種上百合花的小花園,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啊!
《世界100文明奇跡》旨在向讀者展示人類創造的不朽傳奇,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人類歷史的綿長與偉大。書中的100處最具魅力的世界文明奇跡,展現了各地區各時代人類非凡的智慧和創造力,從而激發我們學習動力,從而激勵著我們探索人類文明的精神。
㈥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
讀了送給孩子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讀完感覺作者的地理知識和文學功底較深,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理常識,讓人輕松愉悅地學習到地理知識。初學地理的孩子讀了後,可以對地理知識有個感性的認識,為孩子學習初中地理做鋪墊。
㈦ 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知道怎麼通過螞蟻的窩來辨別方向嗎?想知道太陽距我們有幾公里嗎?這些答案全在我暑假裡看的一本書中,這本書的名字叫《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它的作者是鄭利強。
這本書講了許許多多的地理知識,它告訴我:在太空上是看不見長城的,布滿青苔的地上是潮濕的等等有趣的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可以解決許多的問題。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在咖啡廳中等待媽媽的`同事,過了一會,同事打了個電話過來,說:"你們在哪,我沒看到你們。""我們在星巴克裡面。"可是過了好久,同事也沒來。"怪了,他怎麼還沒找到我們?"媽媽十分疑惑。突然一個妙計在我腦海里一閃,正好運用了《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上的知識—設置標記物。我對媽媽說"你的同事找不到你,你就應該給他一個標記位置啊!"於是媽媽給同事打了個電話,告訴他我們的地理位置。果然,媽媽的同事很快找到了我們。媽媽的同事誇我真聰明,我開心極了。
你看,就因為我看了這本書,讓我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我希望大家都來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