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識樹怎麼畫
就是用樹式表述一門學科的知識結構。下面是語文知識樹的一些資料,你參考下吧:學生們感覺現行語文課有這樣兩個特點:第一,每篇課文,即使是最淺顯的課文,人們都能夠圍繞它設計出成百上千道考試題。第二,每篇課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講課時你缺了課,只要基礎好,期未或升學考試,成績照樣優秀。針對第一個特點,有的青年教師想方設法猜題押題,講課對題海,千方百計想堵住各種各樣的偏難怪嗄題,於是面面俱倒,疲於應付。有一位教師講《白毛女》用了四課時,找了不少練習冊上關於《白毛女》的考試題,都給學生講了,自己感覺盡到了責任,覺得出《白毛女》肯定沒問題了,不料期末考試居然出這樣一道試題:「北風吹,雪花飄,雪花飄飄年來到。」這段唱詞表現出喜兒的什麼性格。這位老師十分後悔:我講了四節課,怎麼就不猜到出這道試題呢?學生在教室答卷,語文組老師便討論答案,大家猜了一大堆,什麼堅強的性格,樂觀的性格,什麼通用性,自信……結果一拆封看評分標准,大家猜的都不給分,標准答案是什麼呢?原來是天真。大家百思不解何以必須是天真,其實,就是出題的那位看了這段唱詞,便產生了一個天真的想法,誰不「天真」就扣誰的分。面對「天真」這類試題,誰要想都猜到了,押到了,講到了,那真會教得苦不堪言,學生也會學得苦不堪言。針對第二個特點,學生感覺,別的學科,知識結構清楚,每天每節課的知識都一環扣一環。少上兩節課,心裡就很著急,怕落下課程。語文呢?有的優秀學生說:「別說少聽幾節果,就是一個月不上語文課,我的語文成績也不會低。」問他語文成績優秀的原因,原來他的學法是:任你萬道題海,我有一定之規。他扎扎實實學字、詞、句、語、修、邏,認認真真作文,又喜歡讀中外名著。盡管他不做練習冊,對過細的分析課文也不感興趣,但卻能以不變應萬變,每次考試,成績都優秀。這說明語文學科知識也有規律,也有較穩定的結構方式。我常想,我們去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時,通常都要帶上一張地圖,一路看地圖,明方向、定目標,選擇最佳路線,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節省時間,順利到達。學語文的時候,學生也應該有這樣一張「地圖」。思維的汽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時,有了這樣一張「知識地圖」目標才明確,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問題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遠,地圖就顯得越重要。1979年,我開始引導學生畫語文知識結構圖。我問學生:「表述一門學科的知識結構,常用的地方有塔式、有樹式、有網路式、有表格式……我們選擇哪一種好呢?」學生們選擇了樹式結構。於是同學們也管它叫「語文知識樹」。怎麼畫?我先請同學們把初中階段的六冊教材集中起來,後面的教材還沒學,沒有書怎麼辦,就請同學們跟已經畢業的親屬、鄰居們、哥哥、組織們去借。有了六本教材,沒加引導的時候,不少同學畫不出來,畫了一棵語文知識樹的主幹,什麼是支幹呢?有的同學把每一篇課文都做為一個支子,這樣畫出來的知識樹,不像一棵樹,倒像一根長長的羽毛。我和學生們經過多次討論,認識到六本教材180課,二百多篇文章(包括詩詞)。編者的主要意圖,不僅僅是讓我們讀懂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教材,使我們掌握系統的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六本書中系統的語文知識大致有四部分:基礎知識、文言文、文學常識、閱讀和寫作,這是第一層次,是知識樹的支幹。再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基礎知識還包括語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標點這樣八個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實詞、虛詞、句式四個方面。文學常識包括古代、現代、當代、外國四個方面。閱讀和寫作知識包括中心、選擇、結構、表達、語言、體裁六個方面。這是第二層閃,共22個方面。再進一步分析,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識點、如語法,就包括詞類、片語(現在叫短評)、單句、復句四個知識點。這是第三層次,大約130多個知識點。打個比方說,這張語文知識結構圖,像中國交通圖。第一層次的知識像省,第二層次的知識像市,第三層次的知識像縣,第三層以下還有更細密的知識細胞,好比鄉鎮、村一樣。學生先將教材知識劃分為不同層次,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層次這些主要的知識點,總體語文教材怎樣讀,總共要學哪些知識,哪些先學、哪些後學,哪些是書籍的,哪些是未知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學生自學時,就可以駕駛著思維的汽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類別一個類別地征服語文知識目標,就不會感覺語文知識混亂,無從下手了。語文知識樹,學生畫得不一樣,有的認為該畫4部分19項108個知識點,也有的畫5部分21項120個知識點,七八十位同學有五六十種意見,總起來說大同小異,在細枝末節問題上就不再引導學生爭論,先在大的方面,基本確定為四部分22項131個知識點(見附圖),知識樹就可以使用了。就像「電」,已進入千家萬戶,但理論家們就如何給「電」下定義仍然在爭論不休,「藝術」這個詞也使用得非常廣泛,但究竟怎樣確定藝術的內涵,理論家們有三十多種意見至今不能統一,但並不妨礙老百姓點電燈、欣賞藝術一樣,學生們對知識樹的不同表述意見,並不妨礙知識樹在一般情況下的使用。也不妨礙知識樹在使用過程中的逐步完善。知識樹只是我和我的學生們為了方便與學畫的知識結構圖,16年來一些報刊雜志先後印了60多萬份,有的老師發表文章,來信說管用,也有的說不管用。這正符合一個事物有兩個方面的辯證法,如果單是一種意見就不正常了。我和我的學生要提高使用語文知識的樹的科學性,以便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多的學習成果。還有一個製作知識樹的軟體: http://www.getl.cn/2008/01/12/-shi-guan-li--shi-shu-guan-li-ruan-jian--shi-shu-guan-li-ruan-jian-lei-si-si-wei--tu/
⑵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樹框架圖)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⑶ 高一地理必修二全冊教材知識樹怎麼畫啊最好是圖
我製作的。。
⑷ 知識樹怎麼畫
工具/原料:鉛筆、畫筆、彩鉛紙
方法/步驟:
1、首先用鉛筆畫出粗大的樹干,如圖所示。
⑸ 怎樣畫知識樹要圖片
畫一棵樹啥樣都行,畫一些枝幹,上面畫些果實,裡面寫知識點就可以了,圖我倒沒有
⑹ 知識樹怎麼畫
搜索和知識樹相關的圖片,參考別人的畫法,一開始知道結構但畫起來可能不太好看,多練習就可以了。
⑺ 知識樹的畫法,詳細講一下樹型,表格型的畫法~最好附圖,
什麼是知識樹?知識樹是用樹形結構來表述一門學科知識的結構和知識梳理的一種方法,它不僅易於學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觀、非常有效,深受廣大師生的關注和喜愛。下面就物理學科知識樹的畫法談談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也許會對你有用。
怎麼畫?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中的科學內容是按主題的形式呈現的,有三個一級主題,十四個二級主題,六十七個三級主題。其中「物質」主題共有四個二級主題,即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屬性、新材料及其應用、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運動和相互作用」主題也有四個二級主題,即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能量主題」共有六個二級主題: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能量守恆、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但是這種結構和層級並不代表教材的結構或教學順序,為了便於學生上手,人人都能構建自己的知識樹,根據教材的結構,我們可以將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大致分為力學、熱學、聲學、光學和電磁學五部分,或者劃分為力、熱、光、電四部分,這是第一層次,是知識樹的支幹。然後根據《河南省中招學業評價說明及檢測》,再將科學內容具體細化為聲現象、光現象、質量和密度、物體的運動、力、運動和力、壓強、浮力、簡單機械、功和功率、機械能、物態變化、內能、電路、歐姆定律、電功率、家庭電路、電與磁、能量與能源。這是第二層次,共19個方面。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上述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個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和基本知識的應用等。例如,僅電學方面就包括了五個基本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和電功率)、兩個主要的物理規律(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兩種基本電路(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四種儀器儀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能表)、兩個重要的實驗(伏安法測電阻和伏安法測小電燈的功率),以及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家庭安全用電等。這是第三層次。
再進一步分析,還會發現:電學中每個基本物理量的符號、物理意義、公式或影響因素、單位及測量的方法;每個重要物理規律的內容、公式、研究方法和應用;兩種基本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以及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四種儀器儀表的作用、外觀和使用方法;兩個重要實驗的原理、器材及電路圖、實驗注意點和所得規律等等。
打個比方說,按照這種思路繪製成的物理知識結構圖,像中國交通圖。第一層次的知識像省,第二層次的知識像市,第三層次的知識像縣,第三層以下還有更細密的知識細胞,好比鄉鎮、村一樣。
如果學生先將教材知識按照力、熱、光、電劃分為不同板塊,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層次這些主要的知識點,那麼,對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總共要學哪些知識,哪些先學、哪些後學,每個知識板塊有哪些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方法、技能和知識應用,每個板塊內各知識點之間的從屬關系,是上位?下位?還是並列關系,以及各知識板塊之間有哪些內在的聯系等等,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
在初三中考前的專題復習階段,引領學生勾畫知識樹,既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識支離破碎,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科內的綜合,把課本由「厚」變「薄」。又能變換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示例:不同概念,共性歸類
速度:v=s /t 密度:ρ=m/V
壓強:p=F/S 功率:P=W/t
上述物理概念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它們的定義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比值法定義的概念。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梳理,畫出用比值法定義的概念樹。同樣,還可以畫出物理規律樹、計算公式樹、探究性實驗樹……
這樣學生自學時,就可以駕駛著思維的汽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類別一個類別地領會和把握物理知識目標,就不會感覺物理知識混亂,無從下手了。
⑻ 知識樹怎麼畫
1、首先第一步用鉛筆畫出粗大的樹干。如下圖所示。
⑼ 請問誰有高中地理知識樹一定是樹形狀的,急求!!!!!!!!!!!!!!!!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天圓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環球航行 地球衛星照片
2.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4.緯線:
●定義: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特點:①形狀都是圓;②長度不相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最短的緯線是南極點和北極點。③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劃分方法:赤道為0°度緯線,從赤道向兩極各劃分為90°。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南緯、北緯辨別:緯度向南越來越大為南緯;緯度向北越來越大為北緯。
●重要緯線:
赤道:地球上最長的緯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歸線(南北緯23.5度),太陽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極圈(南北緯66.5度)溫帶和寒帶得分界限,極晝極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地區(0°—30°);中緯度地區(30°—60°);高緯度地區(60°—90°)。
5.經線:
●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相交的半圓。
●特點:①形狀都是半圓;②長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劃分:從0°經線起向東、向西各分為180°;0°經線向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向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東經、西經辨別:經度向東越來越大為東經,經度向西越來越大為西經。
●重要經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是東、西經度的分界線;
180°經線:既是180°E ,又是180°W。習慣上稱作180°經線;
20°W和160°E經線:把地球平分為東西兩半球;東半球的范圍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圍是>20°W、>160°E。
6.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7.地球自轉:
定義:地球繞地軸不停的旋轉運動。
運動方向:面對地球自西向東;從北極看是逆時針方向;從南極看是順時針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時)。
地理現象:產生晝夜更替現象和時間差異。
8.地球公轉
定義:地球繞著太陽的旋轉運動。
運動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地理現象:四季變化(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9.地球公轉示意圖:課本P11
10.五帶的劃分:
劃分依據: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
熱帶: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終年炎熱,有太陽直射現象。
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地區的四季變化現象明顯。
寒帶:北極圈以內為北寒帶,南極圈以內為南寒帶。寒帶地區終年寒冷,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11.地圖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換算時注意單位的統一。
●表示方式:1.數字式。2.線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斷: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區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區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13.方向:①通常情況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畫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③經緯網地圖上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4.圖例:熟悉常用圖例。P14
15.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6.等高線:
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1.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同;
2.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線地形圖:
18.地形判讀:
●等高線密集處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處表示坡緩。
●地形部位:①山頂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位由高處向低處凸出.③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位由低處向高處凸出.④鞍部:相臨兩山頂之間的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線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圖:能夠直觀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狀況.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大陸;島嶼(格陵蘭島面積最大);大洲;半島;海峽。(P28)
21.海陸分布狀況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的說是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②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多於陸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對稱分布.
⑤大陸的輪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課本P29
23.位置:
東半球: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24.面積從大到小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峽。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線、東經120°、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穿過的大洲;
②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南極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緯度最高的大洲(南極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徵:
1.太平洋跨東西和南北半球,主體位於西半球;
2.大西洋跨東西和南北半球,位於東西半球分界處,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於東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於北半球.
28.海陸變遷: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
29.板塊學內容:
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圖P37)
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30.紅海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縮小是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31.天氣的特點:
①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大氣狀況;
②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32.衛星雲圖:
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
33.常見的天氣符號:(P46)
記住和掌握常見的天氣符號。
34.氣溫日變化:
一天之中,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天之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作氣溫日
較差。
35.氣溫年變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36.氣溫分布規律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②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規律:
①從赤道向兩極降水量遞減;
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東岸受惠於季風氣候);
③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④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8.主要氣候類型:(圖P52)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兩側。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分雨旱兩季。分布在亞洲的東南部和南部。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炎熱乾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大陸內部。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南部地區、日本和韓國南部。
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附近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北部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日本北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大陸內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常年溫和濕潤。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附近的大陸西岸。
寒帶氣候:
終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兩極地區。
39.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等。近年來,全球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40.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的十分緩慢;18世紀以後,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速。2006年3月,世界人口達65億。
4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長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4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
43.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44.四大人口稠密區:
亞洲的東部和南部(這里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北美洲東部(這里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44.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飢餓貧困。
45.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7.劃分人種的依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
48.人種的分布:
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地區(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國、印度南部等地。
49.聯合國工作語言:
漢語: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歐洲的西部(英國)、北美洲、大洋洲及亞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俄語: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法語:法國、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國家(原屬於法國的殖民地)。
西班牙語: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國家。
50.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清真寺)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廟宇)
51.聚落分類: 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後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較密集。
53.聚落形成與發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適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資源豐富等。
54.聚落發展與保護: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應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
55.國家和地區:記住面積廣大的6個國家的名字、輪廓、所在大洲。(課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住人口超過1億的10個國家的名稱、所在大洲。(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及所跨大洲:俄羅斯、埃及、土耳其。(P 8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國際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對話的含義。(P91)
②知道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
57.知道主要的發達國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夠從工業、農業、服務業三方面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P90)
59.重要的國際組織:(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 知識樹怎麼畫
換一顆樹上結許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