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包括什麼
地理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狀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門基礎學科&自然科學。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可分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分布、風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環境形勢。今指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的情況。
2.指研究地理的學科。
3.區域;區劃。
4.地址。
5.風水。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⑥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2. 自然地理及地質構造背景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神奇、最神秘、最特殊的自然地理單元,是影響亞洲乃至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敏感地區,位居亞洲大陸的南部,以巨大的高差坐落在中亞和南亞諸盆地、平原之上,雄偉壯觀。高原北緣的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向北急劇降低至海拔1000~1500 m的塔里木盆地與河西走廊;高原東緣的岷山、邛崍山與大雪山同其東緣的四川盆地相比,高差達3000 m以上;高原南緣的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 m以上,聳立在海拔只有50 m左右的印度河平原之上,襯托出高原平地拔起的宏偉氣勢。青藏高原面積250×104 km2,平均海拔高原4000 m以上,是全球形成時代最晚、海拔最高和面積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也是我國主要大江大河和一些重要國際河流的發源地。藏北高原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位於雄偉的昆侖山脈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面積約60×104 km2。該區平均海拔5000 m以上,最低海拔也達到4500 m,稱為「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族同胞稱羌塘為「北方廣闊的荒原」。這里空氣稀薄,氣候寒冷,植被缺乏,人跡罕至,有「生命禁區」之稱。正因為如此,藏北高原也被人們稱之為「地質工作空白區」。
青藏高原位於巨型的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的東段,歐亞板塊-澳大利亞板塊碰撞擠壓部位,是由多個地塊從晚古生代開始到晚白堊世以來多次離散斂合、碰撞拼貼而成,此過程從北向南依次推進,古亞洲洋、古特提斯洋北支、古特提斯洋南支、中特提斯洋(班公-怒江洋盆)、新特提斯洋(雅魯藏布江洋)相繼依次打開向北俯沖關閉。在洋脊俯沖、地塊拼合的過程中伴隨發生俯沖造山隆起及陸-陸碰撞造山作用,並依次形成近東西向展布的祁連山加里褶皺帶、昆侖山海西褶皺帶、可可西里-巴顏喀拉印支褶皺帶、喀喇昆侖-唐古拉山燕山早期褶皺帶,使青藏高原成為全球地質構造最為復雜、最為特殊的巨型構造帶,四周被土蘭、塔里木、中朝、揚子、印度等幾個剛性地塊所圍限,形成一個統一的、相對封閉的構造系統(圖2-1)。青藏高原自晚白堊紀晚期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形成開始,即轉入新生代陸內匯聚變形,發生地殼縮短加厚、陸內俯沖、推覆疊置、隆升作用,形成一系列規模巨大的火山岩帶和火山岩系列。
藏北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事件正是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後至高原快速隆升的過程中發生的,記錄了高原岩石圈縮短加厚、殼-幔相互作用及高原形成和演化的許多重要信息。
圖2-1 青藏高原及鄰區構造綱要圖
3. 文化地理背景是什麼
自然地理背景三級差異
1. 一級差異——自然地帶-基調景觀差異
2. 二級差異——同一自然地帶內沿海與內陸的差異
三級差異——由於地區性的原因而形成的奇特或秀美的自然景觀
文化地理環境的三級差異
1.一級差異:文化圈:受同一文化影響的地區,同質文化圈、異質文化圈
世界五大文化圈:歐洲文化圈、東亞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非洲文化圈、土著人文化圈
2.二級差異:文化區:世界文化區P15(十二個)
3.三級差異:民族小區:同一民族生活地區。
4. 背景介紹包括什麼
1、作品背景——作者創作該作品的靈感或者原因或者表達設么樣的情感或者在什麼時代下創作。
如:音樂《光輝歲月》背景故事
1990年8月3日至6日,Beyond主唱黃家駒隨香港電台「愛心第一旅」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並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因為戰爭和災荒而遭受的苦難生活。
回到香港以後,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拚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
2、個人背景——人物生平、學歷、重大事件,個人所獲得榮譽、家庭背景(父母是做什麼的)、或者背後的支持者、靠山等(任何一類都屬於個人背景)。
如:黃家駒個人背景
黃家駒1962年6月10日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勞工家庭,他們一家七口住在九龍深水埗蘇屋邨徙置區內一個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單位。
黃家駒小時候偶然從大姐的一些party中接觸到一些20世紀70年代的搖滾音樂,其中包括Deep Purple、Led Zeppelin等搖滾樂隊,此外英國搖滾樂歌手大衛·鮑威對黃家駒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1986年,黃家駒嘗試用粵語創作歌曲,並涉及新浪潮和重金屬等另類音樂;同年,隨Beyond發行專輯《再見理想》,專輯同名主打歌《再見理想》由黃家駒作曲並個人獨唱。
(4)地理背景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背景」詞語釋義
1、圖畫、攝影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象。
2、舞台上或電影里的布景。
3、對人物、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情況。
4、指靠山及支持者。
5、其他烘托主體的要素。
5. 地理底圖的作用
地理底圖用作專題地圖的骨架和控制的統一地理基礎,也是專題地圖科學內容的背景和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專題地圖的精度和詳細程度。地理底圖具備地圖數學基礎(包括大地控制點、經緯網、比例尺)和基本地理要素(包括海岸線、水系、地形、居民點、交通線、政區界線等)。這些內容是建立專題要素的地理空間分布(如空間定位、形狀、范圍、面積等)和反映區域特徵的必要條件。具體內容隨主題、用途、比例尺、制圖區域的特點而不同。如水系流域圖詳細表示水系數量和結構、地質圖著重選取與大地構造直接關聯的水系等。根據用途分為兩類:一為編稿用底圖,要求內容完備、詳細,具精確性;一為印刷出版用底圖,要求簡明、扼要,具易讀性。兩者內容不盡相同而又不能相互矛盾。為了緊密配合主題內容,一些出版的地理底圖增加地貌暈渲、等高線分層設色,或用遙感影像作背景。高質量的地理底圖,是提高專題地圖質量的重要保證。
6. 地理地質背景
瀘西小江流域位於滇東岩溶區,東經103°30′~104°05′,北緯24°10′~24°45′,屬南盤江水系一級支流。主體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轄區。流域總面積1009.28km2,岩溶面積佔75.2%。流域中上游為橢圓形的瀘西岩溶盆地,長軸呈北東向延伸,盆底沉積平壩區海拔1700m左右,面積78.1km2,地形較平坦;盆地周圍裸露型岩溶中山區海拔1800~2459m,各種岩溶形態發育齊全;盆地以南流域下游的小江河谷,為流域的排泄基準,最低點海拔820m,橫剖面呈「V」形,切割深度500~1639m。
該區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枯、雨季分明。山區、壩區氣候差異較大。區內多年平均氣溫15.2℃,最高氣溫36.1℃,最低氣溫-4.3℃。多年平均降水量966.8mm,最大1251.5mm,降水量80%以上集中於6~10月。水面蒸發量多年平均值在 1204.1~1279.3mm之間。小江全長 97.5km,落差 1001m,流量0.52~39.83m3/s,年平均流量5.44m3/s。
流域內森林面積269.38km2,覆蓋率為26.69%。石漠化總面積211.75km2,占流域面積的20.98%,主要分布於瀘西盆地周圍和小江河谷裸露型岩溶山區。
流域內共有人口20.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43萬人,占總人口的86.9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0791.7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占總產值的68.02%,人均佔有糧食391kg,農民人均純收入1426元,處於岩溶高中山區的三塘鄉人均純收僅688元。耕地總面積70.76萬畝,其中水田9.81萬畝,旱地60.95萬畝,人均佔有耕地3.53畝。目前缺水人口5.17萬人,缺水耕地39.22萬畝。
流域內分布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地層,出露地層以中生界三疊系為主,局部地段分布古生界二疊系、新生界古近系。壩區、河谷區及山間窪地內分布有新生界第四系紅粘土、砂質粘土、砂土及碎石土,一般厚度0~30m。古生界僅出露二疊系中統宣威組(P2x)泥岩、砂頁岩、粉砂岩,厚度57~250m。中生界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為砂泥岩、永寧鎮組(T1y)為薄層灰岩夾砂泥岩,厚度分別為517m、401m;中統個舊組(T2g)、法郎組(T2f)以灰岩、白雲岩為主夾少量薄層泥質灰岩、砂泥岩,厚度分別為2853m、104m;上統鳥格組(T3n)、火把沖組(T3h)為砂泥岩,厚度分別為314m、313m。新生界古近系始新統路美邑組(E2l)主要為砂岩、礫岩,厚度1714m。流域內地層以個舊組(T2g)和火把沖組(T3h)分布最廣(圖3-1)。
圖3-1 瀘西小江流域地質圖
1—正斷層;2—推測正斷層;3—逆斷層;4—平移斷層;5—實測及推測性質不明斷層;6—地層界線;7—不整合地層界線;8—背斜;9—向斜;10—地層代號;11—流域邊界
小江流域屬華南褶皺系滇東南褶皺帶,經歷過多期構造運動,形成構造線以北東向為主的不同類別和性質的斷層、褶皺。斷層是小江流域內的主要構造類型,以北東向為主,規模較大;其次為近南北向的斷層,規模較小,多切斷前期斷層。斷層傾角較陡,一般50°~80°左右。雨龍斷層為流域內主幹斷層,斷面傾向南東,為一正斷層。流域內褶皺具有背斜舒緩、向斜緊密的特點,主要有白水向斜和楊梅山背斜。因受斷層切割,褶皺多不完整。構造控制了小江流域的地貌格局,瀘西盆地的形成受構造活動的制約,長軸方向與構造線走向一致。通常沿斷層走向發育串珠狀的窪地、落水洞及溶洞等。
7. 地理背景
1、地理學習,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要學會高效聽課。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8. 分析旅遊者產生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客源,市場
9.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
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10. 一,在確定區域主體功能時應該考慮的地理背景是什麼
自然地理背景:地形 維度 氣候光照
社會地理背景:勞動力 市場 交通 科技 政府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