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如何設計導學案

地理如何設計導學案

發布時間:2023-01-13 04:43:15

Ⅰ 地理學案如何用

這是一篇關於初中地理導學案,初中地理教學導學案,地理集體備課記錄的文章。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運用,靈活對待。 1.自主探究。依據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學生預習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幫助學生真正理
地理「導學案」就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利用學案導引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遇到問題而自己又不能解決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形式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導學案」是教師體現此種教育、教學思想方法的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的載體,它也引導學生在預習、交流、鞏固復習、確立和使用適當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為此,「導學案」的科學、恰當的編制,顯的極為重要。
一、「導學案」的編制思路及框架
我們對「導學案」設計和編寫提出如下的要求:
緊扣新課標:遵循《地理課程標准》所倡導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設計思路、課程結構、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對每章內容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進行分解和細化,旨在使教師教和學生學時既有針對性,又有整體性。
思路與要求:對各章節的知識與方法的學習與探索,要以基本知識、基本思想方法為中心。設計基本問題時,可把一個重要知識點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復考查;要注意總結方法、規律,滲透地理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的設置上一定要有層次,各種難度的問題都要有,但要嚴格控制難度。
1.每一章分為若干節,每一節分為若干課題;
2.每個課題的欄目設置及說明如下:
【學習目標】指明新課程標准對此部分內容的要求,明確教學及學習目標;
【引入導學】導入新課:或通過復習舊知識、承上啟下進入新知結構;或利用有意義的問題導出新課;或採用類比、推廣等手段自然進入新知結構。總之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預習掌握】學生看完書後,對基本知識、方法進行填空;此處是學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識、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欄目,一定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探究過程與問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識的填空。
【雙基訓練】設計1—2個緊扣課本的基本題目讓學生解答,檢測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思路歸納】對基本知識、思想方法、規律進行總結,對教法、學法及易錯、易混點進行反思;
【雙基測評】設計一組層次得當的題目測試學生,了解學生對本課題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找出問題,不斷完善。
【能力培養】設計2—3個綜合題供有餘力的學生進行訓練,提高綜合能力。
【走進中考】找出近三年學業水平考試與本節內容有關的題目,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二、「導學案」形成過程
①在集體備課時(單獨分配任務、大體研討內容)[第一次集體備課]
②第一次個性化備課:
主備人在平時認真備課,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然後交給備課組長、學科負責人檢查。
③第二次集體備課和第二次個性化備課:
在集體備課活動時,集體討論並修改完善通案和個案。
④第三次個性化備課:
上課應用前,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通案和個案,在上課後進行課後反饋的書寫。
每周五按上課次序裝訂,由備課組長上交到年級或課改辦。
由備課組長檢查通案的數量、個案的質量,並寫好檢查記錄和總結。
形成個人管理檔案袋(將個人備課歸入個人檔案袋)和教務管理檔案袋(將集體備課記錄、通案備課檢查、評比記錄等歸入教務管理檔案袋)
三、「導學案」的使用要求
由於「導學案」的編制還不是很完善,並且課堂態勢也不斷變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運用,靈活對待。
1.自主探究。依據學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在學生預習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地理活動經驗。
2. 合作交流。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基礎內容,但「導學案」中問題不一定全部解決,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針對「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交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
3. 鞏固練習。「導學案」中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應注意多做案例、多設疑,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識。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知識。評講時教師圍繞學生疑難點、重點、關鍵點提問、追問、反問。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課後反思包括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和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教師課後反思是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學生是對學生思維和探索過程進行整合的一個環節,突出重點內容,歸納多種思維過程,完善知識結構。另一個方面,教學反思有利於對學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較好的體現教師集體和學生群體的智慧。
望採納

Ⅱ 地理有哪些導入的方法

任何學科的導入方法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地理專業的。我們專業課學習的地理導入技能主要有:
復習導入
已知知識與新的知識進行聯系,導入新課題。可以是老師敘述性的導入,可以是老師簡要提及復習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入新課。也可以是老師直接提問,從學生的答案中引出新的內容。
設置問題 情景導入
從學生接觸的實際出發,從身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出發。提出有懸念的問題導入新課,在問題中巧妙的提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敘述地理事件 故事導入
如地震啊 海嘯啊 名人故事導入
提供表象 觀察導入
看地理模型如地質構造,地理景觀圖。引發學生的學校願望,在從觀察中提問,讓學生從問題出發,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內容。
呈現目標 直接導入
此法即目標導入,據說目標導入的教學效果會比較好,有目的的學習,會掌握的比較好
設計活動 練習導入
設計活動導入,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例如讓學生模擬天氣預報,演示月相變化,演示地球運動,這些都要求老師有比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
這些都是我學習到了,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一個字一個字打,真累。

Ⅲ 八年級地理東北三省教案

東北三省是中國東北方向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總稱。 八年級 地理東北三省的教案該怎麼設計呢?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八年級地理東北三省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東北三省教案設計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區域的位置、范圍,並對區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

2.在地形圖上識別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徵。

3.閱讀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說出區域的氣溫、降水分布概況,並歸納氣候特徵。

4.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5.根據材料,運用分析、對比的 方法 ,歸納區域內主要的地理差異。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各類地形圖、直方圖的判讀,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從地圖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討論,培養與他人合作的 學習態度 。

2.通過對東北自然環境的學習和欣賞,增進學生對東北三省的進一步了解。

3.使學生通過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對雪期長短的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東北三省的自然環境特徵。

2.難點:分析並表達東北三省自然環境的差異及原因。

三、教學策略

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歸納 總結 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五、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播放東北代表性圖片(背景音樂:大東北)。

教師:你能說出圖片當中描繪的大東北的樣子嗎?想進一步了解那裡的自然地理概況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東北三省。(書寫板書)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要描述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你還記得嗎?

學生:根據提問回答。

設計意圖: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將要學習區域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考查學生區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做鋪墊。

新課教學

活動一:航拍東北

教師布置任務:出示“東北三省在全國的位置”圖及東北三省經緯網地圖。

提問:東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兒?利用地圖你能描述出來嗎?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游戲:異口同述

選擇一組同學,逐個描述東北三省的位置及范圍。要求:不可出現重復的地理事物,限時1分鍾。

2.動手填圖

在導學案中,將渤海、黃海、朝鮮、俄羅斯填到相應的位置,並將中國四至點填到相應的位置。

學生分析歸納: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緯度位置高,瀕臨渤海、黃海。

教師總結:黑吉遼,好風光,大東北,好地方。

內蒙河北在身旁,朝鮮南俄羅斯北。

緯度越高越凍嘴,靠近渤海景更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快速讀圖的能力,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 發散思維 和地理表述能力,最後通過學生動手填圖,明確東北三省的范圍和相對位置。

注意事項:填圖時,注意強調各地理事物的位置,並教會學生如何描述相對位置。

活動二:俯瞰東北

教師布置任務:出示東北三省分層設色地形圖,將地形區名稱覆蓋。

提問:俯瞰大東北,地形有何特點?你能 說說 嗎?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1.游戲:尋音找山河

播放各地形區代表的歌曲,讓學生在大屏幕上快速地找到它們。教師簡介各個地形區的概況。

2.動手填圖

在導學案中,將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填到相應的位置,並將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填到相應的位置。

學生分析歸納: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東北平原是我國第一大平原。

教師總結:黑吉遼,好風光,大東北,好地方。

三江水把人滋養,興安長白護身旁。

山環水繞平原廣,白山黑水美名揚。

設計意圖:講練結合,在身心愉悅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通過學生動手填圖,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注意事項:1.填圖時要注意圖中各地理事物的位置;2.對於有分界意義的地理事物,如長白山等,做簡要的介紹。

活動三:尋根東北

教師布置任務:如果讓你找一個地理事物代表東北,你會選什麼?老師會選黑土地作為東北三省的代表。

出示黑土在我國的分布圖及黑土的自述(即成土的氣候條件資料)。

提問:東北三省的氣候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學生自學教材內容及自學材料,然後回答問題,如有困難可以適當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中遇到問題,可以請老師幫助。

1.出示東北三省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地圖,分析東北三省氣候的總體特徵。

2.區域內又有哪些差異呢?分析大連、長春、哈爾濱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並進行歸納,得出結論。

3.通過東北三省雪期始期、終期和雪厚分布圖,明確區域內的氣候差異並簡單分析原因。

學生分析歸納:東北三省氣候冷濕,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教師總結:黑吉遼,好風光,大東北,好地方。

夏季溫暖冬漫長,冷濕氣候季風強。

雪期規律看溫度,地形海陸也要想。

設計意圖:學生按步驟完成,即說特徵──辨差異──析原因,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對氣候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教師利用設置的問題和引導,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注意事項:

簡介雪期的計算方法:用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終日期,例如漠河的降雪最終日期是6月14日,最初日期是9月7日,雪期就是: 12-9.7+6.14。

由於此活動有一定難度,教師應注意指導並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討論。

課堂小結:東北三省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白山黑水間書寫著東北人的豪情和果敢;黑土廣布、氣候冷濕,林海雪原中流淌著東北人的熱情和眷戀。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去親身游歷東北的山山水水,感受東北的 文化 ,體驗不一樣的東北。

六、教學 反思

本節內容不應該是自然要素的簡單介紹,如何更好地讓學生認識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並明確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是本案的重點。為了落實課標的要求,設計了可以串聯成一條主線的活動,通過游戲、填圖的方式,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是氣候環節的講述,還應該挖掘更好的方式,降低難度,從而認識各自然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運用地圖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意激發學生讀圖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讀圖,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通過情境創設、互動游戲、動手填圖等環節,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同時可以讓學生熟悉地圖,構建“心理地圖”,真正達到“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相關圖片並結合已有知識,了解東北三省主要的農作物。通過對農業發展狀況的了解,分析東北三省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說出東北三省的商品糧在我國的地位及這種地位的形成原因。

2.通過分析相關資料,了解東北平原濕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分析形成原因並思考解決 措施 。

3.通過分析相關資料及地圖,說出東北三省的工業特色,並從資源和交通上說出其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4.通過讀東北三省部分工業中心的工業結構圖,說出其工業結構特點及形成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各類地圖的判讀及資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從地圖和資料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組織學生討論,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學習態度。

2.通過對東北三省農業建設和工業發展的介紹,增進學生對東北三省的了解。

3.通過對東北三省工業未來發展的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說出東北三省農業生產與氣候、地形、土壤之間的聯系。

(2)說出東北三省的工業特色,並從資源和交通上說出其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2.教學難點

(1)說出東北三省的商品糧在我國的地位及形成原因。

(2)通過工業結構圖,說出東北三省工業結構特點及形成原因。

三、教學策略

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歸納總結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五、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情境引入

設計意圖:在上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東北三省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給本節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選取學生易於接受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

新課教學

情景一:初來乍到

教師布置任務:出示東北三省特色的美食圖片,引入東北三省的農業。

承轉:你了解這些誘人的食物嗎?東北三省的農業有何特點?我們跟著黑土大叔和甄實誠的鏡頭一起去一探究竟。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根據課前學習內容簡單認識東北三省農業的基礎知識

設計意圖:從食物入手介紹農業,增強生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欣賞圖片,思考圖片中的事物出現的原因。

情景二:農業的昨天、今天、明天

教師提問:你知道“闖關東”嗎?那時的東北是怎樣的景象?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對課本和學習資料的分析,簡單介紹北大荒的歷史。

教師總結:形容當時的景象,人們常說“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闖關東的人憑著果敢和執著,在這片土地上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我們跟著鏡頭繼續去尋找。

設計意圖:介紹“闖關東”的歷史,引出東北三省農業生產歷史(曾經的北大荒)。拉近距離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提問:黑土大叔現在的生活怎麼樣?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對資料和數據的分析,明確北大倉已成為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思考其形成的主要條件是什麼?

學生分析歸納: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地廣人稀,農業技術水平高。

教師總結: 可見,東北三省的農業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我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這當然離不開東北三省優越的自然環境,那麼東北三省的農業“明天”將如何發展呢?讓我們跟著鏡頭繼續探尋。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分析問題,明確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教師提問:黑土大叔希望看到的濕地是什麼樣子?請根據手中資料分析回答。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學案材料的分析,思考濕地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教師總結: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的發展,是東北三省農業明天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資料,了解東北三省濕地的作用及現狀,同時回答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承轉:自然要素對農業有何影響?

教師布置任務:出示東北1月平均氣溫圖、地形分布圖、土壤圖片,引導學生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思考。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對地圖及圖片的分析,總結農業與地形、氣候、土壤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分析圖片,提煉觀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景三:工業蛻變之路

行程一:東北三省的尋寶之旅(東北三省的資源狀況分析)

教師提問:(出示東北三省的主要資源儲量數據)東北的寶指的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特點?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閱讀地圖及數據,分析東北三省資源的特點。

學生分析歸納:東北三省資源豐富。

設計意圖:以輕松的話題引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

行程二:工業城市及工業部門的定位

教師提問:(出示東北三省主要資源和工業城市分布圖)如何利用這些資源發展經濟,請你根據工業城市分布圖,分析工業城市的分布與資源、交通之間的關聯。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探究工業城市的分布與資源、交通之間的關聯。

學生分析歸納:工業布局靠近礦產資源產地,集中分布在鐵路沿線。

教師總結:東北三省依託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等為主的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創造了多項“工業之最”。目前,這里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明確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行程三:東北現象之我見

教師提問:(出示東北現象的資料)東北三省工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挫折是什麼?你怎麼看?

學生完成下列任務: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制約東北三省工業發展的因素,分析東北三省工業發展滯後的原因。

學生分析歸納:資源減少,環境惡化,產品結構單一,等等。

教師總結:曾經的成績不能成為東北發展步伐停滯下來的理由,面對資源枯竭、設備老化和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如何突破瓶頸尋求發展,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行程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師生交流、討論“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你有什麼對策?”並行之成文,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可以通過討論和交流,探尋東北三省工業未來發展的對策,這樣設計可以降低難度,教師利用設置的問題和引導,初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課堂小結:

曾經的“北大荒”是“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如今的“北大倉”是“玉米大豆產量高,商品糧基地地位高”;曾經這里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如今這里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協調農業生產與濕地保護之間的關系、探索工業發展的新路,才是關繫到東北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六、課堂反思

本節課涉及對農業和工業的認識,對於大部分的同學來說,興趣點不高。因此,我選取對話的形式,串聯並呈現工農業發展的歷程,這樣處理不會讓學生有距離感,並且樂於學習。通過對農業歷史的介紹和工業發展歷程的解讀,讓學生進一步地認識東北三省,並教會學生用地理的眼光看問題。當然,本節內容不單單是工農業歷史的簡單介紹,而應該是如何更好地讓學生認識經濟地理與自然要素之間的聯系。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運用地圖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意激發學生讀圖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讀圖,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通過情境創設、互動問答、同伴互助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同時可通過分析材料和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做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課堂檢測】

■課後探索問題:針對東北三省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你能為東北三省的人們提出怎樣的建議?按照你的設想,大慶的工業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八年級地理東北三省重要知識點

1.位置

東北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2.地形和氣候 山環水繞、平原遼闊的地形特徵。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冬季大面積分布的積雪和凍土改變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熱量條件不足,早霜冷害影響農業收成。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麥,雜糧,春小麥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亞麻,東北甜菜產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遼東半島是國內外著名的蘋果產地。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防護林,長達800千米,被譽為“綠色長城”。東北山地有“東北林海”之稱,森林資源豐富,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森林採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紅松林區。林區出產的貂皮、鹿茸、人參素稱東北“三寶”。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 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東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煤炭、化學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Ⅳ 如何打造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如何打造地理 高效課堂 是老師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 ,希望對您有用。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一

1 充分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 教學 方法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學生由於每個個體的不同,他們的 思維方式 和思維能力也大不一樣,他們的行為是不以教師的意識而轉移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對症下葯,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當前,地理教師一般都需要同時教學幾個班,每一個班級都有每一個班級的特點,每一個學生間也都存在著差異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這種差異,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案在每個教學班重復教學,那麼地理課堂就會逐漸成為“一潭死水”,不僅教師的教學失去了激情,學生也慢慢失去了聽課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需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授“多民族的家庭”這一課之前,筆者就針對不同的班級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對於所教的一個總體成績較好、學生較活躍的班級,筆者利用課下的一點時間,直接與學生展開對話,了解學生們對少數民族的熟悉程度,從而根據交流情況了解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有哪些額外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准備。而對於所任教的另一個班級,由於這個班的學生在上課時較為沉悶,於是筆者採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設計了諸如你所屬的民族是哪個?你對你所屬的民族有哪些認識?你還對哪些少數民族有了解等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很好地掌握了學生的情況,從而為有效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合理整合教材內容,促進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深化

初中地理教材沒有採用傳統的面面俱到的敘述方法,而採用的是專題式的表述,突出了區域特徵,這種編排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同時又讓知識點顯得有些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並不利於學生形成學科知識體系。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既要突出專題所體現的區域特徵,又要能挖掘出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緊密的學科知識體系。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現有的教材內容作一定的取捨,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二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首要前提

構建高效中學地理課堂,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老師的課前准備和學生的課前准備。

(一)教師課前准備

就老師而言,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制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能面面俱到。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並精心設計導學案。

(二)學生課前准備

學生的課前准備主要是各個學習小組根據學案導學預習課本知識,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同時結合導學案,通過小組內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問,以便在課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課堂。

二、最佳的課堂環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導入時間一般應控制在5分鍾之內。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能讓學生引起興趣、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吻合的情境,並為本節課的研究課題服務。導入要目標明確,激發學生興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各個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導學案或在

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學校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施自主學習時教師應做到:①創建積極良好的課堂環境;②使學生認同學習目標;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包括學習內容選擇權、學習時間支配權;④多種 學習方法 的靈活運用;⑤學生參與學習結果評價,並優化學習方法;⑥讓學生參與課堂管理。

在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一般是通過學生小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領是:提出問題→形成學習小組→分解學習任務→團結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小組學習成果→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評價。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角色轉變,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教師應根據學校和自身的條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嘗試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

四、精講細撥,指點迷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答疑解難則是體現老師教學智慧的有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老師精講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學生疑難問題能否解決,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做的教學案題目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老師要授生以“漁”,給學生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科學指導,全面評價──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補充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當學生展示問題時,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能一味的鼓勵,要針對問題在鼓勵優點的同時,適當指明不足,在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基於以上情況,在課堂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卡殼時,給予啟發式指導

2.問題偏向時,給予規范性指導

3.問題錯誤時,給予科學性指導

4.問題混亂時,給予點撥性指導

5.問題深入時,給予遞進式、發展性指導

地理高效課堂模式三

1.一個主題:“先學後教,自主合作。”“先學後教,自主合作”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並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所謂“後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補充。所謂“自主合作”,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疑難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這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2.四個板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釋疑點撥、歸納 總結 。(1)自主學習:包括 課前預習 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3.七個步驟

編寫學案—據案自學—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麼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麼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並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二是要明確點撥的方式;三是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4.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於1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是極為有利的。

5.反饋矯正。反饋矯正就是學生完成檢測後,教師公布答案,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後,將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並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

偶爾會抱怨為什麼自己沒天賦,又或者因為別人能輕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這完全沒辦法。現在的我倒覺得這樣也好,世上或許有人能一步登天,但那人不是我。自己一點一點抓住的東西,比什麼都來得真實。用時間換天份,用堅持換機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絕不回頭。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一

陸地和海洋

教學目的

1、了解世界的陸地和海洋的分布情況(即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2、讀圖了解各大洲的分界線。

3、進行知識的遷移---世界主要海峽的輪廓及其重要性。

4、了解陸地的五種地形及海底地形。

重點和難點

各大洲的分界線;世界主要海峽的輪廓及其重要性。

七大洲的地形特點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板塊運動和世界的六大板塊。

教學用具准備

學生用書、高考圖冊、資料書等。

教學 方法

引導讀圖法、講授法、講練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等。

課時:5課時

第一課時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完成導學案008基礎知識梳理部分(15分鍾)

老師歸納 總結 :

(一)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29%,海洋佔71%

大陸:亞歐(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二)七大洲

概念: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黑海

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大洲面積:亞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極洲1400 歐洲1000 大洋洲900

(三)四大洋

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大西洋:呈「S」形,熱帶海洋面積大。

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第二部分: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導學案008課後習題。

第二課時 大陸與大洲

一、學生通過導學案009,掌握

常見的五種地形

溫馨提示:從海拔、地勢起伏、相對高度等方面來掌握

六大陸的經緯網和輪廓特徵(查地圖冊)

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完成導學案部分),對照地圖冊

二、課堂練習—導學案 課堂研究、隨堂練習

三、作業布置(見導學案009)

第三課時 世界各大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一、學生分組展示,然後點評

七大洲地形特色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對氣候的影響 亞

洲 ⑴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陸東緣有島弧帶,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陸性氣候增強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二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29%,海洋佔71%;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無論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

1.大陸:亞歐(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2.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6) (7) (8) (9) (10)

第2課時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1.大洲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大洲面積:亞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極洲1400 歐洲1000 大洋洲900

經度范圍 緯度范圍 位置特徵 亞洲 26°E--169°W 10°S--80°N 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個緯度 非洲 17°W--51°E 35°S--37°N 南、北回歸線通過,跨南北半球,以熱帶為主。 歐洲 10°W--66°E 36°N--71°N 處於中、高緯度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北回歸線、北極圈通過,跨低、中、高三個緯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赤道、南回歸線通過,熱帶面積廣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赤道、日界線穿過,跨東西和南北半球,同時有二個日期 南極洲 360° 62°S以南 跨經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帶為主

練習:一筆畫「世界」(注意比例和位置)

第3課時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邊緣海瀕臨大陸,以半島或島嶼同大洋分開,如我國的黃海和東海。

內海伸入大陸內部,僅以狹窄水道同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我國渤海。

(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世界主要海峽: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形成空間概念

掌握世界各大洲地形和氣候的主要特點;世界海底地形的類型、特點和分布

掌握世界人口及人種的分布規律

教學過程:

自主探究、回顧知識

學生完成復習資料P154基礎知識

合作探究、突破重點

(一)七大洲地形特色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亞洲 ⑴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陸東緣有島弧帶,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⑶山脈少,分布在西北和東南角高原邊緣 歐洲 ⑴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⑵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⑴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⑴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⑵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⑴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⑵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二)、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亞洲 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促成了大陸性和乾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非洲 ①乾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乾燥)②暖熱(a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氣候南北對應 歐洲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 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a緯度位置決定36°N-71°N;b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西風帶;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脈東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歐沿海地區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 北美洲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50°N-70°N最寬,所以溫帶氣候占優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 南美洲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於多雨面積廣,乾旱沙漠區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美大陸所佔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大陸緊縮,52°S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截然相反) 大洋洲 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受熱狀況差異小) 南極洲 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三)世界人口及人種的分布

(四)、世界地理空間概念

1.識記一些重要的點的經緯度

秦皇島(120°E 40°N) 鄂爾多斯高原(110°E 40°N) 酒泉(1000E 40°N)

羅布泊(900E 40°N) 杭州(120°E 30°N) 武漢(115°E 30°N)重慶(105°E 30°N) 拉薩(90°E 30°N) 海口(110°E 20°N) 哈爾濱(125°E 45°N) 廣州(113°E 23°26′N) 台灣海峽(1200E 23026`N )

摩爾曼斯克(30°E 70°N) 聖彼得堡(30°E 60N) 開羅(30°E 30°N)

土爾其海峽(30°E 40°N) 幾內亞灣(0° 0°) 剛果盆地(20°E 0°)

馬六甲海峽(105°E 0°) 亞馬孫河口(50°W 0°) 夏威夷(160°E 23°26′N)東京(140°E 36°N) 開普敦(20°E 35°S) 悉尼(150°E 35°S) 紐約(75°W 40°N) 新奧爾良(90°W 30°N) 舊金山(120°W 36°N) 布宜諾斯艾利斯(60°W 35°S)長城站(60°W 60°S) 英吉利海峽(0° 50N) 恆河三角洲(90°E 23°26`N) 鹹海(60°E 40°N) 直布羅陀海峽(50W 350N)

2.識記一些重要的經緯線

?0°經線:大不列顛島(英國)、英吉利海峽、西歐平原、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幾內亞灣

30°E:東歐平原、黑海、小亞細亞半島、地中海、尼羅河三角洲、東非大裂谷55°E:霍爾木茲海峽附近

60°E:烏拉爾山脈、鹹海、阿拉伯海

80°E:伊犁谷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青藏高原

90°E: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東部、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恆河三角洲、孟加拉灣

100°E:河西走廊、祁連山、青海湖、巴顏喀拉山、橫斷山區、雲貴高原、中南半島、蘇門答臘島

105°E:賀蘭山、蘭州、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湄公河三角洲、新加坡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教學設計相關 文章 :

★ 高中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教案大全

Ⅵ 初中地理導學案怎樣編制

首先先列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然後就是基礎知識(學生自己能完成的),再然後就是難點合作探究。板塊自己安排

Ⅶ 我們怎樣學地理導學案

網路一下,文庫有很多好的導學案。一、學習目標:
1、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2、了解八個基本方向,掌握八個基本方向的符號、位置關系。
3、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
5、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二、學習重點:
1、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3、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難點: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三、速讀教材、感悟新知。(閱讀教材P1-P10)
1、地圖中都具備 、 、 三要素。
2、地平面的四四個基本方向分別是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3、地圖的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
」規定確定方向。
A•
B•
C•
4、閱讀:課本P8面的「方向」內容:
(1)繪出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2)讀左圖回答:
A點位於B點的 方
B點位於C點 方向。
C點位於B點的 方向,
A點位於C點 方向。

Ⅷ 高中地理課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導學案

「講」最易,「教」則難,「導學」才見真功夫。在實踐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的優勢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被教師所認同。今年暑期,鎮聯校已經組織教師編寫了成套的導學案,開學後我們就可以共享這一豐碩成果了。 那麼,如何使用導學案

Ⅸ 七年級上冊地理導學案1.1地球和地球儀

七年級地理 導學案的出現為改變傳統課堂提供了方向,在應用中以其優異的教學成果被越來越多的 教育 專家與一線教師所重視、認可。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上冊地理導學案1.1地球和地球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上冊地理導學案1.1地球和地球儀 範文
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

課型:新授課 年級:七年級 課時:1課時 主備人: 審查人:

學習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並結合現實生活舉例說明;

2.學會用平均半徑、最大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儀上的點、線、軸。

學習過程

一、【預習找疑自學】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閱讀課本P2圖1.1及文字解釋,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歷的四個階段:

①古代人往往憑自己的 認識世界,有“ , ”(簡稱天圓地方)的說法;

②後來人們根據太陽和月亮的形狀, 地球是個球體;

③1519—1522年, (人名)環球航行, 了地球是個球體;

④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拍攝了地球衛星照片, 了地球是個球體。

2.結合課本P4圖1.2“地球的大小”了解有關地球大小的數據並感受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 ;

最大周長 ;

表面積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3. 地球太大了,為了便於看到它的全貌,人們 地球的形狀,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 ,製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地球儀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 ,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徵及其 。

4. 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轉動的。這根軸代表 。事實上,地球上並不存在這根軸,它是人們 的軸。地軸與地球表 面相 交的兩點,叫兩極 。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 ,它是地球上的最北點。與北極相對應的點叫 ,是地球上的 。

二、【解疑互動合學】

1.想一想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自然現象或事例可以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2.思考地球是一個正球體嗎?如果不是,那麼它的真實形狀是?

三、【測評現疑研學】

1.下列現象或事物中,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證據的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月食照片

C.站得高看得遠 D.海邊看遠方駛來的帆船

2.通過精確測量發現,地球的形狀是( )

A.天圓地方 B.球體 C.圓形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 下列與毛澤東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1千米=2里)有直接聯系的選項是( )

A.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

B.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C.地球的表面積是約5.1億平方千米

D.地球的最大周長是約4萬千米

4. 人類歷史上,首次證實地球是個球體的歷史事件是( )

A.指南針的發明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天圓地方 D.地球的衛星照片

5.下列有關地球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按照一定比例把地球縮小,製作的地球模型

B.人們用不同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各類地理事物

C.地球儀可以反映地球的真實形狀

D.地球儀上的地軸事實上並不存在,是人們的假想軸

四、【歸納拓展生成】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一架飛機從北京起飛,一直向北飛,最終能夠 (

A. 回到北京 B.到達北極 C.到達南極 D

(3)整合知識生成,形成整體框架(背誦記憶) ) .到達赤道
初中地理愉快教學策略運用
摘要: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 抽象思維 過渡的成長時期,具有好奇心強、 想像力 豐富、求知慾強、精力旺盛等特點。初中地理是一門富含人文、自然知識,綜合性、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結合學生成長特性,採用愉快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基於此種情況,對愉快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並提出了幾點淺見,希望能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愉快教學;初中地理;運用

愉快教學即通過發揮教師教學主導作用及學生主體作用,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令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在愉快中求得發展的一種現代 教學 方法 。本文對愉快教學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應用提出以下建議,以期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助力。本文對愉快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路徑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結合生活實際,增進學生體驗、感悟

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是否感興趣,和對這件事情的熟悉程度有較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熟悉的事物說起,比如,在講到我國冬季的氣溫特點時,以衣服為例,在海南島人們在冬季穿夾衣就行了;在華北地區,穿一些較厚的棉衣就可以過冬了;而在東北地區,特別是在黑龍江,人們要穿很厚的大衣、羽絨服才能抵抗寒冬,而且家家都有取暖設施。當教師講完之後,學生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我國,冬季的南北溫差較大。這樣一來,學生對我國冬季氣溫特點的感悟會更加深刻。

二、組織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想像力

教材中所陳述的地理事實,語言都非常精煉,但是不夠生動形象,因此,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通過生動的語言,來提高地理課堂的感染力,促進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的提升。比如,在講到廣西桂林的時候,就可以引用這樣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因為桂林為著名的岩溶山水風景區,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聞名於世,當教師用優美的詩詞來表達桂林的美之後,學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這有助於提升學生想像力。

三、融入地理 故事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對於那些復雜的地理原理理解能力有限,機械、生硬地對這些地理知識進行記憶不僅不利於學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更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講解地理原理時,應融入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進行說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求知慾。比如,在講到季風氣候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從而引出季風知識的學習。

四、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

教師應將素質理念貫穿到日常教學過程的始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他們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的展開,來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一堂繪畫活動課,讓學生對中國地圖進行描繪,並臨摹各個省份的形狀,這樣學生不僅會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更為重要的是,加深了他們對我國各個省份的理解,有效提升了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快樂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主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令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地參與到地理教學活動中,體驗地理知識的魅力和獲取知識的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劉璐 單位:黑龍江省查哈陽農場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俞立中.對中學地理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地理教學,2012(05).

七年級上冊地理導學案1.1地球和地球儀相關 文章 :

1.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2. 關於初一地球儀的知識

3. 7年級上冊地理課本活動題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5. 初一地理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

Ⅹ 地理試題設計說明怎麼寫

《地理導學案》編寫設計說明
《地理導學案》編寫的依據有兩點:一是導學案是關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知識的主動構建的操作方案,旨在能夠通過導學案從「學會」到「會學」,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導學案中要體現教師與教學內容、學生與學習內容、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而這種互動關系必須基於新課標的要求。遵循這樣的原則,我們精心的編寫了這套《地理導學案》。
《地理導學案》是我們地理編寫組的成員在深入分析《地理新課標》對教學目標的要求的基礎之上,將學生的學習內容經過精心的組織呈現給學生。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知識准備、學法指導、學習流程、知識點總結和學後反思七大部分。其中學習流程又包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當堂檢測三大模塊。現在就以七年級《地理》第一章的第一節設計進行說明。
第 1 頁
《地理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緯線和緯度》這課的教學目標我們設計為:掌握緯線和緯度的定義、會表示緯線和緯度,知道緯線和緯度的特點;掌握南北半球分界線。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知識准備的設計內容主要基於兩個目的,一方面是復習舊知識,另一方面是展現本節教材沒有的但需要掌握的知識(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這些特殊的緯線),為本節的知識學習做充分的准備。學法指導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學習流程的三大模塊設計的。旨在具體指導怎麼樣看書、讀圖,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地理如何設計導學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