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展海水養殖業的自然條件
有避風的良灣,大面積的灘塗或淺灘,海水中浮游生物或營養物質充足。
② 做養殖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養殖業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
1、它的擴大再生產同各類畜禽內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關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結構,對加快養殖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2、飼料是養殖業的基礎,只有不斷解決好飼料問題,才能加快養殖業發展。
3、養殖業的商品性很高,而產品又不便於運輸而且易於腐壞。因此,要求收購、加工、貯藏、運輸等方面密切 配合。
4、養殖業對於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有較大的適應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飼。
由於存在這些特點和要求,因此,發展養殖業必須根據各地的自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國家對畜牧業主要有以下優待政策:
1、能繁母豬飼養補貼政策。
2、能繁母豬保險政策。
3、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4、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政策。
5、生豬良種補貼政策。
6、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
7、沼氣建設補貼政策。
8、奶牛良種補貼政策。
9、重大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政策。
10、養殖業佔地視作農用地,簡化用地審批手續,減免相關稅費。
11、對養殖場(戶)購置大型青貯、牧草收割和飼料加工機械,享受農機購機補貼政策。
養殖業的作用:
搞好養殖業生產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出口物資,增強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展養殖業的條件是:自然條件適宜,即光、熱、水、土適合各類牧草和牲畜的生長發育,草場面積較大,質量較好,類型較多;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生產潛力很大,能做到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廣大農民具有從事養殖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能等。
養殖業的類型很多,其中按飼料種類、畜種構成、 經營方式,可分為牧區養殖業、農區養殖業和城郊養殖業。
③ 初中地理。發展種植業,漁業,林業,畜牧業需要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方適合發展種植業;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適合發展林業;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長良好的地方,適合發展畜牧業;河湖較多,水資源充足的地方適合發展漁業。
④ 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的第五章海洋開發
第一節 海岸帶的開發
一.海岸帶及其開發利用優勢
海岸帶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海岸帶,其主體是指潮間帶。廣義的海岸帶,是指海岸線向海陸兩側擴展到一定寬度的帶狀區域,。各國規定的海岸帶寬度並不統一。海岸帶包括部分陸地、灘塗、濕地、河口、海灣、島嶼及大片海域。
海岸帶開發利用條件得天獨厚。首先,海岸帶是海域和陸域的交接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第二,海岸帶的自然資源兼備陸地和海洋雙重性質,資源類別和品種最為豐富;第三,海岸帶是海洋、陸地和大氣之間各種過程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區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產力。據估計,約佔地球表面積8%的海岸帶,向全球貢獻了大約25%的生物生產力,提供了90%以上的海洋水產資源。此外,海岸帶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術、資金等優勢。
二.海岸帶開發利用方式
人類對海岸帶的開發,主要以灘塗資源開發、港口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為主,涉及漁業、港口運輸、水產養殖、旅遊開發等許多方面。
(一)灘塗養殖
灘塗是指大潮時位於高潮線以下、低潮線以上的亦海亦陸的特殊地帶。它在漲潮時被海水淹沒,退潮時露出水面。灘塗是海岸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環形連續分布於大陸邊緣,一般寬達數千米至十幾千米。灘塗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土地資源,而且本身也蘊藏著各種礦產、生物及其他海洋資源。灘塗養殖是沿海地區利用灘塗的主要方式之一。
灘塗是發展水產養殖業的良好場所。這里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營養豐富,是海洋魚類回遊、產卵、繁殖後代的家園。除常年冰封海域之外,世界大多數海域的灘塗和沿岸淺海區可以發展水產養殖業。中國是世界上水產養殖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但是,人類對灘塗的無序開發和過度利用會使灘塗失去它原有的功能。
(二)港口建設
港口建設是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港口是貨物和旅客集散並變換運輸方式的場地,有水域和陸域兩大部分組成。
港口選址是港口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先決條件。港口選址不僅要考慮水文、水深等水域條件,還要考慮腹地、交通等陸域條件。
一個優良港址一般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有海闊水深、風平浪靜的港灣,能滿足船舶航行與停泊要求;有足夠岸線長度和陸域面積,用以布置庫場、鐵路、道路及生產輔助設施。此外,港口選址要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不利影響,並能夠與城市發展相協調。
港口規劃中,通常要研究這樣幾個問題:准確預測腹地范圍和港口吞吐量,評價腹地范圍內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其生產潛力;研究港口與腹地之間的疏集運條件,以充分發揮港口的區域服務功能。
(三)海洋旅遊
海洋波瀾壯闊,海島景色優美,海濱氣候宜人,這些都是發展海洋旅遊業的有利條件。海洋旅遊按照其空間范圍,可分為海岸帶旅遊、海島旅遊、海上旅遊和海底旅遊;以距陸域的遠近為標准,可分為濱海旅遊、近海海上旅遊和遠洋旅遊。
濱海旅遊是海洋旅遊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組成部分,包括海濱觀光、海濱度假療養、海水浴場、海上體育娛樂活動等等。陽光、沙灘、海水、海島新鮮空氣等,構成了濱海旅遊資源的主體,而浪漫、沙軟、灘平、島異等旅遊資源的特點是陸地上所不能及的。
以豐富的濱海旅遊資源為依託,濱海地區已經成為當今最發達的全球性旅遊帶。隨著世界濱海旅遊的迅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多樣的海岸類型,濱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形成許多著名旅遊區;加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高,經濟充滿活力,因而沿海地區成為我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第二節 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海洋水資源開發利用
隨著地球人口的急劇增加,水荒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因此,大量利用海水成為未來解決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徑。海洋水資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使用未經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來利用。例如,在農業利用上,用低鹽度海水灌溉農田;在生活利用上,將海水用於公廁沖洗、消防用水等;在工業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業冷卻水。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較高,尚未普及。隨著海水淡化技術的逐漸成熟,生產成本的日趨降低,海水淡化正在成為一種安全、穩定,而且不受降水季節變化影響的供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濱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現狀。
全世界已建成的大型海水淡化廠主要分布在三類地區;第一類是沿海乾旱、半乾旱地區,如中東的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石油收入高的富裕國家;第二類是淡水供應困難的島嶼或礦區,如我國的西沙群島;第三類是沿海城市,那裡人口和工業集中,耗水量大,因而淡水緊缺。
二.海水化學資源開發利用
海洋被稱為「液體礦山」「鹽的故鄉」,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但是,這些元素大多數微量元素,濃度極低。目前已形成工業規模的主要有食鹽、鎂溴等。
海鹽不僅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世界上擁有海岸的國家幾乎都生產海鹽,中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海鹽生產的主要方法有鹽田法、電滲析法和冷凍法三種。其中鹽田法是生產海鹽的主要方法。
鹽田法就是修築類似稻田一樣的池子,用來曬鹽。鹽田法制鹽受環境影響較大,如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發量,以及海水的鹽度等適應香煙產量的重要因素。
除海水提鎂、海水提溴外,人類還在加緊試驗對海水中其他微量元素的開發利用,如碘、鈾、鉀等。海水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需要處理大量的海水,屬於「稀薄工藝」。因此,實現綜合開發,即在處理一次海水時提取多種元素,是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
三.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
海洋被稱為「生命的搖籃」「天然的蛋白質倉庫」。據統計,海洋中約有20萬種生物,其中已知魚類就有1.9萬種。目前,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的主要產業是海洋漁業,另外還有少量海洋葯用生物資源的開發。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淺海大陸架海域。這里陽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強,並有入海河流帶來大量的營養鹽類,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這些浮游生物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世界大陸架總面積僅占海洋面積的7.5%,而漁獲量卻佔世界海洋漁業總產量的90%以上。特別是寒暖流交匯及海水上泛的海區,海洋漁業資源尤為豐富。
目前,在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存在許多問題。
·由於過度捕撈,傳統經濟魚類資源不斷衰減,處於食物鏈較高營養級的優質魚類出現資源危機。珍稀物種數量急劇減少,有的種類已幾乎絕跡。
·沿海灘塗圍墾和人工填海造陸等,導致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灘塗和沼澤資源減少,是許多海洋生物失去了大面積的棲息地、產卵地、育苗場、索餌場,從而引起海洋物種種群減少。
·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灘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減。
針對以上問題,一方面我們要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強海洋管理;另一方面要合理捕撈,捕養結合,由單純的天然采捕向海洋農牧化轉變,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四.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海底礦產資源分濱海砂礦、油氣資源和多金屬結核三大類。這些礦藏在海底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規模。海底礦產資源勘探和開采是一項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的工程。目前,海底礦產資源開發以油氣資源為主。
海底石油的生成受一定條件的限制,其分布很不均勻。已探明的海上油氣田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北海、幾內亞灣、馬拉開波湖、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海岸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油氣資源總儲量佔全世界海上探明儲量的80%。未探明的油氣區,主要集中在北極地區、南極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周圍海域。
海底油氣開發始於20世紀初。受技術條件限制,最初只能開采從海岸直接向淺海延伸的油氣資源,逐漸形成了嶄新的近海石油工業部門。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海上油氣開發,其產值約占整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的90%以上。
第三節 海洋能的開發利用
一. 海洋能的特點
海洋能通常只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和鹽差能等。
海洋能具有顯著的特點。第一,總量大、密度小。海洋能在海水中蘊藏量巨大,但單位體積、面積上所擁有的能量較小。第二,可再生。海洋能來源於太陽輻射能與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要太陽、月球等天體與地球共存,這種能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第三,污染小。海洋能屬於清潔能源,其開發利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第四,時空分布不均。在空間上,海洋能因地而異,具有各自的富集海域;在時間上,它們大多具有明顯的日變化、月變化和年變化。
二. 海洋能開發利用前景
目前,海洋能的開發主要用於發電。20世紀後期以來,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等沿海國家非常重視海洋能的開發。有些潮汐能和波浪能的發電技術已經進入實用階段,但鹽差能、溫差能和海流能的發電技術還不夠成熟,仍處於研究與試驗階段。
(一)潮汐能及其利用
潮汐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最早的一種海洋能。它主要分布在一些淺窄的海峽、海灣和河口區域。潮汐發電需要一定的條件:意識潮差足夠大;二是海岸能夠儲蓄大量的海水,並可以進行土建施工。1912年,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發電站在德國的布斯姆建成。1966年,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潮汐發電站在法國朗斯建成。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蘊藏著豐富的潮汐能資源,沿海有許多地方可以建潮汐發電站。1958年以來,我國陸續在廣東省的順德和東灣、山東省的乳山、上海市的崇明等地,建立了潮汐能發電站。
(二)波浪能及其利用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它具有以下優點:在最耗費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極少平靜,波浪隨時可以利用。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西風帶海區。
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研建了波浪能發電裝置。一些技術已經進入實用階段,例如,為航標燈等提供電力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已實現了批量生產。
海洋能發電在理論上是可行的,有些技術也趨於成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海洋能必將成為重要能源。作為未來技術,實現海洋能綜合利用是海洋開發利用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第四節 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
一.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特點和意義
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洋不同於陸地,它的環境和生態條件有其復雜性和特殊性。海上活動要抗禦多變的海洋氣象狀況和海水運動。深海活動要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此外,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破壞性大,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也大。但是,海洋空間廣闊,便於立體利用;地價便宜,不需搬遷人口;海底隱蔽性好,海中溫度、壓力比較穩定。人們有理由相信,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對於緩解沿海地區人地矛盾,開發海洋資源,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海洋工程技術逐步提高,建築材料性能不斷改進,大規模的海洋空間利用應運而生。目前,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已成為全球的熱點。
二.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形式
目前人類對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已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擴大到生產、居住、通訊、儲藏和文化娛樂等諸多領域,而且開發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進步。
(一)海洋交通與運輸
海洋具有連續性和廣闊性的特點,成為洲際聯系的重要通道。人類航海歷史悠久,知道今天,海洋運輸依舊是海洋空間利用的重要方式。
海洋運輸包括海港碼頭、運輸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海港是船舶的停靠地、海運物資的集散地,也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重要場所。海峽和洲際運河是重要的海上運輸線,例如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而蘇伊士和巴拿馬運河對於縮短航程、提高海運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海洋運輸的主要工具,現代海洋船舶日趨大型化、專業化,不僅噸位大,而且速度快、續航能力強。長期以來,洲際間的大宗貨物貿易,如石油、礦石、農產品、重型工業設備和產品,主要是通過海上運輸來完成。
目前,海洋交通與通訊,已經從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利用方式是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橋以及鋪設海底光纜等。
(二)圍海填海造陸
造陸是人類改造和利用海洋空間的常見方式,包括圍海造陸和填海造陸。圍海造陸是利用堤壩將一片海域與海洋隔開,並將堤內海水排出,形成封閉陸地。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目前荷蘭有1/5的國土是通過圍海獲得的。
填海造陸是在沿岸淺海水域,通過堆積砂石、泥土和廢料建造陸地。我國澳門人多地少,當地居民在100多年前就開始通過填海造陸來獲得土地。澳門現有的土地,有一半以上來自填海。
有的人造陸地與海岸分離,稱為人工島。人工島通過海堤、棧橋或者海底隧道等與陸地相連。世界上一些沿海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等都建造了人工島,甚至還出現了規模龐大、功能齊全的海上城市。興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費用巨大,需要以強大的國力作為基礎。
現在,人類「造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例如,海上人工碼頭、海上工廠、海上作業平台等,它們雖然不是陸地,但對於人們在海上的生產、生活,同樣起著類似於人造陸地的作用。
三.海底儲藏
海底空間廣闊,水溫較低,溫度變化平緩,且遠離居民區,特別適於存放石油、天然氣、炸彈等易燃易爆的危險品。此外,低溫缺氧的海底環境還適於存放大米、小麥等易霉變、易腐爛的食品。因此,很早以前人類就有利用海底作為儲藏空間的設想。隨著海洋工程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海底倉庫的興建令人矚目。
⑤ 從事水產養殖需要辦什麼證件和手續
從事水產養殖需要辦水產養殖證,具體辦理手續流程如下:
1、養殖戶到地方水產站提出申請(須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證復印件(養殖戶或企業法人)。
(2)、提交所在村委會養殖證明。
(3)、租賃合同或承包合同。
2、申請表信息填好後,報請所在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審核、蓋章;
3、水產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審核;
4、 實地繪制池塘圖紙(填寫審核表、養殖證正本);
5、報請漁業主管部門審核(臨翔區農業局);
6、報請地方人民政府審核、發證;
7、 區水產站通知辦證人員領證。
拓展資料:
如何開始水產養殖?
一是考察選定養殖場所後,要首先到所在鄉鎮政府了解該場所土地的性質,如果屬於基本農田,則要咨詢清楚能否從事水產養殖;如果屬於非基本農田,還要了解清楚是否在所在縣市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中規劃的養殖區范圍內,如果屬於禁養區,則不能從事水產養殖;是否在養殖區范圍內,請到所在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咨詢;
二是通過村集體招標或者農民土地流轉,獲得水面或土地使用權,應簽訂水面或者土地承包合同;
三是根據《漁業法》的相關規定,從事水產養殖需要申請辦理《水域灘塗養殖證》,具體程序請到當地縣級農業農村局咨詢;四是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對水產養殖尾水的治理,排放的養殖尾水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從事水產養殖業,存在洪澇、乾旱、風災、病害、市場、技術等各種潛在風險,需要對存在風險有充分預知,在開始養殖前要進行認真地分析、研判。
使用國家所有的水域、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養殖證申請表;
(二)公民個人身份證明、法人或其他組織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三)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
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家庭承包方式用於養殖生產的,依照下列程序辦理發證登記:
(一)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將水域、灘塗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水域、灘塗的詳細情況、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等材料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發包方報送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當事人。
⑥ 為什麼說我國沿海有發展海洋水產業的優越條件
(1)大陸架寬而淺,太陽光可以直射海底,水溫適宜,有利於海 洋生物的生長;
(2)有眾多的河流注入近海,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長,為魚類提供充足的餌料;
(3)有寒暖流交匯,吸引大批魚群,形成漁場。
(4)我國沿海 灘塗資源豐富,利於大規模發展海水增養殖業。
⑦ 符合水產養殖條件
保證魚、貝、藻類正常生長、繁殖,不得有異色、異味、異臭。水面不得出現明顯的油膜和浮沫。
法律依據: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第五條水產養殖用水應當符合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2001)或《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等標准,禁止將不符合水質標準的水源用於水產養殖。
第六條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定期監測養殖用水水質。養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確需使用的,應當經過凈化處理達到養殖用水水質標准。
養殖水體水質不符合養殖用水水質標准時,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處理。經處理後仍達不到要求的,應當停止養殖活動,並向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其養殖水產品按本規定第十三條處理。
第十條水產養殖生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養殖技術規范操作要求。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配置與養殖水體和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水處理設施和相應的水質、水生生物檢測等基礎性儀器設備。水產養殖使用的苗種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質量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