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知識中什麼是天氣預報一周

地理知識中什麼是天氣預報一周

發布時間:2023-01-14 17:55:02

A. 什麼是天氣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
英文:weather
地理知識
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經過。

天氣景觀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系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

天氣
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因而一個地區的天氣和天氣變化是同天氣系統及其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是大氣的動力過程和熱力過程的綜合結果。
各類天氣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發展和演變著的,都反映著一定地區的環境特性。比如:極區及其周圍終年覆蓋著冰雪,空氣嚴寒、乾燥,這一特有的地理環境成為極區低空冷高壓和高空極渦、低槽形成、發展的背景條件。赤道和低緯地區終年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是對流性天氣系統產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高緯度是冷、暖氣流經常交綏地帶,不僅冷暖氣團你來我往交替頻繁,而且其斜壓不穩定,是鋒面、氣旋系統得以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氣系統的形成和活動反過來又會給地理環境的結構和演變以深刻影響。因而認識和掌握天氣系統的形成、結構、運動變化規律以及同地理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對於了解天氣、氣候的形成、特徵、變化和預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氣預報是人類預報天氣的發展的科學。從諺語開始到今天使用計算機進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運算,數值預報這門科學的歷史長久。今天的天氣預報可以對一星期內的天氣做比較准確的預報。現在氣預報大都播報最高、最低氣溫;降雨機率,雨量的大小;晴天,陰天和紫外線指數,寒冷指數等等。
「返潮」天氣巧防潮盡量縮小室內外溫差
專家說,這種「返潮」天氣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易使食品、衣物、傢具和其他物品發霉。使用暖氣、電烘箱等熱源設備加熱室內,使室內溫度等於或稍高於室外溫度;二是盡量隔絕暖濕氣流的侵入。使用有除濕功能的設備。
春季多雨,往往一下就是幾天,甚至十來天。而且這個時候,只要天氣轉為「南風天」,貼了瓷磚的地面、牆面,油漆的傢具面就會濕漉漉的「出汗」。這是一種典型的「返潮」現象。
面對潮濕天氣,可採取以下措施來預防或減輕:一是盡量縮小室內、外的溫差。使用暖氣、電烘箱等熱源設

返潮
備加熱室內,使室內溫度等於或稍高於室外溫度;二是盡量隔絕暖濕氣流的侵入。一旦發現風向由北轉南時應及時關閉門窗,室內的衣櫃、櫥櫃門也要緊閉,以減少室外暖濕空氣的進入;三是在室內放些吸濕吸潮物質。比較經濟和理想的是生石灰(塊狀石灰),石灰溶化時要吸收空氣中的水汽,並釋放出熱量,對室內有增溫作用;四是利用設備進行除濕。有除濕功能的空調要立即開啟;有條件的還可用吸濕機(器)過濾室內空氣,進行「脫水」.
主要天氣要素: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
2天氣種類
編輯

晴 多雲 陰 陣雨 雷陣雨 雷陣雨伴有冰雹 雨夾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陣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霧 凍雨 沙塵暴 小到中雨 中到大雨 大到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到中雪 中到大雪 大到暴雪 浮塵 揚沙 沙塵暴 強沙塵暴 特強沙塵暴 晴轉多雲,多雲轉陰,陰轉多雲,霧霾。
3風
編輯

風的成因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勻導致的。風受大氣環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


綜合影響,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季風、地方性的海陸風、山谷風、焚風等。簡單地說,風是空氣分子的定向運動。要理解風的成因,先要弄清兩個關鍵的概念:空氣和氣壓。空氣的構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氣總體積的78%)、氧分子(約佔21%)、水蒸汽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氣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動著,彼此之間迅速碰撞,並和地平線上任何物體發生碰撞。
氣壓

可以定義為:在一個給定區域內,空氣分子在該區域施加的壓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個區域空氣分子存在越多,這個區域的氣壓就越大。相應來說,風是氣壓梯度力作用的結果。而氣壓的變化,有些是風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熱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區域上,大氣分子被迫從氣壓相對較高的地帶流向

氣壓場的幾種基本型式
低氣壓地帶引起的。大部分顯示在氣象圖上的高壓帶和低壓帶,只是形成了伴隨我們的溫和的微風。而產生微風所需的氣壓差僅佔大氣壓力本身的1%,許多區域范圍內都會發生這種氣壓變化。相對而言,強風暴的形成源於更大、更集中的氣壓區域的變化。
風的影響

風是農業生產的環境因子之一。風速適度對改善農田環境條件起著重要作用。近地層熱量交換、農田蒸散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氧氣等輸送過程隨著風速的增大而加快或加強。風可傳播植物花粉、種子,幫助植


物授粉和繁殖。風能是分布廣泛、用之不竭的能源。中國盛行季風,對作物生長有利。在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東南沿海以及內陸高山,都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可作為能源開發利用。
風對農業也會產生消極作用。它能傳播病原體,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風是粘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飛蝗等害蟲長距離遷飛的氣象條件。大風使葉片機械擦傷、作物倒伏、樹木斷折、落花落果而影響產量。大風還造成土壤風蝕、沙丘移動,而毀壞農田。在乾旱地區盲目墾荒,風將導致土地沙漠化。牧區的大風和暴風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凍害。地方性風的某些特殊性質,也常造成風害。由海上吹來含鹽分較多的海潮風,高溫低溫的焚風和乾熱風,都嚴重影響果樹的開花、座果和谷類作物的灌漿。防禦風害,多採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風品種。營造防風林,設置風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風方法。
風的能量

空氣流動所形成的動能即為風能。風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
太陽的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均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風。風的形成乃是空氣流動的結果。風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將大氣運動時所具有的動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在赤道和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強,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多、溫度較高;再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地面和大氣接受的熱量小,溫度低。這種高緯度與低緯度之間的溫度差異,形成了南北之間的氣壓梯度,使空氣作水平運動,風應沿水平氣壓梯度方向吹,即垂直與等壓線從高壓向低壓吹。地球在自轉,使空氣水平運動發生偏向的力,稱為地轉偏向力,這種力使北半球氣流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右偏轉,所以地球大氣運動除受氣壓梯度力外,還要受地轉偏向里的影響。大氣真實運動是這兩力綜合影響的結果。
實際上,地面風不僅受這兩個力的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地形的影響,山隘和海峽能改變氣流運動的方向,還能使風速增大,而丘陵、山地卻摩擦大使風速減少,孤立山峰卻因海拔高使風速增大。因此,風向和風速的時空分布較為復雜。
在有海陸差異對氣流運動的影響,在冬季,大陸比海洋冷,大陸氣壓比海洋高風從大陸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陸比海洋熱,風從海洋吹向內陸。這種隨季節轉換的風,我們稱為季風。所謂的海陸風也是白晝時,大陸上的氣流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卻下沉,在近地層海洋上的氣流吹向大陸,補償大陸的上升氣流,低層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為海風,夜間(冬季)時,情況相反,低層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稱為陸風。在山區由於熱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平原或山坡,夜間由平原或山坡吹向,前者稱谷風,後者稱為山風。這是由於白天山坡受熱快,溫度溫度高於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溫度,坡地上的暖空氣從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氣則沿著山坡向上補充流失的空氣,這時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風,稱為谷風。夜間,山坡因輻射冷卻,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交快,冷空氣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稱為山風。當太陽輻射能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大氣層約吸收2*10^16W的能量,其中一小部分轉變成空氣的動能。因為熱帶比極帶吸收較多的太陽輻射能,產生大氣壓力差導致空氣流動而產生「風」。至於局部地區,例如,在高山和深谷,在白天,高山頂上空氣受到陽光加熱而上升,深谷中冷空氣取而代之,因此,風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高山上空氣散熱較快,於是風由高山吹向深谷。另一例子,如在沿海地區,白天由於陸地與海洋的溫度差,而形成海風吹向陸地;反之,晚上陸風吹向海上。
風的分類

風速是指空氣在單位時間內流動的水平距離。根據風對地上物體所引起的現象將風的大小分為13個等級,稱為風力等級,簡稱風級。以0~12等級數字記載。
風力等級表風級和符號名稱風速(米)*陸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風
0無風0.0-0.2煙直上平靜0.0
1軟風0.3-1.5煙示風向微波峰無飛沫0.1

天氣
2輕風1.6-3.3感覺有風小波峰未破碎0.2
3微風3.4-5.4旌旗展開小波峰頂破裂0.6
4和風5.5-7.9吹起塵土小浪白沫波峰1.0
5勁風8.0-10.7小樹搖擺中浪折沫峰群2.0
6強風10.8-13.8電線有聲大浪到個飛沫3.0
7疾風13.9-17.1步行困難破峰白沫成條4.0
8大風17.2-20.7折毀樹枝浪長高有浪花5.5
9烈風20.8-24.4小損房屋浪峰倒卷7.0
10狂風24.5-28.4拔起樹木海浪翻滾咆哮9.0
11暴風28.5-32.6損毀普遍波峰全呈飛沫11.5
12台風32.7-摧毀巨大海浪滔天14.0
註:本表所列風速是指平地上離地10米處的風速值
風向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例如北風就是指空氣自北向南流動。風向一般用8個方位表示。分別為: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
常見風

陣風:當空氣的流動速度時大時小時,會使風變得忽而大,忽而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陣陣的感覺,這就是陣風。
旋風:當空氣攜帶灰塵在空中飛舞形成漩渦時,這就是旋風。
焚風:當空氣跨越山脊時,背風面上容易發生一種熱而乾燥的風,就叫焚風。

龍卷風
龍卷風:龍卷風是一個猛烈旋轉的圓形空氣柱。遠遠看去,就像一個擺動不停的大象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風力歌

零級煙柱直沖天 一級輕煙隨風偏 二級輕風吹臉面
三級葉動紅旗展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帶葉小樹搖
六級舉傘步行難七級迎風走不便八級風吹樹枝斷
九級屋頂飛瓦片十級拔樹又倒屋十一十二級陸上很少見

雲的成因

人們對雲並不陌生,晴朗天空里那白白的,和陰雨天那烏黑的都稱作雲。它們讓天空變化莫測。人們常常看到天空有時碧空無雲,有時白雲朵朵,有時又是烏雲密布。為什麼天上有時有雲,有時又沒有雲呢?雲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又是由有什麼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
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後,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了。雲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而發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雲的一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
(2)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
(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雲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
雲的成因分類

雲形成於當潮濕空氣上升並遇冷時的區域。這可能發生在:



鋒面雲鋒面上暖氣團抬升成雲
地形雲當空氣沿著正地形上升時
平流雲當氣團經過一個較冷的下墊面時,例如一個冷的水體
對流雲因為空氣對流運動而產生的雲
氣旋雲因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而產生的雲
雲的形態分類
簡單來說,雲主要有三種形態:一大團的積雲、一大片的層雲和纖維狀的卷雲。
而科學上雲的分類最早是由法國博物學家尚·拉馬克(JeanLamarck)於1801年提出的。1929年,國際氣象組織以英國科學家路克·何華特(LukeHoward)於1803年制定的分類法為基礎,按雲的形狀、組成、形成原因等把雲分為十大雲屬。而這十大雲屬則可按其雲底高度把它們劃入三個雲族:高雲族、中雲族、低雲族。另一種分法則將積雲與積雨雲從低雲族中分出,稱為直展雲族。這里使用的雲底高度僅適用於中緯度地區。(除英美等國外,世氣組織與各國一般採用國際單位制。)
高雲族:高雲形成於六千米以上高空,對流層較冷的部份。分三屬,都是卷雲類的。在這高度的水都會凝固結晶,所以這族的雲都是由冰晶體所組成的。高雲一般呈纖維狀,薄薄的並多數會透明。
卷雲(Ci,Cirrus):雲體具有纖維狀結構,色白無影且有光澤,日出前及日落後帶黃色或紅色,雲層較厚

卷雲
時為灰白色。卷雲又分成4類:
毛卷雲(Cs fil):雲絲分散,纖維結構明晰,狀如亂絲、羽毛、尾等。
密卷雲 (Ci dens):雲絲密集、聚合成片。
鉤卷雲 (Cirrus uncinus):雲絲平行排列,頂端有小鉤成小團,類似逗號。
偽卷雲:已脫離母體之積雨雲頂部冰晶部分,雲體大而濃密,經常呈鐵砧狀。
卷層雲(Cs,Cirrostratus):雲體均勾成層、透明或乳白色,透過雲層日、月輪廓清晰可見,地物有影,常有暈。卷層雲又可分成2類:
均卷層雲:雲幕薄而均勻,看不出明顯的結構。
毛卷層雲:雲幕的厚度不均勻,絲狀纖維組織明顯。
卷積雲(Cc,Cirrocumulus):雲塊很小,呈白色細鱗、片狀,常成行或成群,排列整齊,似微風吹過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紋。卷積雲只有1類。

中層雲
中雲族
中雲於二千五百米至六千米的高空形成。它們是由過度冷凍的小水點組成。
高層雲(As,Altostratus):雲體均勻成層,呈灰白色或灰色,布滿全天。高層雲又可分成2類:
透光高層雲:雲層較薄,厚度均勻,呈灰白色,日、月被掩輪廓模糊,似隔一層毛玻璃。
蔽光高層雲 (As op):雲層較厚,足灰色,底部可見明暗相間的條紋結構,日、月被掩,不見其輪廓。
高積雲(Ac,Altocumulus):雲塊較小,輪廓分明。薄雲塊呈白色,能見日、月輪廓;厚雲塊呈灰暗色,日、月輪廓不辯。呈扁圓形、瓦塊狀、魚鱗或水波狀的密集雲條。成群、成行、成波狀沿一個或兩個方向整齊排列。高積雲又可分成6類:
透光高積雲 (Altocumulus translucis):雲塊較薄,個體分離、排列整齊,雲縫處可見藍天;即使無縫隙,雲層薄的部分,也比較明亮。
蔽光高積雲 (Ac op):雲塊較厚,排列密集,雲塊間無縫隙,日、月位置不辨。
莢狀高積雲:雲塊呈白色,中間厚,邊緣薄,輪廓分明,孤立分散,形如豆莢或呈檸檬狀。
堡狀高積雲 (Ac cast):雲塊底部平坦,頂部突起成若干小雲塔,類似遠望的城堡。
絮狀高積雲 (Altocumulus floccus):雲塊邊緣破碎,很象破碎的棉絮團。
積雲性高積雲 (Ac cug):雲塊大小不一,呈灰白色,外形略有積雲特性,由衰退的濃積雲或積雨雲擴展而成。
低雲族:包括層積雲、層雲、雨層雲、積雲、積雨雲五屬(類),其中層積雲、層雲、雨層雲由水滴組成,雲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雲都可能下雨,雨層雲還常有連續性雨、雪。而積雲、積雨雲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混合組成,雲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雲頂很高。積雨雲多下雷陣雨,有時伴有狂風、冰雹。
層積雲(Sc,Stratocumulus):雲塊一般較大,其薄厚或形狀有很大差異,常呈灰臼色或灰色,結構較鬆散。薄雲塊可辨出日、月位置;厚雲塊則較陰暗。有時零星散布,大多成群、成行、成波狀沿一個或兩個方向整齊排列。層積雲又可分成5類:
透光層積雲:雲塊較薄,呈灰白色,排列整齊,縫隙處可以看見藍天,即使無縫隙,雲塊邊緣也較明亮。
蔽光層積雲:雲塊較厚;顯暗灰色,雲塊間無縫隙,常密集成層,布滿全天,底部有明顯的波狀起伏。
積雲性層積雲:雲塊大小不一,呈灰白或暗灰色條狀,頂部有積雲特徵,由衰退的積雲或積雨雲展平而成。
莢狀層積雲:雲體扁平,常由傍晚地面四散的受熱空氣上升而直接形成。
堡狀層積雲:雲塊頂部突起,雲底連在一條水平線上,類似遠處城堡。
層雲(St,Stratus):雲體均勾成層,呈灰色,似霧,但不與地接,常籠罩山腰。層雲又可分成2類:
層雲:雲體均勾成層,呈灰色,似霧,但不與地接,常籠罩山腰。
碎層雲 (Fs):由層雲分裂或濃霧抬升而形成的支離破碎的層雲小片。
雨層雲(Ns,Nimbostratus):雲體均勻成層,布滿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雲底常伴有碎雨雲,降連續性雨雪。雨層雲又可分成2類:
雨層雲:雲體均勻成層,布滿全天,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雲底常伴有碎雨雲,降連續性雨雪。
碎雨雲:雲體低而破碎,形狀多變,呈灰色或暗灰色,常出現在雨層雲、積雨雲及蔽光高層雲下,系降水物蒸發,空氣濕度增大凝結而形成。
直展雲族
直展雲有非常強的上升氣流,所以它們可以一直從底部長到更高處。帶有大量降雨和雷暴的積雨雲就可以從接近地面的高度開始,然後一直發展到七萬五千尺的高空。在積雨雲的底部,當下降中較冷的空氣與上升中較暖的空氣相遇就會形成像一個個小袋的乳狀雲。薄薄的襆狀雲則會在積雨雲膨脹時於其頂部形成。
積雲(Cu,Cumulus):個體明顯,底部較平,頂部凸起,雲塊之間多不相連,雲體受光部分潔白光亮,雲底較暗。積雲又可分成3類:
淡積雲 (Cu hum):個體不大,輪廓清晰,底部平坦,頂部呈圓弧形凸起,狀如饅頭,其厚度小於水平寬度。
濃積雲:個體高大,輪廓清晰,底部平而暗,頂部圓弧狀重疊,似花椰菜,其厚度超過水平寬度。
碎積雲 (Fc):個體小,輪廓不完整,形狀多變,多為白色碎塊,系破碎或初生積雲。
積雨雲(Cb,Cumulonimbus):雲濃而厚,雲體龐大如高聳的山嶽,頂部開始凍結,輪廓模糊,有纖維結構,底部十分陰暗,常有雨幡及碎雨雲。積雨雲又可分成2類:
禿積雨雲:雲頂開始凍結,圓弧形重疊,輪廓模糊,但尚未向外展。
鬃積雨雲 (Cb cap):雲頂有白色絲狀纖維結構,並擴展成為馬鬃狀或鐵砧狀,雲底陰暗混亂。
其他

凝結尾跡是指當噴射飛機在高空劃過時所形成的細長而稀薄的雲。
夜光雲非常罕見,它形成於大氣層的中間層,只能在高緯度地區看到。
每一種雲都有它的特殊性,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這一種雲可以轉變為那一種雲,那一種雲又可以轉變為另一種雲。例如淡積雲可以發展成濃積雲,再發展成積雨雲;積雨雲頂部脫離成為偽卷

夜光雲
民間早就認識到可以通過觀運來預測天氣變化。1802年,英國博物學家盧克·霍華德提出了著名的雲的分類法,是觀雲測天氣更加准確。霍華德將雲分為三類:積雲、層雲和卷雲。這三類雲加上表示高度的詞和表示降雨的詞,產生了十種雲的基本類型。根據這些雲相,人們掌握了一些比較可靠的預測未來12個小時天氣變化的經驗。比如:絨毛狀的積雲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為好天氣,但是如果雲塊擴大或有新的發展,則意味著會突降暴雨。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卷雲。這種雲很薄,陽光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卷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雲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雲。卷雲和卷積雲都很高,那裡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燦爛的陽光,雲塊四周散發出金黃的光輝。積雲都在上午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雲。高積雲是成群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雲、卷積雲、積雲和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
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卷雲在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彷彿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種雲叫卷層雲。卷層雲慢慢地向前推進,天氣就將轉陰。接著,雲層越來越低,越來越厚,隔了雲看太陽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這時卷層雲已經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在幾個鍾頭內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雲叫雨層雲。雨層雲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夏天,雷雨到來之前,在天空先會看到積雲。積雲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雲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雲。積雨雲越長越高,雲底慢慢變黑,雲峰漸漸模糊,不一會,整座雲山崩塌了,烏雲彌漫了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馬上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我們還可以根據雲上的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生在卷層雲上,卷層雲後面的大片高層雲和雨層雲,是大風雨的徵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卷層雲,並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產生在高積雲的邊緣部分。華環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雲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還有一種雲彩常出現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雲層變成紅色,這種雲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雲吸收從地面散發的熱量,並將其反射回地面,這有助於使地球保溫。但是雲同時也將太陽光直接反射回太空,這樣便有降溫作用。哪種作用占上風取決於雲的形狀和位置。

B. 有關天氣的知識

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http://ke..com/view/39315.htm
自己慢慢看,希望能採納我哦^_^~~

C. 七年級地理天氣預報的概念是什麼

1、天氣預報的內容: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1)陰晴:當天空布滿雲時,為「陰天」;當天空無雲或雲很少時,「晴天」。
(2)風:風吹來的方向叫風向。風的強弱叫風力。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3)氣溫:大氣冷熱的程度。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4)降水:用降水概率來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白色程度越濃,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D. 初中地理知識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2.2海陸的變遷【人教版】

文章摘要: 海陸的變遷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分析、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等方面。

《陸地和海洋》——海陸的變遷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滄海桑田

現象: 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

原因: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中考知識擴展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其中地殼的變動(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海→陸);海平面的升降(台灣海峽海底發現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人填海造陸:海→陸)。

海陸變遷的深層原因

2、海陸輪廓形成的兩大學說

註:①「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

②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③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兩大地震帶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中考知識擴展

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運動的兩種形式:碰撞擠壓、張裂拉伸),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①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位於洋底的板塊,為唯一的大洋版塊,其餘均為大陸板塊;

②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大陸屬於印度洋板塊

運用板塊理論解釋地理現象: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4.1人口與人種、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人口與人種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長及帶來的問題、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種的分類及分布規律等方面;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小節主要包括世界語言的種類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居民與聚落》——人口與人種

知識框架

知識點匯總

1、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來決定的。

出生率 是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死亡率 是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自然增長率 是出生率減去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長率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

用公式表示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數×100%;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來表示。

人口密度 :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區 :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面積占陸地面積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人口分布的稀疏區 :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條件的影響。

3、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問題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糧食緊缺;③住——住房緊張;④行——交通擁擠;⑤上學、就業、看病難

人口少→問題 :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問題 :鄉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的無計劃膨脹,產生或加劇一系列問題。

解決措施 :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不同的人種

不同人種類型 :根據膚色、發形、面部特徵、體毛等外部體質特徵,人類可分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三個主要人種,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種分布 :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區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

文章摘要: 人口與人種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長及帶來的問題、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種的分類及分布規律等方面;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小節主要包括世界語言的種類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中考知識擴展

如何計算一些人口統計指標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用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二是用自然增長人口除以總人口(總人口應是增長前的人口數),具體用哪種計算方法要根據題目而定;

②計算人口密度要注意單位:人/平方千米及萬、億等數量詞的轉換,另外分子、分母不能顛倒。

世界三大人種特徵及分布地區

如何巧計人口與人種

自然優越經濟興,人口稠密要記清;

惡劣自然人稀少,世人分布不均勻。

三色都淺白種人,高高鼻樑薄嘴唇;

膚黃發黑黃種人,體毛中等面龐平;

皮黑發卷黑種人,體毛較少厚嘴唇。

歐北大洋多白人,非大美國有黑人;

東亞分布黃人種,世界各地多華人。

人種沒有優劣分,各個人種應平等。

《居民與聚落》——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知識框架

知識點匯總

1、世界的語言

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主要語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

三大宗教的對比

註: 在中國多數人不信教;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被稱作「清真教」或「回教」;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屬於佛教)。

高考化學知識點:溶液與膠體

文章摘要: 溶液和膠體屬於不同的分散系,有這不同性質,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有者特殊的性質。溶液則更多的是側重與考查計算。

一、考綱有求

1、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2、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二、知識點分析

1.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1)膠體由於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表面積大,有強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現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過濾紙而不能透過半透膜——用於懸濁液、膠體、溶液的分離。

②對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過膠體時產生一條光亮通路——丁達爾效應——鑒別溶液和膠體。

③受水分子從各個方向大小不同的撞擊作用——膠粒在膠體中做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布朗運動——膠體能均一、較穩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膠粒在膠體溶液內對溶液中的離子發生選擇吸附使膠體粒子帶電(例Fe(OH)3膠粒帶正電,硅酸膠體的粒子帶負電)——膠粒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電泳——除塵——膠體能穩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膠粒帶電規律

一般來講金屬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膠體粒子帶正電荷;非金屬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屬硫化物形成的膠體粒子帶負電荷。

(3)膠體的聚沉方法及應用

①加熱——加速膠體粒子運動,使之易於結合成大顆粒。

②加入電解質——中和膠粒所帶電荷,使之聚結成大顆粒。

③加入帶相反電荷的膠體——互相中和電性,減小同種電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顆粒。

④應用:如制豆腐、工業制肥皂,解釋某些自然現象,如三角洲。

2.關於溶解度計算的方法

(1)溫度不變時,蒸發溶劑或加入溶劑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2)若溶劑不變,改變溫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3)溶劑和溫度改變時,求析出或溶解溶質的質量x:

先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再求形成的新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溶質質量,並與新飽和溶液的溶解度構成比例關系計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質帶有結晶水:

既要考慮溶質質量的變化,又要考慮溶劑質量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先求原飽和溶液的溶質與溶劑,再求構成新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與溶劑。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4世界的氣候【人教版】[1]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天氣與氣候》——世界的氣候

知識點匯總

1、氣候的地區差異

氣候 :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氣候與天氣的差異

主要分布在熱帶、溫帶、寒帶的氣候類型

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2、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區分氣候要素和氣候因素

①氣候要素:指組成氣候的氣溫和降水。

②氣候因素:緯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陸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因素。

各氣候因素對氣溫、降水的影響

①緯度因素: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海陸因素:同一緯度,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影響著人們的吃、穿、住、行及農業生產等方面,氣候發生異常,常會帶來危害。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

中考知識擴展: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根據各種氣候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將世界氣候的成因分類如下

氣候特徵主要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

從氣溫上看,可將世界氣候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

註: 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氣溫>0°C,氣溫變化特點為冬溫夏涼

從降水上看,可將世界氣候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幾處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與形成原因

四處熱帶雨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後兩處雖遠離赤道,但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經,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強了地形雨,從而發育成熱帶雨林氣候。

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地處赤道附近應當是雨林氣候,或草原氣候應當分布在雨林氣候南北兩側,但東非高原卻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這里地勢較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

巴塔哥尼亞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里東西距海均較近,且處於西風帶范圍內,但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是因為該地處於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地帶,受山地的阻擋,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幾種相似氣候類型的比較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不同點:①年降水量,熱帶季風氣候大於1500毫米,熱帶草原氣候一般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間;②最熱月氣溫,熱帶季風氣候為5月,熱帶草原氣候在3、4月。

溫帶海洋性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最冷月均溫都大於0℃;干濕季不很明顯。

不同點:①年降水量,溫帶海洋性氣候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間,而亞熱帶季風氣候一般大於1000毫米;②最熱月均溫,溫帶海洋性氣候小於20℃,亞熱帶季風氣候則大於 25℃;③最熱月氣溫,溫帶海洋性氣候出現在8月,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7月(北半球)。

地中海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

相同點:都有明顯的干濕季;最熱月均溫都在 20℃-30℃之間。

不同點:地中海氣候為冬雨型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兩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間,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氣候最冷月大於0℃,而溫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小於0℃。

文章摘要: 世界氣候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識擴展中包括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徵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等。

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及防治

氣候類型及判斷

先根據緯度或氣溫定氣候帶——再根據降水或海陸位置定氣候類型——同時注意特殊氣候類型的分布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人教版】

文章摘要: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類型等方面。

《天氣與氣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降水與我們

降水: 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的劃分 :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降水的測量 :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3、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線: 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降水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

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點: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因素);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海陸因素);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海陸因素);④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位於乞拉朋齊(印度,迎風坡,屬於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區,即世界「干極」,位於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小於0.1毫米。

中考知識擴展:

降水的形成過程

註: 懸浮在空中的雲、霧不是降水只有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才為降水。

三種主要降水類型直觀圖

三種降水類型的比較

降水柱狀圖的判讀

識圖: 柱狀圖由三部分組成1) 在一個方塊圖中畫橫線若干條,縱線若干條(均為等距離);2) 橫坐標表示時間,即12個月;3) 縱坐標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單位為毫米

用圖: 根據各月柱體的長短,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分析該地降水的變化狀況,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麼季節多雨,什麼季節少雨,多到什麼程度,少到什麼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較均勻還是較集中,它可以准確地反映一個地區降水的多少,季節分配和季節變化情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人教版】[1]

文章摘要: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有氣溫、氣溫日變化、氣溫年變化、等溫線圖判讀、氣溫分布規律等知識。

《天氣與氣候》——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點匯總

1、氣溫與生活

氣溫: 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氣溫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氣溫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南北半球氣溫年變化

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其中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布

氣溫分布的表示 :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等溫線 :在地圖上,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等溫線的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等溫線分布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註: 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文章摘要: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小節的知識點總結,每個部分的要點從三方面展現:知識框架、知識點匯總、中考知識擴展;主要知識點有氣溫、氣溫日變化、氣溫年變化、等溫線圖判讀、氣溫分布規律等知識。

中考知識擴展

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功能 :估計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溫和最低月均溫,計算氣溫的年較差;判斷氣溫年變化的大小,看氣溫曲線彎曲程度大小,彎曲程度小,氣溫變化就小,反之,氣溫變化就大。

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在同一條等溫線上,氣溫相等。等溫線稠密,氣溫差異大;反之,氣溫差異小。等溫線與緯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受緯度影響;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說明氣溫受海洋影響顯著;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說明氣溫主要地勢高低影響。

②在氣溫分布圖上,比較同一緯度陸地和海洋的氣溫,海洋平均氣溫高於陸地,為冬季,反之為夏季。

③從等溫線圖的排列狀況判斷南北半球,由於等溫線由南向北數值遞減,結合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變化規律,可知位於北半球。

④若陸地上等溫線向南凸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月份應是1月份前後幾個月,南半球為夏半年,北半球為冬半年。若陸地上等溫線向北凸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氣溫分布規律

緯度影響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②緯度位置越高(緯度數越大)氣溫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氣溫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

海陸因素影響:同緯度地區海陸氣溫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地形影響 :同緯度地區高山高原氣溫低,平原氣溫高,即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人為的地影響 :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氣溫與高度的計算:

甲(乙)氣溫=乙(甲)地氣溫±甲乙兩地的溫差 甲乙兩地的溫差=兩地的相對高度×0.6°C/100米

(已知低處氣溫計算高處氣溫用「-」,計算低處用「+」)

例: 如圖,①如果B地氣溫是6℃,C地氣溫是多少度,A地氣溫是多少?②如果C地海拔1200米,BC兩地溫差6℃,則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

解:①C地氣溫=6℃-(400×0.6/100)=3.6℃②A地氣溫=6℃+(1000×0.6/100)=12℃③B地海拔=1200-(6℃÷0.6℃/100)=200米

等溫線彎曲分布的規律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1多變的天氣【人教版】

文章摘要: 多變的天氣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有天氣及其影響、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空氣質量等方面。

《天氣與氣候》——多變的天氣

知識點匯總

1、天氣及其影響

天氣 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天氣特點 :①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是經常變化的;②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即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天氣影響: 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中考知識擴展

天氣與氣候的聯系與區別

2、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天氣預報 :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信息→衛星傳輸接收→對信息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天氣預報的形式 :電視、報紙、互聯網、廣播、手機簡訊、打電話

天氣預報的內容

①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不同地區雲層厚度是不同的,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 一般是陰雨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③風向和風力與風向標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有「北、南、西、東」四個基本方向,風向「北」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指風的強弱,用風級表示,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風向標寬的一頭表示風向,箭尾指向風的去向。

:風尾所在風桿的一端指向為風向,每道風尾長的代表兩級風,短的代表一級風;風旗所在一端為風向,一面風旗代表八級風(如下圖所示)

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

3、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 :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E. 2022年地理中考知識點總結

地理主要是立足課本,夯實基礎。從去年中考試卷看,命題覆蓋考查是所有章節,且試題凸現異常的靈活性,與社會結合,與時政結合,與生活結合。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地理中考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地理中考知識點總結

中考地理知識點

地理中考必背知識點總結

地理中考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定性。如:炎熱乾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1、氣溫:⑴、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種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3、氣候資料的表示 方法 :

⑴、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表示。

⑵、舉例說明。

第三節、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2、地球的運動(見下表)。

運動方向轉動中心方向轉動周期產生的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

註:認真看世界地理(上冊) P49 圖。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⑴、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⑶、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⑷、北寒帶:北極圈內66.5°N—90°N(有極晝、極夜);

⑸、南寒帶:南極圈內66.5°S—90°S(有極晝、極夜);

註: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4、海陸分布:緯度相同地方,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

5、地形、地勢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區,氣溫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降水和氣溫則不相同。

⑵、隨地勢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乾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乾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徵主地分布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⑵、極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②、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

中考地理知識點

1.地球

(1)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2)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3)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2.經線和緯線

(1)經線

①經線也稱為「子午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並且垂直於赤道的弧線。

②經度:定義為地球面上一點與兩極的連線與0度經線所在平面的夾角。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2)緯線

①緯線是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向東西方向。緯線形狀為圈。

②緯度:緯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鉛垂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人們把緯度分為低、中、高緯度。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3.地球的運動

(1)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一周耗時23小時56分

(2)地球公轉就是地球按一定軌道圍繞太陽轉動地球的公轉遵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公轉速度和地球公轉的效應等規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帶劃分

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

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4.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內容也越詳細,精度越高。

中考地理知識點復習提綱3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低於0°高於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與高原為主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志。

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

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形式:a.數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性質: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經緯線和經緯度

①經線與經度: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經線有無數條,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經線為0 °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經度的最高度數為180°。

②緯線與緯度:和經線垂直相交的線。緯線也有無數條,到兩極等距離的緯線叫0°緯線 (又叫赤道),緯度的最高度數為90°。

<<<

地理中考必背知識點總結

中國的主要產業

一、我國的農業

1、農業取得的成就

⑴、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較快。糧食、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水平。

⑵、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生態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較薄弱)

⑶、農業生產的地區布局趨於合理。

2、糧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麥春小麥:東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麥:華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

⑴、特點:①、經濟價值高。②、技術要求高。③、商品性強。

⑵、分布:①、棉花: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疆是我國長絨棉主產區。

②、油菜籽:長江流域

③、花生:山東、河南是主產區。

④、甘蔗:四川盆地、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廣西是最大產區。

⑤、甜菜:黑龍江、吉林、內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葉:泰嶺、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產區。其中閩、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膠:海南省、雷州半島和西雙版納等。

4、新型農業

⑴、外向型農業:以出口創匯為主。主要基地有:山東半島、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閩南等。

⑵、旅遊農業(觀光農業)。

⑶、生態農業和精確農業。

5、畜牧業分布

⑴、主要牧區及優良畜種:①、內蒙古牧區——三河馬、三河牛

②、新疆牧區——新疆細毛羊

③、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氂牛

④、寧夏牧區——灘羊

⑵、商品生豬的主要產區:湘、川、豫。

二、中國的工業

1、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自然資源條件、人口和勞動力狀況、市場因素及現有經濟基礎等。

2、我國的煤炭、鋼鐵、棉布、電視機、電冰箱等產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業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國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產量居全國首位。

⑵、石油是我國第二大能源。大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內,新疆將成為我國石油生產的「龍頭」。(要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基本情況)

⑶、電力工業: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電力工業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如山西的電力工業。

4、鋼鐵工業的分布

⑴、大型鋼鐵工業基地:①、東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長江沿岸:馬鞍山、武漢、重慶、攀枝花。

③、黃河流域:包頭、太原。

⑵、分析武鋼和寶鋼建立鋼鐵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略)

5、機械工業的分布:遼寧、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國大型的工業基地)

6、紡織工業的分布:我國以的棉紡織工業為主。

主要棉紡織工業基地:上海、天津、青島、石家莊、鄭州、西安、武漢等。

7、高技術產業

⑴、形成高技術產業的條件: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等。

⑶、高技術產業四大密集區。(見教材P18—19面的說明)

三、中國的交通

1、現代運輸方式的種類、特點及其運輸方輸的選擇

⑴、現代運辦方式:鐵路、公路、海運、河運、空運、管道等。

⑵、現代運輸方式的特點:從運量、運速、運價等方面分析。

⑶、現代運輸方式的選擇:結合實際,師生共同討論。

2、公路運輸

⑴、特點:機動靈活、速度較快、適應性強。

⑵、識記: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線的起止點。(見 八年級 地理上冊P91頁活動題)

⑶、公路的編號。(國道)首都放射線第一位數是「1」、南北縱線第一位數是「2」、東西橫線第一位數是「3」。

3、鐵路運輸

⑴、識記:主要鐵路干線的起止點。

①、南北向:京哈—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太焦—焦柳線、寶成—成昆線、南昆線。

②、東西向:濱洲—濱綏線、京包—包蘭線、隴海—南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⑵、主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徐州、株洲、蘭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設中的青藏鐵路的基本情況。

4、海洋運輸(分為沿海航線和遠洋航線兩大部分)

⑴、沿海航線:①、北方航線:以上海、大連為中心。

②、南方航線:以廣州、香港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連雲港、上海、福州、廈門、廣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運輸

⑴、特點:速度快、舒適、安全。

⑵、航空運輸是衡量一個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廣州等。

<<<


2022年地理中考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2022年地理中考必背知識點

★ 2022年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 2022地理會考必背知識點

★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 2022地理老師教學工作總結

★ 地理二輪復習專題知識點2022

★ 2022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 2022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 2022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5篇

★ 2022優秀的地理教學工作總結五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F. 我的地理學得很好,但 氣候 這一單元有點學不會,誰有提綱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學點一 天氣及其影響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天氣的兩個重要特點:
第一,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
第二,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大。
天氣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機可見,天氣和人類息息相關。
氣候不同於天氣,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學點二 天氣預報
(1)含義:天氣預報就是對未來時期內天氣變化的預先估計和預告。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降水和氣溫的情況。
(2)方法:以天氣圖為主,配合氣象衛星雲圖、雷達等資料,以計算機為工具,通過數理統計為手段做出天氣預報。
(3)作用:預知近期的天氣,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種准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天氣的危害,及時的天氣預報對於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的趨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有極大地社會和經濟效益。

學點三 衛星雲圖和城市天氣預報(書本P46~47)

學點四 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1:表示方法: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下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2:空氣質量和污染指數之間的關系:(書本P48圖例)
3: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空氣質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例如氣壓的高低,風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的時候,人類活動的影響尤為重要。
4:提高空氣質量的方法:人類活動產生污染物污染空氣,使空氣質量降低,反過來又影響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為此人類應該控制生產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並進行無害處理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和生產環境。對於空氣污染我們是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其危害程度的。例如,我們可以開發潔凈能源,從而達到減少污染物質的排放,提高空氣質量的最終目的。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學點一 氣溫與生活
1:氣溫的觀測
(1)工具:溫度計
(2)表示方法:℃,讀作「攝氏度」
(3)次數:一天4次(8時、14時、20時、2時)

2:氣溫的計算:
(1)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
(2)月平均氣溫:一月中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3)年平均氣溫: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3:氣溫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密切
氣溫影響著人們的著裝、飲食、作息,同時還影響著建築樣式、人種的形成、商業活動、體育運動等。

學點二 氣溫的變化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氣溫在不斷變化。一個地區的氣溫變化是有規律的。
(一)氣溫的日變化和日較差。
(1)以一天為周期的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一天中的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氣溫日較差。

(二)氣溫的年變化與氣溫年較差
(1)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北半球 南半球
陸地 海洋 陸地 海洋
月平均最高氣溫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最低氣溫 1月 2月 7月 8月
(2)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氣溫年較差。

(三)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反映一個地區一年的氣溫變化。(書本P51)

學點三 氣溫的分布
(一)等溫線
世界各地冷熱不同,氣溫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別。通常用等溫線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等溫線是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同。等溫線密集的地方,說明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說明氣溫差別小。

(二)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原因(書本P53)
(1)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因為隨著緯度的升高,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照逐漸減少)。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由於海陸的物理性質不同造成的,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吸熱慢,放熱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樣的熱量,陸地和海洋溫度不一樣,因此,海陸上空大氣的溫度也不一樣)。
(3)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三)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世界氣溫的分布,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

(四)人類活動也可以影響世界氣溫的分布。例如,人類生活、生產排出的廢氣也在改變著大氣的組成成分,從而導致了全球氣溫的變化——全球變暖。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學點一 降水與生活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水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
(2)降水的形式。從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都屬於降水的形式,但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3)降水量的測量。測量工具:通常用雨量器來測定(書本P54閱讀材料)。觀測時間:一般在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單位:毫米。
(4)降水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降水的多少影響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缺,進而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活動,所以我國南方降水多,多種植需水量大的農作物,如水稻等;北方地區降水少,則種植一些需水少的農作物,如小麥等。降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對農業生產帶來災害,所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降水的多少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例如,降雪或連續大強度的降水,可能會對交通及人們出行帶來不便;降水的多少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降水很少的沙烏地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鋪安在屋頂上;降水的多少影響建築風格,我國南方地區的房屋屋頂往往都是尖尖的,這是為了防止降水在屋頂積聚,我國西北地區降水少,房屋則大多數是平頂房。

學點二 降水的季節變化(書本P55)
(一)降水的季節變化
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並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不同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可能不同。一年內有的地方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的地方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差異很大。所以降水的季節差異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全年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的(又可以分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和常年濕潤型);另一種是全年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的(又可分為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

(二)降水量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
(1)閱讀各月的降水量柱狀圖時要抓住兩點:
第一,各個季節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勻?
第二,降水量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
(2)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和氣溫曲線圖的繪制方法基本相同:橫坐標軸表示時間,應均分為12份;縱坐標軸表示降水量數值,並將各個時間的降水量用柱表示出來;繪圖時要掌握好圖幅和最高刻度,一般根據最高月降水量的數值來確定最大刻度值。

學點三 降水的分布(書本P56)
(一)等降水量線
在圖上把年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成的線叫等降水量線,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降水量的分布狀況。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書本P56活動)
(1)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緯度位置)
(2)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3)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海陸位置)
(4)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地形影響)

(三)影響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學點一 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1)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德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任何一個地區,天氣是經常變化的。
(2)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變化不大。人們描述氣候,一般要注意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

學點二 氣候的地區差異(書本P58)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陸東岸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西岸
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高山:高原山地氣候

學點三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其中,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見書本P59)

學點四 氣候對人類活動影響(書本P60)
1.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氣候和著裝:熱帶地區的人們四季穿著單衣,寒帶地區的人們要穿著厚厚的衣服,溫帶地區的人們衣著隨季節而變化。
(2)氣候和飲食: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們喜食辛辣和油膩的食品,生活在炎熱地區的人們喜歡清淡的食物,每天都喝湯去暑。我國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中意麵食。
(3)氣候與健康:潮濕的熱帶地區人們易得風濕疾病。
(4)氣候與建築:因紐特人的房屋是用冰塊搭建的,東南亞地區的建築材料是木材或竹子,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住著窯洞。

2.氣候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3.氣候災害
氣候的異常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從而產生災害。例如,「厄爾厄諾」現象造成世界上許多地區旱澇、高溫、嚴寒等災害,使秘魯漁場無魚可捕。全球變暖,導致沿海國家的土地被淹沒。城市的酸雨不但毀壞了建築物,而且還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注意書本P62活動第三題)

G. 初一,地理題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形勢預報 即預報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的生消、移動和強度的變化。 天氣預報標識:晴要素預報</b> 即預報氣溫、風、雲、降水和天氣現象等在未來某時段的變化。形勢預報是要素預報的基礎。 預報種類 按天氣預報的時效長短,可分為:①短時預報。預報未來1~6小時的動向。②短期預報。預報未來24~48小時天氣情況。③中期預報。對未來3~15天的預報。④長期預報。指1個月到1年的預報。預報時效1~5年的稱為超長期預報,10年以上的則稱為氣候展望。 按預報范圍可將天氣預報分為:①大范圍預報。一般指全球預報、半球預報、大洲或國家范圍的預報。②中范圍預報。常指省、州和地區范圍的預報。③小范圍預報。如一個縣范圍的預報、城市預報、水庫范圍的預報和機場、港口的預報等。

H. 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就是應用大氣變化的規律,根據當前及近期的天氣形勢,對某一地未來一定時期內的天氣狀況進行預測。它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我國中央氣象台的衛星雲圖,就是我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准確率。天氣預報就時效的長短通常分為三種:短期天氣預報(2~3天)、中期天氣預報(4~9天),長期天氣預報(10~15天以上),中央電視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氣預報。
中文名
天氣預報
外文名
Weather Report/Weather Forecast
誕生背景

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資料,應用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某區域或某地點未來一定時段的天氣狀況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預測。它是大氣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人們生活有重要意義。
如今人們外出,只須收聽或觀看天氣預報,就可以決定是否帶雨具,而在過去,則要顧慮天氣情況。那麼,氣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氣預報是怎樣誕生的呢。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倫人使用雲的樣子來預測天氣。公元前340年左右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論》中描寫了不同的天氣狀態。中國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進行天氣預報的紀錄。古代天氣預報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氣現象,比如人們觀察到晚霞之後往往有好天氣。這樣的觀察積累多了形成了天氣諺語。不過許多這些諺語後來被證明是不正確的。
從17世紀開始科學家開始使用科學儀器(比如氣壓表)來測量天氣狀態,並使用這些數據來做天氣預報。但很長時間里人們只能使用當地的氣象數據來做天氣預報,因為當時人們無法快速地將數據傳遞到遠處。1837年電報被發明後人們才能夠使用大面積的氣象數據來做天氣預報。
20世紀氣象學發展迅速。人類對大氣過程的了解也越來越明確。1970年代數字天氣預測隨電腦硬體發展出現並且發展迅速,今天成為天氣預報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為爭奪巴爾干半島,沙皇俄國同英法兩國爆發了克里木戰爭,結果沙俄戰敗,正是這次戰爭,導致了天氣預報的出現。

天氣預報圖標
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海戰,1854年11月14日,當雙方在歐洲的黑海展開激戰時,風暴突然降臨,且最大風速超過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萬丈狂瀾,使英法艦隊險些全軍覆沒。事後,英法聯軍仍然心有餘悸,法軍作戰部要求法國巴黎天文台台長勒佛里埃仔細研究這次風暴的來龍去脈。那時還沒有電話,勒佛里埃只有寫信給各國的天文、氣象工作者,向他們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內當地的天氣情報。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據這些資料,經過認真分析、推理和判斷,查明黑海風暴來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東橫掃歐洲,出事前兩天,即1854年11月12日和1854年13日,歐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國已先後受到它的影響。勒佛里埃望著天空飄忽不定的雲層,陷入了沉思:「這次風暴從表面上看來得突然,實際上它有一個發展移動的過程。電報已經發明了,如果當時歐洲大西洋沿岸一帶設有氣象站,及時把風暴的情況電告英法艦隊,不就可避免慘重的損失嗎?」於是,1855年3月16日,勒佛里埃在法國科學院作報告說,假如組織氣象站網,用電報迅速把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個地方,分析繪製成天氣圖,就有可能推斷出未來風暴的運行路徑。勒佛里埃的獨特設想,在法國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深刻認識到,准確預測天氣,不僅有利於行軍作戰,而且對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極大的好處。由於社會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積極推動下,1856年,法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天氣預報服務系統。
天氣預報的誕生歷史說明,氣象條件可以影響局部戰爭或戰役的勝敗,而由於戰爭的需要,又推動和發展了氣象事業。
發展歷史
天氣預報隨著時代的進步,預報的方法也產生了很多。
雙站
17世紀以前人們通過觀測天象、物象的變化,編成天氣諺語,據以預測當地未來的天氣。17世紀以後,溫度表和氣壓表等氣象觀測儀器相繼出現,地面氣象站陸續建立,這時主要根據單站氣壓、氣溫、風、雲等要素的變化來預報天氣。
天氣圖
1851年,英國首先通過電報傳送觀測資料,繪製成地面天氣圖,並根據天氣圖製作天氣預報。20世紀20年代開始,氣團學說和極鋒理論先後被應用在天氣預報中。3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的發明、高空天氣圖的出現、長波理論在天氣預報上的廣泛應用,使天氣演變的分析,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40年代後期,天氣雷達的運用,為降水以及台風、暴雨、強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數值天氣
數值天氣預報是利用大氣運動方程組,在一定的初值和邊值條件下對方程組進行積分,預報未來的天氣。1921年,Richardson第一次嘗試用數值的方法預報天氣。因為計算工作量極為龐大,他組織了大量人力,設計了詳細的計算表格,才得以完成,然而得預報結果卻與實際大氣的變化嚴重不符,其原因是沒有處理好大氣中高頻波的作用。1950年,Charney基於濾去高頻波後的大氣運動方程組,利用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ENIAC成功製作了24小時數值預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觀測手段的進步,以及對大氣物理過程認識的深入,數值天氣預報已取得很大進步,成為天氣預報的主要手段。尤其是60年代發射氣象衛星以來,衛星的探測資料彌補了海洋、沙漠、極地和高原等地區氣象資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氣預報的水平顯著提高。
天氣須知
雷雨天氣
注意事項
1.應該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躲入建築物內。
2.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4.避免使用電話和無線電話。
5.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戶外球類、攀爬、騎駕等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有防雷設施的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或其他凸出物體,切勿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7.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8.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時,應遠離樹木、電線桿、桅桿等尖聳物體。
9.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10.不宜駕駛、騎行車輛趕路。
高溫天氣
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三、要盡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六、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症狀;
七、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後,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症狀,應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去治療;
八、要注意出現頭暈、惡心、口乾、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症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天氣應對
在戶外遭遇雷電天氣時應盡快關掉手機,把身上的金屬製品暫時放到5米以外。如果在樹林里要避開最高的樹,也不要站在樹林邊緣的樹下,臨時在樹林的中間部位蹲下,盡量保持與樹干5米的距離。如果是自駕車,要關好車窗,與車門、車窗保持一定的距離。在船上時,要躲到甲板下的艙內,遠離金屬物品。在空曠地方,手要放在膝蓋上,並攏腿下蹲,切忌躺在地上,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能在水邊、窪地停留,以防發生山洪、泥石流。
當在室內遭遇雷電時,應拔掉賓館內的電視、冰箱、電話、電腦等電源線。關閉門窗,與門窗保持距離。不要洗澡,特別是不要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遠離建築物外露的暖氣管、煤氣管等電力設備。分散旅伴,不要擠在一起,更不要手牽手。此外,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也是雷暴天氣避險成功的重要因素。
預報分類
形勢預報
即預報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的生消、移動和強度的變化。它是氣象要素預報的基礎。形勢預報的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數值預報方法,即直接積分大氣方程組或其簡化方程組,按所得結果對未來的氣壓場、溫度場和風場作出預報;另一類是天氣圖方法。後者有以下幾種作法:
1.經驗外推法
又稱趨勢法,是根據天氣圖上各種天氣系統過去的移動路徑和強度變化趨勢,推測它們未來的位置和強度。這種方法,在天氣系統的移動和強度無突然變化或無天氣系統的新生、消亡時,效果較好;而當其發生突然變化或有天氣系統的新生、消亡時,預報往往不符合實際。
2.相似形勢法
又稱模式法,是從大量歷史的天氣圖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氣形勢,歸納成一定的模式。如當前的天氣形勢與某種模式的前期情況相似,則可參照該模式的後期演變情況進行預報。由於相似總是相對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現誤差。
3.統計資料法
又稱相關法,是用歷史資料,對歷史上不同季節出現的各種天氣系統的發生、發展和移動,進行統計,得出它們的平均移速,尋找預報指標(如氣旋生成、台風轉向的指標等),進行預報。對歷史上未出現過的或移動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則此法不能應用。
4.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氣系統的生消、移動和強度變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礎上製作天氣預報,此法通常效果比較好。但當對反映這些物理因素的運動方程所進行的簡化和假定不大符合實際時,就常常造成預報誤差,甚至遠遠偏離實際情況。
上述四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使用時需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綜合考慮,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要素預報
即預報氣溫、風、雲、降水和天氣現象等在未來某時段的變化。形勢預報是要素預報的基礎。
要素預報有以下幾種方法:
1.經驗預報方法
在天氣圖形勢預報的基礎上,根據天氣系統的未來位置和強度,對未來的天氣分布作出預測。例如低壓移來並得到加強時,可預報未來將有陰雨天氣或較大的降水。這種方法的准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預報員的經驗,又由於天氣系統和天氣現象並非一一對應,故預報效果不夠穩定。
2.統計預報方法
分析天氣的歷史資料,尋求大氣狀態的變化同前期氣象因子的相關性,用回歸方程和概率原理,篩選預報因子,建立預報方程。即得所需的預報值。這種方法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因子的正確選擇。
3.動力統計
將數值預報方法算出的未來氣象參數作為預報因子,用回歸方程求得一組預報公式,作出要素預報。隨著數值模式的改進,此法的准確率可能穩定提高。
預報種類
時間范圍
也就是按天氣預報的時效長短,可分為:
1.短時預報。根據雷達、衛星探測資料,對局地強風暴系統進行實況監測預報未來1~6小時的動向。
2.短期預報。預報未來24~48小時天氣情況。
3.中期預報。對未來3~15天的預報。
4.長期預報。指1個月到1年的預報。
5.超長期預報。預報時效1~5年的。
6.氣候展望。10年以上的。
主要應用統計方法,根據各月氣象要素平均值與多年平均值的偏差進行預報。用數值預報方法製作長期預報的方法正在試驗之中,已有了一定的進展。預報時效1-5年的稱為超長期預報,5年、10年以上的則稱為氣候展望。
覆蓋地區
根據覆蓋地區來預報范圍,可將天氣預報分為:
1.大范圍預報。一般指全球預報、半球預報、大洲或國家范圍的預報。主要由世界氣象中心、區域氣象中心及國家氣象中心製作。
2.中范圍預報。常指省(區)、州和地區范圍的預報,由省、市或州氣象台和地區氣象台製作。
3.小范圍預報。如一個縣范圍的預報、城市預報、水庫范圍的預報和機場、港口的預報等,這些預報由當地氣象台站製作。
預報服務
如何將天氣預報及時提供使用部門和人民群眾,是預報服務的中心環節。最廣泛而有效的服務手段有:報刊登載,電台廣播,電視播送,天氣電話咨詢等。此外,還通過專線電話、電傳和書面等形式,為專門部門服務。天氣預報的專用收音機,是一種可隨時打開收到當時的天氣預報廣播的收音機,在即將發生災害性天氣時,專用的氣象廣播電台可用一定波長的信號,使這種收音機自動開啟呼叫,這樣,入睡的人也能被其信號喚醒,收聽到災害性天氣警報,這對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提供了可能性。
氣象台製作好了天氣預報,就通過各種途徑將天氣預報向社會公布。傳播天氣預報的途徑主要有電視、報紙、互聯網、手機簡訊、氣象電話等。通過互聯網獲取氣象預報信息將是未來的趨勢。比較有名的氣象預報網站有天氣在線、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台等,中國氣象台網站提供全國各大城市和地區實時天氣預報信息及一周天氣預報預測信息。
預報過程
現代天氣預報有五個組成部分:
收集數據
最傳統的數據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過專業人員、愛好者、自動氣象站或者浮標收集的氣壓、氣溫、風速、風向、濕度等數據。世界氣象組織協調這些數據採集的時間,並制定標准。這些測量分每小時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時一次(SYNOP)。
氣象衛星的數據越來越重要。氣象衛星可以採集全世界的數據。它們的可見光照片可以幫助氣象學家來檢視雲的發展。它們的紅外線數據可以用來收集地面和雲頂的溫度。通過監視雲的發展可以收集雲的邊緣的風速和風向。不過由於氣象衛星的精確度和解析度還不夠好,因此地面數據依然非常重要。
數據同化
在數據同化的過程中被採集的數據與用來做預報的數字模型結合在一起來產生氣象分析。其結大氣狀態的最好估計,它是一個三維的溫度、濕度、氣壓和風速、風向的表示。
數據天氣
按照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結果來計算大氣隨時間的變化。
輸出處理
模型計算的原始輸出一般要經過加工處理後才能成為天氣預報。這些處理包括使用統計學的原理來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參考其它模型計算結果進行調整。
重要工具
天氣預報的重要工具是天氣圖。天氣圖主要分地面和高空兩種。天氣圖上密密麻麻地填滿了各式各樣的天氣符號,這些符號都是根據各地傳來的氣象電碼翻譯後填寫的。
每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天氣。
表示雲狀的符號,有卷雲、卷積雲、卷層雲、高積雲、雨層雲和積雨雲等等。
表示天氣現象的符號有:雷暴、龍卷、大霧、連續性大雨、小雪和小陣雨等等。
此外,還有表示風向風速、雲量及氣壓變化的符號。
所有這些符號都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填寫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這樣,就可以把廣大地區在同一時間觀測到的氣象要素如風、溫度、濕度、氣壓、雲以及陰、晴、雨、雪等統統填在一張天氣圖上。從而構成一張張代表不同時刻的天氣圖。有了這些天氣圖,預報人員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加工,並將分析結果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和符號表示出來。
地面天氣圖的分析內容包括:圈畫出各地重要的天氣現象(如降水、大風、雪暴等)的區域范圍,畫出冷鋒、暖鋒、准靜止鋒的所在位置,繪制全圖等壓線,標出低壓、高壓中心及強度。經過這一分析,就可從圖中清晰地看出當時的氣壓形勢:哪裡是高壓,哪裡是低壓,冷暖空氣的交鋒地帶在哪裡。
高空天氣圖上填寫的氣象要素是同一等壓面上各點的高度,因而分析繪制的是相隔一定數值的等高線。等高線畫好後,就能看出當時高空的氣壓形勢:哪裡是低壓槽,哪裡是高壓脊。然後再畫出等溫線,標出冷暖中心。從冷暖中心與低壓槽、高壓脊的配置情況,預報人員就可對未來的氣壓形勢作出大致的判斷。
隨著氣象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氣象台已經使用氣象雷達、氣象衛星及電子計算機等先進的探測工具和預報手段來提高氣象預報的水平,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據報道,自1966年以來,發生在全世界熱帶海洋上的台風,幾乎沒有一次逃過氣象衛星的「眼睛」。衛星雲圖對於監視和早期發現大型風暴、強烈的災害性天氣都有顯著效用。
製作過程
①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在電腦上製作全國氣象形勢圖表(就是天氣預報節目的背景圖)
②主持人站在一塊藍幕前「指指點點」,講解天氣(如何把握各個地區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個秘訣——死記硬背)
③影視中心進行影像合成,在電腦上用過程①中的圖表代替過程②中的藍幕;
④影視中心將製作完畢的節目傳送到中央電視台。
常用術語
晴:天空雲量不足3成。
陰:天空雲量佔9成或以上。
霧: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見度下降到1公里以內,影響交通運輸。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陣雨:忽下忽停並伴有電閃雷鳴的陣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隨著積雨雲中激烈的垂直運動,反復上升凝結下降融化,成長為透明層相間的小冰塊降落,對農作物有影響。
凍雨:雨滴凍結在低於0℃的物體表面的地面上,又稱雨淞(由霧滴凍結的,稱霧凇),常墜斷電線,使路面結冰,影響通信、供電、交通等。
雨夾雪:近地面氣溫略高於0℃,濕雪或雨和雪同時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達到或超過5.0毫米。
霜凍:溫度低於0℃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
低壓槽和高壓脊:呈波動狀的高空西風氣流上,波谷對應著低壓槽,槽前暖空氣活躍,多雨雪天氣,槽後冷空氣控制,多大風降溫天氣;波峰與高壓脊對應,天空晴朗。
冷鋒和暖鋒:冷鋒即冷空氣的前鋒,在冷、暖氣團交界處、冷空氣向暖空氣推進。冷鋒上多風雨激烈的天氣,鋒後多大風降溫天氣;反之為暖鋒,鋒上多陰雨天氣、鋒後轉多雲和晴天,氣溫回升。
大風:用風矢表示,有風向桿和風羽組成。風向桿指風的來向,有8個方位。風羽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的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的右側(北半球)。
生活指數
空調開啟指數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1.1級長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2.2級部分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3.3級個別時間開啟製冷空調
4.4級一般不需要開啟空調
5.5級開啟制暖空調
穿衣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1.1級天氣炎熱,適宜著夏季服裝。
2.2級天氣較熱,適宜著夏季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長袖襯衫和單褲。
3.3級天氣稍熱,適宜著春秋過渡裝。體弱者請適當增減衣服。
4.4級溫度適中,建議著薄型春秋過渡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套裝、夾克衫等。
5.5級天氣較涼爽,建議著厚型春秋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夾衣或風衣加羊毛衫。
6.6級氣溫較低,建議著厚外套加毛衣等春秋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7.7級溫度很低,建議著棉衣、皮夾克加羊毛衫等冬季服裝。年老體弱者宜著厚棉衣或冬大衣。
洗車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1.1級適宜
2.2級較適宜
3.3級較不適宜
4.4級不適宜
紫外線
紫外線指數紫外線強度 需採取的防護措施
一級 0,1,2 最弱不需要採取防護措施。
二級 3,4 弱可以適當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如:塗檫防護霜等。
三級 5,6 中等外出時戴好遮陽帽、太陽鏡和太陽傘等,塗檫SPF指數大於15的防曬霜。
四級 7,8,9 強除上述防護措施外,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時段避免外出,或盡可能在避蔭處。
五級 10和大於10 很強盡可能不在室外活動,必須外出時,要採取各種有效的防護措施。
污染擴散
指數級別簡要說明
1級氣象條件非常有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2級氣象條件有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3級氣象條件屬於中等水平
4級氣象條件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5級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防曬
預報值指數級別 簡要說明

天氣預報
1.1級屬弱紫外輻射天氣,長期在戶外,建議塗擦SPF在8-12之間的防曬護膚品。
2.2級紫外線強度較弱,建議塗擦SPF在12-15之間,PA+的防曬護膚品。
3.3級屬中等強度紫外輻射天氣,外出時應注意防護,建議塗擦SPF指數高於15. PA+的防曬護膚品。
4.4級屬強紫外輻射天氣,外出時應加強防護,建議塗擦SPF在15—20之間,PA++的防曬護膚品。
5.5級紫外輻射極強,外出時應特別加強防護,建議塗擦SPF20以上,PA++的防曬護膚品,並隨時補塗。
應用
公眾
報紙中的天氣預報,圖中為《觀察者》和《世界報》的天氣預報欄公眾是天氣預報的一個主要用戶。不但天氣災害如冰雹、颶風等等對公眾生活有巨大的影響和威脅,即使日常生活、節假日安排、穿衣等等也要依靠天氣預報。電視、廣播、報紙、網際網路中均有對公眾的天氣預報服務。

天氣預報圖標
航空
天氣對航空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所有的飛機場均有自己的氣象站。在飛機起飛前機組人員要獲得整個的飛行路線上的天氣情況以及天氣預報數據。
電力系統
天氣對用電量的影響非常大,因此電力公司通過天氣預報預測用電量。
其它
其它私人企業也可以通過天氣預報來調整它們的需求和供給。比如超市在熱天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飲料,等等。
現代預報

天氣預報圖標
現代天氣預報有五個組成部分:
1.收集數據
2.使用氣象氣球氣象學家還可以收集上空的氣溫、濕度、風值。氣象氣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對流層頂。
3.氣象雷達可以提供降水地區和強度的信息。多普勒雷達還可以確定風速和風向。
4.數據天氣預報
數字天氣預報是使用電腦來模擬大氣。它使用數據同化的結果作為其出發點,按照今天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結果來計算大氣隨時間的變化。由於流體力學的方程組非常復雜,因此只有使用超級計算機才能夠進行數字天氣預報。這個模型計算的輸出是天氣預報的基礎。

天氣預報
過去氣象學家必須自己做處理工作,今天24小時以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多種不同模型後對其結果進行綜合。氣象學家還必須分析預報出來的模型數據來使最終用戶能夠理解它。此外天氣預報的模型一般解析度不是特別高。當地的氣象學家還必須通過當地的經驗在涉及地區性的影響,使得當地的天氣預報更加精確。不過隨著天氣預報模型的不斷精密化這個工作量越來越小了。
5.展示
對於最終用戶來說天氣預報的展示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終用戶需要什麼信息、如何才能將這些信息易懂地傳達給最終用戶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天氣常識

天氣預報標識:雨轉晴
在收聽天氣預報時,常常聽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間」等時間用語和「多雲」、「陰」、「晴」等氣象用語。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這12個小時;「今天夜間」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這12個小時。「晴」指雲量佔10—30%;「多雲」指雲量佔40—70%;「陰」指雲量佔80—100%。
氣象單位對降水量標準的規定,有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標准。12小時降水量級標準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時降水量級標準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預報時間沒有超過12小時,就是指12小時降水量級標准。如果預報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則指的是12小時內的降雪。如果預報今天白天到夜間有中到大雪,則指的是24小時內的降水量。除12.24小時預報外,還有48小時預報,72小時預報,還有未來天氣分析等。
因為氣象局每日提供給電視台,廣播台,各大報紙的預報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對於突然的天氣變化不能及時地作出預報,怎樣才能及時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氣變化情況呢。從2009年9月開始,中國開通了121氣象熱線。平均每兩小時就有一次新的預報,及時准確,方便快捷。例如揚州的121氣象熱線,可以同時接聽60門電話,話費與普通的市話相等。
古代預報
主要是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來進行,簡單的說古代的中國人把世界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再加上陰陽兩種狀態(這種分類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變化的),根據陰陽五行的自身狀態和轉化規律進行預測。
日歷裡面的農歷節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氣預報。

I. 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動與地理知識有關系

日常生活中與地理知識有關系的有:旅遊活動、地震、海嘯、泥石流、天氣預報、地理上面的洋流、氣流活動等。

1、旅遊活動

旅遊活動是人們出於休閑、商務以及其他目的,短期(歷史不超過一年)離開自己的慣常環境,前往他鄉的旅行活動以及在該地的停留訪問活動。

2、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3、海嘯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

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4、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5、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J.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但古人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多了一次失敗,就多了一次教訓;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 經驗 。沒有失敗和挫折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本篇 文章 是我為您整理的《 七年級地理 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借鑒。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自轉 /公轉

繞什麼轉 :地軸 /太陽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 約24小時 /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 : 晝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1.地球緯線的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 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 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 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

8.世界上的湖泊是裏海。世界上平均海拔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 世界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水量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

12.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來表示,如果該數值小(大、小),則對人體健康有利。

13.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是經線(又叫子午線),指示的方向是南北,長度相等。緯線是半徑不等的圓,指示的方向是東西,長度不相等。

14.世界上面積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零度經線叫本初子午線,零度緯線是赤道。世界上面積的高原是巴西高原,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積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赤道穿過的大陸有非洲、南美洲。

15.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用出生率減去死亡率。人口密度=居民數量/單位面積。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區叫大陸架。

16.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屬於黃色人種。各大洲中,地形以平原為主的是歐洲。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脊,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此處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懸崖。

17.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東部,從全球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1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人口數量過多、人口數量過快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轉的周期是一年,自轉的周期是一天。是繞太陽公轉的。

19.為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

20.世界上三個主要的人種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黑種人的故鄉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

2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伊斯蘭教、佛教。其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聯合國的工作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2.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在: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23.亞洲東部的主要人種是黃色人種,歐洲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非洲南部的主要人種是黑色人種。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褶皺、斷層、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陽光、海浪、風蝕、流水等。

24.聚落發展的標志主要有佔地面積越來越大、建築物的數量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完善。縱貫南美洲西部的山脈是安第斯山。

25.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資源豐富等。地圖上的比例尺小,則表示的范圍大,但內容粗略。

26.聚落是指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可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降水的三種類型是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27.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看,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寒冷區域的洲是亞洲。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28.一般而言,高緯度地區氣溫低,抵緯度地區氣溫高;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這是「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29.在我國、美國東南部等地區,分布著一種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這種氣候的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30.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全世界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

31.世界的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熱帶沙漠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區最為廣大。

32.在南北緯300~400的大陸東西兩岸,形成了兩種氣候類型。東岸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岸是地中海氣候。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陽高度高。

33.在北極地區可見極晝現象,太陽在地平線以上終日不落,則太陽在天空中做順時針環形運動。居民樓上的熱水器裝置冬夏季節相比,夏季應平(平、豎)一些。

34.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來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相比較,是大陸東岸降水多。表示大氣冷熱狀況的物理量是氣溫。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35.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的年變化。

36.在3月和 9月,陽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平分。號稱「世界雨極」的地方是乞拉朋齊,氣候的兩個重要指標是氣溫和降水。

37.地球是繞地軸自轉的,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是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公轉的結果是地球表面產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現象。

38.當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移動到赤道時,這一天的節氣是 春分 ,日期是3月21日前後。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兩個國家。

39.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傾角。這是一年內太陽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生有規律地變化。

40.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在溫帶地區,沿海和內陸相比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兩極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兩極少。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是:亞歐大陸是世界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的洋。

41.由於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陸差異,使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形成的溫帶季風氣候。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西班牙語;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語。

42.寫出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揚沙_____、強沙塵暴_____、冰雹_____、霜凍_____、 大雪 _____、中雨_____、晴轉多雲_________、小雨轉大雨_________、雷陣雨_____、暖鋒_____。

43.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是在地中海氣候條件下形成的,這種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北半球的夏季是6、7、8月,南半球的秋季是3、4、5月。它們的季節相反。

44. 從全球的氣溫分布來看,同緯度地區的陸地和海洋相比較:夏季陸地的氣溫高。 在氣溫的日變化中,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氣溫出現在正午過後兩點。

45.人們經常用晴、雨、氣溫高低、陰、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天氣,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時間短,變化快。而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時間長,變化不大)。世界上信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是。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6.天氣預報是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強度、風力大小和空氣能見度等。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的特點:時間短、經常變化。

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3、天空布滿雲時,為「陰天」;當天空無雲或雲很少時,為「晴天」。

4、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雲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7、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2、能繪制氣溫曲線圖。

3、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4、氣溫的分布:(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6、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3、能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B、溫帶地區,大陸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5、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1、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其特點:時間長、變化不大。

2、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A、熱帶草原氣候:濕季草木茂盛,乾季高原枯黃;

B、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C、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D、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E、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4、熱帶 種植 水稻一年能收獲三次;帶一年可以收獲兩次;溫帶一年只能收獲一次。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 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從陸地面積看,俄羅斯1707萬KM2、加拿大997萬KM2、中國960萬KM2、美國937萬KM2、巴西854萬KM2、澳大利亞769萬KM2。

2、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3、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

6、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7、聯合國是世界的國際組織,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大全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整理2020合集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2020合集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2020總結歸納

★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重點歸納

★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2020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2020

閱讀全文

與地理知識中什麼是天氣預報一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