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地理環境對中華文化的特性產生了哪些影響
首先中華文化的特質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由於中國的地理位置,有海洋有廣袤的陸地。並且海岸線較長,有寒暖流的影響漁業文明較發達。中國跨緯度較大,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蒸發快,加上光照,鹽文化發展起來了。獨特的地質結構形成了很多優良的港口,航海文明等都相當發達。
再有就是中國跨緯度大,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是中國的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大致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地勢。有了3個階梯的形成。受海洋洋流與地勢,地理位置的影響,降雨量光照,氣候都截然不同。由於西部地勢較高,深居內陸降水量少有了高原文明,在往東地勢較低,受降水量及大氣環流的影響,氣候乾燥形成了沙漠、戈壁才有了敦煌石窟。然後就是草原文明了,造就了元朝的大統一。然後就是平原,適合發展農業,致使從古至今農業文明較發達,也是建立國都發展政治經濟的首要選擇!
綜合使中華文化具有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質。形成了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的特徵!
2. 我國地理環境對於地域文化形成產生哪些影響
1.建築文化。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傳統的建築風格存在著明顯不同。北方地區降水少、氣溫相對較低,所以民居屋頂坡度小,甚至沒有坡度,房檐較短,並且北方的房子牆體較厚,便於保暖。而南方地區由於雨水和熱量條件優越,房屋往往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並且屋頂坡度大,便於排水。此外,像內蒙的蒙古包、山西的窯洞、西南地區的吊腳樓均與當地的地理環境關系密切。
2.飲食文化。我國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其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所以北方人習慣於吃麵食;而南方地區則以水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人們更喜愛吃稻米。我國的菜系豐富多彩,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的所謂八大菜系,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例如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川菜,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辣」,這與當地濕熱的地理環境不無關系,辣椒可促進人體出汗排毒,有利於當地人們身體健康,長期的飲食習慣便使得這快地方的人喜歡上吃辣。
3.信仰文化。我國民間的信仰文化也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例如,成都平原地區人們信仰二郎神,因為這里歷史上經常出現洪澇災害,人們崇拜神的二郎神便是治水之神。還有,杭嘉湖地區歷史上紡織業比較發達,所以該地區民間信仰蠶絲娘娘。關於媽祖的信仰,則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南和台灣、澳門及香港等沿海地區地區。
4.音樂文化。首先,我國南方和北方的音樂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北方的音樂往往大氣磅礴、高昂激越,南方的音樂則顯得婉轉柔和。前者如京劇、秦腔,後者如越劇、黃梅戲。甚至關於戲曲的稱謂都不一樣,北方稱為「劇」,南方則稱為「戲」。再比如,青藏地區海拔比較高,大氣相對稀薄,在那裡生活的人們往往肺擴量很大,唱起來的歌曲也是舒展遼闊,而雲貴高原上飄盪的卻是一支支曲調明快、純朴爽直的山歌,由於當地地勢崎嶇,有些歡快的山歌中還採取了對歌的演唱形式。
3.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有哪些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1
、地理環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三個方面。
2
、地理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嚴格區分越來越難。
3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意識或精神的基礎。
4
、地理環境對人類和人類社會所起的作用有四個方面:一是為人類的生產、生存、發展、消亡或離開這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二是決定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動,決定其產生、發展以至消亡的過程。三是在這個環境中的一切物質和由物質產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會減少,只能是以各種形式轉化或傳遞。四是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順應這一環境的內在規律。
5
、盡管地理環境提供給人類的條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類的活動沒有超越這一限度,就能夠擁有相對無限的活動餘地。因為第一它沒有規定人類從產生到消亡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二它沒有確定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和傳遞的具體過程、方式和時間;第三,人類只要不違背它的內在規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利用這一環境,實現對自身有利的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
6 、同樣的地理環境,在不同的生產方式或生產力條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中國文化形成和延續的影響;二是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不同的地區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對中國文化開放程度的影響。
8 、黃河中下游一帶是是中國歷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適宜地區。
9
、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它們形成於農業區,也隨著農業區的擴大而傳播。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地理障礙對人類活動、特別是交通運輸的影響。不同的地理環境與物質條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來文化影響。
11、地理障礙對文化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也使中國的不同地區所受的外來文化影響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環境對開放與封閉的影響是相對的,首先,不存在絕對的開放或封閉的地理環境;其次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環境也不是決定開放與否的唯一條件,海洋並不是開放的唯一途徑
13、中國歷史上確實長期缺乏開放的動力,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國的地理條件過於優越。
4. 我國地理環境對於文地域文化形成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可以說,氣候對文化的影響是最大的.它影響了人們吃的、穿的,用的,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降水和氣溫決定了人們的主食.中國東部平原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以南地區主要為水田,以北地區主要為旱田.南方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其充足的熱量、水分和光照條件很適合水稻的生長,因此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北方的雨季較短,太陽輻射的強度又不夠,不適宜種植水稻,但卻適合種植小麥、高粱等,因此北方人以麵食為主.雖然隨著人口的遷移和飲食方式的融合,有不少南方人偶爾會以面條、餃子等做正餐,但是米飯作為南方人的主食這個位置並沒有動搖,這個結論在北方同樣成立.氣候也造就了一些地區特有的飲食文化.例如廣東的涼茶和老火湯.由於廣東比較濕熱,人容易上火,所以需要經常喝涼茶或湯水,而北方的氣候寒冷,為了驅寒,東北人無論男女,有事沒事都會喝點酒.氣候不同使人們的運動愛好也不同.北方的冬天有雪,湖面結冰,人們可以在湖面上溜冰,享受冰雪世界的美麗.而南方即使是冬季,氣溫也比較暖和,湖面不會結冰,冬泳越來越得到歡迎.第一、它導致了不同地區其城市形態不同.「一般情況下,平原地區的城市形 態比較規整,山區的城市形態受地形、地貌條件的限制,不同地區差別較大.」1如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內,地勢比較平坦,因此城市內部各個組成部分都比較集中.而「重慶地處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的丘陵山區,地區的崎嶇不平使城市發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2,用地比較分散.第二、地形、地貌的不同導致農業土地的利用形式不一樣.在平坦的平原上我們可以建設農田,種植水稻、蔬菜等,而在丘陵區,地勢的崎嶇不平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但卻適合種茶,種果樹或營造經濟林.在黃土高原上,降水本來就少,加上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們可以把山坡改造梯田,發展小規模農業.第三、地形、地貌的不同使不同地區的藝術特色不同.再次,水文狀況對文化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沒有了水,則人類將會滅亡.依山傍水是人類理想的居住環境.第一,農業生產活動對水的依賴性很強.河套地區降水較少,其東面又有黃土高原、太行山阻擋了海洋的濕潤氣流,不適宜植物的生長和人的居住,但由於它位於黃河的上游,水源較為豐富,使農業生產成為可能,為河套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5. 地理環境對於地域文化形成產生哪些影響
地理環境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礎條件。文化的形成都是發生在一定的地域中,這個地域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著該地區內文化的形成;環境條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加速或減緩作用。在一定條件下,自然條件的優越與否影響著文化的發展。環境的差異性,使地理環境賦予不同地區以不同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因此生產方向也將不同。
地域文化形成的首要條件就是自然環境。它決定著一個地區的人們的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人在自然中尋討生計得以生存,越是人類生活的早期,作用越大。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獨厚。適合長遠居住的環境。不同的地理條件所產生的風俗也必然不同。長久的發展,會形成獨特的生活文化飲食作業的習慣。特定區域的人群將有明確的區域意識,並與其他區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在這樣情況下產生的區域文化最具歷史的深度、廣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