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城市規劃要怎麼答

地理城市規劃要怎麼答

發布時間:2023-01-15 12:42:34

1. 如何介紹一個城市的城市規劃,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城市的歷史形成過程入手,分析城市的區域地位、主要結構的特點和演變歷程。應突出城市發展中關鍵性的轉折時點。
二、從城市的功能分區、中心體系、路網結構、河湖綠化系統等方面,介紹城市運行的功能體系。
三、從城市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形成過程入手,通過重點標志性要素,突出城市的景觀風貌的文化特色。

2. 地理題,怎麼答區位因素地理優勢有利條件

即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

3. 地理城市空間分布特點如何回答

特點:
1、商業區居於城市中心以及繁華地段,商業區是指零售商業聚集,交易頻繁的地區辦公區,商業區一般在大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華街道兩側、大型公共設施周圍;
2、居民區居於商業區的外圍,其中高檔住宅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在城市較為集中的居住地,大都具有一定規模,滿足居民區的還應有相關配套設施;
3、工業區居於城市外圍,低價便宜,靠近交通線的地方,工業區是指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義工、製造工業

4. 如何解高中地理的城市問題

第2章 第3節

一、單項選擇題
1.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城市發展一般規律的是()

【答案】A
【解析】A圖顯示出城市規模擴大,城市數量增加,最後出現衛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區域內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
2.在城市化過程中()
A.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
B.勞動力由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逐漸轉移
C.城市數目增多,規模縮小
D.城市數目減少,規模擴大
【答案】A
【解析】在城市化過程中,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逐漸轉移。
(2010·鄭州高一質檢)《廣州日報》2009年6月16日報道,截至2008年末,我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45.7%,擁有6.07億城鎮人口,目前,我國城市化正處於加速發展時期,城鎮人口正持續快速擴張,據此回答3~4題。
3.關於城市化標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B.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鄉鎮企業蓬勃發展
D.城市用地規模擴大,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
4.提高我國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徑是()
A.調整行政區劃,合並城市,擴大城市管轄面積
B.在大城市周圍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逐步形成城市群
C.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
D.促進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
【答案】3.C4.D
【解析】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是城市化的結果,不是標志,但是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卻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可使城市合理發展,但不能帶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10·安徽合肥高一質檢)下圖是我國某地城市化過程發展階段示意圖,據此回答5~6題。

5.階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階段是()
A.初期階段
B.中期階段
C.逆城市化階段
D.後期階段
6.引起階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內部經濟的衰退
B.鄉村和小鎮發展超過城市
C.城市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
D.軌道交通的發展
【答案】5.B6.C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在階段Ⅰ時該城市是一種郊區城市化,階段Ⅱ為逆城市化,郊區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也是城市化中期階段的一個特徵;逆城市化是由於市區環境惡化,地價上漲,而鄉村、小鎮地區環境優美,地價偏低,並且有便利的城鄉交通等原因導致的。
讀下面某城市發展階段圖,完成7~8題。

7.能正確反映Ⅱ階段城市人口密度與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兩者之間關系的是()

【答案】A
【解析】城市發展到Ⅱ階段,城市功能區分化,城市中心區形成中心商務區,常住人口減少。
8.Ⅱ階段城市不會發生的現象有()
A.交通問題得以緩解
B.與周邊地區溫差增大
C.工業污染日益嚴重
D.農業用地不斷減少
【答案】C
【解析】在城市發展到Ⅱ階段,工業向郊區分散,工業污染應有所減輕。
綠化是改善城市環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今年某市將新增綠地面積1 000公頃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23%。據此完成9~10題。
9.城市綠地減緩熱島效應的功能為()
A.調節氣候
B.降低雜訊
C.保持水土
D.涵養水源
10.破牆透綠的環境功能為()
A.凈化空氣
B.消煙除塵
C.美化環境
D.增加濕度
【答案】9.A10.C
【解析】城市綠地可調節局部小氣候,減緩城市熱島效應。破牆透綠主要是美化環境。
讀下圖,回答11~13題。

1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時期Ⅰ,在城區內建廠,更好的利用城區內各項基礎設施
②時期Ⅱ,在城郊地帶建設工業小城鎮,有利於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
③時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線建廠,交通便利
④時期Ⅳ,在城區邊緣建廠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若該城市位於我國東部季風區,在建設時期Ⅳ擬將交通干線a、b、c、d作為其規劃的工業地域發展軸。從保護大氣環境因素考慮,合理的發展軸線是()
A.a、b
B.a、c
C.b、c
D.c、d
13.該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該市政府提出了「和諧發展」的理念,下列有利於「和諧發展」的措施是()
①合理規劃城市交通網
②進一步加強城市綠化建設
③禁止外來人口的遷入
④興建別墅,提高居住質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B12.B13.A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時期Ⅰ,城市規模小,在城區內設廠,功能區沒有發生分化;時期Ⅱ在城市邊緣建廠,工廠外遷;時期Ⅲ,隨著交通的發展,工廠沿交通線規劃建設;時期Ⅳ在城市外圍出現工業小城鎮。我國東部季風區盛行風為東南風和西北風,合理的工業發展軸應與盛行風向垂直。禁止外來人口遷入和興建別墅不利於城市的發展。
(2010·山東濟南高一質檢)下圖為某區域城市化戰略設想圖。讀圖並結合相關知識,回答14~15題。

14.關於該區域城鄉人口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20~2030年鄉村人口都轉移到了郊區
B.2040年郊區人口超過鄉村人口
C.2050年鄉村人口只佔30%
D.2050年中心城區人口數量與2000年相等
15.關於該區域城市化水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010年約為50%
B.2020年以後趨於降低
C.2030年超過90%
D.2040年以後保持穩定
【答案】14.B15.A
【解析】由圖可知,2040年,城市郊區人口超過鄉村人口。在2010年中心城區和郊區人口總和即城市人口所佔比重為50%。
二、綜合題
16.下圖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9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該城市從1968~1990年城市發生了哪些變化?
(2)從1990~2004年該城市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3)從上述三幅圖分析,未來該城市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答案】(1)城鎮面積由小變大;城市工業區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在不斷增多,使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人口向郊區遷移;工廠向郊區遷移;郊區新建綠化帶;建設衛星城和高速公路。(3)郊區城市化。
17.讀圖甲和圖乙,完成下列各題。

(1)圖甲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過程,該過程的主要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甲中E—F所反映的現象為________,簡述其成因。
(3)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分為兩種類型。指出圖乙中a屬於________國家,b屬於________國家。分別說明其勞動力就業結構特點。
【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2)逆城市化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或郊區環境質量較好),鄉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3)發達發展中發達國家在農業中就業比例低,在服務業中就業比例高;發展中國家在農業中就業比例高,在服務業中就業比例低。
18.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五個國家的城市人口總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
(2)日本的城市化和其他幾國的城市化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這五國中,中國城市化進程起步________,但20世紀80年代後明顯加快,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升
(2)均呈上升趨勢日本起步早、水平高;其他四國起步晚、水平低
(3)晚實行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

5. 求 城市地理學 城市規劃原理 相關概念解答

1 信息城市
信息城市的核心是「信息化」,實現信息化的前提與基礎是大量以電子形式存在,能夠在網上進行集中有序的管理、共享與利用的信息資料。如果沒有這些信息資料,城市信息化就會像沒有車輛行駛的公路一樣行同虛設。信息城市建設的首要問題是構建一套涉及城市運作與管理各個方面的電子化信息庫。一個城市的電子化信息庫並不能憑空產生,這些以紙張等物理形式存在的信息不適合在網路上管理、共享與利用。因此,將這些物理形式存儲的大量信息資料轉化為電子形式,並進行集中有序的管理與利用是信息化初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大規模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信息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工作,它將電話網、有線電視網和數據通信網「三網合一」,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寬頻城域網,實現多媒體信息的互動傳播。其作用就相當於為大量以電子形式存在的城市信息提供一個可以自由馳騁的「信息高速公路」。但是,由於大規模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耗資巨大,費時良久,任何一個城市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建立電子商務系統、電子政務系統等各種業務管理系統,讓那些龐雜的信息有序、高效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馳騁,這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第三步工作。盡管上述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但由於在城市信息化建設中可投入的資源有限,不可能三頭並進,必須在每個階段有不同側重點。

2 城市空間單位面積產出

指的是整個城市區域上的土地平均產出率。一些媒體根據有關資料整理,籠統地用某區域的整個區域面積計算其產出率,進行區域之間的單位面積產出比較,以評價各區域的發展水平與位次,對此,我認為是值得商榷的。通過相關資料研究,不難發現簡單地用某一區域整個區域面積作為分母計算出來的單位面積產出率,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區域的實際發展水平,也不能反映一個區域單位面積土地實際資源的集約利用情況。比較分析一個區域單位面積產出水平,實際上是主要比較一個區域的土地產出水平,應根據區域之間的地形、地貌、地質等自然資源的客觀可比性,扣除區域面積中對GDP貢獻很小的水域、沙漠及高山林地等一些特殊面積後,在基本相同條件下,分析比較區域土地平均產出率,以客觀評價區域的單位面積產出水平。

3城市肌理

就建築來講,肌理是構成這座城市的一般建築物以及它們的組合方式。例如北京的肌理,就是它的四合院、胡同以及民俗民風等一系列構成城市氣質的要素;上海的肌理,就是它的石庫門老建築。

肌理對於城市意象的鍛造是強烈而持續的,它不僅從物質環境建設角度表徵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更從人文美學角度解說了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影射著人們活躍的生活場景。任何獨立、隔絕於城市肌理之外的建築,都是對城市文脈的割裂和對城市美學的破壞。

4 區域協調發展 相關內容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之一。具體內容為: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提出,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繼續發揮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提出,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結構,推動各地區共同發展;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困難地區的扶持,改善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以及糧食主產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生態保護任務較重的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的支持;支持經濟發達地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轉移,扶持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項目,加快這些地區的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擴大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和民族地區的對口援助,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紐帶、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的互惠互利機制,建立健全資源開發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對資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難地區經濟轉型實行扶持措施。

5 廣畝城市

美國建築師F.L.賴特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城市規劃思想。他認為,隨著汽車和電力工業的發展,已經沒有把一切活動集中於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業崗位)將成為未來城市規劃的原則。他的城市規劃的思想基礎是:希望保持他自己所熟悉的,19世紀90年代左右在威斯康星州那種擁有自己宅地的移民們的庄園生活。在他所描述的「廣畝城市」里,每個獨戶家庭的四周有一英畝土地,生產供自己消費的食物;用汽車作交通工具,居住區之間有超級公路連接,公共設施沿著公路布置,加油站設在為整個地區服務的商業中心內。這種主張分散布局的規劃思想同勒·柯布西耶主張集中布局的「現代城市」設想是對立的。50~60年代,在美國的一些州的規劃中,曾把「廣畝城市」思想付諸實踐。

6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主要觀點包括尋求運費最小、集聚與分散區位法則和勞動力區位法則三個方面。
韋伯認為,運輸成本最小點為工業布局最佳區位,運輸成本由原料指數和距離兩大因素決定。
勞動費是使運費形成的區位格局發生變形的因子,使工業區位產生第一次偏離。(指每單位重量產品的工資部分)
集聚因子指促進工業集聚到某一地點,從而節約生產和銷售成本而獲得經濟效益的因子。
當集聚獲得的利益大於企業因集聚而增加的運輸費用和勞動費用之和時,集聚因子即將企業從運輸費用和勞動力費用最低點,遷至集聚最佳區位。(工業區位發生第二次偏移)。

7 杜能的農業區位論

農業生產方式的空間配置,一般在城市近處種植相對於其價格而言笨重而體積大的作物,或者是生產易於腐爛或必須在新鮮時消費的產品。而隨著距城市距離的增加,則種植相對於農產品的價格而言運費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圍,將形成在某一圈層以某一種農作物為主的同心圓結構。隨著種植作物的不同,農業的全部形態隨之變化,將能在各圈層中觀察到各種各樣的農業組織形式。以城市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為自由式農業、林業、輪作式農業、穀草式農業、三圃式農業、畜牧業這樣的同心圓結構。

1.第一圈——自由式農業圈。
為最近的城市農業地帶,主要生產易腐難運的產品,如蔬菜、鮮奶。由於運輸工具為馬車,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術,因此需要新鮮時消費的蔬菜,不便運輸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產品(如鮮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處生產,形成自由式農業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規模所決定的消費量大小而決定。

2.第二圈——林業圈。
供給城市用的薪材、建築用材、木炭等,由於重量和體積均較大,從經濟角度必需在城市近處(第二圈)種植。

3.第三圈——輪作式農業圈。
沒有休閑地,在所有耕地上種植農作物,以穀物(麥類)和飼料作物(馬鈴薯、豌豆等)的輪作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六區輪作,第一區為馬鈴薯,第二區為大麥,第三區為苜蓿,第四區為黑麥,第五區為碗豆,第六區為黑麥。其中耕地的50%種植穀物。

4.第四圈——穀草式農業圈。
為穀物(麥類)、牧草、休耕輪作地帶。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七區輪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總有一區為休閑地,七區輪作為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燕麥,第四區、五區、六區為牧草,而第七區為荒蕪休閑地。全耕地的43%為穀物種植面積。

5.第五圈——三圃式農業圈。
此圈是距城市最遠的谷作農業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農業圈。三圃式農業將農家近處的每一塊地分為三區,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休閑,三區輪作,即為三圃式輪作制度。遠離農家的地方則作為永久牧場。本農業圈內全部耕地中僅有24%為穀物種植面積。

6.第六圈——畜牧業圈。
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產谷麥作物僅用於自給,而生產牧草用於養畜,以畜產品如黃油、乳酪等供應城市市場。據杜能計算本圈層位於距城市51~80km處。該區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外,為城市提供日常所需的肉類和奶類製品,更新周期快,商品率高。此圈之外,地租為零,則為無人利用的荒地。

8土地集約利用相關概念

土地集約利用實質上土地投入產出的關系,即以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獲得最高產出,其內涵擴展包括以下3層含義:
1、土地地塊集約利用,它是指區域某一土地利用類型的地塊集約化利用。
2、土地類型集約利用,它是指區域同一土地利用類型土地集約化利用。
3、區域土地集約利用,主要是根據有限土地資源自然屬性(土地經濟、生態、適用性)和社會屬性(市場供求關系、城市發展需求、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 對各種土地類型集約高效利用的同時,在區域土地利用合理性結構條件下實現區域土地的最大產出和土地利用效益,達到區域土地集約利用。

9 溢出效應

所謂溢出效應,是指一個組織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會產生活動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對組織之外的人或社會 產生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某項活動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動的主體得不到的收益。

10 中外城市更新理論

西方現代城市更新可分為兩個主要階段,一是在以形體規劃(physical design)為核心的近現代城市規劃思想影響下,大規模、激進式更新;二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影響下,以強調功能的小規模、漸進式更新,社區規劃、多元參與為主要特徵。
在中國,中心城市的多目標、快速更新可分為二個階段:以局部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目標內容的小規模形體更新階段;以及在多樣性動力機制推動下逐漸朝向以包括物質性更新、空間功能結構調整、人文環境優化等社會、經濟、文化內容的更新階段。

11 中外區域規劃相關理論

縱觀各種類型、不同國家的區域規劃,以及不同的區域規劃理論與方法,基本上都是圍繞三大主題展開的:如何認識和協調區域的發展差異,如何認識和協調區域城市與鄉村的發展差異,以及如何認況市場、政府、社會三種力量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可以說區域規劃理論的差異,根本在於對上述三大問題認識的區域規劃思想的差異。縱觀區域規劃理論主導思想的變遷,存在以下幾點比較明顯的趨勢:在區域發展思想方面,存在低水平均衡發展到區域不均衡發展.再到區域相對均衡和一體化發展的理論演進路徑,主要的區域發展理論基本上建立在區域不均衡發展思想的基礎上。在區域規劃的調控模式方面,自由主義的規劃思想與政府幹預的規劃思想此消彼長,而前強調參與、協商等的「管治」模式正在受到重視。

12 城市開發過程中的「外部效應內部化"

外部效應也可解釋某個個經濟主體的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不表現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會給其他的經濟主體帶來好處或者壞處。外部效益包括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內部化優化城市交通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需求迅速增長,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正確認識大城市中各種客運方式外部成本及效益的基礎上,提出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措施,將有利於構築公平合理的大城市客運交通結構,從而解決困擾大城市發展的問題。(來源: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

6. 一般關於城市化的題怎麼答(地理)

1、城市化起步早:英國最早,世界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鄉村人口的國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術革命使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20世紀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70%。
3、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原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先從英國,隨後在美國、西歐各國、日本,後來又在北歐。
表現: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迴流,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鎮發展迅速,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

1、1975年城市人口超過發達國家,目前,佔世界城市總人口的60%。
2、起步晚,發展快:速度超過同時期發達國家,比發達國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3、城市化水平較低:1990年比重為33%。
4、城市發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造成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聚集於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7. 高考地理問答題的各類問的答題模式,怎麼答有什麼套語或者從哪些方面答

我剛搜集整理了一些,還有點凌亂

高考地理問答題答題方向和技巧

(一)特徵描述。

(二)成因問題。�
自然環境有整體性和差異規律,因果關系規律。資源環境優勢、缺陷的形成,災害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原因。注意用聯系的觀點,地理災害的成因分析尤其應如此:�
1. 自然環境特點——異質特點的綜合成因分析。�
這類題先定位最為重要。應注意圖表中的數值,在平面地圖中植被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以「水環境」為中心,圍繞「氣候——地形」這一重點的成因因子來分析。
如:氣候分析可從①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②降水多少:風、壓——環流形勢(西風帶、低壓帶、海風是多雨的),地形——迎風坡與背風坡,洋流——寒暖流,人——對林、草、湖、濕地的破壞與保護。�
這類題目要排除雷同條件,突出主導因素。這也是近幾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選擇題中、大范圍平面圖中)地圖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緯度因素和風帶、氣壓帶、季風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圖中(多在非選擇題中、小范圍平面圖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陸熱力差異因素和人為因素。
2. 地理災害的綜合成因分析:多從「天(氣候因素)、地(地形地貌因素)、人(人為因素)」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例:
•洪澇災害的原因(我國典型地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
(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台風的影響;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窪(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原因:
(1)自然原因:山區面積廣大,地形崎嶇坡度大;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岩石破碎,風化嚴重;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為原因:植被破壞嚴重。
3. 地理事物時空特點成因分析。�
應鎖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氣運動原理、季節變化原理——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河水補給原理最為重要,應注意進行逆向推理。例:
•氣候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的原因
多從近地面的熱力環流(風壓流原理)進行分析,用「熱(高溫)低(壓)升(氣流上升)雨(成雲致雨);冷(低溫) 高(壓)沉(氣流下沉) 晴(乾燥晴朗)」進行邏輯分析。
•晝夜溫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氣旋控制——晴天多,雲量小;地處內陸,熱容量小,變溫快;天氣系統轉換等。
•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
(1)是落差(位於階梯過渡地帶,河流落差大);
(2)徑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凌汛的成因:
凌汛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緯
•河水的補給
我國東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補給。
江南是春雨降水適量、夏季雨水大量補給。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補給。�
華南是春季鋒面雨、盛夏台風雨補給。�
地中海氣候則是冬雨補給。�
(三)分布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1. 「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鎮體系分布規律是西北較稀,東南較密。上海「寶山鋼鐵廠」分布在上海市區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2. 「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又如「我國一月0 ℃等溫線」分布,可描述為:東段大致東西走向、近似於與緯線平行,西段大致東北——西南走向、近似於與青藏高原東緣山麓平行。�
3. 「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范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評價問題
回答此類問題注意兩點:�
1. 根據題目要求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闡述問題;�
2. 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五)推斷問題�
根據材料,審明題義,回歸教材,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准確表達。� (六)區位問題�
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分析。
◆農業區位分析 :
1、分析有關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區位:氣候(光、熱量、降水、災害氣象),地形,水源,土壤;
社會經濟區位:市場,交通,政策,人口及素質,技術
2、灌溉農業區位分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區位因素: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
不足: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3、商品穀物農業 (典型地區:東北地區)
(1)自然因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3)不足: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4、我國水稻種植業 (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3)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5、畜牧業 (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
(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
(3)不足: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災、蝗災嚴重。
6、郊區農業 (典型地區:上海市郊區農業)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方便;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3)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工業區位分析
1、分析有關工業類問題
(1)、工業常見的區位因素:資源(原料和動力),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政策,環境,偏好,慣性。
(2)、看風水(環境)和相對位置(固體廢棄物和雜訊不擾民,符合城市規劃和布局)。
(3)傳統工業區的改造(參照德國魯爾區)
2、工業基地區位分析:
原料(農產品加工、鋼鐵)、能源(有色金屬工業)、科技(尤其是技術密集型工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市場(腹地)、交通、 農業經濟基礎(提供食品和原料)、環境(風向、河流)、 資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城市區位分析
1、分析有關城市區位
(1)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形狀;
(2)社會經濟因素:資源,交通,政治,宗教,軍事,科技,旅遊。
2、分析城市化問題
1、城市自然問題:環境質量(四大污染),生態退化。
2、社會經濟問題;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如失業,治安交通,住房。
◆城市化問題的解決(參照上海)
限制人口和工業集中,合理規劃城市:1、規劃新區和衛星城,分散城市職能。2、合理設計規劃交通網路,加強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條件。3、治理污染和增加綠化面積。
◆鐵路建設的意義或區位因素(參照南昆鐵路和南昆線路)
舉例:南昆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
(1)經濟意義 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南昆鐵路的修建解決了雲南磷礦和貴州煤炭的外運,促進了紅水河水能和廣西平果鋁礦的開發。②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加快對外開放,使西南區形成「沿海、沿江、沿邊」的形勢,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開辟旅遊熱線,使西南豐富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喀斯特地形,少數民族風情、世界文化遺產等),並能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
(2)政治意義 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②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③有利於社會穩定 ;
(3)戰略意義 ①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南昆線的建設使西南區具有「三沿」的區位優勢,南連北海、湛江、欽州和防城港等港口,東西有國際鐵路、公路通往滇桂兩省眾多的過境口岸,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邊境貿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促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②有利於鞏固國防,
◆港口的區位因素
從水域條件(航行和停泊條件),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和城市依託考慮。
舉例:分析上海港建設區位因素。答:從水域條件(航行條件)長江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黃埔江深入陸地,為築港提供廣闊空間,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經濟腹地廣闊,以上海城市依託。
(六)「線」問題
1、等溫線
(1)水平分布規律:①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原因:太陽高度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太陽輻射逐漸遞減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區遞減(「熱島效應「)原因:城市由於人口集中,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釋放大量熱量
(2)垂直分布規律:①由山麓到山頂遞減。原因:海拔高度越高,獲取地面的熱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溫隨深度遞減,1000M深度以下,水溫變化不大。原因: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明顯,深層海水影響小。
(3)等溫線走向與緯線、海岸方向和地形的關系:A、若等溫線與緯線平行,東西延伸,這是由於太陽輻射能量因緯度不同,從兩極向高緯遞減的結果。B、若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因為海洋對氣溫起著調節作用。C、若等溫線與等高線平行,這是受地形的影響。
2、等鹽度線
規律:從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原因:是副熱帶海區氣溫高,蒸發量大於降水量 ;低緯度和高緯度降水量大於蒸發量。
3、雪線:
規律:副熱帶地區向兩側高低緯度遞減。
影響因素:
(1) 氣候因素:
①雪線的分布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
②雪線的分布高度與降水量成負相關
(2) 地貌因素:
①坡度越陡,雪線越高②向陽坡雪線較高
4、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
① 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 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 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 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附: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1.規范用語,回歸教材;
2.有多少問,分多少行(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盡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3.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復;
4.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8. 城市規劃簡答題。簡述霍華德《田園城市》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非常感謝 急求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及生產設計的城市,其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土地歸公眾所有;

實質: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體,若干個田園城市(3萬人)圍繞中心城市(5.8萬人)呈圈狀布局,城市之間是農業用地;

布局:圓形,中央為公園,六條主幹道從中心向外輻射,核心部位為公共建築,環形林蔭大道,城市外圍地區建設工廠、倉庫。

意義:

聯系城鄉的關系,提出適應現代工業的城市規劃問題,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的重要性等問題都提出了見解,對城市規劃學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現代城市規劃的開端。

城鄉規劃

城市規劃建設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即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所謂城市規劃是指根據城市的地理環境,人文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等客觀條件制定適宜城市整體發展的計劃,從而協調城市各方面發展,並進一步對城市的空間布局、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進行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的一項具有戰略性和綜合性的工作。

政府主體根據規劃的內容,有計劃地實現能源、交通、通訊、信息網路、園林綠化以及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將城市規劃的相關部署切實實現的過程,一個成功的城市建設要求在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人工與自然完善結合,追求科學與美感的有機統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共贏。

閱讀全文

與地理城市規劃要怎麼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