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什麼可以體現物質文化的地理性差異

什麼可以體現物質文化的地理性差異

發布時間:2023-01-16 01:22:21

Ⅰ 如何認識中國文化的地理差異

語言、文學、藝術、戲曲、飲食、建築、園林、人的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如:南船北馬 南米北面 南拳北腿 南腔北調 南甜北咸由於我國南北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歷史文化以及政治經濟活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國南北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顯著差異。交通差異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乾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飲食差異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體質差異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語言差異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建築差異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另外,我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朴,內外空間界限分明。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做出總結:「南方為棚,多敞口。北方為窩,多封閉。」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通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 政治經濟差異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工業差異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布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采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自然條件及文化差異南澇北旱我國隸屬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此黨中央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調節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配矛盾,這樣既可緩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決北方的水資源危機。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異的詞彙還有南為橘北為枳、南拳北腿、南腔北調、南柔北剛、南甜北咸等等。 總之,南北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復雜,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南北雙方應正視這種差異的存在,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Ⅱ 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

問題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地域差異近期的文化差異吧
不同的自然環境,生成了不同的鄭中基經濟和文化

問題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分別產生於中國和歐洲,屬於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兩者之間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就是此文化區別於彼文化的特殊性。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表現在許多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如下三個方面:
1、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西方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天道」,講究天人合一的精神,強調人的行為要符合自然的發展趨勢,這也導致了對個體人格伸張的一種天然的束縛。這種定型化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人們習慣於樂知天命、安分守己的處世之道,人與自然容易達到一種和諧狀態,千百年來一貫如此,進而形成了中國人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而西方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精神,就是基於「天人相分」認識上的,強調人與自然分裂、對立,強調人與自然的斗爭,認為人必須依靠知識全面征服自然,這種自然取向促成了西方民族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挑戰意識,從而塑造了人們講求效率、勇於競爭、不怕冒險等外向的行為方式。
2、人與人的關系。在強調倫理道德的中國文化體系中,比較注重人際關系,為淡化和緩解人際矛盾沖突,便有了「中庸」、「仁」、「禮」等倫理說教,強調服從與秩序,主張協調和寬容。與傳統中國相反,西方文化對人的個性非常崇尚,追求個體的優先地位,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和明顯的個性精神,受這種文化特點的影響,西方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喜歡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追求自我獨立、自我發展。
3、生活方式。中國人認為,人生的真諦在於享受淳樸悠閑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歡樂和社會各種關系的和睦,陶醉於這樣一種人生理想之中,這使得中國人對世俗生活呈現出溫和、內傾的特點。西方人同樣追求享樂,但他們的功利意識非常濃厚,人們努力追逐物質財富,改造和征服自然,從而 *** 了西方人工作、獲取和創造的積極性。
(二)中西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從根本上講,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徵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環境決定的。
1、自然生態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及民族存在和發展永恆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前提。某個民族在一定區域內居住、勞動和生活,同時也就創造了相應的文化,與這個民族以及相應文化相聯系的有關自然地理條件就是人們所說的生態環境。一般說來,文化的差異最初都是來自於對自然世界認識的差異,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發展的最初方向。三面高原一面海的相對閉塞的地域特點,使得古代中國文化基本上與外隔絕,但這同時也為農業文明的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以小農經濟為特徵的經濟形態。同時,大河大陸性環境及其所造成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得中國人贊成盡物之性、順物之情,把人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而農業社會的穩定,家人親友的長期聚居,使得中國人自古將惜別看得非常重,這讓中華民族在思想情感上表現為喜一不喜多、喜同不喜異、喜靜不喜動、喜穩不喜變。而西方文化的活水源頭是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明發源於地中海,其所處的海洋環境培養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險外傾的民族性格。在他們看來,人類的力量與海洋比較起來顯得很渺小和脆弱,但是人類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勇敢、剛毅、偉大斗爭精神征服了大海,因而人類的氣魄比海洋更偉大,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開放、勇敢的性格。因此,從整個古代社會和文化現象看,西方都是以個人為起點,向外開拓,不斷地自我追求、自我拓展,同時也自我革新。而中國因封閉式、自我滿足式的農業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對鄉土的眷念,對安謐生活的嚮往。
2、人文社會環境。人文社會環境主要指由制度、政策、法規等構成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總和。在中國幾......>>

問題三: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的內在原因 1、中西飲食觀念的差異
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使中國的飲食更加博大精深。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遼闊國土的地域差異,四大菜系逐漸形成,四大菜系自成體系,各有特點,但共同點是用料復雜考究,製作方法復雜,口味、菜式多種多樣,令人驚嘆。
西方以歐美為代表,其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到中世紀,歐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間,舊西方的飲食文化已經形成。其主要特點為:主食以麵粉為主,原料也較為豐富,製作方法較中國簡單,但同時也十分注重口味。
由於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於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准則,進食猶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添加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餚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一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中國五味調和的烹調術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過程中的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攻,都會使菜餚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法國烹調雖亦追求美味,但同時總不忘「營養」這一大前提,一味含營養而求美味是他們所不取的。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現代烹調思想,特別強調養生、減肥,從而追求清淡少油,強調採用新鮮原料,強調烹調過程中保持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說西方飲食之重營養是帶有普遍性的。
2、中西飲食對象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而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極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足見中國飲食在用料方面的隨意性之廣博。
據西方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6倍。實際上,在中國人的菜餚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說,菜食在平常的飲食結構中佔主導地位。中國人的以植物為主菜,與佛教徒的鼓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佛教便視動物為「生靈」,而植物則「無靈」,所以,主張素食主義。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對象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3、中西欽食方式、餐具及禮儀的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與人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爭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在餐具方面,差異就更甚明顯。眾所周知,中國人包括亞......>>

問題四:東西方文化差異表現為什麼 淺析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表現及原因
發布時間:2013-12-17
編輯:小青
手機版
一、文化的現代含義
「文化」一詞,對它的定義有好幾十種,這說明文化這個概念的復雜性。要對其內涵進行解釋,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從文獻的記載看,「文化」一詞,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出現,最初的意義是指古代帝王的文治和教化。現代意義上的「文化」一詞是從日語借來的,日文譯自拉丁文的

Cuhura,現在的英文是Culture。「文化」這一術語,是19世紀中葉才在人類學著作中起用。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的定義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習俗和任何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後來,美國的社會學家、文化人類學家進行了補充與修正,增加了「實物」與「價值觀念」。文化是個龐雜的系統結構,包含許多的組成部分。本文將文化系統的結構劃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再依據層次中的內容,論述文化的差異表現並分析原因。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表現
(一)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指文化中的技術及其物質產品,如生產和交通工具、服飾、居室建築、飲食和其他人類行為的產品等,是人類適應和改造環境的基礎。
1、居室建築。中國文化重人與自然的結合,追求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重物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兩者在建築方面的差異主要有三點:首先,在製造空間的方法上。在西方,確立室內的空間,牆起了重要的作用。通過牆體確立空間,在上面加頂,覆蓋起來;在中國卻相反,屋頂變成了重要的構造空間元素,通過柱子的支撐確立空間再填充牆體。其次,空間本身的狀態。西方強調積極的空間感,發揮建築物本身的的內部空間;在中國,則強調相對消極的空間狀態,注重建築物周圍的外部空間。最後,中國的建築風格與特點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西方的建築風格卻大加盛行。由此可知,中西方由於民族風格、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種種差異,造成了建築風格的迥異。
2、飲食習俗。西方的烹調傾向於科學,多從營養學的角度去考慮菜餚的結構和食品的成分,這一飲食習慣與西方的整個哲學體系相適應,但形而上學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飲食文化的發展。例如,西方很講究餐具、服務、菜之原料。但不管怎樣的豪華與奢侈,從紐約到洛杉磯,牛排的味道幾乎是一樣的。中國的飲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是一種美性的飲食觀,有時更是追求一種「意境」,把「色、香、味、器、形」完美的融為一體。
如果說西方服飾文化刻意追求表現人體美,而完全忽視了服飾倫理,那麼,中國服飾文化由於受到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念的影響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些道德上的體統。中國服飾藝術不是突出人體美,而是充分調動藝術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種裝飾美,即一種超越形體的精神空間。由於歷代強烈的大一統精神和嚴格的等級觀念,中國服飾不是自由與靈性的體現,而是等級和禮度的象徵。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類調節內部關系,更有效地協調行為去應對客觀世界的組織手段,包括所有制、管理機構、監督和制裁機構以及適應人際關系的行為模式等。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頭在古希臘羅馬,他們創造的法律制度以及哲人們的政治智慧,都給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財富。由此可以理解西方歷來追求的自由與民主,形成了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民主的政治選舉制度。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為核心,並延續兩千多年,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國體與政體、官僚政治,以至文化教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指人類認識主客觀關系並進行自我完善和價值實現的手段,包括哲學、藝術、倫理、習俗、宗教信仰等。
......>>

問題五: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1語言方面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代表著東方,但中國的語言和西方的語言差異不小。在稱呼、問候、表達上等有明顯的差異。
例如:漢語和英語中都有表示感激、歉意的固定說法,請別人幫忙前,也要先說點什麼,例如漢語里「謝謝」、「對不起」、「請…」,英語里的 Thank you, I』m sorry, Excuse me等。總的來說,這些表達方式十分相近,不會造成什麼麻煩。但是,盡管相近,仍有差異。
英語里的 Thank you和 Please比漢語的「謝謝」和「請…」用得更加廣泛。如果求人幫點小忙,比如借支鉛筆,問個路,傳個話,叫人來接電話等,中國人常常不說這些客氣話,特別是對親屬和好朋友,更不用這樣客氣。許多中國人認為,西方人過於喜歡說Thank you和 Please,沒有必要,甚至叫人不耐煩。另一方面,中國人相信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倩,因此不必多言;但在西方人看來,不說這些客氣話就有些失禮,對別人不夠尊重。
由此也可看出,東西方的語言差異,因此,當我們外出到其他西方國家時,應該先了解西方國家的語言在表達上、問候、稱呼等的方式,才能更好的進行溝通與交流。
2教育方面
西方的教育的主導思想則是:每個人都是特釘人才。不能因為某學生數學不好,就認定其笨,或許該生會是生物、體育、或音樂、文學等領域的奇才。西式教學,給予所有學生機會去充分發揮個人所長,並鍛煉將來在社會上實用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如此培養的學生,越往高處走,才幹越能得到發揮。這也是為何西方的高等教育和國家科技水平能領先世界的原因之一。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是三缺一因而不算全面,這也是為何東(中國)西教育方式培養出的學生都會有缺陷。應該把「教、學、做」三階段統一起來,教育全過程才算完整,培養出的人才也比較全面。目前西方教育界已認識到問題,因此正在加強中小學基礎知識教學和考核。而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在向另一方面努力,台灣取消聯考,而大陸提倡所謂「素質教育」,都旨在補充純知識教育之外的內容。如果東西方的教育方式能夠融會貫通,相得益彰,那將是比較理想的。
如今的中港台地區,科舉制早不存在,高考制也面臨挑戰與改革,那種死記硬背的教育方式早晚會被更科學的方法取代,我們頭腦中的傳統教育觀念也應該改變
3:飲食方面
吃中餐時,食客們圍坐在餐桌旁等飯菜,全過程是:廚師將飯菜做好以後端到餐桌之上,圍坐在餐桌旁的進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據各自的喜好選取相應的飯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種飯菜都不屬於任何一個食客,大家為了相同的目的聚在同一張餐桌旁,面對相同的飯菜各取所需,解決飢餓問題和生存問題。
吃西餐時,食客們圍坐在餐桌旁等飯菜,廚師將做好的飯菜分成相應的幾份,將每一份飯菜端到相應的食客面前,每個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飯菜。
不同的飲食文化,歸根結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4:建築方面
東西建築風格的不同,從本質上看是因東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國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國文化重道德和藝術,西方則較重視科學與宗教
在此我們總結出了3點比較明顯的差異
1)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區別是在製造空間的方法上。在西方,確立室內的空間,牆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先通過牆確立空間,上面加頂就像一個蓋子,只是一個覆蓋物而已。在東方正好相反,屋頂是最重要的建立空間的因素。通過由柱子支撐的屋頂確立空間而後再填充牆。
2) 第二個區別在於空間本身的狀態。西方世界強調的是積極空間,即發揮建築物本身作用的內部空間。然而在東方主要......>>

問題六: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地理環境
生產方式
不同
造成的

問題七: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地域差異近期的文化差異吧
不同的自然環境,生成了不同的鄭中基經濟和文化

Ⅲ 中西文化差異的根源性因素有哪些

1、思維模式上的異同
中國人愛站在生命的更高處思考問題,跳出現實,重視對生命的思考,在對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界之間,人的精神和肉體之間的關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於邏輯思維或者理性思維;中國人屬於感性思維。而西方人更注重於從現實入手,去探索和求證問題的本源。
2、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上的異同
中國人更看重集體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國家利益,主張控制自己慾望,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浪漫英雄主義,往往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富於愛國和獻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視個體利益,追求人權,崇尚自由,認為如果連個體利益都無法保障,更談何集體利益,正是這樣的思想認識,最終推動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

3、民主觀念上的異同

中國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權貴的賞賜。所以我們的人民總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現為民謀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認為,政出於民,一切的政權只是人民授予,讓政府來行使的一種公權力。
4、科學觀上的異同

中國人更相信先人的經驗和權威,相信古人甚至超過相信今人,迷信權威,缺乏創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視實踐和理論,富於探險精神,倡導理性思維。通過正規的學院式教育對科學成果進行普及和推廣,極大的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也最終建立了完整的科學體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觀迥然不同

西方強調個體本位,而中國人提倡群體本位。中西方道德觀的不同,使中西方的倫理體系和道德規范具有了不同的特點:西方重契約,中國重人倫;西方重理智,中國重人情;西方倫理重於競爭,中國則偏重於中庸、和諧;西方的倫理道德是以人性惡為出發點,強調個體的道德教育,中國儒家是從人性善的觀點出發,強調個體的道德修養。

6、法制觀念上的異同

中國人主張用禮、道德來約束,通過先賢的教誨和學習提高自己的修養,講究克己復禮,導致了人格的缺陷,喪失了獨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認為人的原欲是不應該被壓制的,對於社會和個人的規范,主張用「法制」,通過制度,如三權分立的組織、政治機構來約束制約,道德則處於從屬的地位。

7、為人處世上的異同

中國人內斂、自省,喜歡「每日三省吾身」,為的是合於先王之道,把修養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導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創新和開拓進取精神。西方人更熱心於公益事業,把服務社會當成自己的職責。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文化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而且中國的古代文明,發源於大河流域,屬於農業文明,「農業文明性格」造就了東方人注重倫理道德,求同求穩,以「和為貴,忍為高」為處世原則。

西方的古希臘文明,發源於愛琴海沿岸,屬於海洋文明,況且歐洲的農耕遠不像中國的農耕在古代社會那樣重要,所以歐洲人喜歡向外探索,文化比較外向。而且西方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很早就進入了工業經濟時代,「工業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較強的斗爭精神和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以獨立、自由、平等為處世原則。

2 、受地理環境影響。
封閉的大陸型地理環境使中國人的思維局限在本土之內,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喜歡「以史為鏡」,而空間意識較弱。這種內向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求穩好靜的性格,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對未知事物缺乏興趣。
而西方國家大多數則處於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境,工商業、航海業發達,自古希臘時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體,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同時,海洋環境的山風海嘯、動盪不安,也構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間拓展和武力征服的個性。

三、結束語
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由於各自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審美心理的不同而產生的,是在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沉澱中約定俗成的,是一種永久性的文化現象。我們應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社會風俗習慣。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居住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來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異,提高文化適應性,對於現代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實現從感性到理性質的飛躍,排除東方思維負遷移的影響,進而使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更有效,更順暢。

Ⅳ 建築是物質文化地域差異的典型嗎

建築是可以體現物質文化地域差異 不知道是不是典型 ~~~

Ⅳ 國內區域文化差異的地理原因

1、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特別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

地理差異大 – 物質基礎差異大 – 生活習慣差異大

中國南北的文化差異很大

自然條件不同 – 中國被分為很多不同的區域

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是淮河秦嶺

陝西部分在北,部分在南 – 是元朝統一後從軍事角度的考慮,打破了文化差異。所以陝西南部的文化與四川的文化相近,因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朱元璋做皇帝後,想讓老家受好處,搞了個京師(江蘇 + 安徽),但是地理差異帶來的文化差異還是無法改變。清代時為了讓兩邊經濟平衡,把它從南到北分為安徽與江蘇。

南北的小麥與水稻帶來的飲食差異。

地域文化離開了自然環境則很難存在。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進京後就變了文化。

外來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漢文化(農業文化),還是因為漢人的土地更適合於農業發展。

地理間文化差異大是應該古代交通運輸能力差。

當時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運河,最快速度從杭州到北京還需要很長時間。

沒有機械運輸的年代,物質的交流是很難的,因為運糧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東南經濟好,但是向西北運輸的時候就很難,因為逆流而上

交流運輸不便導致了地方的分割 – 區域文化形成

交通不便的地方都有敬山神拜河神的習慣 – 長期被割裂在某在地方,對這個地方就產生了觀念與感情甚至精神崇拜。天天看山的山區的人就會對一些高山產生了崇拜,認為神靈就住在山上。

漢族(華夏)的先民也是崇拜山的,所以就有了五嶽

南方人勤勞,北方人懶散,與氣候與地理條件也有關系。因為古代的時候,北方人地多,而且冬天不適宜耕種,久而久之也就懶散了。南方則一直土地不足,而且氣候上允許反復耕種,所以南方人要勤勞耕種,所以就勤勞了。

匈奴的生育率低,生個孩子不容易,所以婦女要多嫁多生,因此父親死了,母親要嫁給兒子繼續生孩子。

浙江一些地區有「典妻」習俗

2、移民對區域文化形成的影響(美國可是鮮活的例子)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移動很多,尤其是清代以後的大移民 —— 我們的根究竟在哪裡?

流動人口對當地文化不一定有歸屬感,而移民則不同,會有所接納。

移民接納或者改變當地的文化。

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黃河流域南下,將中原文化擴展到全國。

西晉末年 永嘉之亂 – 中國開始一個世紀的移民 – 北方的中原文化傳到了南方 – 到了隋唐時,江南的文化水平已經不比北方落後了。

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近代(清朝以後)

對今天地域文化影響最大的還是近代的移民。

歷史上,江西人遷到湖廣,湖廣移民到四川。康熙到乾隆間的100多年,移民很多。清軍平四川時,四川人口所剩無己,於是移民進四川,史稱湖廣填四川運動。後來又有四川人遷到雲南貴州,於是他們的語言都是西南官話體系。

北方很多人都追溯自己的家鄉洪洞大槐樹,其實就是山西的一些大槐樹下為移民聚集地。

清末的大移民 闖關東(1860年開始,清朝取消對東北的封禁)

「關東」是所謂的清王朝的「龍興之地」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王朝為了鞏固邊疆所以允許漢人進山東,所以今天東北人的祖先都是山東人。

南京在太平天國滅亡時損失了絕大多數人口,後來的人都是移民,所以所謂的六朝文化根本就丟光了。—— 南京的地域文化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上海的文化就更是被移民所改變。= 中外移民共同的產物

1843年 上海人口50萬多一點

1900年 人口100萬

1949年 人口600萬

上海人的來源

(1)當地農民

(2)蘇州與浙江的移民 – 他們所引入的地域文化本來就是中國當時最發達的

(3)外國人 – 外國文化被引入中國

1942年時,外籍僑民有12萬多

解放初為2.8萬,以後又不斷減少

(4)猶太人 – 上海不喜歡簽證手續

上海成為東西文化,中國各地文化匯聚的地方 à 上海就比較開放 80%為外來人口

上海方言中就有大量外來語

天津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移民城市 = 本地人佔40%,外來60%(多為平民,河北為主,山東次之)

·軍旅文化·宮廷文化·飲食文化

天津方言也是移民的產物 – 最早是(明朝初年的)軍事移民,為江淮一代來的人 – 明代時一直都是同一個地方徵召的,所以口音就一直很統一。現在的天津話,就是當時那些人的口音改變了當地口音。

文化離不開人。

影響當地文化的因素

·移民數量占強勢時,或在政治經濟方面占強勢,外來文化將取代本地文化

·移民數量少,沒有經濟社會地位,本地文化將被保留,移民將接受當地文化

·土客相當,兩種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文化

蘇東坡被流放到海南時,就改造了海南的地域文化。

偉人的作用。

3、政治權力與行政區劃的影響

中央集權之前,分封割據是主流。西周分封71個諸侯國,因為當時的交流不便利,中央無法直接管理地方。

統治者的個人意志影響巨大 – 各個諸侯國的習慣為君王所定的,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漢族向少數民族學習),比如說 北魏孝文帝學漢族文化

中國歷來以農立國,所以統治者一直推廣農業(本業),不支持其他行業(末業)發展

(歷史上學者們都認為農業最重要,因此重農輕商,不斷推廣農業)

解放以後,大力推廣普通話,方言已經開始消亡。

台灣也是如此。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蔣介石大力推廣國語,以凝聚來自各地的人。

旗袍與所謂的唐裝都是滿人入關後強制推廣的 —— 現在反而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體現。

清朝時,中國的服飾被改了。

4、民族分布

各民族在遷移時都會帶去文化,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不同,因此也會有所改變

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響

椅子與床都是少數民族文化的產物

中國的民樂也基本是少數民族來的,從西方傳過來的。

石窟等藝術也都是以少數民族的為主

Ⅵ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具體體現在哪裡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單說中國內部各省之間的文化就有很多差異,更別說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了。想要弄清楚這些差異,我們首先要從這些差異產生的物質條件來談起。


對於女性的審美,中西方文化也有差異。由於東方文化中的保守和克己復禮的思想,東方人對於女性的美有一種恐懼心理,我們認為紅顏是禍水,商朝滅亡是因為妲己,周朝滅亡是因為褒姒,唐朝滅亡是因為楊貴妃,總之在古代女人太過美麗似乎是一種罪過。而在西方,人們對於女性的美是毫無保留的贊美與欣賞。甚至人們對於太過美麗而引起戰亂的哈倫也沒有去譴責她。雖然中西方文化中有許許多多的差異,但同為人我們也有著共同的追求,我們追求正直善良與人為樂,我們渴望平安幸福,追求真理。

Ⅶ 地理: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1、南北氣候差異中國的西北部深居內陸,東南方地區臨海,所以南方地區的氣候想對北方濕潤,南方有熱帶亞熱帶氣候,北方主要是溫帶氣候,南方降水多。2、南北房屋建築差異南方的建築大多是瓦」屋,屋頂傾斜,依山傍水而建,因為南方降水多,這樣的屋頂,可以防止積水。北方則不同,北方多平頂方,降水又少,平頂房也利於儲水。屋頂也可以曬糧食,很方便。3、南北服飾差異南方地區多水鄉,南方人要比北方人長得較嬌小,衣服做得比較偏小號或是短裝較多。加上天氣差別,南方夏季較長,樣式要比北方略多、豐富。冬季的衣服北方就以羽絨服為主,而南方穿羽絨服的時間很少都以單薄的外套和毛衣為主。4、南北飲食差異南方以米飯為主食,北方以麵食為主,而且南方的菜式比較多樣,精緻。北方菜式注重食品本來的味道。

Ⅷ 從中西古代建築的不同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從根本上說,中西方建築藝術的差異首先來自於材料的不同: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這種建築材料的不同,為其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社會功用,使得中國與西方的古典建築有了不同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築,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築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蒼的。這樣一來,能否將高密度的石制屋頂擎入雲霄,便成為建築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柱子也便成了關鍵中的關鍵。所以,西方建築的「基本詞彙」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頂天立地的石頭。如果說柱子是西方建築藝術的「基本詞彙」,那麼屋頂則是其「主要句式」。屋頂的不同,導致了其風格類型上的差異,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與西方的石制建築不同,中國古代的木製建築以斗拱為「基本詞彙」。所謂斗拱,是將屋檐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同西方建築的屋頂一樣,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句式」,飛檐也有許多類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製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靈,或朴實,或威嚴。不僅亭、台、樓、閣都要用飛檐來標明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的難點和要點。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飛檐的設計必須恰到好處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朴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
還有就是中國人對建築的態度是以新為貴,而外國人則對古老建築充滿尊崇與敬意
還有就是西方建築充滿著宗教神秘主義的情緒,而中國的建築則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另外這里有一篇比較系統的, 或許更清晰一些。
不過大體說起來也就是這么幾點,下面的要概括一些。

陳安國:中外城市建築文化對比

中西建築形式上的差別,是文化差別的表現,它反映了物質和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結構形態的差別,人的思維方法的差別以及審美境界的差別。
1. 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從建築材料來看,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唯有我國古典建築(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中西方的建築對於材料的選擇,除由於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築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戰勝一切。中國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選擇,重採集,重儲存的活動方式。由此衍生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揭示,自然與人乃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之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關系的結果。
2. 建築空間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說中國建築占據著地面,那麼西方建築就佔領著空間,譬如羅馬可里西姆大斗獸場高為48米,「萬神殿」高43.5米,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米。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米。這庄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築的發展不同,表現了中西方對革新態度的差別。從建築發展過程看,中國建築是保守的。據文獻資料可知,中國的建築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築經常求變,其結構和材料演變得比較急劇。從希臘雅典衛城上出現的第一批神廟起到今天已經2500餘年了,期間整個歐洲古代的建築形態不斷演進、躍變著。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古羅馬的拱券、穹窿頂技術,從哥特建築的尖券,十字拱和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形象、比例、裝飾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於獨辟蹊徑,勇於創新的精神。
4. 建築價值的不同,顯現中西方審美觀念的異殊。從建築的價值來看,中國的建築著眼於信息,西方的建築著眼於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我們對於古代建築,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築的認識,多從文獻資料上得到信息。歷代帝王陵寢和民居皆按風水之說和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經營。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以趨吉避凶,招財納福,在借山水之勢力,聚落建築座靠大山,面對平川。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古代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的幾何美學和數學邏輯,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義「和諧美論」,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結構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切科學和藝術,它們的道路都被這種理念確定了命運。翻開西方的建築史,不難發現,西方建築美的構形意識其實就是幾何形體;雅典帕提隆神廟的外形「控制線」為兩個正方形;從羅馬萬神廟的穹頂到地面,恰好可以嵌進一個直徑43.3米的圓球;米蘭大教堂的「控制線」是一個正三角形,巴黎凱旋門的立面是一個正方形,其中央拱門和「控制線」則是兩個整圓。甚至於象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的自然物,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它以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築十書》中提出了「適用、堅固、美觀」這一經典性的建築三要素觀點,被後人奉為圭臬,世代相傳。17世紀初建築師亨利·伍登提出優秀建築物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堅固、實用和歡愉。」西方人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築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因而當中國古老的建築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消雲散」的時候,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築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用實物體形象演繹著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築的比較可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可以體現物質文化的地理性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