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等沿海地區,還有新疆等省份屬於內地嗎大陸與內地所包含的省份相同嗎
中國大陸(Chinese Mainland),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有時也簡稱大陸或大陸地區,存在3種概念解釋:即與台灣地區相對、與港澳台地區相對、與沿海島嶼及南海諸島對應。各種概念根據使用情況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中國大陸」多是相對於台灣地區(包括金門、馬祖等島嶼)而言的,這也是目前較為廣泛認可的表述。一般僅在涉及台灣地區時,使用這一概念相對。 在全國的正式統計中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若要表示不含港澳台地區則另外特別註明「不含港澳台地區」,而並不稱中國大陸這一概念。民間常將「中國內地」與「中國大陸」兩個概念混淆,特別是關於港澳特區的表述。
地理名詞,即「內陸」,指內陸地區,與 「沿海地區」相對,參見內陸國家。 大中華地區用語: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官方和居民稱呼內陸各省市(非沿海省分)的用語,與廣東、福建、江蘇等沿海省市相對。 中國大陸官方和居民相對於邊疆地區稱呼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用語。 中國大陸官方和居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相對於港澳地區稱呼中國大陸的用語。(香港坊間多稱「大陸」),與中國大陸居民所說的「內地」不太相同,詳見中國內地
2. 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分別是什麼意思
沿海地區比較好理解,就是有海岸線的地區或省區市。但地理上的內陸地區不僅指沒有海岸線的地區或省市區,而是指距離海岸線縱深超過五百公里的地區。
3. 高中地理問題
「成因類」問答題歸納
1.四季的成因
【解答】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移動→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季節變化→氣溫的季節變化→四季
2.夏季我國南北普遍高溫的原因
【解答】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陽高度並不比南方低多少,而北方的晝長卻比南方長,因此北方得到的光熱並不比南方少,所以夏季我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
另外,北方雨季短,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
3.吐魯番盆地夏季最熱原因
【解答】①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較高;②白晝長,日照時間長;③多晴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太陽輻射強;④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邊氣流越過山地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 ⑤沙漠廣布,增溫快。
4.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的原因
【解答】①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潔凈,雲量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海拔高,太陽輻射穿越大氣層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
③海拔高,日照時間長;
④緯度較低,太陽輻射強。
【提示】青藏高原氣候的特徵:終年氣溫較低,冬寒夏涼;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氣溫年較差小;降水少。(思考原因!)
【點撥】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
(1)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緯度位置、太陽高度、晝夜長短
(2)大氣自身條件(天氣、大氣物質多少、大氣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強弱)
(3)地面狀況——物質組成(對太陽輻射反射率不同)、海陸差異、地形、洋流、水域、森林。
(4)人類活動
①改變大氣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使得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煙塵則削弱太陽輻射;
②改變下墊面,植樹降低氣溫,提高濕度,與建造大型水庫起到的作用相似。
③釋放人為廢熱,如城市熱島的形成。
5.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解答】我國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副高的影響。正常情況:
4、5月,雨帶位於華南地區,華南地區雨季,北方地區春旱開始;
6、7月,雨帶到達江淮地區,江淮地區梅雨;北方地區春旱
7-8月,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北方地區雨季,江淮地區伏旱;
9月開始南撤,直至長江流域以南,北方雨季結束
10月撤出我國大陸,雨季結束。
——我國降水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的原因
【點撥】降水多少的影響因素分析
①大氣環流因素——決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風控制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副高控制區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氣、熱帶沙漠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夏干。
赤道低壓帶控制區降水豐沛
西風帶降水多,信風帶降水少
②天氣系統因素
低壓中心和低壓槽部位降水多,高壓中心和高壓脊部位降水少
鋒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貴陽冬雨、北方夏季暴雨
氣旋過境降水多,如西歐冬季、東北和江南春季
反氣旋過境降水少,如伏旱
台風過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 沿海暖流流經區降水多 沿海寒流流經區降水少
④海陸位置 一般沿海降水多 內陸降水少
⑤地形地勢 暖濕氣流在山脈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焚風效應)
【點撥】氣候成因分析
①太陽輻射——決定了該地所處的熱量帶
太陽輻射強弱主要取決於當地太陽高度角的大小,總體而言,太陽高度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的,故從低緯向高緯依次出現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這些不同的熱量帶。
②大氣環流——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1)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多陰雨天氣;
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
極地高氣壓帶 ——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乾燥的天氣。
(2)風帶
信風 —— 性質一般炎熱乾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來,則較為濕潤;
西風 —— 性質溫和濕潤;
極地東風—— 性質寒冷乾燥。
(3)受單一氣壓帶或風帶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乾燥;
西 風 帶——溫帶海洋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4)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明顯;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 地 中 海 氣 候 ——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5)季風環流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③下墊面狀況
(1)比熱容——影響到氣溫變化的大小、海陸風和季風的形成
大陸——比熱容小——升溫、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大陸性氣候;
海洋——比熱容大——升溫、降溫慢——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小——海洋性氣候。
(2)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中緯度大陸西岸——終年受西帶影響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溫和多雨;
中緯度大陸內陸——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
(3)地形因素——影響氣溫和降水分布
高原、高山氣候的形成取決於地勢的高低;山脈走向影響氣流運動狀況,從而影響降水分布,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對沿途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途氣候起降溫減濕作用。
除了南美洲外,其他地區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均一定程度受到暖流的影響,熱帶沙漠氣候逼近海岸是受由於到寒流的影響。
(5)地面反射率——影響著地面獲得太陽輻射能的多少
南極大陸成為世界最冷的地方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極大陸的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很大。
6.特殊氣候的成因分析
(1)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來自海洋的信風+ 地形迎風坡+沿岸暖流」
遠離赤道的地區,只要氣溫、降水量等達到一定數值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處,即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它們雖然遠離赤道,但由於處於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從而使上述地區不但氣溫較高,降水也較為豐富。
(2)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勢高」
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本地區理應為熱帶雨林氣候,但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風帶內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並處於西風帶內,但該地處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許多人誤以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分布於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事實上,只要是溫帶地區,又能受到西風的影響,終年有暖濕空氣從海洋面上吹來,就可以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南北二島、智利火地島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5)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種氣候
這些氣候的分布范圍僅局限在沿岸地帶,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點,這些氣候區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擋,各氣候不能向東深入,局限於沿海一帶而形成。
7.北美地區西部與亞歐大陸的西部緯度位置大體相當,海陸位置也近似,但是氣候類型卻不相同。有哪些差異?原因是什麼呢?
【解答】北美海洋性氣候僅分布在沿海狹長地帶,高山氣候及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陸輪廓、地形和洋流等方面的影響。其中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最為顯著。
北美地區的地形呈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的高大山系,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溫和濕潤的西風,將西風的影響只限於山地以西的狹長的太平洋沿岸,使這里成為北美地區的多雨中心。但是西風一過山地的迎風坡,降水量驟減。東部山地比較低緩,來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過東部低山進入內陸,使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中東部地區年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對農業生產有利。
北美地區中部的大平原南北貫通,來自北冰洋的寒冷氣流可長驅南下直抵墨西哥灣,使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並多寒潮天氣。夏季,來自南部海洋的暖濕氣流可深入北部,使大部分地區夏季暖熱,又多颶風。這也是造成北美地區冬夏溫差大,形成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氣候特點的主要原因。
8.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的成因
【解答】緯度: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全年高溫
大氣環流: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空氣對流旺盛,終年多雨;
地形:為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它的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向大西
洋敞開;
洋流:東部沿海又有南赤道暖流和北赤道暖流經過,從東北、東南方向海上吹來的信風濕熱,向內陸匯集,並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終年多雨。
9.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解答】①北部受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呈季節性變化,為熱帶草原氣候;
②東北部位於東南信風迎風坡,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增溫增濕,終年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③東部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森林向草原過渡;
④東南部西風帶控制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
⑤南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⑥中西部常年受副高、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以上氣候分布使得降水量從北、東、南三面沿海向內陸呈半環狀遞減,造成氣候呈半環狀分布。
10.歐洲西部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解答】自然原因: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豐富,季節分配均勻。因此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河流流速小,有利於通航。
社會經濟原因: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市眾多,人流與物流量大。
11.伊拉克與伊朗的氣候類型有何不同?為什麼?
【解答】伊位克:大部分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伊朗:地處高原,四周有高大山脈環繞,地形比較閉塞,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12.怎樣分析理解不同海區鹽度的差異成因
(1)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蒸發量與降水量的對比關系。
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2)在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洋流的影響和徑流稀釋作用。
影響因素 影 響
氣候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海區的封閉度 影響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
13.怎樣分析赤潮成因
(1)溫度和降水:一般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也時有發生。
(2)風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體運動的影響。赤潮容易產生於一些港灣就是這個原因。
(3)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不斷將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農田廢水等排入海洋,過度的海產養殖,造成海域的富營養化。
14.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的分析
(1)緯度位置——決定了山麓基帶類型
(2)相對高度——決定了水熱狀況變化的程度 (以上2點決定自然帶數量)
(3)陽坡、陰坡——影響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風破、背風坡——影響降水多少與雪線高度
15.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1)全球變暖
原因
影響
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新能源;加強國際合作;植樹造林。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時間——南極臭氧層空洞出現在春季(9~11月)
原因
危害
措施——國際合作,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的製冷系統
(3)酸雨危害與防治
概念——pH值小於5.6的降水
形成——燃燒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及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分布——西歐、北美、日本、中國南方是世界酸雨最為嚴重的地方
我國——煤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區覆蓋面積佔40%,其中西南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為重酸雨區(pH值<4.5的重酸雨區有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湖南、上海、江蘇等地)。季節性:東北主要在冬季。
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③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跡;④危及人體健康。
防治
16.影響我國的氣象災害
災害 多發地區 多發季節 成因 特點 主要防治措施
梅雨 長江中下游地 6月為主 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陰雨連綿 修建水庫、及時排水
伏旱 長江中下游地 7-8月 副熱帶高壓控制 天氣酷熱少雨 引水灌溉
台風 東南沿海 夏秋 熱帶海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 狂風暴雨 及時預報,健全減災法規,造海防林
春旱 華北地區為主 3-5月 氣溫回升快,而夏季風沒有到達 空氣乾燥,土壤缺水 引水灌溉
寒潮 除青藏 冬半年,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 大風、雨雪、凍害 加強警報
17.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
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長江洪災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1)流域廣,支流多;(2)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18.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以下3個方面:
選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處(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有蓄水的地方);
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如背斜,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考慮佔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19.魯爾區的興衰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區位優勢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
衰落原因 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
張、環境污染嚴重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綜合整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20.分析紐約港成為世界大港的原因
【解答】①哈得孫河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
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
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為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1.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與瀨戶內海沿岸的原因。
①日本資源貧乏,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燃料。
②日本國內市場狹小,工業製成品需要大量出口。
③這里多優良的港灣,水深港闊,風平浪靜,便於原料和燃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
④沿海為平原,地形平坦,利於建廠。
⑤工業集中於此,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經濟效益較高。
22.埃及農業的分布地區及自然區位條件分析
分布:尼羅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自然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年高溫,熱量充足,光照時間長;有尼羅河水的灌溉。
23.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海南為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 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2) 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線的中間位置,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3)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海南島雖然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
24.為什麼要修建南昆鐵路:
經濟意義: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 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 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政治意義:① 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
② 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
③ 有利於社會穩定 ;
戰略意義:① 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 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25.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供需矛盾)
① 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② 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
26.人口遷移的原因:
基本原因:不同地區的人口和生活資料在數量上的不平衡,經濟水平、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
人口遷移的主要、經常起作用的原因: 經濟原因
美國老年人口向陽光地帶遷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氣候是主因)
②社會原因:工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
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 開發資源和發展邊境貿易。
27.世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人口基數大
人口壓力—— 發展中國家 人口增長快
人口素質不高
可再生資源:利用速度超過其補給、再生和增殖能力
資源不合理利用
非可再生資源:加速其枯竭速度
片面追求經濟增長—— 傳統發展模式以損害環境為代價
28.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產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處於內陸,氣候乾旱,降水稀少;
②全球變暖,蒸發旺盛,降水較少;
③平地覆蓋著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
④加上大風日數多而且集中
人為原因:① 過度樵採;
② 過度放牧;
③ 過度開墾;
④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 工礦、交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採取措施:① 半乾旱農牧過渡和旱農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採取防風沙措施相結合
② 乾旱地帶沙漠邊緣的綠洲: 建立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林體系
29.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①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 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
③ 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 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
⑤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 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調整措施:
①加大能源勘探、開發,增加能源產量;
②開發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穩妥發展核電;
③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④樹立兩個市場觀,兩種能源觀,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
⑤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⑥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⑦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4. 高中地理問題
可以從水上航道的技術經濟狀態來分析
小河流航道:以民間運輸工具木帆船為主。運量小、機動靈活,密切結合田間生產和農村經濟需要,屬短途運輸性質。航道多為自然河流或引水渠道,一般不設固定碼頭、水運構築物和通訊設備。
中等河湖航道:民間運輸工具和現代化運輸工具均占重要地位,拖駁運輸發達。在較廣闊水系內,用天然河湖和人工運河聯成地方性水運網。它把省內或地區內中小城市、工礦區聯系起來,溝通城鄉、工農業。目前大部分亦屬自然河道,港口、碼頭可重點設置,並配備一定的水工建築物如護岸、過船閘等。
大江河航道:以長江中下游幹流航道為主,也包括珠江、松花江下游幹流航道。航道跨越若干省區,或聯絡港口同大城市、全國性農業專門化地帶,經濟聯系規模大而多樣化。長途運輸(包括江海、河海聯運和江海直達)占首要地位,運量大、運輸集中。現代運輸工具如機輪、拖輪為主,需要有固定的、現代化的港口碼頭、裝卸設備、航標和通信設施,以保證定期或不定期船班和船隊行駛。對航道條件和過船建築物如船閘、橋梁凈空等,要求嚴格。
沿海航線:以上海港為中心,聯系我國南北沿海各港口,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動脈之一。主要是穩定的長途大宗貨物運輸,其中以「北煤南運」最為重要,其它件、散貨、石油運輸和旅客航班亦佔一定地位。運輸工具是現代化的,以3,000~10,000噸級的貨輪和客貨輪為主。對港口建築物和構築物,如防波堤、碼頭線、起重設備、燈塔、倉庫、集疏交通線均有高度要意義。
此外還可以從我國沿海和內地(東西)經濟差異來分析。(也就是國情現狀等決定)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5. 地理問題
沿海一定是靠近海邊的城市或者地區。但是沿岸可以是河流,也可以是海洋。這要看題目是什麼,如果題目是海洋,則沿岸和沿海是同一意思,如果是河流,則和沿河是一樣的意思。沿海地區不一定是海邊,可是泛指靠近海邊的地區。而臨海則一定是靠近海的地區。
就這么講吧。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可以指的是福建省,廣東省。但如果說領海地區,則只能說廣東汕頭,福建廈門等等城市。沿海的范圍大於臨海。
6. 地理問題幫幫忙 中國三個經濟地帶
根據自然資源的分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中國客觀上存在著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個有差別的經濟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 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2個沿海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不包括台灣省)。面積佔全國13.6%,人口佔全國42%。中國主要的工業基地——遼寧中南部、京津唐、滬寧杭地區都集中於此,重要的農業基地——黃淮海平原的大部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分布在這一帶。從全國看東部沿海地帶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高,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通訊設施的基礎好,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與海外有傳統的經濟聯系,信息靈通,對外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大連、 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和廣西沿海、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等經濟開放區都在這一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經濟發展的重點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加快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開放區的建設,充分發揮外引內聯和對外、對內兩個輻射扇面的作用,使這一地帶逐步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基地,海洋開發的基地,培養向全國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國傳送新技術、提供咨詢和信息的基地。
東部沿海地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交通運輸緊張,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資源短缺,若幹人口、城鎮密集地區出現環境容量和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澇年汛期的防洪問題,這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完善交通網路,加強與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橫向聯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的商品性、創匯型的農業生產,把長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為環太平洋帶上的重要經濟地域。
中部地帶 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9個省區,面積佔全國29%,人口佔全國35.6%。這一地帶能源、各種礦產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東北有全國最大的天然林區,內蒙古有廣闊的天然牧場,大部分省的農業比較發達,是中國糧、油、棉、糖的重要產區。今後中部地帶應加快能源、原材料加工,主要是電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磷礦、建築材料的開發和建設。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促進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穩定增長,逐步把中部地帶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若乾重要機電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及能夠提供大量商品糧和其他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
中部地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鐵路運輸能力不能適應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運的需要,黃土高原的大量水土流失,東北森林的過度砍伐,黃河下遊河床不斷淤高所潛伏的洪水決口泛濫危機,長江中游的洪澇問題,以及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等。因此,在加快能源、原材料工業建設,充分發揮農業生產潛力的同時,加強由西向東的運輸通道建設,大力造林育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化和江河泛濫,並大力發展同東部沿海、西部地帶的橫向聯系,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布局由東向西逐步轉移的重要紐帶,擔負起承東啟西的作用。同時生產更多面向全國和可供出口的產品,在新技術和新產品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
西部地帶 包括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共9個省區。面積佔全國57.4%,人口佔全國22.4%。初步調查,各種資源都很豐富,特別是能源、各種礦產資源前景可觀。但目前勘探不夠,開發利用更少。這一地帶除四川盆地、陝西關中、甘肅蘭州附近等少數地區以外,工農業基礎比較薄弱,交通不便,人口和城市較少,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不夠發達。今後應大力發展農林牧業、交通運輸業,有步驟有重點地開發能源、礦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加工工業。由於西部地帶,特別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在不適宜開墾和耕種的地區因濫墾濫牧,使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惡化。西南地區地形崎嶇,交通困難。這一地帶目前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選擇水源條件較好的地點,擴大綠洲農業,逐年減少糧食調入量;加強草原牧區建設,植樹種草,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畜牧業;充分發揮三線建設形成的基礎和能力,加速軍工技術向民用工業的轉化和擴散;加快對現有鐵路干線的電氣化改造,建設與中部、東部沿海地帶聯系的鐵路干線,努力搞好公路建設,在地廣人稀地區發展地方民航事業;在黃河上中游、長江上游、新疆塔里木盆地、陝甘寧等地建設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區;建設川滇黔交界地區,使之逐步成為一個主要能源、原材料的生產基地;建設新疆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地區,使之逐步成為新疆重要的工業樞紐地帶;進一步開放西部邊境的某些市鎮,發展邊境貿易。從長遠來看,西部地帶資源豐富,有發展工農業的廣闊空間,是全國的戰略後備地帶。
全國按照東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地帶的自然和經濟特點、各自的優勢和存在問題,安排開發的重點,作出生產力合理布局的規劃,採取東西結合、沿海與內地互相支援、互相促進的發展戰略,使各個地區都藉助自己的優勢得到發展。為了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必須加強地區經濟的合理分工。在加工工業集中地區,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積極發展技術水平較高、資源消耗較少的產業及出口產品,資源富集地區要加速資源開發,並適當發展加工工業,同時加快建設東西走向的交通干線,擴大沿海與內地的交流,縮小沿海與內地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促進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有計劃有步驟地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
7. 海陸分布能影響地理中哪些問題
海陸分布主要是通過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來影響地理事物的。比如:海陸分布會影響降水量的變化,就我國來講,沿海地區降水多而西部內陸降水少就是很好的說明;海陸分布對氣溫也有影響。冬季,沿海地區的氣溫要明顯高於同緯度的內陸地區;海陸分布對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也有影響,與同緯度內陸地區相比較,沿海地區的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均比較小。
8. 內地和大陸的區別是什麼
大陸是相對港澳台的,內地是相對沿海省份、直轄市的。
中國大陸又稱大陸或大陸地區,規范的含義是不含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政治領土,它包括海南省的南海附屬島嶼。
中國內地又稱內陸,在地理上是指距離海岸較遠的大陸內部地區,或沿海地區以外的大陸內部地區。通常將我國南部沿海以北的內陸地區稱為內地。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時,香港、澳門仍為分屬英國、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前港澳同樣以「中國大陸」或「大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地區的代稱;尤見於報刊、新聞報道和口頭溝通上。90年代後期,香港與澳門先後回歸中國,兩地的法律、政治和經濟大致保留,成為特別行政區,而傳媒亦改稱「大陸」為「內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及中國大陸地區民眾在講述有關台海問題的時候一般使用該詞。台灣當局則以「大陸」作為常用名詞。2008年12月起,台灣開放大陸的航空公司在台設立辦事處,公司登記名稱為「大陸商XX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