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指古時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B.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是「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主語、賓語、定語。
在成功之路中,天時地利人和為三要素,它涵蓋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時是成功之路的伯樂、機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環境、條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綜合實力(成功的關鍵)。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形。
C. 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這句話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原文節選如下: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譯如下:
子說:「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 如得人心,上下團結。周圍三里內的城牆、周圍七里的外城,包圍攻打它卻無法取勝。包圍攻打它,一定是遇到了利於作戰的時令和氣候,既然這樣都無法取勝,這(是由於)適宜作戰的時令氣候比不上利於作戰的地形。
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鋒利,盔甲不是不堅固,糧食不是不多;(士兵)棄城並離開它,這(是由於)利於作戰的地形比不上人心的團結。
(3)天是地理人和是什麼含義擴展閱讀:
「天時地利人和」的解讀:
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三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如我們在注釋中所引,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但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里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系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
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D. 天時地理人和\指的是什麼
天時地利人和 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孟子曰: 天時不如...
E. 天時地利人和現代理解是什麼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
1、(絕對)天時,指絕對超高強的能力、實力、權力、勢力及把柄等。
用法和作用:強行震服、降服人心,使人心被迫地歸順。
事例:優勢決勝,法律、武力、暴力強制,把柄要挾。
2、(相對)地利,指地理、職位(身位)上的相對優勢。
用法和作用:以滿足人心所需為資本,收買人心,使人心有條件地歸順。
事例:利益交換、交易、僱傭與受雇,利誘。
簡介
孟子在這里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系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不開的。
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系的目的分不開的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F. 請問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意思
有兩種理解:
1、《荀子·王霸篇》:「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1)讓農民質朴地盡力耕作,不要太疲於奔命,則不會錯過農時,也不會失去肥沃的土壤。所有做事的人都這樣專心的盡職盡責,那麼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荒廢。
2)荀子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2、《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1)意思是作戰中,有利的時令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2)孟子所指的「天時」是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利」是指有利的地理環境和地形條件,「人和」指的是人心的向背。
拓展資料:
1、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向左轉|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