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到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果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地理學習興趣。作為在新課標理念倡導下的地理教師,可以及時靈活地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及時補充到課堂中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將更有樂趣,地理課堂將更具魅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要急於把現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於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於聯系新舊知識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形成他們自己的概念。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探究的催化劑。地理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問題,留出課堂「空白」讓學生去質疑、解疑。鼓勵學生自覺地探索新事物,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實際上,在探究教學中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讓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探究,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得到圓滿的答案;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其實,不論是學還是教,都應注重探究。學生自我發現知識並獨立地掌握知識,正是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標準的需要。
培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學會創造性地獲取知識。因此地理學習的主要目的並非保持和再現知識,而是使學生能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即實現地理學習成果的遷移。所謂學習成果的遷移就是利用所學技能、知識等去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獲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儲存地理信息和應用地理信息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地理教學的實踐活動豐富多樣,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進行地理考查。在這些地理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探索性與創造性。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相信,只要大膽嘗試、並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初中地理教學中來。初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初中地理課堂也將會煥發異彩。
『貳』 新課標下如何構建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
九江縣第一中學 呂傑 什麼是和諧的地理課堂教學?簡單的說,就是課堂教學的各種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動和作用的充分發揮。而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一道去探尋知識,正是我們許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那麼,努力營造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興致勃勃的求索,更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那麼,在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 沒有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就不會有和諧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充分尊重、信任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關注其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現代信息社會里,教師的學識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的信息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這就要求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和權威觀念,勇於接受學生的發難和挑戰,不怕被學生的問題「難倒」、不怕「卡殼」;走下講台,深入到學生中與他們一起學習、商討、辯論、參觀、調查、訪問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以朋友相處,甚至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師生可以是共同切磋問題的學友,也可以是因觀點不同而引起口舌之爭的辯友。老師和學生一道在課內課外、書內書外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互教互學,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不僅能使學生充分地張揚個性,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興致勃勃的求索,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例如: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見,並積極參與。適應學生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強求一致的標准,盡可能做到「一題多答,一題多思」,啟迪學生的創新,對學生的一些錯誤意見不橫加指責,更不能諷刺、挖苦或嘲笑,而應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最終獲得成功。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將答案全盤托出,而是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如高中地理,對全球變暖問題的結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教材僅指出全球變暖帶來不利影響。而有的學生則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就好比一個杯子里泡了一塊冰,冰全部融化後,杯中的水並沒溢出;還有的學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為二的,全球變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溫帶范圍向高緯方向擴展,惡劣環境變好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以正確的評價,通過教學過程慢慢領會更為正確的見解,教師要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在課堂中,應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學生的個性想像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 二、體驗學習興趣,給學生以快樂的課堂生活。 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興趣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我們的課堂應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永遠對學生有一種魅力,使學生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構建和諧地理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情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輕松的教學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輕鬆起來。試想,鈴聲響後,學生看見講台前板著臉的老師,誰還能輕鬆起來。因此,老師要努力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老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有的老師喜歡一上課給學生個下馬威,先來個背和罰,這如何能讓學生輕鬆起來呢?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已夠多的了,有來自家長、老師和同學,重重的壓力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了,這些均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地理知識的呈現也要輕松、自然。通過輕松的形式呈現有趣的地理學科知識,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不僅易懂,而且樂學。 2、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老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弦。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如:學生在學習天體的概念時,我就把宇航員當個例子來列舉。上課時,我問學生「宇航員在地球上可以稱為天體嗎?」學生回答:「不可以!」我又問:「在太空中,宇航員與宇宙飛船失去聯系,而以很快的速度繞地球公轉,那宇航員可以稱為天體嗎?」學生笑著回答說:「可以!」,緊接著我又問:「過了一段時間宇航員穿越大氣層與大氣發生摩擦而成為流星還可以稱為天體嗎?」學生大笑回答說:「不可以!」通過這樣幽默的例子讓學生永遠記住了天體的概念。 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總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3、創設問題情境,造成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如:在講「時區和日界線」時,可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有一對在海輪上出生的孿生兄弟,哥哥卻比弟弟小一歲,這是怎麽回事?(2)在太平洋上有兩個相鄰的島國,西邊的叫湯加,東邊的叫西薩摩亞,在同一時刻湯加是星期日、西薩摩亞是星期六,西薩摩亞是星期日、而湯加是星期一了,這又是怎麼回事?這種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作為一種內驅力,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尋求答案的內心需要,從而轉化為強烈的學習慾望,這樣學生就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慾開始了新課的學習。再如:在給學生講授「經緯網」之前可提出:「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艘海輪遇到了風暴,失去了控制,海輪隨即發出了呼救信號,報告了出事地點,鄰近船隻聞訊趕來營救。但海洋上沒有相對目標,那麼遇難船是怎樣報告它的位置的呢?營救者又是怎樣找到它的呢」?這時課堂氣氛會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就會對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再如在講「印度」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故事吧,那麼你們知道唐僧師徒是到哪取經的嗎?這時學生都對新課產生了興趣,它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開始了新課的學習。三、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學生以自主的學習權利。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通過課外活動來開展延伸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在活動中,以基礎知識為載體,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寬松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容易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但「寬松」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首先,教師在觀念上要轉變,牢記教材是劇本,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兼配角,課堂上盡量使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討論、不斷質疑、不斷求證、不斷反思。其次,教師在方法上要轉變,做到「三讓」,一般的問題讓學生講,較難的問題讓小組討論講,需要教師講的地方讓「無聲語言講」(創設情景),真正需要講的只需「點」到為止。教師要從中心位置上讓出來,盡可能讓出講台讓學生活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充分信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自己融入到學習當中,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挖掘新知識的內涵,成為學習的主人。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的研究也成為對學生學習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的研究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合作精神的培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進行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首先,由學生先對課本知識進行學習,再由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選出幾個課題後,由教師與學生探討哪個課題更貼近生活,易於研究,來敲定課題的選取。再由教師制定研究的方法及研究過程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不足,及時指出,使學生的研究成果更科學。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最後,正確寫出研究報告。報告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如模型、制圖、文字……有的課題報告可以在課堂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向全體學生匯報,讓學生充分體會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的樂趣,給學生以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講台不再是單純的講台,也是學生活動的陣地。 四、開放的課堂結構,給學生以廣闊的學習空間 同樣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把教師定位為「主導者」,學生成為「被導者」,學生只能跟著老師走。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不如說學生更像是一頭被牽著走的「牛」。教師基本為知識而教,而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取向和興趣愛好等人格狀況一無所知,很難發揮教學的教育性。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師的著眼點不是放在如何把要講的知識講清楚,而是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地探討問題、如何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如何在討論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和聽取他人的意見,使學生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研究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地圖》時,可以將全班分成小組繪制校園平面圖,在小組長帶領下明確分工、密切合作,從測量長度、確定方向、記錄數據到繪制平面圖,各項工作配合默契、有條不紊,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老師先引導他們去看書、小組內討論交流,那些帶有普遍性的疑難問題作全班解答。事實證明,學生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才記得更牢。 開放的地理課堂,教師不再主宰課堂,師生雙方都同時扮演雙重角色,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構成了「師生互導、生生互導、師生互學、生生互學」的多向互動模式,導中學、學中導,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個體活動,又有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討論、交流的群體活動,在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中促進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如:學習區域地理部分時,教師可重新組合內容,分專題學習,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學生分角色扮演本區的土地局長、氣象局長、水利局長、環保局長、交通局長、工農業局長等,介紹各地的情況,或者讓學生競選旅遊公司經理、導游,組織旅遊,帶領全班同學去學習和了解各區的地理特點。 在和諧的地理課堂氛圍中,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培養,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發掘出來,教師的教學成績才能更真實地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中得到體現。輕松愉快的地理課堂氛圍的構建,是地理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得到體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理課堂氛圍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作為一名新課改教師所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因為輕松愉悅的地理課堂氛圍中,學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識,又學會了地理的學習方法,成為了適應時代要求的「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一代新人。 實驗研究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幾個因素如何協調相處,使之和諧。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叄』 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方法
一、 每一堂課的課前五分鍾讓位給學生。
在給七年級帶了一段時間 課以後,我發現同學們的問題特別多,地球有多大,地球有多重,地球上有多少個國家,別的地方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等等問題,但是往往這樣的問題在課堂上有學生提出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或幾個同學有一個或幾個不同的答案,其中就有個別的答案是正確的。一方面我看到了學生的求知的慾望,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於是我利用每一節課的前五分鍾,要求每位同學在每節課上課後的五分鍾里介紹一個國家的一些基本情況,可以是任何國家的任何地理知識。後來在此基礎上,我把每節課的前五分鍾變成了學生介紹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新聞的時間。
這樣做無形當中在潛移默化中增長了學生的地理知識,同時學生自己講地理知識的時候前期要去查找資料,設計講解的內容,對學生也是一個提高,甚至有時候老師自己也得到了知識的補給。學生自己講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滿足感,同時也可以很好的起到激發上課興趣的作用,非常有利於教師進行接下來的地理教學。
二、每堂課前讓學生畫地圖。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地理課教學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地圖的教學完成的,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的能力是地理教學中的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呢?在教學中我除了在課堂上講解地圖的判讀規則和規律外,還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用地圖的方法,使地圖成為學生生活中獲取知識、把握知識的良師益友。
而面對初中的學生,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較弱,感性思維多於理
性思維,怎樣幫助學生把現實中存在的地理事物通過地圖表現出來,並且讓學生通過死地圖看到活的地理事物,除了加強平時的練習,我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學生輪流畫版圖。從七年級剛剛開始的簡單地球的形狀圖、經緯線圖、南北半球形態圖、亞洲輪廓圖、歐洲輪廓圖、美國輪廓圖、俄羅斯輪廓圖等;在學習專題地圖的時候練習畫專題地圖,如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天氣簡圖等;到八年級學習中國地理時,鍛煉學生畫中國輪廓圖、各省輪廓圖、氣溫降水分布圖、長江黃河流域圖、交通線路圖、工農業分布圖等等。
通過一系列的版圖練習,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學生的繪圖、識圖、用圖的能力,把空洞的地理事物用地圖表達出來,使得地理的學習更
加有趣,更加的實際化,真實化。
三、地理教學中設立專題課堂。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跨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綜合性、區域性、實踐性是它的顯著特徵,也是一門動態的學科,更是一門時效性的學科。世界上的任何時候的一個熱點問題,大型活動都與地理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何一個事件,無論是政治事件還是軍事事件都發生在地球上,都有可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地理教學不應該也不能只停留在書本的教學上,更應該關注我們生活的地球,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所以每當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就會組織一節關於熱點地區或者熱點事件的專題課堂,這樣的專題課堂可以是學生自己通過調查而設計的也可以是老師自己搜集,調查而設計的課堂。
專題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補充教材知識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放眼世界,了解當今世界的熱點,讓學生積極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專題課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另一個方面來了解地理知識,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地理,來發掘地理知識綜合性和專業性;專題課堂還可以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對任何的一個熱點的來龍去脈都是需要去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學生在准備課堂的時候是需要一個前期的資料整合的,這樣在整理和學習當中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專題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專題課堂往往以區域地理為主線,講解一些區域的軍事地理知識,這樣就會有學生關注我們國家的領土問題和邊界問題,如南海之爭、中印邊界問題、中俄黑瞎子島的變化,這樣的專題課不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還能讓學生有一種民族自豪感。
當然專題課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學生講解老師補充,也可以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以講解、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專題地理課堂是對地理教材知識的一個有益的補充。
『肆』 談談初中地理的課堂策略有哪些
現在初中地理已經成為中考的內容,以前雖然學校有這堂課,但是由於這堂課不進行中考,所以一般不會學太多,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怎麼學好初中地理?我們來了解一下以下內容吧!會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地理學習重點
在老師檢查完作業之後,需要認真的仔細的查看,當作業當中出現錯題需要及時的改正,出現錯誤就證明在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然後把錯題記在筆記本上.
以上就是怎樣學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問題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內容.
『伍』 地理課教學怎樣把握新課標理念
一、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這就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確立,師生關系角色的扮演。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講者,教師在講台把知識點說得頭頭是道,學生在課堂聽得津津有味,一動也不動,學生不能有提問或發表見解的機會。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舊的師生關系就越來越不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沖破師生之間「管理--服從」的單向關系,變為雙向關系。如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是嚴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是醫生,為學生開良方;學生碰到挫折而垂頭喪氣時,教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轉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突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
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指導者
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出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課「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一節課上,我就設計了:①什麼是臨空型工業布局?②臨空型工業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它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區有哪些?我國的高科技園區中關村與臨空型工業布局有什麼關系?③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就上述某個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④學習小組代表上台發言,分析小組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虛心傾聽,並可與之進行辯論。⑤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科學結論。由於這些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又貼近現實生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既學到了新的知識,又使師生關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師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了。
三、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地理課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要把握其在社會地理生活中的規律,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親身實踐,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經歷去領略社會生活的內涵。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得到發現的樂趣。
『陸』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如何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頁的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特點,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二、地理課程的核心素養
在第3頁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在第4頁提到「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考察、實驗、調查等是地理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三、地理課程的結構設計
在第5頁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提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將地理學科核心培養貫穿在地理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在地理學科內容方面,要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獨特視角;……在學生發展方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新課標下的地理實踐力培養
四、地理課程的教學評價
第34頁教學與評價建議中提到「加強地理實踐。地理實踐是支持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學應將實踐活動作為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宗旨,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去觀察、行動和思考,並在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中進一步提升理性認識,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識之間的關聯 。……地理實踐活動因其特殊性,還會在客觀上強化學生與真實聯系引發其感悟、欣賞、價值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會出現跨學科的教育機會」。
『柒』 如何應對高中地理的新課標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又迎來了一次新的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准。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如何把教學還給學生,如何有效地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些問題是新課標最主要的特點,同時也是高中地理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理念更新的基本標尺。
1 新課標理念下對如何加強高中地理教學改革
1.1 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
高中地理新課標強調學習的有效性。地理教學涉及廣闊的人文景觀、自然天地和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因此,地理教學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和雄厚的直觀性基礎。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廣泛採用現有的地理標本、掛圖、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或自行創新設計豐富多樣、切實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學手段富於變化性。採用直觀教學,易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積極、自覺、主動的良好狀態。例如在「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如果單從課本文字和課本的插圖上看,學生根本不能深刻理解。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讓學生從中觀察到地球運動的整個變化過程,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方向、與太陽的運動關系、黃赤交角的變化及其影響等原本較抽象的知識。
1.2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所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應該切實認識到教與學是一個整體,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應把自己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應使自己的教學手段成為引導和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更應善於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決不能僅僅是為了講授課本內容而上課,那隻能使地理課程教學陷入僵化模式。教師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權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念,徹底改變那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學習和雙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1.3 改變過去灌輸式教育方法,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新知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索新知,這是新課標給我們帶來的新鮮理念。問題即思維,一切探究、發現、創新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憑借,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新知,不斷進入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問題一定要注意新穎性與層次性,問題要有思考價值和有可探索的餘地,多設計「為什麼」和「怎麼樣」之類的問題,少問簡單的「是什麼」之類問題,以讓學生通過問題激發思維,要鼓勵、誘導學生的求異思維。其次,教師不要直接向學生提供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結論和方法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同時,不僅要重視學生思維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思維過程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三,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課堂上一定要創設問題情境,容忍學生幼稚的甚至荒誕的想法,使學生逐步做到想問、敢問和善問。例如月相知識的學習,先製作表,要求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相,填出月球出沒的時間、方位,並繪出大致的形狀等,由他們分析總結規律。上課的時候再由老師分析這些規律的原理,用「上弦月出現在農歷上半月,出現在上半夜,切東西邊亮。下弦月出現在農歷下半月,出現在下半夜,切西東邊亮」等通俗的語言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再例如在讓學生在爬山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氣溫的高低、觀察植被的變化來學習垂直地帶性以及植被分布的特徵。把教師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拷貝」給學生,使教師有預見性地把握教學全局,更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1.4 著力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
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科學地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宏觀駕馭教材,准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進程等等。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帶動學生學習行為的優化。如教學過程中必須精神煥發、富有激情;學生發言時認真傾聽,不隨便插嘴。學生發言後及時與以評價和指點;課堂上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下課前必須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總結反思本課的學習活動;必須准時下課,不得佔用學生課間休息時間等。同時,嚴格貫徹落實新的教學大綱。新編地理教學大綱,是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法律」性文件。認真貫徹執行新大綱是推動高中地理改革的關鍵。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精神,把握實質,並在教學中認真貫徹落實。其次,每位教師除了要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和任務外,還應該根據大綱的規定發揮學科優勢,切實實施素質教育。
1.5 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力圖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
課標指出:「按照課標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發揮信息技術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天氣系統》教學中,將近期衛星雲圖動畫編入課件,展示近兩天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的真實性、現實性。
2 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高中地理的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盡快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捌』 地理教學策略
00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即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它是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地理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源、拓寬設計思路、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學會地理研究方法和地理思維過程。
00有效學習是一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論,源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認為「學主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關鍵是要將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一方面之間建立起來,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而且還注意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出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結構進行教學。有效學習理論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服務,追求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經過自身努力,具有較高的達成度,即「有意義學習」。
00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師生是灌輸——接受的關系,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注意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識、結論講清楚;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死記硬背,學習的有效性差,新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了在培養上期望學生達到的程度。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同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具備科學精神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00下面是本人對新地理課程標准下,基於有效學習地理的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001、教學互動,創設愉悅課堂氛圍策略
00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地理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可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各種智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時,除了運用地球儀演示地自轉和公轉外,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地球公轉運動;一個學生作「太陽」,一個學生作為「地球」,作為「地球」的同學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又在不停地自轉,下面的學生要注意觀察解釋自西向東的含義,區別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學生在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這些抽象疑難問題理解較快,做到了活動與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
002、教學起點的問題化、興趣化策略
00按照有效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對學習者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學習的效果就好。根據這一觀點,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存動力,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發源地,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密切,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00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藉助直觀手段展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知識因求果與知果索因的辦法產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003、教學過程活動化策略
00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時間、有空間,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活動的方式主要有:①地理游戲活動,如地理拼圖,地理謎語等;②地理報告會、地理辯論賽;③地理實踐活動、社會調查;④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
00當然,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是不能按上述的活動來設計,此時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布置給學生,並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若干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自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再由教師總結,既點撥學生較模糊的內容,突出重點,又可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結構。
004、教學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單化策略
00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教具,是傳遞地理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它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宏大的地理環境中復雜地理事物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擴大視野。地圖本身就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知識載體,可以圖解各種地理理性知識,學生通過閱圖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挖掘更深的內涵,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教師課堂上教學的遺漏,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設問。
00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圖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要運用好「三板」圖和電化教學媒介的作用,更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與圖像系列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化,做到圖文結合,相輔相成。變文字為圖像,形成「模式圖」、「綱要圖」、「關系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記憶深刻;變繁圖為簡圖,變「死圖」為「活圖」,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玖』 淺談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
淺談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 新一輪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在我省范圍內展開,地理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在學校基礎教育中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我們廣大地理教師首先應該反復學習《地理課程標准》,了解新課標的功能和結構,弄清新課標與現行大綱的不同點,熟知新課標的要求,領會精神實質,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並以此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以盡快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新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1.教學觀念和方法違背新課標下「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理念」。
過去的教學在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採用老師教授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落實掌握知識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十分的被動,大量的學習任務被安排到課下解決,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負擔。
2.傳統教學設計違背新課標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講授為主,其特點是以教材為本,教師為主體,教師講述,學生記憶為主,主要採取「復習提問、導入新課——組織教學——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的授課模式。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教學內容已由過去簡單機械的學習地理事物分布和自然地理知識發展為思想方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發展的不平衡制約了地理新思想的滲透。
3.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過去的教學由於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是否優異,以相同的標准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部分學生的進步。使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部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更多的原因在於傳統教學沒有很好的教於學生更多的地理思想、方法,而是一味的就題論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追求新教改理念
1.地理教學應從「以教師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
教學過程中變「師說生聽」為「師生共議」。《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作為地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之一,雖然沒有提出當前地理教學存在的弊端,但是,一改過去那種以灌輸為主的師說生聽的教學方法,立足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兼有自然和人文兩大類學科的性質,涉及工業、農業、商業等各部門,涵蓋政策、經濟、自然、文化旅遊等各項內容,有這么豐富內容的一門學科。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原則,採取「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根據情況需要設計好新課的導入和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
第一,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方法有許多,例如,故事導入、多媒體動畫歌曲導入、情景導入等。
第二,展示教學目標。用一到兩分鍾導入新課後,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 第三,出示自學指導。
要明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的方法、要達到的標准、考核的方法及要求,達到對學生的有效指導。
2.由「師講學聽」變為「互問探究」、「重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鼓勵學生求知發問的勇氣和興趣,要營造這樣的氛圍,老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要關注發現他們的亮點,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要體現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是目前教學教改的核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教師只是在適時、適當的地方給予點撥,對於共性的疑難問題做重點的講解和重點敲擊。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3.用好教材上的「活動」。
新的「湘教版」教材設計了大量的「活動」,主要涉及「思考、探究、實踐」三種類型。活動設計比較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而且絕大多數「活動」包括了許多地理基礎知識,值得學生認真學習和研討。由於條件的限制,個別「活動」不是很適合開展,但是可以換成一個同類的「活動」來開展。地理是比較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因此地理課本上的「活動」也是非常貼近生活的,開展起來也比較容易。下面就我個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介紹一下。
(1)利用「思考」活動,啟發學生思維。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碰到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並激起人們探究的慾望。「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設計了大量人們曾經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人們已經可以解決,有些還存在困惑。把這些「思考問題」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因「疑」而思考,往往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而且能夠很好的幫助完成新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
(2)利用「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取、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
提取信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運用信息得出某一結論,我們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不僅有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日後的生活。「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設計的一部分「探究」活動,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拾』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仍然存在灌輸式課堂、表演式課堂、放羊式課堂等教學舊模式。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是一個科學體系,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成。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去全面落實三個目標的要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習過程。那麼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新課標下地理課堂教學重中之重。
一、精準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與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確定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課堂情境,選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精選例題練習。因此,認真研究教材、精準把握課標要求是開展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要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可能就必須注意:細心研讀教材,准確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如果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和課標,會出現教學目標要求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內容不當,甚至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組織混亂。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條件。要認真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確定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在課前准備時要做到心中有綱,有的放矢。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條件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教師應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信任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威信、教育教學水平、行為習慣等方面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你更加尊敬和信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2.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要「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平等、民主、和諧氣氛,通過學生結對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互幫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
3.相互評價關系。可以通過找學生談話、學生測評來了解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及存在問題,並且能促使教師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而做出改進。同時,教師也要對自己的學生做出合理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相互評價對課堂有效教學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師生之間信任與尊重的體現。
三、選擇最優的學習方式,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不是在於教師的教,更重要的學生怎麼學。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較大的變化,從認知、個性、社會性等方面與初中學生相比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就決定了他們更適合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要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力得到很好的發揮,並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3.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分組來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本質是將社會心理學中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利用人際交往對認識發展的促進功能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合作學習,要培養學生懂得與他人合作、願意與他人合作、善於與他人合作的團結協作精神。
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給當前地理課堂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多媒體課件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微課、地理教學資源網站、中學學科網、高考資源網、金太陽教育網等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來廣泛。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另外,教學實踐證明,地理教師若能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來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並能靈活地加以組合運用,則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堂地理課的教學通常是採用多種地理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點,都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效用。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突出一兩種主要方法,並輔以多種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方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