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它具有三個特點:(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此相互作用;(2)它具有構成人類活動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可分為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或經濟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根據其所受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的差別,自然環境又可分為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指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如極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澤、熱帶雨林、某些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活動較少的海域等。人為環境(次生自然環境)指受到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如農業、工礦、城鎮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場和采育的林地,雖然它們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條件和狀態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屬於人為環境。
經濟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由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主要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形成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的經濟結構,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和城鄉居民點等各種生產力實體的地域配置條件和結構狀態。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社會、國家、民族、語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徵和組織結構關系,而且涉及社會各種人群對周圍事物的心理感應和相應的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環境是人類社會本身所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
上述3種環境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又是互相重疊、互相聯系的,從而構成統一的整體地理環境。
發展歷程
人類今天所處的地理環境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的。
首先是地表液態水的形成和原始海洋的出現。水不僅是地表環境中的活躍因素,
而且為生命所必需。原始海洋是地球上最早的有機化合物的聚集場所,使它們在此演
化成為復雜的高分子有機物,以至演化成為生命。因此,原始海洋不僅是生命的誕生
地,而且由於海洋能阻擋紫外線傷害原始生命,保障了原始生命的生存和發展。也有
人認為生命不起源於海洋,而起源於能防禦紫外線的地殼表層(風化殼)。
其次是生命的出現。地理環境的成分包括生物,只有在生命出現以後,才標志著
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前有人認為生命出現於10~20多億年前,但近十幾年,學者們在
前寒武紀的岩石中發現多種正鏈烷氨基酸,因而認為大約在30億年前就有生命存在。
第三是大氣中游離氧的出現。最早的原始生命處於還原環境。植物出現後,卟啉
類化合物已經被合成,其中一種含鎂的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
成碳水化合物,同時放出氧,從而使一個富含二氧化碳、不適於動物生存的環境轉化
成為一個適宜動物生存的氧化環境。由於大自然的放電,太陽輻射和紫外線對氧的作
用,在離地面20~50公里處形成臭氧層,保護了生命特別是動物的生存和發展。
第四是人類的出現,人文地理環境的出現,意味著地理環境發展到了成熟的程
度。
編輯詞條
⑵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
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
⑶ 地理環境主要包括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因素、氣候因素、河流水文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地理環境分兩大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⑷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地理環境分兩大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
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
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⑸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類,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環境具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是整體性、區域性、變動性。
⑹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呢
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
自然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
中國地理環境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⑺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特性
地理環境分兩大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
環境具有三個最基本的特徵:整體性、區域性、變動性。
1、整體性――指環境的各個組成部分和要素之間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2、環境的區域性――在於各個不同層次或不同空間的地域,其結構方式、組成程序、能量物質流動規模和途徑、穩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從而顯示出區域的特徵。
3、環境的變動性――是指在自然和人類社會行為的共同作用下,環境的內部結構和外在狀態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
1、氣候多變,季風影響顯著 。
2、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⑻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特性
地理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礦產資源等。社會環境包括市場、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術、等。環境最基本的特徵是整體性、區域性、變動性。
⑼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水、岩石、土壤、地形等。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比前蘇聯和美國多一倍,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
⑽ 地理環境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特點有哪些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復雜性。中國東部地區形成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降水集中,降水豐富。自然環境以濕潤半濕潤的森林環境為主。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不受夏季風影響,形成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觀。青藏地區海拔高,形成高寒為主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理環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受地形和氣候影響,中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差異明顯。
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一個區域的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主要的。自然環境特色與氣候一致。自然環境各因素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
地形地貌對地理環境影響明顯。高山地區形成垂直分異的自然環境。高海拔地區形成高寒氣候和高寒植物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 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
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