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採用地理探究法對教學有什麼意義

採用地理探究法對教學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2023-01-19 14:06:50

❶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法

下面這篇文章可供您參考(引用):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嘗試(作者:萊蕪市實驗中學,畢翠萍)

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課堂教學中也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在探究中學習 在學習中探究,通過探究活動來延續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和原則,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嘗試「探究式」學習和「非探究式」學習的有機結合

科學探究是學生的思想、行為、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求知、求真的認識活動,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閃現,它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關注種種地理現象,並鼓勵他們的探究精神。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探究式」學習畢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要以「非探究式」學習為主,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千萬不要為「探究」而「探究」,當我們的教學任務確實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當某些問題必須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我們就要科學地設計課題,提出問題,進行科學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否則,我們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一節時,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問題提出後,即可組織學生進入探究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互相啟發;也可以在幾個人組成的小組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認為: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對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有好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慢些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有好處,而有的學生還提出:在發生天災人禍或戰爭而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時候,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會有好處等等。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本節的一個根本問題:什麼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通過這個問題的引領,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答辯、爭論等探究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嘗試把教材中的「綜合探究」與自主設計的「探究題」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內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後都設計了一個「綜合探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綜合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於這一固定模式,「探究」課題的設計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圍繞讓學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動來安排,做到融知識、能力、實踐於探究活動過程之中。或者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和聰明才智自主地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探究」性問題,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亞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時,除了完成課本上的探究題目之外,我還啟發學生根據事先搜集到的有關我們萊蕪的地形與降水量,以及小麥、玉米、果園等農作物的分布狀況,探討這種分布與我們萊蕪的自然環境的關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義的是增強了學生面向未來、理論聯系實 際、解決問題的意識,大大深化了課本知識,讓他們體會到了地理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離不開地理。

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嘗試設計探究步驟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太超越學生的實際能力,所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既感到有點難度但經過一番努力也能解決,這個結合點的把握要靠我們廣大教師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講授歐洲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從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D:洋流等四個方面去分析影響歐洲西部氣候形成的條件,得出本區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後,將上述四個方面的因素轉移到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讓學生分析A、B、C、 D四個因素對這里的氣候形成的影響與歐洲西部有何異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爭辯、探究,然後讓各小組發表見解,雖然對於初一學生來講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其中有一個小組答出了「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海洋、海風等因素對陸地的影響范圍減少了,從而形成這種海洋性氣候的面積也減少了」的結論。盡管這只是少數人的答案並且答案簡單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導得當,即使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可以運用知識來解決,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條件嘗試設計探究題目

由於種種原因,各個學校的教學條件各不相同,同是農村中學,其硬體設施也相差很大。而地理新教材是針對全國的平均水平和大多數學校的基本狀況設計的,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所設計的探究性問題一定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條件達不到就不要牽強附會,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軟硬體設施的配備情況,學生家庭的實際狀況,只有這樣,在教學中進行的「探究式」學習才能落到實處。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我安排學生用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材料 製作簡易地球儀。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明白了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而且理解了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等抽象知識,實現了本節的學習目的。而對於課本上一些疑難問題,我根據課本需要和學校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例如;學習「世界人口問題」一節時,我製作了關於人口過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觀看擁堵的馬路、鴿樓似的住房、苦難的母親和飢餓的非洲兒童的動感畫面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了人口問題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五、嘗試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學習首先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謂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氣氛中,學生通過主體意識,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活動。例如,在講授一個新的區域或國家之前,教師可根據該地區的地理特色,創設 「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啟發思維、引起興趣的問題。在學習「日本」一節時,我提出日本在成為當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過程中,是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本國地理條件的?與日本相比美國的發展,恰又得益於優越的地理條件,而這些條件又是什麼呢?又如在中東,除石油之外,海灣戰爭背 後還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灣地區為什麼會引起美國糾纏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國去爭奪的呢?從發展中國家較成功的範例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和借鑒呢?等等。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很象推理小說中一個個懸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勝的作用,使學生在認知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教師的指導,最後不難找到問題的答案,使求知慾不斷得到滿足,繼而又產生新的求知慾。

但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絕不是說不要教師的指導了,越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師的指導越顯得必要和重要,教師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引路人和領航員。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問題陷入困境時,需要教師指點迷津;當學生在分析某些問題時誤入歧途而難以自拔時,需要教師用科學的方式把他引出來,使他步上正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的適時有效的指導。當然這種指導並不是要教師代替學生的思維,越俎代庖,要注意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和教師指導作用的有機結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關系」時,在學生閱讀北美地形圖分析北美地形特徵時,我不時的提示北美的地形類型分為幾種?主要分布在哪裡?北美的地勢是怎樣的?在學生分析北美的氣候時,我又提出北美洲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什麼分布在西部的狹長地帶?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溫差為什麼變化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隨時引導了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探究式」學習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的創造性學習,是一種人際互動的社會性學習。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我們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作為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待於我們廣大教師去積極探索,總結成功經驗,以便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素質教育。

望採納~

❷ 初中地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教學及其本質
探究式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充分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探究式教學就是用探究的方式達到尋求真理、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徵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探究式教學的實質就是著眼於學習者自身學習過程中的「有意義學習」,即在探究式教學里,學生們不僅僅是獲得知識,而且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學會學習。正因為如此,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已將探究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提出,即探究教學已不再局限於純粹的科學探究。那種認為只有從問題的提出、證據和資料的收集,到實驗過程、解釋的形成及檢驗和結論的得出都是由學生自主發現、獨立完成的活動才算探究,實際是將探究式教學神化而人為地抬高探究式教學模式門檻的狹隘認識。當然,我們也反對教學中隨意地結合一些人們早已熟悉的教與學的形式貼上探究的標簽的做法。只有對適宜探究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探究才能真正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
二、中學地理探究式教學適宜性分析的思維框架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策略之一。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選擇了適當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只是眾多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是否選用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要視知識的特點而定。通常所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表明教學方法設計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同樣探究式教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
1.探究式教學應服從於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而服務的。教師需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對於較低層次的地理教學目標,可選擇教學信息傳輸量較大的教學方法,比如,系統講授法和圖示講授法、講演法等。對於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則可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等。
2.探究式教學應符合教學內容特點
不同地理知識探究性的強弱或適宜探究的深度有所不同。有些知識內容,不易於設計成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去獲取;一些內容的學習,用探究的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學習。
以現代認知心理學關於廣義知識的定義來考察,地理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類。地理陳述性知識是回答「在哪裡」「是什麼樣」的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名稱和地理分布等地理事實性知識。地理陳述性知識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觀察、記憶為主,通過聽講或閱讀就可以為學生掌握

❸ 探究式教學法有什麼意義

教學《穩不穩》一課「不倒翁」為什麼總是搖搖晃晃不倒呢?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嗎?出於好奇,學生很想知道這個秘密,為解開這個謎,我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研究,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去獲取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自己探索不只是學生學會了,更主要的是學生會學了。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設計形式各樣的不倒翁。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不但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還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❹ 地理對幼兒教育的意義,誰知道

地理:兒童道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淺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李曉菲
新世紀初,我國進入了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特別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為此,國家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新的課程標准(實驗稿),各套以新標准為依據所編制的新教材也開始在全國各實驗區試用。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打破了原有的教學體系,把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與「社會」整合成新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生們在學做人的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地理、歷史的基本常識。這種做法受到了很多學生的歡迎,但同時也引起一些學校和部分家長的擔心:孩子們學的東西還不夠多嗎?為什麼要在品德課中加入地理和歷史的內容呢?地理教學真的有必要嗎?

一、地理是兒童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兒童形成與世界聯系的重要智力紐帶

生活是兒童品德發生的起點和源泉,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是一種經歷和體驗生活的過程。品德絕不是孤立的,我們不能把品德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剝離開來,把它作為一種孤立的現象來對待,而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吸取學生生活中的各種教育資源,把這些教育資源納入到學生的品德培養中,為品德尋找一條通向生活的生長道路,使學生置身於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自然的、社會的、文化的因素中,從而在各種環境因素、社會關系、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與發展各種良好的品質。其中,地理就是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之一,它從人類發展的空間角度來看待人類事務,是兒童品德發展的空間線索。

地理是兒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兒童通過地理知識來建立自身的空間感。人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中的,兒童也不例外。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同時,協調環境與「我」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地理教學中引入的一系列地理符號、地理概念以及地理規律都是對真實生活的抽象和概括,兒童通過由淺入深地接觸這一系列的知識,逐漸建立起自身的空間感和存在感,從而在空間維度上還原和體驗真實的生活。

地理打開了兒童接觸世界的窗口,極大地拓展了兒童的生活空間,在兒童和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智力的橋梁。在地理教學中,兒童通過對地理符號的認知、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規律的掌握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拓展自身的生活空間。比如說,比例尺的引入讓兒童掌握了讀圖的基本技能,他們可以利用一張小小的地圖迅速算出世界上任意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可以通過比例尺的運用大體確認校園整體的長寬比例,等等。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進行地理教育,是一種順應生命、連接生命的教育,更是一種源於生活、面向生活的教育,它能夠引導兒童更好地認識現在、把握現在,從而更好地走向未來、適應未來。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於生活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基本理念的第四點是這樣表述的:「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中建構課程的意義。」[1]即「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讓課程變得對兒童有意義,這將有利於他們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2]可見,包括地理在內的真實的生活世界是兒童道德品質發展永不枯竭的理想沃土。

近幾十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地理對於人類的生活更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了解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地理素質將成為未來人才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時代要求我們從小學好地理、用好地理,特別是與生活相關、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只有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才能煥發應有的生命力。

二、地理教學對於培養兒童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美好情感有著天然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愛家鄉、愛祖國是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重要方面。「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3]其中,在「情感與態度」這個維度的分目標中明確提出,兒童要「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4]家鄉和國家,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體系,它包括了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特徵、民族素質、人口狀況、教育現狀、風俗習慣以及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基礎等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教育因素。正因為如此,學校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由地理、歷史、語文等各學科協助品德課來共同承擔。而在聯系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地理學科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

地理教育是通過地理這個直觀的窗口讓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進而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國情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家鄉、認識祖國是愛家鄉、愛祖國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了解得越全面,認識得越深刻,他隨後產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便越深厚。在這個階段,地理知識的教育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突出家鄉和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培養起學生深厚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家鄉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認清家鄉和祖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激發學生對關注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他們從小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這樣,我們便實現了從單純的地理知識教育到復雜的情感體驗再到態度的正確引導的教育目標。

我國幼兒教育專家盧樂珍教授認為,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與兒童思維的發展水平、認知規律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萌芽的階段,兒童往往只對通過直觀感知掌握的東西才能理解得比較深刻,而對離他們生活經驗較遠的事物或抽象的觀念難以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難以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因此,培養兒童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需要一定的知識教學,需要從兒童可以感知的事物人手,一步步地進行。

兒童認知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直觀的,他們通過充分的感性認識,用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說一說甚至做一做等方式來建立起與世界的情感聯系,進而自覺地生發情感、表達情感。地理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激發兒童的情感體驗,通過認識、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富饒物產等。激發兒童認同家鄉、認同祖國的內在感受,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培養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積極的、牢固的情感。

三、地理在生態教育和環境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同時,由於人類對自然的過度掠奪和肆意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日趨凸顯。資源浪費甚至瀕臨枯竭,環境污染遍及全世界,珍稀物種大量滅絕等等,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也嚴重影響到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生存。為此,有識之士紛紛呼籲,人類必須樹立新的生態倫理觀和價值觀。進而調整整個人類的行為模式,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生態共生共存、和諧相處,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重大課題,成為新一代公民必備的重要素質,也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的時代課題為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從小著力培養和增強新一代公民的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提高未來公民的整體素質。

眾所周知,環境問題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它涉及到生態學、生物學、地理學、化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各學科,因此,培養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不可避免地具有跨學科性,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中,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由於地理學科本身的性質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品德課中的地理教學是滲透在品德培養中的,也是為品德發展這個主旨服務的。而小學品德課的內容標准中有很多直接與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相聯系的部分。如《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實驗稿)》「內容標准」中的第四部分「我與家鄉(社區)」有一段是這樣表述的:「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5]又如第六部分「走進世界」中的一段:「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6]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知識把學生們帶人了無限廣闊的生存空間,學生們陶醉於祖國的大好河山。流連於世界文明古國的歷史遺產;通過一組組鮮活的數字,他們了解了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狀況,認識了塑料製品等工業文明成果帶給環境的巨大危害。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情境的感染,他們意識到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了如何辯證地看待工業文明,養成了珍惜和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等。地理知識的教學與形成學生相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相連,突出了地理的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呼應了培養環境意識和生態觀念的主題。

由此可見,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對培養新一代具備生態觀念和環境意識的公民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兒童學習動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對象的一種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形成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的帶有較強主觀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皮亞傑認為:「興趣是一個價值系統,它與行動目標相聯系,能支配內在的心理動力,促使目標的實現。」[7]很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無法形成比較強烈的學習動機,即使是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上進行一定的地理教學,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具體的地理知識,而在於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為今後中學、大學甚至工作打好興趣層面的鋪墊。適當的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增長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熱愛地理、學習地理、探究世界的濃厚興趣,從而為將來的學習生活甚至是一生的事業發展埋下可喜的伏筆。因此,任課教師首先要明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不是機械地記住一些地理名詞和地理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進而產生熱愛地理、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

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材中,編者將地理部分與歷史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精選了大量的信息,試圖從多角度調動兒童的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的第八課《金字塔下留個影》時,對古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與雄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想知道金字塔是誰建造的,用什麼方法建造的,為什麼到現在還那麼堅固等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他們會自己通過書籍、網路等途徑去收集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種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思考、討論、探究,興趣引領著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興趣成為兒童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參考文獻:

[l][2][3][4][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陳勝慶.鄉土地理教育新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40.

(摘自《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

2006-10-18

❺ 談談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談談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高中地理教學中還涉及一些需要進行背誦的知識,且在這些知識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地理特徵,但是學生想要完全記憶就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就要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找出要點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摘要: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地理教材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將全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到教學中去。但是由於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不高。因此,就必須要採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基於此,針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了簡要闡述,並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地理比較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用分析

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來說,由於地理比較法的運用范圍比較廣泛,且適用性也相對較強,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地理比較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但就目前來說,我國的地理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樣也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方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法的原因

(一)應用范圍相對較為廣泛

對於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其中的教學內容較多而且較為豐富,因此可以將地理比較法運用其中,所以說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比較法有著極為廣泛的運用前景。不論是對於數字比較法來說,還是對特徵比較來說,都為地理比較法提供了基礎。如,學生在學習“宇宙中的地球”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採用地理比較法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內容,通過對比地球與其他星球之間的不同來幫助學生掌握好地球的特點。而在學生學習“陸地與海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陸地氣候、環境特徵以及海洋氣候等方面進行對比,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兩者之間的區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氣候上的相關知識。由於高中地理教學的范圍相對較為廣泛,因此,通過對比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二)應用的類型相對較多

對於比例比較法來說,並不是簡單的通過數字與特點就可以進行比較的,而是擁有十分豐富的類型。且在地理比較法中,主要可以分為縱比法、借比法以及中心內容比較法等。在開展不同內容的課堂教學時,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來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樣也就可以實現高效的教學。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就是類比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率也達到50%左右。其次,就是縱比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採用適當的比較方法,以此來將重點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記憶。

(三)在理性地理知識中的運用

在高中分科教學中一直將地理劃分到了文科類的科目中,但是從實際上來講,地理中存在著許多理科的內容,如地理數據等方面。而對於一些擅長學習文科性知識的學生來說,在學習這方面內容的過程中常常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將地理比較法融入地理教學中,則可以帶領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通過地理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理順邏輯思維,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法的實際應用

(一)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對於地理比較法來說,最直接高效的應用方式就是進行數據比較法,尤其是涉及數據與計算等方面的內容時,數據比較法有著極大的效果。如學生在學習經緯度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挑選出一些重點的地理位置,並將其經緯度進行比對,以此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與運用。對於學生來說,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也可以針對已知的數據進行對比,並找出大致的范圍,從而找出正確的答案。

(二)實現特徵記憶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還涉及一些需要進行背誦的知識,且在這些知識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地理特徵,但是學生想要完全記憶就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就可以引入地理比較法,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如在學習不同氣候帶的氣候特徵時,由於內容較多且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實現有效的記憶。因此,教師就可以將不同氣候帶中的同一屬性類型的內容羅列出來進行整理,同時針對其特徵進行對比記憶,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從而實現精準的記憶。

(三)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能力與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就要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整理,找出要點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總的來說,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採用地理比較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綜合好地理教材,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採取有效的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好地理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白瑞敏.徐寶芳.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121-123.

[2]龐海珠.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24):37.

;

❻ 如何推進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

如何推進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

探究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突出強調的學習方式。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鼓勵積極探究,並在教學建議中,給出多種探究學習的實例。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繼續把探究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如何有效開展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新課改以來,探究式教學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標桿。然而,在實際 教學中,相當一部分老師,由於對探究式教學思想理解不深,或對實施探究式教學經驗積累不足,使得實際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難以達 成,教學效果並不理想的尷尬之情。本文在分析探究性教學常見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構建實施探究式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利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探究、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則是一種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體驗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來獲取新的知識,並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高中物理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於思考,並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新課程把這一理念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理念,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在新課程的呼喚下應運而生的。這一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益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構建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實現物理學科教學新理念、適應《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和新課程的需要,它能夠幫助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在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養成獲取和處理信息的基本科學方法和思維模式,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學習評價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能行之有效的構建探究式的物理課堂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整合課程資源。課程資源包括各種形式的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科技圖書、錄像帶、視聽光碟、計算機教學軟體、實驗室,以及校外的工廠、農村、科研院所、科技館、電視節目、互聯網等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僅可從中獲得物理探究教學必需的物理情景、探究器材和實踐的機會,而且能更好地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使有限的物理課堂無限的延伸、拓展。在構建探究式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整合那些強調知識內在聯系、基本理論和與真實世界相關的教學內容,大膽地丟棄那些大量脫離實際、簡單知識傳授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將資源原有的文本性、線性結構形式變化為多媒化、超鏈接結構形式,強調知識內在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著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真實性問題的能力。 2.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成功的物理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探究式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採取有效手段,為學生創造能夠自由討論的空間,或是動手實踐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勤於深思、勇於發言、大膽實踐,從而保證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面對需要研究的不足,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想像,大膽的猜想。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但是,作為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教師也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的猜想,而是要在傾聽學生的各種想法後進行積極有效地引導,避開學生「誤入歧途」。這個過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學會傾聽,從而把握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的「度」。因此,在物理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和交流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過程,收獲探究的經歷。探究式教學過程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操作、獲得信息、淺析結果、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式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讓學生獲得探究的體驗,在實踐中通過觀察、實驗、淺析、歸納、綜合、類比、猜想等探索性思維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策略,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探究式教學的開展之初,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打心眼裡想要進行探究活動。 3.創設問題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中得到促進和發展的過程。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指教師精心設計一定的客觀條件,如提供學習材料、演示實驗等,使學生面臨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感到原有知識不夠用,造成「認知失調」,從而激起學生疑惑、驚奇、差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願望。創設問題情境的關鍵環節是設置問題,設置問題要講究針對性、啟發性、挑戰性、趣味性和明確性。針對性是指在精選學習內容和研究學情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啟發性是指設置問題應聯系學生已有知識、能力和個人經驗,提出學生樂於思考且易產生聯想的問題;挑戰性指提出的問題難度要適中,問題太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輕視心理,問題太難讓學生望而生畏,教師提出的問題應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果子」;趣味性是指提出的問題應該新穎、奇特而有趣;明確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小而具體,避免空洞抽象。實踐證明,問題情境設計得巧妙,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4.優化教學過程。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會學知識,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正確處理知識、方法、能力三者的關系,要設計引人入勝、輕松和諧,具有探索性、啟發性、創造性和科學文化氛圍的教學情景,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完美結合。充分做到信任學生,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最大限度、恰到好處地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讓知識、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學生心田,滋潤學生成長。 總之,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用長遠的教育觀來培養和指導學生,並能夠把握不同課程模塊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構建探究式學習方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新課程標准給教師留下了較大的創造空間,教師應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為構建新課程標准下豐富多彩、充滿朝氣的物理課堂而努力!

初中物理如何做到探究式教學

教師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盡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何設計高中地理探究問題

一、運用理論指點迷津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思想,它為地理問題的具體設置提供了前衛的理論指引。該思想認為教學過程必須建立在學生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上,使其產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 *** ,推動教學由現有水平向潛在水平轉化。在具體操作中,必須注重層次性和針對性,將問題恰如其分地落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形成新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從已知的領域向未知的領域擴展和探究。它猶如一劑良方,為探究性教學活動指點了迷津。
二、依據現狀尋求對策
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下,「地理問題」的課堂探究之路仍舉步維艱。一是設置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往往只提出「知識呈現型」問題,這類問題的答案往往是現成的,只要「按圖索驥」就能獲得標准答案。沒有在知識的接合點、生長點、遷移點及應用點上,下功夫提出新穎的發現型問題和創造型問題,造成問題的設置量多卻質差。二是教學方式簡單粗放,採用「滿堂問」。一般只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層層「誘惑」下沿教師設計的思路解答問題。有時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具體、不合理,甚至有歧義,讓學生無從下手,無從探究。有時提問時機不恰當,只是在枝節問題上小打小鬧,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卻視而不見。而教師的評價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動輒批評學生答案不標准,而對閃爍其中的「亮點」「閃光點」卻視而不見。三是學生思維僵化,缺乏自主探究。學生很少會從已知條件出發,提出發現型問題,甚至是創造型問題。發現創新的意識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得不到應有的塑造和升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現狀,地理問題的探究任重道遠,需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能沖破黑暗,迎來黎明的曙光。
三、科學設置確定方向
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地理問題的探究創造條件與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探究意識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地理問題探究教學成功的關鍵。為此,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生成提問的智慧,努力提高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等個人綜合素養,使地理問題的探究性設置朝科學、巧妙、實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發展。
1、平等意識,心中有人。在教師眼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個性、有特色、有思想的鮮活個體。教師要樹立新型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傾向、特長、愛好,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為;不反對猜測,特別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測;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有高度的寬容精神和理性對待;尊重學生,使學生在決定探究地理問題時有真正的發言權;不因為學生提出一個在教師看來是不切實際甚至荒誕的問題就反對嘲笑學生;教師充當「未知者」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
2、情境意識,誘發思維。教師要確立「大教育」思想,結合時事以及區域和鄉土的客觀現實,充分重視校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和社會密切聯系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創設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實用性的問題情境,學習只有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問題情境中,才能促使新舊知識發生沖突,產生困惑、疑問,有了疑問就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勤思好問。
如在「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一節教學中,在導入階段,筆者先通過屏幕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氟氯烴的生產與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因大量排放氟氯烴而產生的臭氧空洞為什麼會出現在南極上空?(2)(我國不同時期的衛星雲圖)我國大陸高空的雲為何總是自西向東運動?筆者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設置,製造興奮點,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在學生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歸納:這些現象都與全球性的大氣運動有關。至此,學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進入新課的學習。
3、激趣意識,培養情感。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可以從知識的結合點、生長點、遷移點、應用點上去尋找,使學生在這些「點」上,探究出某種新穎而出乎意料的結果。
如:在「常見的天氣系統 (一)鋒面系統與天氣」教學中當學習了鋒面與天氣後,那日是11月6日筆者設置一個問題:國家氣象局預測「11月8日前後冷空氣將襲京城」預測未來8天北京的天氣趨勢:11月6日—13日?該問題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運用,這種成功的快樂激勵著學生不斷地探究與嘗試。
4、連續設問有台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由已知到未知,再由新的已知到新的未知的探究過程。設置問題的實質是將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從矛盾沖突中揭示出來,並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給學生,驅使學生去研究和思考。教師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聯結點和關鍵點設問,組成邏輯關系緊密的實用性的台階式的問題組,或根據知識之間的因果遞進關系設置問題鏈,使學生思維的觸角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決中,由淺入深地觸及事物的本質和本質聯系。
5、釋疑結果有創論。缺乏問題探究的教學不可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也不可能有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和相互溝通中的思維碰撞,更不會有創新思維火花的迸發。探究過程孕育著創新這一認知規律說明,探究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和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獨到的見解、設想及做法,以成功去激勵學生不斷探究。探究性強的問題往往指向於此目的。它強化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產生創造性的結論,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的地理問題設置作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窗口」之一,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基礎。只有問題的設置巧妙實用,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才能及時發現並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准確地引導學生回憶具體的知識或信息。只有問題的設置科學高效,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信息活動;才能鼓勵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也才能較完美地實現課堂管理功能。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探究性教學的春天花團錦簇,瑰麗非凡!

如何構建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

中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

請問(中教 聯)高中數學如何做到「探究式教學」- 盟?

中教老師解答:(一)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歡樂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應不失時機的為學生營造「樂學、趣學」的思維環境。創設良好的問題環境,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的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一個平等、自由的思維情景空間
將評價權也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言大膽發表個人的見解,老師適時的給同學們的發言做個點評。教師還能從學生那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極大的豐富了以後的教學素材,這樣的教學效果是當今教育所希望達到的。
(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通過課題質疑法、因果質疑法、聯想質疑法、方法質疑法、比較質疑法、批判質疑法等方法與學生自我設問、學生之間設問、師生之間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
(四)打破定式
解決數學問題往往有多種方法,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打破定式,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

如今,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喜愛,不管是在傳統基礎學科,還是在小學科的課題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已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手段。而對於同樣具有很強理科性質的化學學科來說,必然也少不了科學實驗探究。因而,如何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化學的無限趣味,成為不少高中化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

❼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從構建 高效課堂 入手,使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滿足初中地理教學需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 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現狀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學習與地理教學相輔相成,但是當前研究學習順利開展面臨一些障礙。本文對主要問題進行歸納 總結 ,並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地理教學現狀與對策

研究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習是為了接受知識,而知識創新離不開研究。研究性學習可以將二者有機整合[1]。但目前學校 教育 中將學習與研究分離,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創新。這樣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自然衰減。如果能在地理學習中加入研究性學習,則將極大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於學生 學習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於課程情感培養。

一、問題

目前研究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存在很多問題。調查研究並歸納梳理,發現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方面。

1.課程未開設或開設不足

根據筆者對本區幾所學校的調查發現,目前地理教學實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已開設的存在開設課時不足,或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設,或每周僅安排一兩節課時等情況,未能針對單一學科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更不用說地理學科。

2.研究性學習指導不到位

由於大部分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勝過能力培養,因此缺乏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指導。課堂由教師掌控,學生是受動者[2]。學生確定研究課題的方式不科學,且大部分課題由教材、學校或教師直接給出,盡管學生會從中挑選,卻少了自主探索、選擇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僅限於完成作業,忽視研究過程。

3.研究性學習評價方式不完善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或多或少地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但是教師對學生的研究結果評價未給予足夠重視。學校忽視對教師指導工作的評價,這樣學生對開展工作的程度與效果缺乏清醒認識,影響研究效果。

4.學習時間安排與會考時間安排存在矛盾

由於會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時間上的沖突,師生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應付考試,同時時下盛行的主副科觀念使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更不會重視研究性學習在地理中的應用。5.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資料、設備資源由於我區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比較落後,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比較欠缺,導致學生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必要資料與設備缺乏,影響研究進度與效果。

二、對策

1.開齊開足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

由於升學壓力,學校對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或者安排課時不足,加上初中階段地理成績不納入錄取總分評價,使地理研究性學習開展困難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督促檢查學校研究性學習開展情況,將任務落實到學校和教師個人。

2.科學指導、規范選題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是學生從教師統一制定的課題中選擇,學生不能體驗「發現問題」的過程。

3.完善評價過程與方式

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完成情況如果未加以監督評價,則將對學生後續研究產生阻礙,嚴重影響學生研究主動性。學校不應一味強調應試教育,而應重視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不僅將其當做任務。確保評價至少具備過程與結果評價兩部分,根據學生研究成果與既定目標進行對比評價,並可採取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定。

4.合理安排課時,優化教學流程

調查發現,有的學校為完成教學進度、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擠占研究性學習課程課時安排。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當前存在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學校和教師都有責任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抽出相應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符合新課標理念,還貼合現代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3]。

5.培訓師資、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與保障力度

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沒有受過研究性學習培訓,也沒有指導過研究性學習。很多師生認為開展研究學習所需的資料、設備及經費缺乏。由於電腦房開放時間有嚴格規定,限制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因此,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研究學習師資培訓,購買開展活動必需的書籍、器材,定時開放電腦房。同時,學校應大力與周邊社區、單位對接,為學生開展研究學習提供資源。目前,研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有效開展還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教師只要有夢想、有擔當、勇於挑戰,就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助於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新課程研究性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陳澄.初中地理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馬明,等.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二

《 初中地理教學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對於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新課標課程對地理的要求從曾經的了解變為今天的理解和應用,使得地理教學內容增多。但是很教師的 教學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地理知識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學效率成為了如今正在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效率;教學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近年來,國家對初中地理的教學要求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狀況也得到相應的改變。但是,有些學校的教學現狀並不顯得十分樂觀,他們的教學方式依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應的增強就顯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充滿好奇心,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初中學生並不了解地理,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高,厭惡地理。這致使這些學生的地理成績不夠優異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響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領悟。

(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隨著近年來新課標教育的推進,多數教師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要完成新課標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並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學生積極的 學習態度 和正確的 思維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他們的思想傳統、陳舊,依然沿用曾經的傳統方式授課,致使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和發展。

(三)學生學習方法存在不足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優秀的學生應該具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後,很多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找到了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講,在他們看來,書上的內容看懂記住就相當於學會了一切,可他們全然不知書本只不過的一種工具,上面的知識是不足夠為學生培養出強大的地理思維能力的。也有一些學生課上聽課了,課下卻不完成作業,他們只注重課上的教師授課,不注意課下自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和領悟。

三、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恰當應用多媒體。

恰當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深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實際上是一門生動形象的學科,圖形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備課時,在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圖片美景或小視頻等,像導游一樣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這些地方充滿嚮往。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製作一些貼合所講內容的動畫,更形象生動地引出課堂所需要講解的內容。

2.提倡學生互助合作。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組織學生互助合作。團隊合作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之心。如果我們可以恰當運用他們這一點,通過互助合作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力思考,不斷探索,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即將講解「拉丁美洲」一課時,教師留作業讓學生組成團隊搜集相關於拉丁美洲的圖片資料等,學生就會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資料,激發他們對這個地區的學習興趣。

3.適當應用游戲教學法。

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課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這時,教師如果可以適時地製作出一些相關的游戲,就可以使學生清醒並且聚精會神地完成游戲,也更有助於教師的講課。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兩組學生進行猜國家游戲,一隊人說出相關的風俗習慣、城市、種族等等,另一對人進行國家的猜測。這樣既使學生課堂清醒、認真聽講,也能加強學生已學知識的溫習,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課堂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如今的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應該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這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刻不容緩。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需要按步驟進行的,否則定會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規律,了解學生所做所想,認識到學生的疑惑和不足,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2)打造良好關系。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解答疑惑,了解學生所想,從自身出發,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給愛學的學生打造出一個優良的學習空間,也可以帶動不愛學習的學生一起學習。這既有利於好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優異,也有利於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極大地幫助了所有學生的學習進步,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3.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授課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而且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善於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直觀的教學手段。地理的研究內容很多時候都是直觀、可觀測的,因此,很多時候教師應該採取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豐富多彩性。

(2)生動、活潑的教學法。生動活潑的教學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深刻,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新舊知識點結合。採用結合新舊知識點的方法,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據知識點的溫習和記憶。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這個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初中生尚處在成長發育的時期,他們並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夠正確快速地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地幫助不同的學生,研究他們的不同之處,幫不同的學生找到恰當的學習地理的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總結 經驗 、不斷摸索,尋找更好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國家培養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優秀中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J].地理教育,2005(1):35.

[2]葉汝坤.基於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229.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三

《 初中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方法探析 》

摘要:作為初中教師,在教師學生地理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在為國家培養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學校教育需要有創新意識,地理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案就是創新教育的一種體現。體驗式學習教學方案適應我國教育大環境,適合初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並且學生在體驗中可以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體驗式教學方案是順應當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熱潮。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方法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1.1探究式學習是一個整體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探究

式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開放探究式學習活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聯系身邊的生產和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以及獲取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

1.2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由於傳統的教學主要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習地理失去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學習十分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地理實踐能力。

2探究式學習的優點

2.1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而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離不開探究式教學,因此,應將探究式教學引入初中地理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2.2在實踐活動中搜集資料、獲得知識,提高了地理學習效率:

探究式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搜集資料進而解決問題,從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知識,由於學生是自己發現問題,然後查資料或討論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變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這樣他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們的環境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在閱覽室、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從中獲得了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地理學習效率和能力。

2.3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現象的原因和事物間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探究式學習構建的是一種開放的、促進自己發展的、創造能力的環境,提供了多條獲取知識的機會。同時,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學習精神。

3怎樣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到地理課堂

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轉變觀念是很重要的。美國著名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指出學生學習的本質:「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做了什麼。」過去,不少教師把教學的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這樣做其實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忽略掉了。因此,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應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做到與時俱進,這是把探究性學習引入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同時也要提高科研素養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做一個地理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研究者、開發者、指導者、合作者。依據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途徑和設計要求,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初中地理教學,屬於課堂探究。地理課堂探究式教學需要通過提問、討論、演示等途徑完成,這些活動的設計要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3.1探究性提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而且大多數提問的是記憶型的問題,

3.2探究性討論:

探究性討論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這樣會刺激學生萌發富有新意的聯想,從而促進他們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探究性討論重視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整體參與課堂。讓每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要他們重復教科書,參加討論的學生,不必考慮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恰當,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討論,有賴於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題,恰當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什麼樣的問題作為討論的主題關繫到討論能否取得理想的結果。例如: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這部分內容時,在對比分析基礎上,說明區域內存在著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並根據材料討論,歸納出主要地理差異,然後提出討論題:請根據學過的內容,討論時西北地區好還是青藏地區好,開展這種討論題,事先要有充分准備,要求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讓學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優勢、劣勢並存的客觀性,這樣的討論學生比較感興趣,收獲頗多。

3.3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探究途徑,探究性演示應著眼於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它是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容易引起學時思考、觀察、分析並作出假設。另外,探究性演示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及教師的指導作用,但不能取代學生的演示.探究式學習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探究式學習特別注重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師培訓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陳澄.地理課程標准(實驗)解讀(第一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從新課程標准談地理實驗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年02期

有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推薦:

1.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2.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3.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4. 有關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6. 初一地理教學論文

7. 初中地理結業論文

8. 中學地理教育論文

❽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初中地理教學涉及眾多的地理現象以及地圖知識,傳統的教師單純講課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學生。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恰當使用現代技術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但同時又不能摒棄傳統優秀的教學方法,如課前預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學方法,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地理教學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地理教學感悟與看法

一、加強課前預習

  在地理教學中,提高效率意味著學生需要將教師上課所講內容完全吃透,不影響下一節課教師繼續講授內容。要做到這一點,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格外重要。比如在學習「世界的氣候」時,教師就可以有目的地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南北半球同一緯度同一經度但不同的氣候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這種氣候與別的氣候的不同之處是什麼?這個緯度其他地區的氣候是什麼?海洋在這種氣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麼作用等等。讓學生自己進行預習,自發尋找資料。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要留下自己的疑問,留待課堂上同教師、其他學生一起討論,最終合作解決。這樣的預習活動往往能顯著增強地理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課前預習是優秀的學習手段,所以想要切實提高地理教育教學的效率,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必不可少。

  二、加強教學多媒體的使用

  科技的發展給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多媒體便是其中的一種。多媒體能將圖片、語言、文字、聲音、圖形等直接表現出來,再加上課堂上教師與多媒體、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就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初中地理課上,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本知識。如「地球的地貌」這一節的知識點較為抽象、復雜,僅憑教師的口頭描述,學生無法全面地想像到地球的演變過程,此時多媒體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教師可以用一個動圖來演示地球漫長的演變過程:海洋變成了大陸,綠樹成蔭演化成了戈壁荒漠……這樣的教學形象生動,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了課堂所學內容,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進行合理想像

  中學生正是想像力豐富的時候,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加以合理的想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如在學習「中國的版圖」時,讓學生想像中國地圖的樣子像什麼,陝西省的輪廓像不像是一個坐著的兵馬俑,就像西安旅遊景點中秦兵馬俑坑中坐著的那個?內蒙古自治區的輪廓像不像一隻在內蒙古大草原展翅高飛的雄鷹?甘肅省的輪廓像不像一隻鍛煉身體的啞鈴?至於東南各省的輪廓並不怎麼分明,那樣就可以連起來想像,比如湖南和江西兩個省份像不像一對情侶在接吻等等。學生在教師的提醒下進行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教師進行糾正,這樣比讓學生死記硬背記憶得更加深刻。都說語文應進行合理想像,其實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應該進行合理想像。

  四、創設問題情境

  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學生會想,如果生活在某個朝代,那麼就可以完整地掌握那個朝代的整個歷史脈絡了。同理,學習地理知識時,學生也會想如果生活在那個地方,那麼就能清楚當地的氣候、當地的地理環境對自身生活狀態產生的影響。由於學生有這樣的訴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如在學習「世界的居民世界的聚落」時,教師可通過以下方法來教學:首先,向學生展示需要了解的聚落的相關圖片,如展示東南亞高腳屋的圖片,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其次,設想東南亞地區人民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假如學生生活在潮濕悶熱的地方該如何生存?最後,教師可以講一個與東南亞聚落民居形成的原因與過程相關的故事來更好地展現這節課的內容。唐代杜牧有一首詩中寫道:「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這說明學習不能只顧著表面熱鬧,更要將知識內容融入進去,情境不應只是絢麗多彩的動態畫面或活潑多樣的操作活動,其必須暗含著學生必須明白的課堂知識,能激發學生思考,能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能力和智力。

地理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與學生不能因為地理在中考中的地位不高就忽視地理知識的教學。初中是連接小學與高中的重要一環,這一環上任何一點的缺失都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及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教師與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地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讓地理學習成為學生日後更好發展的奠基石。為此,地理教師應該潛心鑽研新課改所大力倡導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並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其進行恰當、靈活的實踐運用,相信每一個地理教師都會鑽研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

閱讀全文

與採用地理探究法對教學有什麼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