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地理子產在什麼地方

地理子產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3-01-20 02:32:34

① 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子產,他最後結局如何呢

子產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更是孔子的老師,他是鄭穆公之孫,子產其實不是一開始就坐上王位的,他還輔佐了兩位帝王,在這些日子裡積攢了很多經驗,治理國家之道。子產還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刑法”,在他執政期間,晚上睡覺不關門都不會有小偷進來,人民的幸福感是非常強的,壞人也不敢出來作惡。作為一個國家的王者,不能太懦弱也不能太暴躁,子產在這兩種找到了平衡點,所以國家和人民都是欣欣向榮,但子產病死後,兒子坐上了王位,平衡被打破,他太過於懦弱,導致壞人遍地民不聊生。

② 太原的歷史

太原歷史悠久,為中華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晉陽城前之太原歷史,亦有2000年以上。

筆者撰寫此文,希望將一段行將為人遺忘的太原遠古時期之各段歷史大事公之於眾,以饗鄉人,並慰先人在天之靈。

約公元前2554年或公元前2538年到公元前2453年間

少昊金天氏在位。

金天氏在位期間,封其孫台駘於太原。

按《左傳·昭公元年》:

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沉、台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

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帝用嘉之,封諸汾川。

沉、姒、蓐、黃,實守其祀。

今晉主汾而滅之矣。

由是觀之,則台駘,汾神也……」

按:金天氏,即少昊。

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辭源》:「少昊,傳說古部落首領名,名摯,字青陽,黃帝子,姬姓。

以別於太,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也稱金天氏。

邑窮桑,都曲阜,號窮桑帝。

春秋時郯自稱為少昊後代。」

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宋代蘇轍《古史》、清代馬 《繹史》等,少昊是黃帝的繼承者。

少昊在位年限,皇甫謐《帝王世紀》認為「在位百年而崩」,《外記》則說「在位八十四年壽百歲紀年」。

繼少昊在位的是黃帝的兒子昌意之子顓頊高陽氏。

皇甫謐《帝王世紀》認為:顓頊高陽氏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歲。

上引《左傳·昭公元年》中之「太原」,即為太原。

《春秋左傳正義》卷四十一,於「以處太原」四字下注曰:「太原,晉陽也,台駘之所居。」

又,上引《左傳·昭公元年》中的「帝」,另有人認為,是指帝顓頊,是帝顓頊封少昊之裔孫於太原。

顓在位之年,剪伯贊《中外歷史年表》記為公元前2450到以元前2373年。

約公元前2376年到公元前2307年

帝嚳高辛氏在位。

帝嚳高辛氏,據《史記》等書,為黃帝的曾孫。

黃帝之子玄囂的孫子。

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辭源》:「帝嚳,古代部落首領,相傳為黃帝的曾孫,堯的父親,居亳(今河南偃師縣),號高辛氏。

商代卜辭中以帝嚳為高祖,參閱《史記·五帝記》。」

在位期間,高辛氏分別封其子實沈、閼伯於今之太原與今之河南商丘。

按《左傳·昭公元年》:

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沉、台駘為祟。

』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以相征討。

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

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其季世曰唐叔虞。

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

』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由是觀之,則實沉,參神也……」

按《竹書紀年》曾雲:「四十五年帝錫唐侯命。

」按唐侯,今有人認為即指實沉,實沉,有人認為即為今人熟知的帝堯。

帝堯究竟是受封於其父還是受封於其兄帝摯(見下則),歷史上說法不一。

約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

帝摯在位期間。

帝摯,帝嚳高辛氏之長子,堯之兄。

關於帝摯之經歷命運,歷史上記載頗有不同。

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

帝摯之母於四人中班在下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

封異母帝放勛為唐侯。

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

摯服其義,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

司馬遷《史記》則記載雲:「帝嚳崩,而摯代立。

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勛立,是為帝堯。」

清人馬 《繹史》卷八《高辛紀》引《綱目前編》則說:「摯荒淫無度,諸侯廢之,而推尊堯為天子。

」馬馬肅並在後加按語雲:「按帝摯或崩,或禪,或廢,諸說各不同也。」

關於唐堯,清人馬 《驛史》卷九《陶唐紀》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年十五而佐帝摯,受封於唐,為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陽。」

約公元前2297年

約在公元前2297年,堯在今太原地區建都(據剪伯贊主編《中外歷史年表》),後遷都平陽。

堯名放勛,號陶唐氏,在位期間,命羲和觀測天象,制訂歷法,以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置閏月正四時,堯時洪水為患,命鯀治之,九年而功不成,四岳又舉舜。

舜流共工於幽陵,放歡兜於崇山,遷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

四罪定而天下咸服。

按:東漢鄭玄(生當公元127—200年)《毛詩譜·唐譜》說:「唐者,帝堯舊都之地,今日太原晉陽是。

堯始居此,後乃遷河東平陽。」

又:《毛詩正義》據此評《詩經》中之《唐風》「有堯之遺風」曰:

則堯都之也。

《漢書·地理志》雲:太原晉陽縣,故《詩》唐國,晉水所出,東入汾,是漢時為太原晉陽也。

《史記·晉世家》雲: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

言百里則堯為諸侯所居,故雲:「堯始居此」。

《地理志·河東郡平陽縣》應劭雲:「堯都也」,則是堯為天子,乃都平陽,故雲後遷河東平陽也。

……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於燮改為晉侯。

另:西晉皇甫謐(214—282)《帝王世紀》說:「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堯山是也……堯之都後徙晉陽,今太原縣是也,於《周禮》在並州之城;及為天子,都平陽。」

約公元前2140年

本年開始,禹在位(據剪伯贊主編《中外歷史年表》)。

禹在位年,有說八年,有說四十五年,有說五十年。

禹初即位在安邑,後徙都晉陽。

到公元前1763年桀在位時又徙都安邑(據剪伯贊主編《中外歷史年表》)。

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雲:「禹自安邑都晉陽,至桀徙都安邑。

」是太原曾為大禹之都。

約公元前1098年 商紂王在位

本年開始,商紂王在位。

夏自大禹之子啟開國,歷經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局、帝廑,再到帝孔甲。

堯之後人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曾事夏孔甲,賜氏曰御龍。

曾獲罪。

懼而遷於魯縣「(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商代末年,劉累後人再次回遷到其故地唐(今太原地區)。

成為漢朝劉氏的後人。

宋代蘇轍《古史·世家·晉唐叔第九》:

堯後有劉累者,學擾龍於豢龍氏,事夏孔甲,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為豕韋氏。

商之衰,遷居於唐。

周以唐封叔虞,復自唐徙杜,為唐杜氏……其處者為劉氏,而漢其苗裔也。

約公元前1055年 周成王姬誦九年

本年冬十月,周成王派軍滅亡太原地區的唐國(堯後代之一枝),將其民遷於杜(今陝西西安市東南。

按《竹書紀年》卷下:「(成王)九年冬十月,王師滅唐,遷其民於杜。」

約公元前1054年 周成王姬誦十年

本年,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今太原地區,曰唐侯。

《竹書紀年》卷下:「(周成王)十年,王命唐慎(叔)虞為侯。」

公元前1053年 周成王十一年

本年,唐叔虞向周王獻嘉禾。

周成王認為嘉禾出世,功在周公,命唐叔歸禾於周公(《竹書紀年》卷下:「(成王)十一年,唐叔獻嘉禾,王命歸禾於周文公」)。

公元前1018年 周康王九年

約在本年,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

按《竹書紀年》卷下:「(康王)九年,唐遷於晉,作宮而美,王使人讓之。

」晉國的歷史從此開始。

按:班固《漢書·地理志·太原郡》所屬二十一縣中,首列「晉陽縣」,並自注曰:「故《詩》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地叔虞,龍山在西北,有鹽官,晉水所出,東入汾。」

又:酈道元《水經注》卷六「晉水」條中對「唐」之地名及「晉水」辨之甚詳,其曰:

晉水出晉陽縣西懸瓮山。

縣故唐國也。

《春秋左傳》稱,唐叔未生,其母邑姜夢帝謂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之參,及生,名之曰虞。

」《呂氏春秋》曰:「叔虞與成王居,王援桐葉為,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

』虞以告周公。

周公請曰:『天子封虞乎?』王曰:『吾戲耳。

』公曰:『天子無戲言。

』時唐滅,乃封之於唐。

」縣有晉水,後改名為晉,故子夏敘《詩》稱此晉也,而謂之唐,儉而有禮,有堯之遺風也。

《晉書·地道記》及《十三州志》言晉水出龍山,一名結絀山,在縣西北非也。

《山海經》曰:「懸瓮之山,晉水出焉。

」今在縣之西南。

昔智伯之遏晉水以灌晉陽……後人踵其遺跡蓄以為沼。

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於晉川中最為勝處……城在晉水之陽,故曰晉陽矣。

經書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鹵。

杜預曰:「大鹵,晉陽縣也。

」為晉之舊都。

《春秋·定公十三年》趙鞅以晉陽叛,後乃為趙矣。

其水又東南入於汾。

約公元前964年 周穆王滿十三年

為避戎狄侵擾,晉國第四代國君晉成侯姬服人把都城由今太原地區南遷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唐叔之子燮父改唐為晉,即今之太原市。

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又五世至穆侯,復遷於降,降即翼」(中華書局1981年版44頁)。

公元前960年 周穆王滿十七年

本年秋八月,晉國都城南移後,太原形成統治的真空。

鑒於這種情況,周穆王將一部分臣服於周的少數族部落向太原遷移。

按《竹書紀年》卷下:「(穆王)十七年秋八月,遷戎於太原。」

公元前863年 周夷王燮七年

本年,太原之戎叛亂,周夷王派虢公帥師伐之,在俞泉(今地名不詳)獲馬千匹。

按《竹書紀年》:「(夷王)七年,虢公帥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

公元前823年 周宣王靖五年

夏六月,周宣王派尹吉甫帥師北進太原,進攻犭嚴狁,《竹書紀年》:「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犭嚴狁於太原。

「《詩經·小雅·六月》所記即此事也。

詩中說「薄伐犭嚴狁,至於太原。

文武吉甫,萬邦是憲。」

公元前795年 周宣王三十三年

本年,周王朝的軍隊再次北伐太原之戎,但未能取得勝利。

按《竹書紀年》:「三十三年,王師伐太原之戎,不克。」

公元前788年 周宣王四十年

本年,周宣王在太原統計戶籍民人。

按《竹書紀年》:「四十年,料民於太原。

」《國語·周語上》:「宣王既喪南國之師。

乃料民於太原。」

公元前514年 丁亥 周敬王六年 晉頃公十二年

本年夏,晉大夫祁盈的家臣祁勝與鄔臧二人共妻縱淫,祁盈囚二人慾加處罰。

祁勝為脫己罪,賄賂於晉六卿之一的苟躒。

六卿正欲削弱公室,遂藉此殺祁盈(祁盈為晉公室)而滅祁氏。

叔向之子楊食我亦因是祁盈之黨羽而被殺。

本年秋,晉正卿韓宣子(韓起)卒,魏獻子(魏舒)當政,他分祁氏之田為鄔(今山西介休東北)、祁(山西祁縣東南)、平陵(今山西文水東北)、梗陽(今山西清徐清源鎮)、塗水(今山西榆次西南)、馬首(今山西平定東南)、盂(今山西盂縣)七縣。

分楊氏之田為銅革是(今山西沁縣南)、平陽(今山西臨汾)、楊氏(今山西洪洞東南)三縣,任命司馬彌牟、賈辛、司馬烏、魏戊、知徐吾、韓固、孟丙、樂霄、趙朝、僚安十人為十縣大夫。

公元前503年戊戌 周敬王十九年 晉定公十一年

約在本年到公元前500年,趙簡子使董安於治晉陽。

按:《戰國策·趙策一》記載:公元前455年,知伯使人到趙,索取趙之蔡與狼之地,趙襄子弗與,告其臣張孟。

張孟告其避地到晉陽,說:「夫董閼安於,簡主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鐸循之,其餘政教猶存。

君其定居晉陽。

」襄子到晉陽後,苦無御敵之箭矢,又召張孟問計。

張孟又說:「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其高至丈余,君發而用之。

」襄子於是發牆為箭矢。

但襄子又苦無銅來製作兵器,張孟又告他:「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煉銅為柱質,請發而用之,則有餘銅矣」。

按晉陽之名首次見諸《春秋》在公元前497年,然董安於之後尚有尹鐸治晉陽城,如公元前497年為尹鐸治晉陽城的最下限,尹鐸治晉陽城有三年時間,則董安於之治晉陽當在公元前500年以前。

公元前500年 辛丑 周敬王二十年 晉定公十二年

約在本年,趙簡子再使其家臣尹鐸繼董安於之後增築晉陽城。

據《國語·晉語九》,尹鐸接受使命後,問趙簡子:「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您是想把晉陽城作為憑借賦稅增多財富的來源之地呢?還是想把它作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個根據地呢?)趙簡子說:「保障哉!」(當然是想把它作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個根據地)尹鐸於是「損其戶口」(減少了城中的居住人口)。

尹鐸的這種造城思路很得趙簡子的贊賞,他對他的兒子趙襄子無恤說:「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

」(將來如果晉國有難,可不要因為尹鐸年輕而不聽他的話,也不要因為晉陽距國都遠而忽視它。

一定要把它作為保障自己的最終根據地)

公元前497年 甲辰 周敬王二十三年 晉定公十三年

本年夏,晉趙鞅(趙簡子)打算把原來衛國向他所貢的五百家從邯鄲遷到晉陽。

邯鄲大夫趙午本已同意,但回去與他的父兄商量,他的父兄們認為這樣做不合適:衛國所貢五百家,是以居住在邯鄲為條件的,如果把他們安置在晉陽,就會失去衛國的友誼。

他們決定,不如用侵略齊國的辦法,以使齊國出兵,然後把這五百家安頓到晉陽,這樣衛國就會認為遷移五百家完全是為了備齊的需要,不致損害與衛國的關系。

但是趙鞅沒有弄明白邯鄲午及其父兄的苦心,嫌邯鄲午辦事太慢而召邯鄲午,把他囚押在晉陽。

邯鄲午來晉陽後,趙鞅讓邯鄲午的隨從解除佩劍再進,邯鄲午的家臣涉賓拒絕。

趙鞅於是傳話給邯鄲人,讓他們另立繼承人,並把邯鄲午殺掉。

午子趙稷及涉賓於是率邯鄲人背叛趙鞅。

趙鞅派上軍司馬籍秦率軍包圍邯鄲,晉臣荀寅、范吉射因為與邯鄲午為姻親,不僅沒有參加包圍邯鄲的行動,而且准備叛亂,除掉趙鞅。

趙鞅謀臣董安於勸趙鞅先下手除掉范氏、中行氏,趙鞅加以拒絕。

本年秋,范氏、中行氏攻打趙鞅,趙氏兵敗,退保晉陽。

晉人再圍晉陽。

本年冬,因晉國內部六卿互有矛盾,韓、魏二氏向晉定公請求,請允許趙鞅由晉陽返回晉之國都。

於是趙鞅返回晉都。

《春秋》於本年上記曰:「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晉趙鞅歸於晉」。

作者:王增斌、王萬生

③ 鄭氏三公的地理位置

滎陽城東南角檀山腳下、鄭上路與310國道交會處的三角地帶,鄭桓公與兒子鄭武公、孫子鄭庄公雕像目視東方,腳步沉穩,自關中走來中原,落腳在滎陽的大地上。河南滎陽是鄭氏發源地,全球目前有1300萬鄭氏後裔,分布在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氏三公紫銅雕像高28.1米,於2004年10月29日在滎陽在滎陽舉行的「中國·滎陽首屆鄭氏文化節暨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10周年」慶典大會上宣告落成。
附:鄭氏三公碑(碑文)
夫世所以尋根求源,懷祖追宗者,蓋在崇本而報德,尤在承先啟後,發揚而光大也。我鄭氏一脈,肇自三公。始祖桓公,初封於鄭。見微如著,睹周室之將亂,未雨綢繆,寄孥於滎,遠避災

琢,以保嗣胤。任職於朝,忠心不二,抵侵禦侮,以身殉職,上報君國,下保宗祧,可謂忠孝兼俱,聖哲睿智。雄哉!武公,保平王東遷,興滅國,存周祀,功莫大焉。建都開疆,奠鄭國四百年基業,雄才大略,謙儉恤民,國人感頌,獻以《緇衣》之章。智哉!庄公,深謀遠慮,見機而發,內平叛貳,外拓疆土,國富兵強,四鄰威服。泉壤會母,終以孝聞。
惟我三公,忠孝智勇,四德兼備;文治武功,彪炳汗青,可謂光照於前。而刑鼎之鑄,法制先河;鄉校之護,首重民生;鄭城亘空,長城鼻祖;鄭棉熒綢,蘊溫溢彩;《鄭語》《鄭風》,思深情切;「鄭聲」,「鄭舞」,搖魂盪魄,此皆我鄭人之榮。我鄭氏兩千八百年來,經國安邦之士不絕書,英傑俊奇之才前後接踵,或教化群倫,千秋為則;或萬里遠航,聲揚海外;或驅逐外寇,還我寶島;可謂根深葉茂,榮耀於後。我鄭氏同胞歷經戰亂災荒,懷土離鄉,或散於國內,或徙於域外,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皆能追懷祖德,光大門楣,然無論窮達隱顯,「滎陽堂」匾高懸,人皆以鄭氏為榮;「滎陽衍派」為志,夢魂長系祖庭。而京襄城古,殘垣久歷風雨;廣武嶺壯,至今猶憶武公。大河長流,祖地根連四海;廣野無垠,父老長懷遊子。
念我滎陽,河嶽會聚,挾山懷原,襟連汴洛,向為東西之要沖,南北之重邑,曾有繁盛之往昔,今日幸沐改革開放之春風,正奮膂力以求發展,引雙臂以廣結善緣。我鄭氏同胞,一向崇祖報德,當重振鄭氏之雄風;光耀我祖,舍我鄭氏其誰人?同心協力,興旺祖地,以慰我祖三公在天之靈。
附:三公像浮雕《滎陽頌》:
河濟之南,洛之東土,青史標名,桓公寄孥。危難稱雄,首推武公;佐王東遷,氣貫長虹;尊王愛民,澤被山河,懿德懿行,並鄶滅虢;緇衣勤政,始大方國,奠基致遠,武公之略。鞠躬盡瘁,鳳頂陵寢,廣武莽莽,滎水粼粼。庄公俊睿,春秋小霸;威撼四鄰,孝感天下。初都京城,延綿至今,冢墓迢遞,氣象森森。先祖先賢,歷盡滄桑,浩氣長存,日月同光。子產鑄鼎,法治和暢;鄭國築渠,秦合六王;鄭吉開邊,西域封侯;鄭渾屯田,禾稼滿疇;鄭庠平難,鄭昭龍驤,南渡入閩,樟榕兢芳;道昭文墨,書聖稱魁;鄭虔三絕,越台蘊輝;南湖三公,鼎立開泰;鄭樵著書,史志增彩;思肖畫蘭,故土情長;鄭和乘帆,敦睦萬邦;更有成功,磊落崢嶸,驅夷復台,民族英雄。滎陽鄭氏,高風亮節。恭為德首,慎為基業;言則忠信,行則義烈;足以安國家,足以利人民,足以濟當世,足以惠子孫。
「滎水潤九垓,陽光照萬代。」壇山盪紫氣,繼往復開來。
吁噫口戲!雄哉雄哉!
三秦咽喉,兩京襟帶,
巍峨鑄聖,浮雕風流,
馨澤萬年,銘志千秋。
(此文為滎陽成功廣場鄭氏三公像底座浮雕銘文)
附:三公像浮雕歷史故事
一、桓公受封(鄭桓公受封立國)
二、武公東遷(鄭武公平王東遷)
三、黃泉迎母(鄭庄公掘地見母)
四、子產辨奸(鄭子產鑄刑書)
五、鄭國修渠(鄭國手持圖紙,指揮民工掘土修渠)
六、當時薦賢(西漢大司農鄭當時)
七、西域鎮帥(鄭吉乘馬矗立,右賢王等拜伏)
八、鄭眾持節(鄭眾出使匈奴持節不屈,遂使單於躬身致敬)
九、鄭弘敬師(朝堂雲屏)
十、鄭渾屯田(沛郡鄭陂)
十一、鄭玄經學(康成文箋)
十二、書聖道昭(道昭文墨)
十三、鄭絪草詔(鄭絪草詔「立嫡以長」化解內亂)
十四、餘慶清儉(鄭餘慶清廉,宴請賓朋寒酸)
十五、鄭畋撫危(鄭畋身穿鎧甲,兩側甲兵環列,嚴陣以待)
十六、珣瑜拒禮(鄭珣瑜嚴肅清正拒收受禮)
十七、鄭虔三絕(唐玄宗御筆親題:鄭虔三絕)
十八、鄭回教化(鄭回教學雲南,開一方風氣)
十九、建中慈善(鄭建中樂善好施譽為楷模)
二十、鄭俠獻圖(廢止青苗法)
二十一、鄭覃殉國(鄭覃夫婦被俘,跳海明志)
二十二、浦江家聲(塾師鄭濂手持《家范》向子孫宣講「家和萬事興」)
二十三、鄭和西洋(鄭和七下西洋開航海篇章)
二十四、延平復台(鄭成功收復台灣)
二十五、鄭信大帝(暹羅鄭王,中國澄海人鄭昭)
二十六、立本至孝(戈壁沙漠,鄭立本衣衫襤褸,身背木箱辭別)
二十七、國鴻抗英(鴉片戰爭中向英國戰船開炮)
二十八、桂林抗日(鄭桂林,長城與山海關,旗幟「抗日義勇軍第四十八路」)
浮雕故事,從二十五史等書所載各朝代名人中選出,共二十八組,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寓意天下鄭氏古今中外、時時處處與國家人民同在。
雕像目視東方,腳步沉穩寓意滎陽穩步向前,指引著我們前進方向,跟隨先人腳步,建設更加美好家園 。

④ 鄭國子產如何做到改革成功並獲得了民心

春秋時期,鄭國在鄭庄公的領導下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之後因為外敵入侵和內亂國勢日衰,更要命的是鄭國夾在楚國和晉國兩個超級強國之間經常被掠奪和欺負,首都還被楚國一度攻破,要不是鄭襄公苦苦哀求楚王,恐怕就被滅國了。


孔子與子產未曾見過一面,在聽到子產去世的消息後,也傷心流淚,評價子產:“古之遺愛也。”意思是子產有古代賢明博愛的遺風!

子產的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暫時解決了鄭國的發展和延續,為了改革的順利進行不得不與鄭國強大的貴族勢力做出一定妥協來求得支持。而且鄭國國小人少,地理位置處在晉國和楚國兩大強國間,外部戰爭與內部斗爭不斷消耗鄭國有限的國力,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但子產和他領導的那場改革的歷史今天讀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令人贊嘆!

⑤ 子產鑄刑鼎在中國的政治史上有什麼深遠意義

公元前536年三月,鄭國執政的大夫子產,將鄭國的刑法鑄在象徵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向所有人公布。在此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公布過法律,也沒有公布過其他制度文書。子產的這次“鑄刑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也是中國政治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這在現代人看來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當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從秘密到公開

“鑄刑鼎”後,晉國的大夫叔向寫信痛斥子產。鄭國因公布法律招致了晉國的批評,而且寫信的叔向還是子產的好朋友,可見這件事情在當時影響有多大。叔向在信中的反對意見,基本上就是當時中國社會反對公布法律的意見總結。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叔向認為君王治國依靠的是禮法,而不是刑罰。應該道德來約束,而不是依靠力量。意思就是擔心老百姓了解法律後滋生爭強好勝的心思,忘記了謙和禮讓的性情。

⑥ 牛奶子的地理分布

牛奶子產華北、華東、西南各省區和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遼寧、湖北。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印度、尼泊爾、不丹、阿富汗、義大利等均有分布。世界許多大的植物園都有栽培。

⑦ 本地地理——我愛我的家鄉

這學期,我們對家鄉的認知范圍不斷擴大,從學校所在地廣武鎮開始,擴展到滎陽市,又進一步擴展到了鄭州市。

在學習方式上,我們是講解、故事和騎行結合,孩子們不止是聽自己家鄉的故事,還親自踏上我們故事中講述的,我們的祖先曾經待過的那些地方,孩子們真正地和這片土地產生連接,和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祖先產生連接。

中原厚土,歷史厚重,越了解,越熱愛,越深情!

廣武鎮,歷史上的古鎮,取義「光大武功」。

廣武鎮有著名的漢霸二王城,2000多年前,那場聞名於世的楚漢相爭就發生在廣武山,至今漢霸二王城還屹立在廣武山頭,幫人們記錄、回味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

我們的一路騎行到漢霸二王城,我們唱《大風歌》、《垓下歌》,努力體味劉邦和項羽的心境。

從文化類型看,青台遺址是5000年前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續到晚期的文化遺存。

孩子們騎行一到青台遺址,就變身考古專家,連撿帶挖了好多陶瓷碎片,熱切討論著是不是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用過的,孩子們總是會找到自己的方式與我們的祖先連接。

枯河是廣武境內非常重要的一條河,把廣武分為平原和山區兩個地形。曾經的枯河,名為「dan然河」,水流澄澈、水草豐美,有「南臨dan然觀魚躍」的美稱。前些年污染嚴重,兩岸垃圾成堆,近幾年治理,河水清澈了很多,但已不復當年盛狀。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王安石的一首《黃河》,寫盡了黃河的顏色、氣勢,還有它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我們騎行黃河游覽區,被導游稱為「尋根問祖」之旅,尋根問祖這個說法真好,我們聽了很多關於黃河及我們的祖先炎黃二帝的故事。

我們還騎行到了黃河分界碑,鄭州花園口,在騎游中,認知地理。正確面對歷史,才能安住當下,憧憬未來。

夏禹治水時,濟水自溫縣引入黃河,南溢為滎,聚集成澤,稱為滎澤。戰國時期,滎陽屬韓,韓在滎陽之北築城,名曰滎陽。

滎陽歷史悠久,文人古跡眾多,因唐代詩人:李商隱、劉禹錫都是滎陽人,被譽為「中華詩歌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同時滎陽也是象棋發源地,被譽為「象棋之鄉」。自古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之說,「鄭氏三公」像赫然屹立於廣場上。李商隱公園、劉禹錫公園,到現在依然有人到其墓前祭拜。

滎陽有有名的河陰石榴,柿餅也是美名揚。

俗話說:定鼎中原,象徵著權利和地位的杜嶺方鼎在鄭州挖掘出土,鄭州是商代都城的地位被確定,鄭州也因此進入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鄭州歷經周、秦、漢、唐、宋、元、明、清3600餘載,城池不移,人脈不息,可謂世界上年齡最長的都市。

俗話說:一條杜嶺街,半部鄭州史。要了解鄭州,杜嶺街我們一定不會錯過。要知道確定鄭州商都地位的杜嶺方鼎就是在杜嶺街發現的呢。

古往今來,杜嶺街上發生了許多可以讓人們銘記的故事:

蘇軾蘇轍兄弟曾在此話別,蘇軾還寫下了《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首寄之》。我們介紹了兩兄弟情深的故事。

杜嶺街也是李自成起義軍大戰明軍的地方。

民國時期,馮玉祥在此見平民村、平民醫院、平民養老院、平民公園,鄭州碧沙崗公園就是馮玉祥建的,而且「碧沙崗」三個字也是馮玉祥將軍親筆題詞哦!

杜嶺街也是豫劇聖地,「須生泰斗」周海水在此創辦太乙班,培養了著名的豫劇名角十八蘭,豫劇得以發揚光大。著名的豫劇藝術大師常香玉就是太乙班的第一屆學員哦。

全國1/4的小麥都是我們大河南生產的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河南人的主食當然是以麵食為主了。各類面條、燴面、包子、花捲、饅頭、油條……,都是我們河南人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主食。

鄭州有著名的「老三記」——合記燴面、京都老蔡記、葛記燜餅,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他們店面仍然門庭若市,他們出名的都是麵食哦!有機會一定要來嘗嘗。

水利工程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影響深遠,不容輕視,尤其是去年7.20水災的發生,更警示人們重視水利,所以特意講了鄭州的水系及河流。其實復雜的水系我是講不清楚的,但我可以讓孩子們明白水利工程對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用,保護水資源環境對人們的重要性。

目前的二七紀念塔周圍已然是高樓林立、商鋪琳琅、車水馬龍的繁華盛地。但我們依然不能忘了歷史,忘了曾經為我們美好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先驅。

鄭州地處中原,交通可謂四通八達,非常便利,是世界性交通樞紐城市,鄭州是第一個完成高鐵「米字形」網的城市哦。

鄭州下轄5市(鞏義、登封、新密、新鄭、滎陽),一縣(中牟),一區(上街),每個縣市都有自己悠久輝煌的歷史,時間實在有限,我們只好先了解每個縣市最具特色的地方,深入的了解就交給他們日後吧!

鞏義:

最有名的莫過於康百萬庄園了,希望下學期游學時能夠去參觀。鞏義可是我們的詩聖—— 杜甫 的出生地哦!

登封

登封少林寺世界聞名,嵩山上很多都寺廟和書院都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登封的焦蓋燒餅美味無敵呢。

新密

新密的煤礦和玉石儲量豐富,有玉石之鄉的美稱,新密還是火神祝融的埋葬之地。

中牟

一到夏天,鄭州人民總能吃上中牟的大西瓜,某種意義上,還真是鄭州的瓜果園呢!中牟素有蒜鄉之稱,大蒜遠銷國內外。西晉美男子文學家潘安就是中牟人哦!

新鄭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華夏炎黃子孫於農歷「三月三」在新鄭市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

新鄭還是受人民愛戴與敬仰的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子產的家鄉。

唐朝偉大詩人白居易的故鄉也在新鄭。

上街

上街區很小,卻有風景秀麗的環翠峪風景區。

配合這次地理版塊,我們進行了大量的騎行活動,一周兩次,剛開始10幾公里,後來幾十公里,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很強大的意志力,他們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互相合作……

在騎行中,看到不少孩子更打開了,更綻放了,以後條件允許,我們試著去挑戰更高強度,更長距離的騎行。身體力行的體驗總是比書本上學習到的帶給人更深的感受和記憶。

至此,我們這一學年的本地地理版塊結束了,下學期,我們將把我們的視野擴展到更廣闊的大河南,進一步學習我們厚重的河南歷史和地理。

⑧ 中國地理中心點在什麼地方

中國的地理中心在陝西,位於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
中國的地理中心,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的方法建立全國統一坐標系,使用的「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簡稱「80系」,也稱為「1980西安坐標系」。20世紀70年代,中國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地坐標系統。通過實地考察、綜合分析,最後將中國的大地原點,確定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
中國的地理中心,官方叫大地原點,亦稱大地基準點,是國家地理坐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大地原點是人為界定的一個點,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的方法建立全國統一坐標系。

⑨ 地理中耀斑和黑子是在什麼地方

耀斑和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都位於太陽外部大氣層。其中耀斑位於色球層,黑子位於光球層。

⑩ 春秋小國鄭國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它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鄭國的開國國君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之子,周宣王之弟。西周末年,周宣王將弟弟姬友封於鄭地(今陝西華縣),建立鄭國,後遷都新鄭。到了春秋時期大國之間為了爭霸不斷的吞並小國,斗爭激烈,使得小國生存艱難。南方的諸侯國經過長期的生死搏鬥,最終由楚國統一。但是北方仍然分裂,有秦、晉、齊三個大國和幾十個小國存在。大國之間表面上恭敬如賓,實際上爾虞我詐,暗藏殺機。小國則夾在大國之間處境艱難,尤其是鄭國,北有超級大國晉國,南有南蠻楚國,那麼鄭國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呢?

綜上,春秋時期戰火延綿,大國為了爭霸,吞並小國,小國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年戰爭不斷,大國有它的爭霸之術,小國有它生存之道。春秋中期晉、楚開始爭霸,小國都面臨站隊的棘手問題,魯國當時選擇投靠同宗諸侯國晉國,因為楚國與魯國之間相隔宋、陳、蔡三國,距離遙遠,楚伐魯還是比較困難,魯國站隊的策略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鄭國地理位置就比較尷尬了,它北靠晉國,南依楚國,站在哪邊都不合適,只能擇強而從,做牆頭草在夾縫中求生存。到了春秋後期,鄭國由於有賢人子產主政,鄭國與大國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因為子產的為人和威望,晉、楚兩國對鄭國越發的尊敬,子產主政二十年間,政績顯赫。他深知怎麼樣才能贏得大國的尊敬,子產為內憂外患的鄭國制定一系列的生存之道,使得鄭國生存能力更強了。

與地理子產在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