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陝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什麼
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
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
北部是黃土高原區,海拔900至1900米,總面積8.22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0%。
中部是關中平原區,海拔460至850米,總面積4.94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區,海拔1000至3000米,總面積7.4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36%。
在陝西境內有許多著名峰嶺,如華山、太白山、終南山、驪山,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
陝西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性突出,秦嶺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庫之稱,其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種子植物3300種,佔全國種子植物總種數的12%,葯用植物近800種,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
紅棗、核桃、桐油是傳統的出口產品,中華獼猴桃、沙棘、絞股藍、富硒茶等資源具有開發價值,渭北是中國主要的優質綠色蘋果出產地,陝西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中國第一。
陝西境內分布著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役肉兼用的秦川牛和小型驢改良的重要父本驢種關中驢聞名,良種奶山羊量居中國之首。
陝西省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世界上有用的160種主要礦種中,陝西已發現138種(含亞礦種),已探明儲量的有93種,產地達510多處,儲量在中國居前3位的有鉬、汞、錸、鈦、金、煤、藍石棉、普通石棉、水泥灰岩及化工灰岩、鋁土礦和耐火黏土。
B. 陝西在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陝西,猶如鑲嵌在中國西部腹地的一顆明珠,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亞洲段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較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 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762萬人(2008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陝西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漢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脈、南山山脈(即秦嶺)橫斷陝西,將全省分為三部分。境內最高峰為秦嶺主峰太白山,秦嶺的華山、終南山、驪山、五台山(南五台)、翠華山都久負盛名。境內第一大淡水湖為陝北榆林的紅鹼淖。 三秦大地在國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別黃土漫天的時代,森林覆蓋率達41.42%,遠超很多西部省份,處處山清水碧,尤其是陝北黃土高原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堪稱「北方的江南」。 陝西,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據《國語》載,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三門峽陝縣境內)為界。 陝西省地跨中國西北和西南,古為雍州、梁州之地(陝北、關中屬雍州、陝南為梁州),又稱為三秦大地,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區,處於黃河中游和漢江中上游,歷史悠久,古老神秘。 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藍田猿人,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 秦嶺
從軒轅黃帝在這里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後稷在這里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里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這里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全省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200至500公里。
歷史文化:戰國時代秦國大將蒙恬,秦朝時代秦始皇長子扶蘇都曾經駐守這里,並且修築長城,留下了我國古代邊防的豐富的歷史和人文遺跡;而作為革命聖地,陝北又是新中國的發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徵。 經濟:陝北土地原本貧瘠,黃土高原,因為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戰略後而生態環境完全改變,又因發現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以及鹽業、稀土等重要資源而迅速崛起。 語言:漢語族,中原官話,晉語。 氣候:溫帶半乾旱氣候。
C. 西安的主要地形 氣候環境 風俗習慣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氣候環境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
三、西安風俗習慣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3)陝西有哪些風土人情與地理環境關系擴展閱讀:
西安特色
1、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3、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