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杭大運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經省市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溝通了東西流向的海 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江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 山東、江蘇、浙江六 個省市。全長約1800公里,是蘇伊士運河的10倍多,巴拿馬運河的 22倍,亦是世界上最長 的人工河流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㈡ 京杭大運河起始地點以及歷史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它和長城一樣被人們視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大工程奇跡。
歷史: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2)大運河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沖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
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系,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系。
㈢ 如何介紹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地理位置: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京杭大運河價值堪比長城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率極大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里,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1985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㈣ 京杭大運河的簡介
京杭大運河,位於中國東部,為「大運河」的一條干線,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二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的基礎為隋代統一南北以後修建的隋唐大運河。隋朝將以前開鑿的運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運河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興,向南到餘杭的水路網。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將經濟中心江南與政治中心元大都相連接,決定在隋唐大運河基礎上對其進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溝、江南運河等河段,中間裁彎取直,不經洛陽而在山東開鑿了新的運河,使得兩點距離縮短。
古代陸上運輸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緩慢,運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所以大宗貨物都盡量採用水路運輸。中國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
但是在黃河流域歷經戰亂破壞,而長江流域得到開發以後,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系,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城,開辟並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干線,對於歷代朝廷就變得極其重要,明清兩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區)中心專門設立漕運總督和下屬龐大的機構,負責漕運事宜。在海運和現代陸路交通興起以前,京杭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一般佔到全國的3/4。
歷朝歷代對大運河的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發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也對京杭大運河進行過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運河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大運河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現況
近百年來大運河受到了很大破壞,有些城市河道已成為排污溝,近代工業與房地產等各種破壞性開發沿河歷史文化遺跡。在黃河以北,大運河許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乾涸的狀況相當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運河成為中國大陸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通道,通過它長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東和河北等地。
2006年6月獲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浙東運河和隋唐大運河與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合並,名稱改為「大運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大運河」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㈤ 大運河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修建的是如今哪條河
大運河修建於隋朝隋煬帝時期,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5)大運河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運河從開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經歷了三次大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戰爭和運輸的需要開始開鑿運河。公元前486年,吳國在今揚州附近開挖邗溝,溝通了淮河與長江,這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隋煬帝為加強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聯系,下令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並重修江南運河,疏通浙東航道,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成了從南方重要農業產區直達中原地區政治中心和華北地區軍事重鎮的內陸水運交通動脈。
元朝時期,由於政治中心的遷移,忽必烈組織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將大運河改造為直接溝通北京與江南地區的內陸運輸水道,形成中國大運河的又一次大變革。至此大運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如今大運河成為連接魯、蘇、浙三省,縱貫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水運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航道之一。
參考鏈接:網路-京杭大運河
㈥ 中國大運河從哪到哪
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運河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京杭大運河的主要水源為南四湖(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6)大運河地理位置如何擴展閱讀:
流域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
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經濟精華薈萃之地。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發達。在兗州、濟寧、滕州、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接上海、南京、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杭州等工業城市。
一、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分別是: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里運河和江南運河。
三、京杭大運河的作用及意義
1、政治
運河的開通有效地減少了區域分割和地方主義,統治者利用運河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經濟條件和人文環境,溝通大江南北,因此大運河就成了維系中央集權和中國統一局面的政治紐帶。
2、經濟
帶動了運河沿岸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崛起。如唐代繁華的都城長安,是運河西部的終極,南北均歸於此;運河重鎮濟寧,是全國南北物資交流的集散地;江北揚州,城池之大、貨物之多、生活之繁華、交通之發達,當時堪稱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蘇州,處於江南運河的中心位置,航運繁忙;大運河的起運點杭州,是當時全國最富庶的郡縣之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運輸便利
京杭大運河是連接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動脈,不論是北方的皮革、木材南運,還是南方的糧米、茶葉、竹編北運,都極大地便捷與節約了。
(2)農業發展
大運河的開發與農田水利建設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開挖航道,引水蓄水放水工程的實施,以消彌水患和引水灌溉為主要內容的運河作用迅速明顯起來,運河區域的水利田獲得大幅度擴展,尤其是江南的圩田、北方的淤田、各類水利田以及運河兩岸的官田和屯田等等都有顯著增加。同時,運河的通暢,也增加了排澇、泄洪能力,減少了水災。
(3)商業繁榮
大運河的貫通,極大地促進了運河區域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在沿海地區尤其是運河兩岸城市中百業俱興,商業氣息猶為濃厚,以運河為主幹線的水上銷售渠道來往不斷地將各地區的商品輸送到各類城鎮市場,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商業銷售體系,打破並改善了地域性商業的閉塞狀況,使運河經濟帶在帶動全國經濟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文化
大運河的修治使得中原文化獲得了廣泛的傳播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多元化、互補化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傳入了北方和中原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也傳入了南方和中原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捉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統一。幾大水系的串通加速了南北方經濟與文化的融合與交流促進了民族大團結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4、交通
運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運繁盛。
5、城市的發展
京杭大運河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漕運之便,澤被沿運河兩岸,不少城市因之而興,積淀了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
6、水利
大運河的開通,改變了中國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一個南北東西全方位的大水網,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