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理科目 > 在地理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地理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22 08:53:10

⑴ 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進課堂。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被很多教師所採用,它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下面對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而忽略了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簡單軟體即可完成的課件就沒有必要非要採用其他更高級的軟體,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發揮網路的優勢,使資源共享(現在的網路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較實用的化學教學軟體)。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特別是一些課件的評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認為軟體越高級、會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學課件搞成信息技術成果展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畢竟只起輔助作用,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認真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運用最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要遠勝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所以,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挑戰,同時,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想像,一個教育思想落後、業務水平低下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實效會有什麼效果。
二、忌濫用信息技術,忽略與學科的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媒體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能使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學。現實授課中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特別是公開課,簡直成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天下,也不管課堂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是否在恰當的時機,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應,結果事與願違。筆者曾聽過一節「原電池」的公開課,教師在用實驗演示了原電池形成後,應該讓學生思考其形成的過程,這正是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好時機,而上課教師卻直接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了原電池形成電流的過程,講解得很仔細,感覺好像不錯,實際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這就是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沒有把握好。還有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用了反而多餘,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在演戲,無形中教師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此外,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由於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和課型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特別是高中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會「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所以,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一是界面製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2)要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新授課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信息技術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3)要做到授課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授課的內容而定,要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使用時力求做到「五度」:時間上有寬度,活動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內容上有深度,結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顛倒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
從目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製作的教學課件無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從應用的數量看,前者無疑居多,但這類課件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際應用中往往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難以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一點是永恆不變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決不能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電灌」。如果信息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麼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人手,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實驗教學
中學中的不少課程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所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一些實驗有一定的毒性、危險性、操作的復雜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師往往採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驗的過程或播放錄像等形式來進行演示。其實這根本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擬電無法和真實的實驗過程相媲美,而且這樣做也失去了實驗的「過程」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不適宜選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替代。當然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如:化學中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和展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無可非議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前者不能代替後者。
五、不能過分誇大信息技術的效果,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有些教師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無形中摒棄了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並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東西,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優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板書逐漸被計算機投影代替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的常見現象,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記筆記,問其原因,比較一致的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信息的轉化非常快,不少學生記了筆記就耽誤了聽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為了擴大課堂的容量,把本來准備板書的內容,如化學方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的結論、方法等都事先輸在了微機里,上課時直接投影顯示出來,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記錄,其效果事與願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和粉筆,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可以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內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此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特別是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尤其顯得重要,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去使用信息技術,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不至於走入誤區。

⑵ 我對地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內容和體系方面更能體現地理學科教育和教
學的本質,方向明確,思路清晰,雖然新教材在知識難度上比以往
教材低,但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仍沒有減輕。
一、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學生缺乏對本科學習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進入初中後,在應試
教育這根無形「指揮棒」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科
的錯誤想法,
甚至一部分學生一踏入初中,
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參加中考,它與我無關。
」他們沒有學習地理的內在
需要和動機,當然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思維與主
觀能動性。其實,地理學科不但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
性、推理性,還具有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在將來的生活、工
作中對學生今後的作用也是頗具影響的。教師在教學中可就此進行
生動的講解強調,調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教師應把握好切入點,採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
濃厚興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

⑶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從構建 高效課堂 入手,使課堂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滿足初中地理教學需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 初中地理教學研究性學習現狀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學習與地理教學相輔相成,但是當前研究學習順利開展面臨一些障礙。本文對主要問題進行歸納 總結 ,並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地理教學現狀與對策

研究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習是為了接受知識,而知識創新離不開研究。研究性學習可以將二者有機整合[1]。但目前學校 教育 中將學習與研究分離,關注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創新。這樣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自然衰減。如果能在地理學習中加入研究性學習,則將極大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於學生 學習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於課程情感培養。

一、問題

目前研究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存在很多問題。調查研究並歸納梳理,發現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方面。

1.課程未開設或開設不足

根據筆者對本區幾所學校的調查發現,目前地理教學實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已開設的存在開設課時不足,或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設,或每周僅安排一兩節課時等情況,未能針對單一學科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更不用說地理學科。

2.研究性學習指導不到位

由於大部分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勝過能力培養,因此缺乏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指導。課堂由教師掌控,學生是受動者[2]。學生確定研究課題的方式不科學,且大部分課題由教材、學校或教師直接給出,盡管學生會從中挑選,卻少了自主探索、選擇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僅限於完成作業,忽視研究過程。

3.研究性學習評價方式不完善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或多或少地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但是教師對學生的研究結果評價未給予足夠重視。學校忽視對教師指導工作的評價,這樣學生對開展工作的程度與效果缺乏清醒認識,影響研究效果。

4.學習時間安排與會考時間安排存在矛盾

由於會考與地理研究性學習時間上的沖突,師生將主要精力集中於應付考試,同時時下盛行的主副科觀念使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更不會重視研究性學習在地理中的應用。5.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資料、設備資源由於我區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比較落後,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不足,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比較欠缺,導致學生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必要資料與設備缺乏,影響研究進度與效果。

二、對策

1.開齊開足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

由於升學壓力,學校對研究性學習課程未開設或者安排課時不足,加上初中階段地理成績不納入錄取總分評價,使地理研究性學習開展困難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督促檢查學校研究性學習開展情況,將任務落實到學校和教師個人。

2.科學指導、規范選題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是學生從教師統一制定的課題中選擇,學生不能體驗「發現問題」的過程。

3.完善評價過程與方式

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完成情況如果未加以監督評價,則將對學生後續研究產生阻礙,嚴重影響學生研究主動性。學校不應一味強調應試教育,而應重視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不僅將其當做任務。確保評價至少具備過程與結果評價兩部分,根據學生研究成果與既定目標進行對比評價,並可採取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定。

4.合理安排課時,優化教學流程

調查發現,有的學校為完成教學進度、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擠占研究性學習課程課時安排。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當前存在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學校和教師都有責任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抽出相應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符合新課標理念,還貼合現代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3]。

5.培訓師資、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與保障力度

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沒有受過研究性學習培訓,也沒有指導過研究性學習。很多師生認為開展研究學習所需的資料、設備及經費缺乏。由於電腦房開放時間有嚴格規定,限制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因此,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研究學習師資培訓,購買開展活動必需的書籍、器材,定時開放電腦房。同時,學校應大力與周邊社區、單位對接,為學生開展研究學習提供資源。目前,研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有效開展還面臨很多問題。但是,教師只要有夢想、有擔當、勇於挑戰,就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助於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新課程研究性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陳澄.初中地理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馬明,等.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二

《 初中地理教學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對於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新課標課程對地理的要求從曾經的了解變為今天的理解和應用,使得地理教學內容增多。但是很教師的 教學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地理知識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學效率成為了如今正在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效率;教學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近年來,國家對初中地理的教學要求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狀況也得到相應的改變。但是,有些學校的教學現狀並不顯得十分樂觀,他們的教學方式依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應的增強就顯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充滿好奇心,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初中學生並不了解地理,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高,厭惡地理。這致使這些學生的地理成績不夠優異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響他們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領悟。

(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隨著近年來新課標教育的推進,多數教師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要完成新課標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並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學生積極的 學習態度 和正確的 思維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沒有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他們的思想傳統、陳舊,依然沿用曾經的傳統方式授課,致使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和發展。

(三)學生學習方法存在不足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優秀的學生應該具有正確的學習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後,很多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改變,找到了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講,在他們看來,書上的內容看懂記住就相當於學會了一切,可他們全然不知書本只不過的一種工具,上面的知識是不足夠為學生培養出強大的地理思維能力的。也有一些學生課上聽課了,課下卻不完成作業,他們只注重課上的教師授課,不注意課下自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和領悟。

三、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恰當應用多媒體。

恰當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深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實際上是一門生動形象的學科,圖形在初中地理學習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教師應該以此為出發點,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備課時,在網上找一些相關的圖片美景或小視頻等,像導游一樣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對這些地方充滿嚮往。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製作一些貼合所講內容的動畫,更形象生動地引出課堂所需要講解的內容。

2.提倡學生互助合作。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組織學生互助合作。團隊合作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之心。如果我們可以恰當運用他們這一點,通過互助合作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力思考,不斷探索,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即將講解「拉丁美洲」一課時,教師留作業讓學生組成團隊搜集相關於拉丁美洲的圖片資料等,學生就會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資料,激發他們對這個地區的學習興趣。

3.適當應用游戲教學法。

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課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這時,教師如果可以適時地製作出一些相關的游戲,就可以使學生清醒並且聚精會神地完成游戲,也更有助於教師的講課。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兩組學生進行猜國家游戲,一隊人說出相關的風俗習慣、城市、種族等等,另一對人進行國家的猜測。這樣既使學生課堂清醒、認真聽講,也能加強學生已學知識的溫習,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課堂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如今的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應該圍繞學生展開相應的教學,這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刻不容緩。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需要按步驟進行的,否則定會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規律,了解學生所做所想,認識到學生的疑惑和不足,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2)打造良好關系。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解答疑惑,了解學生所想,從自身出發,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2.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給愛學的學生打造出一個優良的學習空間,也可以帶動不愛學習的學生一起學習。這既有利於好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優異,也有利於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極大地幫助了所有學生的學習進步,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3.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授課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而且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善於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直觀的教學手段。地理的研究內容很多時候都是直觀、可觀測的,因此,很多時候教師應該採取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豐富多彩性。

(2)生動、活潑的教學法。生動活潑的教學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是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深刻,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新舊知識點結合。採用結合新舊知識點的方法,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據知識點的溫習和記憶。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這個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初中生尚處在成長發育的時期,他們並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夠正確快速地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地幫助不同的學生,研究他們的不同之處,幫不同的學生找到恰當的學習地理的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總結 經驗 、不斷摸索,尋找更好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國家培養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優秀中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評價[J].地理教育,2005(1):35.

[2]葉汝坤.基於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229.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篇三

《 初中地理教學探究式學習方法探析 》

摘要:作為初中教師,在教師學生地理相關知識的同時,也在為國家培養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學校教育需要有創新意識,地理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案就是創新教育的一種體現。體驗式學習教學方案適應我國教育大環境,適合初中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並且學生在體驗中可以強化自己的認知能力與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體驗式教學方案是順應當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熱潮。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方法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1.1探究式學習是一個整體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探究

式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探究式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開放探究式學習活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聯系身邊的生產和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以及獲取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

1.2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由於傳統的教學主要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的學習使學生對學習地理失去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式學習十分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地理實踐能力。

2探究式學習的優點

2.1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而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離不開探究式教學,因此,應將探究式教學引入初中地理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從而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2.2在實踐活動中搜集資料、獲得知識,提高了地理學習效率:

探究式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探究,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搜集資料進而解決問題,從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知識,由於學生是自己發現問題,然後查資料或討論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發現我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變化,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這樣他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們的環境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在閱覽室、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從中獲得了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地理學習效率和能力。

2.3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探究式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問題,掌握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現象的原因和事物間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探究式學習構建的是一種開放的、促進自己發展的、創造能力的環境,提供了多條獲取知識的機會。同時,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學習精神。

3怎樣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到地理課堂

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轉變觀念是很重要的。美國著名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指出學生學習的本質:「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做了什麼。」過去,不少教師把教學的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這樣做其實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忽略掉了。因此,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應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做到與時俱進,這是把探究性學習引入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同時也要提高科研素養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做一個地理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研究者、開發者、指導者、合作者。依據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途徑和設計要求,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初中地理教學,屬於課堂探究。地理課堂探究式教學需要通過提問、討論、演示等途徑完成,這些活動的設計要求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3.1探究性提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而且大多數提問的是記憶型的問題,

3.2探究性討論:

探究性討論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這樣會刺激學生萌發富有新意的聯想,從而促進他們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探究性討論重視小組合作,強調學生整體參與課堂。讓每個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要他們重復教科書,參加討論的學生,不必考慮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恰當,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討論,有賴於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題,恰當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什麼樣的問題作為討論的主題關繫到討論能否取得理想的結果。例如:在講「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這部分內容時,在對比分析基礎上,說明區域內存在著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並根據材料討論,歸納出主要地理差異,然後提出討論題:請根據學過的內容,討論時西北地區好還是青藏地區好,開展這種討論題,事先要有充分准備,要求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引導讓學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優勢、劣勢並存的客觀性,這樣的討論學生比較感興趣,收獲頗多。

3.3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探究途徑,探究性演示應著眼於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它是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容易引起學時思考、觀察、分析並作出假設。另外,探究性演示更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及教師的指導作用,但不能取代學生的演示.探究式學習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探究式學習特別注重和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師培訓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陳澄.地理課程標准(實驗)解讀(第一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從新課程標准談地理實驗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年02期

有關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推薦:

1. 淺談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2.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範文

3. 關於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4. 有關初中地理教學論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論文

6. 初一地理教學論文

7. 初中地理結業論文

8. 中學地理教育論文

⑷ 新課程背景下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內容提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還普遍較低。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
還從營造和諧課堂融洽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倡導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科學布置作業注重建構拓展等幾個方面敘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 有效課堂教學 策略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具體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這是新課程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當前,課堂教學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這就要求我們尊重教育規律,以人為本,使課堂教學從內容到形式,都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創造性與開發性思維的培養,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突出學生個性發展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特點。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學生的學習強度大,教師教學任務重,課堂教學手段與技術滯後等情況也還沒有得到改變。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正確理解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不僅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而且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過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對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對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培育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標准。有效教學的關鍵是要關注學生發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則可能會截然不同,其差異的關鍵在於教學的有效性。當前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狀表現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淺於學、苦於學、倦於學、厭於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大意義 1、有效課堂教學可以增強高中地理課的魅力
沒有知識就難以生存,就難以發展,就難以探索世界的奧秘。因此求知慾是生來就有的。但是學生的求知慾是盲目的。因此,有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教師

⑸ 地理教學的評價方法

中學地理教學測量與評價課程論文,所以我便將好替換成太有創意了你真聰明太棒了等等,評價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之我見。

地理教學評價2017-08-01 07:01:49 | #1樓回目錄

《中學地理教學測量與評價》課程論文

學號:時間:

基於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探討

摘要:本文是基於初中地理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的背景下,對於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觀念和方式如何轉變給進行分析,並給出個人建議。

在2016年12月28日,經過三次修訂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正式頒布並在2016年秋季正式執行,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頒布的第一個有關基礎教育地理課程的正版文件,其基本思想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的基礎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強調以能力為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初中地理教學評價是建立在地理新課標的基礎上,既要評價學生學得怎麼樣,又要評價教師教的怎麼樣,但對教師教的評價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學生學的怎麼樣,所以初中地理教學評價的核心是學生。

我國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通過考試的方式考核學生,其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生優劣,而班集體平均分的高低決定著地理教師教學水平。2、評價觀念存在片面性,在教師眼中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是優秀的,沒有以一種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學生。3、評價制度存在缺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情感態度的評價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來。4、地理教學評價存在形式化問題。地理教學的評價者多是工作在一線的地理學科教師,受個人素質及理論根基等因素的影響,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把握程度並不統一,導致對地理教學的評價在很多時候還停留在表層的「形式」,而尚未觸及「實質」和「內涵」。5、在地理教學評價中學生很少參與到其中,師生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只局限於期末一次性給出的過程性評價成績,難以記錄學習軌跡,改進學習。6、存在追求大而全的教學評價,拋開了教師和學生原有的基礎和起點,要求過高,面面俱到卻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漸進的完善過程。

個人認為未來的初中地理教學評價應該在以下幾方面有所改變:1、轉變評價觀念,在地理教學評價中始終要堅持學生沒有最差的,只要正確引導都會成才,從而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不能一棍子打死,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2、評價方式要多元化,除了傳統的考試外,要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等方面的能力,盡量全方位

的去評價每個學生。3、教學評價要有學生的參與,通過師生共同完成,在評價方式中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身邊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其中評價內容要包含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想品德等幾方面。4、初中地理教學評價要不僅要有結果性評價,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參與中的過程性評價。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所以,初中地理教學評價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5、轉變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念和社會、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觀念。地理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要關愛學生,正確評價學生地理學習。同時,教育部門和社會對初中地理教師的考核評價方式也要有所改變,不能僅以學生成績高低來評價教師教學水平。6、初中地理試卷的編制要具有開放性和遷移性,死記硬背的知識和題型應該減少,盡量結合生活實際,難易度要適中。

地理教學的評價直接關繫到地著讓學生自評,同學互評

⑹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

只有科學有效的 七年級地理 的學情分析才能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行為,從而最終實現成功而高效的教與學。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地理的學情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一
對初中學生來說,所面對的學習任務,學科特點, 學習 方法 與小學有較大的差異。對初中地理教材的不適應是他們學習地理的最大的困惑。初中的地理課程與小學的科學課程在教學重點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在學習方法上還沒有轉變過來。其次是老師的教法有明顯的區別,小學的學科知識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反復學習的過程,到了初中由於學習任務重,課時少,學生基礎知識差異大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法上有別於小學。而這種教法在短時間內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再次是我們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因此的生源階梯性太大,學生素質出異性大。來自鄉村的學生,基礎薄弱,綜合素較低;來自城裡的學生各方面較好。所以,在這次考試的出異性很大。

通過這一半學期的教學發現初一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差,具體表現:動手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欠佳,課外知識積累少,地圖掌握能力較差,對地理學科缺乏熱情。

今後努力方向:

培養興趣,夯實基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講一些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知識、學生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多搞一些地理活動。只要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他們在課後就會多思考,多動手,多學,多問。課後再布置一些與當堂課程相關的典型作業,做到對當堂課的監測與鞏固。

加強讀圖,立足課堂。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徵。在地理課本中,很多知識以圖為主體,斌且在圖中蘊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要擺脫地理學習的困境,一定要培養學生對“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二
2001年我縣進入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驗,經過十多年的課改實驗,我縣的地理課堂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所轉變?還存在哪些困惑?帶著這些問題,在平時的下鄉聽課中,我注重對初中的地理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危害

(一)我縣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應試 教育 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地理在我縣的多數學校中還沒有改變傳統的“副科”狀態,這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最大障礙。

主要表現為缺乏專業教師隊伍,搭搭課普遍存在。由於學校、教師、學生的不重視,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

2、教師觀念陳舊和素質低下成為影響教學改革的攔路虎。

主要表現為:(1)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的內容是知道的、是熟悉的,但這不是觀念,教師觀念轉變受環境條件和自身動因的影響,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2)能較好地把新課程理念轉變為課堂教學行為的更少,地理教師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很大。“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松、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所以教師為什麼要去改革呢?在沒有較大外在壓力(升學壓力)和動力的狀態下,僅靠說服和自覺性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研究是不能到位的。(3)由於相當多的地理教師是非專業 畢業 ,教師的現狀是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有些不夠現實。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

3、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變革有誤區。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做到師生互動,克服“滿堂灌”的現象,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地理新課堂。在課堂上只管追求熱鬧,活躍課堂氣氛,不管學習效果,讓學生亂動。如,將非重點、非難點教學內容設計大量的活動,討論走過場(次數多、頻率快),游戲活動表演化、 兒童 化;為了師生平等“對話”,一堂課“滿堂設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簡單問題充斥課堂,大大降低了地理知識的智力價值;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探究的問題深度不夠,將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放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又短,學生還未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往往就在老師的要求下結束了,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4、課堂教學中的地理特色喪失。

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粉筆字本來寫得很漂亮、黑板圖也繪得相當好,可認為新課程下的地理課就一定要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於是將地球儀、地理標本、地理掛圖、黑板圖……等直觀性更強的教學工具或教學手段放棄,形成顧此失彼的現象,造成地理課的地理特色喪失,教師的地理教學藝術能力也不能充分展示。在新課程優質課競賽中表現最為明顯。

5、不合理的地理學科教學評價方式導致地理課走入了歧途。

學科成績的教學評價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自我與社會、自我與他人,是學生確定前進方向的動力,是教師 總結 教學 經驗 、改進 教學方法 的鏡鑒。七 八年級 地理期考實行開卷考試,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為的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給個性化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便於老師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由於部分地理教師素質不高(上“搭搭課”的地理教師),反而認為這是提供了挪用地理課堂教學時間的一個機會,於是只在臨近考試的幾節課課堂上簡單的讓學生勾勾畫畫,還美其名曰“是新課程改革的課堂”;加上我縣根本沒有能力採取科學的手段對學生的初中地理結業進行評價,對學生的結業評價下放到各教師自行掌握,這就給老師在課堂上放鬆自己提供了條件,反正最後又是開卷考試,教師毫無教學壓力,地理課堂上出現只在老師的帶領下胡亂“游戲”“活動”一番,使地理教學誤入了歧途。這樣,學生在初中的地理知識基礎不牢,加重了高中地理教學負擔,最終影響到了高考升學考試,實在令人擔憂!

6、部分教師上進心不強,不願意花精力鑽研,教學平淡。

這次調查時,每次聽完課,我都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講課教師進行座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惰性心理是課堂教學不精彩的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有位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教態、語言表達、知識點傳遞等方面都非常乏味。問及他的備課情況,他說,一周10多節課,忙得要命,有時課上完了,教案還沒來得及寫,每天都匆匆忙忙,不願意也根本沒時間去查資料來充實教材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我想,這正是課堂效果欠佳的症結所在。地理課需要教師精心地去准備,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復鑽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

(二)地理學科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危害

1、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對升學考試沒有開考的科目漠不關心,學校、教師、學生不重視,開課只是應付了事,教學只是一種維持狀態,甚至有的學校地理課形同虛設。最終是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不到知識,為高中的教學和高考埋下了隱患。

2、受傳統教學慣性和教師自身惰性的影響。教師習慣於“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的教學,因為這種教學的最大好處在於教師輕松、不費勁、不費心,加之早已習慣成自然。其結果是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學生學無興趣,厭學心理加重。

3、農村初中大多數地理教師是非專業畢業,對教材的認識膚淺。這樣的教師對於傳統教學要求的吃透教材、講清楚教材尚有難度,現在又要他們做到不“照本宣科”、建設自己的課程等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就是難上加難了。同樣對於傳統教學的教學環節尚不能很好的運用,對於新課程針對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就更是無從談起。其結果是教師教學只是讓學生圈圈畫畫,知識講不透,學生似懂非懂,答題錯漏百出。

4、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課改意識,但由於經費緊張,農村初中非中考科目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比較少,造成教師閉門造車,便出現了“四不象”過渡型課型,不利於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

5、教學資源匱乏。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差,很多教師只有一本教材和教參,學生只有教材,沒有地圖冊或填充圖冊,沒有配套的教學儀器和掛圖,連必備的教學地圖都少得可憐,教師上課僅依靠一支粉筆加一本書,無法進行正常的地理教學。

二、加強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建議

1、希望通過中考改革將地理新課程改革引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回首2000年的奧運會不就因為北京的環境問題而被澳大利亞的悉尼把舉辦權給搶了過去,我國公民對地理的淡漠鑄就的慘痛歷史教訓是應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正視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就是重視地理教育,關愛地理學科教育。從目前地理課堂教學調研發現的問題看,最為迫切的是通過中考改革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地理新課程改革健康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①將初中地理的學期檢測變開卷考試為閉卷考試,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考題引導地理教師必須進行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

②加強初二地理結業考試的管理,提升地理結業成績的含金量。在初三升學時將初二地理結業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30%或50%)記入升學成績。

③依照 其它 地方的做法,在中考考試科目中設置文綜(政、史、地),將地理列入中考考試科目。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加強初中地理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初中地理教學,而且有助提高高考成績。

在調研座談中,教師們都普遍認為中考不考地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偏科思想。若中考不改革,地理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會停留在口頭上,真實的地理課只出現在優質課上或部分教師的發言上。地理教學改革事關公民素質的提高,關繫到人們對資源、環境的認識,關繫到社會的持續發展。

2、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新標准》培訓,明確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對對教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要讓教師比較好的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就要不斷地加強教師培訓,特別是對新上任的地理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讓教師真正掌握新課程地理教學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深入課堂,加強教學常規檢查,指導教師積極改進課堂教學行為。

作為教研員,自己必須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檢查教學常規。並善於總結歸納,提出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學有“榜樣”。同時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①精心設計教案,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精讀新課程標准,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③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並提供各種便利的學習服務。

④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選擇最佳的學習策略。

⑤放下架子深入學生,做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學生一起進行科學探究,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的快樂。

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4、加強教學過程設計,提高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使課堂“活”起來。

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悶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悶課的主要特徵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思維呆滯,課堂無歡聲笑語。悶課的結果是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發展。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要讓課堂“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環節,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

5、加強校本教研和地理教學資源庫建設,積極開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各級教研活動。

積極開展縣級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探索操作層面的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更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通過集體備課、案例研究、校本培訓和課題研究,達到教師相互聽課、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優化知識結構,共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的目的。

還要著力建設校本地理教學資源庫,圍繞課標教材的教學內容分工合作,充實、完善地理教學資源庫。收集、整理地理教學文字資料、VCD、DVD等圖象資料,配齊地理教學儀器、教具、標本、模型和教學掛圖,搞好地理園、地理室、天象館、野外地理考察基地和社會調查基地建設,並使之系統化、課程化,實現地理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從而整體優化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七年級地理學情分析篇三
來到美術中學實習已經近四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通過對地理課程的教授、學生上課情況、課下作業情況,發現雙語中學初一年級地理學科以下特點。

對小學升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經歷了基本的小學《科學》的學習後,對於地理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由於小學基本是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科學》只是簡單的了解,同時,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1、進入初中階段後,學科的增加,知識量的加大,許多的學生對教材的不適應,他們對地理學習的其實就是簡單的背誦為主,以為只要背誦了,就可以做題了。中小學的教材在教學重點上有所區別,以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為主,培養學生學習應用為主,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各科的知識壓力大,所以學生的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小學生那種學習方法。

2、由於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同時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短時間內很難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熟練,對於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3、學生的不重視,人為的劃分主課和副科,考試知識只有30分值,不如體育50分值,而且知識很多很細,學習的難度大,學生更加以為學習地理是白花時間,不如學習其他語數外等知識。

4、師資力量的薄弱,初中共6個班,一位地理老師。

今後努力改進的方向:

1、上課用語應簡練,留給學生多多的思考時間、看圖時間。聯系時間。舉止大方得體。

2、培養地理的學習習慣,夯實基礎。在初一的基礎知識中,多讓學生操作教具中的事物,學生感興趣後,自然產生了習慣。

3、立足課堂,加強對圖的運用。課程標准有很多條的內容均標准明確說出運用地圖來學習,說明了地圖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必須立足於課堂的教學,立足於地理教材。地理課的教學,要注意教給學生讀圖、用圖的方法,要讓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反復的學習,最終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充分利用好活動提示。平時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地理課,學生牢牢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

4、立足生活常識,結合生活或時政 熱點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以致用,比如:地球的自傳和公轉,白天和黑夜,四季分明,可以舉身邊的列子來說明,這樣同學更容易理解。學習日本,了解日本、中國與釣魚島的位置關系,從地理角度了解釣魚島是中國的。這樣,學生更有興趣學 。

5、學生的動手操作,多讓學生動手找圖、畫圖,對圖的簡單掌握,這樣學習起來,難度降低了。

6、掌握地理學習的一般規律,例如學習初中的世界地理時,學習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地理,首先學習其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其次是經濟、人口等人文地理知識。

7、反復重復,反復聯系,加深學生的印象。初中的地理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內容比較少。可以通過課上大量的練習、課上重要知識點的重復,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例如學習亞洲的時候我們會學習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以及亞洲的世界之最,在學習俄羅斯的時候進行對裏海、貝加爾湖的強調,加深印象。

採取 措施

1、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及全面發展教育的理論教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2、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個別輔導,讓學生能找到一種適宜自己特長的有效的學習地理的方法。

3、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上趣味地理課為主

4、對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進行檢測,爭取做到課課清,以免課下耽誤時間。

5、多與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師生、師師的交流與溝通。

⑺ 地理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與學生生活的相關性,通過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和解釋。例如:為什麼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2、注重情境的創設,特別是對學生未知世界的知識學習中,要充分利用圖像、視頻和文字,加強理解。
3、注意知識點的正確性,如:地名的書寫,讀音等。
4、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以及錯誤理解,這些都是他們理解失誤,或是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要注意引導和修正。
等等,還有很多要注意的。

⑻ 在高三地理復習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1、對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規律、成因和原理掌握得不夠系統、不夠完整和不夠牢固, 致使回答問題時不全面,找不到知識的「切入點」。
2、閱讀地理圖表、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較差,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分析圖表的習慣, 致使許多有用的信息不能被很好地提取和運用。
3、審題不仔細,缺乏解題的技巧。
4、文字表達不夠准確,缺乏縝密的思考,沒有很好地理解題意。

⑼ 淺談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

淺談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 新一輪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在我省范圍內展開,地理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在學校基礎教育中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我們廣大地理教師首先應該反復學習《地理課程標准》,了解新課標的功能和結構,弄清新課標與現行大綱的不同點,熟知新課標的要求,領會精神實質,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並以此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以盡快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新要求。本文就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反思
1.教學觀念和方法違背新課標下「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理念」。
過去的教學在目標的設定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採用老師教授知識,一堂課下來,覺得很滿,彈性時間不長,學生落實掌握知識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十分的被動,大量的學習任務被安排到課下解決,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負擔。
2.傳統教學設計違背新課標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講授為主,其特點是以教材為本,教師為主體,教師講述,學生記憶為主,主要採取「復習提問、導入新課——組織教學——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的授課模式。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教學內容已由過去簡單機械的學習地理事物分布和自然地理知識發展為思想方法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發展的不平衡制約了地理新思想的滲透。
3.教學反饋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過去的教學由於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是否優異,以相同的標准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部分學生的進步。使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部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更多的原因在於傳統教學沒有很好的教於學生更多的地理思想、方法,而是一味的就題論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追求新教改理念
1.地理教學應從「以教師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
教學過程中變「師說生聽」為「師生共議」。《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改變地理學習方式」。作為地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之一,雖然沒有提出當前地理教學存在的弊端,但是,一改過去那種以灌輸為主的師說生聽的教學方法,立足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兼有自然和人文兩大類學科的性質,涉及工業、農業、商業等各部門,涵蓋政策、經濟、自然、文化旅遊等各項內容,有這么豐富內容的一門學科。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原則,採取「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根據情況需要設計好新課的導入和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
第一,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方法有許多,例如,故事導入、多媒體動畫歌曲導入、情景導入等。
第二,展示教學目標。用一到兩分鍾導入新課後,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 第三,出示自學指導。
要明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的方法、要達到的標准、考核的方法及要求,達到對學生的有效指導。
2.由「師講學聽」變為「互問探究」、「重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鼓勵學生求知發問的勇氣和興趣,要營造這樣的氛圍,老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要關注發現他們的亮點,少指責,要一視同仁,不歧視差生,要體現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是目前教學教改的核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教師只是在適時、適當的地方給予點撥,對於共性的疑難問題做重點的講解和重點敲擊。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3.用好教材上的「活動」。
新的「湘教版」教材設計了大量的「活動」,主要涉及「思考、探究、實踐」三種類型。活動設計比較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而且絕大多數「活動」包括了許多地理基礎知識,值得學生認真學習和研討。由於條件的限制,個別「活動」不是很適合開展,但是可以換成一個同類的「活動」來開展。地理是比較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因此地理課本上的「活動」也是非常貼近生活的,開展起來也比較容易。下面就我個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介紹一下。
(1)利用「思考」活動,啟發學生思維。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碰到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並激起人們探究的慾望。「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設計了大量人們曾經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人們已經可以解決,有些還存在困惑。把這些「思考問題」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因「疑」而思考,往往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而且能夠很好的幫助完成新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
(2)利用「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取、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
提取信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運用信息得出某一結論,我們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不僅有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日後的生活。「湘教版」地理教材中設計的一部分「探究」活動,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

⑽ 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哪些方面問

地理教學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化問題
地理教學的評價者多是工作在一線的地理學科教師,受個人素質及理論根基等因素的影響,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把握程度並不統一,導致對地理教學的評價在很多時候還停留在表層的「形式」,而尚未觸及「實質」和「內涵」.
(1)關注課堂上是否設計了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學習,卻忽視了對探究問題的設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趣味性、時代性、層次性和思維含量;探究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足;合作學習時主題是否具有合作的意義;學生小組的分工是否明確、組織是否嚴謹等具體情況的評價.
(2)課堂上教師的「鼓勵性評價」意識濃厚,評價水平卻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聰明了」…頻繁與貧乏或過於簡單的評價語言,使表揚變得廉價,學生表現得不痛不癢,失去應有的「鼓勵」作用.
②重復學生的回答,對答案不置可否,使學生在回答問題過後仍是不明所以,既無法認識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應有的鼓勵,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誇獎或誇大其實的評價,對學生的知識誤區沒有正確的引導,短時間內滿足了學生的虛榮心,卻對學生長期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④評價的單向性.多數課堂的教學評價只限於教師評價學生,缺少互評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欠缺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的過程,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使教學評價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評價的單一性.多是教師的口頭評價,對目光、表情、動作手勢等評價介質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評價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學評價中對教師如何處理「教學生成」、怎樣把握「生成資源」?等問題的理念性引導不足,導致教師不敢放手,不少課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縛在固有的教學設計之中,難以進一步深化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4)教學評價中意見多、建議少,無法為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幫助.
(5)過程性評價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被「簡化處理」,未能在**常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變化,評價、反饋不及時,師生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只局限於期末一次性給出的過程性評價成績,難以記錄學習軌跡,改進學習.
2、理想化問題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學評價.拋開了教師和學生原有的基礎和起點,要求過高,面面俱到卻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漸進的完善過程.
(2)過於追求單位時間內結果有效性和過程有效性的協調統一.有些課堂上,評價者在下課時以檢測題的形式對學生當堂學習內容進行測試,並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首要依據.這種評價手段,恰恰忽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與內化過程、忽視了對應有技能的運用與熟練過程和情感的領悟與升華過程.因為這些過程很難在課堂有限時間內統統完成.所以,個人認為,就一節課的時間而言,如果以知識點檢測的形式來考察學生,那麼關注三維目標,注重思維及探究過程的課堂,很可能不如「灌輸」、「強化」下的課堂效果更明顯.因此,這種評價手段,如果只作為教師當堂反饋,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途徑尚可,而如果成為教學評價的標准,則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誤導教師,影響課改的進一步深化.
3、功利化問題
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陣地多在各種評優、觀摩及研討活動的現場,使得教師對最關鍵、最重要的常態課重視不夠,**常教學中缺少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及時反思、專研的精神,未能實現教學評價功能的最大化.

閱讀全文

與在地理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