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城市地理學的所有理論
地理學
(一)地理學的概念
地球是人類的家,人類一直都十分關心自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面的狀況,從而萌生出各種地理概念。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區域分異的學科。簡單地說,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二)地理學的發展歷程
地理學是一門即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本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分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各地區經濟開發和建設以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需要,地理學將成為一門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應用理論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學科的內容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地理學中方法性學科和技術性學科——地理數量方法、地圖學等,將率先獲得較多的發展;綜合性分支學科、應用性分支學科,如綜合自然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醫學地理學、行為地理學、資源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將有較快的發展;地理學中研究人文的趨勢將會加強,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比重將會增大。
(三)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這個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地理學者曾用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等術語稱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個層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成一個宏大的地表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個同心圈層組成的整體,它們分別是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
大氣對流層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也包括部分液態水和固體顆粒。由於對流層同地面和水面接觸,因此大氣中各種要素都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影響;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體物質組成,包含部分氣態、液態物質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類所依附的場所,也是各種圈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水圈主要由液態水組成,以海洋為主還有陸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類圈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動的圈層,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錯,組成一個巨大的復雜的自然綜合體;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表面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勞動,通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地球表面施加影響,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層圈——人類圈。
上述各層圈所組成的地球表面這個綜合體,這是自然歷史發展的結果,各層圈的形成在實踐上亦有一定的順序: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全是無機的物質,首先出現;有機的生物圈及其相關的土壤,是在無機圈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則是生物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太陽能。
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一的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異。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區域分異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地球內能分布的不均勻性。人類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人類的體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比如人種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過程中,大陸與海洋的面積和位置幾經變遷,氣候歷經了炎熱與寒冷、濕潤與乾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發展到陸地,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自然地理的變化影響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於自然地理。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時期,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控制或減輕了某些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況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
(四)地理學研究的特點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區域性的特點。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五)地理學學科體系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特徵、結構及其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一個。其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對流層、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所屬的分支按研究特點分為兩組:
一組是綜合性的,包括綜合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一組是部門性的,包括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還包括新近發展起來的,同其他自然學科結合而成的一些邊緣學科,如化學地理學、醫葯地理學,以及異特殊自然要素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冰川學、凍土學等。
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結構和變化,以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兩個基本學科中的另一個。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社會文化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
社會地理學即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包括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以及新近形成的旅遊地力學等。
政治地理學包括狹義的政治地理學和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層士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隸屬於社會文化地理學,經過近20年的發展,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已經超出了聚落和社會文化的范圍,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獨立分支。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歷史時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這是地理學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
區域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以及區域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區域地理學強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統一,注重研究區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區域綜合和空間聯系。
地圖學是研究編制和應用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是一門以地圖的形式來綜合表達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科。它是地理學中的技術性學科,同地理學各分支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系,在促進地理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中歷來起著重要的作用。
理論地理學是研究各類地理現象在統一性的基礎上所遵循的總體規律的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論、人地關系論和區位論等。
應用地理學是運用地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解決實際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學科。實際上,地理學的不少分支學科就是為了應用而發展起來的,如醫葯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由於許多重大問題,比如荒漠化、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等問題的解決與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所能單獨勝任的,而地理學由於是綜合性的橫斷學科,特別適於這種應用性研究。
其它的還有數量地理學、地名學、方誌學等等。
總之,21世紀的地理學將是一門在理論化和數量化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化、生態化、社會化的理論與應用並舉的兩棲科學。
其它地理學分支學科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政治,歷史,
⑵ 公共地理學是什麼科學公共地理學方法是什麼
公共服務業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了管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多方面內容加以實踐輔佐,著重針對公共服務業的供需關系和空間差異給出了理論性的解答。
是地理學中的人文地理分支,對公共服務業的供給與使用的空間差異的地理學研究。
從城市地理學的角度入手,結合公共服務業的特點及管理模式,借鑒社會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結構、公共供需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
管治從20世紀末興起以來一直在西方公共管理學、地理學、經濟學、社會 學和政治學研究中佔有重要的一席,形成了大量以西方市場化、民主化國家為背 景的研究框架、理論、方法和成果,但這些理論或結論並不完全適用於發展中國 家、尤其是轉型時期的中國。在全球化、市場化和快速城市化這樣復雜的經濟和 政治轉型的大宏觀背景之下,中國的社會轉型無疑包括了社會結構的調整,經濟 上的放鬆規制,國有資產改革以及民主化進程,在這一社會轉型過程中,管治的 思想逐漸在中國社會中確立,非常需要通過深入的實證研究總結,進而提出適合 於中國城市管治的理論、模式、研究框架和方法。在我國城市管治研究方興未艾 之時,我們發現對城市公共服務業管治研究尚少報道。因此我們選擇了基礎性的 探索。研究力圖從管治理論的發生、發展來理解它與城市公共服務業的關系。並 從城市地理學角度,借鑒社會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公 共服務的主體結構、公共管治中的供需關系入手,研究各種不同的管治模式及其 特點。同時選擇我國改革開放的領頭羊城市--廣州作為實證研究案例,力圖發 現並總結適合當前中國城市公共服務業管治的有效模式。
⑶ 如何學好城市地理學
我是地理專業的研究生,本科也是這個專業,並且有一段時間的教學經驗。
對於地理學習,首先要宏觀的整體把握,因為地理學的特點之一就是綜合性,各個因素、現象都是互相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環環相扣。
其次就是對於內容的識記,內容記住了,熟悉了,自然會慢慢的理解了,理解以後更能強化記憶。
再來就是,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很多抽象的內容通過地圖的表述就非常的清晰起來,地圖的作用是非常的強大,地圖不僅能夠描述地理事物本身的大小、形狀、流向、流量等等基礎特徵,還可以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位置關系等等,簡明扼要、一目瞭然,因此地圖要和對知識的識記結合起來。
再來就是題目練習。書本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基礎的,那麼如果要想深入的學習和提高成績,題目是必須要多做的,因為題目有淺有深,淺的可以檢測你對知識的識記程度,深的可以提高你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能力。
最後呢,就是與實際日常生活的學習。有一句話叫形容地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要善於運用和分析。
⑷ 如何學習好城市規劃專業
城市規劃專業該怎樣學習?
作為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怎麼學,怎樣才能學好。哪些課程應該好好學,哪些課程應該泛泛而學,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不可能什麼都同等對待。所以必須抓住重點。這樣畢業時才會有所獲。
學習
城市規劃最重要的是會做規劃設計,當然也必須會做建築設計,首先最重要的是設計能力。而要提高設計能力必須從兩方面著手,其一是手頭表達能力,其二是理論水平。提高手頭表達能力很簡單,多注意畫鋼筆畫,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後面的規劃設計就容易很多。低年級可以重點從鋼筆畫入手,高年級(大三)可以開始練馬克筆。理論水平的提高可以多看相關的書籍,如果你想成為優秀的設計師或者規劃師,可以多看一些設計類的書籍,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培養你的設計能力構思能力,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規劃設計。
課程
1城規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有《城市規劃原理》,《中外建築史》,這兩門是比較重要的。《城市規劃原理》是全國注冊規劃師考試和研究生考試的必考科目,所以大家應該好好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不是背,只要理解了將來才能自如的應付各種考試。《中外建築史》,要好好學,特別是現代建築部分四大師的思想,作品要非常熟悉,以及現代建築的流派,都很重要,有很多設計思想大家都可以吸取。多分析這些大師們的作品。
2《建築制圖》《城市規劃初步》《城市詳細規劃》《居住區規劃》《景觀規劃設計》等這些涉及到手工制圖的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課程,一定要讓老師把你做好的方案,幫你改上一遍又一遍。越多越好。
3《城市道路設計》《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管理與法規》,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課程,學這些課程一定要將相關的規范熟悉,因為這對你將來工作和考城市注冊規劃師非常有好處,如居住小區的規模都不知道多大,一看就是外行。特別是《城市管理與法規》是注冊考試的必考科目,一定要相當熟悉,不熟的應查找相關參考書。《城市道路設計》是很多院校考研必考的科目,如同濟大學就要考,而且凈考計算題。
4《設計素描》、《設計表達》、《建築色彩》這些課程大家可以在娛樂的過程中把它學好,不要帶壓力,因為這些課其實很有意思。主要培養大家的手頭表達和色感能力,其重要性我就不用多說。《中外城市建設史》大家應該也可認真學一下,如唐宋元明清都城要能默畫出來,因為有些學校考研的時候要考這門課程。
5至於《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地理學》、《城市生態學》、《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經濟學》(這門課程大家要到經濟學院選修,因為注冊考試考這門課程)、《城市社會學》等的課程大家只要上課聽聽,考前認真復習就行,畢竟不要什麼功底。還有一些課程,如《政治》《創業學》等大家也應保證及格,並有一定的分數。當然還有一些連名字都沒聽到過的課,還貌似專業課,大家能不選就不選,留著時間選下面推薦的選修課程!
選修
由於學校本身的課程設置問題,有些課程我們規劃專業並沒開設,所以其中重要的課程大家爭取要選,這樣對這個知識體系才不會出現漏洞,選課大家最好在大一大二將這些全選完,不要等到大三,因為那時忙的事情很多。選修課程我按重要程度排名:
1 建築構造(或稱房屋建築學,工程管理系開設這門課,必選)
2 建築力學(不學這個你設計的房子有可能倒掉!必選)
3 建築結構(很重要的一門課程,爭取選上)
以上課程爭取都選上!
4 建築設計(藝術學院開設,能夠選上當然最好不過)
5 建築構成(藝術學院開設,有可能名稱為三大構成)
6 馬克筆表現技法(藝術學院開設)
7 土地利用規劃(如果你們的培養計劃沒這門課那就選吧)
8 城市經濟學(注冊城市規劃師要考這門課,你說該不該選呢?)
9 行政法(注冊規劃師法規課程考試涉及這方面內容較多,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選吧!)
設計
大學期間大家需要熟練掌握的建築類型有(從低年級到高年級):
(1) 室外環境設計(面積50--100)(大一)
(2) 幼兒園設計(建築造型和功能)(大二)
(3) 住宅設計(或別墅設計,面積100--200)(大二)
(4) 12班中學設計(也可以是16班等)(大二)
(5) 商場設計(面積1000―2000)(大二)
(6) 博物館或文化館設計(面積2000―3000)(大三)
(7) 醫院設計(包括住院部,面積自定)(大三)
(8) 居住區規劃設計(面積10公頃―16公頃)(大三)
(9) 園林設計(也屬規劃設計、面積自定)(大三)
(10) 城市設計(也屬規劃設計、面積自定)(大四)
以上的建築類型及其規劃,1、8、9、10這四項在我們的專業學習中有相應課程安排,對於沒有相應課程安排的,大家應自己找相應的書籍,多看多畫多分析。必須達到能做這些設計的程度。大家不必根據後面我設置的大一、大二等時間去看相關書籍,那隻是其他院校課程設置時間,可以早點將這些建築設計做完或者相關的書看完。有機會可以做做模型,用泡沫塑料或硬殼紙等材料就行,有助於培養良好的空間造型能力。
(具體的大家可以參看後面附錄的清華大學建築專業課程設置)
方法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一定記得這句話。這句話對我們同學來說最適合不過,也就是說,假如你買了一本書,裡面都是博物館設計方案,只要你平時經常描這些方案,對於相應方案的平面布局能達到默畫的程度,那在實際中做博物館設計,估計你閉著眼睛也能做出一個好的方案。
對於規劃和建築設計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是:買一本書,拿拷貝紙描在上面,或者對照著畫,一邊思考分析這個方案的功能布局,想想為什麼樓梯放在這里,展廳放在那裡,這樣有什麼好處,那樣有什麼不足,這個方案還存在什麼不足。描完或畫完一層平面描二層平面,然後再描裡面,分析它的造型,開窗,以及體塊組合,這樣是不是好看,為什麼這樣做,好看的就記下來,下次你做方案可以採用。學設計一定要學會「抄」,然後才能「超」,如果全部都創造,那估計要從草履蟲或三葉蟲開始研究。
買的書理論和照片的東西盡量少一些,不需要太多理論,最好全是方案。建築最重要的是功能(使用方便,不出問題),然後才是造型(也就是好看),再次是堅固(保證不能倒),所以大家描的時候要多分析思考功能布局。
書籍
在此推薦一些重要的書,大家盡量買,有些學校圖書館有,有些學院資料室有,大家可以根據情況可以買也可以復印,然後拿到學校本部萬事達超市列印處裝訂(不太清楚麥盧有沒有專業裝訂的地方),有硬殼封面的,這樣和買的書一樣。也就是復印裝訂成冊。
個人覺得下面的書比較重要(按重要程度排名):
1 全國城市規劃專業畢業設計作品集(2006―2009)
全國每年都會舉辦全國城市規劃畢業設計競賽,裡面的作品因為都是學生做的,所以具有很強的設計創意和表現能力,我們院有2008年的電子版,大家可以拿去列印成冊(彩打)。這本書無論是在平時做設計,還是考研的時候都可以用得著,這本書可以作為考研的必備教材。重點對裡面的方案進行分析,學習人家的設計形式。如建築屋頂、立面怎麼表達。這種書店也有賣,大家可以到南昌建築書店去買。但書店的有些圖很小,所以最好要有一本列印的,然後買一本其他年的作品,有兩年的作品集基本上就完全夠了,對於總平面最好達到能默畫的程度。
2 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作品集
麥盧圖書館有一本,是1999年的,不過建議大家買一本最近的幾年的(2006―2009),一本就行,最好綜合各個年級的,不能太老,現在的建築都設計得都很活躍。有時候學院資料室也有,同學們自己想看借不出來可以讓老師幫忙借一些。對裡面的建築要認真分析其功能,建築平面功能組織,一層、二層,建築立面設計,對於低年級尤其重要。
3 著名高校建築城規院校作品集
這種書南昌八一廣場和北京西路的建築書店很多,雖然裡面的內容有些並不是我們要學的,但是可以看看別的院校規劃專業做了些什麼,各個學校內容略有不同。首推清華、同濟、東南、重大、天大。至於其他院校的就不要買了,質量良莠不齊,另外買書要錢,當然只買好的。
4 《建築學報》
規劃學生能最好能訂閱一本雜志,首推《建築學報》,雜志不貴,一學期也就一百多一些,而且能培養非常好的專業興趣。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可以到建築書店聯系訂購事宜,一般上半年訂下半年的,如果沒訂上,可以到建築書店零買。至於其它的雜志可以到學院資料室看,裡面有《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研究》,翻看一下就行。
5 手繪表達
對於規劃和建築的學生來說,手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書籍大家可以到建築書店去看一下,景觀方面的手繪也是非常好的,因為學景觀專業的大都美術出身,裡面的圖很多都很經典。
大家練手繪的時候,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照著鋼筆畫臨摹。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很長,注意線條的出頭,明暗,主次等。
第二步:對著照片畫。書上的彩圖照片也行,畫的內容當然是建築和城市方面的。鍛煉自己對明暗的表達,主次的選取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步:對著實物寫生。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寫生,鍛煉自己對透視的表達,主次的選取等能力。當然這部分也可以和前面的步驟交叉,由於條件的關系,寫生時間段大家可以選取有心情的時候畫畫就行。
大家畫了鋼筆畫一定要請老師和美術專業的同學指導或評論一下,這是很重要的過程,能讓你發現問題,以便改正。
專業
城市規劃是建築學下屬學科的子學科,早前國內並沒有城市規劃專業,只有建築學專業,直到後來很多建築院校才開始在建築系設置了城市規劃專業。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設置都很晚,設置比較早的院校是同濟大學,這也就是為什麼城市規劃專業同濟一直走在前列的原因。國內如清華、同濟、天大、東南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和《建築學》專業大一到大三上的課程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大一大三不分方向,直到後面學生才確定學建築還是學規劃,想從事建築設計的就繼續學建築課程,想從事城市規劃的開始學習城市規劃課程。所以建築設計相對城市規劃專業非常重要。
方向
城市規劃專業方向可以分為總規和詳規,偏詳規的大都是建築院校,如清華、同濟、東南、天大、重建等。國內偏總規的院校很少,而且大都是從以前的地理專業轉變過來的,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是總規方向的很難做真正的規劃設計,所以現在很多總規方向的院校也開始轉向詳規方向。我們同學也應該重點把精力放在城市詳細規劃方面的學習中。
那麼什麼是城市詳細規劃,應該怎麼學?城市詳細規劃其實還可以再分,在這里我只談核心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不談理論框架。像城市設計、居住區設計、城市中心區設計,廣場設計、別墅區設計、工業區規劃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橋梁道路設計等都屬於詳細規劃。對於這些規劃和設計,需要我們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是總平面的規劃布局能力,另一個是建築設計能力。對於低年級的同學要重點培養的是建築設計能力,學好了建築設計,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樣會提高,因為建築設計涉及到空間和造型,功能以及環境設計,這也是規劃設計所以需要的。
軟體
對於城市規劃專業來說,主要會使用到下面的軟體:
1 SKETCHUP:這是一門建模的課程。學院並沒開這門課,可以自己找本教材對照著練就行,或者網上現在相關的資料,內容簡單,好好學,半個月就能做入門。學了這個大家就可以做立體的鳥瞰圖,不然到大四畢業設計連鳥瞰圖都做不出來。另外要參加競賽,肯定是要有立體鳥瞰圖的,不然你就參加不了。所以大2上學期應該把它學會。而且將來出去工作也是要用到的。同學們學東西的時候不要全堆到大三,像英語這樣的課程大2就應該將四級過了,能過六級最好。大家入校的底子都很好,稍微努力一下,過四六級實在太容易。因為大三專業課程會很多,忙不過來,那時候也有那時的事情。
2 CAD:這個是最簡單的軟體,大家上課多練練就行。
3 湘源控規:這是城市規劃專業需要熟悉的軟體,做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需要用到,這個軟體大家可以到網上找一下,不過網上的好像比較難下載到破解版。但是我們學院老師和同學有相關的破解版和詳細的教程,可以讓他們幫忙發一份電子給你,也可以將教程列印出來,對照著學習。比較容易學,是在CAD上增加了相應的功能而已。
另外有一軟體和它的功能比較相似,那就是飛時達軟體(FAST),不建議大家學飛時達,因為在規劃院使用面不廣,而且網路版不好找,找到也有很多功能不全。
4 photoshop:這是大家必須熟練掌握的,不難,熟練使用相關工具和命令就行。學校有相應的選修課,如果能選的話,最好大二就選上,因為參加競賽,做作業肯定要用到。大家選課也要有超前意識。
5 3DMAX:這個軟體命令相當多,要學好不容易,對上課老師的水平也是有要求的。對於城市規劃專業同學來說,如果你想成為優秀的設計師,不要把太多時間放這上面,多花點時間在手繪上。但既然開了這門課程,可以把其中的建模這一塊學好,(3DMAX分成建模、材質、燈光三塊)。當然如果你很感興趣,想將來從事效果圖繪制行業,那就好好學,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要付出很多時間。像學院以往的學生如江順年,韋克就學得很好,工作也很好。
就業
城規專業找工作和其它專業有點不同,需要准備作品集,讓人家看你大學四年的作業,繪圖等方面的成果。
我覺得能夠列印四本找工作應該是一點問題都沒,至少要有兩本鋼筆畫,這樣人家可以看出你的功底,所以大家最好在大二要畫出一本拿得出手的鋼筆畫,可以一張一張積累,能畫兩本就最好不過了。因為這是你將來招聘時給工作單位的看的,如果你畫的比其他學校的好,單位肯定先選你,這個道理很簡單。
最好參加一兩次競賽,大2和大3就可以開始參加,到網上多關注信息。可以和同學合組,這樣一方面能鍛煉你的設計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出一本作品集。
有精力可以和老師做一個實際項目,這樣學的東西比較多,也很真實,不至於在工作中出漏洞,可以和你平時的作業合在一起出作品集。當然要做和城市規劃專業相關的項目,如總規,詳規,建築設計,不然完全是浪費寶貴時間。作品集越多,你找工作的優勢就越大。
考試
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科目有四門(要工作後才能考):
1城市規劃原理
2城市規劃相關(包括大學期間的主要專業課程)
3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4城市規劃實務(包括總規、詳規以及法規方面的內容)
碩士研究生考試科目也有四門:
1城市規劃設計(最重要的一門,主考你的方案設計能力,手繪能力)
2城市規劃原理(有的學校還考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外建築史,中外城市建設史)
3英語
4政治(最簡單的一門,大學期間不用花時間,考前有專門的輔導資料)
規劃院招聘:
規劃院招人只考城市規劃設計,也就是考查你的規劃設計能力和手繪能力。
二專
如果你對本專業不喜歡,或者天賦不在此,還是可以選擇二專的,當然選擇二專會很辛苦的。但我想,只要努力,依然可以達到另一個山峰,條條道路通羅馬。就像本專業一樣,就是把3DMAX學好,也可以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如果你准備考規劃研究生,基本上就不用選二專。
生活
大學四年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大家應該好好鍛煉身體,爭取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將來才能好好工作,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在學校里可以培養一定的興趣愛好,如打球,溜冰,健身等。學習的時間可以短一點,但鍛煉身體的時間不能少。
圖書館是學校的心臟,學習氛圍是最好的,無論是平時還是考研都要爭取以那為中心,周末、晚上都可以去。盡量少在電腦前,容易得頸椎病。
在學習方面可以多多請教魏老師等專業老師。暑期可以出去實習鍛煉一下,也可以找老師幫忙。
考研
考研選擇學校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好好談談,談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讓他們幫忙提參考意見,這么可以更穩更準的達到理想的目標。
考研的同學大三下學期就可以好好練手繪了,特別是考同濟、北大、重大這樣的學校。我覺得只要好好學,低年級將基礎打牢,有這個理想,要考上還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⑸ 談談你對城市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理解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⑹ 城市地理學的內容介紹
本書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城市地理學》的再版。與上一版相比,本版的內容吸收了近十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加系統地闡述了城市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基該方法和基礎知識。
全書共分為13章,首先介紹了城市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內容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回顧了學科的發展簡史,並探討了城鄉劃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了城市的產生與發展。然後分別以城市化為中心,闡述了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等內容;以城市體系為中心,闡述了城市職能分類、城市規模分布、城市空間分布體系、區域城鎮體系等內容;以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為中心,闡述了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地域結構、城市市場空間、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等內容。最後對城市問題作了介紹。本版更加註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本書可供綜合性大學、工科院校、師范院校地理類和土建類專業本科生作為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經濟學、社會學等有關人員的研究和教學參考書,還可以為城市與區域規劃、國土規劃和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⑺ 為什麼要學習城市地理學如何才能學好城市地理學
目前城市快速發展,城市經濟,城市布局,城市結構等有關城市的內容越來越重要,心愛必須學好城市地理學。
多看書,包括相關的書籍,國內外名家著作等。做好筆記,用心思考。
⑻ 如何評價中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
中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
一、發展特點
解放前,在我國地理學研究中,城市地理學屬空白。解放後,我國地理學工作者學習蘇聯,把地理學劃分為自然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少數經濟地理學工作者把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中心,對城市進行了少量的研究。由於農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農業有顯著的區域差異性和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因此,地理學,包括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重點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當時城市地理學是地理學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
1976年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城市規劃工作受到重視和普遍開展,帶來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發展,80年代達歷史以來最旺盛的發展時期,大量論著出版。1994年,中國地理學會設立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70年代末以來,我國城市地理學的發展表現出如下特點:
1.研究領域日益拓寬,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
80年代,中國城市地理學主要進行宏觀及中觀研究,如國家和區域城市化和城市系統的研究。80年代末90年代初,宏觀和中觀研究不斷深化,微觀研究開始增多,如對城市內部交通、環境、用地、就業、空間結構的研究。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地理研究已由靜態描述走向過程分析和動態機制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數學方法逐步被運用於城市地理研究,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新手段,使研究水平大大提高。
2.注重研究課題的實踐意義和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我國城市地理研究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關鍵在於與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方面,由於經濟地理學科的性質與城市規劃學科十分接近,另一方面,也由於規劃領導部門認識到,地理工作者參加編制城市規劃工作的必要性。目前我國廣大城市地理工作者紛紛參加規劃實踐,他們所編制的規劃方案,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查通過,成為法律性文件,並以此指導城市建設。可以說,我國的城市地理研究人員既是學者,又是實際工作者,他們既能為決策提供依據,又直接參與決策。此外,有不少地理學者參加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與規劃師、建築師共同開展城市規劃的學術活動。這一切為開展我國城市地理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城市地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市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交叉滲透愈益明顯
城市地理學就是要從各個層面研究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研究城市地域結構及其性質、規律和功能方面的發展模式,建立合理的空間布局的實體,實現城市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而城市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又包括了內部結構的合理化、經濟活動的高效化、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城市生態環境的優質化。然而,要深入開展這些研究,城市地理學的自身准備是不足的,於是開始與地理學其它分支學科和相鄰學科交叉。這種交叉是在多層次上進行的,包括對理論體系、方法論和結論的引用、移植和交叉。通過學科的交叉滲透,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研究領域不斷擴大。
4.從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隊伍日益擴大,主要研究機構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風格
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學研究主要限於一些綜合性大學及地理研究所,並開設了城市地理學課程,舉辦城市規劃培訓班。80年代中期以來,全國主要師范院校的地理系也紛紛開設了城市地理學課程,並參加所在地區的城市規劃和研究工作,城市地理學在大學地理系的課程設置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從事城市地理研究的工作者不斷增多,中國城市地理學研究呈現方興未艾的態勢。
在此發展過程中,全國較早從事城市地理學研究的機構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風格。如北京大學主要進行中國城鄉劃分標准、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內在聯系、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南京大學主要側重城市化研究,近年來多進行區域城市化和海港城市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則把研究重點放在中國最大城市上海,致力於上海市內部空間結構的研究。中山大學主要進行全國城市化、城市系統和珠江三角洲區域城市系統的實證和理論研究。近年來又把研究重點放在穗港澳城市帶形成機制和中國大都市走向國際化的研究等方面。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側重於工業城市和京津唐區域城市系統的研究。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主要進行城市群體,尤其是閩三角區域城市系統的研究和長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還有其它大學或研究機構也進行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正是由於這些單位和同行的不懈努力和改革開放的氣候,中國城市地理學才得以在短短十多年裡獲得長足發展。
二、主要研究領域
1.城市化研究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國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80年代末期以來側重於回顧與總結。
眾所周知,自1949年以來,中國的宏觀政策發生過多次變化,受其影響,城市化進程出現波動,並表現出與西方國家顯著不同的特徵和動力機制。因此對城市化進程、特徵和動力的研究十分活躍,特別是有關動力機制的探討,為深入探索我國城市化發展規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然而,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發展水平、人口分布差異都很大,城市地理學者利用人口、土地、產值等指標,廣泛開展了城市化地域差異的研究。
80年代初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農村改革,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而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剩餘勞動力轉移頗受學術界關注。前期較集中研究轉移途徑和鄉村城市化類型,後期則轉為對轉移效果的分析、評述及新發展。
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戶籍制度的放鬆,人口遷移和流動量增加,城市地理學界與人口地理學界一起,廣泛開展了人口遷移的研究,側重於人口遷移特點、原因及其變化的研究,包括遷移量、遷移方向、遷移類型、遷移構成、遷移原因等方面。鑒於城市中暫時性人口的迅速增加,又對暫時性人口的現狀、特徵、結構、類型、成因、對策、發展趨勢等作了比較全面和深入的調查研究。
2.城市發展方針的研究
長期以來中國採取「控制大城市規模,發展小城鎮」的方針,1980年明確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方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效益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目標,控制大城市規模的政策受到了沖擊,一場關於中國城市發展方針(也可以說是中國城市化道路問題)的辯論在學術界開展起來。在討論中,觀點分歧較大,分別有小城市重點論,大城市重點論和中等城市重點論。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城市發展方針不應該是「規模政策」。同時,還從不同層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鎮的功能結構、戰略地位、小城鎮分類、鄉鎮企業與小城鎮發展與政策等。並對中國大城市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研究,對中國大城市發展規律、內在機制進行探討。還總結了建國以來城市規模的投資效益和經驗教訓,開展了城市合理規模的研究。
3.城市體系研究
中國城市地理學界有關城市體系的研究可以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段:①80年代末期以前,著重傳統的研究領域,包括等級規模結構、職能結構、空間結構和發展趨勢等;②80年代末以來,則側重城市體系更深一層的研究,即城市群體研究,包括城市群體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分布特點、形式、動態過程和空間結構特徵等。無論哪一階段,理論研究,同時結合區域規劃、國土規劃的研究都十分活躍。
城市地理學者一般採用數學方法來分析中國城市規模分布類型及演變,建立全國城市體系、分省區城市等級規模分布模型;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和人口、工業、交通等影響因素來研究城市體系的地域空間結構;對城市基本職能進行劃分,並根據經濟發展的地域結構特徵,探討城市職能地域組合類型;從分析區域城市化程度、工業、交通布局、區域內部與區域之間的空間聯系,以及城市體系的歷史演變和現狀特徵等方面著手,探討區域城市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機制、影響因素、發展前景,編制市域、縣域城鎮體系規劃。
8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採取了不平衡發展戰略,區域差異迅速擴大,沿海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城市數目增多,城市規模擴大。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城市密集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學工作者開展了城市群體研究,包括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類型、特徵、發展模式和趨勢,以及城市群體的實例研究。
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研究
在中國,有關城市形態和內部空間結構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介紹國外理論的水平上,而對中國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幾年來才開始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有關中國城市形態研究,是從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等角度對中國城市形態發展演變作動力學機制的探討。有關中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研究主要集中在內部功能分區和各功能區的相互關系方面。
改革開放帶來了第三產業尤其是商業的大發展,促使城市地理學開展對城市市場空間的研究,但側重城市內部商業網點結構分析。這些研究均是採用數學方法,對商業中心的規模、結構和等級體系進行分析,並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善商業企業區位布局的意見,或建立城市商業中心系統發展的動態模式,及其與該系統發展規劃的關系。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事務活動愈益活躍,城市中心商業區(CBD)的特徵日漸鮮明,因而逐漸開展了對CBD的研究,包括CBD的歷史演變、現狀特徵和存在問題的分析等。同時,城市地理學者還與規劃師一起,參與了舊城改造的基礎分析工作,探討舊城存在的問題和形成原因,提出舊城改造、舊城更新的構想和對策。
我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的研究剛剛起步,僅有少數學者介紹過西方城市社會空間結構研究進展和實例分析,並用數學方法研究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主要集中在識別影響社會空間結構的因素、社會區形成的機制,以及社會空間的類型方面。另外,對城市感應空間的研究也剛剛起步,主要運用西方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對我國個別城市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意象空間的類型和影響意象空間的因素等。
⑼ 城市地理學的介紹
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城市(鎮)的形成、發展、空間結構和分布規律的學科。 城市地理曾經是聚落地理學的一部分,城市地理學與這些學科有密切聯系,它著重從空間觀點研究個別城市或區域城鎮體系的功能結構、層次結構和地域結構。城市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關系密切,這些學科與城市地理學互為補充。城市是一種包含復雜物質要素、社會關系和活動內容的客體,對城市進行地理學研究始於19世紀。